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论文范文

2022-05-10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初三化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初三化学教学是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授化学的实验课程中要有创新性,文章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解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让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一篇:初三化学论文范文

初三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探析

摘要: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趣味化学实验是初三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对促进学生发展来说是很有帮助的。因此,通过对初三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进行详细的探析,阐述初三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应用的现实意义,并提出初三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策略,以供人们参考。

关键词:初三化学教学;趣味化学实验;应用;探析

初中化学本身就是一门趣味性较强的学科,而对于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来说,它已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了。所以,开展趣味化学实验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同时还有利于营造轻松偷悦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的学习成效大大提高,这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初三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有效应用

与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相比,将趣味化学实验应用到初三化学教学中来,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初三化学的教学成效。从学生方面来看,趣味化学实验将趣味性与教学性相互融合,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并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问题探讨中去,使学生在探讨中充分掌握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从教学成效方面来看,趣味性化学实验将初三化学基础知识与生活常识相互融合,这不仅有利于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成效。

二、初三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策略探究

1.对趣味化学实验的基础建设进行强化

由于趣味化学实验的种类相对来说比较多,大多数学校的实验设备已经难以满足趣味化学实验的需求了,除了缺乏一定的基础设备以外,化学教师的职业素养也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校的实验教学质量,无法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是十分不利的。所以,想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就必须不断提高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从而为实现趣味实验教学的目的做准备。从一方面来看,学校应该加大力度完善化学实验设备,并且能够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加入到化学实验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可以亲身感受到动手操作的乐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来说是很有帮助的;从另一方面来看,学校还应该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同时,还需要定期对初三化学教师进行培训学习,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这对于提高化学实验的教学水平来说是很有帮助的。只有不断完善化学实验设备,才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而使实验教学可以更好地开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才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技能,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发展。

2.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想要更好地进行趣味实验教学,学校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一旦教学模式不科学,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还会导致学生出现强烈的厌烦心理,这对提高教学成效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教师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要以学生为化学实验教学的主体,并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特性,找到他们的化学兴趣点,从而带动他们对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同时,初三化学教师还应该对学生不断加以引导,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以确保趣味实验教学的质量。

3.不断扩展课外初三化学实验

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现象,所以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开展化学趣味实验,但仅靠课本内容来进行实验,这很难将趣味性特点发挥到最佳,而通过不断扩展课外化学实验,才能提高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初三化学教师不仅需要在课堂上对学生加以引导,还需要有效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通过给学生布置拓展化学实验任务,让他们做一些与生活相关的趣味实验,这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领悟,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对拓宽学生思维来说也是很有帮助的,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及学习热情。

4.对学生的探究意识进行培养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实验课堂大多都是在教室开展,虽然学生对化学实验比较好奇,通过化学实验课能够带动他们的积极性,但是,传统的化学实验课并不灵活,在如此死板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很难有效掌握化学基础知识,甚至不愿意去主动学习。所以,初三化学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不断革新传统的教学思维,将室内教学转为室外教学,使初三化学实验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跃,让学生对化学实验教学充满期许,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总而言之,初三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初中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已经难以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所以,应该把趣味化学实验应用到初三化学教学中来,通过详细探析初三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有效应用,阐述初三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策略,对趣味化学实验的基础建设进行强化,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不断拓展课外初三化学实验,对学生的探究意识进行有效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实验化学的教学功能,从而提高教学成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赵丽平.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39).

编辑 郭小琴

作者:李长斌

第二篇:提升初三化学课堂效率的尝试

摘要:初三化学教学是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授化学的实验课程中要有创新性,文章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解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让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化学教学;创新;兴趣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12.023

化学学科进入学生学习体系的开始在初三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为学生将来对化学的认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仅是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兴趣的最佳时期,还是提升化学素养以及加强化学理论的重要时期,因此,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把这一阶段认真地对待。所以,在初三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理论和实验的充分教学准备,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将实验和理论的关系紧密联系到一起。对于现阶段新课程教程改革的方针,必须提高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和学习知识的灵活性,因此找寻一个更加灵活性的、更具互动性的教学方法才是初三化学教学的根本目标。

