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浅析

2022-09-10

1“数字化图书馆”定义

自1993年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NSF) 、美国国防部尖端研究项目机构 (DARPA) 、国家航空与太空总署 (NASA) 联合发起数字图书馆创始工程后, “数字图书馆”一词迅速被全球计算机、图书馆及其他相关领域所使用。1995年的美国联邦信息与应用项目所用的定义是:“数字图书馆是向用户群体提供便于查找利用庞大的、经过组织的信息和知识存储的手段的系统。”1997年, 国际“分散式知识工作环境”会议指出:“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并不仅仅是一个有着信息管理工具的数字收藏的概念, 它更是一个环境。它将收藏、服务和个人带到一起以支持数据、信息乃至知识的全部流程, 包括从创造、传播使用到保存的全过程。”大英数字图书馆计划的定义是:“数字图书馆是通过使用数字化技术获取、存储、保护和提供信息与提供信息查询途径而被广泛认可的虚拟描述, 而不论这些信息的当初形式如何。”美国数字图书馆联合会将数字图书馆表述为:“数字图书馆是提供各种资源的组织结构, 它们选择、创建、提供知识查询途径, 解释、传播和保护数字作品馆藏, 以确保其能长久使用, 从而为社区群体提供方便而经济的信息服务。”

2 网络存储系统建设

数字资源存储系统要有合理的物理结构和先进的技术作保障, 对安全性可靠性要求高。

目前有三种存储技术, 也是存储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在技术上都有飞跃, 从单机存储到网络存储, 技术逐渐成熟。

2.1 DAS直接连接存储

DAS (Direct Attached Storage—直接连接存储) 是指将存储设备通过SCSI接口或光纤通道直接连接到应用服务器上。即服务器直接连接的存储设备, 如磁盘、磁盘阵列等, 通过服务器的相应服务实现网络共享, 也可通过网络管理软件实现跨平台应用。

2.2 NAS网络连接存储

NAS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连接存储) 即采用以太网和SCSI的即插即用存储技术将存储设备通过标准的网络拓扑结构, 连接到一群应用服务器上。N A S在网络中是一个独立的节点, 拥有自己的IP地址, 同普通的服务器一样, 通过网络接口接入网络中, 由工作站或服务器通过网络协议 (如TCP/IP) 和应用程序来进行文件访问, 在网络终端通过Web浏览器访问网络中的NAS设备进行统一管理, 在线维护、增加设备, 都无需停止网络运行。

2.3 SAN存储区域网络

SAN (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 采用高速的光纤通道FC (Fiber Channel) 把存储核心机、磁盘存储阵列、磁带备份机、服务器与光纤交换机相连接, 形成一个SAN存储区域网络。服务器与存储设备之间的通信是通过光纤进行传输的。以FC (Fiber Channel—光纤通道) 为存储访问协议, 实现了高速共享存储网络化。

3 数字资源建设

数字图书馆朝着数字化 (信息化) “学习资源库”方向发展, 不仅仅是图书, 还包括报刊、图形图片、音频、视频、多媒体等各种形式的媒体资源。

数字图书馆是以资源库建设为中心, 每一种数字资源分别建立一个资源库, 独立的管理平台, 读者通过检索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分布式网络环境下的高速系统, 人工智能检索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成果, 使信息资源使用的便捷性得以大幅度的提高, 辅以专业化咨询和个性化定制服务, 以为社会公众读者提供专业性, 系统性, 主动性的信息和多媒体信息资源内容的服务系统, 构筑了一个具有高校特色的数字图书馆的馆藏模式。

高校数字图书馆馆藏主要模式是虚拟馆藏。虚拟馆藏是指从网络上通过一定的协议能连续稳定地获取专业数据库上的信息资源, 实现一个图书馆馆藏可以成为多个图书馆的虚拟馆藏而得到广泛充分的利用。这种模式关键是内容要定位在学术性上, 成为最受欢迎的一类信息模式。

高校数字图书馆根据不同服务对象和任务, 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的需要, 有重点的开发, 建设某一领域或者某一学科的馆藏, 即可以降低建馆难度, 增加建库的针对性又有利于高校图书馆整体建设。数字图书馆, 更有利于高校图书馆之间形成各有所长, 各具特色的局面。有利于充分发挥馆藏文献价值, 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4 数字资源发布平台和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

每个资源库都有资源发布与管理平台, 并且能够跨平台检索, 在数字图书馆建设时必须整体设计, 做到检索简单方便。数字图书馆的新型信息服务模式是以读者为目标导向, 根据具体需求来组织提供知识信息。这种服务始终处于一个动态和虚拟的信息环境中, 因此, 它彻底改变了以文献信息资源为主的传统图书馆的经营服务模式。这种基于网络的建立在虚拟馆藏和虚拟信息系统机制上的信息服务内容具有以下特征:

