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沂蒙精神与临沂文化的关系问题

2024-04-10

论沂蒙精神与临沂文化的关系问题(精选4篇)

篇1:论沂蒙精神与临沂文化的关系问题

论沂蒙精神与临沂文化的关系问题

论沂蒙精神与临沂文化的关系问题涂可国!山东社会科学院 儒学研究所!山东 济南 “#$%$$& 摘 要!从内涵上说!沂蒙精神是临沂文化 中 最 深 刻 ” 最 本 质 “ 最 内 在 的 的 东 西!是 临 沂 文 化 的 内 核 # 从 外 延 上 说!沂蒙精神是临沂文化的主体和灵魂 沂蒙精神是临沂文化的优势!它是由传统精神 %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构成 的!贯穿于临沂传统文化 ” 革命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历史流变过程中 & 沂蒙精神是推动临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 重要资源 “ 关键词!沂蒙精神#临沂文化#关系#文化产业自 世 纪.年 代 初 沂 蒙 精 神 被 提 出 以 来!就有一些有识人士发表了一些真知灼见 不过!这 些 研 究 往 往 偏 重 于 说 明 沂 蒙 精 神 与 思 想 建 设 道 德建设的统一关系!而较为忽视探究沂蒙精神同 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 多数研究还仅是 停留在浅层次 上!缺 乏 有 力 度 有 广 度 令 人 称 道 的精品力作# 本文试图就沂蒙精神与临沂文化之 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作多方面透视# 一沂蒙精神是临沂文化的灵魂 首先!从内涵来说!沂蒙精神是临沂文化中最 深刻 最本质 最内在的东西!是临沂文化的内核 #虽 然 理 论 上 我 们 承 认 沂 蒙 精 神 能 够 与 时 俱 进!可 以在广大临沂人民的伟大社会实践中不断丰富和 发展!因而是可变的%但它毕竟不是短暂的文化现 象!而是在临沂人民战胜自然改造社会生活中长 期凝聚$养成的历史性结晶!是不同文化因素积淀 在临沂人的文化结构之中!并转化为相对成型定 向化的行为方 式!故 而 是 相 对 不 变 内 在 稳 定 的 文化常被类分为外在文化和内在文化 个体文化 与群体文化$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 很显然!沂蒙 精神属于临沂内在的$隐性的群体文化# 有时!人 们将文化分为自在文化和自为文化# 前者是指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外在的文化!后者是指 为人所自觉认识和建构的文化# 我曾在&沂蒙精神收稿日期!!与人的素质建设’ 一文中提出沂蒙精神有两种类 型!即外在沂蒙精神和内在沂蒙精神 # 现在看来!这两类沂蒙精神大致分别相当于客观自在沂蒙精 神和主观自为沂蒙精神# 它们各自从属于临沂自 在文化和自为文化不论是哪种沂蒙精神!它们均 是主体性的$具有动力学机制的$决定临沂各种文 化现象的文化灵魂# 其次!从外延来说!沂蒙精神又是临沂文化中 的主体部分 众所周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包括思 想道德和科学教育文化两大块 沂蒙精神乃为一 种特殊形态的文化!而其特殊之处就在于它不是 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这类有形文化 ” 尽管它充分 “" 体现在临沂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教育文化事业的 社会实践之中% 沂蒙精神很大部分类属于临沂社 会主义思想道德这类无形文化!它从一定程度上 代表着临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 沂 蒙精神的外延尽管复杂多样!但并不包含一般性 的文化样式!而 特 指 理 想 信 念 道 德 情 操 人 格 特 质 $价值观念等 # 有的人把沂蒙精神看成一种昂扬 向上的精神气度 $ 底蕴丰富的文化形态 $ 超越自我 的道德理想!这虽然忽视了精神气度和道德理想 也是一种精神态文化!但它毕竟凸现了沂蒙精神 的本质内容# 我们知道!不论是理想信念$价值观 念!还是道德 理 想 情 操 $众 趋 人 格!都 属 于 观 念 态 文化和行为文化!它们作为沂蒙精神共同构成了临沂文化的核心层或紧密层!并在临沂市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大的作用” 关于沂蒙精神的提法或其内容构成!目前还 未达成共识!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变 迁与发展!沂蒙精神会增添新的

