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标准化建设项目

2022-08-21

第一篇:农业标准化建设项目

农业标准化:现代农业建设重要标志

作者:王守臣 来源:农民日报 转载自:

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重要标志。多年来,吉林省始终遵循“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标准化必须先行”的理念开展工作,把农业标准化作为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来抓,把农业标准化作为统领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抓手来抓,为新时期吉林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全省农业标准化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007年,是全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推进年,作为农业大省,吉林省将充分发挥农业标准化在“三农”工作全局中的基础地位和核心作用,通过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数量与质量、安全与效益的有机结合。通过加强对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及产出品的监管,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把2007年确定为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年”,启动实施农业标准化“六大行动计划”。即:启动实施标准化体系、检测体系、认证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六大行动;建立“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市场准入、产品标识、产地追溯和信息发布”五项制度;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执法和技术服务”三支队伍。

标准化体系建设行动 首先,建立以国家标准为主体、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为骨干、企业标准为补充的科学合理、统一权威的,与国际接轨的农业标准体系。2007年,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100项,其中种植(采集)业30项、养殖(驯化)业30项、加工业40项,以满足粮食、油料、水果、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特产品及农业投入品的生产、市场、检测、认证要求。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引导和帮助企业按国际标准和进口国标准组织生产,以满足外向型农业发展和国际贸易的需要。其次,本着依托资源、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合理布局的原则,在全省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区、基

地)、标准化示范企业、标准化示范市场,率先加快标准在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推广和应用。在生产环节,重点抓好农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操作规程(GAP)的实施,引导农民按标准组织生产,合理使用农药、兽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杜绝禁用农药的使用,严格控制高毒农药的使用。在加工环节,要组织引导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严格执行标准,着力在精深加工上做文章,提高加工、保鲜和包装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出口农产品,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和先进标准规范操作,确保产品质量,维护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在流通环节,切实加强农产品分等分级标准、标识标准和质量安全标准等市场准入标准的实施,防止二次污染。2007年创建标准化示范载体50个,其中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区、场、基地)15个,标准化生产龙头企业5个,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5个,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基地10个、基地面积3500万亩,绿色食品基地10个、基地面积1000万亩,有机食品基地5个、基地面积500万亩。

检测体系建设行动 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开展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产出品的全方位检测工作,为实现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质量监控提供保障。2007年重点建设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性检

测中心1个、专业性分中心10个、区域中心9个、县级检测中心60个及速测站(室、点)50个。建设原则是以省级为主,向国家级靠拢;以行业为主,向地方延伸;以检测终端产品为主,向农业各种产品、各个环节、多项参数的全方位检测发展。

认证体系建设行动 按照农业部“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认证管理工作,形成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为主体,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农业投入品认证为补充的认证体系。对认证的产品实行标识(牌)和证书管理,鼓励和倡导获得认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开展GAP、GMP、HACCP、ISO9000和ISO14000等质量体系认证。同时,实施名牌战略,培育市场叫得响、百姓信得过、竞争力强的知名农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2007年培育、开发、认证各类名牌农产品200个左右。其中,中国名牌农产品3个,吉林名牌农产品50个,“三品”认证150个。

监管体系建设行动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市场准入、产品标识、产地追溯和信息发布”五项监管制度。一是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实行定点监测和抽查相结合,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监测。二是扶持和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专营超市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速测站点,开展自检工作,严把市场准入关。三是鼓励和引导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建立完备的质量安全档案记录和农产品标签管理制度,逐步实行标识管理制度。四是加强对农产品尤其是鲜活农产品农药残留的监督抽查,实行产地追溯制度,对监测合格的农产品予以确认,对不合格产品依法处罚。五是在全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网,快速跟踪、监督和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对不合格产品及时公布。通过自上而下严格的监督,实现对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生产过程及终端产品、包装、储运的全程质量安全监管。

标准化批发市场建设行动 市场是农产品流通的源头,更是保证消费安全的关键环节。鼓励和引导各级各类农产品市场按照《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技术规范》(GB/T19575—2004)升级、改造,提高管理和经营水平。大力开展标准化批发市场创建,推进市场准入、产地追溯制度的实行,杜绝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农产品流入市场,确保安全消费、放心消费。2007年重点建立省级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放心农产品批发市场5个,其中综合性1个,专业性4个。

