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社会与文化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法国社会党转型研究

摘要:法国社会党是一个百年大党,对它的研究是世界政党比较研究中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对法国社会党的历史脉络和演变转型的研究,也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社会主义”与“共和社会主义”是贯穿于该党整个20世纪历史中的两种相互纷争的意识形态,并交缠融合于该党“法国式社会主义”框架之内:理论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革命理想,但仅认为革命是遥远将来的事情;实践中奉行“改良主义”,在资本主义体制下参与各类选举竞争,参加或领导资产阶级政府,同时维护中下层人民的利益,提高中下层人民的福利;对外政策上采取富有侵略性的国家主义。该党在20世纪90年代初彻底抛弃马克思主义,只保留“改良主义”。离开生产和交换资料社会化的目标,“改良主义”就变成“泛泛主义”,法国社会党于是彻底失去固有身份特征。此后,该党在总统大选中遭遇滑铁卢式的三连败,并在政治惯性的作用下,到2017年大选沦落为边缘性微弱政党。从法国社会党的教训和经验中可以得出:缺乏政治定力是该党衰落的首要原因,一个政党应在不忘初心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同时体现一脉相承和时代特点;一个政党应重视党内团结和党际联合,法国社会党在制度设计上诱发党内分裂,党际间的实质联合是法国社会党历史上取得成功的经验;一个政党应结合政治惯性来坚定推进相应改革,以避免下坡趋势的政治惯性,促成上升趋势政治惯性并防止其衰竭,同时可以凭借对手政治惯性衰竭信号及时跟进自我调整;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绩效是保持执政地位的关键。从政党发展规律的角度,法国社会党研究中的这些启示,对于其他政党尤其是社会主义政党也是一种借鉴。本文包括导言、正文五章和结论三部分。导言部分主要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中的难点、创新点和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概述。第一章主要介绍法国社会党前身工人国际法国支部的“共和主义”渊源和“革命主义”基因,并在后续的历史发展中得到传承,继续与社会主义运动交汇在一起。在国际社运和巴黎公社失败的影响下,法国社会主义运动在19世纪80年代形成了多股潮流,这些潮流在20世纪初汇聚成“革命社会主义”与“共和社会主义”两股主要潮流。“革命社会主义”与“共和社会主义”主要围绕社会主义者是否能参加资产阶级内阁这一问题激烈争论。“共和社会主义”主张通过议会斗争和参与甚至领导资产阶级政府,对资本主义体制进行逐步改良,以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目标。“革命社会主义”主张放弃参与资产阶级政府的途径,依赖于革命的方式实现社会主义。在“第二国际”的1904年大会上,“革命社会主义”压制“共和社会主义”,法国的社会主义者于1905年统一成立工人国际法国支部,该党宣言中规定工人国际法国支部是一个革命性政党。工人国际法国支部虽然是一个阶级政党,但却没有工人阶级作为基础,这一点决定了它是一个从不进行革命的革命性政党。第二章主要介绍“共和社会主义”在工人国际法国支部成为主导,“演变式社会主义”理论在该党党内取得胜利,即通过参加普选所导致的缓慢和智慧的演变来实现社会进步。在饶勒斯主导下,工人国际法国支部既反对国内的暴力革命也反对对外好战的国家主义,坚定地主张和平主义。饶勒斯被谋杀后,工人国际法国支部放弃和平主义主张,积极参加“神圣联盟”,支持法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920年的图尔大会上,工人国际法国支部绝大多数投票赞成加入列宁的“第三国际”,并从工人国际法国支部母体中分裂出来另行组建法国共产党。而以布朗姆和盖斯德为代表的少数派反对加入“第三国际”,不愿意接受“第三国际”要求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来实现社会主义,不愿意接受远在苏联的共产国际作为审判官来指导法国政治。他们继续保留工人国际法国支部这个“老房子”。布朗姆于1926年提出“区分理论”,全天候地解决了工人国际法国支部在资本主义体制下生存和发展的理论困惑,真正从理论上为工人国际法国支部在资本主义体制下参与和领导政府铺平了道路。1936年,工人国际法国支部在法国共产党的支持下建立“人民阵线”并赢得议会选举,布朗姆代表工人国际法国支部第一次执掌政府内阁。鉴于工人国际法国支部在“抵抗运动”中的劳动主义倾向以及在战后同右派政党的密切联系,摩勒在1946年巴黎大会上重新捍卫马克主义正统地位。但从摩勒的政治实践中看,似乎又是另外一种情形。正是这种精神分裂和冲突矛盾,构成了“法国式社会主义”的基本框架。第三章主要介绍工人国际法国支部以及其他左派政党在20世纪60年代进入低谷发展期,导致工人国际法国支部重组并正式更名为法国社会党。