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就业措施范文

2022-05-29

第一篇:扩大就业措施范文

全民创业带就业 扩大就业促发展

作者:刘福全

就业乃民生之本,创业乃就业之源。近年来,石泉县将创业工作作为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抓手,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工程并发挥其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努力实现创业就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优化创业环境,营造创业氛围。以解放思想大讨论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引导广大干群冲破思想上的蕃篱和桎梏,破除因循守旧、安于现状、消极懒惰的陈旧观念,增强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竞争意识,使创业成为广大民众的一种思维理念、时尚追求和价值取向。全县各级各部门不断强化“管理就是服务,服务就是工作”的意识,坚持手续从简、收费从低、办事从快、服务从优的“五从”原则,大力提倡立即办、主动办、上门办、跟踪办、公开办的“五办”作风,推行联合式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制等制度,竭力营造“五放一降一加”(“五放”即在国家产业政策范围内放宽政策、放开领域、放低门槛、放胆实践、放手发展,“一降”即降低创业成本,“一加”指加大扶持力度)、“三多三不”(即多服务不干预,多帮忙不添乱,多指路不设障)、“三宁可三不能”(即宁可不指导、也不能乱检查,宁可再规范、也不能乱罚款,宁可少收入、也不能乱收费)的良好创业环境,在全县形成了上上下下服务创业、方方面面崇尚创业的浓厚氛围。

激发全民热情,壮大创业主体。人民群众是创业的主体,蕴藏着巨大创业潜力。为了充分发动民众,深入开发民智,积极培植民力,

有效利用民资,该县制定出台了《鼓励全民创业办法》和《鼓励农民进城居住和就业创业的十条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文件,积极鼓励支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含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辞职、提前退休或离岗从事产业发展、科技承包等自主创业行为,允许其在法定工作时间以外从事与职权职务无关的第二职业,或以来源合法的资金、实物、技术入股,合伙举办符合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规定的各类企业,参与各类合法投资。鼓励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回乡创业或到非公有制企业工作,自主创业或到企业工作期间为其保留身份、计算工龄、评定相应技术职称。采取小额贷款扶持、发放创业补助、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优惠政策措施,鼓励支持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复员转业军人不等不靠自主创业。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投资创业的可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规定和创业扶持。鼓励各类经营型、管理型、科技型人才以智创业,扶持其合法创办、领办企业、经济实体和社会中介组织。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家加快发展、扩大经营、壮大实力,努力实现二次创业。鼓励扶持农民发展农业生产、转移创业就业。在全县掀起了“干部创事业、百姓创家业、能人创实业、全民创大业”的竞相创业热潮。

放宽准入限制,拓宽创业领域。清理和消除阻碍创业的各种行业性、地区性、经营性壁垒,按照“非禁即入、税费减免”的原则,全面放宽创业投资准入领域,鼓励支持各类创业主体不拘形式、不拘规模,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创业活动。对新办农副产品、旅游产品加工、流通、经营的创业项目(食品类除外)实行“备案制”,可先行试运营待条件成熟后再办理正式

经营证照。对初创企业按行业特点合理设置资金、人员等准入条件,降低注册资本金限额标准并允许分期到位。允许创业主体先以住所办理企业登记手续。对于销售水产、畜牧产品、果蔬、粮食等农产品或从事加工、修理修配的个体工商户,月销售额未达到一定标准的可免征增值税。创业主体在县内新办交通、电力、水利企业的,从事为农业生产直接服务行业的,利用“三废”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进行技术转让的,可享受减征或免征所得税的优惠。到县城古街等创业街和创业小区创业经营的可享受零收费办理证照、免费推介项目、创业培训、开业指导、试运营、民用水电、小额担保贷款、免费招工培训等政策扶持。创业所涉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能免则免,不能免的取最低限收取。

强化创业培训,提升创业能力。坚持把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作为实施全民创业工程的首要任务。一是实行普惠制培训。出台《关于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促进城乡居民持续增收的决定》,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城乡劳动者全部纳入培训范围,围绕新增劳动力实施技能培训工程,“一个不少”的进行职业技术教育或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围绕存量劳动力实施“技能提升工程”,“一个不闲”的进行回炉培训或技能提升培训;同时,还根据实际需要适时组织开展GYB、SYB、IYB、EYB培训。二是整合培训资源。整合县职教中心(以下简称“职中”)、农广校、就业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在职中建立劳动力技能培训主体阵地,同时大力扶持发展年培训能力500人以上的民办培训机构作为特色专业(工种)培训点。整合人人技能工程、温暖工程、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就业再就业培训工程、退耕还林技

