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实验论文

2022-05-13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初三化学实验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初中化学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科学学习方式的养成奠基。初三化学为学生敞开了化学殿堂的大门,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之旅中最亮丽的风景线。基本实验操作的教学特别要注重对学生规范操作、科学表达的引导和训练。

第一篇:初三化学实验论文

初三物理实验教学

【摘要】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和归纳、应用、创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认为必须把握好“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这三个关键环节,不断进行课堂改革,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大力开展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初三物理实验教学 ; 学生分组实验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和归纳、应用、创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认为必须把握好“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这三个关键环节,不断进行课堂改革,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大力开展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初中的物理实验教学在整个物理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一阶段的实验教学目的又不尽相同,如初二是提高兴趣阶段,初三是深入教学和巩固教学阶段。在初二的物理教学中我尽可能在教学的导入中加入一些小实验,这些实验用到的器材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器材,通过这些实验我的学生非常的兴奋,他们突然发现其实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学习物理真能做到学以致用。我发现在长时间的熏陶下学生也能用实验来解决学习中的很多问题,这真是一件让人欣喜的事情。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在这样的氛围中我经常自制一些使用的教具。此时我真正明白了教学相长对于老师和学生都非常的重要,大家都能从中提升自己。在初三物理实验教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三的第一个学期,初三物理教学的正常教学阶段,本阶段主要是电学学习阶段。进入电学的学习后会有很多的学生会落下来,尤其是女生会有明显的弱势,针对这一现象,我尽可能让他们多入实验室,后来有一部分学生自己买了一套迷你电学器材,之后我们班中几乎人手一套,这对于我的教学变得非常的轻松。在课堂上随时进行实验,学生的连接电路,检查电路故障越来越好。很多比较抽象的学习内容变得简单易懂,甚至是很简单。通过学生的努力最后的成绩有些出乎意料,这一过程给了我很多的经验。这也让我对”物理是以实验为教学”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从2016年开始长治市在中考中正式增加了理化实验操作部分,因此各个学校对实验的重视程度都非常的高。初三的第一学期是正常的教学阶段,这一学期教学中涉及到四个电学实验,它们分别是:“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方向是否与电流方向有关”四个电学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我要做好演示实验教学,对于电学实验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实验步骤:首先应明确实验目的,画好实验电路图,之后是选择器材,依据电路图摆放器材到合适的位置,同时将开关断开,开始连接电路,连接电路时应按照一定的顺序,我都是从电源正极开始连接,若电路中用到滑动变阻器时,将滑片移到阻值最大的位置,再有电路中有电压表时最后再进行连接,还有就是电表正负极的连接和量程的选择都是在连接电路时就做好的。连接完电路后根据电路图检查电路的连接是否存在问题,确认无误后再闭合开关。我在演示教学中对于实验步骤一定是非常的慎重,之后开始实验并记录相关的数据,记录实验数据时一定是实事求是,不可捏造数据。实验结束后断开开关并记录实验数据,整理好实验器材。对于实验一定要让学生明确我们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不可过于随意和马虎。之后是学生用自己的实验器材完成实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一定是独立操作,教师认真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存在问题并进行记录,但是不指出问题。在学生完成实验过程中,他们可能非常的慢甚至是很慢,我给他们非常充足的时间哪怕会影响到自己的教学进度,但是作为教师一定要明白这个时间是非常值得给学生的。学生实验结束后我让实验中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展示,从展示环节中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并共同分析讨论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一节课结束后学生收获颇丰。

课本中还有一些教师演示实验,这部分我是这样做的:课前让学生自主预习,之后我给同学们提供器材,之后是学生主动到讲台上进行演示,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的问题也是让大家共同找出并共同解决,这样一来一节课很难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能解决很多学习中的问题,虽然耽误了点教学任务但是对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将很多学习中的困惑解决了,我何乐而不为?