服务体系建设行动 根据各地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实际需要,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为契机,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技术服务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水平。特别要从农村经纪人中培养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骨干和带头人,通过他们普及标准化知识,引导农民知标准、用标准。2007年,初步培养建立起由省、地、县、乡、村(基地)五级人员组成的农业标准化管理、执法和推广服务队伍,以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

新时期,推进农业标准化进入新阶段,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农业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伴随《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深入实施,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健全四项机制,保障农业标准化“六大行动”顺

利推进。一是建立有效宣传机制。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有效传媒举办宣传专栏,开办专题节目,加大宣传力度。同时,还将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专题讲座,搞好培训工作,使宣传工作做到长期有效,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二是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建立专门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完善保障机制,做到责任到人,任务到位,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经费,以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建立有效的研究机制。在标准、检测、认证、信息服务和管理等方面,加强技术研究,开展国际交流,实现科技创新,不断开创《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贯彻实施的新局面。四是建立有效的配套机制。抓紧制定出台《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条例》,形成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相配套的法律体系,确保正确贯彻实施。

作者单位:吉林省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07-3-30

第二篇:大力推进道县农业标准化建设

农业标准化推进建设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工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系统工程。从2006年我县被列入农业部脐橙标准化示范县,我县实施了脐橙标准化建设项目;20

13、2014年我县被省农业厅列入全省标准化试点示范县,借助项目我县加大力度实施了以脐橙、粮食、蔬菜等为主导产业的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示范建设。近年来,我县在推进全县标准化建设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制定实施方案。在省农业厅、市农业局的指导下,我县根据全县农业标准化发展5年规划及现有农业产业布局,制定了《2013年、2014年道县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建设工作方案》,确定了实施内容、示范区和实施措施,报省农业厅审批通过后及时组织实施。

二、健全标准体系。近年来按照国家无公害、绿色食品及其它强制性标准的要求进一步制定或修订完善了脐橙、粮食、蔬菜栽培管理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15项。

三、完善和落实标准化生产工作制度。着重完善了六项工作制度。一是建立标准化推广制度。“四区”建设都以省厅“四区”实施标准进行实施。并将农业标准转化为操作卡、明白纸等,近年共印制农业标准化简易操作卡、明白纸等3万份分发到各标准化基地。在标准化推广上全县按8个农业生产区域划分,每个区域由县农业局1名副局长任技术总负责人,另合理安排农技人员分片负责农业标准的推广实施。二是建立清洁生产制度。积极组织标准化基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或绿色食品基地认定认证。建立村规民约等农业清洁生产制度。引导了燕山脚村建立了村规民约共同执行农业清洁生产;在祥霖脐橙等基地水源相对集中点按30-80亩设置了农业生产垃圾桶30个,收集因打药等农事操作产生的废弃物。三是建立标准化农药规范使用制度。监管农资经销商从源头上控制规范使用农药,并要求基地农药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病虫草害统防统治。标准化基地要按规定规范使用农药,在村口、主路口等显要位置设立警示宣传牌,明确禁止使用农药品种、农药安全使用方法及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和休药期的规定。四是建立标准化档案制度。对标准化基地生产主体进行登记造册;核心示范区的生产主体100%都按要求建立了田间管理档案,对生产环境、物候期、农业投入品来源及使用、技术措施、灾害发生与对策、产品去向等都作了详细记载,技术员经常抽查档案,发现有影响生产环境和产品质量等问题,及时指导生产主体改正。五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度。对标准化基地所有农产品生产者都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农产品质量安全实行社会承诺。六是建立农产品标识追溯制度。依托我县优势农业品牌“橘源”、“谷源米业”等品牌,在主要农产品销售包装上贴标签标识,实行可追溯管理。

