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工作总结范文

2022-05-31

时光流逝着,岁月沉淀着,在众多个日夜中,我们辛勤的工作,换来了一份份工作佳绩。回首看每个阶段的工作,都有着独特的成长点,应当写一份工作总结,作为自己工作路上的前进参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群众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群众工作总结范文

坚持群众路线 维护群众利益 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中央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着眼党的奋斗历程和执政使命,着眼“两个100年”目标和中国梦,深入阐述了群众路线对于党和人民事业的极端重要性,深刻阐明了开展这一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指明了实践路径,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注入了强大动力。

90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凝聚起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创造举世瞩目的“中国传奇”,最根本的就是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予以坚持和贯彻。无论是革命年代“唤起工农千百万”,筑起“真正的铜墙铁壁”,还是改革时期“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推动当代中国在改革开放中走过万水千山,群众路线始终是我们党牢牢抓住并充分运用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秘诀。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没有人民的支持,党将一事无成。这就是为什么中央反复告诫“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反复强调“必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总书记强调的这“三个必然要求”,其最终的精神指向也正在于此。

群众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我们党员干部是加强群众工作的主体,以什么样的心态做好群众工作,关系党群干群密切程度,关系改革开放稳定大局,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做好群众工作,关键要在“真”字上下功夫,对待群众要怀着一颗真心,充满一份真情,倾注一片真意,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具体讲,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怀着真心尊重群众。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主人,也是历史的创作者。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我们党员干部要怀着一颗无比敬重的心情对待群众,把群众当做自己的衣食父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党员干部都有自己的家人,就连我们自己在履行公职之外,其实都是老百姓,看不起老百姓就等于看不起自己。真心尊重群众,要从行动上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热心接待群众的来访,耐心解答群众的咨询,诚心接受群众的建议,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

2、充满真情贴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直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方针政策是从群众实践中总结得来的,工作思路是从群众实践中启发得到的,群众路线是我们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法宝。毛泽东同志曾把干群关系比喻为鱼水关系,实际上就是在告诫我们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养育了我们,我们应当怀着感恩的心情深入群众,了解群众诉求,倾听群众呼声,懂得群众所思、所难、所盼,把工作做到百姓家里去,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努力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深水鱼”。

3、倾注真意服务群众。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为民办事既是我们做好群众工作的现实需要,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用真意服务群众,就是要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民生事业建设上来,把主要心思倾注到群众的生产生活上去,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尤其是群众反映强烈的住房、看病、就业、上学等基本民生问题。实践证明,谁抓住保证和改善民生这个关键点,谁就牢牢把握做好群众工作的主动权,老百姓的感情是最朴实的,只要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就能得到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开展各项工作就能轻松自如。

作为一名公务员,如何在本职岗位坚持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利益,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追求理想、坚定信念 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建筑行业和人民防空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刻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标准要求自己,注重自身素质提升和道德修养的培养,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

(二)要有责任,有抱负,有担当

要以过去的雷锋精神、现在的郭仁义等英雄模范为榜样,用良好的职业道德,依法履职,全力付出,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扎实做好抗震防震人防工作。

(三)要有纪律、有约束、为民、务实、清廉 自觉遵守八项规定,自觉遵守工作纪律,在思想上筑守法纪防线,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的侵蚀。

(四)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公务员有自己的合法的正当的权益,但是当个人利益与党、国家、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作为公务员应该把以党、国家、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能牺牲个人利益。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公务员,要把传统的“领导”角色转变为彻底的“服务”角色,忠实履行职责,沉下身心去了解群众的需求,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总结和提炼群众的经验。要坚持“从群众中来”——正确认识和了解群众的实际需要,使决策的每个环节都符合群众利益。坚持“到群众中去”——用市场的、民主的、法制的办法解决经济社会中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实现群众利益。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好群众利益,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2014-4-7

第二篇:坚持群众路线 做好群众工作

——对如何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一些体会

(九保阿昌族乡党委书记 陈绍攀 2009年7月)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胡锦涛同志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根本目的是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诚然,在中共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今天,做好群众工作是基础。爱群众——对群众要有深爱之情。

对群众的态度如何,不仅是感情问题,更是宗旨问题。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

——爱群众就是要对老百姓有一种心心相印的感情。要带着感情,想着问题。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领导干部对群众怀有深厚感情,真正把群众当作朋友、当成亲人,自然就会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从而同群众建立密切联系,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反之,如果对群众缺乏真情实意,抱着敷衍和应付的态度去“联系”群众,就很难体会到群众的需要和愿望,很难了解到群众的所想与所盼,实际上也就与群众“联”不起来。带着感情与想着问题是密切相关的。领导干部对群众怀有深厚感情,心中装着群众,就会主动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实际困难,及时发现工作中还存在哪些与群众要求和期待不相符合、不相适应的问题,进而与群众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好地推动工作开