一、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对于初三化学而言,整体知识体系比较零散,而且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整个体系较为庞大也相对复杂,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教师有方法步骤地研究教学内容,初三的化学教学不能仅仅依靠老师自己单方面讲课的方法,要及时地和学生互动,针对这们新学科相互探讨,开始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比方说刚刚接触化学时,必须对化学元素进行逐一的认识,这些元素就好比英语中的字母,字母是组成单词的基础,同样化学元素是组成化学物质的基础,如何让学生深刻并且熟练地认识这些化学元素就需要老师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感兴趣的事情进行类比,这样学生不仅觉得课堂轻松,而且潜移默化地也对化学元素充满了好奇。这样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找到学生感兴趣的方面,针对这些方面逐一击破,最终让学生觉得化学学科是一门通向自然科学大门的最闪耀的钥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与时俱进,适当开展学生感兴趣的教学课堂环境,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使学生感觉不到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呆板教学方式,与学生之间拉近关系,深入到学生中去,消除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恐惧感,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让学生感觉到化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还是生活中必须知道的常识知识,例如人们可能认为煤气中毒只要在家中放一盆水就能将煤气吸收,但是这种说法是不合理的,因为煤气中毒主要是人体内吸入一氧化碳,而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明确指出不溶于水,所以这种传统的说法是不合理的。

比如,在教授一节“溶解度”的课程中,教师应该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在有兴趣的同时记住所学的知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一个增加学生自我动手能力的例子如下,由于氯化钠可以溶解在水中,但是一旦氯化钠的含量超过了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它就会有晶体析出,这种现象的发生会让学生感到好奇,在化学的实验课上,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这类实验,实验的现象和理论教学相一致,学生看到这类现象的发生不仅对实验本身的教学印象深刻,同时对理论探索更加有兴趣,挖掘出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思考的能力。

二、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初三阶段的化学教学,不仅仅是所谓的应试教学,老师一味地把应试知识灌输到学生对化学的认识当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自己动手能力,针对某个化学实验现象可以单独分析出来,这样才是化学入门知识学好、学透的表现,也为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中奠定基础。要达到以上教学目的,教师应该在教学课堂上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互动,多和学生沟通,从学生当中了解问题,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与以往的“一人堂”方式,要找到学生的兴趣,进行开放式教学,也就是说,老师在教课过程中,尽量丰富自己的语言,对某些化学现象进行详细的类比性描述,课堂上尽量多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保证化学在初三阶段的特殊性,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得学生摆脱单调乏味的化学学习,进一步地激发出学生对化学的认识和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学生能力的培养问题的重中之重应该是加强学生自我动手能力,也就是说,对于实验教学环节应该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其中,而有些危险性实验,老师要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条件下,进行充分的说明,有意识地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感觉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习的过程中自己的能力有所提高。比方说,在化学实验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对化学实验产生的实验现象进行深入的探讨,将理论和实验现象有机结合到一起,老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开展相应的化学实验技能大赛,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另外,在演示实验教学中,不能单单是老师自己在台上讲授,老师要不定时地向同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抢答比赛,增加课堂活跃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比如,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教学内容后,针对氧气的一系列性质在学生学习过程提出问题,将全班学生分为两队进行PK大赛,比赛过程中老师连续提出氧气的相关知识,针对这些相关知识,学生进行抢答,课堂结果表明,学生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学习,锻炼了思维,而且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对氧气的一系列性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不仅没有感觉学习是负担,而且普遍认为化学课上自己可以轻松学习,快乐地将知识捕获;在制备氧气的实验课程中,氧气制备的主要方法是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法,其中需要有催化剂的加入,这样才会快速的有大量的氧气产生,在实验过程中就出现了问题,为什么一定要采用催化剂,催化剂的作用是什么,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位置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由于实验过程中学生有很强的直观认识,所以对于催化剂的作用等问题可以有针对性的在课后的时间自行查阅相关资料解决,这不仅仅锻炼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还是对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学生不仅学会了化学反应中出现的问题,而且学习到了一种自我学习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帮助。

