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安全论文范文

2022-05-14

第一篇:营养安全论文范文

“食品营养与安全”课程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

摘要:从“食品营养与安全”课程双语建设的重要性分析入手,主要介绍了在课程教材、师资建设和具体教学实施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教学探索和实践,以期为国内相关双语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双语教学;食品营养与安全;探索与实践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Bilingual Course of Food Nutrition and Safety

ZHONG Xiyang,LIN Lin,CHEN Wei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Anhui 230009,China)

Key words:bilingual teaching;Food Nutrition and Safety;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0 引言

为了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既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又较好使用外语的专业高级人才,200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 4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力争3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1],由此拉开了我国高等教育双语课程教学建设的大幕。2005年、2007年教育部再次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 1号)和《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 1号)文件,并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大力实施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项目建设,规范双语教学管理,促进双语教学积极、有序、稳妥开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在此背景条件下,合肥工业大学食品科学工程学院“食品营养与安全”课程从2004年开始摸索起步,实施双语教学,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就“食品营养与安全”课程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进行总结,以期对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开设相关双语课程的建设提供借鉴。

1 食品科学工程类专业双语课程建设现状

随着教育部教高[2001] 4号、教高[2005] 1号、教高[2007] 1号等文件的相继发布实施,我国高等学校双语课程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当前,在全国实施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评估活动中已将是否开设双语教学课程纳入评估指标体系之中[2]。在此背景下,目前,全国食品类专业的高等学校陆续建设有“畜产品加工学”“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食品科学技术导论”“食品安全概论”“畜产食品工艺学”“食品化学”“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免疫学”“食品酶学”“果蔬贮藏与加工”等10多门不同课程属性的双语课程[2-5]。这些双语课程,在建设规模、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绝大多数仅停留在在专业或校级建设的层面上,只有部分高水平建设的大学双语课程进入了国家级示范课程建设的序列。在已建设的这些双语课程中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集中体现在:①合适的教材不多,需要自己编写或引进,尽快加强我国食品类双语课程的教材建设显得尤为迫切;②在师资方面,由于对任课教师有着专业知识和英语综合能力更高的要求,师资的整体力量仍显得单薄,亟需提高;③在教学方法手段及考核方面,基本上是在摸索中前进,全国食品类高校双语建设课程间也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如何有效提高教学方法手段,切实提升双语课程的教学质量是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当前进一步加大食品类双语课程的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

2 确定“食品营养与安全”课程双语建设的相关考虑分析

为了响应教育部[2001] 4号文件的要求,合肥工业大学在2001年就已提出,在有条件的专业先期开始实施双语课程的教学,并通过逐步推进,全校所有专业都要建设有双语课程。如何选择一门合适的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是当时专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在全面分析全国食品类专业开设的课程特点后,发现绝大多数,特别是在专业建设排名靠前的食品类院校,其开设的课程一般包括“食品工程原理”(或“化工原理”)“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或“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添加剂”“食品物性学”等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含专业选修课程)等20~30门课程,而这些课程都具有自己的课程特点,不是任何一门课程都适合作为双语课程可以进行建设,如“食品工程原理”(或“化工原理”)其课程内容多、公式计算多,以中文授课,許多学生都不能很好地学习好该课程,如采用英文教学,其对学生而言,难度将更大。“食品化学”课程由于涉及到食品加工过程中众多化学变化机理等内容的介绍,“食品工艺学”由于食品加工种类的复杂不同,其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多,因而都不是十分适合开设为双语教学课程。

“食品营养与安全”课程是一门重点讲授食品营养学基础知识、加工贮藏对原料和食品营养特性的影响,以及食品安全与预防等相关知识的课程。其在专业课程体系中,一方面与前期的“生物化学”课程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维生素等知识点上存在衔接,另一方面与后续安排的“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等课程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营养素的性质变化、食品安全加工要求等知识点上也有着紧密联系。因而,“食品营养与安全”课程是全国食品类专业教学计划中所设置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选择“食品营养与安全”课程进行双语建设,其定位上的重要性不容置疑。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食品健康、营养疾病等方面关注的日益增加,加强食品营养与安全方面的知识教育,培养相关科学技术人才,对促进我国开发生产营养健康的安全放心食品,实现食品工业发展壮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而特别在当今,食品营养学的发展在国际上日新月异,学科营养学的新知识不断涌现,食品安全规范预防、检测要求也在不断深入强化,而这些知识在国际上绝大多数都通过英语这一语言载体进行交流学习的。因而,在此背景下选择“食品营养与安全”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加之,“食品营养与安全”课程不同于“食品工程原理”(或“化工原理”)“食品化学”等课程,其内容不是十分深奥难懂,且讲解食品营养与安全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课程的趣味性较强。因而,在综合各方面考虑,最终确定“食品营养与安全”为双语教学课程。

3 “食品营养与安全”课程双语教学的具体探索与实践

在确定了“食品营养与安全”课程为双语教学课程后,学院相关教师承担了课程的教学,围绕课程的教材、师资、具体教学实施等方面开展了细致全面的工作。

3.1 课程教材建设

双语教学的实施,首先是教材先行。没有一个好的教材(教学素材内容),是无法开展具体教学活动的。从2001年学校布置相关双语教学课程的工作任务开始,特别是在专业确定“食品营养与安全”课程为双语建设课程后,寻找一本合适的双语课程教材成为重中之重。而在当时,国内关于食品类的英文版教材几乎是一片空白,而国外相关原版教材又不易购得,且价格极其昂贵。直至2004年购置到清华大学出版社发行的影印版《Nutrition:Concepts and controversies》一书,关于课程的教材才有了一个着落。《Nutrition:Concepts and controversies》一书是一本广泛用于美国高等院校教学的高质量教材,其语言通俗易懂,内容结构合理,作为双语教学的教材非常合适。因此,以该教材为基础,在2005年开始尝试“食品营养与安全”课程的双语教学。随着课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国际上食品营养学知识更新也是日新月异,教材也不断推出新的版本,而作为清华大学出版社对于后续的新版本教材不再引进,课程的教材建设问题又摆在面前。在随后的几年中,借助于互联网技术以及与《Nutrition:Concepts and controversies》教材的作者取得联系后,学院先后获得该教材的第11版、第13版的电子版,以及与课程相关的其他辅助学习资料。从目前的建设情况来看,较好地解决了课程的教材问题。

