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流行病学方法

2022-07-08

第一篇:临床流行病学方法

手足口病604例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确诊手足口病604例的临床特征。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手足口确诊病例患者的年龄、性别、主要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604例手足口病例发病年龄最小为3月,最大为29岁,主要集中在1~3岁(占53.15%),平均1.68岁,发病时间为4~11月,集中发病在5~8月(占86.09%),男性352例,女性252例,发热、皮疹为主要临床特征,604例病例均治愈。结论手足口病例主要在春末、夏秋季流行,以≤3岁年龄组病例数最高,愈后均良好。

内蒙古第四医院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救治中心,于2009-04/11集中收治手足口临床确诊病例604例,对所有病例资料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9-04/11共收治手足口病患者604例。其中男性352例,女性252例,年龄最小的患儿3个月,最大年龄29岁,平均年龄1.68岁。

1.2 研究方法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依据卫生部2008-05-03发布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1],604例患者均为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对所有收集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记录其流行特征。 2 结果

2.1 流行特征

2.1.1人群分布 散居儿童357例,占发病总人数59.11%;幼托儿童224例,占发病总人数37.09%;学生20例,占3.31%;其他3例,占0.49%。

2.1.2 地区分布604例病例多来自呼和浩特市旗县区,其中新城区193例(31.95%)、玉泉区75例(12.42%)、回民区102例(16.89%)、赛罕区136例(22.52%)、市辖旗县共40例(6.62%)、其他盟市病例共58例(9.60%)

2.1.3 年龄分布 其中不足1周岁者38例占发病总人数的6.29%;1岁至3岁者321例,占53.15%;3岁至7岁者220例,占36.42%;7岁至14岁者19例,占3.15%;大于14岁者6例,占0.99%(其中>20岁者4例)。患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至7岁,其中1~3岁居多构成比为53.15%。

2.1.4性别分布 男性患病352例,构成比58.28%;女性患病252例,构成比41.72%。性别患病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105, p>0.05 )。

2.1.5 时间分布

604例手足口病例患病时间主要集中在5~8月份,共发病例520例,构成比为86.09%,见图1。

2.2 临床资料 604例手足口病患者出疹前有发热者532例,占88.08%。皮疹形态为粟粒状红色丘疹和疱疹共存,红色丘疹相对较多。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稍高出皮面,极个别明显高出皮面,类似水痘。就诊时手足口均有皮疹者521例占86.26%。部分病例只有手口皮疹、臀部皮疹、腹部大腿内侧皮疹、口腔咽部充血滤泡;观察后,出现典型手足口病表现。5例重症病例合并有脑炎、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604例病例均获治愈。

3 讨论

该组手足口病例主要在春末、夏秋季流行,以≤3岁年龄组发病最高与相关报道一致[1],因此≤3岁人群是防治的重点人群。职业分布中以散居儿童居多与国内多篇报道相近[2~4],可能与这部分儿童所在的看护环境接触范围广、手卫生意识差、消毒措施不到位、看护人员健康知识缺乏等有关。手足口患儿中男孩经常与小朋友玩耍的比例显著高于女孩[5],这与手足口病疫情情况相符[6] 。故做好看护人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适时对看护环境进行有效消毒对控制手足口疫情起着重要作用。

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是CA16和EV71,但EV71引起症状较重[7],且常易引起严重并发症, EV71已逐渐成为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8],感染全年均可发生,多发于4~8月份,潜伏期2~7d,病例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9~10],隐性感染和不典型的轻型病例多,该组病例与上述规律基本一致。重复感染可能由不同菌株亚型引起,亦可能是不同时间流行的EV71基因转换[11]。因此加强病原种类鉴定检测并以此分类管理治疗对指导临床诊治极为重要。

该组604名患者的诊断均为临床诊断,未行相应的病原学实验室检查,未能了解其病原是否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完善EV71的快速、准确、操作简便的病原学诊断方法以有效指导临床。