其一是服务内容, 从单一的印刷文献借阅到电子信息的提供, 网上资源的开发, 数据资源的导航;从单纯的物理馆藏转变为虚拟馆藏。

其二是服务方式, 从单纯的为到馆读者服务转变为馆内阅读与咨询服务, 网上信息服务。

其三是服务模式,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变随机服务为重大项目全过程参与服务, 变一般性服务为特色化, 个性化服务。

5 高校数字图书馆管理新模式

高校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全新的图书馆形态, 它在管理模式上与传统图书馆都完全不同。在管理模式上必然要求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建立一种具有持续适应能力的组织与管理机制。科学管理是新模式的根本保证,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为图书馆各项管理提出了严格要求。制定出更有效的工作标准和人力资源标准, 新模式是科学管理的内容之一。它从图书馆的基本条件, 管理方法, 工作要求, 权利义务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 使图书馆内部在组织结构, 队伍建设, 特色服务, 经费收支, 社会效果上得到加强。把握好信息管理的市场化原则, 效益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使资源管理工作有效进行。管理模式实现动态管理, 它对信息的产生, 收集, 加工, 整理, 存储过程中的标准化信息技术和方法的应用与质量管理和监督。它能保证信息资源充分采集, 正确解释, 合理配置, 实现资源共享。对知识情报进行逻辑性的创新式的组织与管理, 满足局部信息用户的要求。组织各馆之间的协调业务, 不仅节省人力, 物力, 才力, 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全新的图书馆业务运作。在数字图书馆环境下, 图书馆的管理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显得更加突出。因此, 要有一套新的管理模式, 将传统工作和数字化工作进行统一规划, 进行重新整合。优化合并原有岗位压缩工作环节, 简化操作过程, 减少人力才力的投资, 提高工作效率。为适应数字化发展的需要, 不仅应进行机构改革, 而且必须创设设计特定的业务流程。在数字图书馆状态下, 图书馆不是消失了, 人员多编了, 无事可做了。而是需要做的事更多了, 工作的任务更重了, 技术要求更高了。

6 数字化服务建设

传统书刊借阅服务一般是等客上门。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发生了变化, 要在网上开展数字资源使用培训与讲座, 发布资源信息, 建立网上咨询台, 在网上为读者提供实时的咨询服务, 数字资源能不能用起来, 关键在于开展各类资源揭示、消息发布、使用培训。重点是服务, 让人们逐步习惯使用数字资源。

网上服务与传统服务有很大的区别, 最显著的差别是在网络环境下, 读者与工作人员不是直接面对面。因而, 传统意义上的服务态度问题在这里就不那么突出。网络环境下的服务, 主要体现为网络的设计与经营。图书馆网络除了信息检索这一核心业务外, 还包括信息咨询, 信息教育, 信息导航等。而高校最大的优势是人才优势, 特别是专业人才的优势, 在这方面, 高校图书馆大有文章可做。信息服务个性化是按着读者或读者群的特点来组织信息源, 创建个性化的信息环境。

无论网络技术发到何等先进的程度, 纸质载体与数字化电子载体都将长期并存,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在今后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内将进入共同发展时期。传统图书馆需要不断地改造与发展, 而数字化书馆在诸如资源与服务等方面的问题仍有待解决。总之, 数字图书馆是依托信息技术与图书情报相结合的综合产物, 由软件、硬件与数字资源组成, 涵盖的内容较多, 并且高速向前发展, 人们应用新技术不断完善数字图书馆内涵, 建设现代文明的“知识库”。

摘要:本文介绍了网络环境下数字化图书馆的定义, 探讨了其网络存储系统、数字资源、数字资源发布平台以及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并就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和数字化服务建设提出了建议, 提出用新的管理模式将传统工作和数字化工作进行重新整合, 以及创建个性化的信息环境等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数字化图书馆,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李桂华, 党跃武.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现状分析[J].图书馆杂志, 2002 (12) .

[2]  唐妍.关于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思考[J].现代情报, 2002 (6) .

[3]  付玉生.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J].现代情报, 2002 (6) .

[4]  雒虹, 艾润莲.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的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2 (4) .

[5]  李冠强.数字图书馆研究[M].北图出版社, 2002 (8) .

[6]  郭海旺, 邓灵斌.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5 (2) .

[7]  苏海潮.数字图书馆合作价值分析[J].图书馆杂志, 2005 (4) .

[8]  蒋为明.21世纪国会图书馆数字战略[M].苑克丽 (译) .北图出版社.

[9]  易芳.从国内四大数字图书馆的比较看我国数字图书馆的书馆学刊[J].2004 (4) .

[10]  董影.数字图书馆中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研究[J].现代研究, 2004 (9) .

上一篇:探索大数据环境下的市场营销方式改革发展新方向下一篇:高校宿舍管理行为的法律性质与学生权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