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源于执著的追求

2022-08-06

第一篇:创造源于执著的追求

执著的追求杂文随笔

大海因为执著,才有了波涛汹涌的壮观;蓝天因为执著,才有了风和日丽的景象;人生因为执著,才有了灿烂辉煌的明天。我,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既没有远大的志向,也没有崇高的理想,只盼有朝一日能够走出大山的包围,在城市中有份稳定的职业。于是,我便选择了读书这条道路,试图通过它来完成那份执著的追求。

十二年的勤奋学习,十二年的寒窗苦读,就是为了能在高考中金榜题名,然而,那一次我失败了,未能得到满意的收获,尽管这样,但仍深得老天爷的照顾,竟被西南师范大学的一所分校所录取。对于当时的状况来说,这已是一种十分幸运的结局,然而,高额的学费以及对未来就业的担忧,动摇了父母送我上大学的念头。后来在别人的推荐下,我进入了绵阳某所中专学校,在那里接受了一段成人高等教育。一年半后,我便匆匆忙忙地结束了读书生涯,被安排到一家工厂实习,那时也许是由于太天真,总想一步就能登上天;也许是不愿放弃那份执著的追求,一个月后我便离开了那里,孤身一人来到苏州求职。我好不容易被一家国营企业看中,但在面试时,因校方开出的学历证明没盖钢印而被误认为弄虚作假以致错失良机,之后又到过很多家企业去应聘,结果都因没有文凭而与理想工作失之交臂。

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锻炼人的意志,与其在大城市中求职处处碰壁,还不如到农村去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2007年,我报名参加了四川省首批大学生村官招录考试,但因不知道毕业证书的编号而被迫放弃。第二年,我终于拿到了期待以久的毕业文凭,欣喜若狂的我,又去参加了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考试,可又因学历问题被拒之于门外。随后,我又厚着脸皮去参加了很多类似于这种形式的招聘,结果都因那头疼的老问题,在报名资格审查时就被淘汰出局。

为了那份执著的追求,我不得不再次改变原有的打算。经过一番思索,我把目光转向了职业教育这个行业。2009年,在朋友的介绍下,我进入了一所中专学校,然而,在那里的工作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刚开始时由于学历问题常受同事排挤,时常被人呼来唤去,更糟糕的是每天所做的事情,几乎全是一些没人愿意干的杂活。爱妻恰好毕业于这所学校,她得知我的难处后,就去向她那位现任副校长的恩师求助,从此之后,我才结束了被人歧视的日子,我才有了份自己喜爱的工作。“居安思危”,为了能够在这里长期站稳脚跟,更为了在这日后有所作为,我不得不抽空去深造学习。经过两年的努力,我不但拿到了教师资格证件,同时,几个月后还将获得自考本科文凭,这样也就基本达到了我校教师具备的条件,从一定的程度上,也就相应的减少了被辞退的隐患。

带着那份执著的追求,带着那种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带着那股不肯服输的硬劲,我艰难地走过了那段坎坷曲折的路程。如果说,阳光一定会在风雨后,未来的人生我不图它一切都能吉祥顺利,但愿可以期待到那鲜艳的彩虹。

第二篇:执著的信念无悔的追求(大全)

执著的信念、无悔的追求

——学习汪金权老师先进事迹有感

湖北省蕲春县枫树林学校高能胜

蜿蜒雄奇的大别山,清澈透亮的蕲河水,又一次见证了蕲春儿女博大的胸襟、崇高的精神以及执著无悔的奉献。

滔滔长江,掀起了喜悦的银浪;巍巍昆仑,扬起了欢乐的臂膀。大别山师魂——汪金权老师的事迹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飞扬。

汪金权老师扎根山区,甘守清贫,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事迹从今年5月份以来在社会上不胫而走,汪老师带来了许多的感动、社会震撼,正在生动、精彩地呈现。其反响之强烈,影响之普遍、深远,为近年来典型人物宣传之所罕见。汪金权这位蕲春教育战线上平凡的、默默无闻的老师,何以让中华大地如此感动、钦敬?!