能培训等培训项目,统一制定计划,统筹安排培训。归并和捆绑教育、统战、农业、扶贫、人劳、林业等部门的技能培训项目资金,在县财政局设立专户统筹管理使用。整合培训生源,统一培训“入口”,根据培训对象的意愿统一由职中进行分类培训或委托培训。大力建设教师、技师“双师型”师资队伍,集中优势师资力量抓技能培训工作。三是增强培训实效。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需求开展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形成了“石泉焊工”、“电子青工”等培训品牌。

完善服务体系,助推创业就业。建立完善创业就业服务体系,拓展服务功能,延伸服务领域,为创业就业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一是建立行政服务体系。组建城乡创业就业服务局,内设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技能培训中心和劳动仲裁股,在各乡镇成立创业就业工作服务站,为各村(社区)配备创业就业信息联络员,形成了“县有中心乡有站,村村都有信息员”的行政服务体系。二是完善市场信息服务体系。高标准、高起点建成县级人力资源中心市场和池河镇人力资源市场,率先在全市建立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形成了“县有库、乡有档、村有台帐”的信息网络体系,劳动力资源信息实现动态化管理、网络化传递和社会化共享。组建劳务基地,培育扶持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队伍,健全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调节、个人自主”的市场服务体系。三是健全权益保障和服务体系。在石泉籍创业就业人员较集中的城市建立党组织、工会组织、同乡会等,并积极组织开展“春暖行动”、“维权万里行”等援助和维权服务工作。对进城创业就业的农民实行“双轨保障、允许过渡”的灵活政策

措施,既允许其保留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等原有利益,又可按规划集资建房或自主建房;既可申请城镇户口,也可办理城镇居住证,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待遇;既可选择城镇居民医疗养老保险,也可选择农村新农合和新农保。高度重视解决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问题,探索建立的党政统筹、部门联动、学校为主、家庭尽责、社会参与、儿童为本“六位一体”的关爱留守儿童长效机制,被总结为“石泉模式”在全国推广,并荣获第五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保障机制。坚持把全民创业作为一件利民亲民的大事、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机制。将全民创业工程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同时成立由一名县级领导挂帅的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抓落实。二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借助金融资金、撬动社会资金,同时县财政还按一定比例配套工作经费,所有资金捆绑整合划入专户由全民创业领导小组统一管理,并按“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注重实效”的原则核拨使用。三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把全民创业工程纳入综合目标责任制和单项工作责任制进行双重考核,作为各乡镇、各部门的“一把手”工程来抓,加强督办检查,加大奖惩力度。弘扬创业典型,宣传先进经验,褒奖创业明星,并通过培养吸收创业人员加入党组织、推荐优秀创业人员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途径提高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引导、保护、发挥好广大干群支持和投身创业的积极性。

创业是最积极、最主动的就业,它在解决创业者自身就业问题的同时,还能带来“1+X”的创业带就业的倍增效应。通过几年的实践,这一“草根经济”在石泉遍地开花,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由“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的转变,助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步入率先突破、快速上升通道。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飙升进位31位;同时使得就业结构性矛盾得以缓解、国企改革攻坚战取得圆满成功、民众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公平竞争、安定团结、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石泉推进全民创业工程的成功实践倍受关注,相继被确定为陕西省“促进充分就业先进县”、“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县”、“劳务输出示范县”。

第二篇:发展劳务经济扩大转移就业

近几年,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不断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而连续六年的严重干旱,也使农牧民单纯依赖农业的观念产生很大变化。面对这一形势,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积极鼓励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产业实施专项推进,劳务经济发展迅速。2002年,全县劳务输出10.68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3亿

