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再就业实施措施

2024-04-13

本市再就业实施措施(精选6篇)

篇1:本市再就业实施措施

一、年就业形势总体评估:

一是下岗失业人员大量增加。随着并轨工作的开展,年我市并轨失业人员将达到万人。如果加上集体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和上年结转的下岗失业人员,预计年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将突破万人。不但再就业压力加大,而且必然会带来登记失业率明显上升趋势。

二是城镇新成长的劳动力就业的矛盾更加突出。目前,我市已有历届结转的新成长的劳动力万人,当年新成长的初高中毕业生预计达到万人左右,加上扩招毕业后的大中专毕业生没有就业的万人,年将达到万人。

三是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速度加快和规模加大。年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万人,年的目标是规模不减,质量提高。就全国而言,目前各地都在实行农村劳务经济,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展劳务输出。而全国使用农村劳动力市场的份额却没有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还是那么一块市场,谁出得快,谁就能占领市场,赢得主动权。从我市情况看,农村劳务输出工作起步不是很早,品牌特色不多,劳务输出工作的任务仍然很重。

四是吸纳劳动力的渠道不宽。随着国有经济的退出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试点的进行,国有企业的数量不但明显减少,而且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也相当低,目前,全市民营经济和个体工商户、第三产业和社区就业虽然发展较快,每年可新增就业岗位万余个,但与实际需要近万人就业相比,差距很大。此外,从前几年情况看,用人单位大都招用的是临时工、季节工、很多被招用的人员工作很不稳定,往往是春天上岗,冬季下岗,第二年仍然需要再就业安置,这无形中又增加了需要安置就业人员的总量和人数。

二、就业再就业的总体思路

以落实国家再就业优惠政策为指针,以完善社会保障试点为契机,以大力开发就业岗位为核心,坚持全市就业一盘棋的思想,调动各个部门及全社会参与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开展就业服务和大学生的就业推荐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三、具体工作思路和措施

1、建立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为适应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长期性和艰巨性的需要,年建立和完善与之配套长效机制和管理体系。重点是建立三个体系:一是建立和完善党委、政府领导,劳动部门牵头,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目标责任体系,层层落实工作目标任务。明年主要抓好两项工作:第一精选。即对原有的目标责任单位进行严格筛选,剔除个别效益不好,没有开发潜力的单位和部门,保证岗位开发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二是扩面。就是把再就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中省直企业和大的民营企业集团纳入到目标管理范围,增加岗位开发的外延和容量。二是建立录用备案和就业登记管理体系,就是在保证企业充分用人自主权的基础上,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要求所有用人单位在招工用人之前必须到劳动就业部门办理备案手续,所需招用人员原则上必须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招收。对各类企业新招收的人员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办理用工手续。这样,既有利于加强就业的宏观调控,掌握全市用工需求情况,又有利于搞好用工岗位的匹配。三是建立和完善就业岗位开发和安置工作考核体系。针对前几年的工作情况,重点是建立两级督查,三级检查的双重考核体系。两级督查就是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任务指标列入市和各县(市)区两级政府督查工作范围,每半年组织力量进行一次督查。三级检查就是市劳动部门对县(市)区劳动部门以及市直行业主管部门,县(市)区劳动部门和市直行业主管部门对所辖街道社区和所属企业进行检查,通过督查检查,真正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2、拓宽岗位开发和安置工作的领域和渠道。争取岗位开发和安置工作在四个方面有新的进展。一是在民营企业岗位开发有新的进展。从统计资料看,我市目前共有民营企业万家,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今后要在民营企业开发岗位万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万人,并以批量开发、规模就业为重要工作方式,争取在招工用人较多的民营企业中建立起就业基地,由劳动局授牌,并逐年发展扩大。二是在社区开发就业岗位有新的进展。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社区服务网点个,大约还有多个社区服务工作处于空白状态,社区就业的潜力也很大,重点要在加强网点建设上下功夫,变一人自谋职业为合伙或联合就业,全年争取新建社区网点个,同时,进一步完善和推进下岗失业人员充分就业社区竞赛活动,力争开发就业岗位达到万个,力争解决万人的就业问题。三是在自谋职业开发岗位有新的进展。要通过政策推动,资金拉动,典型带动等多种措施,进一步推动自谋职业的全面开展。通过小额贷款等政策的扶持,力争使万名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四是在新建项目上跟进,目前,我们正在和市发改委、各开发区联系,掌握明年新建大项目的规模、选址、用工数量,在项目开工时及时跟进,为项目提供就业服务,利用新项目开发岗位。通过落实以上四项措施,真正发挥小企业大就业、小社区大就业、小额贷款大效果的作用。

3、进一步做好“4050”人员的再就业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4050”人员的人数估计还会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因此,还要把解决“4050”人员再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继续办好绿色通道,落实好工作目标。并争取在三个方面有所改进:一是在帮扶的范围上有所改进。要在普遍解决好“4050”人员再就业问题的基础上,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夫妻双方失业、一户两代人失业、单亲扶养子女失业人员这三类就业困难家庭身上,摸清底数,确定帮扶目标,完善制度,建立机制,争取取得一定成效。二是在就业岗位开发的方式上有所改进。认真选择“4050”人员规模就业的项目,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的办法,举办“4050”项目招投标活动,依靠能力,抓好项目,扩大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作用。三是在就业安置范围上有所改进。积极探索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和使用办法,对财政拨款的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岗位、社区公益性岗位、大专院校和医院等使用的后勤服务性辅助岗位出现空缺和新增岗位,实行用人申报制度,确保就业困难群体优先。

