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历论文范文

2022-05-10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音乐学历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本文从课程结构、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三个维度,以文本分析法对三所院校现行的本科学历小学音乐教师培养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从中发现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优化现行小学音乐教师培养方案中课程结构、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议。

第一篇:音乐学历论文范文

高校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和谐发展

摘要:高校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和谐发展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关键因素。在此分析了高校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关系,高校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共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高校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和谐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和谐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单纯的学历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知识的需求,非学历教育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单纯学历教育的不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稳步发展学历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协调好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关系,使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关键因素。

一、学历教育为非学历教育的大力发展提供强大保证

我国高校学历教育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在校生人数保持稳定且逐渐增长,教学和科研水平也处于持续上升的状态,并逐步走向成熟。非学历教育的大规模发展起步较晚,在高校教育体系里与学历教育相比还比较薄弱,需要学历教育的支持才能得以发展。

(一)学历教育为非学历教育提供资金支持

高校正常运转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学历教育收费、国家对学历教育的财政拨款及科研资金等。高校的非学历教育分为营利和非营利两种,面向特殊群体的培训、提高班等属于营利性质的;面向大众的普及知识的百姓课堂等属于高校非学历教育中公益性质的,没有收入。无论是营利性质的培训,还是公益性质的百姓讲堂,其媒体宣传、网络建设、课件制作等前期运作都没有定向拨款,所需资金都需要学校从学历教育的资金范畴里划拨。

(二)学历教育为非学历教育提供教学支持

高校非学历教育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学历教育的大力支持,其中教学上的支持占据了大部分的比例。高校的非学历教育通常没有固定的教师资源,而是根据非学历教育的需要从各相关院系借调教师上课,这些教师从事学历教育多年,积累了丰富经验,对某一学科领域有深入的研究;非学历教育的整体课时安排也需要学历教育的支持,如何将涉及培训内容的理论知识、目前的科学研究、在实践中的应用等融入教学之中,需要根据学历教育的相关学科整体发展状况去设计;另外,非学历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注重实践,非学历教育的学员在参加学习过程中想要去相同行业的先进单位参观实践,这就要高校利用自身学历教育中的校友资源、科研合作单位去实现非学历教育中的实践场所问题。

二、非学历教育反作用于学历教育

(一)非学历教育促进学历教育的稳步发展

非学历教育是国民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门。高校非学历教育的大力发展可以促进学历教育的稳步发展。首先,非学历教育能刺激大众在学历上提升自己的积极性。一些单位的员工在经过非学历教育培训后,针对某一方面的技能有所提高,选择成人继续教育,去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其次,高校非学历教育也为学历教育提供经济效益。高校的非学历教育也是各高校创收的途径之一,目前,一些名牌的综合性或是行业里知名的高校,每年的非学历教育收入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此外,一些合作单位还会出资在高校建立各项奖学金和科研基金用来资助学历教育相关的发展。最后,非学历教育能扩大高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高校的非学历教育可以让社会更多地了解高校,增加大众对高校的认可度,这些对学历教育中的稳定生源、促进就业以及吸引社会对学历教育建设的资金都大有帮助。

(二)非学历教育弥补学历教育的不足

用人单位不仅注重学历文凭,更注重人才的实际工作能力,因而就业条件往往是学历文凭加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这就要求就业者通过非学历教育来弥补自己在学历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增强自己实践技能经验,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此外,非学历教育更注重实践技能,其投入所产生的成果,也可以在学历教育上加以应用,弥补学历教育中实践教学的不足,增强学历教育学生在实践方面的能力,及时更新知识技能。

三、高校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发展仍然存在一系列不均衡的问题。大多数高校在思想、资金、教学资源等方面仍倾向于学历教育而忽视非学历教育,造成了重学历教育、轻非学历教育的局面。

