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学化的害处

2022-09-04

第一篇:幼儿园小学化的害处

幼儿园小学化的十大害处

刘义忠

其一,违背教育规律和孩子成长规律。这些年来,幼儿园孩子开始背书包像小学生一样上学。孩子三岁上幼儿园,还要我抱要我背,却还要背上书包,大字不识的孩子,书包里还有上十本像模像样的所谓幼儿课本,小儿郎缘何背起大书包?

其二,造成孩子从幼儿就开始厌学。家住江西省南昌市师大南路的江女士发现,上幼儿园大班的儿子,每天都会带作业回来,一写就是一两个小时,以前喜欢的玩具都不怎么摸了。“5岁就学会乘除法,比较熟练地掌握两位数以内加减法,每天放学后还要在家抄写一页汉字、两页英语单词„„孩子每天都喊累,最近不想去幼儿园了。”这并非是什么“神童”。事实上,在全国各地,还有很多和他一样的孩子,背起大书包,学着与年龄很不相称的艰涩知识。一位小学生家长非常后悔地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接受超前教育,双语、奥数样样齐全,上小学一年级时确实表现出色,但到三年级后,成绩便很一般了。”特别让他焦心的是,孩子已经出现厌学迹象了!

其三,夺去了幼儿们欢乐幸福的童年。回忆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幼儿园的情景,表情像个孩子:“那会儿阿姨带着我们坐在小凳子上念儿歌,到院子里玩‘丢手绢’,下雨了还能玩泥巴。”可是如今幼儿园的孩子变成了“大人”,不会唱儿歌玩游戏。升学“指挥棒”当头,由不得家长不急。

其四,刮起家长的盲目竞争歪风。为了“赢在起跑线上”,家长争相把孩子送进教学味浓的幼儿园。一些幼儿园为了吸引生源,也投家长所好,走上幼儿教育小学化之路。山东省菏泽市一位幼儿园园长说:“我们也知道小学化教育方式不对,但家长要求必须教识字、学拼音、学数学,否则就转园,我们也是没有办法。”

其五,挫伤孩子自尊心。“儿童如果在幼儿阶段过多地学习了小学知识,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会使这些儿童养成不爱动脑、不爱思考、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幼儿园园长郑润华从事学前教育工作30年了,深谙幼儿成长规律。该幼儿园的王玉廷老师说:“提前学习只能使孩子一时领先,让孩子在学习上体会到的是一种由高峰渐渐滑向低谷的感觉,这样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其六,造成小学学生成绩差异悬殊,无法教学。广州市某小学老师“大羽妈妈” 证实了这一点,她在博文《提前教育让小学老师苦不堪言》中说,在刚接手的班级中,全班30个学生能力参差不齐,小学三年级的英语课本孩子在幼儿园大班时便学过了。上课时,“早熟”的学生了无兴趣,不认真听讲,扰乱了上课气氛。“最难教的孩子不是上学前知识准备不足的孩子,而是缺乏学习兴趣的孩子。”济南市公安局幼儿园教师牛箫楠说,孩子在0—6岁期间,并不适合进行系统的知识教育,而只能帮助他们积累感性的经验,同时培养学习兴趣。在学龄前期不断灌输各种知识,很有可能让他对学习失去兴趣。

其七,让孩子失去幸福感。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副总编、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卢勤痛心疾首地说:“我们很多家长和老师把仙女和王子赶出孩子童年的社会,让他们从小就学算术和语文。早教如果没有正确的航向,将摧残孩子的童年。”她说:“如果孩子从小没有幸福感,长大后能创造幸福吗?”