更多的内容!会得 到新的提炼和概括!会得到不断的丰富与完善“ 我 比较倾向于把沂蒙精神概括为#爱党爱国$艰苦创 业$改革创新$敢为人先$不懈奋斗$无私奉献” 在 我看来!沂蒙精神有的直接传达了崇高的政治信 仰和革命理想!例如爱党爱国&有的展示了坚强的 意志品质!例如艰苦奋斗&有的展现了某种价值观 念!例如改革创新 & 有的表明了某种道德境界和人 格!例如无私奉献 ’ 而同一种沂蒙精神要素!可能 同时蕴含着多种文化特质 “ 拿艰苦创业来说!它既 是一种不畏艰险$勇于吃苦的人格特质!又是一种 具有强烈事业心的理想追求!还是一种自强不息$ 吃苦耐劳的道德修养” 不难看出!沂蒙精神的各种 内容和要素!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 部分!都是临沂文化中的主干“ 二!沂蒙精神是临沂文化的优势 从纵向维度看!沂蒙精神是由传统精神 $ 革命 精神和时代精神三大类型构成的!它贯穿在临沂 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和当代文化的历史流变过程 之中” 沂蒙精神植根于临沂古老的文化传统!产生 于革命传统文化!发展于临沂社会主义新型文化“ 如要追根溯源!那么临沂地区隶属于古东夷文化 圈” 东夷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好仁尚礼!民风纯 朴 “ 以后!临沂又深受儒家文化的浸润 ” 可以说!东 夷文化和儒家文化是孕育沂蒙精神的源头 “ 同时!传统的琅琊文化 $ 沂州文化也为沂蒙精神输入了 许多文化元素” 沂蒙精神之所以被称为沂蒙精神!就在于它主要受到由沂山和蒙山这一地理环境所 生发出来的文化的锻造“ 但是!传统临沂地区不仅 包括山区文化!也 有平原 文 化 $丘 陵 文 化!甚 至 还 蕴含着海疆文化” 沂蒙精神深受以儒家文化为核 心的鲁文化的熏陶!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齐文化 的铸造 & 它不仅打上了内陆文明的历史印迹!同时 还带有海洋文明的底色 “ 在多元文化的塑造下!临 沂大地涌现出了一大批名人雅士 $ 精英人物!如郯 子$曾子 $王祥$诸葛亮 $王羲之 $刘 勰 $颜 真 卿 $左 宝贵等!他们既是沂蒙精神的杰出代表!又对沂蒙 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 总的来看!沂 蒙精神不仅汲取了儒家文化$鲁文化(敦厚重礼%$ 好仁尚德的精神品质!也吸收了齐文化开放进取 求真务实的品格!同时还吸纳了南部楚文化豪放 精明的特质)正是这种多元 $深厚 $ 混合的文化底 蕴!赋予沂蒙精神以开放性 $ 包容性 多元性 创新 性 等 特 点!成 为 促 进 临 沂 人 民 始 终 走 在 革 命改 革$建设活动前列的强大动力“ 在革命战争年代!革命传统文化同革命老区 固有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结合!形成了特定 的老区文化” 在老区文化的基础上!生成了老区精 神“ 革命传统文化在同临沂本土文化融合过程中!培养出来沂蒙精神!并在许多方面使沂蒙精神既 具有与其他老区精神相比的共同性!又具有自己 独特而又鲜明的个性 ” 一是进一步激发起革命性 的抗争意识 “ 在长期适应自然挑战和社会挑战的 伟大社会实践中!临沂人民逐渐形成了不畏自然 险阻$努力同命运和旧有秩序抗争$敢于同敌人斗 争的革命观念和斗争意识” 二是强化坚定的社会 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 因为社会主义事业和 共产主义理想代表了最大多数临沂人的根本利 益!反映了他 们 要 求 自 由 解 放!图 生 存 $求 发 展 的 强烈愿望!因而得到了临沂人的认同乃至接受 & 而 临沂特有的注重人际亲和 $ 讲求忠信人情 $ 崇尚仁 爱等优秀传统文化积淀!则为临沂人民确立爱党 爱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和革命理想提供了坚实的 文化土壤” 三是巩固多元并包的文化构局“ 临沂当 年 被 誉 为(小 延 安 %!大 批 来 自 五 湖 四 海 的 革 命 同 志汇聚到这里!不仅传播着革命种子!输送着以马 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为核心的精神文明!而且也 把全国不同地域 $ 不同模式的文化带到这片革命 热土!从而使临沂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

