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性散文的情感主线

2023-02-27

第一篇:抒情性散文的情感主线

从抒情方式把握诗歌的情感

古诗鉴赏最大障碍是读不懂诗歌,把握不了诗歌的情感内容。这有诗家语言的疏离陌生之因,有时间距离和历史情境之异,也与我们对诗人抒发情志的规律把握不够有关。本文试从诗人情感抒发的角度作一点探讨。

诗主情,或者说诗歌是强烈情感的产物,没有情感的迸发,就没有诗歌,诗歌是诗人情感的物化。所以把握诗人情感抒发的方式,就不失为我们体味诗歌情感内容的捷径。情感抒发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其情感内容一眼便知,一般不会作为考试内容。间接抒情就是情感不直接说出,而是借助对景、物、史、人的描写或咏叹,含蓄委婉地传达出来。在间接抒情的诗歌中,诗人对生活生命的感发蕴积胸中,有时这种感发甚至被遮蔽着,耳目一旦触及外物,遂如吹皱的一池春水,唤醒了心中的意绪,于是情感便因景而生,缘物而发,际会历史风云,神遇相知之士。这一类诗歌,意蕴丰富,手法鲜明,便于设题,所以常作为高考命题素材。

一、写景抒情式

谢榛《四溟诗话》:“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情――诗人的生命感发,仅仅是诗的胚胎,要将它养育成诗,必须找到适合它的媒介物――景,诗由情胚而孕育,借景媒以表现,情胚与景媒交融契合便形成了诗的意境。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之间通常有四种关系。

第一种:以乐景写乐情。杜甫诗《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通过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抒发了诗人经过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欢悦之情。

第二种:以哀景写哀情。2004年广东卷杜甫诗《江汉》:“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诗中“片云”“孤月”组成了凄凉的意境,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

第三种:以乐景写哀情。杜审言《渡湘江》:“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当年,春日迟迟,园林如绣,游目骋怀的美景反衬出今日之悲。眼前的鸟语花香反衬出了远去边疆的哀愁。

第四种:以哀景写乐情。李白诗《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五月的天山,映入眼帘的仅有皑皑的积雪,无花可赏,无柳可折,寒气逼人。情景如此单调,如此凄凉,反衬出了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

二、写物言志式

写物言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托物言志。诗人在对象――物上,发现或找到了和自己在精神上的某些相通之处――物与志的“契合点”,引起了心灵的感会,于是便借助对“物象”的描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一抒心中情志。咏物诗特点是“不粘不脱(不即不离)”,既扣准所咏之物,又在诗中有所寄托。诗人在诗中展开诗意的想象,把物象和情志交融在一起,分不清何处是写物,何处是写人,又处处是物,处处是人。字字摹写物象之态,句句曲尽胸中之志。2004年北京夏季高考卷所选苏轼诗《红梅》:“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苏轼在诗中,既兼顾梅花的物态和本性,又将梅花人格化,抓住了红梅的“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这一独有的“梅格”,传达出了红梅娴静高雅而不浅薄庸俗的神韵。句句写梅,字字喻己。

同一个物,因为诗人个人的性情、际遇和创作时的具体情况不同,故所咏之情也就相异。从诗中可以明显地读出作品背后独特的“那一个”人来,所咏之物后潜藏着作者强大的生命感发力。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己。陆游的词作《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以冰清玉沽的梅花自喻自况,抒发了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三、写古喻今式

这类诗歌写古意在喻今,写史意在抒怀。或歌咏故去的成功辉煌反衬眼下的失败与荒凉,或咏叹已逝的荒唐惨痛来警戒当政者及抒发自己的历史虚无轮回感。诗人以情统史,以志言古。杜牧诗《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人借陈后主沉溺声色,终日与妃嫔们饮酒作乐,不理政事,终至亡国的史事,表达了对晚唐社会日趋衰败的隐忧。在婉曲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微妙而自然的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

2004年上海夏季高考卷杜庠诗《赤壁》:“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自从赤壁一战后,赤壁就成了诗人们洗浇心中块垒的意象。富有才华,志存高远的杜庠,因坎坷的遭遇,多舛的命运,面对赤壁,其情感是复杂的,虚无与悲凉同在,愤慨并无奈交融。

在咏史凭古中,往日的历史已融入了诗人的情怀,历史与当下统合为一,诗人的情志超越了时空。将个人放置于历史的长河中,自然的恒久比照出人生的短暂,对历史的回顾之中又富含着今生的悲伤。