4、建立失业人员接收、管理、服务和促进再就业的配套工作机制。随着我市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试点的进展。估计将有万名下岗职工转为失业人员。就业服务部门承担的接收、管理、服务和促进再就业的工作任务将变得异常繁重。为做好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我们的初步想法是,建立一个体系,搞好两个结合,落实三方责任,调动四个积极性。建立一个体系,就是建立街道对失业职工一体化管理体系。凡是失业职工必须统一纳入街道进行登记,使每个街道都能及时掌握本辖区内的失业人员情况,分别登记造册,分类管理,统一登录微机,形成一个集中统一管理的体系。搞好两个结合就是把失业登记同做好就业服务工作结合起来,把档案代理同职业介绍工作结合起来,把失业登记、档案代理同求职登记和推荐介绍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一条龙式的工作方式。落实三方责任,就是落实好企业、就业服务部门和社会的责任。企业在下岗职工转为失业职工之前必须向终止解除劳动关系的下岗职工宣传好失业职工的有关管理办法和办理失业登记的有关工作程序和再就业优惠政策,并统一到就业服务部门办理失业登记和代理档案的手续。就业服务部门在办理失业职工失业登记手续的同时,搞好全方位的配套服务;社会各界要把做好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注入本部门的重要工作,大力开发和提供社会用工岗位,扩大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安置能力。调动四个积极性,就是调动失业人员自主择业的积极性,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做好失业人员管理和促进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就业服务机构宏观调控和典型示范的积极性、用人单位吸纳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积极性。

5、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重点是加强基础工作,完善整体功能,突出市场作用。实现职业介绍一体化、信息使用一网通,就业服务一站式的工作方式。一是以人力资源市场三化建设工作为统领,以新三化建设为目标,解决好市场建设面积和市场软硬件建设的同时,实现劳动力市场向人力资源市场的转型,年底,要达到和超过国家要求的标准,为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提供基础平台;二是充分发挥市场在促进再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主要措施是以市场职介工作双轨制和“五化”为基础,以承诺服务为手段,通过联动活动,拉动县区,搞活市场,要争取做到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每半月组织一次小型交流会活动,县(市)区人力资源市场每周举办一次小型交流会活动,每月统一参加一次全市联动交流会活动。使全市各级各类人力资源市场都能发挥作用,有所作为。三是进一步加强岗位银行和人力资源库建设。通过落实目标责任制方式,全年岗位银行存储用人信息达到万个,网上求职登记万人,通过整合资源,使全市的信息岗位融为一体,一点登录、多点查询,信息共享。四是加强街镇和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通过开展规范建设和争创双最佳活动,充分发挥街镇和社区在失业人员管理、就业服务和促进再就业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6、进一步搞好职业介绍工作。实现职介工作的三个转变,由过去的下岗失业人员自己找工作,为职业介绍机构帮助找工作的转变;由过去守门等客为职业介绍机构请他们上门为其开展就业服务的转变;由过去部门单独行动为全市职业介绍机构联合行动的转变,推动全市再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年我们要利用全市的各级人力资源市场坚持举办下岗失业人员和人员专场招聘会,要以开展高层次人力资源职业介绍工作为突破口,积极拓展人力资源的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的业务空间,努力开展全市各类人员广范围的就业再就业工作。

(1)建立人力资源专业网站。在不断完善和充实全市现有人力资源求职和招聘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与全国各大专业就业网站连接,建立人力资源专业网站,覆盖全市就业方面的各项业务,开设国家政策法规、人力资源信息动态、时事报道等信息专栏,积极开展网上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活动,发挥网络在促进就业工作的重要作用。

(2)举办形式多样、主题各异的专场招聘活动。做好宣传工作,提高我们人力资源市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努力将市场办成开展多元化就业服务的专业人力资源市场,将高校毕业生和招聘中高层次人才的单位吸引到市场。努力尝试根据高校毕业生的求职方向及用人单位招聘具体要求,举办各类各具特色的高层次人力资源专场招聘会,特别是与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搞好合作,尽可能多地开发出一些好的、吸引大中专毕业生的我市外企就业岗位。条件成熟时每周定期举办内容丰富的专场招聘会,如it、医药、广告、专业技术、高级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专场招聘会。

(3)内引外连,加强区域人力资源招聘的合作。在总结年东北三省外商投资企业人力资源专场招聘会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山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省市各专业人力资源的市场需求,加强区域人力资源招聘合作;同时尝试组织我市企业招聘团走出本市、本省,到外省、市招聘急需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推动我市高层次人力资源的就业工作领域和空间。

7、建立完善的就业备案和就业登记制度

年全市劳动就业工作的重点要以确定规范劳动关系为中心,全面理顺就业再就业工作。劳动保障系统要联合行动,包括仲裁、监察、工资、就业、养老、医疗等部门,出台就业备案和就业登记规定,将如何确立劳动关系,如何发挥政府调控就业整体功能,规范企业劳动用工行为,统一劳动用工备案手续等方面做出统一的规定,要在《行政许可法》的框架内,突破原有的就业模式限制,实现城乡就业一体化体系,形成全市统一的劳动关系和录用手续,从而保证政府管理就业的实际效果,真正掌握我市的就业状况。将隐性就业显性化,完善社会保险关系,提升就业部门的管理作用。

