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红色文化资源

2022-07-25

第一篇:沂蒙红色文化资源

红色沂蒙文化

1、井冈山精神的形成、内涵及现实意义?

(1),井冈山精神的形成:土地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朱德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遭到严重挫折的情况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审时度势,率领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在白色政权的四面包围之中建立起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党领导红军连续击退了反动势力的四次“进剿”和三次“会剿”,历经大小战斗近百次,积累了丰富的军事斗争经验,创设了一整套红军建军原则,提炼了红军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毛泽东同志还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回答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问题,初步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在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通过不断克服盲动主义、冒险主义错误的干扰,尤其是在反对教条主义的过程中,井冈山精神得以形成并不断丰富和发展。井冈山精神从孕育、发展到成熟的过程,完整地记录了以毛泽东同志、朱德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艰辛探索和对社会理想、人生价值的深层思考,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2)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 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在屠刀面前不屈服,坚持革命斗争的产物。 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三湾改编"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革命胜利的可靠保证。 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井冈山斗争史是军民同仇敌忾的战斗历史。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我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的建立本身就体现着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艰苦奋斗的作风:坚定的信念,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付诸行动,井冈山军民艰苦奋斗的作风,是非常突出的,在群众中作为佳话。

(3)、井冈山精神的现实意义:它是对民族精神的创造性传承。井冈山精神并不游离于民族精神之外,而是在民族精神传承中的伟大创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也是彻底的爱国主义者。近代以来,中国一步步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境地,面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亡国灭种的危险,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救亡图存,演出了一幕幕爱国主义的壮剧。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不但自觉地肩负起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史重任,而且努力探索真正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正确道路。正是在井冈山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开始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以坚定信念、敢闯新路的创新精神,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成功道路,建立了新中国,真正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并把中国引上了通过建设社会主义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可以说,正是井冈山道路和井冈山精神,使中国人民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最先进的政治力量;正是井冈山精神把爱

国主义的传统从民族图存的境界升华到了民族自立、自新、自强的全新高度,从而突显出它的原创意义。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培育出来的革命的民族精神。具有原创性的民族精神必然催生出新的民族精神。中国革命精神是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它是“源”,后来革命精神的发展则是“流”,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它的丰富和展开。此后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新时期的“54字创业精神”、“抗洪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还有在突如其来的“非典”灾害面前,胡锦涛同志倡导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等,都是井冈山精神的延伸和具有时代内涵的发展。这些精神作为一种特定的民族价值观和民族文化观,一起镕铸和培育成为一种革命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井冈山精神以其源远流长的革命传统,丰富深刻的底蕴和内涵,光辉卓绝的道德人格典范,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成为维系中国过去和现在、历史和未来的精神血脉,成为中国革命的民族精神的源头及伟大象征。 井冈山精神不但集民族精神之大成,而且是传统民族精神和当代时代精神的大融汇、大统一。井冈山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工人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和民族精神的传承性的大融汇、大统一,是中国革命史上革命精神、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大融汇、大统一,是民族精神发展史上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的大融汇、大统一。这种大融汇、大统一,不但反映了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中国现代史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而且体现了它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在统一性,成为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重大特色。 井冈山精神作为具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不但是“打天下”的精神,也应该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代的时代精神。正如胡锦涛同志在视察井冈山时所说:“中国革命的胜利离不开井冈山精神,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样需要发扬井冈山精神。当然,对革命传统要继承又要发展。我们应该把革命优良传统和改革开放以来焕发出的新的时代风貌结合起来,熔铸成新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并把它贯注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有力地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江西是井冈山精神的发祥地。井冈山精神是江西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政治优势,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政治优势。我们一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为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2、长征精神的形成及其内涵?在振兴中华民族伟业中我们将怎样继承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1)长征精神的形成:长征精神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转折时期,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同党内分裂势力、党外敌对势力和各种困难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形成的一种信念坚定、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优良传统和作风。这种精神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信正义事业必胜的

精神;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在长征艰苦的斗争环境中形成的。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精神力量。几万红军流血牺牲的伟大实践,是长征精神赖以形成的根基。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的指导,是形成长征精神的理论指南,运用这种先进思想指导长征的每一步,并且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成功培育了长征精神,在红军长征经过的18个省区的每寸土地上,先进的理论、阶级的政党和群众实践,共同铸就了长征精神。

(2)长征精神的内涵:1996年10月,江泽民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概括起来,长征精神就是"不怕苦、不怕死"的崇高境界,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长征精神的本质,就是让劳苦大众摆脱剥削和压迫,求生存获解放. 第一,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对党的信念坚定,是红军长征的根本要义,这是红军将士最终战胜敌人克服险阻的原动力,是整个长征精神之源;革命的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最基本的思想内核。长征的胜利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胜利,是无产阶级革命理想的胜利。 第二,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是红军长征精神状态的集中体现;这是红军战士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基于理想信念所铸成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红军长征是在极为险恶的战争硝烟和自然环境下进行的,经历和承受了中外历史上罕见的艰难险阻。 第三,独立自主、唯实创新。长征是实事求是精神的经典范例。中国革命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遵义会议迈出了我们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决定性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反对右、反对“左”、坚持正确路线,基于中国国情和红军战略转移的实际,创造性地实行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和办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第四,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互助互爱的高尚品德,是红军长征精神转换为凝聚力、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条件。这是长征胜利的重要保证。作为一次涉及全国各支红军部队和各个根据地的大范围战略行动,全党能否始终保持高度的团结统一,从革命的根本利益出发,自觉服从大局,勇于牺牲奉献,互相配合支持,使长征形成了一个形散神不散的整体,使敌人无法集中兵力于一个方向,根本实现不了各个击破的图谋。 第五,紧

紧依靠人民群众,获得任命群众的支援与帮助,是红军长征精神得以形成的重要外部条件和力量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是新型的人民军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长征胜利的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忠实践行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利益、民族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处处关心和爱护人民,严格执行群众纪律,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

(3)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 A、正确认识长征精神的意义并赋予应有的地位。今天,我们要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了解长征的历史和长征精神,正确认识长征和长征精神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真正懂得没有长征就没有今天的新中国,长征精神至今仍然是我们的传家宝。 B、正确认识长征精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对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培养人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秀品格,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塑造奋发向上的社会精神风貌,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现实的作用。 C、在各项工作中把长征精神落到实处。青年要时刻铭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大力发扬甘于奉献和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自觉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艰苦的环境中去,经历风雨,经受锻炼,努力为祖国和人民建功立业。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温长征历史,学习长征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大力提倡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提倡长征精神,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精神风貌,要通过学习长征精神,做到团结友爱、顾全大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公民,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建设社会数以和谐社会奉献力量。 D、要树立忠于人民、忠于事业的理想主义精神,青年富有理想,而真正远大的理想,必须与祖国的命运和人民的意愿紧密结合。当代青年应该具有的远大理想,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在为远大理想的顽强奋斗中,青年的人生抱负才能真正实现,青年的人生道路才会焕发光彩。