第二篇: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黄石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规律,探索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发病危险因素,为有效的防治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黄石市2012年报告的96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收集信息并建立数据库,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共有96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其中男66.67%,女33.33%;发病年龄最小为1个月,最大9岁,3岁以下占91.66%;4-6月为高发时段,占93.75%;发病主要集中在农村及城乡接合人员流动频繁的区域,以散居儿童为主,占81.25%;病死率为6.25%,EV71为主要病原体;临床表现以发热和皮疹为主,同时伴有神经系统症状。结论 黄石市2012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发病有季节性,以3岁以下散居儿童多发,病死率较高,应在流行季节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开展综合防控措施,及早甄别救治重症病例,减少死亡发生。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患者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对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特征进行分析,探索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发病流行规律,为进一步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手足口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整理的黄石市2012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报告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人口资料来源于黄石市统计部门。

1.2 病例定义

手足口病的诊断依据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1〕诊断标准进行判断,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为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系统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 1.3 调查方法

根据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2〕要求,使用《手足口病重症或死亡病例个案调查表》对96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1.4 检测方法

随机采集重症病例咽、肛拭子或疱疹液标本进行RT-PCR方法检测。 1.5 统计方法

个案调查资料数据使用Epidata3.1软件进行录入,运用Excel软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2012-01-01/12-31,全市通过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共报告手足口病8 948例,其中重症病例96例,死亡6例,全市手足口病发病率为343.97/10万,重症发生率为1.07%,病死率为0.07%。 2.2 流行病学特征

2.2.1 人群分布

96例重症病例中,男性发病64例,女性发病32例,男女性别比为2︰1。发病年龄最小的1个月,最大的9岁。年龄﹤1岁18例,占18.75%;1~3岁70例,占72.92%;4~6岁7例,占7.29%;﹥6岁1例,1.04%,见表1。

2.2.2 时间分布

重症病例主要集中在4-6月,占93.75%(90/96),其中以4月病例最多,占57.29%(55/96),死亡4例;其余依次为6月19.79%(19/96),死亡1例;5月16.67%(16/96),死亡1例;7月5.21%(5/96);8月1.04%(1/96)。其他月份无重症病例报告。 2.2.3 地区分布

重症病例发病最多的是大冶市,共发病55例,占57.29%,其中死亡3例;其次为阳新县发病37例,占38.54%,其中死亡3例;西塞山区发病2例,占2.08%;黄石港区发病1例,占1.04%;铁山区发病1例,占1.04%。

2.2.4 职业分布

重症病例中以散居儿童居多,共发病78例,占81.25%,其中死亡5例;幼托儿童16例,占16.67%,其中死亡1例;学生2例,占2.08%。

2.3 临床表现

在96例手足口病重症患者中,有90例出现发热(93.75%),温度大部分在38℃以上。92例有皮疹(95.83%),其中发疹部位主要为手、足、口部的有91例(94.79%),臀部或伴臀部皮疹62例(64.58%),口腔粘膜出现溃疡型疱疹75例(78.13%),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49例(51.04%),有呕吐等消化道症状33例(34.38%),有嗜睡等神经系统症状62例(64.58%),有心率加快等循环系统症状24例(25%)。 2.4 死亡特点

死亡病例6例,占重症病例的6.25%,死亡率为0.07%,分别为4男2女,均在3岁以内。从发病到死亡时间为3~5 d,平均4.3 d。死亡原因主要是并脑干及脑炎引发神经性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循环衰竭。

2.5 病原学检测

随机对53名重症患者进行了RT-PCR核酸检测,其中EV71有46例,占检测数的86.79%,但6例死亡病例中有5例病例检测为EV71。 3 讨论

国家卫生部于2008-05-02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特别是2009年以来,对重症诊断标准进行了规范后,该病是黄石市高发传染病之一。2012年手足口病发病大幅上升,全年发病高于前四年发病的总数,特别是重症病例大幅增长,造成死亡人数是前4年死亡总数的3倍〔3〕。因此该市应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控制病例的聚集暴发,必须抓好重症病例监测报告、做好健康教育等方面工作。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主要集中在农村及城乡接合人员流动频繁的区域,发病呈现散发状态。季节性强,93.75%的重症病例和全部死亡病例都集中在

