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

2022-08-24

第一篇: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

四川师范大学委托培养博士研究生合同书

师大研 08第()号 委托单位(以下简称甲方):

受托单位(以下简称乙方):四川师范大学

甲乙双方经协商,达成以下协议:甲方委托乙方培养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学制三年,培养时间从 2008 年 9月至 20011 年 7 月止。

一. 甲方义务

1.甲方向乙方支付培养费每年3600 元。

2.委培研究生的工资或奖学金、副食品补贴、肉贴及其他地方性补贴等,由甲方直接发放。委培生在校学习期间,其医疗费用由甲方报销。

3.培养费由学校统筹安排。如委托生因故退学或取消学籍,则不退回培养费;如委托生因病休学,其休学期间的生活费(或工资)和医疗费均由甲方负责解决。

4.委培生在校学习期间,甲方要加强与委培生的联系,经常关心其思想、学习和生活。

5.委培生在校学习期间,因自身原因或其它原因终止学习,由甲方负责妥善处理善后事宜(有关事项甲方须在同委培生之间的合同中明确规定)。

6.委培生毕业后,由甲方负责安排工作。

二. 乙方义务

1. 负责按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对研究生进行经常性的政治教育和业务培养等。并向甲方介绍委培生的学习和表现情况。

2. 为委培生提供学习期间的教学用房、图书资料、实验仪器等学习条件,在培养上与计划内研究生享受同等待遇。

3. 委培生毕业后,负责将其学籍材料、党(团)组织关系及《报到证》等寄送甲方。

三. 在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对计划内研究生经费等有新的规定时,上述合同也应作相应调整。

四. 本合同经双方代表签字、主管部门盖章后生效,双方必须履行,如有一方不履行合同条款,则应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并给另一方以经济赔偿。本表一式三份,用人单位一份、招生单位一份、考生本人留存一份。

委托单位(公章)受托单位(公章)

(甲 方)(乙 方)

签约代表:(签字)签约代表:(签字)年月日年月日

附:甲方联系地址:甲方邮政编码:甲方承办单位:甲方联系人:电话:乙方联系地址:四川成都市静安路3号乙方邮政编码:610068 乙方承办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电话:(028)84760693

第二篇:四川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有关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工作,保证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的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本校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在学制规定的年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各个培养环节,成绩合格,完成博士论文,取得明显的研究成果,均应按本规定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第三条 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应取得显著的研究成果。符合下述条件之一,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一)获得署名在第1—4位的省部级

一、

二、三等科技成果奖。

(二)发表符合如下条件的论文:

1.理学、工学学科博士生,有1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在SCI、EI收录的刊物上发表,或在校科研处规定的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2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

2.人文社科类学科博士生,有2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在CSSCI收录的刊物上发表;或在校科研处规定的权威核心刊物上发表1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

第四条 对博士研究生应获研究成果的说明

(一)博士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其他成果按如下方法计算:

1.每项授权发明专利按1篇SCI类收录学术论文,每项授权实用专利按1篇权威A类学术论文计。

2.被ISTP、ISSHP收录的学术论文按权威A类刊物论文计。

3.编写著作(不含教材)每满5万字可按1篇A类学术论文计。

4.博士生在学期间以第一参加人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每项计1篇一级或A类学术论文。

5.影响因子大于3.0(含3.0)的论文每篇按2篇SCI类学术论文计。

(二)个别二级学科认为上述标准不适合该学科情况,可说明理由,提出该学科适用标准,书面报告所在学院分学位委员会,分学位委员会签署意见后再上报学校审批。

(三)个别博士生因上述标准不足以对其成果作出恰当评价,而影响正常申请学位时,需由导师向学院分学位委员会提出书面报告,申明理由,由所在学院分学位委员会评定其研究成果,审核其是否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及申请博士学位。同时将有关材料报学校备案。

第五条 上述研究成果均须以四川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研究生为第一或第二(列第二的,第一完成人应是该研究生之导师)完成人。

第六条 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未能取得本规定要求的研究成果,但其已发表成果和学位论文水平已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经本人申请、导师推荐,学院分学位委员会主席审核同意,校学位办审批,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答辩通过者,可以向学校申请毕业并参加就业。

第七条 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应填写《四川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答辩申请表》(见附件一)、《四川师范大学博士学位申请书》(一式2份,见附件二),连同学位论文交导师审阅。

1

导师应对学位论文进行认真审阅,如实评价,如认为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水平已达到培养目标要求,并确认其研究成果已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在签署意见后,将申请书送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

