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教育与红色文化

2022-09-11

遵义, 因中国革命历史转折点的遵义会议而名垂青史, 以源远流长名人辈出的黔北文化而引人注目。因历史上开发较早, 深受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影响。

以遵义会议会址为代表的长征红色文化每年吸引近亿游客前来参观和游览。遵义已成为贵州的一块经济热土和文化圣地。 在有“遵义”这一名称的1300 多年里, 特别是本世纪30 年代以来, 遵义各族人民在生产劳动、革命斗争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伟大实践和伟大创造, 积淀了丰富而瑰丽的历史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现代文化, 最终升华为一种自强不息、代代相传、不断创新的遵义教育精神。

一、遵义教育的历史底蕴。

汉文化在遵义历史文化中居主导地位。在遵义, 汉有三贤:盛览、尹珍、舍人;清有三儒:郑子尹、莫友芝、黎庶昌。他们接纳贤士, 开办学校, 传播文化, 研究学术, 兴办实业, 促进了古播州 ( 遵义) 文教事业的发展。历史上留下了杨粲墓、黎庶昌故居、蜀汉石刻、望仙台石窟、袁锦道故居等历史文化遗址。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和改革开放新的时代孕育了一代新的教育文化名人, 如黔北作家群体中的蹇先艾、何士光、李宽定、石果、石定、石永言、李发模、赵剑平等人, 书画界的孟光涛、祝焘、叶景文等人, 外交界的文化人宦乡、韩念龙等人, 都在中国文化艺术界熠熠生辉。为遵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土壤。

二、遵义会议的特殊内涵。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是我们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长征之所以胜利, 就在于我们党在遵义会议后, 彻底脱离了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 根据中国的实际指导中国革命, 根据党的实际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事求是地处理中国革命的问题,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 遵义会议是开端。这些工作作风, 推动了遵义的教育和社会进步。遵义会议为遵义红色文化教育提供了实质内涵。

三、浙大西迁的思想传递。

红军长征胜利后不久, 一支文化长征的队伍由浙江出发, 1940 年到达遵义, 这就是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在遵办学7 年, 为我国保护了老一代的知识分子, 如竺可桢、王淦昌、苏步青、陈建功等赫赫有名的科学家, 同时培育了一大批包括遵义籍青年在内的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队伍, 并把先进的科学文化引入西南地区, 把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科学思想与遵义历史文化传统相互交流, 相得益彰。英国科学家、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于1944 年两次到遵义, 对浙大科研水平学术空气给予高度评价, 称之为“东方的剑桥”。今天, 遵义开发利用的电力资源、锰矿资源、生物资源和至今仍在大面积栽种的蚕桑、茶叶、油菜, 就是当年浙大帮助引入的。浙大在贫困和苦难中, 培植和成长起来的科学思想、求是作风和创业精神, 使遵义人更加重视崇尚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 用科学的思想武装头脑, 战胜愚味无知,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遵义教育奠定基石。

四、改革开放的实践结晶

改革开放30 多年来, 遵义教育坚持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 把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遵义传统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 创造性地展开教育工作。1996 年, 遵义县就获得国家颁发的基础教育先进县。遵义教育在正确认识自身的基础上, 先后提出了既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又符合遵义教育客观实际的战略思路和政策原则。现代遵义教育工作者的朴实、牺牲、进取精神, 创造了遵义现代教育的辉煌。

五、红色文化的内涵及教育意义

红色文化包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遗址、遗物、纪念物等物质文化和在这一革命过程中孕育出来的革命历史、革命精神、革命文学艺术, 以及人民领袖、将军、烈士及老区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事迹等非物质文化两种形态。红色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 “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怀, 中华民族“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 贫贱不能移”的高尚气节和富有理想、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民族品格,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源头之一, 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遵义, 这座充斥着红色记忆的城市始终巍然矗立, 等候着每一个“寻根”的人前来叩问峥嵘历史, 同时感受时代发展为其带来的欣欣风貌。镶嵌在记忆中的红色符号时光飞逝, 记忆不褪。

遵义, 是一块神奇而炽热的土地, 这块土地创造了无数个中国革命里程碑的红色标记。目前, 遵义先后完善和开发了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苟坝会议纪念馆、红军烈士陵园、娄山关战役纪念馆、四渡赤水纪念馆、红军街、红九军团司令部旧址、红军四渡赤水博物管、乌江渡等红色教育基地, 教育资源特别丰富。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意蕴着重要的育人功能, 它蕴涵的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鲜明写照;蕴涵的爱党爱军、开拓奋进、改革创新精神, 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蕴涵的价值观念、价值目标和精神境界,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教材。

六、红色文化教育基本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 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面临着挑战。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对学生产生着思想冲击, 我国社会转型中遇到的种种社会问题也常常引发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困惑。

红色文化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资源。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 遵义人民培育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遵义精神。青少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 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构筑起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机制, 产生了良好的效益。学生在红色文化教育中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洗礼, 学生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 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

现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特定的社会环境中, 各种思潮、各种价值观并存, 青少年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 重温老一辈的红色岁月, 了解红色文化, 潜移默化地使青少年学生接受更多的革命历史知识、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有利于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也必将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总之, 遵义教育底蕴深厚, 历史悠远。遵义这座历史名城承载的另一种特殊文化——红色文化, 是遵义文化教育有机组成, 同时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承载了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民族精神, 是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怀的有力手段。开发和利用好红色文化教育, 是对遵义教育的完善和发展, 是现在教育的需要。

上一篇:物流仓储中RFID技术的应用管窥下一篇:中药颗粒剂的发展与制备工艺的改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