汪金权老师,1987年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全国有名的湖北省黄冈中学。假期他回到老家,到我县偏远的学校——蕲春四中看望老师时,他看到四中很需要老师。为了家乡的教育,他义无反顾地要求调到蕲春四中。四中在我县北部山区,与安徽交界。这里地处大山深处,交通闭塞,条件艰苦。但汪老师选择了这里,他扎根山区,一干就是20多年,在农村教育战线上坚持不懈、默默耕耘。20多年来,汪老师家中一贫如洗,几间土坯房,上班他自己就租住在学校,像样的电器就是那个旧电饭煲,十年未添一件新衣,但是他省吃俭用,倾尽所有,从自己微薄的工资收入中拿出大半,扶助贫困学生,帮助他们成人成才,先后无私帮助过200多名贫困学生。20多年来,汪老师以高尚的师德、优良的工作作风、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成就,121人次在全国各级各类作文竞赛、学科竞赛中获奖,1000多学生顺利考上大学。他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同行的敬佩!他先后被评为湖北省骨干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劳动模范„„教师节前夕,汪金权老师当选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并在北京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的亲切接见。 汪老师,47岁,头发花白,面容苍老,但眼中闪耀着清澈、透亮、执著、智慧的光芒!这是他20多年来追求理想、甘守清贫、淡泊名利、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地真实写照!

汪老师的容颜、汪老师的清贫、汪老师的奉献、汪老师的事迹、汪老师的精神汇聚在一起,涤荡着我的灵魂,催促我奋进、学习:

学习他扎根山区、献身教育的坚定信念

上个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能够红过半边天,更不用说国家名校——华中师范大学的优秀学生。然而就是这样的大学生分配到全国有名的黄冈中学,却不到一年,却又要求调到全国最有名的贫困县蕲春任教。在蕲春县城任教也不说了,然而他却又选择了我们这个贫困县最贫困的地方蕲北山区的蕲春四中任教。为什么?因为他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因为他看到了这里的贫穷落后,因为他看到了这里的师资匮乏,因为他看到这里学生求知渴求的眼神,因为他把这些当作是自己的神圣责任,因为他想尽他的一点微薄之力为山区的教育添砖加瓦,而且这种想法是那样的强烈与坚定。也许他没有想大千世界他一个人的力量有多大,也许他没有想他个人的力量能否改变现况,也许他更没有想他选择的路有多么多么地艰难与漫长。他以一个24岁带着激情与豪情的青年,毅然决然地把自己的梦想定格在这片贫脊的土地。

20多年来他孜孜以求,克难奋进,将自己铆在教育事业上,从未走出过教育信念的领地。曾经有人劝他进县一中,曾经有人愿意带他到沿海,而且还说,这并没有违背他的初衷,还是在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汪老师说过,他也曾彷徨过,也曾动摇过。但在贫困与艰难面前他最后还是选择了留下,他说了:我不是一叶浮萍,我的根就是背后的这座大山。我生于斯,长于斯,我当然要回报于斯„„对教育的信念与追求让他战胜了自己,因为他知道这里更需要他。

坚定的信念,无悔的追求!

相比之下,我之渺小。我也是出生在蕲春的农村,也曾想鲤鱼跳龙门,因为教师太清贫,因为农村的教师更清贫。我原在清水河乡中学,曾出去过,到沿海转了一回,那都是考虑物质利益太多。外面的世界确实精彩,确实能让自己的物质生活有所改善。但曾经的离开让我愧疚,学生依恋的信笺到现在让我伤痛不已,他们在信中这样写道:“是谁说带我们到长江边野游?是谁说带我们去三角山远眺?是谁说要一直把我们带到初三毕业?„„老师,我们知道你的苦衷,你家里有一位长年患病的父亲,你到武汉去学习连车费也没有„„”看上去是责问,其