3、沂蒙精神的内涵、形成过程P44和本质特征P81,并结合现实社会发展的实际说明弘扬沂蒙精神的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1)沂蒙精神的内涵P73:“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升华优秀民族文化品质,逐步砥砺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优秀群体意识和可贵革命精神。 “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展示了沂蒙人民所具有的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着的崇高政治信仰。自古以来,沂蒙人民一贯崇尚进步。在党的领导下,沂蒙人民的愿望开始变成现实。经过战争的考验,沂蒙人民从亲身经历中看到了党的英明伟大,形成了坚定的爱党爱军的政治觉悟。并将这种发自内心的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参军参战,赴汤蹈火,在所不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沂蒙人民这种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更突出地表现为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走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爱党爱军成了一代又一代沂蒙人民坚定不移的思想规范和自觉行动,是沂蒙人民政治本色的根本体现。 “开拓奋进”概括了沂蒙人民追求进步、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先进思想意识,是沂蒙精神的永恒主题。不安于现状,不墨守成规,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这是沂蒙人的重要特点和秉性。正是这种秉性,使沂蒙儿女在翻身求解放、求自由中不停地求索,勇于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敢于冒极大的风险支持革命、参与革命。也正是这种秉性,使沂蒙人民在改革开放中敢于革故鼎新,敢为人先,勇于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头。临沂的不断发展是沂蒙人民开拓奋进的结果。 “艰苦创业”是沂蒙人民的特殊品格,它体现了沂蒙人民不管在什么困难条件下,都能自力更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贫困的地理、自然条件和长期的文化积淀,造就了沂蒙人民含辛茹苦、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品格。战场上,沂蒙人民特别能战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沂蒙人民将艰苦创业寓于改革开放之中,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创造出许多令人称赞的奇迹,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以至人们把诚实能干作为沂蒙人的代名词。 “无私奉献”概括了沂蒙人民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的价值取向,这是沂蒙精神的核心。沂蒙人民坚守道义,耿直忠贞,一旦认清了前进的道路,就义无返顾地走下去。战争年代,沂蒙人民为了建立新中国,不怕牺牲,留下了彪炳千秋的英雄事迹。和平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沂蒙人民在任何情况下,尤其是在关键时刻,总是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重,挺身而出,满腔热情地主动承担义务和责任,宁愿牺牲小家,也要顾全大家,总是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充分体现了老区人民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2)沂蒙精神的形成过程P44: 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半个世纪的历程中,用血肉凝聚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不朽的精神,是推动改革和建设事业的重要精神力量,它根植于沂蒙大地,枝繁叶茂,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在沂蒙和山东地区的展现,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延续、发展和升华。沂蒙精神的形成大致分为五个阶段:A、革命战争年代,这是其形成期,其主要体现就是爱党爱军、无私奉献。B、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沂蒙人民以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实际行动与成就诠释和传承着沂蒙精神。C在改革开放时期,沂蒙精神的发展体现为沂蒙人民开拓奋进的精神风貌。D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这一时期的沂蒙精神突出表现为开拓创新、跨越发展,不断开创临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E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这一时期的沂蒙精神突出表现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3)沂蒙精神的本质特征P81:

一、沂蒙精神的区域性特征。沂蒙精神的源头是传统文化加革命文化。沂蒙山是一个人文地理概念,在战争年代分属于鲁中区、滨海区、鲁南区,而这三个区是构成沂蒙根据地的核心地区,是山东党政军所在地。虽然“沂蒙”这一区域概念出现在革命战争年代,是红色文化的产物,但是就其专属区而言,却是

具有相对独立人文精神的历史文化区域。

二、沂蒙精神的人民性特征。沂蒙精神与其红色革命精神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其创生主体的人民性。一种革命精神的产生离不开其必备的思想基础、阶级基础、文化基础和特定的历史环境等因素。中国红色精神都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没有党的领导,没有革命群众的参与,没有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或者是和平时期战天斗地的艰苦环境,是不可能产生革命精神的。沂蒙精神的人民性体现在我们党的宝贵革命精神;沂蒙精神的人民性体现了民族性;沂蒙精神的人民性还决定了任命群众在党群关系中的根本性。

三、沂蒙精神的时代性特征。沂蒙精神虽然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但却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提升,具有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

四、沂蒙精神的开放性特征。沂蒙精神的形成、丰富和发展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它是一个开放兼容、与时俱进的思想价值体系,其自身具有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这种开放性和兼容性具体变现为:沂蒙精神与同为革命战争年代产生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相互融会,是一脉相通的关系。沂蒙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品格,不断汲取时代精神的精华,完善、丰富和发展自我。沂蒙精神具有开阔的眼光和博大的胸怀,也就是说,一切僵化、封闭的、停滞的观念和做法,都是不符合沂蒙精神思想内涵的。 (4)弘扬沂蒙精神的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对社会:一 沂蒙精神的导向功能 :继承爱党爱军的沂蒙精神是新时期改革创新的思想保证;高扬沂蒙精神凸现的爱国爱民的理想信念是新时期改革创新的精神支柱;弘扬沂蒙精神彰显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新时期改革创新的锐利武器. 二 沂蒙精神的激励功能: 勤劳智慧的沂蒙人民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创造了饱蕴中华民族思想精髓和价值追求的沂蒙精神。沂蒙精神无疑为鼓舞老区人民继往开来、拼搏进取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重

温沂蒙精神,展现它的当代价值,对克服消极思想、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奋斗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三 沂蒙精神的凝聚功能:沂蒙精神的真正生命力在于万众一心,也只有依靠沂蒙精神才能够把沂蒙老区广大市民的意志和力量汇聚起来。沂蒙精神由一代代沂蒙人民的实践积累而成,它是全体市民所认同的理想、价值和信念,是一面无形的旗帜,具有强烈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是沂蒙山区区域文明、区域经济绵延发展的原动力。

四、沂蒙精神的育人功能:开发和利用红色资源,以沂蒙精神育人,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供了丰厚的优质资源和成果支撑;对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帮助人们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具有独特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为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提供了有效途径,大大增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对个人 ( 沂蒙精神对于当代大学生现实意义): 首先,以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作为政治灵魂的沂蒙精神,有助于我们在新时期,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古语云:创业难、守业更难。其次,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和鲜明

特征的沂蒙精神,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优势与困难同在的新形势、新条件下,对加强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教育,倡导负重拼搏、迎难而上,反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最后,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对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服务社会,报效祖国,努力把自己塑造成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强烈的引导、教育作用。