三、 在化学教学中突出实践教学的应用

初三的化学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进行呆板的理论记忆,更加重要的是为了开拓学生对化学的认识,不断深入的进行化学原理的介绍,让学生对化学学习有一个宏观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对化学知识有所了解,为了更加深入学习化学知识做了夯实的准备,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由此说来,要想针对初三化学知识进行教学创新,就要充分运用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指导,让化学走进学生生活,更加贴近学生的想法,走进社会,走进实践。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教学做三者的结合,社会即学校,教育即实践。这是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的一句名言,当我们认真思考这句话时,也便能从他的精神之中总结出初三化学的教学方法:第一是把实际生活与化学的知识理论相结合,第二是认真总结并理解和应用在实践动手中存在的化学反应,第三是教和学相辅相成,培养出钻研与创新的优秀人才。

教师在教授实验课程时,可以针对简单的实验布置相应的家庭实验,比如小苏打在分解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这一现象就可以作为学生的家庭实验进行教学,因为蒸馒头过程中需要放入小苏打,小苏打加热会产生二氧化碳,而馒头蒸熟之后会出现很多小孔,这些小孔就是二氧化碳造成的。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会让学生感到有兴趣,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实验问题的印象,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

比如,在设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习题时,我选择了下面一道题:下列哪些能便石蕊试液变红?①把用石蕊浸泡过的滤纸制成的干花上滴几滴稀盐酸;②把干花放入一瓶二氧化碳气体中;③把干花上滴几滴水④把干花用水润湿后,伸入一瓶二氧化碳气体中。

通过这道题让学生认识到酸能使石蕊变红,二氧化碳和水都不能使石蕊变红,而湿润的二氧化碳能使石蕊变红,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还提高了解题能力。类似的试题还很多,如探究钢铁生锈的条件,酸中哪种微粒能使石蕊变红,燃烧条件的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等,只要教师善于精心设计和选择这方面的试题,通过精讲精练,化学学习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提倡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为了追求课堂教学形式的热热闹闹,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一定要科学把握小组合作的时机。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合作学习大致有以下几个时候:(1)在进行比较、归纳、择优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例如,我们在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理时,就可以对课本上得到二氧化碳的实验进行比较、归纳选择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方法。这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将自己的见解面对面地用同龄人所理解的思路和语言交流,使学生不仅知道结果,更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2)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做一些稍难的计算题或实验题时,我总是让学生在座位上独立完成,首先完成任务的两个同学到黑板上相应的区域讨论相关问题,而未完成的同学继续独立完成相关任务,直至完成后再参与讨论。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争辩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打开思路走出思维误区,较快、较好地寻求到解决问题的办法。(3)在做学生实验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分工负责,团结协作,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和互助意识。(4)在进行概念辨析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中,应该引入以前所学的内容比如纯净物、混合物,加上刚学的单质、化合物、分子、原子等,自己完成一个完整的概念关系图,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等级评定,优秀的在全班推广,这样的操作我想比教师给出内容,学生记忆默写的效率要高很多。

本人运用以上几点方法在初三化学教学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深入到学生当中,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解决,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并且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增加了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在学生针对初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取得了学以致用的成功,学生将化学作为一门感兴趣学科,自主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新课标的化学教学做了很好的示范。

参考文献

[1] 彭大萍. 为化学课堂注入“源头活水”——浅谈化学探究性教学[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3)

[2] 景成文. 论化学探究性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途径[J]. 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S1)

[3] 方保中. 乍看异常,其实寻常——例谈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异常”的成因及反思[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6)

作者:陈千惠

第三篇:初三化学基本实验教学的策略

初中化学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科学学习方式的养成奠基。初三化学为学生敞开了化学殿堂的大门,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之旅中最亮丽的风景线。

基本实验操作的教学特别要注重对学生规范操作、科学表达的引导和训练。学生在学习化学基本实验操作之前,已经参与过不少实验,见过或使用过一些仪器,他们喜欢看到神奇的实验现象更渴望亲手实验、自主探究,这为学生化学实验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技能和情感基础。但因为学习要求的不同,可能使学生形成了一些不良的操作习惯。为此,初三实验的基本操作教学应着眼于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特殊性和目的性的认识,强化实验的安全意识和操作的规范化要求。在操作技能的训练中,应将语言指导、正确操作示范和纠正错误操作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引导学生科学地表达正确的操作以及错误操作带来的后果。