实是关心、是不舍。多么淳朴的孩子,多么善良、善解人意的孩子!信我保存着,这些孩子也已经长大,我却永远也无法弥补!汪老师他做得比我好,他没有这样的遗憾,他没有这样的愧疚,他更没有这样的伤痛。我再也不走了,我也要象他那样留下来,留下来在蕲春的教育领地上辛勤耕耘,去扶平曾经的创伤,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学习他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职业风范

22年来,汪老师守望山乡,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勇于探索,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教书育人的能力。他以人为本,科学育人。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感染学生,鼓励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他关心、尊重每一位学生,他眼里没有一位差生,每一位学生在他的心目中都有他独特的位置,而且他总是不间断地去体察、扶慰他们„„他总是努力着要把他们教育成人成才。他曾说过:“我不求他们都上名牌大学,但求每位学生能成为一位好公民„„”他也曾说过:“我要象陶行知那样‘为了学生,甘做骆驼;与人为益,牛马也做’。我愿意无怨无悔地在教书育人这条道路上坚定地走下

去„„”正因为如此,他虚心学习,认真钻研,不断探索课堂教学、育人新方法。他的课堂实践常常会与新课改的理念不谋而合,他的课堂也常常闪耀着幽默与智慧。灵活的教法,活跃、和谐、高效的课堂,这也带来了沉甸甸的收获:121人次在全国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其中陈卓彬同学参加全省第五届中学生作文竞赛荣获高中组一等奖,范绪枝同学参加“惟乐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特等奖;汪老师的20多篇优秀教案、优秀案例获

一、二等奖,教学论文《也说“比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几点尝试》等,分别荣获全国教研成果

一、二等奖,4篇优秀论文被华中师范大学收入《新世纪全国语文教师优秀论文年汇》。

行为世范,万世师表!

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学教师,几年任教,无所建树,在汪老师面前,脸红耳后。我当奋起而直追,学习新知,更新观念、创新教法,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科学育人,信守为师即要为人师表的神圣理念,维护师德尊严,始终保持着“辛劳之后有欢乐,付出之后是幸福”的良好心态,坚持“课堂才是体现自身价值的地方”。我要细致入微地关心每个孩子,自觉践行着“有教无类”的思想,教育孩子、尊重孩子、关心孩子、爱护孩子、帮助孩子,让每一个孩子的脸

上绽放美丽的微笑。今天的教育,明天的希望。今天的我将是明天孩子成人成才的垫脚石。

学习他爱生如子、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和蔼的笑容,如杨柳春风轻拂;渊博的知识,像山涧清流润涤;关爱的眼神,似阳光雨露沐浴。当学生迷惘于知识的歧路,汪老师来了,旁征博引,细心引导;当学生失意于人生的挫折,汪老师来了,层层分析,丝丝入扣;当学生徘徊在成长的关口,汪老师来了,轻言细语,引导选择、热情鼓励。22年来他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到学生身上,他用爱心、诚心、细心、平等心、责任心和恒心改变了无数山里孩子的命运,用自己的辛劳、汗水和智慧改变了无数贫寒家庭的命运。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的教育就是畸形的教育,失败的教育。爱太沈重! “爱”让汪老师一贫如洗, 20多年来,他省吃俭用,几乎是倾其所有来扶助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为他们的求学之路拨开荆棘、荡平坎坷!

贫困县老师的工资本来就不多,蕲北山区老师的就更加微薄。可是我们的汪老师却用他那微薄的工资,来资助贫困县最贫困地方的贫困学生,一位学生?二位学生?三位学生?不,是一大群学生。20多年来,有的学生没有钱交学费,汪老师就垫上,有的学生没有生活费,他就帮着交了,而他自己却常常借钱吃饭。20多年来,汪老师每年都要帮一二十名学生垫学费或生活费,至今累计数百人。后来,一些学生考上大学了,甚至就读研究生,他仍然继续资助,有时一月要寄上千元,总数累计超过10万,这个数基本是工资的全部!