4、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沂蒙人民的“爱党爱军”和“无私奉献”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沂蒙人民能够“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主要原因? 答:沂蒙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在沂蒙老区的一种具体承载是沂蒙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先进群体意识,是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等精神一脉相承的伟大革命精神,是千万沂蒙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它秉承沂蒙优秀思想文化和革命传统,根植沂蒙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沃土,经过战争年代的洗礼,建设时期的陶冶,改革时期的考验,形成“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基本内涵,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开放兼容的理论特质和强大的实践功能。 “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展示了沂蒙人民所具有的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著的崇高政治信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沂蒙人民经过战争的考验,亲身体验到了党的英明伟大,形成了坚定的爱党爱军的政治觉悟。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山一带的老百姓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红嫂”、“沂蒙六姐妹”、“孟良崮战役”等故事,至今家喻户晓、妇孺皆智。沂蒙人民将爱党爱军的一腔情怀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参军参战,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沂蒙人民爱党爱军爱国的政治信仰更突出地表现为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不动摇,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爱党爱军成了一代又一代沂蒙人民坚定不移的思想规范和自觉行动,是沂蒙人民政治本色的根本体现。 “无私奉献”概括了沂蒙人民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敢于奉献的价值取向,这是沂蒙精神的核心。战争年代,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有十万多名英雄儿女长眠在这里。可以说,沂蒙人民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展现了血染的风采。沂蒙人民节省出一块红薯、一张煎饼养育了人民子弟兵,成就了中华民族的惊天伟业。“红嫂”们用自己喂孩子的乳汁哺育了一个个伤病员,为共和国的建立提供的不仅仅是物质动力,这也是我们民族的精神食粮,这种无私奉献精神就是沂蒙精神。陈毅曾动情地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死都忘不了沂蒙山。”其实他忘不了的是沂蒙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忘不了的是沂蒙人民对中国革命做出的

巨大贡献。和平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沂蒙人民在任何情况下,尤其是在关键时刻,总是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重,主动地承担义务和责任,宁愿牺牲小家,也要顾全大家,总是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充分体现了老区人民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5、沂蒙人民的“开拓奋进”和“艰苦创业”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自身的实际说明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如何弘扬“开拓奋进”和“艰苦创业”精神? 答:“开拓进取,艰苦创业”概括了沂蒙人民追求进步、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先进思想意识,体现了沂蒙人民不

管在什么困难条件下,都能自力更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沂蒙才涌现出了“厉家寨”、“高家柳沟”等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典型。也正是依靠这种精神,沂蒙人民才能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一改贫困的生活条件和落后的生产面貌,取得巨大的成就和长足的发展. 在新学期大学生弘扬“开拓进取、艰苦创业”:一是敢当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先行者。解放思想是没有止境的。进一步解放思想,体现在不断转变思想观念上,体现在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必须适应实践的发展,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必须牢固树立开拓意识,把大胆探索的勇气同科学求实的精神统一起来;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状态,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以适应形势和任务的要求。争当勇于改革、开拓奋进的千里马。一个好的领导者必须要具备开拓精神,具体地说,就是要吃透“上情”,明白“下情”,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善当勤奋好学、刻苦攻关的螺丝钉。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大学生必须要勤奋学习,锲而不舍,努力学习和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的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在领导岗位上和日常工作中充分施展聪明才智。在当前,尤其要通过学习牢固地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二是,要有旺盛的革命意志。作为一名大学生,必须具有振兴中华、富民兴邦的雄心壮志。旺盛的革命意志和蓬勃的朝气,是领导者开拓领导工作新局面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力量。从一定意义上说,改革的过程、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困难,在困难中前进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既有来自内部的旧的传统和惰性的影响,也有来自外部的干扰和障碍。每个大学生必须树立知难而进、不怕挫折、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的新风貌,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发扬开拓进取精神,带领群众努力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要甘当“老黄牛”。有的同学认为提倡开拓创新就不需要苦干实干精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的实现,靠的是埋头苦干和发愤图强,不能靠幻想和空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离开了真抓实干,任何事业都不会成功。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本职工作。虚报浮夸,“夸”不出一粒粮食;弄虚作假,“弄”不出一件产品。只有靠实干精神,靠千千万万群众的平凡劳动,才能构建我们事业的高楼大厦,才能做到富民强国。要勤俭干事业。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既要树立为国家创造财富呕心沥血的精神,又要树立国家财产锱铢必惜的精神。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做到为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把自己的所有力量都用到为人民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上,就是一个高尚的人。国家的财产,哪怕一丝一缕、一分一厘,都是人民的血汗,我们只有珍惜的义务,而绝无轻易挥霍的权利,要一点一滴都用在人民的事业上,充分发挥其效益。

2008年5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和救灾人员时,专门来到一个简易防震棚,看望正在老师辅导下复习功课的孩子们。

胡锦涛鼓励孩子们:“在这次地震当中,同学们都表现得很勇敢,很坚强,从你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灾区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当中,一定会继续做到自强不息,奋发努力,向党,向祖国,向人民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胡锦涛还拿起粉笔在小黑板上写下十六个大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体现了中华民族抗震救灾的精神!这也是我们国家在历次困难面前没有倒下的原因!

根据胡总书记的讲话,提炼抗震救灾精神的内涵:①自强不息、顽强拼搏,②万众一心、同舟共济,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④不畏艰险、百折不挠⑤以人为本、生命至上⑥科学理性、开放透明 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伟大标识。抗震救灾的精神是这一切高贵美好的品格在共同抗击自然灾害的殊死搏斗中所形成的交汇点,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交汇点,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交汇点,革命英雄主义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交汇点。它使我们看到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一次伟大升华。

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就是要使之变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坚定信念;就是要使之变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动力;就是要把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转化为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就是要把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民族品格转化为开拓进取的坚定意志;就是要把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时代理念转化为关爱生命、崇尚理性的实际行动。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就要使之变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坚定信念。抗震救灾精神集中凸显了中国人民不向任何困难低头的坚强意志、团结起来共同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品格。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与“黄金72小时”以及更长时段的生死大营救相比,它延续的时间更长,需要克服的困难更多。这就要求我们继续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把政府推动和运用社会各方面力量结合起来,把建设物质家园和建设精神家园结合起来,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用我们的双手和爱心,用我们的坚忍和奋进,尽快恢复受灾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为灾区人民重建一个美好家园。

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就要使之变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动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同样需要彰显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深挚感情,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合力,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集体主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抗震救灾精神,不仅是抗震救灾的强大力量,也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力量。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手抓灾后重建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确保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目标的实现。

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就是要把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转化为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面对强震袭向玉树,举国上下同玉树人民“在一起”,前方后方坚信“玉树不倒、青海长青”,四面八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56个民族血脉相通,凝结成患难与共、坚不可摧的命运共同体,彰显了我们党具有的强大号召力和向心力,彰

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展示出同舟共济、团结一心的国家力量和民族气蕴。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和衷共济、团结奋斗,我们的事业就会不断兴旺发达,我们的国家就会更加繁荣富强。