4、

5、6月份发病,以4月病例最多占57.29%,与全市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发病高峰基本一致。重症病例及全部死亡病例主要发生在3岁以下儿童,男性高于女性,可能与男孩喜好运动,相互密切接触,感染病毒的机会增大有关,但随着年龄组的增加,重症发病率不断降低〔4〕。发病以散居儿童居多,其次是幼托儿童,可能与散居儿童的个人卫生意识差,且活动多较难管理有关。提示春、夏季是防控救治手足口病的重要时期,对农村及流动人口集中区域的小年龄组人群开展预防干预和抢救治疗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重症病例主要临床表现以皮疹、发热和神经系统症状为主,体温大部分在38.0℃以上,一般均出现手、足、口、臀等部位的典型皮疹,提示临床应注意监测体温,仔细观察患儿手、足、口腔及臀部,以免漏诊。重症病例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主要为易惊、精神差、呕吐、烦躁不安、嗜睡、抽搐、惊厥等,其次为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循环系统症状等方面表现,因此在治疗重症病例时应做好对症治疗,积极监护病情进展,及早干预防止发生危重症。而6例死亡病例均在发病后第3~5 d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导致多系统衰竭,提示应在患儿发病后第3~5 d警惕并发症的出现,临床诊断及救治上必须给予高度重视〔5〕。重症病例中EV71阳性率高,而在死亡病例中有5例检测为EV71阳性,这与李苑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肠道病毒EV71感染更容易导致手足口病并发症的出现,是造成当前本市病例发病重症或死亡的主要原因。一般认为EV71具有嗜神经性,病毒通过神经通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继而发展为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7〕。

预防控制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是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综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针对重点地区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加强重点人群手足口病的监测,发现阳性病例及时采取消毒、隔离等措施,防止疫情暴发。出现皮疹、发热等症状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积极治疗重症病例,努力减少死亡。

第三篇:甘肃省妇女宫颈HP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意义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

王燕

吴珍珍

周庆云

730050 【摘要】目的 了解甘肃地区健康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型别与病理分级的关系。 方法 2009年5月-2009年8月在我院妇科门诊行宫颈HPV分型检测的5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对所有患者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分型,随后进行阴道镜检查、宫颈多点活检和颈管诊刮术,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 结果 576例患者中,HPV阳性率19.44%,高危型占73.21%。不同宫颈病变中常见的HPV亚型(检出率>10.0%)从高到低依次为HPV16(26.12%)、HPV58(15.67%)、HPV52(10.45%)。不同病理分级中HPV型别不同,宫颈癌中依次为HPV

16、

18、31;CINII及CINIII中依次为HPV

16、

58、

31、

33、66;CINI中依次为HPV

16、

58、

52、

33、

39、

6、

11、6

8、cp8304。对于病理诊断≥CINII者,HPV分型检测的敏感度为79.31%,特异度为87.26%,阳性预测值为41.07%,阴性预测值为97.41%。结论 HPV基因分型检测,可1次检测多种亚型,了解HPV型别分布的地域性差异,对于研制适宜甘肃省妇女的特异性HPV疫苗有指导意义,且有利于宫颈病变的分级、分型、个体化治疗。

【关键词】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型;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HPV) genotypes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prevalenc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HPV) infection and genotypes of the virus in 576 women. To explore the distributi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HPV) genotypes in cervical lesions of different grades and the oncogenesis of various HPV genotypes.Methods HPV DNA was determined from the cervical epithelium of 576 women by means of gene chip technique. HPV DNA genotypes were detected by hybrimax,then detecting rate of HPV subtypes in cervical lesions of different grades.Results HPV DNA was detected in 19.44% of all the women(112 of 576 cases), The high risk HPV was detected in 73.21% of the HPV-positive women(82 of 112 cases) and HPV 16 was the most common type. Human papillomavirus testing had an 79.31% sensitivity, 87.26% specificity, 41.07%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97.41%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Conclusion The means of hybrimax can detect various HPV genotypes together.It can be regarded as the basic means of cervical cancer. 【Key words】Human papillomavirus;Genotypes;Cervical cancer;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宫颈癌是发展中国家女性发病率、致死率最高的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新发病例500,000人,80%发生于发展中国家[1]。全球多中心、大样本的流行病学及实验室研究表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的存在与多种皮肤粘膜的良、恶性增生,特别是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病毒的各型基因序列与其生物学行为存在着高度相关性,不同基因型的HPV具有不同的致病危险性,依HPV在宫颈癌发生中致病能力不同,分为高危型(high risk HPV,HR-HPV)和低危型(low risk HPV,LR-HPV)两大类,反复持续的高危型HPV感染是子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2]。目前发现HPV已逾200个型别,引起子宫颈癌的HPV只有不到30个型别,还有一些引起生殖器和皮肤良性疣和炎症病变的型别[3]。因此,把握甘肃省妇女宫颈HPV感染的亚型分布、组织病理学相关性及年龄相关性,对建立有效的防御体系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本研究以2009年5月至8月在我院妇科门诊行宫颈HPV分型检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576例。年龄19至72岁,平均为39岁。采用潮州凯普公司的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对所有患者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分型检测,检测15种高危亚型:

