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工岗位职责范本

2022-08-05

第一篇:操作工岗位职责范本

范本 餐饮服务关键环节食品加工操作规程(范本)

食 品 加 工 规 章 制 度

餐饮服务食品加工操作规程

加工操作规程应包括对采购验收、运输、贮存、粗加工、切配、烹调、备餐、供餐以及凉菜配制、果蔬汁现榨、水果拼盘制作、生食海产品加工、饮品制作、面点制作、裱花、烧烤、食品再加热、餐饮器具消毒保洁、食品留样等加工操作工序的具体规定和操作方法的详细要求。

采购验收操作规程要求

(一)采购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等应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和规定的有关要求,并应进行验收,不得采购《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不得销售的食用农产品。

(二)采购时应索取购货凭据,并做好采购记录,便于溯源;向食品生产单位、批发市场等批量采购的,还应索取许可证、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等。

(三)购置、使用集中消毒企业供应餐饮具的应当查验其经营资质,索取消毒合格凭证。

(四)入库前应进行验收,出入库时应进行登记,作好

(一)贮存场所、设备应当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如杀鼠剂、杀虫剂、洗涤剂、消毒剂等)及个人生活用品。

(二)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应当分类、分架存放,距离墙壁、地面均在10cm以上,并定期检查,使用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变质和过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及时清理销毁。

(三)冷藏、冷冻的温度应分别符合冷藏和冷冻的温度范围要求。

粗加工与切配操作规程要求

(一)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迹象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

(二)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洗净,动物性食品原料、植物性食品原料、水产品原料应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消毒处理。

(三)易腐烂变质食品应尽量缩短在常温下的存放时间,加工后应及时使用或冷藏。

(四)切配好的半成品应避免污染,与原料分开存放,并应根据性质分类存放。

(五)切配好的食品应按照加工操作规程,在规定时间内使用。

(六)已盛装食品的容器不得直接置于地上,以防止食品污染。

(七)加工用容器、工具应符合下列规定。生熟食品的加工工具及容器应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志。

1.餐用具宜用热力方法进行消毒,因材质、大小等原因无法采用的除外。

2.餐用具清洗消毒水池应专用,与食品原料、清洁用具及接触非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清洗水池分开。水池应使用不锈钢或陶瓷等不透水材料、不易积垢并易于清洗。采用化

学消毒的,至少设有3个专用水池。采用人工清洗热力消毒的,可设置2个专用水池。各类水池应以明显标识标明其用途。

3.清洗消毒设备设施的大小和数量应能满足需要。 4.采用自动清洗消毒设备的,设备上应有温度、时间显示和清洗消毒剂自动添加装置。

5.应设专供存放消毒后餐用具的保洁设施,其结构应密闭并易于清洁。

食品再加热操作规程要求

(一)无适当保存条件(温度低于60℃、高于10℃),存放时间超过2小时的食品,需再次利用的应充分加热。加热前应确认食品未变质。

(二)冷冻熟食品应彻底解冻后经充分加热方可食用。

(三)加热时中心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不符合加热标准的食品不得食用。

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其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低于70℃。有国际或发达国家标准足以证明加工某种食品中心温度略低于70℃,能保证食品安全,也可允许该种操作方式。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操作规程要求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规定,并应有详细记录。

食品添加剂存放应有固定的场所(或橱柜),应标示 “食品添加剂”字样,并有专人保管。

餐饮器具清洗消毒保洁操作规程要求

(一)餐饮器具使用后应及时洗净,定位存放,保持清洁。消毒后的餐饮器具应贮存在专用保洁设施内备用,保洁设施应有明显标记。餐饮器具保洁设施应当定期清洗,保持洁净。

(二)餐饮器具使用前应按《餐饮器具清洗消毒推荐方法》的规定洗净并消毒(详见本规范附件2)。

(三)应定期检查消毒设备、设施是否处于良好状态。采用化学消毒的应定时测量有效消毒浓度。

(四)消毒后餐饮具应符合GB1493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规定。

(五)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餐饮具。

(六)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器具应分开存放,保洁设施内不得存放其他物品。

(七)餐具摆台超过当次就餐时间尚未使用的应收回保洁。

(八)盛放调味料的容器应定期清洗消毒。

(二)留样食品应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专用容器内,在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以上,每个品种留样量不少于100g。

记录管理操作规程要求

(一)原料采购验收、加工操作过程关键项目、食品安全检查情况、人员健康状况、教育培训情况、食品留样、检验结果及投诉情况、处理结果、发现问题后采取的措施等均应予以记录。