(一)“重学历教育、轻非学历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

一些高校认为,高校就是要重点培养由国家统一招生考试录取的学历教育学生,其含金量高,能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而非学历教育应该是培训机构的主要工作,和高校关系不大。即使一些高校在做非学历教育等方面的事情,也是简单地将其当作一个创收的渠道,没有从整体上看待非学历教育。高校在思想上没有足够的认识,造成了非学历教育整体停滞不前的局面。

(二)高校在资金投入上也是将重点放到学历教育上

高校在资金的使用上,大多以学历教育建设为中心,从学历教育建设的角度考虑、规划资金的运用,很少会站在非学历教育的角度去考虑资金的投入。而非学历教育所创造的收益,高校也不会全部投入到非学历教育硬软件的改进上,大部分被用于学历教育的建设上,导致了高校非学历教育发展动力不足。

(三)高校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也存在偏重学历教育的现象

在高校教学资源投入方面,非学历教育低于学历教育。好的师资会优先于学历教育,非学历教学中的教师都是兼职的,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大多数都投入到学历教育的教学和科研中,在非学历教育上投入得很少,不会花太多的心思去研究非学历教育的特点和需求。另外,高校在教材、教室、教学辅助工具等的安排上也会偏重学历教育,将其放到优先的位置,从而影响非学历教育的质量。

四、促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和谐发展的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对各层次人才需求的扩大,高校必须在稳步发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使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和谐发展,以适应及大众对新知识的需求。

(一)高校应在办学思想上明确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关系和地位

高校作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实施的一个平台,应该在办学思想上转变以往重学历教育轻非学历教育的思想,为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高校应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高校应以既往的经验和未来自身在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上的规划思路为依据,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管理机制,协调好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之间的关系。在教学工作涉及的教务、财务、后勤及专业院部等部门,高校应设立相关机构,制定管理制度,在各方面协调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保证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能够长期和谐发展,共同服务社会。

(三)高校应增加对非学历教育的资金投入的比例

非学历教育的开展和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高校在得到非学历教育创收的同时,也要加大对非学历教育资金的投入,以保证非学历教育的效果和实效,使其在竞争激烈的非学历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非学历教育的教材内容、教学手段及实训基地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以适应社会对人才技能更新的需求。这些方面都需要高校在资金上对非学历教育的支持才能得以实现。

(四)高校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统筹兼顾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在课程上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在硬件资源上尽力做到共享。

明确高校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之间的关系,促进二者和谐发展,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高校在办学思想、管理机制、教育资源上使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均衡发展、优势互补,这既有利手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同时也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保障。

作者:王志刚 章映欢

第二篇:本科学历小学音乐教师培养课程设置研究

[摘 要]本文从课程结构、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三个维度,以文本分析法对三所院校现行的本科学历小学音乐教师培养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从中发现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优化现行小学音乐教师培养方案中课程结构、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议。

[关键词]本科学历 小学音乐教师 课程设置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601018

20世纪,我国对于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在经历了中师、5年制专科、3年制专科等层次的历史发展沿革之后,在21世纪初,开启了本科层次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探索。10多年来,虽然先后有部分高校对本科学历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尝试,但是,由于目前国家尚未统一本科学历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因此,各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不仅存在较大差异,而且还存在一些问题。因为课程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并直接关系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所以在当前我国本科学历小学音乐教师培养的探索阶段,有必要对其课程设置进行深入分析,梳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调整策略,以提升本科学历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质量。为此,本文选取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和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以下简称首师大初教院、湖南一师和重师大初教院)为样本,因为这3所院校都有师范教育办学的百年历史,且都是先后进行过各个层次小学音乐教师培养工作的院校。本文以其现行的本科学历小学音乐教师培养方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分析法,对其课程结构、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三所院校的课程结构、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分析