8、开展全市创建信用社区试点工作。按照国家百家社区就业重点联系城市工作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再就业优惠政策,结合我市社区工作实际,按照信用社区的基本条件和申报程序,确定社区评价个人信用的基本标准,在每个选取2-个社区作为试点,为符合信用社区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免费开展创业能力培训、办理小额贷款等给予政策扶持。同时,将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充分就业社区竞赛活动作为开展信用社区的一项重要内容,将竞赛范围由五扩大到五县区,通过此项活动,推动其社区就业工作的开展,同时细化奖惩标准,完善考核体系,与市财政、民政等部门加强合作,加大检查监督力度。注重活动质量。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力争在年下半年在全市范围内扩大信用社区的覆盖面。

9、进一步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年劳务输出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按照“扩张规模、提高素质、培育市场、强化服务”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劳务信息、技能培训、就业服务、组织协调四大体系建设。一是以完善工作体系,明确工作任务为重点,全面建立有职有责的劳务输出工作机构。要落实人员和经费,专项开展劳务输出工作。二是组建全市统一的劳务输出工作站。以省里即将出台的建立劳务输出服务机构为契机,争取财政投入力度。在全国各地包括国外建立一定数量的劳务输出工作站和派出机构,在人员、经费上财政要给予支持。对劳务输出组织和机构实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人员共管,全市联用。三是继续实行工作目标责任管理,进一步完善考核体系和监督检查制度,确保年劳务输出工作任务的落实,以劳务输出促进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规模化、有序化流动。四是大力开展培训工作。年的培训工作要确立两条线,一条线是以常识性短期培训为主的大规模培训,范围要广,时间要短,形式要多样,各地要结合实际确立培训方式和内容。第二条线是以专业技能为主的精品培训,以简单专业技能为重点,以输定培,扩大“订单式培训”和“个性化培训”,使每个外出务工人员都能掌握一项简单的专业技能。充分发挥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培训基地作用,要把培训和输出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职业技能为重点,以维权为内容,搞好外出人员的劳动技能培训工作。五是创立全市劳务输出品牌。我们确立实施“两个资源的整合”。一是品牌资源的整合,也就是劳动力资源的整合,按照工种、岗位把外出人员整合到一起,统一培训,统一管理,每个县市确定1-个品牌,打破区域限制,实行劳动力资源的整合和匹配;二是培训资源的整合,发挥劳动保障部门培训的主渠道,整合各种培训力量、场地和师资,合理布局,调整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以就地就近为原则,实现人力资源和培训资源的有效统一,以培训促输出。

10、实施全民创业促就业战略。一是继续举办创业促就业成功项目展示会。向全社会征集适合下岗失业人员从事有市场发展潜力和前景的创业项目,同时将创业成功的项目收集到一起,通过一段时间,统一制作展示板面,在人力资源市场举办“创业促就业成功项目展示及推介会”,动员下岗失业人员行动起来,走创业促就业之路。二是开展“千名创业成功人士带动万人就业”活动。在全市范围内选取千名创业成功者,开发出近万个适合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岗位,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同时评选全市创业促就业再就业明星,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全市创业促就业工作的全面开展。

范文网【】

篇2:本市再就业实施措施

主要有三方面内容:

市区“三纵三横”主干道,淮海中路5条机动车专用道的部分路段和浦东新区小陆家嘴等3块区域全天禁止摩托车通行。扩大外地号牌摩托车在本市的禁止通行范围,从严整治无牌无证摩托车和两轮摩托车非法营运载客现象。

篇3:本市再就业实施措施

1.托格拉克利, 位于伊宁市东郊。地处东经81o31′~81o39′, 北纬43o50′~43o62′

东邻农四师七十团, 南濒伊犁河, 北连伊宁县胡地亚于郊乡, 呈现三角形, 总面积25.58平方公里 (合38375亩) , 其中耕地2.3万亩、果园819亩、林地1666亩、水域4306亩;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土地肥沃, 吉里格朗河由东北向西南横穿全乡, 水源充足。托格拉克, 意为胡杨树。

2.克伯克于孜乡, 位于伊宁市区东郊, 东经81o30′~81o36′北纬, 43o64′~43o68′

东邻伊宁县胡地亚尔于孜乡, 西接喀尔墩乡, 南连农科所, 北靠园艺场;东西长9公里, 南北宽6公里, 总面积15.66平方公里 (约合23494亩) , 辖克伯克于孜、阿热买里、团结等3个村民委员会、18个村民小组。乡政府驻克伯克于孜村, 距市中心8公里、清乾隆年间 (1 7 6 2年前后) , 清政府从南疆迁徙维吾尔族农民伊犁屯田;此处有一名叫克伯克江的人颇有威望, 被封为百户长, 人们便把这个地方叫做克伯克于孜, 沿用至今。

3.英也尔乡, 位于伊宁市西郊, 地处东经81o06′~81o17′, 北纬43o46′~43o85′

东连巴彦岱乡, 西接界梁子牧场和霍城县, 北邻霍城县, 南临伊犁河, 南北长23公里, 东西宽11公里, 呈南宽北窄狭长型, 总面积70.51平方公里 (给合105768亩) , 其中可耕地36016亩, 果园997亩, 林地3618亩, 水域4726亩, 居民点等用地5115亩, 牧草地45200多亩, 地势北高南低, 海拔621米~1200米, 乡政府驻英也尔村, 距市中心15公里, 辖英也尔, 界梁子、六七段、阿拉木图亚等4个村民委员会, 3 3个村民小组。