3.2 课程的师资建设

早在2005年开始实施“食品营养与安全”课程的双语教学,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压力都非常大。尤其对教师,要求其英语的读、说、听、写、译等各方面能力都要强,并且对营养学等相关专业知识掌握也要非常扎实。课程建设之初,师资还是非常单薄,课程的教学效果也不是十分如意。在后续的课程建设过程中,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学校内的双语教学培训班,以及安排到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英语教学提高班和派遣教师到国外学校的访问交流、进修,不断提高师资的外语水平。另一方面,随着课程建设的不断推进,陆续有年轻的教师加入,这些教师不仅拥有博士学位,营养学专业知识扎实,他们都有在英国、美国等国家的一流院校(如密歇根大学、康奈尔大学)留学、访问进修的经历,英语水平高,可以较好地开展课程双语教学。此外,2016年学院还引进了一位全英文教学的外籍教师,这对于课程的建设,在师资方面又起到一个很好的保障和提高。

3.3 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

在课程建设之初,主要是采用制作课程幻灯片、借助投影仪、板书等多种手段来实施教学,具体课程教学还是类似于普通的中文课程授课的方式,区别的地方是加入部分英语讲解,虽然教师、学生都很努力,但教学效果还是不太好。对于具体的双语教学法还是缺少深入的思索和较好的实践。例如,在教学安排上何时采用英语讲解合适,采用怎样的讲解方式能够让学生更易接受;所采用的双语教材内容非常多,如何有效取舍;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等等。针对这些问题,首先对《Nutrition:Concepts and controversies》课程的内容进行了认真梳理,并与“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等相关前期和后续安排课程相关知识点进行比较,已在其他课程中讲解的知识点,在双语课程中不再讲解或是简单讲解,从而让双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得到较大精简。此外,针对课程教学内容多与教学学时不够的矛盾问题,推行课堂教学与课后自我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即教师重点讲授相关重要内容,留有部分内容让学生课后自己阅读学习,课堂上进行检查、总结、补充完善。此外,推进“互联网+课程”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说是在与《Nutrition:Concepts and controversies》教材的作者取得联系并建立紧密关系后,通过作者提供的课程学习网站,一方面拓展、丰富了学习内容,可实施相关测试,并可加强与全世界该课程学习者间的联系,相互交流、学习,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手段,更是进一步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此外,还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上网搜索相关学习材料内容,了解最新营养学研究进展。

双语教学的一个难点是学生的英语基础存在较大差异,如何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较好教学是教学过程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分层梯度教学法,即首先对课程的教学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定位,需要学生达到一个最基本的课程教学内容的知识点掌握、英语阅读、口语表达、书写要求。在此基础上,针对班级学生英语基础的不同,进行分梯度教学。例如,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全英文问答、全英文答卷;英语基础稍弱一点的,力争实现全英文问答,当出现困难时可以用汉语回答,考试时留有一题可以进行汉语回答,其他题必须英文回答。在对具体知识点讲解时,也是采用分梯度讲解,内容简单、易懂的,全英文讲解;当出现内容复杂、知识点深奥的语句、概念时,首先进行英语讲解分析,然后利用汉语补充说明,力争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理解好知识内容。随着对双语课程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授课教师也在逐步提高课程教学中英语讲解的比例,逐步降低汉语的使用比例。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鼓励、组织专业学生参加学院的学术报告、阅读专业相关英文期刊文献,通过聆听国外学者的全英文学生报告和英文文献阅读,增加学生对课程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4 结语

“食品营养与安全”课程双语教学已经经历了多年建设,从当初的零起步到现在的发展局面,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与全国建设的一些示范课程相比,差距还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在教师的英语听说能力、有效课程教学方法手段的使用、合理科学的课程考核模式等方面急需进一步的努力和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飞速,与国际间的交流日益加剧,吸取先进的国外技术服务于我国、输出我国的先进成果服务于他国,专业知识掌握与英语语言的熟练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在新的形勢下,如何从当初的试探双语课程教学,到如今要求进行双语课程精品建设,是摆在所有双语课程建设面前的一个重任。“食品营养与安全”课程双语教学的探索和实践,特别是推行的互联网技术在双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双语课程的建设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陈有真. 高等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0-62.

李红,张露,申瑞玲.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食品化学》双语教学模式[J]. 农业工程,2015(1):88-90.

刘玲,蒋东华. 高等农业院校食品相关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思考[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16(3):317-321.

刘云宏,张彬,樊金铃,等. 食品工程原理双语教学模式初探[J]. 农产品加工,2012(10):159-161.

马金魁,李妍,黄晓辰. “食品质量与安全”双语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讨[J]. 广州化工,2017,45(1):123- 125. ◇

作者:钟昔阳 林琳 陈伟

第二篇:营养·健康·安全农产品产业前瞻

摘 要:当前社会生活中,人们通过饮食所摄取的营养成分普遍存在过剩或者不足的营养失衡问题,这种现象既反映出营养成分的浪费,又表明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对人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因而,提出了一种营养健康安全农产品产业及其发展目标,介绍了营养配餐的定义、理论依据和意义,指导现代人在生活繁忙之中合理进行饮食搭配以符合自身营养素的需要,从而达成调整用户达到营养平衡的膳食结构以及方便其烹饪的目的,然后进一步阐述了营养提高新思路、创新此种农产品营销方式等,以供参考。