采!使沂蒙 精神的内容更加丰满完善 ”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受到以马克思主义为 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改造$ 重铸和熏 陶!临沂以社会主义为根本特质和主体内容的新 型文化逐渐树立起来“ 在这一文化的模塑下!沂蒙 精神在继承古代传统精神$革命精神的基础上!又 加入了许多新的时代精神因子” 在艰苦创业的社 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沂蒙精神得到了新的 升华 “ 从五六十年代愚公移山式的厉家寨精神!到 新时期的九间棚精神!可以说是新时期沂蒙精神 的真实写照” 然而!必须强调指出的是!离开了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离开了临沂先进文化的发 展和培植!沂蒙精神决不会得到普遍地弘扬$认同 和共享“ 如果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前沂蒙精神 ”!还处于自发流变阶段的话!那么九十年代初期自 临沂市委提出要概括和宣传沂蒙精神之后!沂蒙 精神就进入自觉建构阶段 “ 如今!在全社会大力倡 导和弘扬沂蒙精神!努力培育和塑造沂蒙精神!已 成为临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根 本措施!成为临沂先进文化建设的政治品牌和优 势特色!沂蒙精神越来越同临沂的文化模式相辅 相成#内在一致了” 从横向角度看!沂蒙精神是先进文化的象征“ 这里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说明沂蒙精神与先进文 化之间的关系$ 其一!沂蒙精神具有相对的层次 性 ” 有人认为!沂蒙精神并不能全归属于先进文化 之列!有些仅属于健康有益文化 “ 在我看来!沂蒙 精神不仅是健康有益的!也是先进的 ” 要知道!像 开拓奋进# 无私奉献等都是一种应然性的社会要 求!并不是轻易就能达到的“ 就沂蒙精神本身而 言!它内部固然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譬如相对来 说无私奉献&比%艰苦创业&境界更高一些” 不过!任何一种层次的沂蒙精神均可以看成某种先进文 化“ 从总体上说!沂蒙精神汲取了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和现实文化的精华!反映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内容和价值标准!体现了 一种面向未来 # 面 向 科 学 # 面 向 现 代 化 的 趋 势!因 而是一种先进文化类型” 其二!沂蒙精神具有较强 的时代性“ 许多人已指出过沂蒙精神经历了民主 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及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新阶段!在 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特点和内容” 那么!沂蒙精 神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是否表明某些沂蒙精神 会变成落后的文化元素呢!毫无疑问!随着时代的 变迁!社会的发展!有些沂蒙精神要素可能变得不 是特别重要!而逐渐从沂蒙精神的核心层退到基 本层或外围层“ 不过!我认为要正确认识沂蒙精神 的先进性同时代性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引进 共 相和殊相&两个范畴” 所谓沂蒙精神的%共相&是 指其某些要素的一般规定性!例如艰苦奋斗的一 般要求!就是要不怕吃苦#不畏艰险#坚持不懈’而 沂蒙精神的 殊相 就是指其某种要素的特殊历史 规定性 “ 沂蒙精神的 殊相 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 成为落后的文 化!而 其 % 共 相 则 不 管 社 会 历 史 条 件如何变迁而始终保持其文化的先进性” 其三!沂 蒙精神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沂蒙精神作为一种特 殊的地域文化!它要适应于临沂地区社会经济水平和状态!要反映临沂社会经济关系” 我们知道!临沂新时期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了极大发 展!在老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中也是名列前茅“ 当 然!我们并不否认它现在还属于欠发达地区 ” 沂蒙 精神不同于科学技术 文化事业等文化形态!它乃 是一种相对独立性更为强烈的文化样式!不仅经 济落后地方可以产生较为先进的精神文明(((恩 格斯曾说过!经济落后的国家也可以演奏第一提 琴!而且在落后经济条件和恶劣自然条件上生长 起来的地域精神!即便移植到先进地区也同样可 以发挥教育#示范#激励#引导作用“ 三!沂蒙精神是推动临沂文化发展的宝贵资源 要科学认识和把握沂蒙精