其八,摧毁教育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郑润华引用教育家卢梭的话:“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她告诫家长:“孩子每一岁都有每一岁的意义,孩子的成长没有速成法可言,每一项能力的发展都需要时间逐步完成。因此,遵循教育规律成长的马拉松长跑,才是成功的教育。是不是输在起点不重要,重要的是赢在终点。”奶奶咋孩子三岁是教1+2=3,孩子总是等于8,孩子根本无法接受,到一定年龄却自会了。“急功近利式的先行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只能在重复学习中占优势;而在游戏的自发学习中,在对环境探索的自主学习中获得的智慧,具有持久学习的优势。”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华爱华指出。

其九,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已引起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教育规划纲要强调,“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其十,刺激教育经济腐败。五花八门盗版教材、劣质教材和读物向幼儿倾售,五花八门的兴趣班提高班神童班„„赚孩子们的钱。家长们盲目教育消费,不单是破财,更是伤害了孩子,使孩子未老先衰。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现场推进会”上特别强调,“要防止小学化倾向。”据悉,教育部将成立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加强对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专业咨询和指导,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坚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保育和教育相结合,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严禁在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进行技能强化训练等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坚决抵制社会上以幼教为名进行的不科学甚至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活动。

第二篇:转帖:幼儿园小学化的十大害处 [复制链接]

其一,违背教育规律和孩子成长规律。这些年来,幼儿园孩子开始背书包像小学生一样上学。孩子三岁上幼儿园,还要我抱要我背,却还要背上书包,大字不识的孩子,书包里还有上十本像模像样的所谓幼儿课本,小儿郎缘何背起大书包?

其二,造成孩子从幼儿就开始厌学。家住江西省南昌市师大南路的江女士发现,上幼儿园大班的儿子,每天都会带作业回来,一写就是一两个小时,以前喜欢的玩具都不怎么摸了。“5岁就学会乘除法,比较熟练地掌握两位数以内加减法,每天放学后还要在家抄写一页汉字、两页英语单词……孩子每天都喊累,最近不想去幼儿园了。”这并非是什么“神童”。事实上,在全国各地,还有很多和他一样的孩子,背起大书包,学着与年龄很不相称的艰涩知识。一位小学生家长非常后悔地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接受超前教育,双语、奥数样样齐全,上小学一年级时确实表现出色,但到三年级后,成绩便很一般了。”特别让他焦心的是,孩子已经出现厌学迹象了!

其三,夺去了幼儿们欢乐幸福的童年。回忆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幼儿园的情景,表情像个孩子:“那会儿阿姨带着我们坐在小凳子上念儿歌,到院子里玩„丢手绢‟,下雨了还能玩泥巴。”可是如今幼儿园的孩子变成了“大人”,不会唱儿歌玩游戏。升学“指挥棒”当头,由不得家长不急。

其四,刮起家长的盲目竞争歪风。为了“赢在起跑线上”,家长争相把孩子送进教学味浓的幼儿园。一些幼儿园为了吸引生源,也投家长所好,走上幼儿教育小学化之路。山东省菏泽市一位幼儿园园长说:“我们也知道小学化教育方式不对,但家长要求必须教识字、学拼音、学数学,否则就转园,我们也是没有办法。”

其五,挫伤孩子自尊心。“儿童如果在幼儿阶段过多地学习了小学知识,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会使这些儿童养成不爱动脑、不爱思考、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幼儿园园长郑润华从事学前教育工作30年了,深谙幼儿成长规律。该幼儿园的王玉廷老师说:“提前学习只能使孩子一时领先,让孩子在学习上体会到的是一种由高峰渐渐滑向低谷的感觉,这样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其六,造成小学学生成绩差异悬殊,无法教学。广州市某小学老师“大羽妈妈” 证实了这一点,她在博文《提前教育让小学老师苦不堪言》中说,在刚接手的班级中,全班30个学生能力参差不齐,小学三年级的英语课本孩子在幼儿园大班时便学过了。上课时,“早熟”的学生了无兴趣,不认真听讲,扰乱了上课气氛。“最难教的孩子不是上学前知识准备不足的孩子,而是缺乏学习兴趣的孩子。”济南市公安局幼儿园教师牛箫楠说,孩子在0—6岁期间,并不适合进行系统的知识教育,而只能帮助他们积累感性的经验,同时培养学习兴趣。在学龄前期不断灌输各种知识,很有可能让他对学习失去兴趣。

其七,让孩子失去幸福感。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副总编、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卢勤痛心疾首地说:“我们很多家长和老师把仙女和王子赶出孩子童年的社会,让他们从小就学算术和语文。早教如果没有正确的航向,将摧残孩子的童年。”她说:“如果孩子从小没有幸福感,长大后能创造幸福吗?”

