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危险因素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

2022-09-12

冠心病为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 年龄愈大, 越易患该病。目前, 有研究表明冠心病患病率呈增大趋势, 发病年龄呈下降趋势。但主要患病人群还是老年人, 且数量逐年增多, 若预后不良, 则会对患者带来巨大的不便和痛苦[1]。该研究总结了CRP、LDL、TC、DM、TG、EH和吸烟共7项危险因素, 分析上述危险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 旨在探讨其在临床医疗诊治中的意义。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现将结果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以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冠心病为例, 并将随机抽取出该院心血管内科所接收60例相关性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按疾病类型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 (20例) 和急性冠脉综合症组 (40例) 。急性冠脉综合症组包括男26例, 女14例;年龄最大76岁, 最小43岁, 平均年龄60.4岁。急性冠脉综合症包含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两种类型疾病, 患者分别为23例和17例。稳定性心绞痛组包括男11例, 女9例;年龄最大73岁, 最小41岁, 平均年龄61.2岁。另选取经检查确诊为非冠心病患者的正常者20例组成对照组, 包括男14例, 女6例;年龄最大75岁, 最小39岁, 平均年龄56.8岁。询问并记录3组对象的有关病史及用药和吸烟情况等。3组研究对象均不患其他系统性疾病, 且临检1个月内未服用类固醇等影响检查指标的相关药物。所有入组被检对象比较性别、年龄大小和文化程度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可纳入统计学分析。

1.2 研究方法

所有入选研究对象于入院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取外周静脉血液3 m L送检, hs-CRP测定采用比浊法[3]。

1.3 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有统计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进行t检验。

2 结果

该次3组稳定性心绞痛 (AP) 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组共80例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液、血压等测定, 以及吸烟等情况调查结果统计记录如, 见表1、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P<0.01;与AP组比较, △P<0.05, △△P<0.0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P<0.01;与AP组比较, △P<0.05, △△P<0.01。

从上表中可看出, 对照组与两个实验组比较吸烟率、甘油三酯水平、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低密度脂蛋白 (LDL-C) 、血清总胆固醇 (TC) 、糖尿病 (DM) 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冠心病, 即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 CHD) 。即属一种因冠状动脉产生粥样硬化而发生狭窄、甚至堵塞, 又或者是因其伴随痉挛而引起心肌缺血及缺氧甚至坏死的心脏病[2]。随着现今人们生活方式的日益改变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此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已成为我过近年来最常见的心脏病之一。该病症发病原因较为复杂, 一般认为是由众多因素共同作用造成, 当冠心病发展到一定程度, 将出现心绞痛、心肌梗塞甚至死亡[3]。究其危险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如下:吸烟, 吸烟时所摄入的尼古丁等物质可损伤血管内表皮, 造成血管收缩和使血液粘稠度增高等, 从而加快了动脉的硬化, 促进了动脉内膜斑块形成, 最终导致预后心绞痛等心脏不良情况发生。高血压, 高血压的作用机理主要是血压对动脉壁持久性压迫以致血管内膜斑块破裂, 损伤靶器官造成预后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糖尿病, 糖尿病可增加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程度、降低血运重建等, 因此也对预后有一定影响。血脂, 有研究表明, 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4]。血脂成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危险因素, 主要是其能损伤动脉血管壁内表皮。其作用机理主要是促使冠状动脉血管壁内皮形成一种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这种蛋白由巨噬细胞、血管壁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结合氧自由基共同作用修饰而来。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本身带有的抗原表位种类众多, 可活化T、B淋巴细胞, 最终导致炎症免疫反应。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因被修饰程度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种类和数量[5]。多项研究表明, 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诱因主要为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出血和炎症反应。斑块不稳定导致血液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数量增多, 致使免疫反应增强。而炎症反应标记物急性炎症反应蛋白 (CRP) 会参与急性炎症整个反应过程, 但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进而加速冠心病的形成。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 (hs-CRP) , hsCRP是一种独立的危险因素, 可间接测出血管内斑块的稳定性, 根据CRP浓度高低可预估冠心病预后发病风险等。该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组CRP浓度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 说明前者冠心病复发、致死率等都也将高于后者, 也说明了后者的血管内斑块是非急性炎症[6]。

综上所述, 甘油三酯 (TG) 水平、高血压发病率、吸烟等冠心病危险因素对预后作用影响不大,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低密度脂蛋白 (LDL-C) 、血清总胆固醇 (TC) 、糖尿病 (DM) 发病率对其影响显著,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以在冠心病预后临床应用中, 应多加注意CRP、LDL、TC、DM这4项重要冠心病危险因素, 做好相关预防和应对措施, 对加快患者康复和提高患者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 探究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 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该研究以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冠心病为例, 将随机抽取出该院心血管内科于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包括20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 40例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症。将两组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列为两组实验组 (稳定性心绞痛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 , 另外选取经造影检查确诊未患冠心病的正常人20例作为对照组。对全部入选对象的冠心病易患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发现, 所有被检对象所显示甘油三酯 (TG) 水平、高血压发病率、吸烟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与对照组比较, 其低密度脂蛋白 (LDL-C) 、血清总胆固醇 (TC) 、糖尿病 (DM) 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稳定性心绞痛组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比较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 (hs-CRP) 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实验分析得出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有CRP、LDL、TC、DM, 这些因素还可加重冠心病病情, 加大治疗风险。

关键词: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关性

参考文献

[1] 谢睿彬, 彭育欢, 张小新, 等.冠心病危险因素对PCI预后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23) :119-120.

[2] 曹莉芳, 霍本良.冠心病危险因素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J].临床论坛, 2012 (31) :52-53.

[3] 赵琛, 王敏, 范茜, 等.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发电解质紊乱的临床特点[J].齐鲁医学杂志, 2009, 3 (5) :398-399.

[4] 郭永和, 张维君.原发性高血压与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 2012, 22 (4) :250-252

[5] Yu CM, Lau CP, Chau J, et al.A short course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program is highly cost effective in improving longterm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 s wit h recent myocardial infarction or percutane 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Arch Phys Med Rehabil, 2011, 85:1915-1922.

[6] Chen Buxing, Ma Fengyun, Luo Wei, et al.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is unstable and stable angina patients with atherosclerosis atherosclerosis (plaque characteristics[J].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09, 2 (5) :422-425.

上一篇:浅谈文化差异对中英称谓的影响下一篇:新时期新环境下乡镇统计工作现状与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