关键词:营养健康安全农产品;营养配餐;营养提高;创新营销

我国改革开放30多a来,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发展迅速,百姓生活从饥饿、温饱迈向了小康水平,现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目前农产品的总数量已满足人们食用需求,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消费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以消费粮食为主向以搭配消费植物性与动物性农产品的观念转变[1],现代消费观念已经形成。

近10 a来,随着新闻进一步曝光和网络信息的迅速传播,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在我国频频发生,毒大米、毒豆角等让人们忧心忡忡,如何选择卫生质量安全的食用农产品成为了老百姓心中的一大难题。不仅如此,人们除了特别关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外,也要求农产品的营养结构合理。现代人亚健康问题特别严重,人们开始注重通过饮食等手段来进行养生。当前如何满足人们对现代健康生活的需要,已成为中国小康家庭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主要诉求,也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标志和内容。

目前,绿色食品(即绿色食用农产品及其加工的食品,下同)在中国广受欢迎,深受消费者的热捧。所谓的绿色食品,即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比如绿色小麦、绿色水稻、绿色蔬菜、绿色水果、绿色畜禽鱼蛋等[2]。绿色食品与营养健康安全农产品理念相似,但是后者在深广度以及发展理论上更胜一筹,其宽度更广,深度更深,本文即在绿色食品的基础上,对营养健康安全农产品的产业发展进行前瞻。

1 现状

1.1 安全农产品

安全农产品的最低标准为农产品内不能含有威胁或损害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和因素,以免使消费者患上传染疾病或急性和慢性的疾病,避免给消费者及其家人后代带来健康隐患。一般的安全农产品需要经过权威部分认定,生产出的产品要符合消费者对安全的需要,而且正常情况下和合理食用时,不会损害人们的健康。

目前,我国符合食品质量安全的农产品类型分别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被称为“三品”——业界安全农产品简称,其中又以绿色和有机食品为代表,广受消费者的喜爱或期待。安全农产品目前存在的问题如下。

①常规实用技术与农产品质量安全 我国作为肥料生产、进口和使用的大国,化肥年产量、年使用量和净进口量均居世界第一。由于我国对农作物产量需求的不断增加,肥料的生产量也一直在增加,我国以仅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这是公认的奇迹。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和过度施用,导致了农产品食品安全问题、生产效益下降、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等,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头疼的问题。

②高新技术与农产品质量安全 现代生物技术(如细胞工程技术、转基因工程技术等)、益生菌和酶制剂技术、农产品辐照技术、食品冻干技术、欧姆加热技术和改变包装气体环境等高新技术已在农产品生产及加工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它们或可显著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改善和提高农作物的抗虫、抗病、抗除草剂和抗逆性(如耐盐碱、耐旱和耐寒性)能力等;或可延长农产品的储藏和上架时间;或延缓食品氧化、防止食品过早腐败、变质,使农产品更安全;或可使营养保全,在加工中几乎不损失其有关营养和风味品质,因而在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某些高新技术的应用对农产品的营养品质、风味、抗性、遗传特性等会产生非实验者和人们预期的改变,因此也可能会对人畜禽鱼健康、生态环境等方面产生潜在的负面效应,这就是人们关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会存在潜在或现实的为害。

目前在社会中有较大争议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大都是通过转基因技术将抗病、抗虫、抗除草剂等有毒基因导入后获得,因此该生物中大都可能始终存在着有关毒性物质,它的毒害性以及残留量是否对人畜禽鱼有害及是否会影响生物的多样性,目前尚没有定论,即使有些获得安全证书,人们也不知其相关的试验过程及其结果,安全证书能否证明其安全也受到质疑,这仍可能未知和潜在地从营养、毒理和致病等方面影响食用、饲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1]。

1.2 营养农产品

农产品质量好坏在于它的营养与健康品质的高低。其中营养品质主要是指农产品所含营养素的数量和质量,健康品质则体现在农产品的卫生安全上,因此食品安全包含卫生安全和营养安全。通过选用无污染或污染物在可允许的范围的原料,科学使用、少用、慎用、不用添加剂,采用GMP的加工工艺与生产流程,保证食品中营养素的数量和质量达到有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要求,这是食品安全的内容。粮农组织的解释是:营养安全就是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要有足够平衡的并且含有人体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供给,以达到完善的食物安全[3]。

1.3 健康农产品

健康农产品是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首位,其种植、养殖、加工生产、经营必须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标准要求生产的农产品。在实际操作中,必须严格控制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管理,吸纳健康农产品的做法和经验,整体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健康农产品的生产必须保障农产品生产源头的安全。以现代化、规模化、可持续性和可溯性进行生产与经营,从各层面化解农业生产中无公害、绿色、有机生产过程与经济效益的矛盾,也为都市农业和乡村农业的无公害、绿色、有机的高效农业发展建立一套标准化、可复制的生产经营模式。所生产的农产品符合质量安全要求,不生产转基因作物或者对人体有为害的产品。健康农产品是安全农产品的延伸,它所代表的农产品还同时需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以及对人体的新陈代谢起到促进作用。

2 产业发展的背景

现在对于食品的需求已经只不是考虑数量的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现在追求的已从数量上的温饱发展到质量上的安全。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热门话题,成为老百姓衣食住行的首要关注点。营养健康安全农产品,是把营养放在首位,到健康,再到安全的农产品。这样排放的顺序不代表不重视安全,而是安全在现在已经放在首位,待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整顿、得到改善之时,就要再考虑食品未来的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膳食情况发生了改变,食品工业化不断发展,现在关注营养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现在社会上主要存在两大营养不良的问题,即营养过剩和营养缺乏。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膳食中蛋白质、脂肪和热量摄入量也随之增加,儿童和成年人中肥胖症比例上升,体质指数(BMI)增加,心脏病、糖尿病、白血病以及某些癌症导致的死亡率也在不断增高,这是营养过剩的表现。而营养缺乏的表现有:碘缺乏病(IDD)病区,不良断奶方法引起的乡村断奶期儿童生长迟缓以及城乡儿童生长方面差别越来越大。随着我国人口出现的老龄化问题,特别是目前在城市中由此带来一些特有的严重问题,例如贫血、糖尿病、高血压、感冒、骨质疏松症等。而在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结果中显示更多的只是Ⅱ型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4]。表面看起来这一问题和营养健康安全农产品的牵扯不大,其实密不可分。