其八,摧毁教育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郑润华引用教育家卢梭的话:“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她告诫家长:“孩子每一岁都有每一岁的意义,孩子的成长没有速成法可言,每一项能力的发展都需要时间逐步完成。因此,遵循教育规律成长的马拉松长跑,才是成功的教育。是不是输在起点不重要,重要的是赢在终点。”奶奶咋孩子三岁是教1+2=3,孩子总是等于8,孩子根本无法接受,到一定年龄却自会了。“急功近利式的先行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只能在重复学习中占优势;而在游戏的自发学习中,在对环境探索的自主学习中获得的智慧,具有持久学习的优势。”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华爱华指出。

其九,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已引起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教育规划纲要强调,“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其十,刺激教育经济腐败。五花八门盗版教材、劣质教材和读物向幼儿倾售,五花八门的兴趣班提高班神童班……赚孩子们的钱。家长们盲目教育消费,不单是破财,更是伤害了孩子,使孩子未老先衰。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现场推进会”上特别强调,“要防止小学化倾向。”据悉,教育部将成立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加强对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专业咨询和指导,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坚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保育和教育相结合,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严禁在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进行技能强化训练等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坚决抵制社会上以幼教为名进行的不科学甚至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活动。

第三篇: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

谈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所谓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其主要表现是不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是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不顾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活动过于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生动的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有的甚至从小班就要求孩子会写字,学习拼音,做算题,给孩子留作业,幼儿园做不完,回家还要做,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1. 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

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其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正规的学习。而家长和老师,非要像对待小学生一样要求他们 ,这种违背规律的做法对孩子的危害可想而知。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小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数,写不好算不对还不行,家长会认为孩子上了一天的学什么也没学到,教师在家长的这种想法的支配下,要努力地教,好让孩子学会,让家长满意。但是,大家都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于是,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结果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过程,就已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金坑一年级事例)

2.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

幼儿天性是爱游戏的,专家指出:幼儿在成人意义上的“玩”,其实都是在学习。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这是由幼儿的年龄

特点决定的。因此,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更应该顺应幼儿的天性,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游戏中进行。否则,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而小学化了的幼儿教育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是单调的让孩子写字、算数,剥夺幼儿游戏的机会,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实质上,小学化的幼儿教育方式是使幼儿失去了学习、创造、和探索的机会,天才被扼杀在摇篮之中。我是一名小学教师,但我更是一位母亲。我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告诉大家:孩子上小学就开始受累了,所以,还是让孩子在幼儿园多玩玩吧!

3.遏制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忽视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开发。而正规的幼儿教育,教师每设计一个游戏活动往往使幼儿得到多种能力的训练,孩子在这种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中变得越来越健康、活泼、聪明,比那些会写多少字、会算多少数的孩子在正式上学以后更有潜力。

4.忽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研究表明: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第一因素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孩子是不是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否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否引发了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是否帮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是否培养了孩子知识的迁移能力,是否帮助孩子树立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否教孩子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孩子学

会探索、学会合作等等。而这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关键期在学前,这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所在。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会使孩子终生受益。从孩子的终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讲,培养孩子学会认识、做事、做人、共同生活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是为孩子打下了良好的成长基础,这些远比教给孩子具体的知识更重要,这才是真正的使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

5.拔苗助长,对幼儿入小学后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

许多家长不懂得学前教育应该教孩子学什么,而是提前把上小学才学的知识硬填给孩子。学前阶段的孩子无论智力和能力都够不上,所以必定学不好,其结果是使孩子扫兴和反感,再加上家长的责骂和老师的批评,孩子厌学是必然的。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是对孩子极大的伤害,无异于拔苗助长。有的孩子即使勉强学了,但入小学后成绩也未必好。到了小学再学就等于留级一年,孩子似懂非懂,毫无新鲜感。无味枯燥的重复使他们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容易因自己懂了而不专心听讲,养成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课、做小动作、不完成作业等不良的学习态度,反而影响了所有学习任务的完成,成了老师和同学眼里的“差生”,从而使孩子产生对学校、对学习的厌恶情绪。许多家长总是埋怨孩子不学习,不争气,其实最该检讨和受到责备的正是我们家长自己。我从教十五年,一共教过六个一年级,接到手的孩子都会算题,会写字,但有的却连昨天今天明天分不清,有的自己的名字用普通话说不出来,还有的自己父母的名字都不知道,而会算的题会写的字在一年级还要重学。所以,我想说的是,孩子本来是棵