第八条 研究生学院培养科和各院所应对应届博士毕业生进行答辩资格审查,包括:

1、是否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并考试合格(注:到培养科核查成绩)

2、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其它成果是否符合要求

3、各项费用是否缴清

4、学位论文是否按时提交

5、学位论文格式是否规范(格式见附件三:《四川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编写规则及示例》)

对不合要求者应推迟答辩。

第九条 博士学位论文实行“双向匿名”方式评阅。所谓“双向匿名”评阅就是指学位论文评阅过程中,隐去作者及其导师姓名和评阅专家姓名。各学院应逐步建立完备的分学科的专家数据库报校学位办。列入专家数据库的专家应是全国各重点大学及重点科研机构著名专家学者;有条件的学科,应建立国外同行专家数据库。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专家由校学位办按照博士学位论文的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从数据库中随机抽取。

第十条 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人应是与学位论文有关学科领域的具有正高职称的专家,评阅人不少于5位(校外单位专家不少于3位),其中具有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的评阅人不少于4人。评阅人全部同意答辩,即可举行学位论文答辩。(评阅书格式见

2

附件四》)如有2位以上(含2位)评阅人提出不同意答辩意见,则本次答辩申请无效。如有1位评阅人提出不同意答辩意见,经学院分学位委员会主席同意,可再聘请1位专家进行评阅,全部同意答辩者,方可进行论文答辩;如仍有不同意答辩的评阅意见,本次答辩申请无效。答辩申请被否定的博士生,必须根据评阅专家提出的意见对学位论文作实质性的修改,经指导教师审阅定稿后,才能重新申请进行学位论文评阅。一般应在专家意见反馈之日起3个月以后方可申请重新评阅。

第十一条 如博士生及其导师认为评阅不通过是因为学术观点分歧所致,或因其他原因致使评阅有失公正,可填写“四川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评阅学术观点分歧申诉表”(见附件五),向院分学位委员会提出申诉。由院分学位委员会主席组织2-3名校内同行专家对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专家的意见和博士生及其导师的申诉意见进行审定,作出可否参加答辩的决定。

第十二条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7名正高职称专家组成,其中一般应有博士生指导教师4人,外校相关学科的专家至少1人。答辩委员会主席由具备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的专家担任,申请人指导教师不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如果答辩委员会由5人组成,申请人的指导教师只能有1人参加答辩委员会。学位论文评阅人与答辩委员之间只能重复1人。研究生教学秘书填写《四川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审批表》(见附件六),由博士点负责人签字,并经分学位委员会讨论通过,于答辩前两周交校学位办审查备案。答委会一旦成立,不得随意更改。

第十三条 博士学位论文送审应在答辩前45天将评审材料

3

送达评阅人。博士学位论文应在答辩前一个月送达各答辩委员。评阅人和答辩委员均应认真审阅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或成果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

第十四条 论文评阅和答辩经费。博士论文评阅费每篇不超过250元。答辩4人以内博士研究生可计算一个答委会。其中答委会主席不超过400元,委员不超过300元,秘书不超过200元。上述经费均在博士研究生培养业务费中支付。超出部分只能在基金中报销。

第十五条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应公开进行,并提前3天在学校范围张贴学位论文答辩通告。对需保密的论文,由研究生及其指导教师提出申请报告,附校科研处证明材料,经学院分学位委员会主席审核并签署意见,报校学位办审核备案,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答辩。

第十六条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应作答辩记录。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记录人应由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

第十七条 答辩委员应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并作出答辩决议。经三分之二及以上委员同意,答辩方得通过。答辩决议经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生效。

第十八条 答辩结束后记录人将学位论文评阅书、学位申请书、答辩记录和表决票报送学院分学位委员会秘书。学院分学位委员会秘书将研究生答辩材料整理后交学院分学位委员会审核。

第十九条 各学院分学位委员会应逐个审查拟授予学位的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和水平,以及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取得的成果是否达到要求。审核通过博士学位授予名单,向学校推荐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填写《四川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推荐表》

4

(见附件七)并将有关材料报校学位委员会办公室。

第二十条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不合格,但已达到硕士学位的学术水平,而申请人又未曾获得该学科的硕士学位,答辩委员会可作出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或经答辩委员会同意,修改好论文并在半年之后二年之内重新申请答辩一次,仍不合格者,取消博士学位申请资格。

第二十一条 未获得学位的毕业博士研究生如在三年内,获得符合本规定要求的研究成果,可向校学位委员会申请学位;在三年内未能达到本规定要求或未提出学位申请的,学校一般不再接受其学位申请。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2006年入学的博士研究生开始执行。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由校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附件:

1、《四川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答辩申请表》

2、《四川师范大学博士学位申请书》

3、《四川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编写规则及示例》

4、《四川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评阅意见书》

5、《四川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评阅学术观点分歧申诉表》

6、《四川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审批表》

7、《四川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推荐表》

5

第三篇:四川大学2011研究生参考书目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0年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及推荐参考书

一、 适用专业及方向: 英语语言文学:

现代英美文学、美国文化研究、加拿大文化研究、欧洲文化研究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现代英语及语言理论、现代外语教育及教育技术、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二、考试科目及分值:

考试科目 分值 备注 政治 100 国家统考 二外 100

基础英语 150

英语专业综合知识 150

三、各科试题结构说明:

1. 政治(国家统一考试,略) 2. 二外(略)

3. 基础英语 (150分):

* Cloze Test或改错 (10分) * 阅读理解 (30分) * 英译汉 (30分) * 汉译英(30分)

* 阅读与写作 (50分)

4. 英语专业综合知识 (150分) * 英语国家社会和文化知识?? (50分) * 英语文学知识??(50分) * 英语语言知识??(50分)

四、推荐参考书目(版本不限): 基础英语、英语专业综合知识 1. Beidler, Peter G. Writing Matters, 四川大学出版社。 2. 郭著章,李庆生:《英汉互译实用教程》(第三版), 武汉大学出版社。 3.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4. 李宜燮,常耀信:《美国文学选读》(上、下册),南开大学出版社。 5. 罗经国:《新编英国文学选读》(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 6. 王佐良等:《欧洲文化入门》(第二版)(第1-4章),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7. 朱永涛: 《英美文化基础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第二外语

1. 法语: 《新大学法语》(1-3册),总主编李志清,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日语: 《标准日本语》(初级),人民教育出版社。

3. 德语: 《德语速成》(第二版,上、下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 俄语: 《大学俄语(东方)》(第1-3册),北京外国语大学、普希金俄语学院合编。 5. 西班牙语:《 现代西班牙语》(1-2册),董燕生.刘建.外研社。

6. 韩语:延世大学韩国语学堂[韩]?编著:?韩国语教程?1-3册?(全6册),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及推荐参考书1

一、适用专业及方向: 英语语言文学:

现代英美文学、美国文化研究、加拿大文化研究、欧洲文化研究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现代英语及语言理论、现代外语教育及教育技术、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二、考试科目及分值:

考试科目 考试时间 分值 备注 听力 60分钟 20 口试

80 分专业方向进行 专业方向考试 180分钟 100 分专业方向进行

三、各科试题说明: 1. 听力(20分) 测试要求:??

(a) 能听懂真实交际场合中各种英语会话和讲话;??

(b) 英语国家广播电台以及电视台(如CNN)有关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等方面的专题报道以及与此类题材相关的演讲和演讲后的问答;?

(c) 能听懂有关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语言文学和科普方面的一般讲座及讲座后的问答。

题型:

听力理解部分采用填空题、多向选择题和对所听内容写小结等形式。

2. 口试(80分)主要考查考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所报研究方向的相关知识,以及基本的学习计划。

3. 专业方向考试(100分)

测试方式主要有:术语解释、回答问题、写短评等。

A. 英美文学史及基础知识:

适用专业: 英语语言文学

研究方向: 现代英美文学、美国文化研究、加拿大文化研究、欧洲文化研究

序号 分值 内 容 适用方向 共同题目 Part One 40 Read a piece of writing and comment on its theme, plot, characterization and manner of presentation. 本专业所有方向 专业方向题目 Part Two 60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现代英美文学

Part Three 60 American Studies 美国文化研究

Part Four 60 Canadian Studies 加拿大文化研究

Part Five 60 European Studies 欧洲文化研究

B. 英语语言学理论基础知识

适用专业: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研究方向: 现代英语及语言理论、现代外语教育及教育技术、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序号 分值 内 容 适用方向 共同题目 Part One 25 English Grammar 本专业所有方向

Part Two 25 Modern English Lexicology

专业方向题目 Part Three 50 Linguistics and English Phonetics 现代英语及语言理论

Part Four 50 English as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ESL/EFL) / Technology in ESL/EFL 现代外语教育及教育技术

Part Five 50 Essentials of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四、复试参考书目:

A. 英美文学史及基础知识

适用专业: 英语语言文学

研究方向: 现代英美文学、美国文化研究、加拿大文化研究、欧洲文化研究

I. 本专业所有方向:

1. Fabb, N. & A. Durant. How to Write Essays, Dissertations and Theses in Literary Studies,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