二、伊宁市和本市所属的各乡初步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状况

1.私营经济工业

伊宁市最早出现的私营经济工业, 是同当地的农牧业自然经济和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生活密切相关的皮毛、金属、木材、缝纫加工等四大行业。清宣统二年工厂建成投产、定名为木沙巴也来皮革厂。十月革命后, 一批批华侨从苏联转入伊宁, 其中一部分作皮鞋的匠人, 成为后来靴鞋生产的技术骨干。此后, 从山东、江苏陆续迁来大批木工, 其中不乏能工巧匠, 为当时和以后木器家具的生产发展, 增加了活力。毡制品行业起步较早, 牧民因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家庭土法手擀脚踏制毡, 劳动强度极大, 自给率很低。1949年底, 伊宁城手工业个体户约有600户, 年产值近百万元 (合新人民币) ;主要行业除上述四大行业, 还有印刷、土陶、帽子、修理等行业。

1950年1月, 8名妇女在地区妇联的协助下, 成立了伊宁县三区 (1952年划归伊宁市) 妇女生产合作社, 她们采用排剧演戏等方法筹集资金购置一部旧缝纫机, 从拆洗、缝补开始到零星加工, 成批订货, 1953年底, 缝纫机增加到5部, 人数达到70余人, 由加工布料服装增加到毛料、剌绣和制作民族服装, 人均月收入40元左右。1954年, 市妇联、工交科对该合作社进行全面整顿, 建立健全各种制度, 组成监理事会, 吸收一些社员, 加强了技术力量, 改名为伊宁市前进缝纫生产合作社。此后, 又相继成立艾山江靴鞋组、马俊才靴鞋组等5个靴鞋生产社 (组) , 4个金属生产社, 3个服装社 (组) , 印刷、帽子生产小组各一个。

2.1952年, 个体商户约有2432家, 从业人员2514人, 1953年为3956户, 从业人员4792人;私营商业零售额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81%

1954年有商户3538户, 其中坐商1226户, 资金1800766元;行商159户, 资金597396元;摊贩1409户, 资金247884元;饮食业555户, 资金125114元。

这些商户的资金总额2777170元, 对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1954年~1956年, 对私营商业进行了两次调整和改造, 取缔金银商贩25户, 动员从事金银首饰加工销售的23户转行, 只保留2户单纯加工、不从事买卖的加工店;将私营批发商、行商和进出口商的中小户转为零售商;对经营民用工业品的坐商通过分配货源时搭配热货、提高批零差率、统一售价、减少国营零售网点等, 使其维持一定的营业和利润;对经营粮、油、棉布、皮毛、烟酒、五金的私营零售商, 采取全行业或部分实行代销、经销、批购的形式改造成国家资本主义的零售商, 共有109户, 其中粮油、烟酒两个行业实行全行业经、代销。

1956年, 实行代销形式的零售商组织起合作商店。2月, 政府批准57个行业、1600多个商业户全行业公私合营, 年底结束了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8年, 陆续转为国营的有食堂、旅馆、理发、照像等20户, 从业人员408名, 私营股金44321 (大部分为饮食服务业) 。公私合营商业机构14个、从业人员86人;服务机构13户、从业人员64人;饮食业机构6个、从业人员38人, 合计共有公私合营机构33个、从业人员188人。

1959年, 为加强对合作商店的领导和改造, 把分散的合作商店、小组都组织起来, 成立“伊宁市商业服务合作总店”, 下设26个基层商店 (分店) 、123个零售门市部、25个饮食服务点, 共有从业人员582人, 经营22大类商品和饮食服务等5个服务性行业。

1965年6月, 撤销合作总店, 将各行业的175个合作店、合作小组划归各专业对口的国营公司管理。1954年, 动员农村籍的小商贩回乡参加土改运动。1955年统计, 私营商业零售额下降到社会商业零售额的35.5%。

1956年~1965年, 有的商户过渡到公私合营, 有的为国营商业经销、代销、只剩下小商贩1569户, 从事个体经营。1958年, 小商贩下放到公社劳动。

1965年, 国家进一步控制了市商品、品种范围、取消议价, 对合作商店、个人本商贩规定“七不准”, 经营客控制在社会商品零售额的10%左右。

“短训班文化大革命”期间, 个体商业被取缔, 商贩由合法经营转入黑市交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允许个体经济发展, 个体户逐年增加。1984年全市有个体户2754户, 其中有固定店铺者2486户, 从业人员3067人。

3.私营商业企业

事实上, 由于非公有制企业的进入, 文化、体育、娱乐、休闲以及为其他产业服务的中介、法律、咨询、物流配送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十分迅速。从区域结构看, 西部地区、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发展缓慢, 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所有制结构单一, 产业结构不合理。依靠体制创新,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是实现两大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同时, 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 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现状, 也必须充分发挥非公有资本的重要作用。非公有制经济过去主要分布在各个地市和县镇, 行业类别多、企业规模小、分散化经营。近年来, 在一些地方出现了“生产在一家一户、规模是千家万户”特色产业集群, 有的称为专业镇或区块经济。如广东省大沥的铝材、西樵的纺织;福建省晋江的鞋业、南安的建材;浙江省永康的五金、温州的打火机等。其主要特征是, 一家一户从事生产加工, 千家万户合作形成社会化生产。人们称其为“小商品、大市场”、“小企业、大生产”、“小买卖、大发展”。有些产业集群已成为我国的重要制造业基地, 产品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

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 私营企业发展也很快。1988年全市有私营工商企业68户, 从业人员775人, 资金158.53万元, 其中商业企业有9户, 从业人员84人, 资金57.1万元;饮食业30户, 从业人员272人, 资金10.01万元;其他1户, 从业人员9人, 资金6.1万元。

1990年, 私营商业企业5户, 从业人员82人 (其中独资企业4户、从业人员61人;合资企业1户、从业人员21人) ;饮食业1户、从业人员13人 (独资) ;服务业1户, 从业人员25人 (独资) 。

促进伊宁市和本市所属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将运用以下的措施和建议:

(1) 是落实责任, 完善企业发展规划, 帮助企业解决日常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放水养鱼, 大力扶持企业发展, 并作出明确的服务承诺。

(2) 是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严厉打击阻碍非公经济发展和损害非公经济合法权益违法行为, 继续推行、完善挂牌保护重点企业制度, 搞好信用环境建设, 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法制环境。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指导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工作。要充分认识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对促进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平正义、充满活力”的要求, 立足职能, 增强大局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法制意识及责任意识, 为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诚信守约的信用环境、公正廉洁的执法环境和公开高效的办事环境。

(3) 是结合实施工业经济发展, 从资金和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和扶持, 做大做强一批非公优势骨干企业。在规范准入、严格监管的前提下, 支持、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投资教育、科研、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领域, 支持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参与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的改组改制;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及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

摘要:本文比较深刻地分析本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状况, 以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篇4:本市再就业实施措施

百色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面积最大的市,总面积3.63万平方公里,位于广西西部,西与云南相接,北与贵州毗邻,东与首府南宁紧连,南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达365公里,境内有靖西、德保、那坡三个边境县。其中,靖西县与越南高平省茶岭、重庆、河广三县接壤,边境线长152.5公里。德保县有2个乡5个村与越南接壤。那坡县南部与越南高平、河广两省苗皇、河广、通农、保乐、宝林五县接壤,边境线长达207公里,是广西陆地边境线最长的县份。

2008年11月7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关心群众生活:广西百色市那坡县边境一线村屯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极端贫困》一文上作出“加大对边境一线村屯经济社会发展扶持力度,帮助困难群众解决饮水、用电、行路难等问题”的重要批示,按照胡总书记的批示精神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兴边富民”的总体部署,2009年2月,百色市结合边境农村实际,启动实施边境村屯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工程,对靖西、德保、那坡三县0—20公里范围内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工作。几年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百色市各级人社部门因地制宜,强化措施,边境村屯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工作取得较好成果,进一步提高了边境村屯农村劳动力的生产和就业技能,促进边民就近就地创业和就业,增加边民收入,实现“守边、固边、兴边”的目标。2009年以来,靖西、德保、那坡三县共培训边境农村劳动力4.70万人,实现就近就地就业或转移就业3.20万人,实现就业率68.09%。

建立三个保障,夯实培训基础

边民的生产、生活牵动着各级领导的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自治区主席马飚、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蒋明红等领导多次亲临百色边境地区调研指导,指示要切实加强边境群众的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走上脱贫致富的路子。百色市委、市人民政府积极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批示和郭声琨书记、马飚主席等领导讲话精神,高度重视边境村屯群众当前及长远发展问题,在加大边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把边境村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程作为为边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重要议程,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建立政策保障。市人民政府下发了《百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百色市边境村屯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了“实施边民大培训,使边民实现综合素质有所提高、生产技术明显提高,收入有所增加;有外出务工愿望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或转移就业达80%以上”的工作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各县的培训内容、目标、要求和工作责任。

建立宣传保障。边境各县区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采取各种宣传手段,加大边民职业技能、农业实用技术大培训宣传力度。市、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通过报纸、电视台、广播等媒体,加大对边境村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程的宣传力度,及时报道工作推进情况和宣传创业典型。那坡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深入边境村屯召开座谈会并发放宣传资料,宣传本地发展优势和优惠政策,营造“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的社会新观念,并通过印发招工简章等形式向边境村屯农村劳动力推荐企业用工信息。还组织干部职工和乡镇劳动保障所有关工作人员组成7个工作小组深入各乡镇和村屯召开动员会,发动广大边民积极参加技能技术培训。经动员,共有3208人参加了第一轮职业技能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已实现就地就近或转移就业19373人。

建立基础保障。2009年以来,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协调组织下,德保、靖西、那坡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安排工作人员,深入边境村屯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劳动力分布、劳动力就业愿望和培训意向、地方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建立边境村屯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和边境村屯农村劳动力台账,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本县边境村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作措施和工作方案,为做好各项培训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明确三个重点,注重培训效果

在市、县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百色市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积极协调农业、林业、畜牧水产、教育、扶贫等相关部门,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共同推进边民培训活动。

