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制度

2023-02-26

制度是单位开展日常工作的准绳,完善、有效的制度有利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助力单位长远发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制度

西街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制度

一、流动党员外出前,必须向所在社区党组织报告外出原因、外出地点、外出时间、从事活动的内容以及外出后与党组织的联系方式等。社区党组织要建立外出流动党员登记制度,在党员流动前对其进行党员管理基本要求等方面的教育,并根据党员外出时间长短、地点是否固定等情况,进行分类管理。

二、党员单独外出,有固定地点或单位,时间在六个月以上的,应将组织关系转到所去居住地或单位党组织,外出六个月以内或长期外出但流动性大,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到所去地方参加组织生活。时间在三个月以内的,仍在原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三、流动党员在外流动期间,应定期向原所在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按时交纳党费。对外出不向党组织报告,长期不转移组织关系,不交纳党费,不参加组织生活,不与党组织取得联系的流动党员,党组织应按照党章和民主评议党员的有关规定,给予其必要的组织处置。处置时必须做到事实清楚、理由充分、处理恰当、手续完备。

四、对持有党员证明信的外来流入党员,党组织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接收,应在验证后及时将其编入党支部、党小组,同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对接收的外来党员,要同本社区党员一样,严格管理,严格要求,组织他们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按期缴纳党费,并分配他们做适当的工作。党组织应如实负责地向外来党员原所在地党组织及时提供其现实表现情况。

第二篇:社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制度

*社区外来党员管理制度

1、在*社区服务范围内工作或居住1个月以上的外来党员,按属地原则纳入*社区党支部管理。

2、*社区党支部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接受可以确认其身份的外来党员。

3、*社区党支部在验明外来党员身份后,应及时将其纳入党支部、党小组,对其入党时间、流出与流入时间、住址和联系方式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外来党员台帐。同时通过发放公开信等形式,引导外来党员主动找组织。

4、积极将*社区党建向“两新”组织延伸,采取“独建、联合、挂靠”等方式,协助“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确保将*社区内外来党员全部纳入组织管理。

5、对接收的外来党员要组织他们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和其他党内活动,按规定收缴党费,并分配做适当工作。通过召开党的会议、组织学习培训、过组织生活、开展义务服务活动,增强*社区外来党员的党员意识。

6、*社区党支部应定期填写《党务工作记录》,如实记录外来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党员志愿活动等。

7、引导外来党员做到党员创先争优公开承诺,社区内党员设岗定责,每位党员面向组织和居民践诺,详细分为岗位承诺和实事承诺,积极参与社区管理,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年终社区党组织根据党员的践诺完成情况进行民主评议,社区党员自觉接受党外群众监督。

第三篇: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计划

xxxxxx社区党支部

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计划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强支部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党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形成一股凝心力,深入群众,组织群众,永葆党的先进性。

一、积极发挥支部的核心作用。

1、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深入开展发展型领导班子创建活动。以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为重点,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和活化活动形式,来提高班子成员的理论修养和开拓创新

能力。

2、加强支部建设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开好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发展型领导班子创建活动,把党建工作推向一个新高度。

3、加强党建工作,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继续开展党员责任区制度,做好党员的思想工作,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的心中。

4、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二、外出流动党员管理制度

1.党员外出流动必须向支部请假,支部要依据党员外出有关规定及时将其外出时间、去向、从业内容以及组织关系的管理等有关情况进行认真登记,并按时呈报上级党组织备案。

2.支部要指定一名正式联系人联系一名外出流动党员,通过“一联一”的形势由联系人将支部活动情况等有关事宜及时传达给外出流动党员。同时由联系人将外出流动党员的思想、工作和有关情况按期反馈支部,以便更好掌握情况。及时制定对策。

3.外出流动的党员,每季度或半年应向支部汇报外出期间的思想、学习以及工作等情况。对持有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党员,半年或一年要对其进行检查、督促,同时本人也应经常与所在地党组织积极主动取得联系,以便更好地开展活动。

4.对外出流动党员期间的政治、学习、工作等方面提出具体的目标、任务和要求。

5.对外出流动党员要指定时间,按时让他们回来参加党支部活动,通过支部活动日,强化教育管理,不断增强他们的党性意识和组织观念。

6.对外出流动党员要按规定按时交纳党费,履行党员义务。

第四篇:社区流动党员管理的现状与思考

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企业实行了改制,企业的职工回归到社区,大量的“组织人”转化为“社会人”,企业人员交由街道和社区管理。同时,大批下岗和失业职工、进城务工经商人员纳入社区管理,使得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对象增多,管理难度增大。其中,社区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成为社区党建工作的难点问题,传统的党建工作方法和手段面临着由过去的“内向型”向“外向型”的转变,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中,教育引导流动党员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是当前社区党建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社区流动党员管理现状