而食品工业化的发展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对农产品的营养物质有不良的影响。食品加工有各种先进的生产方法,如新的加热加工法(挤压法、微波及超热加工法等)、延长加工食品的保存期和增加感性质量的包装工艺方法等,这些加工方法都对农产品的营养有较大的冲击,例如谷物类富含B族维生素,而B族维生素是水溶性维生素,在农产品的清洗浸泡过程中就有大量的维生素流失;又如果蔬类的抗坏血酸、肉制品中的蛋白质,加热加工会导致抗坏血酸的氧化和蛋白质的变性等,这都是食品工业化对食品营养成分带来的冲击。更别说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部分不法企业将有毒物质伪装成营养食品的工业行为,这些都是营养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而发展营养、健康、安全农产品也变得刻不容缓。

社会的进步、百姓收入的增加和食品工业的发展过程,也是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和生活方式得以改变的过程,但同时也使他们抛弃了过去传统的对心脏较为有益的饮食文化和生活习惯,导致更多早期残疾和死亡的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对已负担沉重的卫生保健系统也造成了较大的压力。这说明: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范围的健康问题中膳食结构必须改变,有必要找出改善现代化生产带来的不良后果的方法,以及增强这些改变带来的积极效果的方法[4],促进现代膳食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和落实。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多吃蔬菜和薯类”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而《黄帝内经》的《素问·脏器法时论》里也说到了“毒药邪攻,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血益气” ,《素问·五常证大论》又说“谷肉果菜,食养尽之”。在此都说明谷物蔬果是维持人类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食物,而谷物蔬果都为农产品,只有农产品产业的正常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只有真正地把营养健康安全农产品发展起来,农产品产业才会有一个更好的突破,因此营养健康安全农产品是农产品发展的必经之路。

3 营养配餐

我国营养配餐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营养配餐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舞台,营养配餐业有望成为我国食品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3.1 定义

营养配餐,就是按照人们身体新陈代谢生理的需要,根据食物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设计每天、每周或每月的食谱,使人体摄入适量的热量,并使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食用纤维素、矿物质等几大营养素比例合理,达到平衡的膳食。营养配餐是实现平衡膳食的一种措施,平衡膳食的原则要通过食谱才得以表达出来,充分体现其实际的意义。现行营养配餐研究思路见图1。

3.2 营养配餐的目的和意义

营养配餐可将各类人群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具体落实到各类用膳者的每日三餐膳食中,使他们能按需摄入足够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防止营养素或能量的过量摄入。根据群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结合当地食物(农产品和食品)的品种、安全认证情况、生产季节、经济条件和烹调水平,选择各类食物进行合理比例的搭配,达到平衡膳食。通过研究制订营养食谱指引和操作规范,让公共食堂、餐厅和酒楼烹调者和有关管理人员可以科学合理、有计划地管理膳食食谱,这也有助于各类家庭同样有计划地管理家庭膳食营养,有利于成本核算和减少食物浪费。

3.3 营养配餐的理论依据

①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该摄入量包括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 a.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这个指南有改动的放在括号内,改动的原因是提醒国民现在必须重视安全可溯的农产品和食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如下: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多吃(安全可溯的)蔬菜和薯类;每天吃(安全可溯的)奶类、大豆或其制品;常吃适量的(安全可溯的)鱼、禽、蛋和瘦肉;减少烹调用油量,吃清淡少盐(加碘盐)膳食;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每天足量饮(无污染的)水,合理选择(安全可溯的)饮料;如饮酒(抽烟)需限量;吃新鲜卫生(放心)的食物(有条件的话吃安全可溯的食物,不吃转基因产品)。

b.平衡膳食宝塔。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是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核心内容,结合中国居民膳食的实际情况设计的,它把平衡膳食原则转成各类食物的质量,便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行,平衡膳食宝塔见图2。

③食物成分表 食物成分表是一种营养配餐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食物成分表,在研究、创建、编制食谱时才能将对营养素的需要量转换为对食物的需要量,从而可以确定所需食物的品种和数量。在评价食谱所含营养素摄入量是否满足人体需要时,同样需要参考食物成分表中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数据。

不过,食物的营养成分数据的采集也要与时俱进,因为不同产地或同一产地不同季节生产的同一种食用农产品,其营养成分是有一定差别的,即使其他情况一样,不同的栽培模式和施肥种类等的不同也会造成同一种作物营养和口感的差异,还有就是营养成分表的数据因测试者的不同或使用设备的不同也会有些误差,同时测试的样品来源一般也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品种,而不同的品种的营养成分是有差异的甚至差异显著。

④营养平衡理论 在营养配餐和食谱编制过程中,食谱提供的各种营养素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比例,以利于提高营养素的吸收率或有利于人体的健康。在食谱的评价过程中,也是以这些理论为评价的指标,如能量的三大营养素比例、蛋白质来源比例和脂肪来源比例。

⑤合理的膳食制度 饮食制度是一种把全天的食物按一定的数量、质量、次数、时间进行合理分配的制度。合理的饮食制度是营养配餐过程中实现合理营养的重要环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工作、学习和劳动往往有一定的安排和规律,所以饮食安排也应与其生活制度相适应[5,6]。

4 营养提高新思路

4.1 营养健康安全农产品栽培

营养健康安全农产品的栽培,类似于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栽培,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产地,选用安全的生产资料投放,以标准化的生产技术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其生产的产品是无公害(或绿色、有机)、生态、无污染、健康、自然或天然的。

①营养健康安全农产品产地环境的优化选择 农产品产地环境条件包括农产品产地的空气环境质量、农田灌溉水质、渔业用水质量、畜禽养殖用水质量和土壤环境质量的各项指标及浓度限值。可采用调查淘汰法、监测评价法来判定农产品的产地环境质量[7]。