四、写人言己式

写人言己就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写的是别人的事情,抒发的是自己内心的悲哀和感慨。

借写他人的成功反衬自己的遭遇的坎坷和命运的不幸。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塑造了周瑜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手执羽扇,头戴纶巾,英俊潇洒,倜傥风流,富有智慧,胆略过人。谈笑间,曹军便被打得落花流水。周瑜年轻时候就建立了世人瞩目的赫赫功绩,而此时的诗人却已鬓染霜发,一事无成,徒有一腔无处施展的报国之志。两相对照,诗人内心的苦楚不难体味。

借写他人的不幸来暗喻自己的哀楚。他人和自己具有相同的遭遇,相似的命运,两人情感相通,故歌咏之。秦韬玉诗《贫女》:“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全篇通过一个未嫁贫女的独白,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不为世用,寄人篱下的愤懑和不平。

五、写事抒怀式

在此类诗歌中事或是诗人情志的的触媒,或是诗人情感的载体,通过事件的描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思。

2004年全国卷张籍诗《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朱庆余《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是朱庆余参加进士考试前呈献给考官水部员外郎张籍,以试探底细的诗。诗人通过描写一位新嫁娘拜见公婆前忐忑不安的事,生动形象的比拟了自己临考前紧张担心的情景,巧妙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希望被录取的心情。

诗人的间接抒情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上五类,当然这样分类也不尽然,各类之间并不是各自完全独立,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像写古人喻己既属“写人言己”,也属“写古喻今”,怀古诗中也有景物描写。之所以这样归类,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诗歌间接抒情的方式特点,提高其诗歌鉴赏的能力。

外物引起了诗人的情感涟漪,引发了诗人的生命振动――生命共感,生命共感是联结诗人和外物(景、物、史、人)的精神纽带。正是缘于生命的共感,诗人才能借助绘景状物、怀古写人,抒一己之情,言一己之志,叙一己之意。

梁修红,教师,现居广东顺德。

第二篇:试谈初中抒情性散文的赏析技巧

论文关键词:初中抒情性散文

散文赏析的角度与技巧

论文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抒情性散文的赏析是我们必然要面对的,但是在赏析过程中有时候我们会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从哪些角度来欣赏,笔者在本文中就从文题、文章主旨、文中的线索等角度与各位读者来讨论如何赏析抒情性散文。

现代散文的阅读已经是中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并且对有些学生来说也成了一个难点。尤其是抒情散文的欣赏,有的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更是抓不住头绪,感到无从下手。下面我就结合部分课文从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欣赏散文:

一、读懂文题:文题是文章的眼睛,分析它有助于初步感知课文。

如朱自清的《春》,初看这个题目,我们就会想到当春天来临的时候万物复苏,一切充满生机。当带着这初步印象学习文章时,我们就进一步知道这篇课文借描绘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再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看了标题我们就知道“济南”说地点,“冬天”说节令,“济南”对“冬天”这个中心词起限制作用,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地点冬天。分析到这里我们就不禁在猜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怀着怎样的感情呢?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借描绘济南特有的冬景图,抒发了对济南冬天深深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找出揭示主旨的语句:每篇散文都会有揭示全文主旨的点睛之笔,即中心句。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有利于我们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枣核》课文最后一节说:“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这句话不仅总结全文而且呼应文章开头,起到了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

再如于漪的《往事依依》最后一节说“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这句话篇末点题,不仅写明了回忆往事对自己的激励作用,同时也告诉少年人要珍惜青春美好时光,多读书,读好书,做个知趣高尚的人。

三、找出本文的线索:线索是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思路、脉络。线索可以是物品、人物、时间、人物的感情变化等等。抓住了文章的线索能有效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以及作品的主题。

在课文《枣核》中“枣核”把相距万里的人连在一起,把朋友的心和故土连在一起。文章开头写几颗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读到后来谁都能看出:在美籍华人朋友的心中,这几颗枣核的分量简直同于故乡故土。枣核是一条叙事线索,更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

四、理清文章的结构:文章的结构是文章内部的组织与构造,通常被称为“谋篇布局”,结构的作用就是把文章各部分统一起来,把内容和形式统一起来,使文章成为有机整体。理清结构有利于我们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对这点多做训练有利于我们在写作中很好的组织材料,把文章写的井井有条。

我们都熟悉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是篇描写鲁迅童年生活的散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表现作者由童年玩乐到入学的成长过程。第一部分写在百草园里的游戏、玩乐。第二部分则写长大后不得不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