(二)各项记录均应有执行人员和检查人员的签名。

(三)各岗位负责人应督促相关人员按要求进行记录,并每天检查记录的有关内容。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经常检查相关记录,记录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督促有关人员采取措施。

(四)有关记录至少应保存2年。 投诉受理操作规程要求

(一)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建立投诉受理制度,对消费者提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与投诉,应立即追查原因,妥善处理,并且留有记录。

(二)餐饮服务提供者接顾客投诉感官异常或可疑变质食品时,应及时撤换该食品,并同时告知备餐人员作出相应处理,并对同类食品进行检查。

第二篇:艾滋病检测点标准操作规程(参考范本)

HIV抗体检测标准操作规程(SOP文件)

1、目的:

为了规范本卫生院艾滋病检测点的正常运行,保证艾滋病抗体检测的准确,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卫生院艾滋病抗体检测从标本的采集、处理、检测到报告的全过程。

3、职责:

各检测工作人员按标准操作规程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本院艾滋病检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检测活动全过程及各项生物安全措施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4、标准操作程序:

4.1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4.1.1样品的采集:

4.1.1.1血清样品采集:用真空采血管抽取5mL静脉血,室温下自然放置1-2小时,待血清凝固和血块收缩后在用4000rmp离心15min,吸出血清备用。

4.1.1.2抗凝血样品采集:用加有抗凝剂的真空管或用消毒注射器抽取静脉血,转移至加有抗凝剂的试管,反复轻摇,分离血浆和血细胞备用。

4.1.1.3采样注意事项:

4.1.1.3.1采集样品应按临床采血技术规范及试剂盒说明书要求进行。

4.1.1.3.2采集标本时应注意安全,直接接触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血液和体液的操作应戴双层手套。

4.1.2样品的保存:

用于抗体检测的血清或血浆样品应存放与-20℃以下,短期(1周)内进行检测的样品可存放于2-8℃。

4.1.3样品的运送:

4.1.3.1实验室间传递的样品应为血清或血浆,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运送全血。样品应置于带盖的试管内,试管上应有明显的标记,标明样品的编号或受检者姓名、种类、采样时间。

4.1.3.2将试管放入专用带盖的容器内,容器的材料要易于消毒。在试管的周围垫有缓冲吸水材料,以免碰碎。

4.1.4样品的接收:

4.1.4.1含有感染性样品的包裹必须在具有处理感染源设备的实验室内由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打开,用后的包裹应进行消毒。

4.1.4.2核对标本与送检单,检查样品管有无破损及遗漏。如发现遗漏应立即将尚存留的样品移出、对样品管和盛器消毒,同时还要报告有关领导和专家。

4.2检验方法和步骤

4.2.2快速检测法(胶体金法) 4.2.2.1原理

采用胶体金免疫技术和层析原理,定性测定血清样本中的HIV1+2抗体。 4.2.2.2操作步骤

4.2.2.2.1将标本平衡至室温。

4.2.2.2.2将所需数量的测试卡从包装盒中拿出平衡至室温,打开铝箔包装袋,平置于台面上并编号(与样本编号相对应)。

4.2.2.2.3用微量加样器取试剂说明书规定的样本血清或血浆,加到测试卡的加样处。 4.2.2.2.4在试剂说明书规定的时间内观察结果。 4.2.2.3结果判定:

4.2.2.3.1阳性:在检测区和对照区位置出现两条紫红色条带。如果检测区的条带隐约可见,建议对该样本重复试验,并使用其他厂家的试剂确认。

4.2.2.3.2阴性:只在对照区出现一条紫红色条带。 4.2.2.3.3无效:对照区未出现紫红色条带。

4.2.2.3.4注意: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论测试区内的色带颜色深浅与否均应判为阳性。 4.3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4.3.1设立常用仪器的维护制度,以保证正常运转;根据使用情况更换必要的部件: 4.3.2冰箱

定期检查温度并作好记录,必须每天检查和记录冷冻和冷藏室的温度。

4.3.3定期检查其他仪器设备。

4.4 HIV抗体筛查结果的记录、解释与报告

4.4.1筛查试验呈阴性反应出具HIV抗体阴性报告。

4.4.2筛查试验呈阳性反应,可出具“HIV抗体待复检”报告,不能出阳性报告。同时应尽快进行以下处理:

4.4.2.1填写HIV抗体筛查报告,经检测者、复核者和签发者审核签字。 4.4.2.2尽可能重新采集受检者的血样。

4.4.2.3将二份血样(或仅原血样,特指无法采集受检者血样时)连同HIV抗体筛查报告一并送当地艾滋病筛查实验室。

4.4.2.5做好检测后咨询。 4.5保密程序

4.5.1要有专人负责妥善保存各种实验记录,不得擅自修改和销毁。严格遵守保密制度,未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许可,不得向无关人员或单位提供任何情况。

4.5.2检测的阳性结果不是最终结果,应及时做进一步确认, HIV抗体检测点不能出具HIV抗体阳性的结果报告,更不能告知受检者本人。

4.6实验室的清理和消毒 4.6.1带入和带出实验室的物品

4.6.1.1对所有带入实验室的物品都应进行检查。含有测试样品的包裹应在实验室的专用实验台上打开。

4.6.1.2将HIV测试样品转送其他实验室时,应防止对人员和环境的污染。护送样品的人应明确接收地点和接收人,实验室负责人或其指定的人员应及时确认样品已送达指定的实验室,被转入安全位置并得到妥善处理。

4.6.1.3污染或可能造成污染的材料在带出实验室前应进行消毒。 4.6.2减少利器的使用

4.6.2.1尽量避免在实验室使用针头、刀片等利器,如果必须使用,在处理或清洗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刺伤或划伤,并应对用过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4.6.2.2最好不使用玻璃制品。

4.6.2.3尽量使用安全针具采血,如蝶形真空针,自毁性针具等,以降低直接接触血液和刺伤的危险性。应将用过的针头直接放入坚固的容器内,消毒后废弃。

4.6.3. 实验室常用物品的消毒方法:

4.6.3.1废弃物缸:10%(v/v)次氯酸钠(含10000 ppm有效氯)。 4.6.3.2工作台面和仪器表面:75%乙醇。 4.6.3.3溢出物:10%次氯酸钠(w/v)。

4.6.3.4实验室:甲醛蒸气熏蒸。福尔马林和水加热沸腾,其体积根据实验室的大小而定。

4.6.3.5污染的台面和器具:40%甲醛水溶液,也可以用过氧化氢或过氧乙酸。 4.7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安全防护 4.7.1.建立安全制度

4.7.1.1实验室的设备、建筑和设施的安全性应通过专家的评审。

4.7.1.2建立安全标准操作程序,该程序应适用于现有的实验条件,并与实验室其他规章制度一致。

4.7.1.3无论是否发生意外事故,每年都要对安全标准操作程序及其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4.7.1.4制定意外事故处理预案,建立意外事故的登记和报告制度。

4.7.1.5实验室主任要按照规定,对突发事件和职业暴露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和报告。 4.7.2人员管理

4.7.2.1实验室主任应了解所有工作人员。在安排工作区域时,要根据人员的工作种类和所涉及的生物材料,对实验室环境做安全检查。

4.7.2.2新调入人员、外来合作、进修和学习的人员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经过实验室主任的批准。非实验室人员和非实验室物品不得进入实验室。

4.7.2.3严格执行实验室工作人员年度采血检测HIV抗体和备案制度,工作人员血清应长期保留。

4.7.3所有工作人员必须经过HIV检测技术和实验室安全培训,包括上岗培训和复训,并接受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监督。实验室的安全责任人要对工作和环境的安全负责,所有工作人员都有责任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4.7.3.2必须告知新上岗人员实验室工作的潜在危险,进行安全教育,直至有能力后方可单独工作。

4.7.3.3 HIV检测技术人员必须参加上级单位组织的生物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 4.7.4个人保健

4.7.4.1高标准的个人保健对于减少感染的危险性很重要。皮肤受损、患病都会增加感染的危险。皮肤的伤口和擦伤都应以防水敷料覆盖。

4.7.4.2进实验室前要摘除首饰,修剪长的带刺的指甲,以免刺破手套。

4.7.4.3进入实验室应穿工作服,戴手套。如果接触物传染危险性大,则应戴双层手套和防护眼镜。

4.7.4.4离开实验室前必须脱去工作服并洗手。 4.7.4.5严禁在实验室内进食、饮水、吸烟和化妆。

4.7.5实验室职业暴露及应急处理

4.7.5.1皮肤针刺伤或切割伤: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流水冲洗,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70%乙醇或其他消毒剂消毒伤口。