(一)社区流动党员队伍的特点

从2004年襄樊市国有企业实行改制以来,大部分破产改制企业社会工作移交给社区管理。目前,纳入社区管理的流动党员对象主要是:没有党组织的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个体经济组织中的党员,破产改制企业的失业党员,与原所在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下岗职工党员,离退休职工党员,进城务工经商的流动党员及其他流动党员。其构成特点:

一是居住分散,分布广泛。以***办事处为例,现有579名党员,原有自管党员230名,移交过来349名。这些流动党员分布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他们有的居住在子女、亲戚家中,有的居住在外地,有的长期在外地工作,也有的因拆迁(户口在该街道辖区)人户分离,成为空挂党员,等等。客观上造成了党内难以组织的状况。

二是组成复杂,层面不同。社区流动党员的年龄、文化、职业、境界各不相同,年龄上从20多岁到70多岁,年龄悬殊;文化程度有大学、中专、小学,层次相差大;职业各行各业,经历各不相同;思想境界有高有低,素质较高的尚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履行党员义务,素质较低的满腹怨言,不积极参加党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人员组成的复杂性,造成思想观念的差异,党员间共同语言缺乏,交流少,形成组织生活内容的单调、枯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组织生活的开展。

三是流动性大,难以掌握。有的离退休党员长期与子女一起居住,不在本地居住,有的党员长期在外地打工,有的党员因城市建设拆迁等问题,成了空挂党员。使得这部分党员难以联络,难以掌握他们的情况,组织生活也成了一句空话。有的把《组织关系介绍信》揣在身上,不到属地党组织报到,成为“口袋党员”。

四是情况不明,联系难度大。由于在企业改制前已处于关停倒闭状态,改制时大部分企业负责人已不在其位,企业的主管部门只能凭借一份《党员花名册》移交,社区只能见册不见人,成了无联系方式、无居住场所、无工作单位、无音信的“四无”党员。

(二)社区流动党员管理现状

目前,*****事处在每个居委会都成立了社区党委或党总支,实行在街道党工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管理,各社区居委会党委或党总支针对流动党员的实际情况以居住地、集中地建立了改制企业家属院党支部13个,流动党支部2个。通过建立基层党组织,实施对流动党员进行管理,开展党内组织生活。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一些实际问题:

一是观念上的不认同,增加了教育管理的难度。流动党员中,一些离退休党员、下岗失业党员大部分对原所在单位、地域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和感情,有的企业级别较高,移交到社区后思想反差大,如今将他们的组织关系交由社区党组织管理,他们在观念上认为是被单位、社会所抛弃和遗忘,思想上存有不满,行动中表现出对社区组织活动的抵触,有的居然提出退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区教育管理的难度。

二是流动党员结构的多元化,对管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流动党员的不断增多,党员队伍结构日益趋向多元化和复杂化,对党内组织生活,在内容上、时间上、形式上都有了新的不同的需求。而社区的教育管理方法往往较为单一,大多不论老少、文化高低,都由各支部组织理论学习或是参观学习,组织生活质量不高,缺乏对党员进行个性化教育和面对面的交流,很难及时了解和掌握党员的真实思想动态,管理有效性较低。

三是经济利益格局的调整,对党员在社区中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出新的考验。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党员提供了更大的发挥才能和展示先进性的舞台。但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部分社会成员价值取向多元化、社会活动分散化和行为方式实用化。面对这些新变化,置身于这一大背景中,作为同样是“人”的党员,自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党员的党性观念发生弱化,部分党员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受到某种利益驱动而发生急剧变化,甚至对共产主义信仰产生动摇。一些党员思想认识适应不了新的形势,仍停留在计划经济“吃大锅饭”上,尤其是部分下岗职工党员以及离退休党员,由于经济收入低等因素造成心理失衡,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不理解,对党组织的教育存在抵触情绪,对改革的举措不赞同、不配合、不支持;对我们的党惩治腐败持悲观态度,甚至对党的领导失去信心。如何教育引导“问题党员”增强党性观念,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确实是当前社区党员管理教育的一个不小的难题。

