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麻醉的脊神经并发症及预防

2022-12-16

椎管内麻醉包括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以及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 (CSEA) 麻醉。椎管内麻醉可能引起一些相关的并发症, 这包括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麻醉自身引起的低血压、麻醉平面过高及全脊麻等病理生理改变, 椎管内使用局麻药引起的全身或脊神经毒副作用, 麻醉操作失误导致的组织或神经损伤, 血肿或感染导致的脊神经损害等[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病例来自于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7月期间曾行椎管内麻醉出现并发症的40例患者。男217例, 女143例, 年龄17~70岁, 平均年龄45岁, 其中出现全身副作用4例, 脊神经副作用29例, 低血压10例, 神经损伤6例;蛛网膜下腔麻醉17例, 硬膜外腔麻醉25例, CSEA麻醉8例。

1.2 随访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随访1个月, 随访指标包括痊愈、好转、未愈。痊愈为未出现感觉减退和麻木的症状;好转为出现轻微的感觉减退, 某些部位仍感麻木;未愈为出现尿潴留、大小便失禁、肌力下降等不适的症状。

1.3 统计分析方法

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采用成组比较的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椎管内麻醉手术术中的临床表现

共有45例患者出现触电感或痛感, 其中17例蛛网膜下腔麻醉病例中有16例 (94.1%) 在腰穿过程中或硬膜外导管置入过程中诉局部感觉异常, 出现触电感或痛感, 25例硬膜外腔麻醉病例中有23例 (92.0%) 出现触电感或痛感, 8例CSEA麻醉病例中有6例 (75.0%) 出现触电感或痛感。50例患者共有5例患者未出现明显临床感觉异常。经卡方检验, 3种麻醉方法出现的临床感觉异常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见表1。

2.2 随访观察情况

大多患者随访观察1个月后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仅有1例患者因出现大小便失禁而未愈。有12例患者出现轻微的感觉减退, 或会阴等部位仍感麻木。其余患者随访1月未出现明显感觉异常。经成组比较的秩和检验, 尚不能认为随访1月后3种麻醉方法的随访观察结果有差异 (P>0.05) 。

3 讨论

3.1 椎管内麻醉的优点及其并发症情况

椎管内麻醉包括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以及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麻醉, 其主要优点为: (1) 在下腹部和下肢手术, 抑制手术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作用强于全身麻醉; (2) 引起血压轻度降低, 可减少术中出血; (3) 用于术后镇痛的效果较全身用药更确切, 全身副作用相对较轻; (4) 胸段硬膜外腔麻醉通过阻滞胸交感神经使心率减慢并减轻心脏负荷, 改善心肌氧的供需平衡; (5) 腰段椎管内麻醉后下肢血流速度加快, 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降低;同时促进肠蠕动, 有利于肠功能恢复[2~4]。

3.2 椎管内麻醉出现脊神经损害的原因

局麻药产生脊髓神经毒性的确切机制仍不十分清楚, , 但由于影响脊髓血供的因素均可引起脊髓的损伤, 因此认为局麻药对脊髓血流的影响, 如血液的感染或血肿的发生是局麻药产生脊神经毒性和脊神经损害的主要因素[6]。

总之, 椎管内麻醉患者出现的触电感或痛感是椎管内麻醉出现的最主要的并发症, 是脊神经刺激的典型症状。麻醉医师应提高穿刺水平, 严格规范操作, 减少脊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摘要: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的脊神经并发症发生情况, 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09年7月期间曾行椎管内麻醉出现并发症的40例患者进行分析, 评价其术中临床表现, 并随访观察1个月, 比较各种麻醉方法的术后随访观察结果。结果术中共有45例患者出现触电感或痛感, 5例患者未出现明显临床感觉异常。大多患者随访观察1个月后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仅有1例患者因出现大小便失禁而未愈。结论椎管内麻醉患者出现的触电感或痛感是椎管内麻醉出现的最主要的并发症, 麻醉医师应提高穿刺水平, 严格规范操作, 减少脊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CSEA,椎管内麻醉,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尚若静, 徐建国.椎管内麻醉的脊神经并发症及防治[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7.

[2] 董文理, 施亚平, 王其祥.椎管内麻醉刺激脊神经2例报告[J].咸宁学院学报 (医学版) , 2005.

[3] 续飞, 修培宏, 高尔, 等.蛛网膜下隙应用罗比卡因对家兔脊髓和脊神经根的毒性作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5.

[4] 续飞, 修培宏, 高尔.蛛网膜下腔麻醉致脊髓和脊神经毒性的影响因素[J].医学综述, 2005.

上一篇:电力变压器继电保护设计要点下一篇:浅谈灰尘足迹的提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