4.7.5.2皮肤污染:用水和肥皂冲洗污染部位,并用适当的消毒剂浸泡,如75%乙醇或其他皮肤消毒剂。

4.7.5.3粘膜污染:用大量流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污染部位。 4.7.5.4衣物污染:尽快脱掉污染的衣物,进行消毒处理。

4.7.5.5污染物泼溅:发生小范围污染物泼溅事故时,应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发生大范围污染物泼溅事故时,应立即通知实验室主管领导和安全负责人到达事故现场查清情况,确定消毒的程序。

4.7.6职业暴露事故登记:

4.7.6.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详细经过。

4.7.6.2暴露方式;受伤部位、伤口深浅、暴露程度;污染物种类(血液或其他体液)以及其中含有HIV的情况。

4.7.6.3处理方法和经过,包括专家或领导赴现场指导和处理的情况。

4.7.6.4是否采用暴露后药物预防,如果是,应详细记录用药情况、包括首次用药时间、服药方案和毒副作用。

4.7.6.5随访检测的日期、项目和结果。 4.7.7报告和检测

4.7.7.1发生重大事故时,在紧急处理的同时要立即向主管领导和专家报告。同时抽血检测HIV抗体,暴露一年内要定期检测。

4.7.7.2发生小型事故时可在紧急处理后立即将事故情况和处理方法报告主管领导和专家,检测同前。

4.8 HIV职业暴露后的药物预防

参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版)。

5、参考文件

5.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版) 5.2鄂卫办发[2011]140号文件 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

检测实验室工作的通知

6、质量记录表格

6.1 HIV抗体筛查原始记录(快速法) 6.2 HIV抗体筛查报告 6.3 试剂购置及使用登记表 6.4 艾滋病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6.5 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职业暴露事故汇总表 6.6 废弃物处理登记表 6.7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登记表

第三篇:操作工岗位职责

实业公司操作工岗位职责

一、在公司生产部经理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公司的质量方针、目

标及上级有关质量的决议和指示,严格执行《质量手册》的有关规定,对自己的工作质量负责。

二、负责公司矿安设备的生产及安装工作,按照客户的要求,保质保

量完成。

三、按照生产提供过程的监视和测量要求,严格按工艺文件、•工艺

规程操作,组织实施特殊过程的确认,并做好成品、半成品、物资的搬运、贮存中的防护工作。

四、做好产品的安装、调试和售后服务工作,解决顾客反馈的质量问

题。

五、做好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管理工作,确保基础设施适用和工作

环境良好。严格按照科学的先进的设备维护、保养和管理标准,保持设备完好率达到规定的要求。

六、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00八年五月二十日

第四篇:操作工岗位职责

操作工岗位职责 电 焊 工 岗 位 职 责

电焊工应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持有锅炉压力容器焊工资格证书,从事焊接工作2年以上,能胜任阀门焊接工作,其岗位职责如下:

1.在生产设备部主管的领导下,严格遵守“焊接操作规程”,完成每月的生产任务,并对焊接的质量负责;

2.按照车间开具的“作业工票”上的产品零件名称、型号、规格、借好图纸、堆焊工艺指导书。待焊零件,做好焊接前准备;

3.严格遵守“堆焊工艺指导书”,搞好产品零件的堆焊;为确保焊接质量,应严格进行焊条烘干、零件预热,焊渣清除,必要时进行焊后热处理,并做好记录;

4.经检验发现夹渣、末焊透现象,应及时进行补焊、重焊;

5.严格遵守“设备管理制度”,搞好焊机、箱式炉、烘干炉的维护保养;

6.严格遵守“车间现场管理、文明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搞好文明生产、安全生产。

电焊工安全操作规程

2007-11-23 11:04

1、工作前应认真检查工具、设备是否完好,焊机的外壳是否可靠地接地。焊机的修理应由电气保养人员进行,其他人员不得拆修。

2、工作前应认真检查工作环境,确认为正常方可开始工作,施工前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要戴好安全带。敲焊渣、磨砂轮戴好平光眼镜。