所以,汪老师是我们四中中年教师中唯一没有房子的人,多年来他租住在学校宿舍。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汪老师的房间内依然有几口学生用的木箱。2002年,汪老师搬进了集资楼,于是在他的宿舍内,简陋的房间内更多的摆满了学生的高低床和学习书籍。多年来,学生与汪老师同吃同住已成为四中一景。最多一次,他安排了8名学生住进了自己的宿舍。他把自己的全部空间和时间,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这片贫脊的山区的孩子们。如今,这里的生活慢慢改善了,可汪老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却从来没有改变!

爱得太深,爱得太沉,爱得太久!

这种大爱,让我们很多人惭愧。不说无私地资助学生,不说平等地尊重学生,不说用心地教育学生,盘算如何赚学生钱的老师也有。我为这样的老师感到羞愧,

我也为我自己感到不安。因为我顶多算是一位认真负责的、合格的老师,离汪老师还有很长很长的距离。我想,我会爱上我的学生,我已经看到了孩子们的天真、活泼、可爱以及他们希望渴求的眼神。我将以我自己的方式去阐释对学生的爱,对教育无悔的追求。

学习他淡泊名利、甘守清贫的人生境界

22年来,汪老师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执著,让本来就清贫的他,变得更加贫困、艰辛。“纵有高楼大厦,我只睡床六尺;纵有山珍海味,我吃青菜豆腐一样香”,这就是汪老师人生境界的真实写照。选择了我们四中,就选择了清贫,就选择了艰辛:用水用电不方便,洗衣吃饭更麻烦;回家的路曲折,上班的路艰难;没有钱养家,没有钱糊口。时间在推移,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在改善。而汪老师仍没有自己的商品房,有的是几十里路以外山乡间的几间土坯砖房;老母年迈,无法照顾;妻儿患病,无从料理;儿女上学,学费难找;没有新衣,也不能温饱„„这是怎样的清贫,这是怎样的坚守,这是怎样的境界!

荆棘丛生,困难重重!汪老师无所动摇,仍旧奉献他的青春。因为奉献、因为追求,汪老师身后硕果累累,荣誉雀起:蕲春骨干教师、蕲春名师、黄冈市优秀教师、黄冈市骨干教师、湖北省骨干教师、湖北省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在蜂拥而至的荣誉面前,他仍是那样的淡定。凭着任何一项,他都可以走出去,获得高薪。对于汪老师来说,这不算是诱惑,这是最基本的生活改善,没有人会说半个“不”字。然而他没有用这些名,去寻得他一家现状的改善。他曾坦言:诱惑不是没有,诱惑归诱惑,心动归心动,彷徨归彷徨„„如果说‘名’,我得过‘全国优秀教师’,这是教师的最高荣誉,已经足够了„„有句话说得好,‘名利于我如浮云’„„

特别是今年5月份以来,各种慰问、荣誉、捐款雪片似的飞来,而且还受到了胡总书记的接见,他确实有点受不了。捐款他交给了学校,在荣誉面前他还激动地说:“这些荣誉属于无数的山区老师,希望更多的人能关注山区教育和山区的孩子们。”“我做得太少太少,获得的回报却太多太多。”“其实这些年我只是做了自己本分的事,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做的平凡事”。

平凡的22年,清贫的22年;不平凡的精神,不平凡的境界!

这种不平凡的境界、高尚的品格让我感到惭愧。我常感叹个人力量是那么那么地微小,嫌弃教师工资少得是多么多么地可怜,抱怨生活是怎样怎样的不如人意,可汪老师在清贫的生活中凭借个人的微薄之力来坚守着大山的希望。我还有什么借口要说,我还有什么理由嚷嚷!我想我应该做什么啦,过简单的生活,知恩图报,不图索取,面对诱惑,泰然处之,兢兢业业,无愧于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无愧于正需要我们奉献青春的年代。

汪老师,我心中的一面红旗,教育战线的一面红旗,他飘扬在蕲春大地,飘扬在荆楚大地,飘扬在中华大地!