初三的第二个学期我们的教学进入了全面复习阶段,我们的物理实验也开启了复习阶段。在实验复习阶段我是这样做的:我们是三月初开始的实验复习,在我们学校初三年级共六个班级,我带有四个班,胡老师是两个班。我们将物理课拿出一节来上实验课,实验课都是我们自己到实验室跟班上,实验室的马老师也帮助辅导学生,这样一来减轻了我们的一些负担。整个实验操作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每周每班完成两个实验,学生两个人为一组,分组时按照好带差的原则进行,用了六周完成的十二个实验;在这一过程中最麻烦的就是分组过程,开始学生对于好带差学生都不太同意,主要是他们之间的交流比较少,好学生发现差学生太不好带,差学生的积极性也非常的差。通过一一交流后最后顺利解决。第二阶段实验室安排了六个实验,同时也是按照上述的过程进行;第三阶段将十二个实验全部放入实验室,同时将一周变为两节实验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性的做实验。经过这三个阶段的练习学生的实验效果也非常的好,在最后的实验操作考试中学生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在进入初三的全面复习阶段后有一部分学生已经是非常的吃力,好些题无法下手,自己也几乎放弃了物理。我们安排的实验和全面复习处于同步,差生在每周一次的实验中在好学生的指导下能完成实验,从实验中巩固了基础知识,他们对物理学习又有了自信。通过实验操作阶段的练习将相当一部分学生又拉回到正常的学习物理中,虽然有些难度,但是他们有了自己的“小老师”,这些“小老师”非常耐心地进行讲解,不仅帮到了同学对于自己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种方法非常的好,既减轻老师的工作量,有提升了学生的能力,还帮到了同学,更增加了班集体的凝聚力,所以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要继续沿用。

初中的物理实验在学生的学习中非常的重要,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我一定要将学生的实验过程做出更细致的总结,将学生学习的点滴进行记录,从而让自己的物理教学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2]滬粤版初中物理教材

作者:宋慧敏

第二篇:初三化学基本实验教学的策略

初中化学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科学学习方式的养成奠基。初三化学为学生敞开了化学殿堂的大门,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之旅中最亮丽的风景线。

基本实验操作的教学特别要注重对学生规范操作、科学表达的引导和训练。学生在学习化学基本实验操作之前,已经参与过不少实验,见过或使用过一些仪器,他们喜欢看到神奇的实验现象更渴望亲手实验、自主探究,这为学生化学实验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技能和情感基础。但因为学习要求的不同,可能使学生形成了一些不良的操作习惯。为此,初三实验的基本操作教学应着眼于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特殊性和目的性的认识,强化实验的安全意识和操作的规范化要求。在操作技能的训练中,应将语言指导、正确操作示范和纠正错误操作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引导学生科学地表达正确的操作以及错误操作带来的后果。

一、了解常見的化学实验仪器

对于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学生应该达到以下要求:能认识常见化学实验仪器,并能正确书写仪器的名称;能说出常见化学实验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

(1)反应容器。常见的反应容器有: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烧杯、锥形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仪器的形状、材质入手进而推断仪器的主要作用和使用的注意事项。

(2)加热仪器。常见的加热仪器有:酒精灯、酒精喷灯。通过对比这两种仪器学生会发现,酒精灯和酒精喷灯的构造不同,火焰可达到的温度也不同,进而决定了这两种仪器的使用条件。酒精喷灯用于加热需较高温度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而这些化学反应的条件一般都是高温。酒精灯则用于反应条件为加热的化学反应。明确了酒精灯和酒精喷灯的这一区别,学生也可以根据实验装置所提供的加热仪器推测出化学反应的条件。

(3)计量仪器。常见的计量仪器有:托盘天平、电子秤、量筒、温度计。在托盘天平的使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不能正确读出游码所示的质量 ;当称量物与砝码放反位置时所计算称物质的质量容易出错。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托盘天平的构造。特别是标尺的零刻度线在天平的左端,游码所示读数要以左边缘为准,学生就不难理解明确托盘天平的计算准则,上述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4)经过磨砂处理的仪器。“磨砂”是增加玻璃仪器密封性的一种处理工艺。明确这一目的,加上仔细的观察,学生不难发现经过磨砂处理的仪器有:玻璃瓶塞、试剂瓶(广口瓶、细口瓶、滴瓶)口内侧、集气瓶口上侧、分液漏斗上端口内侧、酒精灯的灯壶口内侧。

二、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是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基础和保证。为了确保操作技能学习的效果,一定要遵循技能学习的规律。首先学生要明确操作任务和要求,便于形成动作定向,然后教师进行正确规范的示范,并用简明扼要的操作要领指导,使学生整体感知操作全过程。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分解、模拟训练,并在注意事项要求及教师具体指导下,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矫正,使操作更规范、准确、熟练。同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发现问题的积极性,意在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正确操作的原因,并能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出正确操作的原因以及错误操作可能导致的后果。大部分的正确实验操作的原因以及错误操作可能导致的后果,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基本的常识就能够顺利解决。对于一些实验操作如果思考不到位,就很容易出现表达不准确、不规范的问题。