元;2003年,全县劳务输出10.95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3.1万人,全县实现劳务净收入3.07亿元,人均劳务收入517元,占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33;今年前五个月,全县累计劳务输出11.9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3.8万人。劳务输出已经成为我县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劳务输出工作。一是成立了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项推进小组,由一名县处级负责人任组长,每年都召开大型劳务输出工作会议,具体研究部署劳务输出工作。二是加强考核。县政府两次派员对全县29个乡镇苏木进行了劳动力资源情况调查,对已输出人员从业地点、wenmi114.com从事工种、性别、年龄结构进行了分类登记,建立起了全县劳务输出信息库。对其他剩余劳动力也从年龄结构、技能状况、性别、文化程度、求职意向等方面进行登记建档,做到了劳务输出情况清、底数明。在此基础上,县政府分别与29个乡镇苏木及就业、团委、妇联、工会签订责任状,把劳务输出工作纳入实绩目标考核。三是完善劳务输出工作体系。在县就业局成立了劳务输出办公室,统筹协调、指导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工会、团委、乡企局成立了职业介绍所。29个乡镇苏木都成了劳务输出办公室,311个行政村建立了劳务输出工作站,目标细化分解,层层明确责任,形成了由政府调控,劳动就业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乡镇(苏木)、村具体实施的“打工经济”产业链条,建立了“上下互动、责任共负、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劳务输出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的产业,对于我们这个农业基础薄弱的贫困县来说,更是一条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我县有15万剩余劳动力,劳务输出潜力巨大。尽管受旱灾、农产品价格等因素影响,农民增收缓慢,但部分农牧民却不愿“背井离乡”,对土地过分依恋。为此,我县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大张县鼓的宣传,在县电视台、敖汉报开辟了劳务输出宣传专栏,劳动就业部门创办了就业信息,印发了上万本外出务工手册,各乡镇苏木利用电视插转台宣传劳务输出的重大意义,宣传打工致富和返乡创业的先进典型。今年,县劳动就业部门还与广播电视部门共同制作推出了“组织领导、脱贫致富、在外创业、回乡发展、打工情景、问题探索”的劳务输出系列报道,逐步转变了农牧民“小富即安”、“宁愿在家受贫,不愿外出打工致富”的观念,全县上下营造了一种“外出打工光荣,劳务输出快富”的浓厚舆论氛围。

三、加强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完善输出网络一是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主渠道作用。县就业局组建二个中心,即组建“信息服务中心”,主要负责输出输入地的劳务合作和信息传递;组建“维权援助中心”,依法维护劳务输出人员的合法权益。各乡镇苏木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挂帅,一名领导主抓,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专职专责。各行政村都明确了一名村干部具体负责代办点的工作,专门负责信息传递和调查统计工作。工会、团委和妇联等团体的中介组织都在现有的基础上,拓宽输出渠道,增加输出总量,发挥了劳务输出主力军的作用。二是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如民委、扶贫、工商、税务、统战、民政、科技、教育等政府各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各乡镇站口和个人依法成立职业中介组织或创办劳务输出经济实体,扩大劳务输出组织范围,扩大与外地劳务输出组织的联系和合作。三是建立驻外劳务联络站。今年,我县将在呼市、沈阳、大连、海拉尔、北京五个大中城市建立劳务输出联络处,联络处一方面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各种服务和帮助,维护务工者的利益不受侵害,另一方面向县内反馈务工者的工作、生活情况,及时提供劳务动态和发展趋势,同时可以与基地直接达成输出协议或与外商洽谈招商项目,开展劳务输出和招商引资工作。目前此项工作正在筹备之中。我们还将在一些用人需求量较大的城市或用人单位设立信息联络点,聘请劳务信息员,形成内外呼应的信息网络,延伸信息触角。

四、实施外出务工人员培训工程“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素质,拓宽择业空间,增强其市场竞争就业能力,谋求长远发展。几年来,我们把培训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积极整合县内外培训市场,建立了市民族技校、市商校、县电大工作站、县教师进修校30多个培训基地,开设了纺织、印刷、建筑、缝纫、家政服务、保安、食品加工等20多个培训项目。基本形成了以县就业训练中心为龙头,各职业学校为主体,乡镇苏木及基地企业网点为依托的培训网络,县委、县政府设立劳务输出培训专项

第三篇:关注失业群体,努力扩大再就业

毕业论文标题和提纲

标题:《关注失业群体,努力扩大再就业》

写作题纲:

导论部分:就业工作的概念及重要性,全国就业工作的发展方向,通海县就业工作的现状分析、问题分析和对策分析

一、从全县、全省、全县来讲,要做好就业工作,

1、要建立一个统

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才劳动力市场。

2、要有一个比较健全的劳动保障法律体系,和有一个强有力的劳动保障执法队伍。

二、通海县就业工作的现状分析

1、人才交流中心一块工作情况。

2、劳动就业局一块工作情况。

3、招工的管理工作情况。

4、企业招用工情况。

5、求职人员的构成情况。

6、劳动保障制度,及执法监察的情况。

三、通海县就业工作存在的弊端

1、县委、政府对就业工作长期以来“重经济、轻就业”的认识问题。还没有根本消除,

2、人才与劳动力市场还不健全,体现在法规不健全,管理不完善,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分开由人才服务中心与劳动就业局管理不科学。

