骐骥教育那些对话,关于课堂上的事儿

2024-04-19

骐骥教育那些对话,关于课堂上的事儿(精选2篇)

篇1:骐骥教育那些对话,关于课堂上的事儿

今天骐骥教育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教中的对话,怎样才能让对话在上课当中更有效?

那些关于教育的对话角色

我们认为,教为学而存在、而服务。这应当成为教师的课堂生命姿态。教师存在的价值在于学生的需要,没有学生,教师便毋需存在。是因为有了学生的需要,学习的需要,才产生了教师这一职业;而不是为了教师这一职业,才去设法制造了学生和学习。课堂中的精彩来自学生,教师的价值必须通过学生去实现。

进行“以学为主”的教学实验,总结出了四条原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以学论教。先学后教就是鼓励学生先自主学习,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就开展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之后仍存在问题的,教师再去教。以学定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情,调整、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灵活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多学少教是指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能自学掌握的内容和与学生认知水平相距过远的内容,就不必教;对于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的问题,应该并且必须教。以学论教就是指从学生的活动状态、参与状态、思维状态和目标达成状态等方面来反思、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效果。

本次大赛上不少的课,给人的感觉却是多见教少见学,多见教师少见学生,教师的声音、动作、表情、判断、好恶、思维,话语的密度、时机、气势、音量,都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强势的角色,最终把学生逼到课堂的死角。高中组评委赵福楼老师,对“才子型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自己的忧虑:“问题出现在学生的反应上。我注意观察在强势教师面前学生的表现,发现他们做驯服状、仰慕状。可拟测其心理:教师如此伟岸、渊博、潇洒、智慧,自己不觉在他的面前委顿下去。这种情境中,在这个教师面前,学生最好的选择姿态就是静听。”《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课堂上,歌唱、仿写本来很好的语文活动遗憾地变成教师自己的才艺展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教学着力在“提取”这一阅读方法的指导,但学生是不是一无所知?如果把教师事前的指导变成学生事后自己的学法总结,是不是更好?《浪之歌》的教学从“爱情”导入,这是不是成了先入为主,主题先行?试问,没有了寻索发现的悬念,没有了个性化的感悟,阅读的美感是不是会大打折扣?

“语文教学的重心应该放在学生的学上,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这是很朴素的道理,但也是易被忽视和难以落实的理念。道理谁都明白,可落实到教学中,使之成为支配自己言行的理念,并非易事,因为长期以来养成的以教为主的积习和惰性,会时时出来干扰。所以教师首先要坚定自己以学为主的思想,思想彻底,行动才会彻底。”笔者认为,要实现对话中师生关系的恰当定位,实现有效的对话,教师就要“贴”着学生教。这是对“教为学服务”思想的形象化表达。“贴”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贴近学生、贴近文本,把教的思路和学的思路动态地融合在一起,把对文本的后续理解建立在学生的原初理解之上。笔者执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讨论先生教育孩子的态度时,学生得出的结论是先生很宽容,不严厉;根据是不常用戒尺和罚跪。这个理解对吗?对,又不全对。但这却是学生最真实、最原初的理解,是最宝贵的教学资源,是教学的起点。教师“贴”的作用,就在于使学生由片面到全面,由肤浅到深刻,由一望而知到一无所知,再到恍然大悟。以下是实录片段:

1.“不常用”,改成“不用”行不行?不行。“不常用”不等于“不用”,原则问题老师不放松,还是要用的。

2.“人都到哪里去了!”是不是一种非常生气的语气?孩子们是“走回去”,而不是“跑回去”,说明他们知道老师并没生气。改成“人们便一个个陆续走回去”行不行?“一个个”比“一个一个”,速度快、人数多、频率高,“一个一个”更能说明老师没生气。

3.“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为什么?虽然老师能宽容孩子们跑去出玩,但是如果乱糟糟地回来,又不成体统。

4.得出结论:严格决不苛刻;宽容决不纵容。

“很宽容,不严厉”,就是学生的原初理解,这是教学的起点,教师紧紧“贴”住这个答案,因势利导,得出“严格决不苛刻;宽容决不纵容”的结论,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怎样才能让对话在上课当中更有效?