四、强化基地监管。一是健全监管体系。所有乡镇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每个站明确2名监管人员。二是建立监管制度。制定了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投入品管理办法、农业投入品公告等制度。定期公布基地允许使用、禁用或限用的农药名单。对基地周围的农资经营网点实行拉网式巡查指导,从源头上有效控制投入品的使用。各脐橙基地实行农业投入品统一供应制度,严禁使用国家禁用农药、肥料等,同时对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实行分拣集中处理,生产上不使用生活垃圾,以免污染生产环境。三是加大检测力度。加大了对脐橙、粮食、蔬菜等农产品的安全检测力度。近年水果、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随机抽样5500个以上,合格率达98 %以上。在祥霖铺等脐橙基地还建立了“标准化生产基地自检室”,并制定了严格的检测、检疫制度及准出制度。

五、开展宣传培训。近年,在全县共悬挂脐橙标准化生产宣传横幅60条,张贴宣传标语1500多张,散发宣传资料10万多份,制作永久性大型宣传牌14块,印刷标准化生产永久性墙体标语50条。同时利用电视、报刊和电脑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宣传培训,增强了农户的标准化生产意识,在全县营造了浓厚的标准化生产氛围。按照“层层培训、分级负责”的方式,每年组派人员参加了省农业厅、市农业局举办的相关培训班;以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监督员、协管员为重点对象,以法律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知识、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为重点内容,抓好标准化骨干培训;对全县农产品生产者进行集中培训与分散指导。近年来,标准化骨干班成员以标准化基地农产品生产主体为重点对象,结合“阳光工程”和“科技下乡”等项目的实施,按农时、季节,分期分批采取集中培训、座谈、单个指导等形式将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到农户,印发培训资料10万多份,发放技术服务便民卡3万多张,培训人数达到10万人次以上。

六、强化技术报务。每个基地安排2-5名技术员常驻基地指导,以村为单位,以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为中心,向全县推广集中育秧、新品种、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等。在脐橙示范区全面推广树盘秸秆覆盖、生草栽培等保湿抗旱,种三叶草1万亩,改善了土壤结构;推广脐橙大苗高堆移栽促进根系健康生长;推广物理、生物杀虫技术,各脐橙基地共安装频振式诱蛾杀虫灯200盏,悬挂粘虫板40余万张,挂捕食螨20万包,挂性诱剂1万包,减少了农药用量。同时严禁使用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推行“猪—沼—果”生态种养模式1万亩,现已建沼气池1800多口,通过沼液浇灌,减少化肥用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40万亩,每亩节本增收30余元以上;推广大枝修剪、因叶定果技术2万亩。使脐橙标准示范区的每个果农都能很好地掌握脐橙标准化生产技术,能生产出标准果、优质果、放心果,让果农真正得到实惠。通过示范区辐射,带动了全县其他脐橙种植户也积极实施脐橙标准化生产技术。

七、加大资金投入。一是加大投入财政资金。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对粮食、脐橙、蔬菜等产业的扶持力度。县财政安排资金用于脐橙产业、粮食产业、蔬菜产业等建设,并安排了专项资金用天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二是大力整合部门资金。大力整合农业开发、移民开发、能源开发、水利设施建设、国土整理等相关农业项目资金投入脐橙产业发展,每个基地由财政出资高标准统一规划撩壕、统一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在祥霖铺等乡镇创建了5个万亩基地,在下汶等村组创建19个千亩以上基地。三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引进上市公司亚洲果业、湖南原地现代农业、香港良记果蔬配送中心等投资商,完成投资3亿余元,兴建了一些集育苗、大田种植、加工与销售、储藏运输、交通水利、农产品交易等于一体种植外向型标准化生产基地2万余亩,全部实行现代化、农业机械化生产。