2. Sova, D. (邓志勇 译编). How to Write Book Reports (《怎样写书评》),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

II.现代英美文学:

1.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第二版),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

2.李宜燮,常耀信:《美国文学选读》(上、下册),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年;

3.刘炳善:《英国文学简史》,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

4.罗经国:《新编英国文学选读》(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5.Baldick, Chris. 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牛津文学术语词典》)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年。

III. 美国文化研究: 1.何顺果:《美国史通论》,学林出版社, 2001年; 2.钱满素: 《美国文明》,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年; 3.袁明 主编:《美国文化与社会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4.王波 主编:《美国历史与文化选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IV. 加拿大文化研究: 1. 朱 徽:《加拿大英语文学简史》,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 2. 王 昺 主编: 《文化马赛克:加拿大移民史》,民族出版社,2003年; 3. 姜 芃: 《加拿大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年。

V. 欧洲文化研究: 1.王佐良等:《欧洲文化入门》(第二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年; 2.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3.姚介厚等:《西欧文明》(上、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B.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适用专业: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研究方向: 现代英语及语言理论、现代外语教育及教育技术、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I. 本专业所有方向: 1.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

2.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新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 3.胡壮麟:《语言学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II. 现代英语及语言理论: 1.张韵斐:《英语词汇学》(新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胡壮麟:《语言学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3.Jones, D. English Pronouncing Dictionary (《英语发音词典》第十五版,前言部分)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

III. 现代外语教育及教育技术:

1.Linghtbown, P. M, & N. Spada,? How Languages are Learned(second e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语言学习机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年; 2.Littlewood, W. Foreig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外语与第二语言学习》),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III.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1.Munday, Jeremy.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2003. 2.方梦之主编:《译学辞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 3.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 4. 谭载喜著:《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商务印书馆,2004年; 5. 曹明伦著:《翻译之道:理论与实践》,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

1 复试科目、方式如届时国务院学位办以及学校有新的规定,则按学位办及学校的新规定执行。

第四篇: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各年级研究生工作计划

外国语学院各年级研究生工作计划及日程安排

(2011-2012学下学期)

一、2009级科学硕士、2009级教育硕士以及往届未参与论文答辩的研究生 要求:本年级科学硕士在本学期处于论文撰写阶段,学院的工作侧重在

1检查、督促研究生的写作进度

2 检查、督促导师的指导情况

3 按规定时间收发论文,组织毕业论文答辩

4 组织安排毕业生办理毕业手续

5 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

日程安排

2012年1月31日之前导师就论文提出修改意见并返给研究生。

2012年3月15日之前完成论文修改并自行将电子版提交至研究生学院学位办,进

行论文预检测(自愿自费),根据检测结果,继续修改论文。

2012年3月19日研究生提交论文。教育硕士纸质3份、科学硕士纸质8份(都

需导师签字)及电子版到研究生办公室参加研究生院正式

论文网上检测及院级交叉评阅。未能及时送达者,不能参

加此次论文检测及评阅,论文将延至2012年11月答辩。

2012年3月20日研究生办公室将论文电子版(命名格式:姓名_学号_学院)