3、接拆电焊机电源线或电焊机发生故障,应会同电工一起进行修理,严防触电事故。

4、接地线要牢靠安全,不准用脚手架,钢丝缆绳、机床等作接地线。

5、在靠近易燃地方焊接,要有严格的防火措施,必要时须经安全员同意方可工作。焊接完毕应认真检查确无火源,才能离开工作场地。

6、焊接密封容器、管子应先开好放气孔。修补已装过油的容器,应清洗干净,打开人孔盖或放气孔,才能进行焊接。

7、在已使用过的罐体上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查明是否有易燃、易爆气体或物料,严禁在未查明之前动火焊接。焊钳、电焊线应经常检查、保养,发现有损坏应及时修好或更换,焊接过程发现短路现象应先关好焊机,再寻找短路原因,防止焊机烧坏。

8、焊接吊码、加强脚手架和重要结构应有足够的强度,并敲去焊渣认真检查是否安全、可靠。

9、在容器内焊接,应注意通风,把有害烟尘排出,以防中毒。在狭小容器内焊接应有2人,以防触电等事故。

10、容器内油漆未干,有可燃体散发不准施焊。

11、工作完毕,必须断掉龙头线接头,检查现场,灭绝火种,切断电源。

1 职责(焊工作业标准)

1.1 责任

1.1.1 负责完成工程施工中的焊接工作。

1.1.2 负责每次使用前检定焊接设备,保证只使用经过并检查合格的设备(如焊接机具、调节器、调压阀、焊钳及人员防护装置)。

1.1.3 负责对焊接器材、区域进行有效标识。

1.1.4 负责准确辨识焊接作业中潜在的危险和危害,并建立必要的安全措施。

1.1.5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按照正确方法安全地使用设备。

1.1.6 只有在规定的安全条件得到满足;并得到现场管理及监督准许的前提下,才可实施焊接、切割操作。

1.1.7 负责采取相应措施降低焊接工作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1.2 权限

1.2.1 有权拒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

1.2.2 对违反焊接、切割及电气设备管理的行为有权向上级领导汇报。

2 岗位人员基本技能

2.1 文化程度及所学专业

2.1.1 具有初中及以上学历、并经专门培训合格。

2.1.2 焊接相关专业,必须具备国家及企业对特种作业人员所要求的基本条件。

2.2 专业知识

2.2.1 熟悉焊接、切割作业及操作规程、安全作业规程。

2.2.2 经单位审查、专业培训、考核合格.

2.3 工作能力

2.3.1 具备熟练的焊接操作技能,能独立完成焊接工作。

2.3.2 能正确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结合本岗位工作计划展开工作。

2.3.3 工作责任心强、能自觉遵守执行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

2.4 上岗资格

具备特种作业人员的条件,有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

3 工作内容要求与方法

3.1 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及操作规程,杜绝违规、违章作业

3.2 焊接及切割区域必须予以明确标识、并且应有必要的警告标志。

3.3 采取适当防护措施,防止作业人员或附近区域的其他人员受到焊接及切割电弧的辐射扩飞溅伤害。

3.4 在作业现场焊接火花所涉及的范围内,必须彻底清除可燃易爆物品,

3.5 依据CB/T1165正确选择和使用防护用品和防护设备。

3.6 采取一定措施降低焊接操作对环境告成的污染,利用通风手段无法将作业区或内的空气、污染降至允许限值或这类控制手段无法实施时,必须使用呼吸保护装置。

3.7 加强自身安全防护及环境保护意识,根据施工条件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3.8 操作区周围用栏杆隔离,设专人照看火情,工作前后认真检查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3.9 掌握处理紧急事故的方法,焊接及切割作业中如有受伤人员,按照正确方法进行现场急救。 4 检查与考核

4.1 根据本岗位的工作计划并结合岗位工作标准,由直管领导进行定期考核。

4.2 由项目部领导班子根据《项目部人员组合管理标准》并结合本岗位工作标准进行期末考核。

第五篇:车间操作工岗位职责

1负责各班组制剂产品的工艺技术管理等日常工作。

2负责产品岗位技术安全操作法及岗位SOP的编写修订工作,批准后组织贯彻执行,认真检查工艺执行情况。

3负责车间岗位操作工的工艺技术培训工作,组织学习工艺规程和岗位SOP。

4参加制订(或修订)中间产品、成品及原材料质量标准和成品等级标准,并贯彻执行。

5负责批生产记录整理工作,认真检查生产记录的填写和保存情况,定时收集、整理、装订、归档。

6参加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质量事故的分析调查工作。

7负责协助处理影响各班组生产的技术问题,并就各班组的技术执行状态向车间主任报告。

8协助新产品的试生产工作。

9认真做产品的收率和消耗和考核工作。

10完成车间主任交办的其他工作。

上一篇: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下一篇:采油作业区巡查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