(1)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先将试管预热,加热过程中要不断地上下稍稍移动试管。分析这么做的原因时,学生能准确回答出为了防止试管因为受热不均而炸裂,所以要先将试管预热;加热过程中试管已经预热充分,因此加热过程中要不断地上下稍稍移动试管的原因肯定不是防止试管因为受热不均而炸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思考如果在加热过程中试管固定会导致试管内的液体局部受热,液体喷出伤人。所以加热过程中要不断地上下稍稍移动试管是防止试管内的液体局部受热,液体喷出伤人,而不是防止试管因为受热不均而炸裂。

(2)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分析原因时如果学生能想到固体药品在一般的储存环境下,尽管盖着试剂瓶塞,试剂中也会有少量的水分。因此,加热固体时很可能会产生冷凝水,如果试管口向上,冷凝水倒流就会使灼热的试管底部骤冷而炸裂。所以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的原因就是:防止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3)在过滤操作的教学中,学生比较重视对过滤操作要领的记忆“一贴、二低、三靠”,但对于过滤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思考却较少。如:分析过滤过程中发现过滤速度太慢的原因、过滤后观察发现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若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滤纸与漏斗内壁之间就会留有空气,构成空气的粒子会运动到滤纸的孔隙中,导致过滤速度减慢;若加入的被过滤液体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被过滤的液体就会不经过滤纸直接流入滤液中使滤液浑浊。学生经过主动思考会使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在解决问题时自然能够灵活应用。

化学实验不仅能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获得相关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作者:王冬冬

第三篇:对初三化学实验教学的再思考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提出: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觉得教师必须以人为本,从“传授式教学”到“互助探索式教学”;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从而促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我认为在化学实验课教学中创设学习化学的情景是再好不过的了。它可以将“演示实验和家庭小实验”改成小组讨论型的验证实验,也可以将“学生实验和选做实验”改成真正的探究性实验,通过學生对实验的认识、设计、思考、实验、再探索等过程,使学生产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机,从而提高自己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从教学过程看,如此开放式的实验教学确实有其独特的魅力,学生可自由发挥想象,自由完成应知、应会的实验,也可以自由探索未知的,这也恰恰是建构主义理论中特别强调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在学习中的作用”,即合作学习的作用。从学习过程看,学生非常喜欢这种开放式的学习,因为他们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所在,我想这也是每个教师想看到的教与学的效果,这其实也是我们多年想追求的一种教学境界。

因此,从实验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搞好实验教学,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古有“名师出高徒”的说法,虽说它的说法不是很科学,但也有一定的道理,一位“德才兼备、学识渊博、胸怀韬略”的教师,对于学生有莫大的示范和模仿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更好地实现“三维”目标。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理念

新课程新理念,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不管实验成功与否,目的在于体悟探究过程,培养探究意识。在实验教学中去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如提出问题、形成假设的能力;设计方案、探究实践的能力;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分析现象、归纳总结的能力等。

二、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合作探究

教育家陈鹤琴说:“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能够自己想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想”。新课程的实施更注重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进步,在互动合作中获取知识,合作学习已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这有赖于老师观念的转变,手段的更新,教师应提供学生实验的舞台,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尽可能地让学生动起来。在老师的指导下,突出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按照认知规律,使学生在和谐、宽松、民主的氛围中自主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和实验。

三、激发学习兴趣,体会学习乐趣

学生接触化学,会对化学实验感兴趣,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呢?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它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学生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

四、增加实验机会,拓展学习领域

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学中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创造性的潜在能力。每个问题的提出及整个教学过程,都必须是再现式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有机结合,尽可能地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

传统的学生实验多半是验证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被动参与。我们的实验改革应充分利用一切手段,改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学生应能自己找出实验的原理,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实验方案并选择实验仪器。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经历与科学家相似的探究过程,亲自参加了化学问题的提出、假设,实验及问题的验证解决等活动过程。

以上是我的一些点滴随想及做法,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调查、实践、论证和反思。总之,随着新课程的稳定推进,我们教师应在学生实验中大胆尝试,通过实验真正做到:“学生力所能及,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教师为之”的新课程理念。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第三中学

作者:王以亮

上一篇:企业岗位行政论文下一篇:企业安全文化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