五、从细处体味文章的语言美:抒情散文语言或高昂,或低沉,或紧凑,或舒缓,有节奏感,具有音乐美。体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其精妙处,有利于我们更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赏析语言美则可以从修辞手法、句式特点等角度进行。

如朱自清的《背影》中在描写父亲攀越站台时用了:蹒跚行走,慢慢探身,双手“攀”,两脚“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这些动作描写突出了父亲老态龙钟,步履艰难的情形。我们通过这几个词也可以想象出当作者看到这充满父爱的身影时,心里是如何的感动。

六、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抒情性散文可以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联想、想象等角度进行分析其写作技巧,进而挖掘出文章的深度内涵。

如高尔基的《海燕》运用象征手法。作者紧紧把握住形象的特征,如乌云低压、狂风怒号、海燕高傲地飞翔、企鹅胆怯地躲藏等等,内在地照应沙皇反动势力、勇敢的革命者及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的各自特征,使得象征义十分鲜明突出,既隐又露,既暗又明,既隐晦曲折又富有斗争效果,体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只要学生在把握好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特点基础上,再结合以上六个方面。我相信学生在赏析抒情性散文的时候就不会一无所得。下面我就从这六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赏析《阿里山记行》。

问题设置一 你对题目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得到:阿里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点,文章是作者到阿里山游玩后写下的感受。而阿里山所在的特殊地方(台湾)又使人想到我们对她的特殊感情,希望两岸早日统一。

问题设置二 你认为课文哪句话能揭示中心?

学生经过讨论后得出:“我只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神木依然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它依然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

再追问:为什么作者说神木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

学生经过讨论后明确:因为神木历经沧桑任然屹立山间,它的精神就是台湾人民精神的写照,作者写它是表达了对台湾人民的赞美。

问题设置三

作者以自己的行踪为线索写了阿里山哪些景观?(要求学生用偏正短语来概括)

学生经过讨论后明确:清澈的水潭;静谧的森林;厚密的青苔;神奇的神木。

再追问:描写了这样的美丽景观,表达作者怎么样的情感?

学生经过讨论后明确: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呼吁大家爱我中华,希望两岸早日统一。

问题设置四

根据以上的探讨,请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 学生经过讨论后明确:第一部分(第一节),以《大海啊,故乡》和《高山青》开启全文,定下抒情基调。 第二部分(第三节——第九节),描写到阿里山神木的经过及所见到的如诗如画的风光,抒发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第三部分(第十节),仍以《高山青》作结,呼应开头,令人回味无穷。

问题设置五

分小组活动,赏析作者在描写“清澈的水潭”、“静谧的森林”、“厚密的青苔”、“神奇的神木”这四个景观的语言美。举例:作者在描写“静谧的森林”这个景观时用了对偶句、比喻句、排比句,写出了森林的宁静,让人享受一种净洁的世界。同时整句和散句交错使用,形成轻松迷人的节奏,有音乐感。

问题设置六

师生互动讨论本文在写作中用了哪些写作技巧。

明确:(1)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描写阿里山美丽的风光。

(2)托物言志:借神木表达对台湾人民精神的赞美;借歌曲表达出希望两岸早日统一的愿望。

(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对偶等

(4)大量运用叠词、拟声词、双音节词,使得文章有音乐美和情韵美。

第三篇:春的抒情散文

在纬度偏高又远离海洋的加拿大内陆首都渥太华夸耀春天,底气总是有些不足,这里的标志季节应该是冬季,或者“大约是冬季”。所谓春天,似乎是外人眼里跑龙套的三流演员,如昙花一现,白驹过隙。十余年前因为先生的工作而定居渥太华,就渐渐与滑雪生了恋情,应该是先结婚后恋爱那种,是既成事实的无奈选择。漫漫长冬,不滑雪,岂不辜负了自己和冬天。所以每到雪花开败之际,我筹措的是还能多滑几次雪,而不是盼望迟到的春天。中国农历用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来标记春天的脚步。在北美,却有另一个颇具幽默感的方法,据说二月二日是土拨鼠日,这一天那位担当重任的土拨鼠如果碰巧遇到个大晴天,顾影自怜,那么春天就还有六个星期之遥。如果天空阴郁无影随行,那么春天不久就将来临。所为何来呢?我非土拨鼠,自然不知土拨鼠之春。