1展和事业发展;

——爱群众要爱在实处。发展经济是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治本之策。这是我们党多年的群众工作总结出来的经验。当前,广大农民想的是致富,盼的是服务,干部能为群众致富出谋划策,排忧解难,群众就离不开干部。反之,干部就成了群众的累赘和负担,无形中就会拉开与群众的距离。我们对群众的爱,要体现在切实转变职能,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引导支持、保护和服务群众上来,干群关系将会发生很大的改善,这已是当前基层亟待解决、刻不容缓的大事。与此同时,必须千方百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待群众——对群众要有善待之举。

一枝一叶,一点一滴,关乎于民,关乎于情。对人民群众重感情,就要把落脚点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去,通过身边事、手头事、眼前事体现出来。

——待群众要放下架子,迈开步子。人格平等、相互尊重,是人际交往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领导干部和群众只是分工不同,而无高低贵贱之别。放下“官架子”,随和一些、亲切一些,多一些交流探讨、少一些指示命令,是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领导干部在群众面前威风八面、盛气凌人,群众就会敬而远之甚至惟恐避之不及,密切联系群众也就无从谈起。领导干部要与群众打成一片,还需要在放下架子的同时迈开步子,真正走到群众中去。现在,一些领导干部习惯于在宾馆饭店“搞调查研究”、透过车窗玻璃“了解民情”,即使到了群众工作和生活的现场,也是走马观花、来

去匆匆,这样自然无法了解群众,也无法被群众所了解;

——待群众要肯说真话,愿听实话。“与新社会阶层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年轻人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这是少数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时遇到的尴尬。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领导干部不了解群众的要求、不熟悉群众的话语方式,只好讲一些空洞无物的官话、套话或言不由衷、令人生厌的假话。领导干部要与群众对得上话,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多讲有针对性、对群众口味的真话,同时还要有愿听实话尤其是带刺的实话的心胸。如果领导干部开诚布公、虚怀若谷,群众自然愿“掏心窝子”、讲实话;如果领导干部只愿听“报喜”、不愿听“报忧”,就很难交到知心的群众朋友,很难了解真实的基层情况,联系群众的效果也就会大打折扣。

——待群众要公正处事,表里如一。干部自身的作风、形象是党群、干群关系的关键环节。要做好群众工作,需要我们:一是改进工作作风,教育干部坚持全心会意为人民服务,反对脱离群众,不干实事;坚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工作作风,反对虚假浮夸;坚持艰苦创业,反对奢侈浪费;坚持遇事同群众商量,反对强迫命令;坚持办事公道;反对以权谋私;坚持把完成上级任务和维护农民利益统一起来,反对不顾大局和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二是提高各级干部的服务水平。主要是提高干部执行政策的能力,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思想教育手段解决各种纠纷的能力和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三是我们要在在思想上、行动上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诚

恳接受群众的批评,不断加强和改进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作风,正确行使好手中权力,始终要用群众满不满意这面镜子对照自己的行为举止,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垂率在先,自觉抵制不正之风,用人格的力量影响他人。

怕群众——对群众要有敬畏之心。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群众是我们执政的“木之本”、“水之源”。我们必须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也不好,做事要有所畏,有所怕,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谨慎总是好一些”。小平同志所说的“怕”,就是“慎众”意识,其实质是要求党员干部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臵,谨慎对待人民群众,真正履行好岗位职责,当好人民公仆。

——怕群众就是要不忘人民,服务人民,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我们当干部,到底是恭恭敬敬当公仆,还是作威作福当 “老爷”?干工作到底是为人民干的,还是给领导看的?手中的权力到底是人民赋予的,还是上头某个“恩人”赏赐的?吃的饭、住的房、穿的衣、坐的车到底是人民给的,还是天上掉下来的?有些干部搞颠倒了这些关系,以“精英”自诩,以“上智”自居,视百姓为“下愚”,视百姓为粪土,说话口气很大,但说的多是空话、大话、假话;办事“魄力”很大,但办的多是虚事、“面子事”、劳民伤财的事。对百姓所需、所急、所难之事,他们是能推则推,能拖则拖,能哄则哄,能骗则骗,

就是不下真功夫。久而久之,小事拖成大事,好办的事拖成难办的事,矛盾激化,酿成事端,他们又把自己应负的责任上推下卸,或怨上头政策不力,或怨下头“不明真相群众”闹事。他们忘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凡是不把老百姓搁在眼里的干部,凡是不顺民心、不合民意的干部,早晚要被百姓所抛弃。百姓是天,百姓是地,没有老百姓,干部什么都不是。