立足农村实际,重点抓好农业技术培训。几年来,边境三县坚持以边民需要培训的工种为前提,根据培训对象的务工实际、培训意愿、就业或创业愿望,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种养殖技术培训。如,靖西、德保两县结合边境地区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种烟、烤烟职业技能培训,据统计,2010年以来,两县烟叶种植面积成倍增长,特别是靖西县已发展成为广西烟叶种植大县,种植面积达50000多亩。那坡县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对苗族边民开展日常生活常识、普通话及种养殖基础知识培训,通过种桑养蚕职业技能培训后,全县边民从事种桑养蚕工作5000多人,有力地促进了边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和转移就业及增加经济收入。那坡县平孟镇农信村卡怀屯属边境0—3公里内村屯,共有41户160人,其中劳动力121人,有46人外出务工,余下劳动力75人。2009年以来,卡怀屯在农信村党支部书记黄美新带领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发展,经市场调查,选定砂糖桔种植这一项目。项目选定后,在地方政府的联系下,2010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农业局组织技术人员到卡怀屯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在开展技能培训过程中,培训教师结合种植项目长短情况,在种植砂糖桔同时套种其他农作物,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在技术员的培训及引导下,2010年至今,卡怀屯砂糖桔种植已达460亩,户均种植达11.2亩,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预计种植的砂糖桔将在2年后有收入,不仅提高卡怀屯群众的收入,还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紧扣市场需求,重点抓好实用技术培训。近年来,靖西县农用运输车有较大幅度增加,该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农用运输车驾驶员技能培训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紧密衔接制定全县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计划,为劳动力市场用工输送符合需要的农用运输车驾驶员。学员培训合格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根据县内铝、锰工业园区等企业的用工需求,引导边境村屯村民参加农用运输车驾驶员培训的合格人员转移到锰、铝工业园区就业;或依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培训合格人员从事烤烟、桑蚕和水果生产等,发展特色种养业;或向“兴边富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其他领域转移就业。截至2012年2月底,全县已组织边民举办农用运输车驾驶员培训10期,培训合格取得驾照889人。边民通过劳务增收改善自己生活,共同致富,共建文明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发挥个人特长,重点抓好创业培训。三县在抓好各类培训的过程中,注重个人特长和技术培训相结合抓好创业培训。如,德保县龙光乡大邦村大邦屯的杨瑞江2009年从广东回到家乡,参加创业培训班后决定自主创业。他凭借自己在外打工所学到的焊接技术,在县城沿街租下一个门面,初次贷款投资3万元,开了一家门窗加工装饰店。由于多年来一直从事五金焊接工作,技术精湛,服务周到,很快就赢得了客户的青睐,打开了本地门窗加工装饰市场,在德保铝合金加工装修业打响了知名度,定单定货量不断增多,门店年利润超10万元。目前,装饰店已向社会招聘员工10名,按每天80元计算工资,员工每个月的工资均超过2000元。在杨瑞江的带动下,龙光乡大邦村大邦屯同村的边民掀起了返乡创业热潮,原在广东打工的陈华峰、农保章、农保盛、农保平、杨德科等村民也纷纷返乡,开了夫妻门窗店、兄弟铝合金店,在德保县城有8家大邦屯开的铝合金门窗店,生意非常兴隆,每个店年纯收入2万多元。

强化三个机制,促进就业创业

强化促进就业指导机制。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真做好边民的就业指导工作,在引导农民工跨县转移就业的同时,因地制宜,鼓励就地就业或自主创业。靖西县依托资源优势和项目建设优势,合理引导边境村屯农民工到县内锰、铝工业园区就业;依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工从事烤烟、桑蚕和甘蔗生产,发展特色种养业;引导农民工向“兴边富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其他领域转移就业;依托湖润镇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引导农民工从事导游、船工、摄影和小本经营等,使一部分农民工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同时,广泛收集用工信息,加强与用人企业对接,开通劳务输出直通车,将87名边民送到桂林荔浦佰客喜家居有限公司就业。德保县部分边民参加培训后成功应聘到本县或外地学校食堂、宾馆、酒店等服务性工作岗位,实现再就业;部分边民创业投资经营了美食快餐店、烧卤味美食店、德保特色风味小吃店等。

强化考核鉴定机制。培训结束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职业准入工种培训学员组织参加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合格者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如德保县组织开展中式烹调师培训后,由百色饭店职业技能鉴定所考评员对学员进行统一的理论与操作两种职业技能专业考试、考评、鉴定,共鉴定185人。

强化经费管理机制。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边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全市充分发挥“阳光工程”培训资金、扶贫培训资金、再就业职业培训补贴资金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基金对边境农村劳动者培训就业工作的促进作用,及时按相关规定开展培训和申领相应补贴,并管好用好各项资金。靖西、那坡、德保县从地方财政安排一定的资金,作为边境村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作专项经费,用于教师授课费、场地费和边境村屯困难培训对象的午餐补贴等,确保转移培训就业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市、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21个边境乡镇劳动保障机构列入全市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设重点单位,从再就业资金中安排105万元专项建设经费,加强边境乡镇劳动保障机构和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为边民提供就业服务,促进边民通过转移就业实现脱贫致富。

几年来,百色市通过实施边境村屯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工程,边境村屯农村劳动力的生产和就业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边民有效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和转移就业,经济收入不断增加,推动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全市就业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全区边境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篇5:本市再就业实施措施

沪人社规〔2017〕22号

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各有关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

为进一步缓解本市人力资源市场结构性矛盾,着力提升青年就业创业能力,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本市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沪府发〔2015〕36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通知》(沪府办发〔2015〕43号)的有关要求,现就进一步做好本市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工作通知如下:

一、就业创业见习的界定

就业创业见习是指政府为提升青年就业或创业能力,组织青年到政府确定的见习基地的特定岗位进行实践锻炼的一项就业或创业准备活动。见习类型分为就业见习和创业见习。见习期限一般为1-6个月。见习期内,见习学员与见习基地不建立劳动关系。

二、就业创业见习对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青年,可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参加就业创业见习:

(一)年龄在16-35岁,具有本市户籍的未就业青年;

(二)参加本市就业创业见习计划的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所属毕业学年学生;

(三)本市应届离校未就业高等学校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三、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一)申报条件

1.就业见习基地

符合下列条件的用人单位可向生产或经营所在地的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成为上海市就业见习基地:

(1)在本市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经营状况良好,管理较为规范,社会责任感强;

(3)符合本市经济发展特点,功能定位或属于区重点发展的行业;

(4)能够提供一定规模就业见习岗位,且岗位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和通用性,适应青年的实际需求。

2.创业见习基地

符合下列条件的用人单位可向生产或经营所在地的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成为上海市创业见习基地:

(1)在本市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经营状况良好,管理较为规范,社会责任感强;

(3)能够提供综合管理、项目策划、企业运营、投融资、创业孵化等岗位。

重点发展符合上述条件且具有一定规模、孵化功能比较健全、成效比较明显的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创客空间成为创业见习基地。