3、就业工作的质量有待提高,体现在一是对人才和劳动力的划分的方法不科学,管理水平还太低

4、还没有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管理。

5、劳动保障制度立法还不健全,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不够。

四、解决通海县就业工作弊端的对策

(一)、县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就业工作的重视,进一步加强对就业工作的领导。认真执行好党中央和国务院下发的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

(二)、积极健全完善人才、劳动力市场。

1、改革政府机构,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合并,就业工作做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发展。

2、健全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全面提高就业服务水平。更新人才和劳动力的划分概念。

3、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实行有效管理,以建立一个通海县完善的劳动力输出体系。

(三)、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劳动监察的执法力度。

2

结论部分:综上所述,只有高度重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认清再就业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有利条件,采取各项有力措施,才能推进再就业工作向前发展,切实解决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这一社会热点问题。

2002级经济管理本科班学员 阚 江

关注失业群体,努力扩大再就业

--玉溪市再就业现状试析

就业,即人们在某种职业中从事工作和劳动。没有就业,社会不可能进行物质新产品和精神新产品的生产,人们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和条件。所以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大量企业职工下岗失业,这一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是衡量各级政府是否真正重视、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把尺子。我市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形势仍然严峻,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探讨和思考。

一、 端正认识,明确到玉溪市再就业工作的严峻形势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

1、做好再就业工作,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就是要为人民办实事,为人民谋福利。群众利益无小事,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果我们不千方百计地去解决好,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只是一句空话。

2、做好再就业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小康社会要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双手来建设,如果大量有劳动能力的人没事干或不干事,不仅不能创造财富,反而还要消耗社会财富,并造成劳动力资源的巨大浪费,玉溪实现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只有通过就业和再就业,广大人民群众人才能获得经济收入,实现自己的物质利益,不断改善和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同时,也只有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才能缩小不断拉大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建成惠及大多数人的小康社会。

3、做好再就业工作,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措施。要完成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必须有一个长期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只有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才能从根本上保持稳定。老百姓没有工作,无业可乐,要想安居就不可能,

4 保持社会稳定也就不容易。现在不少由企业职工下岗失业引起的群体事件,社会影响面广,不利于保持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实现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

(二)玉溪市再就业工作形势及其分析

1、玉溪市下岗失业人员的总体情况

玉溪市目前有下岗失业人员17800多人,其中:国有企业10900多人,城镇集体企业4100多人,其他企业2800多人。下岗失业人员中,初中以下文化、初级职称以下的占80%,女40岁以上、男50岁以上的大龄就业困难对象逐步增加。据预测,近年内玉溪市国有企业改革还将分流1.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带来的进入劳动年龄的新增城镇劳动人口将超过5万人,此外,农村还有10万左右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而目前我市每年只能提供8000个左右的就业岗位。城镇新增劳动力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的矛盾非常突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就业问题的焦点集中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上。因为城镇新增劳动力年龄还小,还可以再学习,农村富余劳动力说到底还有一块承包地,而下岗失业人员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重,他们没有收入或仅靠领取基本生活费、失业保险金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维持生活,这部分人已成为城

5 镇最为困难的群体。大量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不能实现再就业,长期无事可做,缺乏社会归属感和安全感,产生心态不平衡,即使可以维持其基本生活,也会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因此,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比其他就业工作更紧迫、更繁重、更复杂。

2、目前玉溪市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情况 1998年以来,玉溪市认真贯彻落实了国家关于“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平效、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方针,建立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三条保障线)制度,保障了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去年,国家从宏观经济、再就业扶持、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出台了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等一系列再就业优惠政策,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鼓励企业更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以促进下岗失业人尽快实现再就业。今年以来,随着各项优惠政策逐步落实、政策效应不断释放,再就业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

3、再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虽然再就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就总体来看,我市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全市尚未实现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还有5500多人,工作任务还很重。二是随着企业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失

6 业人员还将大量增加,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相当一部分人的再就业问题将难于解决。

存在这些困难和问题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外部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经济发展缓慢,就业岗位不足,资金投入不够。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紧密相关,就业岗位的增加依赖于经济的发展。我市近年来经济增长幅度持续走低,甚至出现负增长,财政收入大幅下滑,直接影响了就业岗位的开发和再就业资金的投入。因企业改制,不但减少了就业岗位,而且还产生了大量下岗失业人员。二是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对再就业工作的认识有待提高。前几年各级政府都重视确保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对促进其再就业的紧迫性认识不够,导致政府在进行有关决策时对再就业工作有所忽略。国家新出台的再就业优惠政策对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税费减免力度很大,但有的部门对此认识不统一,各部门工作难于协调,政策落实不了,形不成合力,取不到实效。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难也有其自身原因:一是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单一,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现有下岗失业人员,大部分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技能单一。一方面,许多传统行业出现了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比较困难。另一方面,新兴产业、行业和技术职业所需的高素质人员又供不应求。劳动力素质与用人单位、就业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结