——怕群众就是要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对待人民群众。这种“慎众”意识,是对党和人民深厚感情的表现。权为民赋,责重山岳。因为爱,所以怕;爱之愈深,怕之愈切,怕失去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怕听不到群众的声音,怕群众远离自己、怀疑自己、应付自己、瞒骗自己、背后戳自己的脊梁骨,怕辜负了党和人民赋予的重托。有了这样的敬畏之心,就会对群众倾注满腔热爱之情,就会尊重群众、信任群众、依靠基层,注意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还群众以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真正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干事创业中展现作为。同时主动接受基层群众的民主评议与监督,真正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利益当作“第一追求”,把群众的批评当作“第一红线”,也才能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此外,在群众工作中,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正面教育和引导是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方面。新时期的农民群众文化素质有了较大提高,脱贫致富奔小康已成为人民群从的意识主流,但也有一部分群众情绪偏激,思想僵化,观念落后,给我们干部的正常工作设臵了许多障碍。其主要原因是正面引导、教育太少,甚至根本没有。有的群众

对党的现行政策不了解,合理负担和乱摊派、乱集资的界限分不清,又没有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发展经济上,于是就无事生非、胡搅蛮缠。因此,加强教育显得非常重要:一要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二要了解和掌握党的政策;三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发家致富,不在无聊琐事上浪费时间和精力;加强基层民主和法制建设是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保障。基层民主建设的重点是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一是要健全村民委员会(社区)直接选举制度,让人民群众选举自己满意、信任的人管理村(社区)务、力戒由上级指定、委派等违反村(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行为;二是要广泛推行村(社区)民议事制度。特别是村里的重大事项,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必须经过村(居)民大会或村(居)民代表会议决定,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三是要实行村(社区)务公开,特别是财务公开,增强工作透明度,避免“暗箱操作”,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四是大力加强法制建设,使我们能依法行政,广大群众能够知法守法,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履行应尽义务,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对那些严重违法事件要公开处理,以昭民心,以正法威,以正党风,从根本上赢得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依赖。

第三篇:做群众工作要依靠群众

2010年08月04日 10:06:58来源: 人民日报 【字号 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王三运

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驾驭好复杂局面,处理好矛盾纠纷,要靠为了群众去理解群众,靠相信群众去宣传群众,靠发动群众去团结群众,靠尊重群众去赢得群众

最近在基层调研,感到有些地方在科学发展问题上还存在模糊认识,重速度轻质量、重经济轻社会、重政绩轻民利、重当前轻长远的问题时有发生。我们说发展为了人民,如果在环境、民生等方面总是出现这样那样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群众利益得不到切实的维护和保障,践行科学发展观就没有说服力。

我们的干部要学会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能够驾驭和处置好复杂局面,妥善处理好与群众相关的各类矛盾纠纷,靠什么?我想,关键是“四靠”。

靠为了群众去理解群众。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群众。既然一切为了群众,那么,群众有意见甚至情绪激动的时候,特别是群众利益已经受到伤害有不理智行为的时候,为什么就不能从群众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呢?只有真正的理解,才有真正的沟通。只有真正想通了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群众,才会有更加小心、更加用心、更加耐心去做好群众工作的自觉。如果口头上说为了群众而一遇到矛盾就跟群众对立,不仅忘记了宗旨也是没有政治智慧的表现。

靠相信群众去宣传群众。我们与群众是心心相印的,是血肉相连的,我们不仅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既然如此,那么,碰到复杂矛盾、棘手问题的时候,为什么就不能够把正确的主张、政府的意图、所做的工作,包括对群众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考虑,原原本本地向群众交代清楚、做好释疑解惑工作呢?任何事情、任何时候都要相信群众,只有相信群众,才会自觉地宣传群众;只有相信群众,才会把政策交给群众,任何事情只有群众明白了,理解了,接受了,才会与我们劲往一处使,一起实现正确的决策和主张。

靠发动群众去团结群众。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把群众真正发动起来、组织起来,就能创造奇迹、干成大事业,这点大家都非常清楚。既然如此,为什么就不能把凝聚群众力量的工作做得更加广泛、深入和有效果?个人的本事再大都是有限的,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由群众去做群众的工作,由群众去团结更多的群众,这力量该有多大?