八、培育标准化实施载体。大力发展和培育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标准化实施载体。依托龙头企业“亚洲果业”、“原地公司”、“绿源果业”、“谷源米业”,“盛农特色农产品有限公司”等及“旺红脐橙专业合作社”、“鑫脐专业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社,发展培育壮大“谷源”优质米、“橘源”等优势农业品牌品牌,以品牌为纽带,加强企业之间、合作社之间、企业与合作社、企业与家庭农场、合作社与家庭农场的联合,推进农产品产销全程标准化;以实施载体为龙头,推进农业标准化由政府主导向市场引导发展,实现实施载体与市场的对接、与基地的对接,不断提升农业标准化的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水平,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通过近年来的大力推进,我县农业标准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标准制定进程加快。参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省级标准,结合本地实际,先后制(修)定了以脐橙、粮食、蔬菜等农业地方标准15项,初步建立了一套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农业地方标准体系。二是农业标准化的实施稳步推进。建立了2个国家级脐橙标准化示范核心区和10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脐橙、粮食、蔬菜),面积10.17万亩;6个农产品获得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个农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重点培育了绿源果业“橘源”牌脐橙品牌。培养了一大批生产基地推广、实施技术人员,通过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宣传、培训、指导,保障了标准集成转化。三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健全农业标准化生产质量控制制度,落实各级政府、部门及监管人员、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监管职责,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农业标准化基地实现了生产操作有规范、投入品使用有监管、生产过程有记录、产品上市可追溯。形成了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生产经营者自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机制,农产品生产各关键环节质量安全做到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四是农业标准化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加大推进力度,要求按“核心区、推动区、引导区、启动区”“四区”分层滚动发展,实行整体推进;确保质量安全,全面落实“标准推广、清洁生产、农兽药规范使用、生产档案、质量安全承诺、标识追溯”“六项”基本制度。形成了“政府推动、市场拉动、宣传促动、项目带动”的良好推进氛围。

尽管我县农业标准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存在几个突出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基层单位,特别是镇(乡)村,没有对农业标准化工作引起足够重视,工作缺乏具体措施。部分农产品生产者农业标准化意识不强,传统的农作意识根深蒂固,有的认为搞不搞农业标准化无所谓,有的认为农业标准化高不可攀,实施农业标准还未成为自觉行动。部分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缺乏长远目光,对实施标准求低不求高,仅仅满足于眼前过得去。这些,都给我市农业标准化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二是经费投入不足。目前,农业标准化推进建设工作经费主要依靠农业部、省农业厅农业标准化项目经费支撑。由于经费不足,我县在农业标准制定、专家审定、宣传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等方面推进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标准化工作向更深层次的发展。三是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够壮大。全县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够多,已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生产者比较少,合作生产规模不够大,影响农业标准化承载实施。未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及生产基地的散户,未实施农业标准或实施农业标准程度较低的情况相当普遍。

下步,我们将按照现代农业的理念和市场需求谋划农业、转变农业工作方式,将农业由重产量转向质量产量并重,以我县脐橙、粮食、蔬菜等优势产业为重点,在全县整体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将道县脐橙、优质稻、蔬菜等优势产业培育成国内外市场上的知名品牌,以品牌引导我县农业产业发展。

第三篇:建设中国农业标准化体系(推荐)

建设中国农业标准化体系

一、现状

保证农产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健康和贸易公平,提高产品质量,促进经济合作是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以此为目标,经过各有关方面的不懈努力,农业标准化工作已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1、农业标准化体系基本形成。到目前为止,农业系统制定的国家标准已超过300项、行业标准达到900项、地方农业标准15000项,标准范围从原来只涉及少数农作物种子和种畜方面发展到了种植业、养殖业、饲料、农机、再生能源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基本涵盖了农业的各个领域,贯穿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

2、农业标准化管理体制健全。国家农业主管部门设有专门分管农业质量标准化的机构(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部门都设有标准化管理机构。在技术方面,成立了全国性农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和技术归口单位20多个,负责对标准的技术性和实用性进行审查。

3、农业质量监督体系从无到有。到目前为止,已经组建国家级质检中心13个,规划筹建部级质检中心179个,范围涉及农产食品和种子、农药、肥料、饲料兽药、农机以及生态环境、药残、安全等方面。这些机构中已有120家通过了国家认证。

4、农业标准化法规逐步建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计量法》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农业的特点,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和部门规章,这些法规和规定,有力地指

导了我国的农业标准工作,也规范了农业标准体系的建立和质检体系建设,使农业标准化纳入了法制管理的轨道,为依法行政,依法治农奠定了基础。

5、产品质量认证开始起步。参照国际上质量认证的通行作法,组建了中国水产品质量认证中心和中国农机产品质量认证中心。通过认真学习国外经验,如美国水产品认证体系HACCP,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认证体系,并在种子、饲料、兽药等一系列产品方面进行认证前的试点,准备摸索经验,扩大认证领域。

