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教学目标、课后及时反思、提高教学效率

2022-09-11

新课程改革已在健康、有序、全面地推进, 一步步走进学校, 走进课堂。但是, 新课改到底“新”在何处?“改”向何方?作为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还是比较迷茫, 现谈谈自己的粗略看法。

1 明确教学目标的涵义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述。它的基本要求是具备科学性、合理性、明确性以及可检测性。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如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基本要求的教学目标, 将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之一。目标作为观念形态的价值意识反映了人的需要, 当需要带着清晰而明确的目标和目的意识并延伸到人的行为领域同行为相联系的时候, 则形成动机。人们常说:假如你对要去的目的地不清楚的话, 那么你很可能抵达另一个地点, 而且还不知道走错了方向。因此, 教学目标的表述必须足够地清晰, 力求做到明确、具体、可观察、可测量。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产生要达到目标的强烈渴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加强教学目标的研究

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 可分为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等不同层次。这三者相互结合, 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指导作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过程, 应该是一个在三维目标指导下的精神生产活动。围绕学习内容, 全面化理解三维目标, 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各项目与具体学习内容有机的整合, 这既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 同时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

3 理清教学目标的维度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否清晰。新课程改革, “双基”仍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这一目标我们不应该只看教师的教学设计, 而应看整个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落实。是否强调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 注重结果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否突出。在教学中要积极引进一些生活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 在情境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就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作用。课堂上教师还要和学生加强交流与沟通, 用一些激励的语言来鼓励学生, 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 为学生轻松而愉快的学习作铺垫,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有效的调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课前拟定的, 这些目标并不是不可改变的,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状况往往并不是我们预期的那样, 会偏离教师课前拟定的目标, 所以, 在这种情况之下, 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进行调整。

5 正确处理数学学习中的师生关系

对学生而言, 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 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 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 他不仅要能“做”, 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 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总之, 教师面对数学概念时, 应当学会数学的思考, 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释概念。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 他们对数学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要依据学生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进行教学。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 尽可能的把学生头脑中的问题“挤”出来, 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 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 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 但反思后发现, 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 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 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 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6 理智的进行教学反思

理智型教学是一种理性的, 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 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否作一名理智型教师的关键是进行“教学反思”。然而, 由于受过去的一些思想观念的束缚, 一部分教师笼罩在“职业倦怠”的阴影下, 工作只是低水平的重复。如何使教师以全新的姿态走进新课程?笔者认为, 写好课后反思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通过备课、上课的前后比较, 我认识到课改教师课前备课固然重要, 课后反思更有利于教师及时反馈教学实践的信息, 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课后反思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情景创设”是否恰当:教完每节课后, 应对教学情景创设进行回顾总结, 同时根据这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 考虑下次课的情景创设, 并及时修正教案。

“上课效果”是否保证:备课的最终目的是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一节课下来, 我们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实际效果如何?做到心中有数。效果好要有经验积累, 效果差要找出原因, 并在教案的反思一栏中作好详细的记载以便及时修正。

“教法学法”是否有效:上完一节课, 静心沉思, 在教学规律、教法、组织教学方面是否有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 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 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 写出“再教设计”, 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评价体系”是否全面:每堂课后认真思考本节课的评价内容是否更多地指向有价值的数学任务、数学活动;评价的方式是否多样、是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唤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评价的主题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因材施教等等。

“课堂疏漏”能否避免:俗话说:“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在所难免, 如教学内容安排欠妥, 教学方法设计不当, 教学重点不突出, 教学方式单调等等。课后进行这样的反思, 及时客观的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与失误, 并能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 正确的面对这些问题, 做好及时查漏补缺工作, 我们的课堂便会越来越来完美。

摘要:新课程改革已在健康、有序、全面地推进。本文就新课程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行了研究。明确教学目标、课后及时反思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目标,反思,效率,数学

参考文献

[1] 孙可平.现代教学设计纲要[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2] 郑宇醒.教材分析与教案编写[M].宁波出版社, 2003.

[3] 许锡良.对教育现代化几个问题的思考[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0 (2) .

[4] 马复.认识新课程意义下的数学教材[J].数学教育学报, 2005 (1) .

[5] 崔克忍.合情推理课堂教学模式[J].教学与管理, 2002 (8) .

上一篇:妊娠合并糖尿病巨大儿的超声预测下一篇:对初中数学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及途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