(二)考察确定

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在认真考察用人单位工作岗位、工作环境的基础上,将申报条件符合规定的用人单位确定为就业或创业见习试运作基地,并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

试运作的见习基地同等享受本市有关见习基地的政策规定。对于各方面条件较好、持续提供较多见习岗位,且见习运作较规范的试运作见习基地,经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评估达标,并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确定为正式见习基地。

(三)跟踪管理

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本区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日常跟踪管理,做好指导和协调工作。对于正在参加就业创业见习活动的青年,应主动跟踪其工作学习情况,了解见习成效。对于就业见习后被就业见习基地留用的学员,应督促就业见习基地按规定办理相关用工手续、缴纳社会保险。对于就业见习后未就业的学员,应加强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对于创业见习后的见习学员,应鼓励创业见习基地加强跟踪帮扶,提供针对性的创业指导和服务。

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可根据实际需要,采取招投标的方式,委托社会中介机构承担见习基地的跟踪管理和服务等工作。

(四)考核评估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每年对见习基地见习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评估。在评估方式上,可采取招投标的方式,引进社会中介机构参与见习基地的评估工作。经考核评估,见习规模大、见习质量好、见习管理规范的见习单位可评为“上海市就业见习示范基地”或“上海市创业见习示范基地”并予以挂牌。各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可结合实际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奖励。对于评估结果不达标或日常跟踪管理中发现存在违法违规情况的见习基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督促其限期整改,并及时上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限期整改不力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有权作出暂缓拨款、中止拨款、追回已拨付经费或取消见习基地的决定,对情节严重的,还应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就业创业见习的相关补贴

(一)见习学员生活费补贴主要用于补贴见习学员见习期间的基本生活费用。每名学员每月补贴标准为当年城镇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的80%,各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配套补贴。生活费补贴通过银行发放到见习学员本人账户,见习学员应凭本人身份证到指定的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二)见习带教费补贴主要用于补贴见习带教老师的指导费用以及见习基地因见习带教产生的其他相关费用。每带教一名学员每月补贴标准为当年城镇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的30%,补贴发放至提供带教服务的用人单位银行账户。各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配套补贴。

对于直接提供见习岗位、当年见习留用率超过50%的就业见习基地,按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人数给予每人5000元的一次性带教费补贴,补贴发放至就业见习基地的社会保险缴费账户。经创业见习基地跟踪帮扶,见习学员在见习后六个月内实现创业的,按照实际成功创业人数给予创业见习基地每人5000元的一次性带教费补贴,补贴发放至创业见习基地的银行账户。

(三)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商业保险公司,为见习学员统一办理综合保险。保险费标准根据本市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合理确定并适时调整。

高等学校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年学生参加见习的生活费补贴、见习带教费补贴(包括一次性带教费补贴)以及保险费补贴从本市地方教育附加专项资金中列支。其他人员参加见习的补贴资金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

五、其他

(一)毕业学年学生参加见习计划意愿较强的高等学校及中等职业学校,可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市教育管理部门提出参加见习计划的申请。参加见习计划的学校应将毕业学年学生的见习工作纳入到学校教学的整体规划中,并将见习作为学生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渠道。相关学校应为学生参加见习活动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并做好跟踪服务和指导。对于参加见习期满、符合规定的学生,可给予一定的学分。

(二)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社区未就业青年就业创业意向的摸底调查,并组织做好见习政策的宣传告知工作。

(三)失业青年参加全日制见习活动,见习期间不列入失业统计范围。

(四)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全市就业创业见习工作的指导协调、组织督查和评估工作。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根据工作职责要求,切实加强一线工作人员配备,做好相关的组织实施工作。

(五)本通知自2017年5月4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2年5月3日。《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青年职业见习工作的若干意见》(沪劳保就发〔2007〕10号)、《关于加强创业培训提升创业者能力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沪人社就〔2009〕14号)、《关于开展上海高校毕业学年学生参加“上海青年职业见习计划”试点工作的通知》(沪教委高〔2010〕88号)、《关于调整本市有关就业扶持政策补贴标准的通知》(沪人社就发〔2012〕36号)同时废止。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篇6:本市再就业实施措施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9号)和《上海市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沪委办发[2006]15号)精神,推动上海市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深入开展,根据《关于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治贿发[2006]4号),现就本市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工作的重要意义

商业贿赂违法犯罪,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引发严重腐败问题,败坏社会风气,影响我国投资环境和国际形象。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是治理商业贿赂一项重要任务,是惩治商业贿赂违法犯罪行为必不可少的手段。对发生在一些领域和行业中的商业贿赂违法犯罪案件,坚决查处,依法惩治,有利于营造反对商业贿赂的社会氛围,增强教育的说服力;有利于落实各项规定、措施,增强制度的约束力和监管的威慑力;有利于查找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漏洞,通过深化改革,从源头上预防商业贿赂的发生。

各区县各部门,尤其是执纪执法机关、司法机关要高度重视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工作,把查办案件作为深入推进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重要环节,切实抓出成效,为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二、明确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工作的基本要求

始终把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为办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依法惩治违法犯罪行为,又要维护正常的经济活动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要正确把握法律和政策,宽严相济,讲究策略,使少数犯罪分子依法受到惩处,使大多数人受到教育和警示。

加大执法力度,突出重点、从严惩治,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防上和纠正查处案件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和以罚代纪、以罚代刑、以纪代刑的问题。

坚持依法办案。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把严格依法办案的要求贯穿于查办案件的全过程,切实做到事实请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依法审慎使用办案措施和手段,及时纠正办案中的不当行为和失误。