(一)课程结构分析

注:为便于分析,本研究根据各院校的具体课程设置,将所有课程的类别均按照广义上的教师教育课程分类进行了备注。一共分为4类: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上表中的“分类总比”,即每类课程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从表1可发现如下问题:(1)3所院校课程类别的设置差异较大。如首师大初教院和重师大初教院将公共基础课程称为通识课程,湖南一师则称为公共必修课;首师大初教院将学科专业课程称为专业方向课,重师大初教院则分为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湖南一师又称为专业必修课等。还有,首师大初教院将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湖南一师将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在专业必修课里;重师大初教院的教师教育类课程则是单独设置。(2)3所院校各类课程结构比例都存在需要调整之处。第一,3所院校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很接近,基本都是8∶2或85∶15的比例,这也显示出几所院校所设置的选修课比例都偏低。第二,公共基础课、学科专业课、教师教育课和实践教学环节这4类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也存在问题。如从首师大初教院5类课程之间的比例可以看出,虽然该院独创的52%兼教课程在培养师范生具有多学科教学能力方面具有创新之处,其余4类课程的结构比例总体也较为均衡,但若将各类课程的比例与具体设置的课程结合在一起分析就会发现,该院的学科专业课程设置略显单薄,毕竟在该院分科培养的模式下,学科专业课程的比例比教师教育课程的比例还低,易造成培养的人才专业性不足的问题。又如湖南一师的课程结构比例,可以看到该院的4类课程中,教师教育课程比例最低,仅为111%,而该院公共基础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的比例都达到35%左右,显示出该院重公共基础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轻教师教育课程的倾向。再如重师大初教院的4类课程比例,学科专业课程的比例达到400%,教师教育课程为179%,显示出该院也有重学科专业课程、轻教师教育课程的倾向。另外,该院的实践环节比例为158%,也略显偏低。以上分析表明, 3所院校的课程结构都存在一定问题,尤其是究竟如何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及各类课程之间的结构比例,才更科学,更利于培养出符合基础教育改革需要的本科学历小学音乐教师,是各院校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调整的重点。

(二)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表2 三所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

院校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首师大初教院

乐理、视唱练耳、钢琴、声乐、和声、舞蹈、合唱与指挥、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钢琴即兴伴奏、曲式、小学音乐教学研究、小学音乐教育心理学、小学音乐课程与教学论(14门)

复调、器乐、钢琴、声乐、音乐欣赏、儿童歌曲创作、指挥常识、舞蹈、曲式、中国近现代音乐、二十世纪中国艺术歌曲赏析、中国戏曲赏析、音乐教育科研方法、当代音乐教育与实践(14门)

湖南一师视唱练耳、基本乐理、基础声乐、基础钢琴、基础和声、艺术概论、小学音乐教学论、小学音乐教材与教法、合唱指挥、声乐演唱、钢琴演奏、器乐演奏、儿童歌曲即兴伴奏、形体舞蹈(14门)

中国音乐史及作品欣赏、外国音乐史及作品欣赏、小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研究、理论作曲、民族舞蹈、现代舞、器乐选修、电脑音乐制作、中外音乐作品赏析、中国声乐语言艺术、外国声乐语言艺术、音乐美学、中外小学音乐教育比较研究、艺术实践、声乐演唱、钢琴演奏、器乐演奏、儿童舞蹈表演与创作(18门)

重师大初教院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和声、钢琴与配奏、声乐、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中国民族音乐、外国民族音乐、合唱与指挥、形体训练、舞蹈基础与编导、器乐、曲式与作品分析基础、儿童歌曲分析与写作、小学音乐课程与教学论、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设计与训练(18门)

音乐学概论、艺术概论、音乐美学基础、音乐心理学、钢琴与配奏、钢琴艺术简史与名作赏析、声乐、声乐艺术简史与名作赏析、意大利语音、器乐、童声合唱训练、儿童舞蹈编排、小学管乐队的组织与训练、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复调音乐基础、小型乐队编配、电脑音乐基础、钢琴教学法、声乐教学法、音乐教育学、中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研究(22门)

注:上表所列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仅为3所院校设置的学科专业课程。另外,所列课程的顺序均按3所院校培养方案里设置的先后呈现。