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就是要把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民族品格转化为开拓进取的坚定意志。玉树强震突如其来,灾区各级党委政府紧急动员,各级干部身先士卒,广大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各族群众奋力自救和互救。我们的人民军队冲锋在前,以坚强毅力挑战体力极限、精神极限、生存极限,冲破千难万险为灾区群众送去生命的希望,共同展现了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雄气概。在前进的道路上,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自强不息、不断进取,我们就必定能够不断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辉煌业绩。

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就是要把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时代理念转化为关爱生命、崇尚理性的实际行动。在抗震救灾的全过程中,“人的生命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大于一切”成为共同信念,最大程度搜救了被困群众,最快速度救治了受伤人员,最大力度安臵了受灾群众。党中央科学指挥,广大军民和各专业救援队伍坚持科学救援,充分发挥了科技在抗震救灾中的重要作用。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必将进一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正成为中国人民开创美好未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P:抗震救灾精神,是爱国主义、它不还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践行的科学发展观。当发生灾情时,保障灾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二、增强民族凝聚力和人

1计划实施,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2不能麻木不仁。在国家利益, 勇敢地接受挑战,追寻心中的目标,绝不轻言放弃,

”学习贯彻习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因为,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艰苦斗争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熠熠生辉;在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时代大潮中,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淬炼升华。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红色文化是我党我军和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历史遗存,她体现了我党我军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资源,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红色资源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史,昭示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激发全国各族人民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从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红色资源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开拓进取、矢志不渝的强大精神支柱。红色资源倡导的是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革命的道德情操,是提升干部群众思想素质和国

防观念的有效载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教材。

我们要充分认清弘扬红色文化的重大意义,把红色资源作为凝心聚力的宝贵财富,把传承红色文化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积极运用红色文化广泛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团结一心、自强不息、朝气蓬勃地阔步迈向未来。

要勇于发扬真抓实干的作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拒绝表面,在于真抓实干,轻形式,重结果,据绝浮躁, 把心沉下去,把事做起来;拒绝懈怠 态度决定高度,勇挑重担,增强责任感, 讲方法求实效,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拒绝小我, 提升组织核心能力;要科学决策,勇于创新与坚持。大学生平时要更多地学习社会成功人士立志、奋斗、成功的故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感受创业成功人士的胆识,提高自身直面困难的勇气;要准确理解产品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概念,充分重视创新意识、有效方法和人脉关系在职业工作为在职场干成事而做好充分的准备

多思家之长,要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来满足不断

1与个人主义的界限。2.这是当今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教育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对此,第一,金钱获得的再多,就 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大学生是希望将来能凭着自己的才干赢发挥应有的作用,这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中国梦的实教育模式有待改善,提高素养。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是最富有生机、最富有活力、代表着国家和民族未来和希望的社会群体之一,其思想道德素质的明显提高,在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明显提高中具有示范作用、辐射作用、推动作用,是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的重要方面,是全民族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的重要基础。中国梦对大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需要用先进的十八大思想精神武装大学生的思想,让中国梦成为他们的共同梦想和追求。而作为全社会教育和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大学毫无疑问地要担当起十八大精神在具体可行的方面指引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的重任。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之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我们的复兴之路、追梦之旅。我们要朝着“中国梦”曙光初绽的方向奋勇前进,开创祖国更为光明的复兴前景,中国梦,召唤着我们,让我们在仰望梦想中执着前行!

第二篇:沂蒙红色旅游文化可持续发展研究

王成娟 王东涛 赵晓红

临沂素称沂蒙,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被誉为华东“小延安”、“两战圣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老区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山东解放区的首府和华东地区革命斗争的指挥枢纽,刘少奇、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经在此工作过,带领沂蒙人民创造了辉煌的历史。这里是气壮山河、彪炳史册的大青山突围战、渊子崖村保卫战、孟良崮战役等重大战事的发生地;是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沂蒙山小调》、《跟着共产党走》等歌曲的诞生地;是令人动容、感人至深的“红嫂”、“沂蒙六姐妹”等英雄模范的生活地;还是《南征北战》、《车轮滚滚》、《红日》、《沂蒙》等一大批红色经典文艺作品的取材地、拍摄地。可以说,沂蒙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具有相对密集的优势,为红色产品的开发,市场空间的开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何开发利用好沂蒙红色文化资源,把现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既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弘扬沂蒙精神,发展临沂区域经济的需要。

一、 沂蒙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独特气质

作为全国持续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沂蒙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分布广泛, 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

形成了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为代表的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沂蒙红色旅游文化资源数量密集,影响大。建党初期, 沂蒙山区就有了党组织的活动。1938 年,党中央根据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革命斗争的新形势,先后派遣徐向前、罗荣桓率八路军 115 师深入山东,开辟了沂蒙山革命根据地。从此时到全国解放的十多年间,沂蒙山区作为八路军115师师部、新四军军部和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山东省人民政府、大众日报社等党政军机关的所在地,成为华东地区革命斗争的指挥枢纽和全国著名的革命根据地,被誉为“华东延安”。长期的革命战争,给沂蒙山区留下了大批革命历史纪念地和革命战争遗址、遗迹,现在,临沂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 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3 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6 处,可以说每座山都有故事,每条河都有传奇,每个县都有遗迹。沂蒙红色旅游文化资源数量之多、影响之大、分布之密集,在全国红色根据地中是不多见的。

2、 沂蒙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从未变色,品质高。早在20世

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就在这里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抗日战争期间,这里进行对日作战2.6万次,粉碎敌人百余次大扫荡和大规模的“铁壁合围”,消灭日伪军51万余人;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国民党部队重点进攻的地区。陈毅、粟裕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孟良崮战役,一举歼灭国民党王牌军整编74师,扭转了全国解放战争的战局。在这12年间,沂蒙人民和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水乳交融,一道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使这块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从未变色,从未被敌人占领过,这在中国革命史上是罕见的。

3、沂蒙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平民特质突出,地域形象鲜明。与其他革命圣地的领袖文化、重大事件文化、重大战役文化不同,沂蒙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平民特质突出,体现了人民群众支持战争并取得胜利的群众英雄主义文化。在长达十余年的革命战争中,沂蒙人民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民军队的无限热爱,万众一心,支持和投身革命。当时的根据地人口共420万,就有20多万人参军参战,100多万人次拥军支前,10万多名革命烈士在这里献出了宝贵生命,村村有烈士,乡乡有“红嫂”,涌现出沂蒙红嫂、沂蒙母亲、沂蒙六姐妹、模范担架队等成千上万的巾帼典型,她们或用自己的乳汁抢救伤员,或舍弃自己的子女哺育革命后代,构成了沂蒙精神的脊梁,沂蒙山区成为人民群众支援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典型表现区域。