②营养健康安全农产品生产资料的范畴 a.种苗。种苗应具备优质、高产、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性。特别是要抗病虫能力强,从而减少农药、兽药、鱼药的使用,减轻化学品对环境和农畜水产品的污染。

b.肥料。主要是指腐熟的无害化的有机肥、矿物肥、微生物肥、饼肥、绿肥以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准用的化肥。有机食品则不许使用化肥。

c.农药。包括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准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有机食品则不允许使用化学农药。

d.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按无公害农产品与绿色农业要求规范。

e.生长调节剂和食品添加剂。按无公害农产品与绿色食品要求规范进行。有机食品不使用化学生长调节剂、化学食品添加剂。

f.兽药、鱼药。无公害农产品与绿色食品准用的动物药品。有机食品禁用化学品。

g.包装材料。有机食品不使用化学品包装材料。

h.其他有关生产用材料。也要符合我国绿色农业的要求。

③核心技术 a.品种选育与改良技术。常规育种技术结合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是新品种获得的主要手段。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将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对于有限制地使用和节省其他化学产品的投放也起到关键的作用。

b.绿色农业技术。绿色农业技术是绿色农业的生态环境与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之间的协调关系作为测定因素,是一种绿色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技术,使农业生态资源能够可持续的利用,促进农业、农村和市郊可持续协调健康的发展,如传统农业的套种轮作技术等。

c.高新农业技术。高新农业技术可以是绿色的,其中某些也可能存在对人体或环境的潜在威胁,但高新农业技术重点把农业经济发展的效率作为衡量指标。绿色的高新农业技术主要包括生物防治技术、有机肥料技术、食品安全生产技术、农业结构调整技术等。

d.节水技术。主要有节水灌溉技术(浸灌、喷灌、微灌、管灌等)、节水种植技术、节水耕作技术等。

e.清洁生产技术。清洁生产技术集中了环保、节约、循环、高效的众多关键技术。主要有合理施肥、减少污染;减少用药、保护生态;防治白色污染、清洁农业环境。

f.结构调整技术。主要有调特、调新、调优、调长、调高等技术。

g.多熟种植技术。主要发展间、混、套作技术,轮作换茬技术;优化复种方式,提高复种指数。

h.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从生产源头抓起,结合产前的产地环境检测、产中的标准化生产和农业投入品检测、产后的产品检测和标识管理、实施绿色农业产品全程标准化安全生产体系,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控制,同时建立和完善绿色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i.其他重要和关键的技术。如关键控制点技术和科学生产其他有关技术和综合技术等。关键控制点技术按照HACCP原理对农场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为害程度进行分析,确定质量安全的关键控制点。目前主要是产地环境安全的污染监控和农业投入品的合理使用两个关键控制点。

④采用平衡栽培理论指导生产 在农业实践上,平衡栽培理论是综合平衡施肥、节水灌溉、生态抗逆等理论发展出来的植物栽培理论。利用光、温、水、土等自然与人工等条件,合理调节养分、水分、光照、温度、空气(如补充二氧化碳)和生长空间(合理密植),以达到防病、抗虫、减少杂草、提高抗逆性(四大植物保护因素)的效果,避免了过量的水肥渗入根区以下而造成浪费和污染环境,能生产出低成本、高质量、符合人体营养需要的优质安全的全营养与健康农产品。

4.2 农产品加工营养成分的保持

农产品加工业是指以农业产品为原料的直接加工和再加工的产业。农产品刚采摘或刚屠宰的时候都是最新鲜的,在没有任何加工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延长,它们的营养成分会慢慢流失,最后腐败变质。可见农产品产后加工极为重要,它是农业生产的产品与市场对接的纽带,也是农业产品商品化不可或缺的环节。实行农产品的贮藏、保鲜、冷链运输、加工、包装和监测,是降低农产品产后损失、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质量安全的有效措施,有利于加速农业结构调整、升级和优化,促进农业生产良性的生态与经济循环,实现农业的安全、生态、高产、优质和高效,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繁荣[8]和提高农民收入,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农产品将会向安全、营养、健康方向去发展。要得到安全、健康、营养的农产品,就要从农产品的加工技术着手。以下将从农产品的加工和烹调方面着手,由于要与配餐营养对应,所以把烹调营养独立出来。

①农产品加工技术对营养成分的影响及保持 a.果蔬的保鲜技术。水果和蔬菜是人们日常膳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主要提供人体所需的淀粉、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特别是维生素C这类营养素,人体需要量多,但又容易在加工中被破坏的,所以特别要注意它们的保鲜加工。而水果分六类:仁果类、核果类、浆果类、柑橘类、复果类、坚果类;而蔬菜也分为六种:叶菜类、茎菜类、根菜类、果菜类、花菜类、食用菌类。

果蔬采摘后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加速营养成分的流失和腐败变质,要想改变这种现象,就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果蔬采摘后的主要生理作用有:呼吸作用、蒸发作用、休眠作用、生理病害、乙烯代谢产物(对果蔬成熟、衰老和糜烂)的影响等。

呼吸作用是指生活细胞内的有机物质在酶的作用与参与下,逐步通过氧化分解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代谢产物因呼吸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依据呼吸过程中是否有氧的参与,又可将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

对呼吸作用有影响的因素也可分两大类,一类是自身的因素,一类是外界因素。自身因素是一项很难改变的因素,但外界条件不同,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使其改变,并且可通过栅栏作用使条件达到最优。外界条件因素的影响有温度、气体成分、湿度、机械损伤和微生物侵染。温度:果蔬呼吸作用对温度最敏感,一般在25~40℃的高温下,酶活性是最强的,一般在0℃时,酶活性几乎停止,但是储藏温度并不是越低越好,而是要看各种蔬果对低温的忍耐性,在此之上尽量往低的温度储藏,温度要稳定,并且要防冷害和冻害;气体成分:适当降低氧浓度和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抑制呼吸作用,氧和二氧化碳的临界浓度取决于果蔬种类、温度和持续时间;湿度:各种果蔬贮藏适宜的湿度不同,如大白菜和柑橘类要稍稍晾干再进行储藏;机械损伤和微生物侵染:呼吸强度的增加与擦伤程度成正比,损伤也方便了微生物的侵染,所以要尽量减少各种可能的机械损伤。