从表2中各院校专业课程开设的数量看,重师大初教院专业必修课开设的数量最多,共有18门;首师大初教院和湖南一师专业必修课开设的数量均为14门。重师大初教院专业选修课开设的数量也最多,共有22门;首师大初教院和湖南一师专业选修课开设的数量分别为14门和18门。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首师大初教院和湖南一师的专业课程设置略显偏少,尤其是专业选修课程的范围有些偏窄。

从表2中各院校具体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看,3所院校的专业必修课开设相同或相近的课程有:乐理、视唱练耳、钢琴、声乐、和声、舞蹈、合唱与指挥、钢琴即兴伴奏、小学音乐课程与教学论。3所院校的专业必修课开设不同的课程有:如首师大初教院单独开设了小学音乐教学研究和小学音乐教育心理学,并将器乐作为选修课;湖南一师将艺术概论作为必修课,将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曲式作为选修课,并开设了小学音乐教学论和小学音乐教材与教法两门学科教学法课程;重师大初教院专业必修课开设了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中国民族音乐、外国民族音乐、儿童歌曲分析与写作,以及小学音乐课程与教学论、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设计与训练等3门学科教学法课程,而且,还将钢琴即兴伴奏课与钢琴课整合开设了钢琴与配奏课程。

从表2中各院校具体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看,3所院校的专业选修课程中,除了将钢琴、声乐、舞蹈这几门课程都在三年级作为选修课程继续开设外,3所院校其余设置的专业选修课程各不相同。如首师大初教院单独开设了复调、音乐欣赏、儿童歌曲创作、指挥常识、中国近现代音乐、20世纪中国艺术歌曲赏析、中国戏曲赏析、音乐教育科研方法、当代音乐教育与实践等专业选修课;湖南一师单独开设了中国音乐史及作品欣赏、外国音乐史及作品欣赏、小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研究、理论作曲、民族舞蹈、现代舞、电脑音乐制作、中外音乐作品赏析、中国声乐语言艺术、外国声乐语言艺术、音乐美学、中外小学音乐教育比较研究等专业选修课,但该院的专业课程中均没有开设复调这门课程。另外,该院还将为期一周的艺术实践设置为专业选修课。重师大初教院单独开设了音乐学概论、艺术概论、音乐美学基础、音乐心理学、钢琴艺术简史与名作赏析、声乐艺术简史与名作赏析、意大利语音、童声合唱训练、儿童舞蹈编排、小学管乐队的组织与训练、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复调音乐基础、小型乐队编配、电脑音乐基础、钢琴教学法、声乐教学法、音乐教育学、中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研究等专业选修课。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3所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存在以下问题:第一,3所院校设置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数量、比例均不合理,部分院校的专业必修课程数量略显不足、专业选修课程范围略为偏窄。第二,3所院校专业课程设置的深度和广度把握不足,造成部分院校的专业课程近似于专科层次小学教育(音乐)专业水平,部分院校的专业课程又接近本科层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水平。第三,3所院校所设的专业课程中,一些必要的课程没能呈现其中,而一些不太重要的课程却充斥其中。第四,3所院校所设专业课程总体上与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实际联系不够紧密,专业的特殊性和针对性不强。总的来说,3所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都需要进一步做出相应调整,以应对当前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挑战。

(三)实践教学环节分析

分析3所院校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发现,各个院校的设置均不相同。首先,分析3所院校开设相同的实践环节部分。从表3中可以看到,虽然3所院校都开设有军事训练、教育见习、教育实习、艺术实践和毕业论文,但3所院校在具体的开课学期和学时(周数)的设置上各不相同。如军事训练,虽然3所院校都在第1学期开设,但学时长短不一。首师大初教院为18学时,湖南一师和重师大初教院均为2周。教育见习,首师大初教院在第3、4学期开设2周;湖南一师是在第2、4、6学期开设3周;重师大初教院仅在第3学期开设了1周。教育实习,首师大初教院独设2次,一次是第6学期在远郊乡村实习4周,之后,第7学期又在城区优质校实习6周;湖南一师和重师大初教院的教育实习均开设在第7学期,但湖南一师安排了18周的教育实习;重师大初教院则安排了15周的教育实习。艺术实践,首师大初教院在第7学期开设18学时、每周2节;湖南一师是将艺术实践开设为选修课,并只在第6学期开设1周;重师大初教院则分别在第4、6学期各开设2周。最后看毕业论文,3所院校都将毕业论文设置在第8学期,但首师大初教院没有规定具体学时;湖南一师和重师大初教院则都设置了8周的学时。