靠尊重群众去赢得群众。我们经常讲要敬畏人民,强调对群众的尊重。在各种利益、冲突与矛盾纠缠在一起的时候,为什么就不能真正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心存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敬畏,党员干部才会表现出应有的坚毅和执着,扑下身子为群众的期望去服务,最终得到群众的信任和认可,真正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

第四篇:群众观点群众立场主题教育活动工作总结

杨委字„2011‟19号

中共杨地镇委员会

关于呈报群众观点群众立场主题教育活动工作总结的

县纪委:

按照群众观点群众立场主题教育活动总体安排部署,我镇快速反应、精心布置、扎实安排,在全镇党员干部中扎实开展了群众观点群众立场主题教育活动,确保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主题教育活动落到实处。现将主要做法和活动成效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迅速行动。县群众观点群众立场主题教育活动会议结束后,镇党委、政府迅速安排部署主题教育活动,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实施方案。要求各党支部、镇属各单位全体党员干部要积极行动起来,将主题教育活动与庆祝建党90周年相结合、与“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

- 1

观点、群众路线和群众立场的长效机制。

二、活动成效

(一)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增强了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群众观点群众立场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全体党员干部统一了思想,集中了精力,提高了认识,切实转变了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增强了为群众服好务、办好事的思想意识。

(二)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加强了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通过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建立了一系列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使作风建设工作常抓不懈。引导党员干部形成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保持不讲排场、不比阔气、不奢侈浪费、不追求享乐的生活作风,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三)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阶段,正是我镇抓发展,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的关键时期,通过此次教育活动,广大党员干部更加认清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切实把着力点放在谋发展、抓落实上,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发展。

2011年7月10日

抄送:档

(二)

- 3 -

第五篇:在群众工作中真正“走进”群众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党员干部的身影在群众面前出现多了,与群众的联系多了,但是还是有不少群众反映:党员机关干部和群众还是坐不到一条板凳上,聊不到一个话题上。对这一点,我在信访接待中深有体会。

做群众工作,走群众路线,要“走进”群众。但现实中很多时候、很多人和活动只是形式性的“走近”群众。“走近”和“走进”,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内涵却明显不同。“走近”只是表象,在群众工作中要走近群众,拉近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空间距离,而“走进”则是拉近和人民群众的心理距离,进行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只有在与人民群众交流中走进群众的心里,才能摸清群众的思想脉搏,了解群众问题的真实情况,真正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解决问题。

但“走进”群众不是简简单单的工作,它需要党员机关干部和群众之间有语言、心理、甚至情感的“共同语言”。一般来说出自于农村、有农村成长经历的和真心为百姓服务的干部相对能掌握通俗易通、贴近农村生活、反映农民心里表达的语言,这样和群众交流时讲话才能避免文绉绉的“干部”腔和“书生气”,才能让群众愿意听,让群众听来入耳,群众才会愿意和你交流。心理相通,就是要求作为党员干部

1 要心理装着群众,切身体会到群众的生活,领悟到群众的心理所想,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关注着什么,期待着什么,掌握到群众的思想动向和发展方向,群众才能消除与你交流的心理隔阂,和你“刨根”讲话,这样的交流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才是干部们做群众工作中真正需要了解的,也是最具实质性的。

在信访接待中,我深切体会到“走近”群众和“走进”群众之间的影响和区别。由于科室人员少,我一个人在来访接待中往往忙不过来,遇到来访群众多的时候,我就走到来访群众中间,先让他们坐下来,然后给他们代表甚至全体人员耐心解释说:“我一个人忙不开,请大家配合一下,我一个一个接待,请大家相互照顾一下,让事情紧急的群众先讲”。在我给他们拿喝水杯子时经常会有群众帮忙发放,并对我说:“你去接待,我们自己动手,我们等着你,不急。”我接待群众时坚持用平和的语言和诚恳的态度,用心记录、耐心梳理或者解释来访群众反映的问题。按照此工作方式,信访群众在反映问题时基本上没有吵闹的情况,即使有个别控制不住激动情绪、语言激烈的,旁边等待的群众也会帮我说几句话:“你不要和人家吵,你是来办事的,反映问题的,人家是帮助你解决问题的,而且人家一个人要接待这么多人,要都像你那样吵,人家太辛苦了,工作也不要做了。”听到群众为我说话,我心里热乎乎的,群众都能为我想到这

2 么多,我接待累一点又算得了什么呢?其实群众工作就是这样,你对群众客气了,群众也会对你用心,你理解群众处境,群众也支持你工作。

要真正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不能只看“走近”形式的下乡,走走基层,而要走进农户,深入群众生活,对群众敞开心扉,谦诚与群众沟通交流。践行群众路线,无论在什么岗位都可以“走进”群众,只要你用心贴近群众,愿意真心为群众服务,你就能真正做好本职工作,从而获得群众的认可,并在和群众的交流中,消除和群众之间的隔阂,做好群众工作,架起干群关系的心灵桥梁。

滁州市〃明光市信访局 张良举

上一篇:企业验资报告范文下一篇:潜意识与意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