16、

18、

31、

33、

35、

39、

45、

51、

52、

53、

56、

58、

59、6

6、68,6种低危亚型:

6、

11、

42、

43、

44、cp8304。 1.2 方法

采用电子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做同期对照。月经干净3-7天行阴道镜检查,并取病变最重点行宫颈活检术,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分析。 2.结果

2.1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状况和亚型分布

576例患者中,阳性者112例,阳性率19.44%,其中,单一HPV感染的患者94例,占83.93%,高危型HPV感染者82例,占73.21 %;低危型HPV感染者12例,占10.71%,多重感染占16.07%。各种亚型及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

16、

58、

52、

31、

18、

33、

53、6

8、

39、

56、

11、

6、6

6、cp830

4、

59、

43、44, 26.12%、15.67%、10.45%、5.97%、5.22%、5.22%、5.22%、5.22%、4.48%、3.89%、3.73%、2.99%、2.23%、2.23%、0.74%、0.74%、0.74%。

2.2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的年龄相关性 年龄 (岁) ﹤25 25-34 35-44 45-54 ﹥55 HPV(+) % OR

LR-HPV %

OR

HR-HPV %

OR

单一感染 %

OR

多重感染 %

OR 4.4 3.31 16.9 2.80 16.9 2.94 10.9 2.20 2.3 1.00

0.2 0.86 1.8 1.91 1.9 2.21 1.8 2.35 0.1 1.00

3.6 3.44 7.4 5.74 1.5 0.98

11.4 2.45 19.5 3.38 12.5 1.86 12.3 2.78 23.2 4.23 7.1 1.88 15.1 3.21 1.8 1.00

2.2 1.00

9.6 1.50 6.6 1.21 2.6 1.00 按年龄分组中,年龄﹤25岁者,HPV感染率较高,且在高危型HPV感染及单一感染中占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55岁以后,HPV感染率有所下降。 2.3人乳头状瘤病毒的型别与病理分级的关系

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做同期对照。HPV阳性患者中,宫颈癌5.71%,CINII及CINIII为35.71%,CINI为44.29%,病检正常者为14.29%;阴性患者中,宫颈癌0.86%,CINII及CINIII为1.72%,CINI为7.54%,病检正常者为89.87%。

不同宫颈病变HPV不同亚型的检出率由高到低如下:宫颈癌患者中,依次为HPV

16、

18、31;CINII及CINIII患者中,依次为HPV

16、

58、

31、

33、66;CINI患者中依次为HPV

16、

58、

52、

33、

39、

6、

11、6

8、cp8304。

以病理学确诊为金标准,HPV分型检测的敏感度为66.67%,特异度为96.30%,阳性预测值为85.71%,阴性预测值为89.66%。对于病理诊断≥CINII者,HPV分型检测的敏感度为79.31%,特异度为87.26%,阳性预测值为41.07%,阴性预测值为97.41%。 3.讨论

HPV感染是一种通过性生活传播的疾病。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确认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必要因素。全世界妇女中每年约有10%~15%的新病例,至少有80%性活跃的成年人在某一时期感染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生殖道HPV亚型,多数病例HPV感染是暂时性的,一般约在8~10个月便可消失,但仍有10%~15%的35岁以上的妇女有持续感染的情况,绝大部分的HPV感染处于无临床症状或亚临床感染状态,仅

[4]有少数妇女经过平均8~10年的时间,宫颈上皮发生不典型增生,导致不同程度的癌前病变,继而发生癌变。因此如何识别这部分高风险人群至关重要。 3.1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状况和亚型分布