其次,分析3所院校开设不同的实践环节部分。首师大初教院开设的较为丰富的实践教学环节,其中一部分是将部分课程的实践部分也放在实践教学环节里,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实践、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实践、计算机实践、小学教师技能实训(口语)、小学教师技能实训(书法)、小学教师技能实训(教育技术)、小学学科教学技能等。此外,首师大初教院还开设了科研实践活动和学术前沿讲座这2门实践课程。湖南一师单独在假期开设了为期4周的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重师大初教院单独开设了1-6学期的读书学分和汇报演出、第5学期为期2周的教育研习以及1-8学期选修的创新学分和创业学分项目。

对比3所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发现,各院校都比较重视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从实践环节的设置及其开设的时间上,也能看出各院校都在尽力将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但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各院校在一些具体的实践环节设置和学时、学期的安排上存在一定问题。如各院校在教育实习、见习环节的时间安排上都相对集中;部分院校的实习、见习时间安排较短;部分院校对教育研习和艺术实践的安排较为薄弱;还有部分院校对教育研习和艺术实践重视不够等。这些问题也导致各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没能充分体现出全程实践的培养理念。如首师大初教院虽然将教育实习安排在远郊和城区分别进行2次,但教育见习和实习的时间总共只有12周,与教育部2011年颁布实施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里对教育见习和实习规定的18周相比,少了整整6周;该院的艺术实践也只是在第7学期开设了18个课时。又如湖南一师的教育见习和实习时间虽然达到了21周,但和首师大初教院一样都只分别安排在4个学期。而且,该院的艺术实践是仅仅作为专业选修课在第6学期开设1周。还有,该院没有设置教育研习这一实践环节。另外,重师大初教院也只开设了16周的教育见习、实习,并只分别安排在2个学期。并且,该院的教育研习也只是在第5学期设置了2周的时间。显然,3所院校不管是实践周期的安排,还是实践学期的安排上都有必要进行调整。总之,各院校在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全程性上体现不足。

二、建议

(一)调整课程结构,使各类课程结构比例更科学

首先,各院校的课程类别应该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设置标准。其实,大多数院校和研究者一般都将教师教育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4类。诚然,各院校在设置课程类别时突出自身的特色是无可厚非的,不过,像教育类课程设置的差异如此之大,将不利于整个专业的发展。

其次,各院校应该体现各类课程结构比例的科学性。具体说,各院校应该处理好以下几类课程之间的结构比例关系:第一,处理好必修课和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关系。如前所述,3所院校设置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比例基本都是8:2或85:15的比例,显然,选修课的比例都略为偏低。这既不利于拓展师范生的知识面,也不利于其个性的发展。因此,各院校应适当增加选修课的比例,同时,增加选修课的门类,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发展的机会。第二,处理好公共基础课、学科专业课、教师教育课和实践教学环节这4类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在各院校都采用学科分科模式培养该专业师范生的前提下,首先在保证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师教育课程基本平衡的基础上,课程比例略向学科专业课程倾斜。然后,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同时,适当降低公共基础课程的比例。最终,使4类课程之间达到一个基本均衡,但又有所侧重的比例。4类课程比例设置的原则是,既要强调学术性,又要突出师范性;既要使学生充满后劲,又要使学生充满活力。那么,4类课程之间究竟设置多大的比例才算科学?这很难有一个定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4类课程中的每一类都不应该过于单薄或过于偏重。总的来说,各院校应尽量统一课程类别的设置标准,使各类课程结构的比例更加科学合理。