神在临沂社会主义 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就必须防止和克 服唯经济主义思想倾向” 以往!我们有些人单纯从 %工具论&#%手段论& 视角去看待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的作用!只强调精神文明为经济发展提供 强大的精神动力# 智力支持# 政治保证和文化环 境!而忽视了精神文明可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 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忽视了精神文明可以为 先进文化的发展提供各种精神条件!忽视了精神 文明的内在价值 “ 我们应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 面发展的角度去规定沂蒙精神在临沂社会发展中 的重大作用和地位!并把它看成是推动临沂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一*沂蒙精神是临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 巨大成就的重要条件“ 新时期以来!临沂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在思想建设# 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这三 大工程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最突出的有 四大块 $ 一为民办教育的兴起!二为沂蒙精神的宣 传与研究!三为先进典型的涌现与推出!四为旅游 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由此可以看出沂蒙精神为 临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 力#政治保证#社会规范和文化环境“ 首先!临沂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充分体现了 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爱党爱国的政治信仰 ” “# 世纪 $# 年代后期!由于受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由于受西方传来的消极落后乃至腐朽文化的影 响!由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 % 一手硬!一手软 & 及忽 视乃至削弱思想政治工作!我国社会出现了较为 严重的文化虚无主义和民族失败主义!存在着一 定程度的%精神危机&” 为了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 信念!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人们确立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党积极开展了 “!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教育!同时在全社会大力倡 导各种崇高精 神!如 井 冈 山 精 神 ”延 安 精 神 “大 庆 精神!并号召广大人民群众向英雄模范人物和先 进典型学习# 正是在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临沂市 委公开提出并大力宣传沂蒙精神 $ 从沂蒙精神提 出的历史背景和主观动机可以看出!临沂的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本身就体现了爱党爱社会主义 的沂蒙精神!它旨在发挥沂蒙老区精神这一政治 优势!促进临沂社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其次!临沂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也受 到沂蒙精神的推动和制导!也充分体现了沂蒙精 神 $ 从考察中我发现!沂蒙精神不仅在临沂市兴修 水利 % 劈山修路 ” 闯荡市场等物质文明建设中得到 了显现!也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得到了展 现$ 临沂的民办教育走在全省前列!不仅规模大“ 质量好!且影响广泛!既体现了沂蒙精神中的开拓 创新观念!也显现了沂蒙精神中的艰苦创业品质$ 临沂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把沂蒙精 神贯穿在其中!将是否爱党爱国”艰苦创业作为评 选文明户“文 明 村 ”文 明 乡 镇 “文 明 城 市 的 重 要 内 容和标准 $ 在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方面!临沂也大力 发扬了敢闯 ” 敢冒 “ 敢试 ” 敢干的沂蒙精神风范 $ & 二 ’ 进一步充分发挥沂蒙精神在临沂文化建 设中的重大作用$ 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机遇期!临沂的文化建 设必须具有紧迫感%危机感!必须充分体现和发扬 沂蒙精神$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重视发展文化!山 东省也制订了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 发展大 临沂的思路也应包括建设文化大市的内容$ 在此!我提出几条建议!供大家参考$ 首先!尽快制订(文化兴市)的远景规划 # 尽管 临沂市也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但力度还 不够!除了在沂蒙精神的弘扬方面形成了一定优 势外!其他方面还缺乏闪光点# 我不知道是否提出 了建设(文化大市)的口号!如果还没有!就应抓紧 考虑!以最大限度挖掘临沂市丰富的文化资源# 其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在知识经济%信息 经济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文化和经济愈来 愈一体化!我们必

须将文化当作一个产业%当成经 济部门来经营管理 # 据我所知!目前临沂的文化产 业还十分薄弱!还没有一家文化产业集团 # 一定要 抓住文化体制改革的机遇!加快临沂文化产业化 % 集团化的步伐!努力培植一大批文化企业# 第三!进一步把沂蒙精神作为一个文化品牌 做大做强# 目前!沂蒙精神在临沂已家喻户晓!得 到绝大多数临沂人的认可!成为临沂市的重要文 化品牌# 不过!客观上说!沂蒙精神在全国的知名 度还不是太高!在省内我在同许多人交谈时发现 并不是所有人表示了解沂蒙精神!进一步宣传 % 推 广和弘扬沂蒙精神!还必须下更大功夫