好苗,却被你急功近利的做法给“拔”得“蔫”了甚至“枯”了,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正好是“起了个大早”却送孩子“赶了个晚集”。

总之,学前教育“小学化”对我们的孩子百害而无一利。务必引起各级领导,幼教工作者,尤其是幼儿家长的关注。

第四篇: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范文]

如 何 改 变 幼 儿 园 教 育

小 学 化 的 现 象

汤阴县县直机关幼儿园

申红英

如何改变幼儿园教育 小学化的现象

汤阴县县直机关幼儿园 申红英

摘要:在我们当地,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特别严重,并且得到了部分家长的热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家长的“过度期望”, 幼儿园的宣传得到了家长的认可,私立园部分教师素质偏低,缺乏知识更新的条件,没有合理的监管机制等造成的。这种现象后果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只有领导关注、家长重视、社会各成分理解方支持这种现象才能得到遏制,孩子们的春天才会到来。

正文:众所周知,3—6岁是一个人智能发展的关键期。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可以分成逻辑、语言、空间、音乐、肢体动作、内省、人际、自然探索、生存智慧等,只有全面发展,智能才能得到提高。但在我们当地,一些幼儿园教育多以计算、书写为主,小学化想象特别严重。那么这种违背孩子智能发展的现象,为什么能长期存在呢?

一、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得起因

(一)、家长的“过度保护”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得根源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说一不二。在幼儿园只要稍有闪失,家长就会不依不饶,甚至付诸法律。幼儿园领导也会把责任归结到教师身上。教师无奈,只好减少“户外活动”、“游戏活动”的次数,甚至有的幼儿园觉得“游戏”不易“教”、“学”,存在危险,再加上家长的不认可和对在园出现事故的“过激”反应而被“取缔”。“书写”、“计算”都是相对较安静的教学活动,教师易于教学和管理,危险性较低,并且所学内容显而易见,教师容易向家长回报“战果”;目前,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的分数比重大,也对幼儿园教育中的知识性传授有连锁作用,家长们过早地“期望”孩子多计算与书写。这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根本原因。

(二)、幼儿园的宣传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在当地,公办园只有一所,规模小,能够入园的幼儿数量有限,这就给了私立幼儿园生存的空间。它们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为了立足,有的幼儿园就推出了“会算20甚至50以内的加减法、会学多少多少汉字”为口号的教学模式,幼儿人数逐年增加。其它幼儿园也纷纷效仿。有一段时间,公办园也不得不加入到“趋风效应”中来,因为部分一年级的教师认为,公办园的孩子不会抄“作业”,没学过“拼音”,让他们教起来费心了。因此,这种教法逐渐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热捧,并逐渐盛行起来。

(三)、教师素质较低,缺乏知识更新的条件

私立幼儿园注重的是“经济效益”和“效果”。这几年,优秀的幼师毕业生不愿在农村或县城长期从事幼教工作,纷纷踏入到大城市找工作的行列。极少数留下来的,由于工资低、待遇差而频频跳槽。这就导致了园长不想或不敢让教师继续再教育。那么,“计算”、“书写”是人人学过的,他们认为不用培训,教师也能胜任。这也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四)、缺乏合理的监管机制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除主观原因外,还有缺乏领导的监管机制的客观因素存在。幼儿园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因此,没有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想开办幼儿园不用审批,只要有资金和场地,宣传力度到位,都会有生源。收费高低幼儿园自定,几乎无人监管。

二、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后果

(一) 太小握笔,影响健康

在一些私立幼儿园,中班的孩子就开始坐在桌前“写”和“算”。而且作业很多,这些成了幼儿园和某些家长炫耀的资本。殊不知孩子的手指骨骼正处于发育期,过早的握笔,长时间的书写会导致骨骼变形,影响美观;孩子力气小,为了写好字,歪着头、呲牙咧嘴,书写姿势不正确,会影响其视力;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期,户外活动的减少,阻碍了钙的吸收,影响其身体的发育,最终使孩子的身体健康受到影响。