密特朗于1971年加入法国社会党,并从战略和策略角度出发提出“与资本主义决裂”理论,以联合左派各个政党特别是当时具有广泛影响的法国共产党。在“与资本主义决裂”的理论框架基础上,密特朗于1972年联合法国共产党推出了共同行动纲领。在1981年的总统大选中,密特朗在1972年共同行动纲领基础上提出“110项提议”作为他的选举纲领,成为赢得总统大选的保证。从1981年到1983年,在法国社会党人的主导下,法国开启了一场具有革命性质的“与资本主义决裂”的改革试验。这场政治试验后来由于支付改革的成本过高而难以为继,并在后来被迫调头转向。在1988年总统大选中,密特朗凭借政治惯性和联合中间派政党的策略获得连任。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密特朗“与资本主义决裂”的政治试验失败,在国有化经济政策和严峻期转型政策都无能为力的情况下,该党内部开始质疑“与资本主义决裂”的愿景同资本主义体制的现实之间不符,并要求该党回到现实。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法国社会党开始公开抛弃马克思主义,只保留“改良主义”。但是离开了生产和交换资料社会化最终目标,法国社会党所进行的“改良主义”就是“泛泛主义”,到底要带领走向何方并不清楚。第四章主要介绍由于法国社会党内部分裂严重,左派各政党之间既分散又分裂。在1995年大选中,若斯潘以相对较小差距输给若希拉克。在1997年的议会选举中,政治联盟——“多元左派”赢得了多数席位,开启法国历史上的第三次“左右共治”。“多元左派”只是一种暂时的联合,“多元左派”各个政党在2002年大选中各自推选自己政党的候选人。由于选票在多个政党中均匀分散,法国社会党总统候选人若斯潘在第一轮中就被击败,开启了法国社会党滑铁卢式的衰败。进入21世纪以来,法国社会党内部分裂和分化愈演愈烈,内部党团加速滋生和不断裂变,并酿成欧盟宪法协约投票危机。芒斯会议只是一种妥协的政治安排,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党内严重分裂问题。该会议拒绝联合中间派政党,为法国社会党在2007年大选中失败埋下重大伏笔。法国社会党总统候选人的公民初选始于2011年,这一做法有利于提高公民在正式大选投票中对法国社会党总统候选人的粘性。法国社会党人奥朗德赢得2012年大选,并不是建筑于该党取得实质性重大改革进步的基础上,而绝大部分程度是由于其主要对手的失败以及政治钟摆的运动方向所致。奥朗德在执政期间成为最不受欢迎的总统,他的过错在于软性不作为且无法兑现政治承诺。奥朗德匆忙结束五年任期,不仅预示着法国社会党走向历史相对最低谷,也意味着法国传统的左右分野政治要告一段落。第五章主要介绍法国社会党的新宪章面面俱到,既没有丝毫提及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明确地说明自己的身份是民主社会主义政党。法国社会党已经明确放弃了马克思主义,也不是真正的民主社会主义政党,法国社会党的行动计划与其他政党没有本质区别。法国社会党的意识形态变得十分含混模糊,已经不再有深层的意识形态标签。马克龙是2017年法国总统大选的得胜者,并曾是法国社会党的重要成员。马克龙的参选得到法国社会党众多议员和奥朗德的支持。法国社会党曾尝试组建“人民决胜联盟”以推选代表整个左派的唯一候选人,以迎战2017年大选,但以失败而告终。法国社会党总统候选人哈蒙在2017年大选中的得票率只有6.36%,标志着作为百年大党的法国社会党沦为边缘性微弱政党。法国社会党总书记康巴代斯于2017年6月辞职后,总书记职位长时间空缺。法国社会党的后起之秀们,甚至连“祖宅”都一售而空,法国社会党几近消亡。随着左右分野的逐渐模糊,法国社会党面临一批新的强劲对手,它们是马克龙所创立的“共和国前进”、梅朗雄所创立的“不屈法国”、玛丽娜·勒庞领导的极右政党——“国民阵线”、贝鲁领导的中间派政党——“民主运动”。结论部分主要是总结法国社会党转型研究的启示:保持政治定力和不忘初心、重视党内团结和党际联合、结合政治惯性坚定改革和提高执政能力。政治定力最根本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力量之上的力量,是一种能够能自上而下驾驭政治总体局面的力量。缺乏政治定力是法国社会党走向衰败的首要原因,法国社会党在意识形态上缺乏真诚信仰和持久恒定,对组织基础的认识十分模糊而没有清晰主体,政党文化矛盾复杂且疏于引导,选举策略上举棋不定和来回变动,在外部环境变动中缺乏定见和统一。不忘初心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应该同时体现一脉相承和时代特点。法国社会党需要回到历史中去找寻自己丢弃的固有身份特征,并具备理论创新的勇气,同时还必须突破二元对立、非左即右和非右即左的传统思维模式。法国社会党在制度设计上诱发了党内分裂,这些制度设计分别是提案投票环节以及党内两轮选举制。与左派各政党尤其是法国共产党、中间派政党达成实质联合,是法国社会党历史上赢得执政地位的一条成功经验。一个政党应该结合政治惯性来坚定推进相应改革,以避免政党自身下坡趋势的政治惯性,促成政党自身上升趋势的政治惯性并防止其衰竭,同时还可凭借对手政治惯性衰竭信号及时跟进自我调整。法国社会党频繁地投身于输入端的各种选举承诺,但是在政治系统输出端的执政绩效却经常令人不满意,保持执政地位的关键是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绩效。