6、农业标准化受到社会重视。标准化的运用,大大地加强了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速度和先进技术的普及,规范了生产经营活动,又节约了成本,还完善了产品质量,这种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加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过程中,把加快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列为2000年工作的重点。

二、挑战

1、农业发展新阶段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力有了明显的提高,长期困扰经济社会发展的农产品全面短缺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产品供求正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产品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问题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已经从资源约束转向资源配置和市场需求的双重约束。表面上看,这是生产量增加、消费制约、进口冲击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实质上与缺少标准化有很大关系。

2、加入WTO的挑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战略上占有重要地位,加入WTO后,不可避免地受到更大的冲击。面对市场全方位开放,资本流动速度加快,关税大幅度缩减,部分干预工具取消的挑战,在制定经济政策时不能仅仅考虑本国单方面的行动,必须适应国际结构和市场演变。运用国际共同规则将是一种选择。WTO的协议和规则中,除《农产品协议》外,与农产品贸易最直接的规则是《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SPS)和《贸易技术壁垒协议》(TBT)。其中都规定农产品国际贸易采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制订的标准(Codex)和国际兽医组织(IOE)制订的动物健康标准,国际植物保护联盟(IPPC)制订的植物卫生标准以及ISO等国际标准作为技术法规和仲裁国际贸易纠纷的技术依据。因此,与国际接轨成为标准化的现实需要。

三、对策

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一方面是历史环境所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是时代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这些因素既给我们带来了压力,也给我们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关键是采用有效的对策。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应突出做好以下工作:

1、提高农业标准化意识。“大市场、小农户”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农业生产者要面向市场,提高产品竞争能力,重要的问题是树立正确的农业标准化意识,从标准中了解市场——国际市场和本地市场及现实需求市场和潜在需求市场。要善于用标准来保护自身的利益,把农业标准化与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

2、加快农业质量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从现在起,要按照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质量升级、保护消费者利益、公平贸易和与WTO规定接轨的需要,加快农业标准的制定,特别是主要农产品的内在品质、加工性能、分等分级,包装保鲜和安全卫生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农业部计划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使主要农产品的标准成龙配套,基本实现农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标准作为技术依据。

3、强化农业标准的实施与示范。围绕标准组织生产、发挥比较优势,用标准规范农产品的生产行为和评价农产品的质量优势,引导产业结构调整,适时淘汰一些不适销对路的品种。运用产地保护的标准化措施,保护传统品种的特色,培育大宗农产品名牌。采用标准化示范的方式,促进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与普及。用标准培训农民,使农民从标准中学到独特的技术、技能、技巧、诀窍等,提高生产者的素质。

4、加强农产品的质量监督与管理。充分发挥农业质量监测体系的监督管理作用,搞好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重点突出农产品中农残、兽残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的监督,推行GMP生产控制模式,促进农产品质量的提高,确保供应消费者的食品的食用安全。

5、研究和采用国际标准。按照WTO协议中关于食品安全和动植物卫生健康标准的协议,积极研究和采用国际标准,特别是FAO/WHO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关于食品的标准、国际兽医组织关于动物健康的标准、国际植物保护聪明关于植物健康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等方面的标准,使我国农业标准尽快采用现有的国际标准、指导原则和

建议。同时,加强农业标准内容、目标、制定速度和管理方面的创新,增加我国标准的科技含量。

第四篇:乌苏市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方案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将越来越取决于农产品的质量、品种、品质和流通,强化农产品质量意识,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是我市农产品闯市场、树牌子、求生存、谋发展的重要手段和迫切任务。为有序、有效推进我市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根据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 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适应市场、服务企业,加强管理。目标是建立科学高效、统一管理、分工协作的管理体制;建立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农业标准体系;建立面向市场、反应快速的运行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社会广泛参与的开放式工作模式。

二、主要任务是:

(一)抓好农业标准制定和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

一是选择一批具有我市地方特色,市场前景广阔的农产品,制定地方标准。

二是逐步建立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办示范区取得经验和示范区的影响带动效应,推动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对现有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抓好示范带动,尽快建成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各乡镇配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可根据各自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对比国家、行业现行有关的产品标准科学选择、确定和组织一批农业标准示范项目的实施,先确定示范点,后逐步扩大规模,形成优势。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严格采用标准化示范方式,促进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与普及。用标准培训农民、使农民从标准中学到新的技术、技能、技巧、诀窍等,提高生产者的素质。