第三篇:一位执著追求的青年农民企业家

一位执著追求的青年农民企业家 ——大桥镇塔冲村表年农民企业家谭升平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谭升平是大桥镇塔冲村9组人,1978年出生,现年34岁,高中文化,现为广东省东莞市中堂中顺塑料制品厂总经理。从一人普通的打工仔到拥有个人净资产6000多万元的公司老总,谭升平凭着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一路艰辛,一路血汗,一路凯歌,闯出了一条闪光的企业路,成为了当代青年农民的佼佼者,无愧于青年农民企业致富的楷模。

一、艰难创业

1998年,谭升平高考落榜,大学梦破灭。他这位血气方刚的青年落榜不落志,20岁的他怀揣创业致富的梦想只身南下广东闯荡。在起初的一段时间里,由于没有如愿找到工作,他成为了一名“无业游民”,经常露宿街头,甚至每天只能吃一包快餐面赖以充饥,身陷困境的他,没有选择放弃和逃离,选择坚持和坚守。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后来在朋友的引荐下,进入了一家塑料厂打工。对当时身处逆境的谭升平来说,有了一份工作就有了维持生计的资本,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由于谭升平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吃苦耐劳,很快得到了老板的赏识,他的工资也迅速由几百元上涨到几千元。但谭升平并未满足,而是在勤恳做事之余,利用一切时间,抓住一切机会,认真学习各类市场流行款式塑料制品的制作技术,一年之后,他便全面掌握了当时畅销的塑料品制作技术。2001年,他凭着出色的工作业绩和过硬的

技术本领,被聘为厂里的技术师傅,可享受10万余元的年提成收入。岗位的晋升和收入的改观为他之后实现创业致富的梦想积累了经验和财富。2005年,眼观时机和条件成熟,谭升平谢绝了老板的强力挽留,毅然决定创办中堂中顺塑料制品厂,走上了独自创业的道路。建厂之后,他瞄准中高档塑料制品的广阔市场,凭借良好的市场信誉和技术,迅速拓展了业务,在几年时间内,所生产的塑料制品就远销到新疆、内蒙、湖南、四川等地。近几年来,为使工厂朝着现代企业的方向发展,谭升平一方面广纳贤才,一方面强化工厂内部管理,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他本着精工细作,追求卓越,客户满意,持续改进质量的方针,推进企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目前,工厂拥有员工2380人,5条生产线,产品380余种,年销售收入1.8亿元,年创利税2000多万元,年收入1300余万元。谭升平通过不断追求,终于在东莞开创了一片广阔天地,成就了创业致富的梦想。

二、情系乡邻

谭升平富了,可他没有忘记乡亲们同,没有忘记这一方生他养他的故土。对谭升平来说,每次回家探亲是他心里最不安的时候。看着父老乡亲们还苦苦守着一亩三分田,过着并不宽裕的生活,他心里不是滋味。因为他也是农民出身,家里曾经也是那么贫穷。纯朴的乡情深深地触动着谭升平的心,他总是想,我一个人富裕算不了什么,只有带领乡亲们致富,那活着才有意义。谭升平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铁了心要带领乡亲们奔向致富路。他充分利用自己的企

业,接纳和安排了280多名本地贫困群众就业,让他们到自己的公司打工挣钱。对于家乡来工厂打工的乡亲们,谭升平一方面关心他们的生活,另一方面关注他们的成长,使他们成为懂技术、会经营的致富能人,本地的老百姓都翘起大拇指说:“谭总致富不忘乡亲,富了不忘本,真是个大好人啊!”对所有员工他都真心相待,真情相助,坚持每月发清工资,从不拖欠和克扣。谭升平这一举动,既为自己赢得了员工们的充分信任,也为企业树立了良好形象,极大地调动了员工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增加了企业发展的凝聚力。他之所以能够在风云莫测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做大做强企业,正是源于他独特的人格魅力,也是他成功的秘诀所在。如今的谭升平不仅享誉当地,更为本地群众所称赞。这背后,蕴含了谭升平一颗赤子之心,一片家乡之情。

