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言文教学遇上多媒体网络

2022-09-25

在吴定刚老师《现代语文教学的死亡与语文教学的重建》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国古代士大夫曾经编织了一个理想的生活休闲之梦——‘红袖添香夜读书’”, 我们可以想象, “在无数个万籁俱寂的夜晚, 黄发垂髫, 弱冠士子, 闺中红颜, 就一盏孤灯, 手不释卷, 或顿足捶胸, 或仰天长啸, 或泣下沾襟, 或掩口窃笑, 打发了多少寂寞时光。然而现在呢?透过万家灯火, 只能看见一个个电视机或电脑屏幕在闪烁, 再也找不到映在窗户纸上的读书剪影了。”轻文字阅读而重图像阅读, 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典型的阅读兴趣与阅读方式。

面对声像语言、网络语言的时兴, 语文教学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 而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 即使在实施了新课程改革三年的今天, 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多少年来, 基本的教学模式始终是老师逐字逐句串讲, 加上一点古汉语知识的介绍;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 毫无乐趣而言, 学生对文言文可说是“闻文色变”。

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改革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 认识和把握语文教学的新变化、新特点, 研究人们对声像语言、网络语言的兴趣与解读方式, 重新建构合乎声像语言、网络语言规律的语文教学新体系。下面讲讲多媒体网络带给文言文教学的好处和具体的做法:

1“先声夺人”与“眼见为实”:所有感官动起来

国外心理学家研究成果证明, 人类学习, 1.0%是通过味觉, 1.5%是通过触觉, 3.5%是通过嗅觉, 11.0%是通过听觉, 83%是通过视觉。可以看出, 人类通过听觉和视觉获得的信息是他获得所有信息的94%。利用声音、图像、文字, 颜色、光彩、视听等, 向学生头脑中“输入鲜明生动的立体表象, 由此传递情思信息、语文信息, 形象具体, 学生能耳闻其声, 目睹其形, 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 使之身不由己地被吸引并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

首先要注重听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地位。在多媒体网络技术支持下的文言文, 比传统教学更有条件开展听读教学。笔者在教授文言文单元时都能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 在网上找到课文录音让学生一遍一遍的听, 力求让学生得到一个印象:文言文读起来也可以很好听。如著名的朗诵家李默然先生, 他读的《滕王阁序》, 饱含激情, 铿锵有力, 闻者无不对王勃这一名作记忆犹新。

其次是充分利用眼睛去看。由于时空的阻隔, 学生对文言文中一些具体关系、语言现象确实不易理解。在这种时候, 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大显神威。正如广州市白云师范谢伟柱老师所言:“中文课件能将悄无声息的文字转换为声情并茂的音响, 能将纠缠交错的线索梳理成丝丝分明的情节, 能将若即若离的人物活现为历历在目的形象, 能将飘忽不定的意境真实成近在眼帘的情境……按钮一动, 便可惊叹阿房宫的遮天蔽日;光标一放, 便可欣赏王曦之的神来之笔;鼠标一点, 便可倾听陈子昂的慷慨悲歌;键盘一按, 便可目睹圆明园的冲天大火”。多媒体计算机以其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界面和良好的交互性,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喜爱, 学生学习起来可说是事半功倍。

2 情境渲染:情感的闸门打开来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高者, 一语中的, 辞约旨丰。课堂上循循善诱于前, 学生孜孜求索于后, 教师教得如鱼得水, 学生学得兴致勃勃。艺低者, 教学枯燥, 内容乏味。尽管课堂上使出浑身解数, 可学生还是如坠云山雾中, 知难而返。凡是教学技术高超的语文老师, 都是善于渲染情境的大师, 如于漪, 冯梦龙等。老师们往往感叹自己技不如人。然而, 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 普通老师也可借助多媒体计算机, 带领学生畅游语文世界。如教授《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 就可在课堂中借助多媒体电脑播放“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的动感画面, 配以《三国演义》主题曲, 营造一种沧桑, 悲凉的氛围, 快速而自然地将学生引入怀古的艺术境界。

3 学习方式多起来

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 可以改变学生在文言文传统教学中被动接受的位置, 成为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课堂主体, 学习方式也由单一变得多样。如教授白居易的《琵琶行》, 可以为学生提供关于白居易生平及思想的资料、电子课文分析、朗读 (有跟读、视频朗读、音频朗读以及朗读时用的背景音乐) 等专题网页, 学生可自主学习, 还可点击“课堂测试”, 按要求完成题目。学生们有的听课文朗读;有的点击超文本链接, 图文结合, 解决疑难问题;有的欣赏课文的图文资料;有的通过论坛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就这样, 学生在网络环境中与诗人同呼吸共命运, 在网页中写出独特的情感体验;描绘出作者的喜与悲, 爱与恨;琵琶女的悲与欢, 情与仇;社会的善与恶, 是与非。网络环境中, 可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 特长得到展示, 情感逐渐变得细腻, 思维逐渐变得敏锐, 视觉渐渐变得深邃。

4 教学容量大起来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文言文教学, 其容量、密度都比传统教学要来得大、高, 它不仅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空间, 也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强调文言文的语法知识教学, 一般先读、再翻译、再分析、再读, 然后成诵, “一字一句”式枯燥地讲解课文。而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文言文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 “沟通的渠道更加多样性, 广泛性, 有效性”。比如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离骚》教学只需要讲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作者写作的目的即可, 而有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支持, 我们完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的信息获取渠道, 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究, 结合网络素材更深层地理解屈原, 了解他伟大的人格, 甚至延伸到探讨端午节的由来, 使他们能由课内走向课外。

另外, 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 还可让学生更多地涉猎那些课本中没有的文章。教师可从浩如烟海的文言文中撷取最有益的篇章补充给学生欣赏, 从而大大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

要我们坚持不断挖掘, 不断探索, 不断研究, 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 必将成为语文教学更是文言文教学走向未来的桥梁, 也将成为我们建构声像语言、网络语言语文教学新体系的切入点或起点。

摘要:传统的文言文教学, 不外字句的分析, 已陷入了僵化、死寂的泥沼。而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 为文言文教学改革带来了一线生机。本文就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文言文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作一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文言文教学

参考文献

[1] 时雁行.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 中的文学作品鉴赏教学的理解和实践.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5, 2, 1.

[2] 曹明海主编.营构与创造——语文教学策略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0, 1, 3.

[3] 高金岭主编.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7, 2.

[4] 周梦莉.网络教学的思考.中小学电教, 2002 (4) :60.

[5] 张晓东, 丁茜.网络时代对教育的挑战.中国电化教育, 2002 (2) :44.

[6] 邓方.建构主义与语文教育.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2 (1) :

上一篇:厚爱中差生,全面进行素质教育下一篇:浅谈新时期企业如何维护女工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