四是社区基层党建设施滞后,不能适应流动党员大幅增加的新形势。社区流动党员的管理,目前主要是依托于社区的党委(总支)开展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而居委会的办公场地和条件普遍较差,随着党员的不断增多,党组织活动场地、活动经费都难以落实,加之目前居委会的体制关系没有理顺,居委会承担了大量的行政工作,居委会党支部人员配备不强,精力有限,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工作。

二、关于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思考

流动党员是藏于社区的宝贵财富,他们当中很多人是原来单位的骨干分子,工作经验丰富,党性观念强,有的还是优秀的党务干部。如何利用、挖掘这一人力资源,对于社区建设至关重要。针对目前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当前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工作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建立完善的社区党建组织机制。目前,*****办事处建立了“一居一支”或“一院一支”的基层党建架构,但社区居委会党支部的硬件和软件都需进一步加强和健全。硬件上,要通过各种渠道解决居委会的办公场地,软件上要配备好社区党支部人员,注重发挥好社区离退休党员干部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党支部党务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同时进一步理顺社区居委会体制关系,完善党员管理教育的街道、社区层级责任制,形成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各类党组织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将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对流动党员管理,坚持以教育引导为主的原则,从方便其生活、工作的实际出发,通过社区党校开展学习、演讲、报告会、座谈会、墙报、电教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教育,让流动党员认清形势,转变观念,树立“社会人”的观念,增强社区意识,尽量保证每一个党员都不掉队。发动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各项活动,并将参与情况进行反馈,形成互相依赖、互相监督的有效机制,促进“大社区”党员管理教育的深入开展。

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组织活动。党组织活动在完善“三会一课”、思想汇报、学习记录、心得体会等制度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而且是广大党员喜闻乐见的活动,寓教育管理于各项激励性活动中。针对不同层面党员的特点,开展独具特色的活动,例如在离退休党员中开展“夕阳红”活动等,丰富流动党员的文化生活,使党员在活动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

四是为流动党员解决实际困难。社区党组织要切实关心流动党员的生活和工作,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广泛开展“进党员家、知党员心、解党员难、暖党员心”活动,进一步深化党内帮扶工程,把上级党组织温暖送到每个特困党员心中。在政治上、工作上和生活上备加关心流动党员,尽可能地为下岗职工党员尤其是生活困难的党员做好服务,组织他们参加培训,学习专业技能,并根据其特长推荐给有关部门和单位,实现再就业。同时鼓励他们参加社区服务工作,或是自谋职业,并为他们提供服务、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再就业和克服困难,使流动党员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自觉服从党组织的管理。

五是以社区服务为载体发挥党员作用。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社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工作中,应以社区服务为主线,开展社区党支部“结对共建”、“党员志愿者服务日”、 “我为社区出把力”等活动,通过发挥广大党员在服务群众、服务社区以及公益事业等方面的作用,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党的影响力和党组织活力。

第五篇:广场西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汇报

广场西社区位于长治市城区太行西街108号,现有常住人口2479户,总人口8399人。社区支部直管党员33人,流入党员4人,流出党员9人。

在流动党员管理方面,广场西社区党支部始终坚持以

“党建网联”为载体,以“创先争优”为契机,以建设和谐社区为目标,结合自身实际,突出区域特色,创新活动载体,强化服务措施,大力实施“五携手”工程,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我社区党支部多次被市区两级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一、主要做法

近几年来,流动党员日渐增多、特别是零散流动党员增多。为此,我们进一步夯实基础工作,着眼于使党员在流动中能够及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针对不同情况细化了具体的教育管理方法。

1、创新“建”、“联”管理模式,确保流动不流失

在我社区,针对流动党员主要采取“建”和“联”。“建”,是指建立健全党组织设置。主要是建立外来流动党员支部。主要在外来人员较为集中的市场、商贸区或其他区域,根据实际情况设立“流动党员之家”,对本辖区的流入党员以及流入时间较长、无挂靠支部的零散流动党员进行统一管理。“联”,即加强与流动党员的联系。对于流出党员,到达外

1地后,主动挂靠当地党组织,认真参加当地党组织开展的学习活动,并及时向原党支部告知联系电话号码和通讯地址,定期向党组织汇报个人的思想和工作情况。二是由流动党员原所在党支部确定一名联系人与流动党员联系,长期挂钩,要求指定联系人每季度至少同流动党员联系一次,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传达上级有关精神,通报支部工作情况。