目前诊断HPV感染的方法包括肉眼、阴道镜或细胞学检查、HPV检测等,根据诊断方法不同,文献报道的HPV感染率及型别分布有较大的差异

[6]

[6][5]

。哥伦比亚人群中,16型最常见,随后是

58、

56、

18、51型;在荷兰、墨西哥、英国妇女中,以

16、31型常见;在巴西、美国妇女中,以

16、53型多见;而在拉丁美洲的哥斯达黎加妇女中,则以

58、

51、52型较多见。本研究中,就诊患者均来自甘肃地区,结果显示高危型以

16、

58、52亚型较常见,低危型以

11、6型常见,

35、

45、

51、42亚型未见。这与类似文献报道不尽相同,提示HPV亚型分布存在地域性差异,对研制适宜甘肃省妇女的特异性HPV疫苗有指导意义。

多中心研究中,HPV多重感染率差异很大,菲律宾人群中为14.3%,泰国9.8%摩洛哥5.3%[11]

[9]

[10][8]

[7]

,,巴拉圭16.7%

[12]

,荷兰28%,哥伦比亚29.7%,但都远低于哥斯达黎加

[7][6]人群,39%。多重感染在宫颈病变的进展中的意义尚不明确。有文献报道,年轻女性中,多重感染所致低度病变较高度病变常见,反映其于性生活活跃相关。本研究中,多重感染率为16.07%,16型是最易发生的类型,主要与

31、

33、58型伴发。这一点提示HPV病毒16型感染后,宫颈对其它型别更易感。 3.2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的年龄相关性

按年龄分组研究中,年龄﹤25岁组HPV感染率较高,且在高危型HPV感染及单一感染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55岁以后,HPV感染率有所下降。这说明HPV感染与性行为活跃相关。且众所周知,HPV的感染随着年龄增加而减少。 3. 人乳头状瘤病毒的型别与病理分级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病理分级中HPV亚型分布不同。因此,对于病理分级相同的患者,其治疗及随访是否可结合HPV亚型的致病特点,进行分型、分级、个体化治疗。并建议以此研究为基础,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了解不同型别的致病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可1次检测多种亚型,有利于HPV多重感染及持续感染的诊断及分析。

本研究中HPV基因分型检测,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令人满意,是临床筛查宫颈病变的理想手段。

参考文献:

[1]Krishnamerthis SV,Gajalakshmi CK,Suaminathan R,Ravichan-dran K(2000)Epidemiology of [8]cancer of the cervix:global and national perspective.J Indian Med Assoc 98(2):49-52. [2]Munoz N,Bosch FX,de,Sanjose,S. Epidemiologic classificati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s associated with cervical cancer .N Engl J Med,2003,348,348 :518~527 . [3]Sotlar K,Diemer D,Dethleffs A. Detection and Typing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by E6Nested Multiplex PCR[J] .J Clini Micro,2004,42,42 :3176-3184. [4] Bosch FX, Lorincz A, Munoz N, et al. The causal relation between human papillomavirus and cervical cancer [ J ]. J Cli Pathol, 2002, 55: 244~265.

[5]Bosch FX, Manos M , Munoz N, et al. Prevalenc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in cervical cancer: a world perspective J . J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 1995 , 87: 796. [6] Molano M,Posso H,Weiderpass E et al(2002)Prevalence and determinants of HPV infection among Colombian women with normal cytology.Br J Cancer 87(3):324-333.doi:10.1038/sj.bjc. 6600442 [7] Jacobs MV,Walboomers JMM,Snijders PJF,Voorhorst FJ,Daalmeijer NF,Meijer CJLM(2000)Age-related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37 mucosotropic HPV types in women with cyto-logically normal cervical smears:decreased high/low risk ratio at Older age.Int J Cancer 87(2):221-227,doi:10.1002/1097-0215(20000715)87:2﹤221::AID-IJC11>3.0.CO;2-2 [8] Herrero R,Hildesheim A,Bratti C(2000)A 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all grades of cervical neoplasia in rural Costa Rica.J Natl Cancer Inst 92(6):464-473.doi10.1093/jnci/92.6.464 [9] Ngelangel C,Munoz N,Bosch FX et al (1998) Causes of cervical cancer in the Philippines:a case-control study.J Natl Cancer Inst 90(1):43-49.doi10.1093/jnci/90.1.43 [10] Chichareon S,Herrero R,Munoz N et al (1998) Risk factors for cervical cancer in Thailand:a case-control study.J Natl Cancer Inst 90(1):50-57.doi10.1093/jnci/90.1.50 [11] Chaouki N,Bosch FX,Munoz N et al (1998) The viral origin of cervical cancer in Rabat,Morocco.Int J