4、沂蒙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综合性高,兼容性强。沂蒙山区有丰富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且与绿色文化资源、古色文化资源相互依存,共生发展。孟良崮景区、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白石屋村等都是红、绿、古文化资源结合的代表。沂蒙红色文化与其他文化的结合不仅体现在单个旅游景点上,就各个县区而言也是如此。就蒙阴县而言,这里不仅有以孟良崮为龙头的红色文化资源,其绿色文化资源、古色文化资源也相当丰富,红、绿、古文化资源呈现共生状态。蒙阴历史悠久,自西汉初设县,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秦朝大将蒙恬和东汉天文历算学家、珠算发明人"算圣"刘洪的故乡。另外,蒙阴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巍巍蒙山层峦叠嶂,林海花潮,飞泉流瀑,是典型的“天然氧吧,养生胜地”。 境内山崮雄奇秀绝,古迹繁多,可谓地沃、水秀、山奇、景美。总之,沂蒙山区多数县区红、绿、古文化资源结合十分密切,为红色文化资源形成综

合性高、兼容性强的旅游产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 沂蒙红色旅游文化开发的主要成绩及做法

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临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旅游的发展,把打造 “旅游经济强市、红色旅游名市”作为临沂实现新跨越的重要战略部署,着力打造沂蒙红色之旅亮点、形成沂蒙红色旅游热点,红绿结合、整体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红色旅游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1、高起点规划,初步形成了红色旅游文化产品体系。临沂市高度重视红色旅游的发展,在市旅游局设立了红色旅游发展办公室,先后编制完成了《沂蒙山区红色旅游项目建议书》、《沂蒙山红色旅游区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临沂市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红色旅游专项系列规划,确立了临沂红色旅游“一个中心、八个组团”的发展格局。经过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的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目前全市57家A级景区中有红色旅游景区10家,其中,4A级景区2家(蒙阴孟良崮旅游区、莒南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暨省政府诞生地),3A级景区4家(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沂南孟良崮国家森林公园、平邑九间棚旅游区、沂水沂蒙山根据地),沂南红色影视基地景区也已经通过国家旅游局4A级景区验收。临沂初步形成了“一心三线七区”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即华东小延安旅游区、红色首府旅游区、滨海传奇旅游区、英雄孟良崮旅游区、战地歌声旅游区、英雄新四军旅游区、红嫂家乡旅游区等七大经典旅游区为重点的沂蒙红色旅游体系,沂蒙红色旅游文化系统化、体系化已初步成型。

2、高标准建设,着力打造了一批红色旅游文化品牌。临沂市抓住“红色旅游"的机遇,着力打造红色旅游文化品牌,充分展示沂蒙红色风情。一是大力提升沂蒙红色之旅的品牌形象。通过建设沂蒙红色文化雕塑园,举办中国临沂“蒙山沂水”红色旅游推介展示会、沂蒙精神晋京展、中国(临沂)红色旅游发展论坛、全国红色旅游导游讲解骨干(师资)人员培训班、全国红色旅游市场拓展及融合发展研讨会等形式全方位开展宣传促销,叫响沂蒙红色旅游品牌。二是充分运用红色旅游文化资源运作品牌市场开发特色产品。临沂依据自己的独特优势,打造“红嫂”煎饼、“六姐妹”系列食品、“沂蒙山小调”网页等20多个红色品牌,赢得了可观的市场份额。目前,沂蒙老区的红色品牌产品已达数百个,涉及煎饼、小米、果品、工艺品、旅游景点甚至化工产品等上百个门类,红色品牌经济已成为强市富民的支柱产业,使沂蒙红色旅游文化得到了最好的传承和创新。

3、高质量推进,成功打造了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基地。为了更好地把沂蒙老区所蕴含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继承好、建设好、发扬好,2010年底,省委组织部在临沂打造了山东省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基地,面向全省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开展党性党风党纪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已累计承接省内外各类培训班次580多个、培训干部5.3万余人。其中,有全国组织干部学院新任县委组织部长培训班、国家发改委、农业部、财政部、人社部等部委机关干部党性教育班;全省各级党校主体班次学员、全省组织系统干部普遍到基地开展党性教育;基地还承接了江苏南京、福建龙岩、安徽阜阳、陕西延安等外省市党校主体班次学院党性教育。基地建设得到了中央、省委领导和广大党员干部的一致

好评。2011年12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到党性教育基地视察时指出:“应该让更多的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来看这个教育基地,不忘我们的历史,发扬我们的革命传统,学习前辈的革命精神,把我们今天的事业做得更好。”党性教育基地的建设, 给临沂红色旅游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是沂蒙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的重大举措,提升了沂蒙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建设水平。

4、大手笔宣传推介,打造区域旅游联盟。积极发展与省内其他城市的联合,组合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强势红色旅游产品,由临沂市发起,泰安、济宁、枣庄、日照等市参与组成五市旅游联盟,实现了区域合作、线路对接、客源互送、优势互补,形成了山东无障碍旅游“新三角”;积极发展与全国其他红色旅游区的联合,陆续完成了江苏省连云港、徐州、淮阴等淮海协作区红色旅游重点城市的联合,建立了互访和联谊机制,共同研究开发“老滨海地区访红游”、“南征北战旧地游”、“淮海战役前后方游”等跨区精品红色旅游线路,拓展了临沂红色旅游发展的空间和前景。下一步将继续加强本地旅游资源、本地与周边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和本地与远距离红色旅游资源之间的联合与呼应,巩固和发展“老滨海地区访红游”、“南征北战旧地游”、“淮海战役前后方游”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提高红色旅游的品味,增强其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开发沂蒙红色旅游文化资源面临的问题

临沂具有丰厚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沂蒙红色旅游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完全可以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新的切入点,

为临沂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头活水。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沂蒙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顺,缺乏有效组织。由于历史原因,沂蒙山区红色旅游的管理体制主要表现出两种状态:

1、红色旅游文化资源被行政区划分割。沂蒙山区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分布相对分散,分布在各个县区,有的甚至是跨县区分布,如孟良崮景区位于沂南和蒙阴两县交界处,大青山战斗遗址位于费县和沂南县交界处。同一景点由不同的县区来管理,而各县区的经营管理水平及各地政府介入程度不一,使得沂蒙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模式,开发步调不一致,管理体制不顺。

2、同一行政区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被各个行政部门分割。在同一县区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仍然存在不同的问题,有的红色旅游景点归民政部门管理,有的归建设部门管理,也有一些由多个机构共同管理,如宣传营销归宣传部,计划建设归发改委,市场开发归旅游局。在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中,红色旅游文化资源整合困难,管理秩序混乱。

(二)开发与整合力度不够。沂蒙山区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丰富,红色文化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自然生态资源相互补充,但资源整合及开发程度明显不足。

1、整体资源开发处于相对独立、零散的状态。沂蒙红色文化资源分布相对分散,开发步骤上差异很大。虽然各县区有加强合作与整合的良好愿望,但主要停留在旅游管理层面,缺乏系统的、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措施与手段。