(二)、笔画错误,纠正困难

大部分幼儿教师都能教孩子正确的笔画。但由于班内孩子较多,不能一一观察到孩子书写的过程。中班的孩子注意力时间短,有的孩子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书写时只好“比葫芦画瓢”。教师批改时只看到字是正确的,却不知笔画是错误的。更别说有些程度偏低的教师教的就是错误笔画,孩子写对就更不可能了。当这些孩子升入小学后,教师想纠正是非常困难的。

(三)影响智能发展和习惯养成

据专家研究:人得智商70%是在3—6岁形成的。错过这个关键期,将会影响其一生。我们调查发现,“计算”、“书写”只发展了孩子的逻辑、语言、小肢体动作等能力,升入小学一年级后,由于他们学的是已知的知识,表现会不错,但到二年级后,教师就开始发现部分优秀的孩子成绩在逐步往下滑,人际交往能力欠佳。究其原因,主要是孩子错过了发展空间、音乐、内省、人际、自然探索、生存智慧等的关键期。

有的孩子升入小学一年级后,自认为全懂、全会,上课时,产生骄傲心理,不聚精会神地听讲。长此以往,不专心听讲的坏习惯逐渐养成。等到学习新知识时,成绩退步可想而知。

三、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对策

(一)、了解幼教弊端,齐抓共管、分层落实

幼儿园教育除是智能发展的关键期外,还是培养良好习惯和学习兴趣的基础,这些将伴随人的一生。幼儿园教育远没有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能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前几年全县的年度总结会上很少有幼儿教育的身影,即使提到也是一带而过。近两年来,随着全国形式的发展,加大了幼教管理的力度,但都是资金和口头上的重视,没有深挖幼教中长期存在的弊端: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要想改变这种现象,必须各级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分层落实,一切从娃娃抓起。把幼教发展当成一项重要工作列入每年的工作日程,幼儿园教育才能步入正规渠道中来。

(二)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改变幼教现状

随着家长们素质的不断提高,“专家”成了他们信服的对象。“幼教专家”也是如此。因此,我们可以请省内或国内的专家来讲述一些先进的幼教理论,提升家长的幼教水平。

公办园给家长的印象是“学的东西少、玩的时间多”。幼儿教师在家长的心目中就是高级保姆,地位低下,话语缺乏说服力。而小学教师就不同了,每一句话都被家长看成是圣旨,绝对执行。针对这点,可以请有多年教学经验并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后果体会深刻的小学教师,根据自己多年教学中公立、私立幼儿园孩子升入小学后的状况给家长进行评析,讲解问题形成的原因,让事实说话。只有家长的心灵受到震撼,才能足够引起他们的重视。

(三)充分发挥幼儿园的表率作用

公办园所开设的课程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它是与幼儿园教育相接轨的。活动多以游戏为主,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了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为了发挥自己的“领头羊”作用,公办园可利用现有资源,如:宣传栏、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幼教新知识、新理念,改变旧传统、旧观念。家长转变了育儿观念。私立幼儿园为了生存,也会迎合家长的心理,改变教育小学化的倾向。 幼儿园教育只要有领导的关注,家长的重视,各方的支持,小学化倾向一定会得到遏制,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在不就得明天一定会溢满校园,多彩的春天不久就会到来。

参考文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014年5月

第五篇:关于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论文

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思考

作者:船滩小学赵江波

[内容提要]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指的是幼儿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幼儿当作小学生来要求,在幼儿园阶段教授小学课程,企图拔苗助长的一种做法。它属于一种超前教育,是当前幼儿教育的误区。幼儿教育之所以“小学化”,在于其将小学的课程资源、管理模式、评价标准、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引入渗透于幼儿教育实践中,并使之在幼儿园层面常规化、教学化和状态化,而在区域层面上普遍化和趋势化。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小学化 观点 建议 引言

教育心理学家早就指出,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小学化”不良倾向不仅增添了幼儿的心理压力,也束缚了孩子的独立个性和想象能力。同时,对孩子正常的生理发育也不利。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原因透析