7 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二是下岗失业人员的择业观念落后,不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一些下岗失业人员仍然存在着依靠政府安排就业的等靠思想,依然抱着端“铁饭碗”才算就业,有全日制的工作岗位、有固定的工资收入才算就业的陈旧观念,择业挑挑捡捡、眼高手低,不愿干苦、脏、累、险的活,不愿到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就业,有岗位的无人干,愿意干的无岗位,导致可选择的岗位越来越少,再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去年,全市劳动力市场提供岗位2万个,进入市场登记需要就业的各类人员3万人,但市场成交率只有20%。全市有数万个岗位是外来劳动力就业。

二、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措施办法

努力做好再就业各项工作,切实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从宏观方面必须始终把加快经济发展放在首位,从微观方面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关于再就业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再就业工作的领导。

(一) 树立坚持在加快经济发展中扩大就业的观念 发展是硬道理,没有发展就不可能真正解决就业问题。加快经济发展,是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扩大就业容量,解决再就业问题才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因此要确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并举的战略,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8 和有效增加就业岗位的良性互动。据测算,玉溪市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提供3000个就业岗位,如果今后我们能争取有8-10个百分点的增长,就可基本满足就业和再就业要求。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实现全市经济恢复性增长上,准确把握我市经济发展走势,通过经济的大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二)不折不扣地抓好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落实 再就业工作是一项政策性相当强的工作,中央和省促进再就业的政策措施已很明确,关键要准确把握政策界限,不折不扣地加以贯彻执行。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再就业氛围。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应充分发挥宣传的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重大意义和各项再就业优惠扶持政策,将各项再就业优惠扶持政策传达给每一个下岗失业人员。同时加强对再就业工作先进事迹的报道,增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信心。要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做好再就业工作,形成良好的再就业工作氛围。

2、加快落实政策的工作进度。《再就业优惠证》是下岗失业人员享受优惠政策的唯一凭证。加快《再就业优惠证》的发放进度,尽快让所有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享受到扶

9 持政策,能增强他们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勇气。加快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工作进度,让企业得到优惠政策带来的实惠,从而推动更多的企业吸纳安臵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提高再就业率。努力做好社会保险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和再就业培训等再就业扶持政策措施的落实,对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小额担保贷款给予资金支持,通过技能培训给予技术支持,通过税费减免、社保补贴降低经营成本,减轻负担,对促进其创业获得成功大有帮助。

3、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落实优惠扶持政策的根本保障是再就业资金到位与否。今年底,预计我市按规定可以定享受优惠政策的下岗失业人员将达14000多人,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每年需要再就业专项资金2400多万元,要求各级财政必须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市县两级财政每年要按财政支出预算的0.5%至1%的比例,安排再就业资金,才能保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需要。

4、加强对政策落实的督促检查。各级政府要建立再就业优惠政策落实情况的定期通报制度、自上而下的督促检查制度和人民群众自下而上的监督举报制度,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同时,人大、政协要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列为检查的重要内容,重点检查增加就业岗位、落实再就业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帮助困难群体就业等情况。只有充分利用群众

10 监督、舆论监督和职能部门监督的作用,才能发现和清除再就业政策落实过程中的各种障碍,推动政策落实。

(三)千方百计创造就业岗位。

实现再就业,关键是要有岗位。创造就业岗位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是宏观经济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是经济发展的题中之义。要改变单纯就就业抓就业的传统观念和做法,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产业和企业来增加就业岗位。

1、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具有劳动密集、产业链长、延伸服务领域广、就业容量大等特点。多年的实践证明,开辟就业门路、创造就业岗位、最直接、最有效的渠道就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要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创造就业岗位的主攻方向,尤其要重视发展社区服务业。发展社区服务业门槛低,不需要较高的文化和技能,资金投入也较少,比较符合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偏单

一、文化偏低的情况。要把促进社区就业作为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一个重要措施,重点抓好以居民吃、穿、住、娱乐、健身等方面有关的便民利民服务,发展面向社区各类单位的后勤保障服务,积极引导下岗失业人员从事幼儿保育、养老福利、家政服务、清洁卫生、物业管理、配送快递、修理维护、社区保安、城建协管等社区服务业,以促进社区服务业发展带动就业增长。