Cancer

75:546-554.doi10.1002/(SICI)1097-0215(19980209)75:4〈546::AID-IJC9〉3.0.CO;2-T [12] Rolon PA,Smith JS,Munoz N (2000)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and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in Paraguay.Int J Cancer 85:486-491.doi10.1002/(SICI)1097-0215(20000215)85:4〈486 ::AID-IJC7〉3.0.CO;2-S

第四篇:2018年甘肃临床医学理论《传染病学》重点:肝炎检查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2018年甘肃临床医学理论《传染病学》重点:肝炎检查

2018年临床助理医师考试时间在8月25日,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临床助理医师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精彩资料关注医学考试之家! 【肝炎检查】

一、肝功检查

血清酶测定ALT:反映肝细胞功能的最常用指标。特异性高于AST,急性肝炎时明显升高,AST/ALT小于1,黄疸出现后开始下降。慢性肝炎肝硬化时AST/ALT大于

1、重型肝炎时快速下降,胆红素不断升高,出现胆酶分离。

AST:存在于线粒体中,与肝病严重程度正相关。急性肝炎时若其维持在高水平则有转化为慢性的可能。

ALP:肝外梗阻性黄疸、淤胆型肝炎患者及儿童可明显升高。

γ-GT:肝炎活动期时可升高,肝癌患者或胆管阻塞、药物性肝炎等患者中可显著升高。

CHE:提示肝脏储备能力,肝功能有明显损害时可下降。

胆红素测定:黄疸型肝炎患者血清胆红素升高;重型肝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常超过171mmol/L;

血清胆红素升高常与肝细胞坏死程度相关。

血清蛋白测定:慢性肝炎中度以上、肝硬化、重型肝炎时血清白蛋白浓度下降;血清球蛋白浓度上升;

白蛋白/球蛋白(A/G)比例下降甚至倒置。

PT测定:PTA<40%或PT延长一倍以上时提示肝损害严重。

血氨浓度测定:重型肝炎,肝性脑病患者可升高。

二、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查

甲型肝炎:抗-HAVIgM:早期诊断HAV感染的血清学指标,阳性提示存在HAV现症感染。

抗-HAVIgG:保护性抗体,阳性提示既往感染。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乙型肝炎:(1)HBsAg与抗-HBs:HBsAg阳性表明存在现症HBV感染。抗-HBs阴性说明对HBV易感。

HBsAg阴性表明排除HBV感染或有S基因突变株存在。

抗-HBs阳性表示对HBV有免疫力,见于乙肝恢复期、过去感染及乙肝疫苗接种后。

(2)HBeAg与抗-HBe:HBeAg持续阳性表明存在HBV活动性复制,提示传染性较大,容易转为慢性。

抗-HBe持续阳性HBV复制处于低水平,HBVDNA和宿主DNA整合。前C区基因变异,不能形成HBeAg。

(3)HBcAg与抗-HBc:HBcAg常规方法不能检出,阳性表示血清中存在Dane颗粒,HBV处于复制状态,有传染性。抗-HBcIgM高提示HBV有活动性复制,低滴度应注意假阳性。仅抗-HBcIgG阳性提示为过去感染或现在的低水平感染。

(4)HBVDNA: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直接指标。

丙型肝炎:抗-HCV是存在HCV感染的标志。抗-HCVIgM持续阳性,提示病毒持续复制,易转为慢性。

抗-HCVIgG可长期存在。HCV感染后1~2周即可从血中检出HCVRNA,治愈后则很快消失。

丁型肝炎:HDAg和抗-HDV:HDAg、抗-HDVIgM阳性有助于早期诊断。持续高滴度的抗-HDVIgG是识别慢性丁型肝炎的主要血清学标志。HBV和HDV同时感染时,抗-HBcIgM和抗-HDV同时阳性。重叠感染HBV和HDV时,抗-HBcIgM阴性,抗-HDV阳性。HDVRNA:阳性是HDV复制的直接证据。

