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着”手入抓主线从“一”而终悟内涵

2022-09-11

一篇文章就好比一棵树, 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众所周知, 树由一个根和若干根枝干组成, 而文章的根就是它的线索, 它的中心, 文章的枝干就是围绕中心展开或延伸出来的内容。那么作为语文老师, 我们在教学一篇文章时, 如果能抓住主线展开, 由主线向四面八方延伸, 且有重点的深入, 然后再回到主线上, 那我们的教学过程就具备了整体性。而这样的教学就能很好地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走进作者内心,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培养孩子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抓文章主线是语文教师钻研文本时的重中之重。那么要怎样才能抓准、抓好主线呢?我想这是因人、因时、因文而异的, 下面就来谈谈笔者抓主线的几个方法。

1 从文章的题目入手

我们都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那么题目往往就是文章的眼睛。所以我们在拿到一篇课文时, 首先可以从题目入手, 因为有很多文章的题目中蕴含着丰富的含义, 高度概括了全文。

如笔者执教的二年级上册《美丽的丹顶鹤》一文时, 该文通篇都是在讲丹顶鹤的美丽, 所以在教学该文时, 笔者就以题目中的“美丽”入手, 让学生到文中去发现“丹顶鹤美在哪儿”, 然后根据学生的交流从丹顶鹤的颜色美、形体美、姿态美三方面去深入, 以学生的读、说、想象为主, 体会丹顶鹤的美丽。

再如笔者执教的二年级下册《欢乐的泼水节》一课, 很明显, 题目的侧重点在“欢乐”二字上, 于是, 笔者就是抓住题目中的“欢乐”这一题眼来展开教学的, 让学生抓关键字词句去感受泼水节的“欢乐”。

综上可见, 当我们拿到一篇文章, 如果它的题目是“怎样的什么”, 那我们大多可以抓住这个“怎样”来统领全文的教学。

2 从文章的关键词句入手

我们知道有很多文章从题目是很难看出文章的重点的, 那么这个时候, 我们在解读文本时就应该反复读课文, 去找找作者有没有安排什么关键的, 能点明中心的, 能揭示主题的, 能概括全文的词句。如果存在, 那么我们在教学时, 就应该由关键词句入手, 引导学生反复读这句关键句或这个关键词, 再从文中去找到与关键词句有关的内容, 仔细品读体会。

如执教四年级下册《苹果里的五角星》这篇课文时, 笔者抓住了“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这么大的魅力”这一定全局的中心句来展开教学, 通过引导学生去理解这句中的“这图案是什么?”“为什么鲜为人知?”“有怎样的魅力?”来落实重点, 突破难点, 从而引领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同时激发他们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由此可见, 抓住关键词句, 把对关键词句的理解和课文内容、课文中心有机整合, 能让教学化繁为简, 甚至实现长文短教。而学生多次经历这样的教学, 还能潜移默化地训练他们抓关键词句概括文章的能力———这一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所要求的“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体会文章表达思想感情”。

3 从文章的线索入手

教学中, 我们遇到的文章并不都能从课题抓出主线, 也并不都能顺利地从文中找到关键词句, 大多都是一些需要我们在解读文本时自己提炼出主线的。而提炼主线的方法之一就是去发掘文章的线索。因为每篇文章都有内在或外在的线索, 只是有些线索不容易发现, 不过只要反复去读, 从思想情感、主要人物或事物、主要事件等方面去寻找, 大多还是能够被抓出一条或几条线索来引领教学了。

如笔者执教四年级下册《“番茄太阳”》一课时, 从题目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抓住文章的一条线索———三次“番茄太阳”的不同含义。通过初读课文, 我们可以很快就解决前两次“番茄太阳”的含义, 可最后一次就没那么容易理解了。所以光有这一条线索, 是无法完成整篇课文的教学的。于是, 笔者从人物、情感等方面去发现, 又抓出了两条线索———一是明明的笑, 二是明明对作者的感染或者说是作者心情的变化。接着, 笔者就通过让学生去找写明明笑的语句, 以及作者心情变化的关键词来展开教学, 在寻找的过程中, 学生对文章的脉络有了清晰的认识, 接着笔者再引领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圈画批注、感情朗读等方法进一步深入文本, 最后自然而然地解决了第三次“番茄太阳”的含义, 也感悟了文中人物的品质。

瞧, 抓住文章的线索不仅让文章的教学顺畅自然了, 而且还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长此以往, 学生的阅读能力、概括能力均能得到提高, 可见, 抓文章的线索进行教学不失为一种提升阅读教学质量的好方法。

4 从文章后的思考题入手

如果能找到文章的线索固然很好, 但是有部分文章的线索隐藏得太过深入, 尤其是到了高年级, 可能因为需要训练学生把文章读成段, 再由段读成句, 甚至由句读成字的能力, 所以教材中的文章不是读上几遍就能抓出线索, 抓准切入点的。那怎么办呢?经过优秀教师的指点, 笔者发现了一个特别有效的方法, 那就是去看课后的思考题, 往往编书人给出的让学生思考的问题就是文章的突破口。

可见, 从课后的思考题中找文章的突破口也不失为一个方便快捷的解读文本的方法。

当然, 抓文章主线的方法还有很多, 但不管怎样, 我们要清楚抓主线是组织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 是一件有意义, 有挑战性的工作。这项工作不管有多难完成, 相信只要身为教者的我们有一颗慧心, 就一定能找到这个“一”, 并将这个“一”作为教学线索, 在教学中从“一”而终, 并由“一”逐层深入, 让阅读教学更高效更精彩纷呈。

摘要:有名师说过:“任何文章都是有主线的, 你抓住了主线, 也就走进了文章, 走近了作者, 走进了丰富的语文世界。”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再走胡子眉毛一把抓的错误路线了, 要寻找好一条主线, 由主线展开教学, 这样不仅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而且能培养孩子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抓准、抓好这条主线, 可以从文章的题目、文章的关键词句、文章的线索以及文章后的思考题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主线,题目,关键词句

上一篇:基于技术并购流程的内部控制作用机制研究下一篇:基于大数据时代的企业管理会计创新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