三、造福桑梓

谭升平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一个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的企业家。他致富思源、富不忘本,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总是尽力为家乡脱贫致富奔小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人的价值可以体现在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不能忘本,要为社会、为家乡的发展多作贡献。”这是谭升平的一番朴实的话语,也是他成长道路上始终不渝的宗旨。多年来,他积极响应镇党委政府的号召,尽自己所能,为大桥镇的经济发展出力献策,真情反哺社会。一直来,他经常为家乡慷慨解囊捐款修桥筑路,致力家乡建设和扶贫捐款等,如捐资修建了胡套、塔冲等村道和水利设施,从根本

上解决了当地群众行路难、用水难等问题。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乡情,在外打拼多年,如今富裕起来的谭升平,时刻不忘家乡的父老乡亲,时刻关注家乡的建设与发展,2010年家乡水泥路硬化,他捐款20万元,每年对贫困户捐助5万元,此外,他多年还坚持对家乡敬老院的老人嘘寒问暖、送医送药。他真情为民的义举赢得了家乡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赞扬和肯定。家乡的所有公益事业建设,他都慷慨资助,“富而有仁”是谭升平的美德,他的事迹有家乡广为传颂。

作为一个有远大抱负的民营企业家,谭升平并没有沉浸在过去的功劳、荣誉和已取得的业绩当中,而是以清醒的头脑,更加成熟的社会责任感和工作热情,不断争取把企业做强做大,谈到对未来的展望,谭升平语出惊人:引领中国塑料制品市场、挑战亚洲市场、走出世界。他的人格魅力和创新精神为民营企业树立了一面旗帜,他决心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从而实现自己回报家乡、回报社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的心愿。

第四篇:优秀科技工作者事迹:执著的追求,无私的奉献

何xx同志,1990年7月毕业于xx地区卫生学校分配参加工作,后又在西安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进修学习,外科主治医师职称。1989年加入党组织,1997年开始从事党务工作,多年来,他处处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医疗卫生事业执著的追求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无人不对他赞叹。他曾多次被镇、县评为先进个人,2010年被xx市卫生局授予xx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一、坚持以“医院工作三为主”的办院思路,让管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自1997年7月开始,何xx同志担任xx镇中心卫生院的党支部书记和主管业务的副院长。由于他的工作业绩突出,2007年被提升为院长。他坚持医院工作以疾病预防为主,以热情服务患者为主,以良好的医德、医技为主的办院思路。他带领中心卫生院的全体医务工作者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折服人,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把权力分解给每一个中层领导,让他们放手工作,各挡一面。卫生院的各科室职责分明,各项工作有条不紊。他亲自主持制定了《卫生院职工服务质量目标管理》、《医务人员责任目标管理》、

《医务人员管理量化考核条例》、《医务人员日常行为管理条例》等十多种管理制度。使中心卫生院的工作有章可循,科学规范。如今的xx镇中心卫生院已形成了严谨、规范、认真负责、热情服务和积极进取的医风。同时,也为卫生院赢得了立足当地辐射周边地区的服务盛誉。良好的管理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自2007年以来,xx镇中心卫生院连年被镇、县评为医疗服务先进单位,他本人也被评为镇、县、市的先进个人。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他正确的办院思路,不断提升的管理理念,热情服务的敬业精神,精湛的医疗技术是分不开的。