戊型肝炎:抗-HEVIgM和抗-HEVIgG均可作为近期感染HEV的标志。

第五篇:加强流行病学课程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黑龙江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与基础实验中心 赵国臣 徐文娟 杨德生

黑龙江科技大学理学院 郝俊才 宋志勇 高国付

[摘 要]在创新教育理念指导下,力学实验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结合黑龙江科技大学办学定位,构建了以课程建设为主线、以竞赛为引导、以实验室开放为平台,以开展对外服务为外延的立体式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新模式,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关键词]力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5-0043-02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是以发掘人的创造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推行实施创新教育,高校实验教学的作用更加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黑龙江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于2013年4月份由黑龙江科技学院更名而来,办学定位由教学服务型向教学科研型转变,培养的学生也由应用技能型向综合创新型转变。面对新的形势,在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力学实验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

一、创新教育

1.创新教育的提出。在我国教育界,创新教育的缘起要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创造教育”。陶先生说: “我们要打倒传统的教育,同时要提倡创造的教育——所以我们主张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陶先生提出要培养能够“向着创造之路”迈进的“创造之人”,而创新教育可以说是“创造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和升华。创新教育是根据创新原理,通过认识和掌握创新的规律和特点,并将其运用到人才培养的过程。它的提出标志着人类已从对教育的功利追求深入到对生命质量的真切关怀。 2.创新教育的内涵。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改革实践,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为目的的素质教育。主要特点是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主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思考的意识,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创新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独立思考的品质,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强调培养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塑造学生的创造性品质,其重要方式之一就是高校的实验教学。

二、以课程建设为主线,夯实创新教育的基础

在教育部教高[ 2003]1号文件《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正式宣布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简称“精品课程建设”)。2004年2月20日颁布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计划用五年时间(2003-2007年)建设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在完成全部计划后,又在教高[ 2007]1号文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决定继续推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遴选3000门左右课程进行重点改革和建设。为了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和科技大学内涵建设的需要,我校分别于2003年和2008年启动了两轮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力学实验作为理工科高校采矿、机械、土建、力学、材料等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或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也展开了立项建设。以课程建设为契机,材料力学实验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2010年4月份,力学实验成功申报黑龙江科技学院校级精品课程。以课程建设为契机,我校力学实验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从实验项目分类设置、分层次教学、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证明这些做法有助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实验项目分类设置。从1992年开始,力学实验课独立设课,计划32学时,作为一门考查课单独评定成绩。实验项目按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及设计性实验进行分类。随着课程建设的深入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根据力学实验课程本身的特点和各实验项目的本质属性,从认知、应用和创新三大层次对实验项目的性质进行重新界定,分成了验证性、技术性、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性五个类别。认真分析了各实验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层次和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切入点,以提高服务专业能力为目标,对实验项目进行重新设置,按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合理确定了各类实验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设置所占的比例。通过对实验项目进行重新分类与设置,构建了多功能、多层次、开放型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新体系,同时进行了相应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考核方式等教学改革。 2.分层次教学。由于高校扩招后,我校

二、三表生并存,三表生占50%左右,加之学生的个性不同,学生在学习的兴趣、主动性、效果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致使大学生的文化基础水平和知识结构呈现多样性及层次性,即存在不同的学习可能性,这就促成了学习需求和发展方向的多样化,因而统一的教学活动无法顺利开展。在实验教学中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需要解决整齐划一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考核要求与参差不齐的学生学习可能性之间的矛盾。必须明确学生是有差异的,教也要有差异;明确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所有学生都有充分发展潜能,实验教学中要形成一种促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发展的机制。在力学实验教学中采取分类的教学方法,着眼于各类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的发展,把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可能性之间的矛盾作为推动教学过程展开的动力。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类型层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指导思想、内容、过程、方法和考核上都有区别,教师的教要能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3.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制作的课件《黑龙江科技学院基础实验网络平台》在“第十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荣获高教理科组一等奖的好成绩。本网络平台基于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角度,内容涵盖全部三门课程。本网络平台设置教学文件、虚拟实验、网络课堂、教学指导、学术交流、教师队伍、课程建设、素质教育、拓展资源和资源下载共计10个专栏。我们根据需要,专门开发了适合三门实验的考试系统,到目前为止有近6000人次通过本网络平台实现在线考试。基础实验中心每学年涉及采矿类、机械类、土建类、电气类、材料类等近30个专业,3000名学生,学生、教师受益面广,覆盖面宽、能够引领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更深入地开展,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基础实验网络平台的开发与建设,拓展了我校的基础实验教学空间,提高了整体基础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

