大学课堂上的问题

2022-06-27

第一篇:大学课堂上的问题

大学课堂上的那些事

夜深了,宿舍里传来对话声,仔细一听是手机和课外书在互相诉苦。 手机:“唉,课外书老兄今天过的咋样?我今天可惨啦,你说吧,主人在课下玩我就算了,但课堂上还是像课下一样。我都昏迷了好几次了!”

课外书:“手机老弟,别伤心了,老哥我也好不到那里去。本来以为主人在课堂上会看课内书(专业书),这样我就可以休息休息了,谁知道主人在课堂上只是把课内书(专业书)拿了出来放在桌子上,并没有打开,相反却把我继续打开看。就这样课内书(专业书)继续睡觉休息,而我却永无安宁之时。你看看我的脸都皱成啥样了„„唉„„”

手机:“老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想开点吧,相信有人来解救我们的。我们一起祈祷吧!”

此时的手机和课外书都已是“江州司马青衫湿”。

根据个人经验上课上网大多不是为了学习。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不缺少课下上网、看课外书的时间,那么为什么在课堂上玩手机、看课外书呢?

首先应是学生自身的问题,自身没有意识到上课的重要性,没意识到大学的作用。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演说时曾说“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抱定宗旨”、都“以研究高深学问”为宗旨,那我们还有“时间”在课堂上玩手机、看课外书吗?

但是事实却几乎与此相反,我们在风雨中拼搏,在拼搏中逐渐迷失了自我宗旨也没了。

我感觉这事和老师也有一定关系,而且不仅是大学老师,和中学老师也有直接关系。在中学,老师为了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经常告诉我们:大学就是天堂,想干啥干啥。这也许只是个善意的谎言,但„„

至于大学老师,有些老师上课严重依赖PPT,这让学生很容易感到无聊。从而逐渐丧失学习兴趣。

当然主要问题还是学生自身问题。作为当代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是非常必要的,这也许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这却是是必要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的头上缺少一颗指路明星——理想,那他的生活将会是醉生梦死的。”我想只有让大学生深刻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树立远大目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真心希望手机和课外书那两位苦命兄弟早点被解救出来。

第二篇: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已经成为制约高等教育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课堂问题行为处理不当会妨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通过对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表现的梳理,进而从社会、教师和学生自身等方面分析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课堂问题行为 表现 原因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情境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学习活动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益的行为。课堂问题行为如果处理不当,会引起师生之间关系不和谐,使学生产对学习的抵触情绪,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所以,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一个重要课题。和中小学生相比,大学生处在由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期,其课堂也更加自主、开放。这就使得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表现形式多样化,原因更加复杂化。

一、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

通过平时上课时观察、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和学生代表座谈等形式,我们统计发现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表现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按照发生的等级由高到低依次是:睡觉、开小差、看课外书、聊天、玩手机、做其他作业、听音乐、吃零食、迟到、早退等等。课堂问题行为表现具有性别差异,在外显性行为上男生比女生更为明显,在内隐性行为表现上女生比男生更为明显。从调查的结果可知,文科生比理科生更容易出现问题行为。文科生专业课逃课率为14%,非专业课为25%;理科生分别是7%和21%。上公共课比上专业课的课堂问题行为多,表现为公共课比专业课出勤率低等。同样是公共课,英语课上的问题行为要低于政治课,因为英语有四六级考试,所以学生上课比较认真。政治课理论性强,上课又枯燥,无论听没听懂,只需要考前强化记忆即可拿到学分。因此,政治课上课堂问题行为比较突出。从年龄来看,年龄越大课堂问题行为越严重。即将毕业的学生面临就业和考研,许多课程干脆就不上了,甚至长时间不在学校。

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带来的不良影响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影响学生个人的学习效果,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极大的损害性;第二,这些课堂问题行为致使课堂气氛压抑、沉闷、缺乏活力,极大地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第三,挫伤了老师的积极性,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甚至出现公开抵触。