2、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确保离家不离党

我社区党支部自2008年以来大力推行以“网格化管理、联动式共建”为内容的“党建网联工程”,根据辖区单位、小区、门店、非公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及流动党员这些党建资源分布情况。本着“便于联系、便于组织、便于工作”原则,将辖区划分为了四个单元网格,并分别派驻四名党员担任网格长,具体负责指导网格内的工作,可以说将社区的每一项工作细化到了每一个单元网格,更有针对性,服务更加到位,形成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覆盖无缝隙链接的网格化管理模式。

利用网格化管理机制,我社区针对辖区内实际情况做到了“三统计”。

一、定期主动排查,利用春节、十一等流动高峰期,对流动党员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统计;

二、在接转组织关系时对高校毕业生、退伍转业军人等群体,主动进行

询问,对有外出工作意向的,提前告知流动党员管理规定;

三、与工商、公安、计生等部门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在营业执照办理、流动人口管理、劳动用工合同等工作中,加强协作配合,共同做好流动党员统计工作。

3、探索网上教育平台,确保离土不离网

在充分利用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基础上,我社区成功打造“温馨之家”网络社区,通过网上服务平台对支部信息以及党课内容进行更新,形成了“网上党校”。同时开通党员网上论坛,实现了党支部与流动党员的双向联系。“温馨之家”网络社区的建立拉近了支部与党员之间的联系,为支部和党员打开了了解信息、交流信息、宣传信息的新视窗。

4、提供优质便捷服务,确保忘忧不忘本

我辖区内的流动党员主要以无业人员为主,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社区主动为其提供优质服务,尽量减少其在再就业和创业过程中的麻烦和忧愁。免费提供劳务咨询并且为其联主动联系各中培训机构,从而自觉做到忘忧不忘本。截止目前为止,我社区已帮助两名流动党员在成功就业,一名在粮机医院工作,另一名自己经营“亮博士”擦鞋店。

二、主要成效

1、大力开展党员志愿者活动

我社区党支部积极协助流入党员管理,把流动党员纳入党员志愿者的同时,还使其主动参与流入地的平安社区、文

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去,引导流动党员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

一方面建立了优秀党员与后进党员结对抓帮扶、老党员与新党员“一帮一”抓带动、流动党员“手拉手”抓共进等帮带机制,充分发挥辖区党组织及广大党员参与创先争优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针对辖区下岗失业人员多、困难群众多的实际,通过社区党建联谊会、“结队连心”活动,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等形式开展帮贫扶困活动,以解决那些弱势群体最基本的生活问题。近年来,流动党员通过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慈善超市、社区小课堂等场所参加志愿服务不下40次,帮扶资金达8万多元,受助人数达300多人次。通过社区文化艺术节参加文艺汇演不下5次。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不仅提高了广大流动党员的积极性,也让流动党员感受到了社区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2、有效实施承诺点评活动

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开展了公开承诺和双向评议活动,明确努力方向和争优事项,同时在社区公开栏公布,接受居民群众的监督;开展党员集中会议点评工作,召开组织生活会,邀请街道纪工委书记对社区的创先争优活动进行点评,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同时社区党支部也对流动党员进行点评,通过完善承诺点评机制,树立起党员先锋模范形象得同时,也激励广大党员更加积极的为民服务。

三、几点思考和下一步打算

一是流动党员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将管理与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流动党员党组织在对流动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的过程中,要摒弃视流动党员为管理包袱的错误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服务意识,寓教育管理于服务当中。流动党员党组织通过帮助流动党员解决在就业、居住以及子女入学等方面遇到的困难,以此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党员的归属感,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使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二是对流动党员必须坚持双向管理,将流出地管理和流入地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流动党员作为党员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一身牵两头的特点。流出地或流入地任何一方党组织的单向管理,都有局限性。只有当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构建有机衔接的双向管理机制,才能充分发挥出流动党组织和流动党员的“两个作用”,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根据区委、区政府的要求, 我社区党支部提出了“夯实基础、强化队伍、服务群众、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的工作目标,对于流动党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继续加强党支部和党员队伍的自身建设,建立和完善民主生活、组织生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要关心下岗党员的再就业问题;加强党员之间的互相沟通,发动党员积极参与平安和谐社区的建设,发挥流动党员的作用。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为社区建设献计献策作出一份努力。

上一篇:社区个人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社区公共服务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