(一)现代社会发展的大环境

社会变迁加剧的基础和动力是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社会知识化程度的急剧加深,而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知识化根本上又是依赖于教育发展的。大量的事实证明,要得到公务员位置,门槛是大学本科以上,要想成为社会白领,摄取丰厚的财富资源,必须先取得硕士、博士身份。社会流动上升的空间日益缩小,优势人群与弱势人群之间的差距将进一步扩大。人们认为只有受到好的教育才能在社会变革立于不败之地,把教育视为走向成功的通道,教育就赋予了神话般的色彩,这种对教育的期望便延伸到幼儿园。

(二)应试教育的影响

所谓应试教育,指的是为了考试而开展的教育。这个概念,是与为了学生发展

而开展的素质教育相对立的。只要是教育,只要是学校,都必然会有考试。考什么和如何考,决定了教什么和如何教,考试制度决定着教学制度,教学制度则决定着学生受教育的命运。在中国的应试教育中以分数来体现教育,而分数是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教育只是灌输统一的知识结论,训练特定的技能技巧,让人死记硬背,被动掌握。应试教育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已经延伸到幼儿教育,导致单纯的孩子过早地进入应试的围圈。

(三)幼儿教育自身存在的弊端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幼儿园的管理体制和经费来源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幼儿园被推向市场实行自收自支,幼儿园经费问题成为幼儿园发展的一大问题。特别是目前私立和民办幼儿园进行市场化运作,自负盈亏,成本包括前期装修和购买设备,房租、教师工资、奖金、宣传费用等大量成本,这些都需要赢利来维持。非义务教育过多地强调“经济性”,逼迫教育机构不得不与金钱捆绑在一起,不得不变着法“赚钱”。同时由于当前很多地方政府不再投入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数量越来越少,公办幼儿园的示范和引导作用难以发挥,民办幼儿园便失去了制约。这类高收费的幼儿园,全有自己的特色课,办园者认为只有专业者所办的“高度专业化”的幼儿园,才更能吸引孩子喜欢幼儿园,课程设置几乎是“各自为政”,幼儿从小就开始受不公平的教育。在我实习单位船滩小学教书的张老师说,他亲戚的孩子一段时间内去幼儿园前总要问“我还不会20以内的减法怎么办?”“‘田’字我还没有写好,怎么办?”

担忧:超前教育“误”人不倦

某幼儿园教小学课程,危害并不仅在于拔苗助长。现在明显出现两大问题,一来不得法使孩子学习误入“歧途”;二则不必要,简单内容不断重复,导致一些孩子出现厌学等不良心理。

“有很多上过这类幼儿园学前班的孩子,刚开始表现还比较良好,似乎老师教的他都会,但过了不久,就容易出现了厌学情绪,以及平时的日常行为习惯没有正确养成等问题。”

从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20余载的李高风老师说,整个小学一年级都在进行拼音教学,从认识、读、巩固、运用,整整一个学期,只有课本的最后两篇课文才没有拼音。整个过程都在学拼音,很少存在学生跟不上的问题。如果学前班就开始拼 第1页 共11页

音教学,到小学二年级还在进行重复的学习,学生难免会产生厌学情绪。

一个小学教师说,小学课程看似简单,却是至关重要的奠基阶段,自有其教授方法。提前教幼儿固然克暂时收效,却可能由于教授方法不当,使其养成错误习惯。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一)“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

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变化,如表情呆板等。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好多孩子写字“双姿”正确率不高,据不完全统计其错误率达70%以上,主要原因是孩子手骨骼没有成熟,偏早用笔。

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报道:杭州大学儿童心理学专家7月上旬对萧山市220多名3至7岁的幼儿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认知能力测查。与此同时,日本大阪教育大学和筑波大学的专家们也对日本幼儿进行了同一内容的测查。