三、以竞赛为引导,实施创新教育

实验室在现有实验设备条件下,于2005年、2007年和2010年举办了三届大学生力学创新实验设计大赛,给大学生提供了自行组织、设计、制作、测试、分析、论证,全方位工程实践锻炼的机会。首先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供设计方案,根据设计方案绘制工程结构设计图,结构设计图上要标明结构制作的材料型号和尺寸大小。最后整个参赛项目的设计方案要以书面的形式上交到竞赛组委会进行审核,项目设计方案经审定后方可参赛。实验室提供活动场地,学校提供制作材料。学生以5-6名一组为单位独立完成竞赛的各项工作,即从工程结构的设计、制作、实验、强度要求来论证工程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并提出工程结构的改进方案,最后以书面形式提交项目竞赛的总体报告参加答辩。经过答辩委员会对每项参赛作品的设计、制作、实验、分析、答辩等综合质量进行评审,评审内容由作品设计创新性、作品制作质量、测点分布合理性、加载方案合理性、结构的实验应力分析、结构的改进方案、报告质量、答辩质量等组成,最终评定出竞赛获奖等级。力学创新实验竞赛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挫折与失败的冲击下的团队协作精神。努力创造条件,为学生搭建工程实践平台,使学生在工程结构的综合设计、工艺制作、实验分析、实验操作、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上得到全面锻炼。竞赛作品已用于结构应力分析实验教学中,为学院增添了加台实验设备,节省教学设备经费巧万元。

2010年力学实验室教师指导学生在“首届黑龙江省大学生基础力学实验竞赛”中获团体二等奖。2011年,力学实验室还选择部分优秀学生开展现场实测特色实验,如对松浦大桥、龙塔的现场实测,以及其他工程设施中典型建筑物的实地测试。根据学生能力,选择优秀学生结合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在创新这个层次上进行教学改革,使素质教育活动常态化。

四、以实验室开放为平台,提升创新教育能力

力学实验室实行“预约登记”制度,从早上8:30到晚上9:00开放,学生可以根据实验内容和时间“预约”,同时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积极为校内教师和学生服务。力学实验室主要结合各个专业的需要,配合学生做好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配合教师搞好科学研究。例如,为材料学院的毕业设计做常温、低温冲击试验200多件,为机械学院的研究生毕业设计做弯曲疲劳试验,测试试件80多件等。力学实验室对安全学院李凤仪教师有关于煤矿回填科研项目的压块试样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实验试样400个,历时3个月。

五、以开展对外服务为外延,充实创新教育的内涵

力学实验室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对外服务:力学实验室教师和学生一起为龙煤集团下属的城子河矿做巷道液压横梁强度测量实验,测试了12个试样,历时两周;做采媒机掘进齿的光弹性应力分析测试实验,根据测试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并被采纳。为哈尔滨北仓粮食仓储工程设备有限公司提供了有关钢板焊接性能测试、钢板铆接性能测试和特种钢板性能测试,测试了180个试样,历时2个月。同时,为该公司提供了测试仪器和人员,完成了关于钢构框架式保温粮仓的结构安全性能测试,历时1个月。该公司负责人认为力学实验室测试技术先进,测试数据理想,完全达到了预期目标,教师测试水平高,数据分析准确:为该公司自行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粮食仓储设备——钢结构框架式保温粮食筒仓提供了安全保障。学生参与完成项目测试,得到了充分地锻炼,增强了科研服务社会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正处在不断改革、不断发展的阶段,全面实施创新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势必遇到各种新状况、新问题。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基地,必须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最高目标,全面实施创新教育,为推动我国在21世纪的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实践证明,实施创新教育后,力学实验教学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充分地体现了我校“大工程、大德育、大实践”的教育理念,实现了“以学生为本,服务专业,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的宗旨”。

上一篇:劳动保障个人总结下一篇:理财规划师与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