2、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从玉溪市多种所有制经济

11 情况看,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大多数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是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对扩大就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市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资本的有序退出,通过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挖掘就业和再就业的潜力很大。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增长的重要途径,把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发展具有市场潜力和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县区经济发展的重点,把吸纳就业人员摆到突出位臵,形成“小企业、大就业”的格局。同时要积极鼓励民间投资,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使个私经济成为创造就业岗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渠道。

3、深入开展清岗腾位工作。玉溪市国有企业已逐步改制为民营企业,非公经济用工完全自主,政府不能直接干预,实施清岗腾位,安臵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大龄人员再就业,是政府部门可以采取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清退党政机关、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返聘和临时聘用的离退休人员和外来劳动力,利用清理出来的岗位优先安臵下岗失业人员,对于有效地尽快解决再就业问题,是一条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途径。

4、努力扩大劳务输出,积极鼓励非正规就业。近3年来,我市每年平均向外输出劳动力2000多个。但劳务输出地域范围不广、规模不大。主要原因在于自发性的多、有组

12 织的少,对外需求信息不灵,针对性培训不够,对外承包工程项目逐步减少等。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劳务输出中的主导作用,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对外劳务输出,把自发式、分散型劳务输出与有组织的劳务输出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信息网络,掌握劳务需求动态,加强与发达地区的劳务协作。要充分发挥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和中介机构的桥梁作用,按照劳务需求,推荐和组织劳务输出。

非正规就业是下岗失业人员个人或组织以社区为依托,通过为社区单位或个人提供服务获取劳动报酬的就业形式。鼓励下岗失业人员从事非正规就业。要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组织下岗失业人员从事社区治安、物业管理、市场维护、交通协管、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设施环境等公共项目,开展小区绿化、卫生保洁、商品递送等社区管理和公益性服务和社区便民利民服务。

(四)完善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体系。

1、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和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要充分发挥市场配臵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劳动力市场硬件建设的基础上,高度重视信息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功能、规范管理,以竞争机制为基础,全面有效掌握供求双方的信息,健全信息网络及其公开发布系统,为劳动者提供及时、便捷、有效的就业信息。要精心组织好劳动力供需见面会,提高市场引导就业的成功率。同时要整顿和规范劳动

13 力市场秩序,加强对外来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加强对各类职业中介行为进行监管,严厉打击各类损害求职者利益的欺诈行为。城市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要加快进度,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个到位”。将就业信息网络向社区延伸,积极组织开辟就业岗位,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社会化管理服务。

2、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提高就业服务水平是建立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围绕就业目标任务,积极开展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培训申请、鉴定申报、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等“一站式”服务。要简化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的相关手续,工商、税务、劳动保障等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在市县便民服务中心对下岗失业人员实行的“一条龙”服务。

3、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技能,实现再就业的重要基础和有效手段。要把转变择业观念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就业观念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直接影响。一些下岗失业人员长期没有实现再就业,不能一概归结为没有就业机会,一定程度上是就业观念没有转变。这种情况在一定时期内还会继续存在。就业培训工作要继续加强择业观念的宣传教育,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转变再就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所有制观念、地域观念、安逸观念和工作求稳,工资求高等观念,引导他们珍惜每一个就

14 业机会。树立自主就业、灵活择业、竞争就业观念。要根据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就业需求的变化,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结合下岗失业人员的优势,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以能否就业作为检验培训成果的重要标准,改变培训与就业脱节的现象,做到培训一批就业一批。

4、切实做好再就业援助行动。“4050”人员(女40岁以上、男50岁以上)再就业是当前再就业工作的重点,再就业援助行动是针对“4050”就业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实施的特殊的就业服务,是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将就业困难人员列入档案,重点帮扶,在城市环卫、社区建设、垃圾处理、环境保护、园林绿化、社区服务等公共领域出资购买公益性、公共服务性等就业岗位,安臵“4050”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对困难人员实行政策倾斜、资金倾斜、工作力度倾斜。

(五)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增加就业、实现就业方式多样化的重要保障。当前,要进一步加强“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工作,认真搞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要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纠正不签订劳动合同、滥用试用期、随意压低工资和歧视性别招用工等违法违规行为,尤其要重点解决拒缴社会保险费的违法行为,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要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失业保险、基本养老保障和基本医疗保

15 险制度,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解除劳动者就业和再就业的后顾之忧。结合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逐步完善个人独立参保机制,确立社会保险个人参保的主体地位,实行多层次参保、灵活参保。玉溪市要抓住社会保险费税务统一征收试点的机遇,加强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力度,提高社会保险抗风险能力,为劳动者参与市场的竞争就业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险环境。