2、产品结构过于单一。红色观光产品占绝对比重,红色文化主题体闲和红色圣地度假产品严重匮乏。旅游产品是一个旅游行业发展的细胞和基础,旅游产品不过硬,一个地区就没有旅游吸引力。临沂市旅游企业推出的旅游产品大多以观光型为主,缺乏知识性、参与性、娱乐性和趣味性;层次较高、有发展后劲的度假旅游、生态旅游、会展旅游等在旅游业中所占比重小。全市旅游企业推出的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特色旅游产品十分缺乏,旅游产品雷同化。

(三)红色文化升华和凝练不到位。文化是旅游的内涵和核心,没有文化的旅游是空洞的,没有吸引力的。红色文化是沂蒙红色旅游的灵魂,红色旅游景区最能吸引人之处就在于感人至深的红色文化,目前,沂蒙红色旅游开发过程中,红色文化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指导性不强。现在,除了正常的文化、旅游部门外,还没有从事红色旅游文化研究的专门机构,也没有形成一定影响的研究成果。大多数个人只是从爱好出发进行探讨,而又因为没有整合力量,各自为阵,无法形成整体推动。红色文化还没有系统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没有成体系的丛书来记载、推广、传承,红色旅游文化的开发没有动力和方向,难以建设系列化、特色化、精品化的沂蒙红色旅游文化体系。

2、在红色文化的呈现方式上。目前开发的红色旅游产品品位较低,以静态展示为主,空间容量小,展示内容有限,难以增加游人游览时间,造成单体景区的浏览规模过小,难以做大做强。

(四)景区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临沂市的大交通已很发达,境内有四段高速公路,各区县之间也都有主干道相连。但由于沂蒙山区的地形条件,

一些从主干道到红色旅游景点的连接路段不通畅,许多景区内的水、电、路的配套建设滞后,景区内的旅游厕所在数量和质量上大都达不到标准,至今仍然没有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协调配套的完整的、成熟的旅游产品。

(五)旅游相关人员业务素质低。红色旅游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肩负着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历史重任,因此旅游相关人才在红色旅游开发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导游人员。当前,临沂市导游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好的,但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导游人员政治意识淡薄、不负责任地信口开河;有的服务态度差,专业知识缺乏等,这就影响了临沂市旅游行业的整体形象。可以说导游人才质量不高,尤其是好导游难求。一方面表现为学历层次不高,加上导游工作辛苦,薪水较低,一些高学历的人才不愿意从事导游工作。另一方面表现为中高级导游偏少,结构不合理。据临沂市旅游局有关资料,在临沂市导游队伍中,特、高和中级导游不到4%,特级导游只有数十名,高级导游也仅几百名,初级和持导游资格证的导游占绝大多数,为96.3%,高素质的导游人才可谓凤毛鳞角。

四、沂蒙红色旅游文化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

1959年陈毅元帅曾说:“我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沂蒙山区的人民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沂蒙山区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红色旅游蓬勃发展的局面下,如何加强沂蒙红色文化传统教育,弘扬沂蒙红色旅游文化;如何使沂蒙红色旅游更具有吸引力,带

来更多的旅游收入,实现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一)高瞻远瞩,加速制定沂蒙红色旅游文化开发利用规划

要真正达到开发、利用沂蒙红色旅游文化,避免漫无头绪,使保护与开发、整体与重点实现很好的结合,必须高瞻远瞩,科学规划,制定出地区、地方性的红色旅游文化开发利用规划,制定规划时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广集民智,邀请相关专家、教授、学者及文化策划、经营机构进行座谈,还可以与相关文化科研机构等进行合作。

2、精心编制规划,加强宏观指导。按照我市建设“文化名市”的战略目标,紧紧围绕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求,积极运用科学方法,有针对性地研究提出红色旅游文化建设的中长期目标、主要任务及工作措施,科学规划好全市中长期红色旅游文化建设工作。

3、突出重点,各县区要明确红色旅游文化开发利用的重点,力争形成“全市一台戏,一县一品牌”。在保持开发连贯性的基础上,加强对红色旅游文化的品牌指导。把对红色旅游文化的品牌指导作为开发红色旅游文化的主要手段,统筹指导各级各部门做好相关工作。分清层次,依据群众喜好程度,推广利用价值,避免政出多门、各自为战,逐步健全完善我市红色旅游文化体系。

(二)挖掘特色红色旅游文化资源,打造精品文化品牌

1、突出地方特色,开发特色产品。特色就是品牌,而品牌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在经济文化建设中是一个巨大的无形资产。临沂地域文化个性突出,主题鲜明,这是我们自己的优势,有助于我们形成自己的红色旅游文

化品牌。具体而言,我们要打造出具有“沂蒙特色、沂蒙风格、沂蒙气质、沂蒙精神”的红色文化旅游品牌,就一定要避免在创建品牌时的简单克隆,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红色旅游文化在找准主打品牌以后,要多角度、宽领域的挖掘下去,形成相关的衍生产业,像“迪斯尼”那样打造一条不断延伸的产业链。临沂在这一点上已经做出了一些成绩。目前,沂蒙老区的“红色品牌”产品已达数百个,涉及煎饼、小米、果品、工艺品、旅游景点甚至化工产品等上百个门类,并形成相关产业。“红嫂”煎饼,“六姐妹”系列食品、“沂蒙山小调”网页20多个品牌均赢得了可观的市场份额。沂水县城关镇依靠拥军鞋发展起来“布鞋城”有企业近300家,年产布鞋8亿双,实现产值7亿多元。“红色经济”已成为强市富民的支柱产业。

2、利用老区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和生态资源,打造以红色为品牌形象,以绿色为产品支撑的红色旅游基地,并以红色文化为纽带,完善配套产业,带动农产品加工、手工制造以及农业观光等产业的综合发育,延伸红色旅游产业链。要强化以红色旅游为主线,将红色文化融入吃、住、行、游、购、娱等各旅游要素开发中,把红色品牌培育成经济品牌,做成绿色产业,促进红色旅游经济的绿色发展,有利于打造完整的产业链结构和实现更高的收益。

(三)加强保护、包装与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

1、加强宣传,全民参与。事实证明,没有宣传就没有市场。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和网站、论坛、博客、微博等新兴媒体,加大对沂蒙红色品牌的宣传,在全国树立的沂蒙红色品牌形象。同时,

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辨别力,将剔除红色旅游文化糟粕变为自觉的行动,使他们在切身体验中充分认识、理解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等,提高民众保护与开发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自觉意识与积极性。

2、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加强沂蒙红色景区的文化环境建设,增加革命文化氛围,是提高临沂红色旅游产品文化品位的一个重要途径。强化红色名城的自我意识,特别是在红色历史地段,要进行革命特色景观的文化环境建设,以强化其红色旅游形象,使每一个到达沂蒙山区的人都能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受到沂蒙精神的感染,将旅游者深深包围在沂蒙精神这种红色文化的氛围之中。同时,结合当地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富于亲情特色的民风习俗,整体提升区域红色旅游产品的文化品质和外在氛围,建设健康向上而又热情好客的沂蒙红色旅游环境。