测查结果表明:在总共18类指标中,中国儿童分辨数的概念、分类、时间、序列等能力较日本孩子强,而在运动、组合、容积、空间转换等方面则日本孩子强于中国孩子。

这次调查结果暴露出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一些误区,主要是对幼儿过早地进行以数学、文字为主的所谓“学前教育”,而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空间转换、形体感知、想象力和创造力,结果使幼儿左脑的智力发展比右脑超前,影响了幼儿的左右脑的均衡发展,具体表现为幼儿的逻辑推理能力较强,而想象力和动手能力较弱。这种状况如不及时纠正,将有可能导致幼儿今后左右脑智力的畸型发展。

(二)“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

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此时强迫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许多功课,他们的智力水平是跟不上的,如果学习过于吃力,幼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会扼杀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小鸟的妈妈如果在小鸟还没有长出羽毛的时候,就硬赶着小鸟飞出鸟巢,结果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年幼的小鸟掉落在地上,而且可能永远丧失了飞翔的胆略。同样, 第2页 共11页

科学家发现,儿童的许多能力是在成长中的某一段时间才会出现的,过早地将儿童还不具备该能力的知识强加于孩子,只能引起孩子更多的困惑和恐慌,特别是当他们面对想方设法要求他们完成任务的大人时,他们会为自己完成不了任务而感到害怕,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这种不自信带来的后果将影响孩子一生。

3岁之前的孩子,其大多数能力的发展处于人一生中发展最快的敏感期,父母给的刺激越适当,孩子相应能力的挖掘就越多,但是在这个大脑细胞还在继续生长的阶段,若父母急切地想将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灌输到孩子脑子里,反而会使孩子将来吸收知识形成障碍。

是否能学好某种知识来源于学习者本身在这方面的能力。比如,一个逻辑推理能力不强的人,不管你怎么说,他都无法在脑中进行一遍三角函数的推算一个对色彩感觉不敏感的人,无论怎么样都无法创造出色彩和谐的画面。而这些能力来源于何处呢不在于成长后的教学,而在于人之初能力的培养。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让孩子在宽松、自由的环境里接触他们喜爱的玩具、花花草草,让他们为以后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知识打好基础,这是一种似乎还看不到成果,却实际上是比成果更为重要的基石,就像没有好的视力,我们无法看清楚远处的景色没有好的听力,我们无法听清优美的乐曲一样。

(三)“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

“小学化”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幼儿游戏的权利,妨碍了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幼儿本身处于知识经验不足、具体形象思维发展迅速和想象活跃的为特征的年龄阶段,游戏的虚构性、兴趣性、愉悦性和集体性特征最适合于幼儿的这种特征实践因此,游戏是最有利于其身心发展的实践形式。

(四)“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知识,学习本应小学生掌握的知识,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结果将会适得其反。首先,幼儿园对知识的强化灌输和强制学习的做法淡化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败坏幼儿学习的胃口使部分幼儿对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害怕乃至恐惧,厌学情绪由此而产生,因为处于学龄前阶段的孩子理解力不强,根本无法领会为什么等于,他只能机械地死记硬背,掌握得不扎实。这样施教对孩子日后的学习没一点儿的好处其次,由于幼儿园抢学了小学低年级的部分知识,幼儿到了小学上这些课程的时候,容易因为“我己懂”而不专心听课, 第3页 共11页

这些孩子往往有张扬的心理,认为都学过而不用心学习,导致日后学习成绩严重滑坡。

三、克服和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对策性思考及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与教育观,以科学理念为先导

教育目标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高远的教育目标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我们应深刻认识分数至上对学生创造人格和教师教学风格的消极影响,确立对幼儿终身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目标观。首先认识到儿童是活动的主体,是主动的学习者,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儿童,而是出自儿童自身,应让儿童自发地和主动地进行学习。幼儿园无论采取什么形式的课题模式,都应该使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作用于客观世界,让主体性体现到各项活动中,从而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让儿童对教授的内容根据自己的时间、精力、兴趣,根据自己的简单的价值判断进行选择,从而表现自己的主体性。此外,以儿童发展为本,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