(六)加强对再就业工作的领导

就业是永恒的主题。就业和再就业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领导,才能真正做好再就业工作。

1、强化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领导负责制。各级党委、政府是促进就业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对本地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负总责。实行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靠前指挥、层层落实责任、一级抓一级。党政领导班子要定期研究本地区的再就业工作,认真解决影响本地区再就业工作的突出问题,做到责任、政策、资金、措施四个到位。对政策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单靠某个部门难于解决的问题,主要领导要亲自协调、及时解决。

2、齐抓共管,建立各部门通力合作的工作机制。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劳动和社会保障、计

16 划、经贸、财政、税务、民政、教育、工商、建设、卫生等多个方面,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协调,促使各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通力协作,形成推动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合力。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是主管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职能部门,要把再就业工作作为最主要的工作全力抓好。要牵头落实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督促各县区完成工作目标。对再就业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调查研究,提出解决方案。计划部门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要充分考虑把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和控制失业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目标。财政部门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再就业工作的支持力度。民政部门要加强对社区工作的指导,深入细致地做好城市下岗失业人员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宣传部门要搞好舆论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工商、税务、金融、城建、教育、卫生等有关部门都要各司其职,做到政策落实不“缩水”,税费减免不打折扣。特别是教育部门要确保下岗失业人员的子女在义务教育期间,免收教科书费和杂费;卫生部门的非盈利性医院对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免收普通挂号费和减收10%至15%的床位费、检查费及手术费的政策要尽快落到实处。搞好就业政策和相关政策的协调的服务,为促进再就业政策的落实创造良好条件。

3、完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要把控制失业率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把新增就业岗位、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解决困难群体就业作为具体工作目标,作为党政主要领导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层层分解进行量化、细化,每年进行一次系统的检查和考核,根据完成工作的好坏进行奖惩。要建立政府办牵头、劳动保障、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就业和再就业督促检查机制,把日常督促和不定期抽查结合起来,以检查促整改,推进工作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只有认清再就业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找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高度重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采取各项有力措施,才能推进再就业工作向前发展,切实解决好下 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这一社会热点问题。

《社区就业工作指南》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

《劳动就业及失业保险政策汇编》玉溪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编印

《中国就业》2004年第8期 《中国就业》2004年第10期

第四篇:发展劳务经济  扩大转移就业

近几年,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不断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而连续六年的严重干旱,也使农牧民单纯依赖农业的观念产生很大变化。面对这一形势,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积极鼓励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产业实施专项推进,劳务经济发展迅速。2002年,全县劳务输出10.68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3亿元;2003年,全县劳务输出10.95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3.1万人,全县实现劳务净收入3.07亿元,人均劳务收入517元,占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33%;今年前五个月,全县累计劳务输出11.9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3.8万人。劳务输出已经成为我县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劳务输出工作。一是成立了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项推进小组,由一名县处级负责人任组长,每年都召开大型劳务输出工作会议,具体研究部署劳务输出工作。二是加强考核。县政府两次派员对全县29个乡镇苏木进行了劳动力资源情况调查,对已输出人员从业地点、从事工种、性别、年龄结构进行了分类登记,建立起了全县劳务输出信息库。对其他剩余劳动力也从年龄结构、技能状况、性别、文化程度、求职意向等方面进行登记建档,做到了劳务输出情况清、底数明。在此基础上,县政府分别与29个乡镇苏木及就业、团委、妇联、工会签订责任状,把劳务输出工作纳入实绩目标考核。三是完善劳务输出工作体系。在县就业局成立了劳务输出办公室,统筹协调、指导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工会、团委、乡企局成立了职业介绍所。29个乡镇苏木都成了劳务输出办公室,311个行政村建立了劳务输出工作站,目标细化分解,层层明确责任,形成了由政府调控,劳动就业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乡镇(苏木)、村具体实施的“打工经济”产业链条,建立了“上下互动、责任共负、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劳务输出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的产业,对于我们这个农业基础薄弱的贫困县来说,更是一条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我县有15万剩余劳动力,劳务输出潜力巨大。尽管受旱灾、农产品价格等因素影响,农民增收缓慢,但部分农牧民却不愿“背井离乡”,对土地过分依恋。为此,我县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大张县鼓的宣传,在县电视台、敖汉报开辟了劳务输出宣传专栏,劳动就业部门创办了就业信息,印发了上万本外出务工手册,各乡镇苏木利用电视插转台宣传劳务输出的重大意义,宣传打工致富和返乡创业的先进典型。今年,县劳动就业部门还与广播电视部门共同制作推出了“组织领导、脱贫致富、在外创业、回乡发展、打工情景、问题探索”的劳务输出系列报道,逐步转变了农牧民“小富即安”、“宁愿在家受贫,不愿外出打工致富”的观念,全县上下营造了一种“外出打工光荣,劳务输出快富”的浓厚舆论氛围。