比较靠谱的刻有春天烙印的是春假(Spring Break),在二月或者三月,是孩子们休课的假期,南国的孩子们可以去踏青访花,而渥太华北村的孩子们玩儿最多的却是滑春雪。既然名叫“春”雪,那自然也跟春天有些瓜葛,虽然这个“春”和为冬日代言的“雪”缠绵悱恻,举案齐眉。春雪,就不同于严冬的雪那般冷酷坚硬,而是温软柔和,雪板会感受到诱导鼓励,立刻自信大增,畅快淋漓地享用最后几天的滑雪盛宴。

其实我心中渥太华的春天应该是始于复活节,抛开这个“复活”所特定的宗教意象,又何尝不是暗含隐喻了大地复苏觉醒,万物复活生长呢。渥太华河里的冰雪渐渐消融,酝酿了一冬厚积突发的湍急水流中,一大块一大块的冰坨子开始中流击水而歌。河畔的小路渐渐干净利落,越野滑雪略显笨拙的长雪板长雪竿,不知不觉地被倏然而过的自行车和旱冰滑轮所替代,轻快的轨迹不时要被从美国眷恋故土回归的,气焰不可一世的加拿大大雁所阻隔,因为这里本来就是它们的领地。

雨丝开始编织春梦。春天和冬天交集之处总会演奏一段灰蒙蒙的调和间奏曲,好让人从银白耀眼中喘口气儿,打个盹儿,在雨幕的遮掩下思考一下,沉淀一下。喜欢在春天的微雨里漫步。有时可以撑一把明艳的伞,就好像撑起一片天地。有时根本不必顾及,春雨不会打湿衣衫,湿润的是被冬日的寒冷冻僵的心思,慢慢苏醒,柔软起来。春天的雨虽然悄无声息地低调,雪却分分钟地无地自容,雪洗过后绿草就趁机探出头来了。“四月雨,五月花(April showers, May flowers)”。 有雨的滋润,自然就有春花绽放。最早开放的当然是迎春和连翘,混叫了那么多年,终于明白了这是两种花树:一种挺拔向上,一种飘逸下垂。但是颜色都是一样的明黄张扬,在一冬水墨风景略显呆板的独霸之后,可以说得上是异军突起,那是春天的鲜明旗帜。

这个时候该说说郁金香,如果渥太华的春天不提五月的郁金香节,就有些矫情了。只是曾亲临荷兰的郁金香花海,渥太华的郁金香显得过于刻意雕琢堆砌,几处散散落落的郁金香花池,被矮小栅栏隔着,略显小家子气,虽然曲意逢迎着四方慕名而来的游人,却最拒人千里,怎比得上荷兰一望无际的郁金香花田,可以率性地游走其间,感受到鲜花簇拥,认同归属。倒是这如一夜间忽然绽放的海棠树,可以拥枝怀蕊,倚水而玉立,怡然而自得。

梅花,曾是是我心中的雅士,只是我生于北国,恨无缘相识。而樱花,就是绝色而刚烈的红拂女,可惜没去过东瀛或者武汉,一睹佳人绰约风姿。道斯湖畔的海棠却让我一见倾心,红颜可为知己。梅花,只需突兀的一两枝,樱花就要一簇簇的才透出来热烈。而这海棠树,却可以是一枝,一树,数十里。白色的,粉色的,深粉红色的,在蓝天绿草之间,披着春日曦辉,缠绵妩媚自在其中,浓妆淡抹总是相宜。

我没有选择渥太华,是渥太华选择了我;我没有选择海棠树,是海棠树选择了我。不管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还是得意的事,海棠就落满心中,也落满道斯湖畔,更落满渥太华的楼前街后,河畔山坡。从此不必羡慕别人的梅花疏影暗香,樱花绚烂辉煌,只宠爱我自己所拥有的海棠的缤纷错落。渥太华的春天,仅此足矣。

第四篇:往事抒情的散文

岁月如风,又如歌。又是一个绚丽多姿、枫叶飘零、勾人怀念的深秋。在我尘封的记忆里,夹着一页三十五年前的往事。那时我十岁。暑假开学后,由村中小学转至镇办学校,读四年级。原本我的学习成绩就很好,陌生的环境,陌生同学的打闹,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多的影响。我只是发现班主任老师是一位既严厉而又认真的人,她平时沉默寡言,从没见她笑过,一张脸整天都结着冰,大家都怕她,当然也包括我。