(四)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市场化建设

政府主导红色旅游,是指按照红色旅游的自身特点,在坚持以市场为主配臵红色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主导力量,对红色旅游的发展进行积极干预,以实现红色旅游与社会经济、生态坏境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1、通过法律及行政手段,加强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监管工作。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传统的社会结构、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红色旅游文化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冲击,红色旅游文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所以对红色旅游文化的保护和建设非常迫切,单靠个人和民间组织难以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必须发挥政府在保护和建设红色旅游文化中的主导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必须切实重视

保护、开发和建设红色旅游文化,把这方面的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其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2、进一步贯彻落实政府制定的支持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尽管市委、市政府对红色旅游文化产业高度重视,并制定了若干支持我市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的政策,但实际执行的情况并不太好,致使一些政策依然停留在纸上,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和不少部门的认识不到位有关,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引导相关部门贯彻落实好政府制定的各项文化产业政策,并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

3、加强红色旅游文化公益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红色旅游文化公益基础设施是面向社会、面向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设施及其相关载体。加强红色旅游文化公益基础设施,是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方面要加强建设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红色旅游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如建剧场、红色旅游文化村、文化寨、文化广场、文化家庭等,夯实红色旅游文化重新“流行”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在经济文化发展较快的地区,加快实施一批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带动作用明显的标志性文化工程建设,推动文化建设与社会经济建设的和谐、快速发展。

(五)整合旅游资源,全面提升沂蒙红色旅游的影响

目前,全市旅游景区的建设已趋于成熟,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整合旅游资源,发挥整体合力上。

1、要以我市著名景点为龙头,以其它富有特点的景点为辅助,形成大蒙山的旅游景点网络。要按照大沂蒙山区的概念,加强与周边地市旅游景区(包括枣庄市、济宁市铁道游击队红色旅游系列景区、枣庄市台儿庄大战遗址、以及莱芜市莱芜战役纪念馆等)的结合,共同打造大沂蒙山红色旅游区。

2、在省外要积极发展与连云港、徐州、淮阴等地的联合,共同研究开发“老滨海地区访红游”、“南征北战旧地游”、“淮海战役前后方游”等跨省市的红色旅游线路,深入挖掘红色旅游思想文化内涵,重点打造华东红色旅游精品,构建完善的“大华东”红色旅游产业体系,形成中国红色文化旅游创新与发展高地。

3、根据各旅游景点的主体特点及特色,制定合理及相对固定的旅游路线,统一协调和管理,重点要防止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互相拆台的不良经营行为,形成团结一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整体合力。要加大各县区的协调配合,强化同周边市地及周边省份的强强联合,发挥旅行社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立体旅游网络,共同开发旅游市场。

(六)加强人才培养,做好沂蒙红色旅游文化传承

人才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因素。一个地区所拥有的人才资源在某种程度上是这个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标尺。目前,我市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和人才储备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缺口,制约了红色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注重人才的培养,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1、着眼于培养人才。红色旅游从业人员及相关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把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作为改善

红色旅游资源配臵状况,提高资源配臵效率的重要工作来抓。旅游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应探索新的导游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导游人才。建设一支素质高,结构优化,富于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招聘有丰富经验的导游人才,经过教育心理学和教学方法的学习,补充到教师队伍中。

2、大胆使用人才、用适当的待遇留住人才。旅游企业首先应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尤其是以正面激励为主,根据员工做出贡献的大小给予相应的薪酬,对于工作业绩好的员工实行物质重奖或职位提升,让优秀员工的价值得到体现。同时,企业应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营造尊重人才、关心人才、爱护人才的良好氛围,加强与员工沟通。

当然,沂蒙红色旅游文化的开发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配套的,复杂的过程,以上浅见,还须在实践中不断验证与修正。我市有着丰厚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而且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处在一个极佳的发展机遇期,天时、地利、人和,红色旅游文化一定会兴旺发达,一定会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大放异彩,铸造临沂红色文化新的辉煌。 (作者单位:中共临沂市委党校)

第三篇:沂蒙红色教育感想

“谁不说俺家乡好”一曲沂蒙山小调唱遍了大江南北。喜逢建党91周年之际,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关心和领导下,街道全体工作人员参观学习了山东省政府旧址、沂蒙红色教育基地以及蒙孟良崮战役遗址纪念馆。

7月27日上午,在“齐鲁红都”莒南县参观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山东省政府旧址”、“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下午赴沂南红色教育基地参观了“红嫂革命纪念馆”、“跟着共产党走纪念馆”、“八路军将帅馆”等,第二天赴蒙阴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听取革命事迹报告,向革命烈士敬献了花篮。

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我们依次参观了红色教育陈列室,烈士陵园等,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加上生动的图像文字,再现了孟良崮战役的场景,使我对孟良崮战役有了更加直观和全面的认识。

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时人员武器严重不足,生活物资极为匮乏,条件十分艰苦,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在山东根据地老百姓的支持下,战士们保持了高度的团结和旺盛的革命斗志,克服种种困难,百折不挠,英勇奋战,靠小米加步枪,战胜了拥有精良武器的国民党正规军,全歼了王牌军整编74师。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围歼国民党军的一次重大战役,这一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山

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一举扭转了华东战局,被陈毅元帅誉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通过这次红色革命教育活动,我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和深刻的洗涤。作为一名党员,要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永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共产主义纯洁性。

今天,面对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生活,我们没有理由忘却,没有理由松懈,更没有理由贪图安逸裹足不前,我们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大力弘扬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不断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加强对革命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保持昂扬的工作热情,更加积极务实地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委政府工作人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篇:参观沂蒙红色基地有感

大学生“下基地”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年 级: 姓 名:

2012级

孙安妮

专 业: 学 号:

播音主持

201210130206

参观沂蒙红色基有感

来到临沂大学,才慢慢地发现在沂蒙这片红色热土是多么伟大,多么让人钦佩,也许没有这片美丽红土的见证便也就没有今日美好安定的临沂。博大的山东。而真正地参观领略了这一切才深深地被这片红土,被这种红色精神所震撼和感动。

我们先来到了马牧池。在抗日战争年代,这里所谓抗日根据地,数十万军民在此浴战抗击日寇侵略,而一件件感人至深的“红嫂”故事便也就发生在这。

战争年代,“红嫂”用乳汁救过伤病员的感人事件,至今广为流传,而故事的原型就是明德英。明德英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两岁时因病致哑,后来嫁到了马牧池乡横河村。抗战爆发后,她在家乡目睹了共产党坚持抗战,一切为了民众的行动,从而对共产党八路军怀有深厚感情。1941年冬天,大批日伪军包围了驻沂南马牧池的八路军从山东纵队司令部。11月4日,八路军一名小战士在反“扫荡”突围中身受重伤,被明德英机智救下,为他包扎伤口。当搜捕的日军走后,伤员因失血过多,缺水休克,在周围没有水源的情况下,正在哺乳期的明德英打破了封建思想,毅然用乳汁救活了伤员。随后,她又和丈夫李开田倾其所有收养伤员半个多月,使其康复归队,1943年,她又从日军的枪林弹雨中抢救出八路军山东纵队军一处香炉石分所13名看护员庄新民。