一、了解常見的化学实验仪器

对于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学生应该达到以下要求:能认识常见化学实验仪器,并能正确书写仪器的名称;能说出常见化学实验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

(1)反应容器。常见的反应容器有: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烧杯、锥形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仪器的形状、材质入手进而推断仪器的主要作用和使用的注意事项。

(2)加热仪器。常见的加热仪器有:酒精灯、酒精喷灯。通过对比这两种仪器学生会发现,酒精灯和酒精喷灯的构造不同,火焰可达到的温度也不同,进而决定了这两种仪器的使用条件。酒精喷灯用于加热需较高温度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而这些化学反应的条件一般都是高温。酒精灯则用于反应条件为加热的化学反应。明确了酒精灯和酒精喷灯的这一区别,学生也可以根据实验装置所提供的加热仪器推测出化学反应的条件。

(3)计量仪器。常见的计量仪器有:托盘天平、电子秤、量筒、温度计。在托盘天平的使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不能正确读出游码所示的质量 ;当称量物与砝码放反位置时所计算称物质的质量容易出错。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托盘天平的构造。特别是标尺的零刻度线在天平的左端,游码所示读数要以左边缘为准,学生就不难理解明确托盘天平的计算准则,上述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4)经过磨砂处理的仪器。“磨砂”是增加玻璃仪器密封性的一种处理工艺。明确这一目的,加上仔细的观察,学生不难发现经过磨砂处理的仪器有:玻璃瓶塞、试剂瓶(广口瓶、细口瓶、滴瓶)口内侧、集气瓶口上侧、分液漏斗上端口内侧、酒精灯的灯壶口内侧。

二、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是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基础和保证。为了确保操作技能学习的效果,一定要遵循技能学习的规律。首先学生要明确操作任务和要求,便于形成动作定向,然后教师进行正确规范的示范,并用简明扼要的操作要领指导,使学生整体感知操作全过程。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分解、模拟训练,并在注意事项要求及教师具体指导下,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矫正,使操作更规范、准确、熟练。同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发现问题的积极性,意在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正确操作的原因,并能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出正确操作的原因以及错误操作可能导致的后果。大部分的正确实验操作的原因以及错误操作可能导致的后果,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基本的常识就能够顺利解决。对于一些实验操作如果思考不到位,就很容易出现表达不准确、不规范的问题。

(1)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先将试管预热,加热过程中要不断地上下稍稍移动试管。分析这么做的原因时,学生能准确回答出为了防止试管因为受热不均而炸裂,所以要先将试管预热;加热过程中试管已经预热充分,因此加热过程中要不断地上下稍稍移动试管的原因肯定不是防止试管因为受热不均而炸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思考如果在加热过程中试管固定会导致试管内的液体局部受热,液体喷出伤人。所以加热过程中要不断地上下稍稍移动试管是防止试管内的液体局部受热,液体喷出伤人,而不是防止试管因为受热不均而炸裂。

(2)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分析原因时如果学生能想到固体药品在一般的储存环境下,尽管盖着试剂瓶塞,试剂中也会有少量的水分。因此,加热固体时很可能会产生冷凝水,如果试管口向上,冷凝水倒流就会使灼热的试管底部骤冷而炸裂。所以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的原因就是:防止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3)在过滤操作的教学中,学生比较重视对过滤操作要领的记忆“一贴、二低、三靠”,但对于过滤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思考却较少。如:分析过滤过程中发现过滤速度太慢的原因、过滤后观察发现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若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滤纸与漏斗内壁之间就会留有空气,构成空气的粒子会运动到滤纸的孔隙中,导致过滤速度减慢;若加入的被过滤液体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被过滤的液体就会不经过滤纸直接流入滤液中使滤液浑浊。学生经过主动思考会使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在解决问题时自然能够灵活应用。

化学实验不仅能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获得相关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作者:王冬冬

上一篇:初二化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就业政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