二、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

针对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多种表现,以及由此引发的不良影响,我们有必要分析这些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1.社会风气的功利化和网络资源的普及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原有的体制、观念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加之西方实用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理念的渗透。在这种大背景下,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趋向功利性。而作为社会个体的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他们的价值目标由注重理想转向更加注重现实,由注重整体利益转向相对注重个人利益,由注重长远利益转向相对注重眼前利益。比如,学生在专业课、实用性强的外语和计算机等课程上比在基础课所表现的课堂问题行为更多。 随着网络事业的迅速发展,学校教育有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难题和挑战。由于网络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信息的多源性、可选性和易得性,使学生可以轻易获得大量信息,导致课堂的权威下降,学生容易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网络资源中的虚假信息、不健康内容、网络游戏、敌对文化等的负面影响,有些学生抵制不住诱惑,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网络上,在课堂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睡觉、发呆等课堂问题行为。

2.就学生自身而言,情绪问题是大学生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大学生的某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或者是一定的教学情境对其基本需要造成威胁或破坏时,就会遭受挫折,导致情绪冲突。情绪冲突表现为紧张和焦虑。紧张和焦虑是一种恐惧和不安的情绪体验,这种挫折后的情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会直接转化为课堂问题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学习动力不足所造成的课堂问题行为占13%。十年寒窗苦读,终于考上了大学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如今成了家人和朋友眼中的天之骄子,没有了升学的压力,没有了父母的束缚,加上奋斗目标的缺失所导致的“目标间歇期”的出现,许多学生对现在不知所措,对未来很迷茫,缺乏积极进取的斗志和学习动力,于是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对学习不感兴趣、注意力分散,各种课堂问题行为也应运而生。

3.研究发现,教师自身素质是影响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心理学家库宁(Kounin)在研究中发现,一个教师讲授教材不当,从一个活动跳跃到下一个活动时,又缺乏顺利“过渡”的环节,会使学生无法参与教学过程,从而破坏了教学任务的完成。这说明如果教师缺乏这种过渡能力,不能进行交叉活动,可能也是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实践证明,如果教师讲课时在一段时间里困在一个问题上,那么学生就可能因为厌倦而产生问题行为。此外,教师备课不充分,缺乏组织能力,对学生要求不当,都可能促成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

调查发现,教师缺乏适当的课堂管理,也是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在课堂上,有些教师遇到学生的问题行为不能冷静地对待,处理问题主观、简单,甚至滥用惩罚,这不仅无助于维持课堂秩序,而且容易使矛盾激化,引起学生对老师继而对这门课程的反感。还有教师放弃管教的责任,采取不闻不问的立场,放任自流,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和教学环境,学生也因此缺乏被指正的机会,从而出现违反课堂规则的问题行为。

参考文献:

[1]方双虎.论课堂问题行为及其矫正[J].当代教育科学,2004.

[2]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学)(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第三篇:精心设计课堂问题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兴镇工农小学 丁兴

教学过程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就生物学科而言,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生物学现象都比较熟悉,而对本学科中的一些原理和重要知识点则常常缺乏深入的理解。如何使学生从平日里熟悉的各种现象中学习到全面、准确的生物学知识呢?此时,合理设计课堂问题便成为了教学进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随意的、精糙的和不讲究质量的问题只能是流于形式 ,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而精心设计的问题则对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其学习热情 ,启发其想象与思维 ,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课堂提问的信度、坡度、难度、角度

1.课堂提问的信度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必须注意 ,问题必须准确、答案明确、要有鲜明的科学性 ,体现较高的准确度 ,即“信度”。问题本身合理、准确 ,学生就会开动脑筋 ,积极思维 ,知道该运用哪些已学的知识来回答 ,从哪些方面回答才比较完善准确。例如“光合作用有什么意义 ?”问域过大 ,学生不知答到什么程度 ,会把学生的思维导向歧途。若将问句改为 “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人类有何意义(或影响) ?”就具体得多。

2.课堂提问的坡度 生物学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 ,合理地设计出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前后彼此关联到一个个、一组组问题 ,