同桌是一个美女,只是她的泼辣让我感到有点受不了——好好的木课桌,那位美女竟然小心翼翼地用小刀刻上了“三八线”,一旦我不小心“穿越”了,她就会用卷笔刀削尖的铅笔,狠狠地戳我一下。于是,我的肘部便留下了一个个的小眼睛。

一个秋天的早晨,不留意间小美女再次扎了我的胳膊一下。我大怒,警告她——又不是故意,再扎我,可就不客气了。可是,警告没用。没过几分钟,我的胳膊又添了一个小眼睛。是可忍孰不可忍,我扔下课本,左手抓起她的衣领,右手果断地一个漂亮的勾拳砸在小美女的鼻梁上。

她愣了一下,就带着鼻血象母狼一样向我扑来:抓、咬、踢、砸……无所不用其极。我的脸上、肩上、脖子上……伤痕累累,就连屁股上也被小美女踹了七脚。

正搏斗间,那位女班主任旋风般冲了进来,躲在镜片后面的小眼睛射出象冰刀一样的光:“站到讲台边!”然后什么也不说,倒背着手,悠然地走出教室。在四十位同学的轰然嘲笑声中,在小美女幸灾乐祸的目光里,我老老实实地站了一个早晨。

早自习结束,班主任说:

“回去吃饭!”

上午课前,班主任说:

“还站着去!”

下午课前,班主任说:

“接着站!”

晚自习前,班主任说:

“继续站!”

整整一天,在班主任冰冷的声音中,我当起了讲台边的木偶。这时,我的心里已经不再恨小美女,而是恨死了这个小眼睛的、冰冷的班主任——“老美女”。

这个老女人,一句话也不说,一个字也不问,我可是中考学习成绩全年级第一名啊,我无法理解和无法承受发生的这一切!我的自尊在颤抖,我的脑海里竖起了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胸腔里奔涌着一条时刻要咆哮泛滥的大河!

背着这座山,揣着这条河,我读完了小学、中学和大学,参加了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那座山、那条河也才慢慢地黯淡和沉静下来。

一次回家探亲,母亲在闲聊中说,那个让我恨了很多年的班主任病了。我愣了一下,不知为什么,原本应有的一点幸灾乐祸,却突然又消失了。

母亲说:

“去看看?”

我心里矛盾重重,最终黯然回答:

“不想去。”

母亲叹了口气,不再说什么。

又几年过去了,我已调入新华社。其间很多次想问问同学,她的病怎么样了,她生活得好不好?……可一抓起电话,总是又无力地放下。

又一个秋天,我被派回家乡采访。忙完公事,在宾馆房间里和母亲团聚。不知怎么,母亲突然扯出一句:“孩啊,你的那位老师,她不在啦!”

听母亲这么说,我心里嘎嘣一颤,突然间就沉重起来——我知道母亲说的是谁,我努力着试图重新想起那个秋天,想起那个季节里的一天,试图唤醒那座横在我心中的高山,那条奔流在我胸腔里的大河。可是很快,我却发现,它们是那么苍白无力,正随着那突然的心悸而消退。

“什么时间?什么病?”

“可能是癌吧,刚走,去送送?”

我依然倔强地沉默着。

母亲再次叹口气,盯着我:

“孩子啊,你已经是有身份的人啦,这么多年过去了,怎么就想不明白呢!没有那一天的罚站,你以后会是什么样?不要忘了,从那以后,你直到考上大学都没和同学吵过嘴……在娘看来,你遇到的是一个严厉的好老师啊!”

“严厉的好老师?!——”母亲的话语,象惊雷在我耳边炸响!

我的脑海中闪现出班主任严厉的目光,那苍然的头发,那不多的谆谆话语,那宣布我在地区竞赛获奖时的自豪神态……

我蓦然感觉,那年秋天的那一天真的很靓丽,那座高山刻满严厉,那条大河流淌着眷爱……

拿起桌上宾馆赠阅的县报,一行醒目的标题跳入眼帘——

“人民的好教师……因病医治无效……”

一时间,我心如刀绞,泪如雨下......