篇2:论沂蒙精神与临沂文化的关系问题

临沂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有“小延安”之称。战争年代,沂蒙人民为抗击外来侵略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三万沂蒙的优秀儿女献身疆场。车轮滚滚的支前队伍、送子送郎参军的动人场面、战场上宁死不屈的精神、沂蒙红嫂的感人故事、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等拥军支前的楷模,名垂青史的孟良崮战役和淮海战役记下了这一段光荣的革命业绩。沂蒙是一块红色的热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培育下,沂蒙人民与山东党政军一起,共同创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

临沂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体现了崇高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和道德要求。

历史名人 智圣: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的尊崇,成为后世忠臣的楷模,智慧的化身。

书圣: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临沂人,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习称王右军。精通书法,备精诸体,尤善楷行,博采众长,自成一家。书风劲健遒美,为历代所崇尚,世称“书圣”。所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宗圣:

曾子(前505-前436),名参,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今平邑)人。孔子学生。以孝著称。奉行忠恕。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相传《大学》为其所著。后被尊为“宗圣”。

算圣: 刘洪(140-206),字元卓,蒙阴人,东汉天文学家,曾任郎中、上计掾、太守。编制了我国第一部引进月球运动不均匀性的《乾象历》。与文学家蔡邕续补《汉书·律历志》。首创珠算。著有《七曜术》。

孝圣:

王祥(185年—269年),字休征,西晋琅琊(今临沂)人,历汉、魏、西晋三代。东汉末年隐居20年,仕晋官至太尉、太保。以孝著称,为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的主人翁。“书圣”王羲之五世祖王览的同父异母兄。事后母孝,民间流传“二十四孝”有王祥卧冰求鲤故事。今故里孝友村有“王祥卧冰处”。

蒙恬(?-前210),蒙阴人。秦朝名将。世代为秦重臣。初任狱官,后为将。秦统一六国后,率兵北击匈奴,并筑长城,修直道。传其曾以兔毛改良过毛笔。

鲍照(约414~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鲍照20多岁时,为了谋求官职,去谒见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言志,获得赏识,被任为国侍郎。

颜真卿(708-784),字清臣,祖籍琅琊临沂孝悌里(原属费县方城镇,2011年方城镇整建制划归临沂市兰山区)。唐代大臣,书法家。为官耿正,不畏权势。安史之乱中,起兵抗敌,被推为盟主。后为叛军李希烈所害。楷书端庄雄浑,世称“颜体”;行草书纵横跌宕中具凝炼厚之势。《祭侄季明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左宝贵(1837-1894),字冠廷。回族,清末将领,官至总兵、提督。甲午战争中,率部东援朝鲜,守平壤玄武门,登城督战,虽受枪伤,犹裹创指挥,中炮阵亡。与“丁汝昌”、“邓世昌”并称甲午三英。

临沂籍明星

篇3:论沂蒙精神与临沂文化的关系问题

1 地方大学文化能够引领地域文化发展

大学作为一个地域的独特组成部分, 其文化置身于特定地域的文化环境氛围中。依据大学的第四功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功能, 由此我们可以逻辑的认为地方大学文化要担负起引领和推动地域文化发展的内在责任。正如伯顿·克拉克所言, “大学是人类社会的动力站”[2]。临沂大学作为沂蒙老区历史悠久的地方综合性大学, 不可推卸的承担着引领沂蒙文化发展的重任。

地方大学文化对地域文化的引领功能主要体现在: (1) 地方大学文化在发展方向上指导地域文化发展。伴随着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发展浪潮, 临沂大学文化与沂蒙文化的互动联系越来越紧密, 大学通过知识产出和人才输出不断的向沂蒙老区提供高科技的、先进的文化要素, 在潜移默化中引领沂蒙文化的创新发展。 (2) 地方大学文化在发展内容上引领地域文化创新。临沂大学作为沂蒙地域最具有影响力的知识和人才资源的集聚地, 其自身文化的创新发展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大学所在的地方社会, 成为沂蒙地域文化发展的中坚力量。 (3) 地方大学文化在发展动力上为地域文化建设提供后备人才。临沂大学在人才培养、科技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所表现出与生俱来的代际相传的优势使大学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这种持久的动力又直接传递给沂蒙地域文化建设, 为沂蒙地域持续输送高尖端的技术和优秀的人力资源, 增强了沂蒙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促进地域文化与地方大学文化二者互动发展的可持续进程。[3]