蒸发作用主要是指果蔬储藏或运输过程中水分的挥发损失。它的外在影响因素主要有空气湿度、温度和空气流动速度。而抑制蒸发作用的方法如下,湿度的管理:一般在85%~95%;温度的管理:用冷藏法;涂抹蒸发抑制剂:如蜡、聚乙烯等;装入容器中和包装;控制通风:一般储藏库的风速控制在0.3~3 m/s。

b.果蔬的速冻工艺。果蔬速冻是将某些特殊风味的新鲜果蔬经过加工处理后在-18℃以下快速冻结和冷藏。速冻工艺基本上分为冷却、冻结、冷藏和解冻。

c.肉的保鲜技术。有低温保鲜、气调保鲜、电离辐射保鲜、高压保鲜、化学保鲜。低温冷藏是目前肉类保鲜中应用最广、效果最好的一种方法。因为低温保藏能够抑制酶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而且不会引起肉组织结构和性质发生根本的变化,能保证肉固有的特性和品质。

气调保鲜是利用调整环境气体成分来延长肉质品储藏期和货架期的一种保鲜技术。常用的气体有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

电离辐射保鲜主要是利用辐射能量进行杀菌和抑菌,以延长保质期。但是可能会导致肉的风味变化和异味的产生,另外还要考虑辐射诱导可能导致突变的安全性问题。

高压可以使蛋白质变性、酶失活、改善组织结构、杀灭微生物。

化学保鲜可以使用醋酸、丙酸和丙酸盐、山梨酸及其盐类和乳酸钠等对肉制品进行处理,以延长其货架期和保质期。

②烹调中营养成分的损失及改善方法 烹调是指通过加热和调制,将加工、切配好的烹饪原料制成菜肴的具体操作过程,其包含两个主要内容:烹和调。烹就是加热,通过加热的方法将烹饪原料制成菜肴;调就是调口味,通过调制,使菜肴味道可口,色泽诱人,外形美观[9]。营养物质是食物中最重要的部分,烹调不当易导致营养物质的缺失,会使得食物失去它最根本的价值,在日常生活中要的是使得营养物质的流失最少。根据食物种类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烹调技术。

a.米面类食品。米面类食物中含有最多的维生素是B族维生素,是一类水溶性维生素。在做米饭时,淘洗过程要讲究,因它会使水溶性维生素、无机盐类损失,其中硫胺素损失 29%~60%,核黄素和尼克酸损失 23%~25%。各种营养素的损失与搓洗次数、浸泡时间、淘米水温成正相关。在煮、蒸饭时,核黄素和大部分硫胺素几乎全部可以保存下来。因此,做饭只需将米用水轻轻冲洗 2~3 次,并以采用煮焖饭或钵饭的方法最好。

煮饺子、馄饨、面条等时,会有一些蛋白质、无机盐以及30%~40%的水溶性维生素溶入汤里。如果多喝一些面、饺汤或用此汤做其他汤喝,就可减少这些营养素的损失。此外,做馒头、烤烙饼时不要加过量的碱,因硫胺素和核黄素在碱性条件下很容易被破坏。

b.蔬菜类。蔬菜主要含有大量水溶性维生素和无机盐。由于我国各地饮食文化的不同,我国蔬菜的烹调方法繁多,加之蔬菜种类、切的大小和形状、加热方式和时间长短各不相同,其营养素的变化也就有很大的差异。

炒菜时,如果先将青菜在开水中煮过后捞出挤去汤汁再炒,则其损失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就会相当严重;煮菜则对抗坏血酸的保存率为 30%~50%,但胡萝卜素较稳定,一般情况下则很少损失[9]。如果水烧开后再把菜放进去进行热烫并迅速捞上来,那么青菜中的维生素损失就不会太过严重,并且损失的维生素都在汤水中。对蔬菜的烹调来说,最好是用急火快炒的方法,这样维生素损失较少。经试验和观察结果表明,这时抗坏血酸的保存率达 60%~70%,胡萝卜素的保存率为 76%~94%。炒菜最好用铁或铝锅,不能用铜锅,铜锅促进抗坏血酸的氧化而增加其损失。

c.动物性食品。肉类食品烹调时一般采用红烧、清炖或快炒的做法。以清炖时硫胺素损失最多,达60%~65%;蒸时硫胺素损失约 45%;炒时其损失较少,仅为13%左右。蒸肉丸子时核黄素损失约 87%;清炖、红烧时其损失约 40%;炒肉丝其损失最少,仅为 20%。

鸡蛋在准备做成炒蛋、荷包蛋或煮蛋时,硫胺素、核黄素的损失均较少,约 10%。一般做荤菜尽量采用急火快炒的方法;对于骨头则应设法拍碎做汤,并可加醋少许,以促进钙的溶解[9]。

5 营养健康安全农产品销售

自20世纪以来,我国有关农产品销售的专业和综合市场的数量有很大幅度的增加,其中专业农产品市场分化得越来越细,产生出粮油、蔬菜、水产品、肉食、禽蛋、干鲜果品等市场,农产品市场数量也有稳定的的增长趋势。安全农产品社区、小区实体店、平价商店和电子网上商场如1号店等也不断涌现,在广东,新供销天润农产品农超对接及其有关加盟店、合作店也在逐步增加。