1 才能使教师的提问达到预期的目的。例如 ,进行“能量代谢 ”一节课教学时 ,根据初中学过的有关知识与“能量代谢 ”的内在联系进行层层设问 ,以旧驭新 ,循序渐入 ,可设计如下一组问题 :①营养物质的利用是指什么过程 ?②生物体内的有机物有什么作用 ?③能量贮藏在哪些物质里 ?④生物体利用能量的形式如何 ? ⑤ATP的合成与分解标志了细胞的什么生命活动 ? 3.课堂提问的难度 一般来说 ,教学过程最终使学生实现知识和能力提高。所设计的问题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如果提出的问题浅显随意 ,引不起学生兴趣 ,反映不出思维的深度 ;而超前、偏怪、深奥的提问又使使学生不知所云,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因此尽量使每一问题都能使学生“跳一跳 ”摘到“果子 ” ,体会到智力活动的愉快 ,既给学生以成功的满足 ,又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例如 :让高一学生回答 :“生物体如何维持体温?”问题 ,由于他们对呼吸作用原理、呼吸链上 ATP的释放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原理及各系统所起作用几乎不了解 ,问题的设计在实质上已超越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学生就难以进行深入思考和回答 ,不能取得良好效果。

4.课堂提问的角度 提问的角度不同 ,激发学生思考的效果截然不同。教师在设置问题时 ,应从不同角度力求新颖 ,不是老生常谈 ,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使学生听后趣味横生 ,人人跃跃欲答。例如 :“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有什么变化 ?”除设问域过大外 ,问句概念还有歧义 ,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分歧。如果将问题联系实验观察加以改进 ,使其新颖些 : “有丝分裂前、中、后、末各期中核膜、

2 核仁、染色体、纺锤体在高等植物细胞中的变化典型图象 ,你能用语言把他们勾画出来吗 ?”这样换一种问法就能使学生跟着老师的提问去开动脑筋 ,也容易用自己的语言朝着已规定了的提问的目标去进行归纳、总结。

二、课堂提问的实际性、启发性、探究性、趣味性

1.课堂提问的实际性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 ,因此课堂提问要密切联系实际 ,要把课本中的知识跟生活实际、生产实际、自然现象等紧密的联系起来 ,运用科学理论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样才能使一些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充满生活气息 ,学生才能获得较完整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例如 ,学习“生态系统稳定性 ”时,根据学生平时生活的实际,我们举了农村常见的池塘为例子 :清晨池塘清澈见底 ,然后 ,由于鹅鸭嬉戏一天下来池塘混浊,可第二天又清亮如故,这是何原因?这种来源于生活感受的问题会拉近学生与教材内容之间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课堂提问的启发性 启发式提问,主要是给学生指出思考问题的角度、方向和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会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才能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风格。因此 ,生物学教师应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 ,周密设计启发式问题 ,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想问题 ,研究问题。通过启发性提问 ,启发学生的联想 ,活跃学生的思维。例如 ,“把一株绿色开花植物移栽在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 ,头几天发生干萎现象 ,但不久这株植物又逐渐恢复原状 ,是何道

3 理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 ,可引导回忆植物生活必需元素是哪些 ?哪些是植物生活所需的大量元素 ?植物吸水和失水的条件是什么 ?提出这些“含而不露 ”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以求启而即发或渐发的作用。

3 .课堂提问的探究性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与设计探索问题的引导密切联系。具有较强探究性的问题是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思维及时转向 ,不受定势影响而产生独特见解 ,提出新颖解法 ,提出新的观点 ,标新立异的温床。例如 :教师提出“为什么在单侧光照射下植物会向光弯曲,而在其他的光照条件下为什么就不会?”问题 ,使学生从 “熟悉 ”向光性现象中 ,发现还存在着需要单侧光这一平时不注意的不熟悉的现象 ,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究竟是为什么 ?”的探索的强烈动机。在教师提示下 ,学生的问题意识容易产生了 ,探索的方向也容易确定 ,思路就容易把握 ,经过教师合理的引导,学生的思维就容易向更深更广方面发展。