我们认为,对话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形态,力避无效、低效对话,构建有效对话应当成为语文教学的不懈追求。本文尝试从对话的内容、对话的策略、对话的深度和对话的角色四个维度,谈谈对刚刚落下帷幕的第八届“商务印书馆·语文报杯”全国课堂教学大赛个别课例的粗浅看法。

对话的内容

对话的内容,就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探究的话题,对教师来说,就是教什么;对学生来说,就是学什么。对话的内容是教学第一位的问题,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当前语文教学的症结所在。毋庸置疑,有效对话,必然是话题选择正确的对话。

对教什么来说,对话的内容就是教师引领学生进行的有效的文本分析。那么什么才是有效的文本分析呢?福建师范大学的孙绍振教授认为:

我们对作品进行分析,如果满足于作品与对象之间的同一性,这实际上是从表面到表面的滑行。分析就是把本来似乎是统一的东西深层的内在矛盾揭示出来,分析的对象就是矛盾和差异,无矛盾无以分析。

言以蔽之,分析,从矛盾开始。比如《好嘴杨巴》的教学:

师:凭你的理解,什么样的“嘴”才称得上是“好嘴”?

生:滔滔不绝的、左右逢源的、咄咄逼人的、拍马逢迎的、妙语连珠的、一语中的的……

师:但是,在冯骥才的一则故事里,主人公杨巴只说了三句话,怎么能称得上是“好嘴”呢?

从文眼“好嘴”切入,并紧扣文眼展开探究,得出“敢说、难说、快说、巧说”的结论。“解读就是解密,解密就是解写”(孙绍振)。本课的教学始终沿着一条矛盾的主线,势如破竹地解开了文本的密码。“好嘴”与“三句话”的思维冲突,就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文本经验的冲突,就是一般语境与特殊语境的冲突。这就是语文教学的内容。

笔者曾执教《藤野先生》,不论是课文的整体设计,还是课堂的细节处理,都着眼在两个字——矛盾:

1.一个普通的医学教授,仅仅两年的师生情谊,况且鲁迅后来也弃医从文,为什么藤野先生在鲁迅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呢?(而后抓住“伟大”一词展开教学,以此为纵线贯穿全课。)

2.“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作为医学教授,明知鬼是迷信的产物,是根本不存在的,为什么不说“很相信鬼”或是“很迷信鬼”?

那么,怎样发现和揭示文本的矛盾呢?

通过还原的想象揭示出来——首先要从文学语言中“还原”出它本来的、原生的、字典里的、规范的意义,其次把它和上下文中,也就是具体语境中的语义加以比较,找出其间的矛盾,从而进入分析的层次。

比如《藤野先生》。一般情况下,我们对自己老师的评价不外乎“感激、难忘、关爱学生、教学水平高”等,可是鲁迅对藤野先生的评价却是“伟大”。这样,我们的生活经验就和文本发生了矛盾。“伟大”这个词,词典里的解释是“超出寻常,令人钦佩敬仰的”,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某个大人物。而文本中“伟大”指向的却是一位普通医学专门学校的普通医学教授。这样,“伟大”的词典义和文本义就产生了矛盾。从文本出发,揭示出这个文本里“伟大”的特殊性,就成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语文老师,注定要成为一个自觉的理性的专业的阅读者。读懂了矛盾,才读懂了文本的特殊语境,解开了文本的个性密码,感受到作者生命的跃动。