(二)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契合小学音乐课程改革需要

第一,结合当前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实际,设置一些既能满足师范生将来的小学音乐教育教学需要,又对师范生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的课程。第二,在设置具体课程时,也不能在一些课程的名称前随意冠以“小学”二字,就将其作为培养小学音乐教师的一门专业课,还应充分考虑课程设置的依据,以及与课程实施配套的如教材、课程资源、师资等因素。第三,基于当今世界课程发展的整合化趋势,各院校在设置专业课程时,还应注重专业课程的整合。将一些内在逻辑联系紧密的课程加以整合,使学生形成融会贯通的综合性知识体系,而非相互割裂的学科知识体系。

具体说,在专业必修课方面,除了几所院校均已开设的乐理、视唱练耳、钢琴、声乐、和声、舞蹈、合唱与指挥、钢琴即兴伴奏、小学音乐课程与教学论等课程外,笔者认为,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曲式和器乐这几门课程应该列入专业必修课程。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规定的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和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也应该作为重要的学科教学法课程加入专业必修课。再有,鉴于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对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性,各院校可在单独开设钢琴即兴伴奏课的同时,在钢琴课程中也整合进即兴伴奏的课程内容,同时将已开设的乐理和视唱练耳整合为一门课程开设。另外,在几所院校已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中,艺术概论可作为选修课程开设,而小学音乐教学研究、小学音乐教育心理学等课程的开设还值得进一步商榷。

在专业选修课方面,3所院校设置的差异很大。3所院校除了在三年级都开设了钢琴、声乐、舞蹈这几门专业选修课外,其余的专业选修课各不相同。而且,在诸多不同的专业选修课程中,部分专业选修课与专业必修课衔接不当,如在专业必修课程中开设了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合唱与指挥等课程,然后,在专业选修课程中又开设音乐欣赏、指挥常识;又如,在专业必修课程中仅开设了基本乐理、和声,然后,在专业选修课中就直接开设理论作曲。部分对小学音乐教师用处不大的专业选修课也设置其中,如中国近现代音乐、20世纪中国艺术歌曲赏析、中国戏曲赏析、中国声乐语言艺术、外国声乐语言艺术、电脑音乐制作、意大利语音等课程。其中,部分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也值得商榷,如小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研究、中外小学音乐教育比较研究等。还有,在专业选修课程中既开设中国音乐史及作品欣赏、外国音乐史及作品欣赏,又开设中外音乐作品赏析;将仅仅为期一周的艺术实践作为专业选修课开设等。以上分析表明,各院校在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上还需要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各院校应增设更多实用性较强的专业选修课程,如儿童歌曲即兴伴奏、儿童歌曲分析与写作、童声合唱训练、儿童舞蹈编排、小学管乐队的组织与训练、音乐微格教学、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国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研究等课程。

(三)调整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践能力全程培养的模式

实践教学环节是职前小学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各院校都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如首师大初教院就明确提出:在大学人才培养的全部过程中贯穿实践教育的思想,通过课内外各个环节,构建完整的实践教育体系[4],即倡导“全程实践”的培养模式。首先,各院校应依据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对实践教学环节做相应调整。具体讲,一是各院校应保证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的时间至少达到《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规定的18周;二是各院校都应该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提出的教育研习这一实践环节;三是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教育研习这三项教育实践环节在保证课时达标的前提下,应统筹安排贯穿于师范生4年的学习生活之中。同时,各院校应增加艺术实践的课时,并在第2-7学期都增设艺术实践环节。另外,如首师大初教院1-8学期设置的学术前沿讲座、第6-7学期设置的小学学科教学技能等实践环节值得借鉴。再如重师大初教院1-6学期的读书学分、1-8学期的创新学分也是值得借鉴的实践教学环节。不过,该院实践环节设置的汇报演出和创业学分值得商榷。

参考文献:

[1]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务处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2011级音乐学(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Z]2011

[2]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务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11级音乐学(师范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Z]2011

[3]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务处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2012级音乐学(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Z]2012