坚持标本兼治。在坚决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作用,加强对案件发生原因、案件特点、作案手法等的剖析,举一反三,堵漏建制,从源头上铲除商业贿赂滋生蔓延的土壤。

三、加强对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

(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重视和支持办案工作。要加强工作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办案工作中存在的闲难和问题。对查处阻力大、久拖不结的大案要案,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排除干扰;对涉及跨地区、跨部门的重大案件,要组织力量联合办案,形成办案合力。

(二)严格落实办案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分管领导、办案部门负责人、案件调查组负责人和调查人员分级负责的办案工作责任制。严格办案考核制度和办案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不认真履行办案职责,瞒案不报、压案不查的;对因重大过失,致使案件主要违法事实失实、证据缺失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在办案工作中以案谋私、徇私枉法、执法犯法的,耍依法从严处理,并根据情况,追究有关责任人员和领导的责任。

(三)切实提高办案能力和水平。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办案队伍的政治素质和拒腐防变的本领。加搔业务培训,掌握经济、法律、管理、科技等方面新知识,提高办案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正确运用政策策略、组织协调办案和突破复杂案件的能力。注意运用高科技成果,提高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的水平。

(四)各区县各部门必须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上级执纪执法机关、司法机关要通过案件督办、办案质量检查等方式,加强对下级机关查处案件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的职能作用,保证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工作顺利进行。建立健全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案件查处、协调、督办制度和向市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报告查办案件工作制度。要按照有关时间节点,各区县、各部门将商业贿赂案件查处情况报送市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加强对全市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工作的指导、协调,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监督检查,了解掌握查办商业贿赂案件的总体情况,协调解决查处案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四、突出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的重点

(一)围绕商业贿赂易发多发的领域和行业,开展查办案件工作。重点查处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以及资源开发和经销等领域发生的案件;查处银行信贷、证券期货、商业保险、出版发行、体育、电信、电力、质检、环保等方面的重大商业贿赂案件。

(二)坚决查处严重破坏市场秩序和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商业贿赂案件,特别要查处涉案金额巨大、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案要案。

(三)严肃查处涉及国家公务员利用职权参与或干预企业事业单位经营活动、谋取非法利益的违纪违法案件,特别要查处利用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和司法权执法犯法、贪赃枉法、索贿受贿的行为,以及国有资产监管中的违法行为。

五、加大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的力度

(一)拓宽投诉举报渠道。要充分发挥检察、公安、审计、工商、纪检监察等执纪执法机关信访举报系统的作用,形成有效的投诉举报网络。结合自查自纠工作,及时发现新案源。本市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制度,设立并公布举报电话、信箱和网站等,畅通举报渠道。要采取有效措施,健全保护和激励机制,对投诉举报有功人员要给予奖励。

(二)排查处理案件线索。要全面清理积案,摸清底数,掌握情况,从中梳理出商业贿赂案件线索。认真核查举报投诉的商业贿赂案件线索。建立和完善商业贿赂档案查询系统,对所有案件线索实行统一管理,分类登记,在认真核实的基础上确定查处重点。建立健全案件线索移送制度,按照职责分工,归口处理。

(三)坚决查处大案要案。要统一部署、加强领导、集中力量、精心组织,突破一批大要案。对具备立案条件的重要案件线索,要抓紧立案查处;对在查案件,要加大工作力度,深挖细查,注意发现并查处串案、窝案和“案中案”。要选择典型案件公开曝光,扩大治理商业贿赂的社会效果,形成强大的威慑力,推动专项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六、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

(一)执纪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及主管(监管)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依法查处或配合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审计机关要加强对重点资金、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审计检查,查找商业贿赂问题;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加强对各类经营主体的监管,认真查处商业贿赂违法案件;公安、检察机关要按照各自的职责权限,依法查处涉嫌商业贿赂犯罪案件;金融监管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发现和依法查处本系统本行业发生的案件;审判机关要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及时审判起诉到法院的商业贿赂犯罪案件。纪检监察机关耍严肃查处在商业贿赂案件中涉及的违法违纪党员、干部。涉及到的有关部门和单位都要积极支持和配合案件查处工作。

(二)加强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合作。行业主管(监管)部门与执纪执法机关、司法机关,耍及时沟通信息,通报相关案情,搞好案件及线索移送和案件查证工作。各执纪执法机关、司法机关既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又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办案联席会议、重要案件协查等制度,完善查处重大案件协作机制,规范和完善工作衔接程序,加强协调配合和工作联系,明确案件移送的标准及责任,建立司法信息共享平台。对职权范围外的案件,要及时向有管辖权的机关移送。要在立案和追诉标准、案件定性、证据规格等方面加强研究,统一认识,提高办案的整体效能。

(三)各区县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查办商业贿赂案件的协调。要按照中央和市委的统--部署和要求,研究部署本地区的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要求、工作重点和方法步骤。要加强对查办案件中线索管理、移送,调查取证,定性量刑量纪、协作配合等各个方面的组织协调,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增强办案合力。

七、正确把握法律政策尺度

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对商业贿赂行为作出处理,正确区分正常的商业交往与不正当交易行为、违纪违规行为与违法犯罪行为,分清罪与非罪。综合考虑违法犯罪事实、情节、后果和悔改态度等因素,依法作出处理。对违法犯罪行为严重且态度恶劣或阻碍调查的,要从严处理;对投案自首、主动交代问题、积极退赃或有立功表现的,依法从轻、减轻或免予处理。

八、充分发挥案件预防功能

上一篇:本站原创圣诞节祝福短信下一篇:室内装修工程承包合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