对学什么来说,教学内容还要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也就是教师要组织讨论学生阅读中产生的语文问题。学生作为自发的感性的非专业的阅读者,受自身语文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影响,阅读过程中总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有时恰恰正是文本的矛盾,有时却又不是语文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披沙拣金地确定讨论解决的内容。这次大赛,有很多课都设计了质疑的环节,并把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内容,这很可贵。其中做得最精彩的要数《泥人张》一课,执教者不是把学生的问题作为课堂的一个片段,而是把组织讨论学生的问题作为整节课的内容——当然,在处理学生问题的过程中,巧妙地不着痕迹地融入了自己教的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认识上,我们还有不少的困惑。比如语文知识的问题,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但也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字词知识、文体知识、修辞知识等,该不该教?教什么?在什么时机教?教到什么程度?本次大赛仅阅读教学就涉及古代散文、外国诗歌、古代诗歌、小说、议论文、说明文六种文体,好像没有哪一节很从容很清醒地直面语文知识的话题。有几篇课文标题下的“教学重点提示”已经对教学内容作了很好的提示,也没有引起执教者的充分关注,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严密而巧妙的结构;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示异释疑的巧妙构思”,《敬业与乐业》中“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的语言”。还有《好嘴杨巴》的“津味”语言风格,《石壕吏》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等,要不要纳入教学的内容?我们反对孤立的静止的死的知识,但我们需要动态的活的知识、有助于学生深度理解文本的知识。淡化知识,决不等于祛除知识。语文知识,不是该不该教的问题,而且怎样教的问题。

骐骥教育,希望这些能帮助你....

篇2:骐骥教育那些对话,关于课堂上的事儿

初四的生活令我记住了许多,却也让我忘却了许多。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哪怕走在最最黑暗的初四,我依然能够接受到来自生活的馈赠。瞧,课堂上的那些事儿,将成为我青春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物理老师讲课一向幽默诙谐,深受同学们的喜爱。记得刚开学的第一节物理课,他就跟我们好好“吹”了一番:“同学们,我的人正如我的名字一样‘全知’。大家有什么不知道都可以来问我。”从此以后“全知”哥就带领我们踏上了物理之旅。他在课堂上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有我这么有魅力的老师,你怎么忍心不好好学物理呢?我会伤心的。”有一次,他给我们班布置作业,作业很少,我就说:“老师,你这么好啊!”他马上就说:“你才知道我好啊!你们这么热爱物理,布置作业少了你们肯定会不高兴的,所以,我这里还有一张卷子,今晚完成。”我们服了,随之哑然失笑。

西门庆事件

语文课上。语文老师在有条不紊的讲着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西门豹治邺》,本节课我们就西门豹的品格作进一步的了解。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说一下西门豹在邺县做了哪些有利于百姓的事。”说完眼神锁定了一位正沉浸在自己世界里不可自拔的学友。于是乎此学友在语文老师的深情呼唤下回到了现实世界,站了起来。“这位同学,请回答一下我刚才的问题。”此学友就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热线电话,顿时找到了自信,语出惊人道:“西门庆破除了迷信……”话还未完下面一阵哄笑:“嘿嘿,还潘金莲呢……”此学友一下子反应过来了,害羞地低下了头。唉,都怪这不争气的耳朵哟!这便是大名鼎鼎的“西门庆事件”。

帅小伙

物理课上,深受同学们喜爱的物理老师再次登上了讲台,这次物理老师为了让我们看清电流表的读数,特地打开了多媒体,接上了摄像头,可谓是用心良苦啊!这不刚一接上摄像头,大屏幕上就有了我们班同学的影像。此时,物理老师低头接着电路,屏幕上就出现了物理老师那帅气的脸庞,讲台下同学们大笑起来。物理老师看了看我们,又看了看屏幕,道出一句令同学们再次狂笑不已的话:“哟!这帅小伙是谁呀!”这便是我们可爱的物理老师——帅小伙!

“继续”还是“续继”?

又是一节语文课。老师让某同学起来朗读课文,这位仁兄读到“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时,读成了“其续有在者乎?”老师说:“等一下,再读一遍!”此同学还是“其续有在者乎?”老师遂让这位仁兄到黑板上板书“继续”二字,于是黑板上赫然出现了“续继”二字。同学们在停顿几秒后哄然大笑,老师也颇为无奈地说:“我是教不了你了,你另寻高明吧!别忘了请人家吃顿饭,教会你不容易啊!”这位仁兄顿时无地自容,低下了头。到底是“继续”还是“续继”呢?恐怕只有这位仁兄得自己想办法弄清楚了。

上一篇:以新年为主题的手抄报下一篇:娱乐文化营销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