1961年,山东合租名作家刘志侠,根据沂南县聋哑妇女明德英用乳汁救伤员的真是势力,创作了短片小说《红嫂》,编入京剧《红云岗》,舞剧《沂蒙颂》。1964年8月12日晚,当京剧现代戏《红嫂》搬上首都舞台是,观看演出的毛泽东、朱德感动得数次落泪。毛泽东指示《红嫂》这处系反映了军民鱼水情,演得很好,要拍成电影搬上银幕,可以教育更多的人做新时期的“红嫂”。从此以后“红嫂”更加闻名天下,后来救死扶伤的女性被冠以“红嫂”的美名,而明德英也被公认为“沂蒙红嫂”的生活原型,赢得了人民的敬重和爱戴。国防部袁部长迟浩上将在探望她时,题词“蒙山高,沂水长,好红嫂,永难忘。” 同样让我感动的是32名妇女“火线桥”的故事,李桂芳,1925年出生于沂南县岸提镇沿路村的一个贫苦 农民家庭,当过“童养媳”,在地主家干过长工,幼年艰苦的生活促使李桂芳十五岁便参加革命,并成为村里如女活动的零头人,他们送郎参军,救护伤员,缝军衣,做军鞋,汝阳革命后代,他们在艰苦的年代里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让吃着我们摊的煎饼,怀揣土制步枪的八路军战士,能够勇往直前,打败装备精良的日本法西斯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1947年孟良崮战役打响后,有一只部队需要迅速过汶河,没有桥梁,政治寒冬腊月,喝水冰冷刺骨。“没有桥腿用人堆,没有翘班用门板”,时仁艾山乡妇救会长的李桂芳组织村里的32名妇女拆掉自己门板,在河水中用身体当桥墩假期了一座“火线桥”,当主力部队通过后,干部战士看着累到在沙滩上的妇女都留下了眼泪。而更令战士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妇女有的已经怀有身孕。

在马牧池,能够触动心灵的去不仅是原生态的古村落风貌,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包含着沂蒙人无私的奉献精神。马牧池的老石屋曾经历过炮火纷飞的年代见证过沂蒙人民英勇支前的故事,也见证过沂蒙军民鱼水之情。如今,几十年过去了,但却仍然保持着那是的风貌,石头屋还是原来的石头屋,村里的小巷还像几十年前那样曲折幽深。

接着我们参观了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在沂蒙山区进行一次大规模运动战役和阵地相结合的重大战役,是打破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和转变华东占据的关键一战。听着讲解员沉重的讲述,那烽火硝烟,血雨腥风的战场仿佛就在眼前。岁月如梭,当年的硝烟已经散尽纷飞的弹雨已化为泥土,山上如刀似箭的丰碑,见证了沧桑的历史。

孟良崮战役,也是小推车推出胜利的战役,沂蒙老区人民怀着对共产党的无比信任和对人民军队的无限热爱,舍生忘死,参军参战,大力之前,抢救伤员,奋勇杀敌的画面展现在眼前,让我们不禁肃然起敬,真正体会到革命斗争的参考,革命胜利果实来之不易,大家思想收到了震撼,欣灵得到洗礼。使他们团结一致,通力协作战胜了血多艰难困苦,使他们来往穿梭于鲁中根据地前线,不顾个人安危,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根据地的人民群众,对伤员精心照料,体贴入微,如同对待自己的亲人,根式他们不怕脏,不怕累,吃苦耐劳,勇挑重担,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从中吸取了很多人生启迪,吸取了宝贵的精神营养,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当前形势下开展创先争优的重要性和及时性。我们应该铭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先驱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丰功伟绩。珍惜今天得来不易的和平、繁荣的幸福生活。

如今硝烟散去,留下了静静的墓园,葱郁的山林,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回想艰苦年代的生死考验,血泪洗礼,没有这里的英烈就没有哦我们和平的生活,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 现代化建设......

第五篇:沂蒙红色教育之旅感受

沂蒙红色教育感想

2011年7月14日,我参加了局组织的全局执法人员赴临沂红色教育之行,先后去了华东烈士陵园,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参观了红嫂之乡马牧池,并听取了红嫂之一王换于的孙女给我们讲了红嫂的故事。虽然行程时间很短,但是每个地方给我带来很大的感觉震撼,一次一次的感动了我。

沂蒙是一块红色的热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培育下,沂蒙人民与山东党政军一起,共同创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的灵魂,体现了沂蒙人民所具有的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着的崇高政治信仰;“开拓奋进”是沂蒙精神的主题,体现了沂蒙人民追求进步、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先进思想意识;“艰苦创业”是沂蒙精神的特殊品格,体现了沂蒙人民不管在什么困难条件下,都能自力更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无私奉献”是沂蒙精神的核心,体现了沂蒙人民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的价值取向。沂蒙精神诞生于血与火的战争年代,成长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改革开放中进一步升华。进入新世纪以来,沂蒙精神融革命传统和时代精神于一体,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不断丰富发展新的时代内涵,成为激励全国人民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

沂蒙精神虽然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但它却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提升,具有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老区有20万人参军,百万儿女拥军支前,10万将士埋下忠骨,村村有烈士,乡乡有“红嫂”。在党的培养下,沂蒙精神在血与火的熔炼中形成。这一时期,沂蒙精神内化为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军

队无比热爱、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无比坚定的思想品格和为祖国解放事业勇于牺牲的奉献情怀。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沂蒙人民坚持艰苦创业,奋力开拓,建起了江北最大的批发市场临沂批发城,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创造了许多令人赞叹的奇迹,开创了沂蒙老区崭新的发展局面,今天我们顺路还参观了临沂南坊大观苑社区,听取工作人员对社区建设的介绍,很受启发,受益匪浅。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沂蒙人民既继承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的优良传统,又不因循守旧、敢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沂蒙精神是临沂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但它又不仅仅属于临沂,沂蒙精神也是山东的、中国的、世界的。

巍巍沂蒙山耸立起无私奉献的丰碑,滔滔沂河水诉不尽沂蒙儿女对党的无限忠诚,此刻耳边仿佛又唱响起那首《跟着共产党走》。仰望中华世纪的圣火我们感到沂蒙红色精神正闪耀着沂蒙人特有的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而且,正是这种不屈的沂蒙精神,激励着我们坚定信念,不惧困难,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我们来说,所要做的是同先辈们一样真正地做到:弘扬沂蒙精神,建设和谐文明的新社会。这不但是每个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根本途径,更是社会对我们的要求。

上一篇:羽毛球比赛新闻稿下一篇:药品采购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