[4] 舒京,岳巍本科学历小学音乐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76-80

作者:张丽珊尹爱青

第三篇:如何正确定位高职院校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关系

摘 要: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由于其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上具有技能型教师多、实验实训设备较为完备,以及地方政府支持等多种优势,很可能产生大办非学历教育的冲动。但是否付诸实施,完全取决于学院领导在办学上的理念和追求,这很可能出现两种极端的行为,即只重视学历教育和只重视非学历教育。这两种办学思想都是极端的,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高职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一定要明确,在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上要协调发展,互相补充,采取统一集中办学,资源统筹的方法,同时正确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基层单位的积极性,并加强对基层部门的监督,促进学院教育良性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历教育 非学历教育 定位 协调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产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十分旺盛,这种需求推动了我国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教育规模和办学质量稳步提升。很多高职院校在大力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也利用自身的优势,在非学历教育上阔步迈进,形成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双发展的局面。我们认为,和谐的双发展对高职院校的办学有利,畸轻畸重的发展会对高职院校的发展不利。下面仅就高职院校在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关系问题上作探讨。

一、高职院校在非学历教育上的优势与冲动

(一)高职院校在非学历教育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技能型教师多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为主的院校,其教师配备以“双师型”教师为主,因此教师多既具有丰富的讲台经验又具有实践操作经验。这样的教师队伍,为高职院校从事非学历教育提供了便捷的人力资源基础。

2.实验实训设备较为完备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为主,不仅体现在教师和教学培养方案上,更多地体现在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设施与设备的完备上。高职院校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办特色教育走职业化的道路是唯一途径。所以,在发展建设上,这些院校十分注重实验实训场所的建设,注重实验实训设备的先进性。加之各高职院校在办学定位上均是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所办学专业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相一致,故其实验实训设备均能满足地方企业和社会培训的需要。

3.地方政府支持

设置在地方的高职院校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地方政府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上,不仅在资金上大量投入,而且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将一些属于地方政府主导的培训项目交与高职院校,让它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二)高职院校在非学历教育上的冲动。

1.非学历教育对学历教育是一种推动

非学历教育以短期技能培训为主,培训中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还能增进学院与企业社会的联系,为学院的学历毕业生就业寻求道路。

2.非学历教育可以为学院创收

学院发展需要资金,而学历教育受招生指标的限制,无法迅速扩大教学规模而获得大量的办学资金。非学历教育由于培训目标单一,具有时间短、不受计划限制和灵活多样的特点,成为高职院校颇为青睐的创收渠道之一。

3.非学历教育容易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

非学历教育面向社会和企业员工,层次多样,由于时间短而形成较大的社会接触面,可以肯定这些人都是未来学院学生的家长,他们通过非学历教育领略了学院的办学实力,会对学院产生好感,并且宣传学院,为学院今后的发展创造了机会。

4.部门受分成的利益驱动

一般而言,高职院校为使短期培训发展迅速,除被动接受培训之外,还会动员所有力量为之服务。有的学院甚至制定出分成方案,即给予获得短期培训教育资源的部门或个人一定比例的分成。正是这种利益驱动,促成很多部门热衷于短期培训。

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错位现象

高职院校在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上很容易产生错位现象,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

(一)重视学历教育,轻视非学历教育。

即所谓的“轻短重长”。这种办学方式可谓中规中矩,完全按照国家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办学职能要求办学,不越雷池半步。从办高职的角度看无可厚非,还可以看做是一心一意做大做强职业教育的典范。然而,换个角度思维,则发现它存在着严重的不足。首先,不能够有效地锻炼教师队伍,不能使教师的知识和技能与实际生产需求相结合。短期培训,因其培训的目标是社会和企业的实际生产需要,所以担任培训的教师必须设法获取社会和企业的实际生产知识及掌握相关的技能,这样,教师才可以有针对性地教授学员知识技能,并从更高的知识和理论的角度加以指导,起到推进知识技能更新、进步的作用。这样做的结果是,教师不仅了解了现有的地区的生产技术状况,而且掌握了多种技术技能,为在高职教学岗位上积累更多知识和技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果短期培训缺失,教师便失去了一个锻炼的基地。其次,是不能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影响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不全面。高职院校在对社会和企业的培训中,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他们互相信任,彼此承认,学院为企业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持,企业为学院发展提供实践基地和就业渠道。如果合作不畅通,彼此之间多有不信任,此目标则难以达到。再次,是学院不会在社会上产生较快和积极的影响。学院可以通过短期培训实现让社会认识学院、了解学院的目的。来学院参加培训的企业和人员,可以通过培训认识学院,进而达到宣传学院的目的。由于短期培训数量大,效果很明显。相反,如果仅靠学院毕业的学生来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那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轻视学历教育,重视非学历教育。