二、狠抓医疗队伍的建设,深入医疗第一线

何xx同志在狠抓全院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很注重医疗队伍的建设工作,倡导医务人员向“科研型”发展,树立“医务人员即研究者”的新观念。他的经验是:“医务人员一要培养,二要激励,三要关心”。对年青医务人员除了院本培训外,分期分批选派到县、市、省大型医疗机构参加进修培训,近几年间就有20多人次参加了培训。鼓励医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医务人员参加函授、短期业务培训、学历考试、技术职务考试、院外技术交流均按公假对待,并给予适当的差旅补助。医务人员在院内开展的技术创新、疑难病症的诊疗与研究等活动同样给予大力的支持。

何xx同志身为中心卫生院的党支部书记和院长,工作繁忙,但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医疗服务工作的第一线上。他从来没有因私事缺过一次班,即便是节假日也是如此。每天第一个来上班的是他,最后一个下班的也是他。有时遇上危重病患者来就诊,他却昼夜值班。疲倦了,他就爬在办公桌上稍许休息,又开始投入到工作当中去。当他看到办公室门前排成长长的就医患者,他急为患者所急,想为患者所想,他以一个共产党员和一个优秀医务工作者的高度责任感,认真细致地进行病情分析和诊治,尽最大努力降低误诊、错诊和漏诊出现。有时遇到难于诊治的病症,他主动打电话向大医院的专家虚心请教,从制定治疗方案到实施临床治疗,他总是一丝不苟,细致入微,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对身边的医务人员要求也十分严格,他经常讲:“我们做医生的,就要始终为患者着想,不能因为我们细微的疏忽,造成患者的终身痛苦”。从医务人员写规范的病历到制定治疗方案,他都要亲自参与和精心指导。有时也遇到一些患者向他发脾气,但他总是耐心地开导,直至患者冷静下来,给予及时的诊治。他不仅是卫生院的主要负责人,同时也是业务尖子,人们信任他,尊重他,这是他用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品德,优质的服务态度,精湛的医疗技术,对患者高度负责的情怀换来的。

何xx同志不仅在医院上班,有时在院外遇到患者或家属紧急求救,他亲自出诊抢救。2009年冬季的一天早晨,他刚到卫生院上班,突然接到附近一村民打来求救电话,她丈夫突发心脏病,情况紧急,电话中的家属已泣不成声,他告诉患者家属,请不要移动病人,他二话没说,就带了一名护士和必要的抢救器械及药品,迅速驱车赶到了距卫生院10多公里的患者家,初步诊断该村民患的是缺血性心脏病,经他及时的抢救后,患者病情得到了稳定。随后他又将患者护送回卫生院进行治疗,两个星期后,患者康复出院。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将一个四十多岁的危重病人,终于从死神中夺回了生命。事后患者的家属拿出500元现金感谢他,他却婉言谢绝了。类似这种情况在他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他经常说:“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是我们医生的神圣职责,决不能和患者讨价还价”。

三、对工作高度负责,不断追求服务质量

何xx同志,他深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和医务工作者,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业务上精益求精,才能服务好每一位患者。

2009年xx县实行全民免费医疗,xx镇中心卫生院也被确立为医疗定点卫生院,这是县政府造福于全县人民的一件大好事。

一开始实行这一政策,前来卫生院就诊的患者比以往成倍地增加。这给卫生院的行政管理工作量和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也增加了好几倍。以往患有慢性病无钱就治的患者前来住院治疗,也有些轻微病患者也来就诊。何xx同志的工作显得更加繁忙,他一边给患者进行诊治,一边不厌其烦地为患者解释县政府出台的全民免费医疗的政策和原则。有个别轻微病患者死缠硬磨要求住院治疗,他耐心的向他们做工作。他说:“政府出台的全民免费医疗的政策,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它,把政府给予的钱真正花在需要救治的患者身上,一些轻微的病情,门诊处理一下就可以了,何必小病大治,浪费政府给我们拨付的救命钱。我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要对患者负责,也要对政府负责呀!”轻微患者听了后,口服心服,高兴地接受门诊治疗。

xx镇是神府煤田开发的覆地,外来的农民工逐年增加。2011年春季的一天,他正在门诊值夜班,门口进来一名患者,双手捂着肚子,看上去很痛苦,病情不轻,他一进门就坐在门诊的地板上喊叫着:“医生快救救我吧,我肚子疼……”,当他看到这种情况,立即将这位患者抱在诊断床上,经诊断,来人患的是急性肠胃炎,他迅速将病人转入住院部进行救治。这正是10月1日长假期间,部分医护人员度假回家了。他既是医生又是护士,亲自为患者喂药打针,