(二)尽快组织一批无公害农产品项目的生产和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这是农业标准化生产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一个突破口。目前,我市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要求,建立了四棵树镇万亩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八十四户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已确定了番茄、辣椒、毛芹菜、莴笋等四个符合标准的无公害蔬菜,并积极组织有关方面做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申报工作,争取获得批准;

(三)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质量标准监督体系。争取尽快把农产品检验监测网络建立健全起来。重点对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进行监测。根据国家农业部、省的农产品标准编制我市无公害农产品禁用和限量使用的农药目录及提倡使用的生物农药目录。加强农业检测机构建设,尽快形成市、乡、企业检测网络,以达到提高农产品质量的目的。抓紧建立无公害农产品检测中心,对农药残留、致病菌等卫生指标严格检测。在重点示范区和市区重点农贸市场设立质量监控点,进行环境和农产品质量的监控。

(四)加强培训、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标准意识。农民是落实农业标准化的主体和经济受益者。目前,我市农业标准化对农村干部,特别是广大农民来说,还是相当陌生,长期的无标生产造成了农业标准化的盲区。加强培训、加大宣传尤其重要。农业标准化培训要抓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分级负责,层层培训。市、乡两级要合理安排,分工合作,先从培训师资入手,然后开展面上的培训工作。把培训的重点放在广大种植大户、示范大户和省、市、县级农业龙头企业上,形成自上而下的推广网络。二是采取多种形式,经常性地开展培训,培训的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由于农业标准化知识在不断地更新、完善和充实,所以坚持阶段性培训与经常性培训结合起来,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三是要充分发挥科技示范镇的作用,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单种作物单种培训的方式进行。四是在培训的宣传上,新闻媒体也要结合标准化知识,大力宣传农业标准化实践过程中涌现出的好典型、好经验,以便让更多的人认识、学习和借鉴。通过培训、宣传,使全社会对农业标准化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增强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质量标准意识,形成人人关心农业质量标准、自觉实施农业标准化的良好氛围。

(五)明确责任,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推进我市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发展。各有关单位、部门领导应该从贯彻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发,共同为推进和实施农业标准化而尽职尽责。农业部门要发挥政策、技术优势,推进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进行,明确工作职责。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和相关部门的联系、协调。优化资源、合理配置利用,不要搞重复建设。增强法制意识、服务意识,做到依法办事,千方百计减轻服务对象的负担。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由质监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全市农业标准化联席会议制度并发挥其作用。市乡两级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共同协商,加大资金投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投入机制,从有利于推进我市农业标准化工作出发,做到明确责任,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积极工作,为推进我市农业标准化作出自己应有贡献。

三、加快我市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措施

(一)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领导。一是要成立以市政府主管领导及质监、农业、财政、计划、科教、检疫等部门领导参加的农业标准化领导小组;二是要成立农业标准化技术专家会议,研究论证我市农业标准化项目,为我市农业标准化的制定和推行提供咨询和指导。

(二)加大制定和实施农业标准化的投入力度。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市财政、乡镇财政、农业龙头企业共同协调,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

(三)抓好几个结合。为了加快农业标准化的实施步伐,在农业标准化的工作过程中,多研究、多探索,讲求工作实效,注意工作方法。一是把农业标准化的实施与当前的扶贫开发工作结合起来。三是把农业标准化的实施与产业化经营和农业龙头企业的生产结合起来。四是把农业标准化的实施与建立无公害生产基地和大力开发绿色食品结合起来。

(四)明确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点。农业标准化工作主要有两项:一是农业标准的制定;二是农业标准的实施。为了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在生产的全过程,其执行的产地环境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通常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即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省、市都有标准的,执行省标准进行生产,有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执行国家标准进行生产。因此,必须把农业标准化的实施放在首位,把标准的制定放在次要位置。市农业标准的制订重点是放在本地的名、优、稀、特产品上。