统一报送至校学位办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由学位办以书面

形式统一反馈给学院,学位论文通过检测方可送专家评阅。

2012年3月20日-21日确定教育硕士院级盲审(交叉评阅)名单,分发论文给评

阅导师;确定科学硕士院级预答辩名单。

2012年4月3日之前评阅导师返回教育硕士交叉评阅意见表,教育硕士到研究

生办公室领取院级盲审(交叉评阅)意见;通过交叉评阅

的学生根据评阅意见对论文再次进行修改,形成论文定

稿。交叉评阅未通过者,将延至2012年10月再次参加交

叉评阅。

2012年4月5日学院向学位办提交拟参加本次论文答辩者名单(未按时参

加以上环节者不进入名单),学位办抽取参加校级盲审论

文并公布校级盲审名单。

2012年3月29日-31日科学硕士进行毕业论文预答辩。

2012年4月10日之前进入校级盲审名单的研究生提交论文定稿2份(按照学校

要求装订,需导师签字)至研究生办公室,由秘书统一送

至学位办进行校级盲审,研究生继续修改论文准备提交论

文答辩稿;科学硕士、教育硕士到研究生办公室领取授位

材料进行填写,教育硕士也可填写网上下载的授位材料(不

用订书机装订,用回形针夹上)。

2012年4月25日研究生提交毕业论文定稿8份(需导师签署意见),并提交

已填写好的授位材料,教育硕士、高校教师提交2寸免冠

蓝底彩照2张,以不粘胶为底。准备参加论文答辩。

2012年4月25日之前联络并确定答辩委员会校内外成员名单,确定答辩分组名

单,填写答辩专家资格审查表,提交校学位办审查备案。

2012年4月25日—29日发出校外专家答辩邀请函,寄送论文至专家待评审,分发

论文至答辩组成员。

2012年4月12日—5月13日学位论文全部实行匿名评审,由校学位办和各院所分别进

行。

2012年5月13日之前专家返回评审意见。

2012年5月24日- 26日学院组织学位论文答辩

2012年5月29日- 6月5日完成学位论文材料所有内容的填写,研究生办公室向学

位办提交学位材料及照片。

2012年6月1日-6月20日学位办审查学位材料并提交校学位委员会。

2012年6月5日以后办理离校手续。

二、2010级科学硕士、教育硕士及往届尚未开题的教育硕士

(一)2010级科学硕士

要求:本届科学硕士已修读完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全部课程,本学期的工作要点是:

1.检查和督促研究生与导师执行读书报告制的情况

2.检查和督促研究生与导师讨论并准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情况

3.组织毕业论文开题

4.完成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和考核

日程安排

2012年3月27日学生提交毕业论文开题报告7份(导师签字)。 2012年3月28日- 4月3日确定开题答辩分组名单,分发开题报告。

2012年4月12日- 14日组织毕业论文开题答辩。

2012年6月25日-7月8日课程研修结束并进行课程考试;学生外出调研。

(二)2010级教育硕士及往届已开题的教育硕士

要求:本年级的教育硕士在本学期处于论文写作阶段,工作要点为:

1检查、督促研究生的写作进度

2 检查、督促导师的指导情况3 按规定时间收发论文

日程安排:

2012年3月- 5月检查论文初稿的写作进度以及导师指导论文写作的情况。 2012年 5月30日-6月3日研究生送交论文初稿到研究生办公室,

2012年暑假期间

教学秘书负责登记并分发以便于导师在暑假期间进行评阅。 学生进行论文第

一、二稿修改工作。

三、2011级科学硕士及教育硕士

(一)2011级科学硕士

要求:按照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实施教学,本学期本届研究生进入学位方向课程的研修阶

段。工作要点为:

1 加强本年级研究生在课程学习、文献阅读、科研方法等方面的指导和培养以适应下一阶段的学习

2 检查、督促研究生按拟定的读书计划撰写读书报告

3 开展课外读书会活动

(二)2011级教育硕士

要求:1本学期为本届教育硕士在校修读阶段,故课程按照教育硕士培养方案的设置进行

2为帮助教育硕士做好离校后撰写开题报告的准备,学院将组织开设开题及论文写作规范等专题讲座

3 加强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到中学进行现场调研

4检查研究生和导师执行读书报告制的情况

日程安排

2012年2月21日

2012年2月21日- 6月底

2012年4月30日之前

2012年3月

2012年4月

2012年6月25日至7月8日

2012年6月17日

2012年9月

2012年10月

2012 检查到课情况/ 进行新学期集中教育 课程研修开题培训现场调研现场调研课程研修结束并进行课程考试 进行离校后的论文写作安排部署提交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返校参加论文开题答辩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办公室 年2月28日

第五篇:四川大学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要求

四川大学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要求(2012级起实行)

1、 学术交流活动为四川大学研究生必修课程:

硕士课程号100134(2学分),博士课程号200014(3学分)。

2、 完成以下要求后,方可取得相应学分:

(1) 在生命科学学院网站--研究生教育—资料下载--学籍管理各类

表格中下载相应学术交流活动汇总表格,关注生命科学学院网站首页学术交流通知,每一次参加相关学科的学术讲座后,须持学术交流活动汇总表格到学院204研究生办公室进行签到确认,博士要求至少参加20场次,硕士要求至少参加15场次。

(2) 参加本年级的科研分享会,并讲述两次PPT。

(3) 进入研究生管理系统,在系统中提交自己参加的相应学术交流

活动信息。

3、要求中第(1)、(2)两项,在二年级中期考核时以年级为单位提交纸质版材料:学术交流汇总表和个人参与讲述的科研分享会两次PPT提纲。要求中第(3)项,在中期考核时,研究生办公室将根据纸质版材料,在系统中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自动生成学分。

上一篇:商场销售员岗位职责下一篇:四川省委十一届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