几小时过去,病情缓解了。当结算医疗费用时,患者说他是外地来

xx打工的农民工,今天早上才到,身上带的点钱在路途中花费所剩无几,还缺80多元医疗费不能支付。他看到患者十分为难,他就主动掏自己的腰包为患者垫付了所欠的医疗费。直至两个多月后,这位患者主动找上门来把他垫付的医疗费还给了他。

四、工作扎实,成绩显著

何xx同志无论是在领导岗位,还是在医疗岗位,对工作是满腔热情,兢兢业业。在工作中团结同志,带领中心卫生院的全体医务工作者认真落实上级主管部门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同时也教育院内人员履行自己的义务,着眼于本职工作,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在他认为服务人民是真诚的付出,是忘我的投入。遇到工作中的困难,他就主动和身边的人员请教和研究。同时他也把自己的从医经验无私地传授给他人。他还把“难啃的骨头”留给自己,难以开展的工作他亲自去协商解决。他以自己特有的人格魅力带动和影响了周围的医务人员。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总是换位思考,替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正因为他的高尚人格,同事们遇到不顺心的事,都愿意跟他讲。他总是耐心地倾听,对他们进行开导,帮助他们的解决困难。他的确为大柳镇医疗卫生工作做了不懈的努

力,并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群众的一致认可。

何xx同志常年如一的敬业、爱岗成绩显著,他以实际行动体

现了一个党务工作者和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为本单位以及xx县基层医疗卫生院的医务工作者树立了对事业执著追求、无私奉献的好榜样。

第五篇:县公司“窗口服务之星”先进事迹材料(平凡的岗位执著的追求)

,县公司城中供电所一名普通营业员,她用真诚的微笑和辛勤的汗水,在营业厅三尺柜台上,放射着绚丽光彩,因工作成绩突出,她被公司评为“窗口服务之星”。

从步入营业厅工作的第一天起,深知营业厅是企业的重要窗口,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形象。她始终恪

守“平凡中追求卓越”的信念,认真践行“以客户为中心,提供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服务理念,热心、诚心、细心、耐心地对待每一位客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真情演绎优质服务。

常利用业余时间和营业厅的姐妹们一起讨论,交流服务心得,对工作中的困难进行分析、总结,结合自身岗位提出服务承诺:热心为客户服务,不让客户感觉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不与客户发生纠纷争吵。3月,一个客户因为当月电费比上个月多了几十元钱,认为是供电公司电脑有故障,就站在收费台前大发雷霆,还要给个“说法”。为了不影响其他客户交费,她主动迎上前去把客户带到休息处,先给客户端来一杯水,又微笑着坐在客户旁边,耐心地询问他家有多少用电设备,然后再从这些用电设备一天大概用多少度电,耐心细致地给他做解释工作,刚开始客户根本不听她说话,还口出脏话。她自始至终保持微笑与他解释,不急不躁,后来在她的引导下,该客户细细一算说道:上月天气寒冷,用电量相对增多,原来是这样的。通过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解释,这位客户非常满意,并对刚才态度表示歉意,还在留言簿上留言,“供电公司服务真好,营业员真好。”正是因为真诚服务、微笑服务,赢得了客户的称赞和信赖,同时,也赢得了客户的理解和尊重。

像这样的事例还很多,看似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可也正是在这些平常小事中见真情,没有多少豪言壮语,为的只是电力企业更加美好的明天,她用实际行动谱写着电力企业的新篇章。

上一篇:大班体育有趣的沙包下一篇:代办理备案申请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