三、加强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完善输出网络

一是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主渠道作用。县就业局组建二个中心,即组建“信息服务中心”,主要负责输出输入地的劳务合作和信息传递;组建“维权援助中心”,依法维护劳务输出人员的合法权益。各乡镇苏木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挂帅,一名领导主抓,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专职专责。各行政村都明确了一名村干部具体负责代办点的工作,专门负责信息传递和调查统计工作。工会、团委和妇联等团体的中介组织都在现有的基础上,拓宽输出渠道,增加输出总量,发挥了劳务输出主力军的作用。

二是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如民委、扶贫、工商、 税务、统战、民政、科技、教育等政府各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各乡镇站口和个人依法成立职业中介组织或创办劳务输出经济实体,扩大劳务输出组织范围,扩大与外地劳务输出组织的联系和合作。

三是建立驻外劳务联络站。今年,我县将在呼市、沈阳、大连、海拉尔、北京五个大中城市建立劳务输出联络处,联络处一方面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各种服务和帮助,维护务工者的利益不受侵害,另一方面向县内反馈务工者的工作、生活情况,及时提供劳务动态和发展趋势,同时可以与基地直接达成输出协议或与外商洽谈招商项目,开展劳务输出和招商引资工作。目前此项工作正在筹备之中。我们还将在一些用人需求量较大的城市或用人单位设立信息联络点,聘请劳务信息员,形成内外呼应的信息网络,延伸信息触角。

四、实施外出务工人员培训工程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素质,拓宽择业空间,增强其市场竞争就业能力,谋求长远发展。几年来,我们把培训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积极整合县内外培训市场,建立了市民族技校、市商校、县电大工作站、县教师进修校30多个培训基地,开设了纺织、印刷、建筑、缝纫、家政服务、保安、食品加工等20多个培训项目。基本形成了以县就业训练中心为龙头,各职业学校为主体,乡镇苏木及基地企业网点为依托的培训网络,县委、县政府设立劳务输出培训专项资金,用于解决培训机构的培训补贴和农村特困人口、城镇下岗失业困难家庭人员的培训费问题。在培训内容上,一是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岗前教育。重点从政策法规、职业道德、社会知识等方面进行培训;二是开展技能培训。按照“以需定供,定向就业”的路子,向企业输出合格人才。近几年来,全县各类培训机构累计培训外出务工人员8万多人。培训后的外出务工人员的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他们以诚信、勤劳、有技术、能吃苦在北京、大连、沈阳、呼市等大中城市树立起了“*劳务品牌”的良好形象。

五、建立基地,搞好协作

劳务输出基地具有输出人员集中、就业周期长、便于管理服务、合法权益有保障等显著特点,我们把开展劳务考察、开辟劳务基地、为全县提供输出岗位作为大事来抓,先后对北京、大连、天津、青海、沈阳、哈尔滨、呼市等30多个大中城市进行了劳务考察,与235个企业建立了劳务协作关系,达到了巩固老基地,开拓新基地的目的。在辽宁营口的华晨、青花两大耐火材料集团,每年都有1000余名*人在那里务工,有的整户迁到那里。在北京望京新城,活跃着一支以敖汉人为骨干力量的几千人的保安队伍,被当地居民誉为“望京守护神,居民好卫士”。在青海锡铁山铅锌矿有800多名敖汉外出务工人员,

六、搞好服务,保障劳务输出健康发展

一是构筑信息网络,拓宽劳务输出渠道。我县先后在东北、华北、华南三大劳务协作区建立了500多个信息联网点,聘请1000余名信息联络员,县直相关部门、各乡镇苏木、各中介组织也积极开展劳务信息交流活动,广泛收集劳务信息,近两年共收集各类用工信息近2000条,向社会提供就业岗位8万多个。

二是制定政策,调动农牧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对外出务工人员在子女入学入托、“两工”使用、土地承包等方面给予扶持政策,外出务工人员可在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下转让承包权;对乡镇苏木干部带领群众外出务工,其本人工资、奖金照发,晋职、晋级优先。

第五篇:扩大内需措施和方法

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十项措施:

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 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 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

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

上一篇:捐资助学典型范文下一篇:捐资助学活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