第四篇:课堂评价的问题探讨

课堂评价的问题探讨 ——语文90学时培训体会

海宁市斜桥镇庆云中心小学

康燕

当前,我们语文课堂存在着一篇叫好声,学生的回答是否精彩、是否正确似乎都不是重点,出彩的是老师的多层次、多角度评价。但细细回想,再通过本次培训,我发现其实我们的课堂评价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反思

1.忽视评价对象的差异性。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为一名教师,只把功课教好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存在较严重的一方面就是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虽然在课堂评价中注意让学生多参与评价,但过去师评为主的传统模式在思想中仍有残留。学生头脑中优生说的看法都有道理,中等生一般还差点儿,差生肯定是漏洞百出的思维定势,教师点头的我们同意,教师皱眉的就说不好的,这样的唯师心态时刻左右着学生的评价标准。同时顾及一两个,打击一大片,课堂成了个别优生表现的舞台。这种课堂评价的后果显而易见地名存实无,只有形式而没有效果,不仅不能客观公平地评价每一个学习主体,不能有效地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也不能顾及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感受,至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2.评价过程单调、刻板,过于单向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极易出现的另一个误区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所作的评价语言过于机械化、单向化,导致普遍形成“例行公事”式的评价语和一味地注重奖励形式。这些单调、刻板又缺乏创意和针对性的评价语言,同时又是“雾里看花”、无关痛痒、如“蜻蜓点水”般的评价语言,非但对学生的学习起不到推进作用,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增强探索动力,反而会把他们引向思维的歧途,甚至步入思维的误区。

3.及时性评价与延时性评价运用不当。 美国创造心理学家奥斯本认为:“新颖独特的设想多数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期,思维启动过程中的过早评价往往会成为思维深入的抑制因素。”评价要及时,这是任何一位有经验的教师所熟知的。虽然及时性评价易于让发言的学生个体享受思考的愉悦、成功的快感,但并不是所有的及时性评价都能起到引导学生进入思维的良性发展轨道,这时就引出了教师应该适时做出延时性评价。延时性评价,就是教师在对学生正在交流的话题,无论学生的想法合理与否,老师首先应认真倾听,不要过早地作出倾向性的评价,而应采取开放性的、鼓励性的语言,期待的态度,给学生思维的展开和探究的深入提供充足的空间,然后适时以更好的方式予以归纳评价。而在教学的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及时性评价与延时性评价运用不当的问题。

有了这次培训机会,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需要认真学习、积极反思、踏实践行。

第五篇:生本课堂的问题教学

许多教师对课标中要求“改变情境的呈现方式,让情境与生活紧密结合”已能很好把握,而对问题情境的核心要求“具有数学味与富有挑战性”突破不大,有的甚至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分追求形式,而忽视数学本质。要改进这些问题就需要教师重视数学本位与学生本体。

数学本位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第一切入点。无论哪一种教材,其例题的编制都是经过专家、学者认真思考,并结合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与有序发展合理安排的,因此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其基点是要清楚问题情境的知识点和这一知识点在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改进教材情境或重新创设问题情境也应在不改变其问题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进行。其次,问题情境必须是现实的、简约的、整合的,教师应该对各种基于生活的情境进行加工,让问题的数学信息便于学生观察,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尽快激活,而不是让情境牵引学生走向语文类或其他学科类的思考,这也是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本意所在。

学生本位是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要以学生为本,能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有的教师认为自己创设的问题情境已经贴近学生的生活了,那就是以生为本。诚然,这是吸引学生自主学习十分重要的一方面,从心理学上说有认同感。然而,好的情境更应关注的是能否让学生产生新的认知冲突,对学生具有挑战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教师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条件和机会,这才是真正的以生为本。而让学生长期停留在低起点的问题情境中,只能说是一种低层次的“生本”。

上一篇:大学教学实施方案下一篇:大学生求职信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