当老百姓的温饱问题解决后,安全问题连绵不断地出现,如今已成为国民生活中的日常话题。此外,营养健康问题也从不被关注逐渐变成热点话题。过去,由于日常饮食无法满足人们的营养需要,部分人群愿意花钱买保健品,以补充日常饮食中摄入不足的营养素。比起传统的农产品营销方式,结合营养、健康、安全是一种创新的农产品销售方向。试想一下,当营养配餐普及到每一个普通家庭中,便不需额外的保健品就能维持摄入足量的营养素。因此,营养配餐是农产品销售的创新方法,有着可观的发展前景。

营养健康安全农产品销售营销策略如下。

①建立会员制营销方案 会员制营销又称“俱乐部营销”,是指企业商家以利益或服务为主体诉求发展会员,把会员用户组成一个俱乐部式的团体,通过提供适合会员需求的各种服务,进行宣传、销售、促销等活动,以此培养其客户忠诚度,谋求其经营或服务的利益[10]。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及时了解会员的需求,利用企业长期积累的客户资料信息及其对产品的反馈意见,可以达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目的[11],还可以通过会员向其他的消费者介绍,提高业务量。但前提是具有较好的品牌信誉、优质的产品,安全放心。当前,对于各种农产品来说,需要做到安全和可溯的新要求。

实行会员营养配餐服务制度,为会员用户建立个人健康信息及饮食习惯档案,以便营养师对其进行个体营养分析,通过科学方法计算出各大营养素的日摄入量,再进行营养搭配和选用烹饪方式。食物原料应是企业提供的绿色农产品,确保安全无公害,让会员享受与别人不同的营养膳食。

普通营养配餐服务制度则采用人群划分,分别是儿童、女性、男性、孕妇、老人等几大人群。一般普通营养配餐需提前预约。营养师根据不同人群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应营养搭配,保证营养素摄入平衡和量足。普通营养配餐可以采取每天供应,随时可以买到的方式,这样就省时方便。

②降低营养价值的损失 在运输工程中,不正确的保存方法会使产品品质下降,所以营养健康安全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对于一些不怕冻坏的农产品,如猪肉、鸡肉等,采用速冻的方法存储,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避免产品腐败变质,影响品质。利用速冻方法,在解冻过程中,减少汁液流失,使营养物质得于保存。也可采用充氮、真空等方法,减少产品接触氧气,避免或减少产品与氧气发生的一系列不利于营养保持的化学反应,较好地相对提高或保存好产品的营养价值。

③完善营养健康安全农产品的监制、检测、认证 消费者拒绝购买营养健康安全农产品的因素有很多,消费者对产品的不信任是重要因素之一,应聘请专家,利用现有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检测、认证机构和注册专业研究机构,制订相关标准,全程质量监控和监制营养健康安全农产品。

④开放产品的生产基地 生产基地要公开、透明,组织参观、体验生产基地的会员活动,增强顾客信心,从而达到宣传的效果,同时也达到让消费者监督生产,生产者持续生产高品质的营养健康安全农产品的目的。

⑤开拓电子商务销售领域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上购物越来越流行,电子商务销售具有可观的前景。开发客户端,通过电商销售,达到双方便利的目的,不但可以扩大消费群体,同时能节约成本。

⑥加强售后服务 良好的售后服务能大大地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接受顾客对产品及服务的评价反馈,以顾客为中心,能够更加了解顾客需求,加强配餐个人的针对性,有助于给顾客留下良好的印象。

6 结论

农产品市场处于挑战和发展机遇并存的转折时期,创新的营销策略必不可少。当今社会,人们皆希望通过合理搭配饮食以获得健康,摄取营养成分,避免营养不足,营养均衡以防营养过剩。本文提出的营养健康安全农产品产业,迎合了现代人在繁忙生活中对饮食品质的要求,即在农产品安全的前提下,重视农产品的营养价值,使身体保持健康状态。营养配餐的创新点在于其针对不同人群,甚至特殊个体,由营养师根据个体健康状况进行专业营养搭配,由企业提供营养、健康、安全的农产品原材料,从而达成调整用户膳食结构以及方便用户烹饪的目的;营养提高或保持的新思路需要综合的创新技术才得以实现;创新农产品营销方式则能够为消费者带来相当的便利,减少生活负担并提高身体素质,有望更好地转变人们的饮食观念,同时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哲敏,孙君茂,曹新明.我国农产品安全的现状、争论和建议[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3,5(3):68-71.

[2] 陈克毅,任素萍.关于发展绿色农产品的思考[J].农业质量标准,2003(6):28-30.

[3] 柴巍中.农产品加工中的营养学思考与营养食品生产[J].农产品加工,2005,10(9):11-15.

[4] Guldan G,李滢.中国膳食与健康促进:在中国实施营养教育的必要性[C]//第10届国际妇幼营养专题研讨会论文集,1996.

[5] 韦莉萍.公共营养师[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8:181-194.

[6] 孙良义.营养配餐与健康[J].养生论坛,2013(8):54-55.

[7] 李秋洪,袁泳,陈永芳.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体系[C]//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开发与管理论文集,天津: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2000.

[8] 文学.我国农产品加工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J].农业工程学报,1998(4):194-195.

[9] 阳军.食物的烹调营养技法[J].烹调知识,2011(1):72.

[10] 沈雪达.有机农产品的会员制营销模式探讨[J].中国证劵期货,2010(10):46.

[11] 王丽君.有机农产品营销对策研究[J].华章,2013(2):74.