(二)关注教师专业化成长,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能否对幼儿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幼儿生动、活泼、健康地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即教师专业化水平)。关注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已成为每个幼儿园面临的挑战。教师专业化成长成为越来越重视的问题。教师专业化成长,对于促进教育质量,提高教学效果,以及教育教学科研工作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逐渐重视,幼儿园在资金、物质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很多地方,很多幼儿园的教学方式仍旧停留在以前的教学模式上,理论和实际严重脱节。当前幼儿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很多,各个地方各个幼儿园虽然大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稍微大的幼儿园也都有自己的课题,但往往浮于表面,没有做到深层次的挖掘。在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基层教师可以接触到最原始的信息,这些信息对教师的成长是有益的,可是要通过这些信息提取出具有理论水平的观点和看法,对大部分基层教师来说仍然是困难的。

(三)加强对幼儿园教育的行政监管,建立科学评估机制

幼儿教育不单纯是幼儿园教育,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政府应加强对幼教事业的管理,切实发挥监管与扶持职能,这是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根 第4页 共11页

本。幼儿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政府的重视,国家教委颁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幼儿园管理条例》,这些都为各级政府发展与支持幼儿教育提供了强有力政策依据。政府要清醒地认识到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密切相联,从一定的高度上本着负责的态度认真办好幼儿教育,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应该看到,幼儿教育虽然走市场运作的模式,但它福利性一面依然不能改变也不应改变。鼓励社会力量办园,不等于办园完全自由化,应将其纳入教育执法范围,进行有效的管理,促使幼儿园依法办园,依法执教,从根本上改变的失控局面。政府一方面要继续加大管理力度,建立科学评估体系,为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师水平提供必要的基础;一方面要给改制幼儿园提供政策援助,使幼儿教育在进行成本核算后顺利进入市场化运作阶段。让幼儿园走出带着镣铐跳舞的窘迫现实,把精力放在教育研究和提高幼儿教育水平上,彻底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广泛进行社会宣传,为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创设良好的社会氛围。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正确的幼儿教育思想,重视早期智力开发、思维训练、品德教育对儿童一生的作用,为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创设良好的社会氛围。

幼儿园本身要科学制订政策,强化质量管理,强化对幼儿园的管理与指导力度,建立健全幼儿园的质量评估体系。幼儿园可根据有关规定制订较为完整的幼儿园质量评估标准,以此来管理幼儿园,以此正确评价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幼儿园一方面要改变重知识、技能,轻情意、态度和个性培养的短视行为;另一方面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多观察幼儿,注重平时对幼儿的教育。考评幼儿要防止片面性不能只注重知识技能的掌握,还要看情感、兴趣、习惯、自理能力和实际能力等。

(四)强化家园联系工作,实现家园共育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所以幼儿园要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才能使幼儿园的工作做得更好。特别是在当前独生子女已经占儿童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加强对家长教育观念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让家长去自觉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明确孩子的培养方向,发现幼儿园里的小学化课程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危害。

第5页 共11页

(五)密切幼小教育沟通,实现幼小衔接

长期以来,“幼”“小”都忽略了两者在教育教学方面应有的区别和联系,造成了目前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在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形式和方法方面缺少过渡,出现明显的“脱节”现象。幼儿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中,立即感受到了从未经历过的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许多儿童的身心在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困难。使他们的认知兴趣迅速下降,自尊心、自信心不断的减弱。因此幼小要建立相互间的联系,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加强相互间的合作,为顺利入学作好身体与心理上的准备,减轻家长的顾虑。

小结

总之,给孩子准备独立的空间。“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先生的这一至理名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儿童的成长过程,就是从一个无助的生物体成长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的过程。孩子需要独立,包括独立的意识和独立的能力。给幼儿自己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幼儿从中学习行为的规则,从而使幼儿参与到做出决定的过程之中。学习不是学前儿童的主要任务,然而学习恰恰是我们成人的任务。只有热爱学习的成人才有资格教育儿童,才有资格从事幼儿教育工作。

2015年6月8日 参考文献

[1]张向葵.教育心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12版 [2]刘海民.现代教育原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07版 [3]福禄信尔.人的教育.孙祖复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4]劳拉E.贝克.儿童发展.吴颖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教育部基教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出版社,2002年. [6]黄人颂:《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7]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8]杨汗麟、周采:《外国幼儿教育史》,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9]朱家雄:《幼儿园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林泳海:《幼儿教育心理学》,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第6页 共11页

上一篇:幼儿园优质课说课稿下一篇:幼儿园中班美工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