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凡持有这种办学观点的人,他们都认为学历教育要想迅速扩大办学规模是不可能的,学院的收益要想从学历教育身上获得更多是很难的,所以他们看中非学历教育的短期利益,鼓励各方面联系非学历教育资源,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并使学院的优质教学资源向非学历教育倾斜。其结果是优质教教师资源、实验实训设备和场地、优秀教学管理队伍尽皆流向非学历教育,致使学历教育的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学院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受到影响。

三、如何正确定位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的关系

以上所谈的两种倾向之所以说是错位,主要是因为没有摆正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地位,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那么,在高职院校,如何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呢?

(一)办学指导思想一定要明确。

高职院校一定要搞清楚哪个是自己的主业,哪个是自己的辅业,主辅一定要分清。只有这样,在办学上才会集中精力抓主业,将主业做大做强,以主业带动辅业发展,最终达到主辅共同发展,辅业为主业服务的目标。高职院校是培养具有高级职业技术人才的学历教育(至少目前是如此),而不是短期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所以,其办学指导思想应该是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核心,积极开展非学历教育。

(二)协调发展,互相补充。

高等职业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二者之间并非不相容,如果将二者的主辅关系摆正了,它们就完全可以协调发展,互为补充。高职院校在办学上立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其专业教师和大量的实验实训设施,完全符合地方企业、社会培训人才需要。高职院校在不妨碍学历教育的前提下,为社会和企业进行技术培训,不仅是学院创收和造就双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而且是学员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具体表现,还可以与地方和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历教育的学生认识实践和顶岗实习乃至就业等创造良好的机会。所以,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对学院的发展会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

(三)统一集中办学,资源统筹。

高职院校在开展非学历教育方面应该由学院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实施,中心代表学院对外联系,承担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制定培训规划和培训制度,对院内教师受聘上课制定统一薪酬标准。教师聘任由培训中心和系部协商解决。培训所需实验实训设施,由学院统筹安排。

(四)正确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基层单位的积极性。

学院在依托培训中心搞培训的同时,为使培训任务能够满足培训需要,必须充分调动各部门联系非学历教育的积极性,发挥部门和个人的力量。对此,学院可以制定一个合理的奖励办法,奖励标准既不能过高又不能过低,使部门和个人既觉得合适而又不至于为之投入全部热情和精力或者毫无热情,这样就可以避免为短期培训部门和个人投入过大的力量而影响学历教育的正常开展,也避免一些培训机会被错过。

(五)学院加强对基层部门的监督。

学院的其他部门,尤其是各个系,由于其具备专业培训的师资力量,并且掌管着本专业的实验实训场地和设备,具有独立开展短期培训的条件,因此,在利益的诱惑下,难免会私下办学。这种办学不仅会侵吞学院利益,更为严重的是会占用学历教育的师资力量、设施设备和管理力量,对学历教育的教学产生较坏的影响。因此,学院必须对基层单位的这种行为倾向予以遏制,并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参考文献:

[1]许思,张必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有效结合的哲学思想研究.继续教育研究,2009,(10).

[2]曾献文.正确处理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五种关系.职业技术教育,2008,(23).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项目计划编号:NJ10298。

作者:李文超 李峰

上一篇:汽车运用技术论文下一篇:音乐理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