(五)农业标准化的实施要紧紧围绕名牌战略的实施和主导产业培育来展开。实施农业标准化是实施名牌战略和抓好主导产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实施名牌战略,发展主导产业的过程中,把标准化的实施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切实抓好,引导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树立标准意识和名牌观念,注重培育优质名牌农产品,争取打造出一批在市场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农业名牌产品。目前,我市已形成无公害水稻、无公害酱用番茄两个无公害主导产品,加快了抓紧制定和实施农业标准。在此基础上,积极向省和农业部申报番茄、辣椒、毛芹菜、莴笋等四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申报工作,使无公害农产品成为加快名牌战略的实施的重要手段,推动我市主导产业的发展。

乌苏市农技站

2008年1月16日

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下午好:

我是来自10级经济学(2)班的学习委,我叫张盼盼,很荣幸有这次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担任学习委员这一职务的经验。

转眼间大学生活已经过了一年多,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一直担任着学习委员这一职务。回望这一年多,自己走过的路,留下的或深或浅的足迹,不仅充满了欢愉,也充满了淡淡的苦涩。一年多的工作,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下面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习委员是班上的一个重要职位,在我当初当上它的时候,我就在想一定不要辜负老师及同学们我的信任和支持,一定要把工作做好。要认真负责,态度踏实,要有一定的组织,领导,执行能力,并且做事情要公平,公正,公开,积极落实学校学院的具体工作。作为一名合格的学习委员,要收集学生对老师的意见和老师的教学动态。在很多情况下,老师无法和那么多学生直接打交道,很多老师也无暇顾及那么多的学生,特别是大家刚进入大学,很多人一时还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模式。学习委员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一个桥梁,学习委员要及时地向老师提出同学们的建议和疑问,熟悉老师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再次,学习委员在学习上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要有优异的成绩,当同学们向我提出问题时,基本上给同学一个正确的回复。

总之,在一学年的工作之中,我懂得如何落实各项工作,如何和班委有效地分工合作,如何和同学沟通交流并且提高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当然,我的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比日:有的时候得不到同学们的响应,同学们不积极主动支持我的工作;在收集同学们对自己工作意见方面做得不够,有些事情做错了,没有周围同学的提醒,自己也没有发觉等等。最严重的一次是,我没有把英语四六级报名的时间,地点通知到位,导致我们班有4名同学错过报名的时间。这次事使我懂得了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能马虎。

在这次的交流会中,我希望大家可以从中吸取一些好的经验,带动本班级的学习风气,同时也相信大家在大学毕业后找到好的工作。谢谢大家!

第五篇:全市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农委“关于《全市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建设实施细则》的通知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我市农业标准化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结合我地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规范我市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水平,在我市全面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建设,建设内容以水稻为重点,通过严格执行标准化生产,规范投入品监督管理使用,完善质量安全监管,促进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不断提高,保障全市现代化大农业优质安全。

二、实施目标

到**年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98%以上;农业标准应用面达到100%;农产品生产记录达到100%。基本实现组织化生产,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同比增长5%。

三、建设内容

围绕创建目标,着力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1、生产管理

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基础,坚持“四定”、“五有”、“六统一”的生产模式。农民专 1 业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户建立生产管理档案,备有标准使用手册、投入品清单、田间生产管理记录、生产收购合同,并定期归档保存。

2、投入品管理

制定农业投入品管理办法,定期公布并明示允许使用、禁用或限用的农业投入品目录。农忙时深入田间监督检查,从源头把好投入品使用关。在生产中优先使用无公害农产品等级以上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技术,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基地自身要备有一定数量的经无害化处理的农肥或生物有机肥。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标准化建设乡镇在市农业局主管部门领导下,成立由乡镇领导和有关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和协调示范乡镇建设工作。

组长:** 成员:** ** **

(二)强化宣传培训

依托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建技术服务队伍,为农民传授农业标准化种植技术和有关科技知识。同时与新闻媒体紧密配合,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创建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乡镇的意义、目的、政策和方法,使广大农民和企业充分认识搞好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性、紧迫性。同时加大农业标准化 2 知识的培训力度,使农民真正掌握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提高进行标准化生产的自觉性。

上一篇:难忘的一刻作文开头下一篇:农行公务卡所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