2 地域文化能够浸润地方大学文化发展

地方大学文化根植于地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 成长于所在地域环境的熏染下, 潜移默化的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性, 它的生长发展也同样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 主要突出表现在地域文化对地方大学文化的浸润。

地域文化对地方大学文化发展的浸润作用主要表现在: (1) 地域文化为地方大学文化提供鲜明的地域性。地域文化自身具有鲜明地域性, 大学作为成长在特定地域的一种教育机构, 其自身的校园环境设计、校训校标设计、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等都与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形成了紧密的联系, 突出地方大学和地域文化的特色建设和文化创新。正如哈佛地方大学前校长陆登庭说:“一所地方大学如果不能在各个重要的学科领域都竭尽全力, 包括对于探究人文价值、社会结构及其历史发展等多种社会形态以及人类传统、文化和世界观起核心作用的人文学科领域, 它就不可能真正成为一所杰出的地方大学。[4]”沂蒙文化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红色文化, 以其鲜明的文化特色影响着临沂大学文化的发展和定位, 并以积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临沂大学文化发展内涵。 (2) 地域文化为地方大学文化提供丰富的土壤环境。大学时刻与所在的整个地域文化环境发生密切的联系, 地域文化对其的浸润作用不仅体现在对大学静态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过程中, 还体现在对大学动态文化的吸收和整合过程中, 地域文化不断推动地方大学文化对地域社会的聚焦和关注, 为地方大学文化的创新提供充实的地域文化资源, 吸引地方大学文化在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沂蒙文化不仅传承着红色革命文化, 还传承着具有本土特色的书法文化、陶瓷文化和酒文化等。这些独特的地域文化类型为临沂大学的学科专业设置提供了基础和原动力, 同时也引领着新文化风尚的来袭。 (3) 地域文化为地方大学文化提供了多样性的发展舞台。沂蒙地区在自身的建设发展过程中, 逐渐形成本土化的图书馆、电影院, 文化广场等文化基础设施, 换角度分析这些物质资源大部分都和地方大学文化有着某种程度的关系。因此, 地域文化为地方大学文化的多元性提供了发展舞台, 促进了地方大学文化的创新发展, 呈现出地方大学文化繁荣的景象。[5]

3 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协同创新发展

基于地方大学文化引领地域文化发展和地域文化涵养地方大学文化创新的分析, 我们认为二者应该秉承文化协同创新发展的关系。临沂大学作为地方综合性大学, 一方面, 在引领沂蒙文化发展的过程中, 应该进一步明晰地方大学文化发展理念, 丰富沂蒙文化发展内涵, 彰显沂蒙文化的人文精神, 提升沂蒙文化发展层次。另一方面, 沂蒙文化在涵养临沂大学文化创新发展的过程中, 要进一步丰富临沂大学文化发展理念, 给养临沂大学文化发展层次, 充实临沂大学文化发展内涵, 评价临沂大学文化发展效能。只有文化互动主体相互促进, 相互合作, 地方大学文化和地域文化才能走向协调创新的互动发展过程。

总之, 任何一种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总是不断吸纳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 将其他文化的精华融合到自己的文化中, 不断滋养和壮大自身文化成果。沂蒙文化和临沂大学文化也是在相互吸纳各自文化中的精华, 并加以融合、凝练和创新并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品格。因此, 对于临沂大学而言, 在地域文化传承与交流中更应彰显对地域文化的引领价值。

参考文献

[1]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88:22.

[2]田建国.文化建设:大学魂兮所系[N].中国教育报, 2005-1-14 (4) .

[3][5]李风龙, 张芬芬, 郭峰.地方大学文化引领地域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价值诉求[J].教育探索, 2014 (2) :96-97.

篇4:论红色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论红色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红色精神作为红色文化的精神指向,是其主体精神,其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在红色精神中都有体现,红色精神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进行了革命性转换和升华;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中,我们更能够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必然性.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11(5)分类号:G03关键词:红色文化 红色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

上一篇:立竿见影是什么物理现象下一篇:寿宴邀请短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