第五篇:抒情散文的阅读

抒情散文的阅读教学着重培养、考查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能力,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在7-9年级,可通过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散文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尤其是抒情散文的阅读,学生阅读时更觉得抓不到要领。如何让学生提高阅读抒情散文的能力,是此课要探讨的问题。抒情散文往往是借“物”达“情”来感染读者的一种文体,由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由“物”“情”入手,逐步深入地阅读抒情散文。具体地说,可以分为“读什么”“怎样读”两个步骤,来逐步深入地理解、分析、鉴赏抒情散文。

一、导入——明确读法

面对一篇抒情散文,首先要明确“读什么”的问题,即文章写的什么“物”,抒的什么“情”。具体来说:一要读“作者所写的物象是什么”,二要读“所写物象具备哪些特点”,三要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其次要明确“怎样读”的问题。

二、分类解析——展示做法

(一)抓标题,感知主要内容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简析标题有助于感知文章内容、文章中心

(二)理线索,理清行文思路 线索是散文组织安排材料的“纲”,是贯串全文的一条主线。

(三)绘画面,明确物象特点 阅读抒情散文,需要细读对物象细致描摹的画面,明确物象的外在特点,进而探及物象的内在特征。

(四)找文眼,把握文章主旨

文眼,即“揭全文之旨”的点睛之笔,也就是集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反映作品主旨的词语和句子。抓文眼就是抓点,目的是以点带面。

(五)品语言,感受语言精妙

抒情散文的语言一般具有优美、生动、形象的特点。品味语言就是分析和鉴赏这些语言的特点,感受语言的精妙,从而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中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析手法,领会写作技巧

分析抒情散文的写作技巧,一般从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联想、想象等角度切入,进而理解文章的深层内涵。

三、阅读抒情散文的方法 1.抓住作者的感情线索

从其思路中去弄清作者蕴涵在文中的情感,因为情感在抒情散文中往往决定着作品的主题思想,因而对感情的把握是阅读这类散文的第一要义。把握情感必须从字词的分析、语法修辞运用方法的分析和写作特色等方面的分析入手。

抓住抒情散文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是对作者布局谋篇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常见的线索有:

1、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

2、以作品中的“我”来做线索。阅读时要具体作品,具体分析。通常,现代抒情散文阅读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点:整体把握,理解文章;分析题干,定位提取;筛选信息,提炼整合;揣摩语言,体会思想;分析形象,体会特点;鉴赏技巧,体会特征。

2.理解散文的内容

散文的内容涉及自然万物、各色人等、古今中外、政事私事„„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感情是散文的意味之本,是散文的中心立意。好的散文记叙、议论都带有强烈的感情,字里行间都渗透着感情。阅读散文要把握散文的内容,获得对散文的整体印象,这样才能读懂全文,把握作者的情感。 2.把握散文的情感

读散文要抓住思想感情,把握作者的情感与态度,就等于抓住了散文的灵魂和核心。抓住散文的“文眼”十分重要。好的散文总是以“眼”显“神”。阅读时只要抓住这个“眼”,就可把握文章的主旨。“文眼”往往是作品中最精彩、最传神、最使人动情、最耐人寻味的语句,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喷发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点,同时对文章的结构起着支配、统摄作用。

有的“文眼”在篇首,有的在篇末,有的在篇中。

把握抒情散文的基调,有助于整体把握作品。还可以从议论、抒情句中分析揣摩散文的情感。联系作者创作背景分析文章的情感也是非必要、有效。另外,我认为尤为重要的是读者要进入作品情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对话,将自己的情感与作品去共鸣,去碰撞,就会更容易感受和把握抒情散文的情感。

3.品味散文的语言

语言是思想情感的外壳,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好的散文,语言既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优美的散文,更富于哲理、诗情、画意。

杰出的散文家语言风格各不相同: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茅盾的散文语言细腻深刻,郭沫若的散文语言气势磅礴,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隽永,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梨的散文语言质朴,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何为的散文语言雅致„„我们阅读散文,必须分析散文的语言所具有的修辞之美,认真推敲作品中的遣词造句,深入领略作品的表现手法,以培养对散文作品的审美品味。

4.展开想象,发表感想

阅读散文是一个心灵洗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方面从文章的内容中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作者对话,进行心灵的沟通;另一方面,我们自己的情感被激发,思想被启迪,创作欲望被触动,于是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在美好的意境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发表自己的感想,呈现自己的灵魂,创作自己的作品!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抒情性散文的情感主线】相关文章:

抒情散文:初漾的情感05-17

借雨抒情的情感句子05-02

抒情的散文05-03

优美抒情的散文05-07

秋意的抒情散文05-14

紫菀的抒情散文04-22

城的抒情散文04-25

下雨的时候抒情散文05-05

雪的写景抒情散文05-07

叶的絮语抒情散文05-08

上一篇:社区药学人员培训试题下一篇:社区医院义诊活动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