作者:陈荧荧 何慕怡 何美婷 钟艳莉 赖妙虹 李育军

第三篇:全肠外营养液的安全性配制

【摘 要】目的:为保证全肠外营养液的配制的准确性与营养液的稳定性,杜绝差错和事故的发生,从而使全肠外营养液在使用过程中达到安全有效。方法:总结一年内我科为全院所配制的肠外营养液的配方,根据经验积累,寻找最佳的配制方法。结果:TPN配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严密审核配方,合理掌握各种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保证营养液的安全有效性。

【关键词】肠外营养;配制;安全性

全肠外营养(t o t al pa ren t er al nu t ri t io n ,T P N )[1],是将机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水分7大营养要素按比例混合,称为全营养混合液(t o t al nu -t rien t adm ix t ur e ,T N A ) ,为营养不良者、可能产生营养不良、胃肠无功能者提供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以维护细胞、组织与器官的功能与代谢,利于患者的康复。 TNA有以下的优点:(1)减轻病房护士的护理工作,简化操作,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去护理病人。(2)各种营养成分同时均匀输入,有利于机体营养利用和代谢。(3)一次性无 菌条件下配制,减少营养液的污染机会。

2012年1月到12月我院配制的肠外营养液总数为9862例,使用人次为1216例,涉及的科室34个,通过平时的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安全隐患,总结肠外营养液的正确配制和安全有效的保存方法,避免发生差错与安全事故。

1 正确地配制营养液

1.1 配制間的要求:PN液配制室由更衣室、摆药室和配制室三部分组成[2]。所有房间必须经物理和化学措施进行消毒灭菌,配液间达到无菌的环境。具体做法:每天用含氯消毒剂(氯化磷酸三钠清洗消毒剂)浓度为1%~3%的TD溶液,擦拭消毒操作台、摆药台、治疗车、桌面,墙面和地面等。用75%乙醇纱布擦拭不锈钢台面,净化台台面等。擦拭后,再用紫外线消毒车对各室进行空气消毒30min,同时开启配制间的百级净化台风机。

1.2 人员要求:严格按照各室的操作规程去做。首先要洗手,进入更衣室更衣,换鞋,并带好口罩、帽子后方可进入摆药室。进入配制室需再次更衣,换鞋,洗 手,按要求穿标准的防静电服,戴手套或用消毒液擦拭双手后,才能进入配液程序。

1.3物品的准备:按营养处方备齐所需的药品和配制所需的物品。如一次性静脉营养袋、一次性注射器、无菌治疗巾、治疗盘、纱布和消毒用品等。

1.4摆药:接到PN处方后,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病人姓名、床号、住院号、科室、配制日期、用药品种、用量和医师签字)。按处方顺序,将所需药品放在摆药台上。经2人核对后,对所有药品进行初步消毒(75%乙醇擦拭或乙醇壶喷洒)放入药品筐,由传递窗口送入配液室。

1.5配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进行配制,保证PN液的安全、无菌。严格执行核对制度,保证PN液的准确无误。

2 严格掌握药物的配伍禁忌

“全合一”营养液是一种极其复杂的载体,其中含有大量可产生化学反应的成分,脂肪乳剂的“水包油”乳剂特性很可能受加入药物的影响[2]。肠外营养患者应选用多腔导管进行药物治疗。

2.1 注意各种营养成分的配伍:容易产生沉淀的要分开输注,或选用替代品。营养液中有一定浓度的钙离子存在时,在需要大剂量输入维生素C 时,维生素C 应单独输注,尽量不加入肠外营养液中;在选用碱化试剂时,可以用醋酸钾或醋钠来代替碳酸氢钠[3]。

2.2 如果营养液中容易产生沉淀的物质同时出现,一定要注意各种成分的体积和浓度,不仅仅是最终体积和浓度,还要注意在配制过程中的浓度,例如要严格注意在加入钙离子时营养液的体积和磷酸根的浓度。

2.3 在配置胃肠外营养液时应注意混合的顺序,例如为避免产生磷酸氢钙沉淀,在混合时,要先加入磷酸根;混合顺序的末尾加入碳酸根。

2.4 为避免磷酸氢钙沉淀的生成,选用钙制剂最好选用葡萄糖酸钙;选用磷制剂,也最好选用有机磷制剂。

2.5 在加入脂肪乳之前要仔细观察营养液中是否已产生沉淀或浑浊现象。但肉眼并不能观测到所有已产生的沉淀,所以最好还是要使用在线过滤器。

2.6 特殊药物的配伍 全营养混合液输注袋对胰岛素有吸附作用,胰岛素最好能够单独以静脉输注泵持续输注,若客观条件有限,则建议在营养液配制完毕,输注前即刻才加入胰岛素。肝素如添加入“全合一”营养液中,可导致脂肪乳颗粒破坏,因此不建议在“全合一”营养液中添加肝素。

3 肠外营养液的合理保存

3.1避光、冷藏保存,无脂肪乳剂、含水溶性维生素的全营养混合液尤其应注意避光。

3.2配制完毕但暂时不输注的全营养混合液应放于冰箱2-80C内环境中,准备输注前1~2小时从冰箱中取出,置于常温下预热。

3.3 配制完毕的全营养混合液在常温下放置时间不超过24小时。

4 定期进行微生物检测与仪器维护

4.1每月定期进行一次配制室与操作台面的空气培养,配制室内与洁净工作台的每立方米的空气中含有直径0.5μm以上的微粒不超过3500个[4],均符合要求。每月定期进行配制人员手的细菌培养以及抽样送检,各项指标均达标。

4.2水平层流台应定期进行检测,确保工作状况完好,一般每6个月检测一次,建议由专业测试机构进行检测。

总之,TPN配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严密审核配方,合理掌握各种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保证营养液的安全有效性。我科这一年来所有配制的全肠外营养液中,未发生一例差错,抽样经临床实验室检查均符合要求。为了保证病人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医务人员还需要努力学习好相关的各种理论知识,严格掌握好各项操作技能,积极发扬医务人员的慎独精神,把工作做到精、准、细、稳。

参考文献:

[1] 卢火木,杜芳琼,赵秋玲 全肠外营养液中电解质的配制安全与防范对策【J】,海峡药学,2012,7(24):211

[2] 齐学进等,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7:46

[3] 杨辉,田丽,肠外营养液的配制方法[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8,9(15):304

[4] 刘新春,高海青,静脉药物配制中心与静脉药物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275

作者:卢美萍 黄春珍

上一篇:学校德育工作管理论文下一篇:餐饮营销论文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