关键词:法国社会党;转型;意识形态;政治惯性;政治定力

学科专业: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摘要

Résumé

引言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学者对法国社会党的研究文献分析

(二)国外学者对法国社会党的研究文献分析

二、研究中的难点、创新点以及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概述

第一章 法国社会党前身是“共和主义”和“革命主义”交汇平衡的合成物

一、“共和主义”渊源和马克思主义基因

(一)追求“共和主义”与世俗政治的历史传统

(二)国际社运的影响和巴黎公社的遗产

二、“共和社会主义”和“革命社会主义”之间的纷争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社会主义运动的不同潮流

(二)围绕社会主义者参加资产阶级内阁的纷争

三、法国社会党前身工人国际法国支部的成立

(一)“革命社会主义”压制“共和社会主义”统一左派

(二)缺乏工人阶级基础的革命性政党

第二章 社会主义政党在资本主义体制下参加和领导政府的探索

一、布朗姆拒绝共产国际并与法国共产党分道扬镳

(一)“共和社会主义”成为主导和一战中的“神圣联盟”

(二)布朗姆拒绝“第三国际”和法国共产党在体内分离

二、在资本主义体制下参加和领导政府的理论和实践

(一)在资本主义体制下参加和领导政府的“区分理论”

(二)通过“人民阵线”第一次领导政府内阁

三、捍卫马克思主义同时领导和参与资产阶级政府

(一)“抵抗运动”与战后重提马克思主义

(二)摩勒领导和参与资产阶级政府的实践

第三章 命名为法国社会党和“与资本主义决裂”的试验

一、基于“与资本主义决裂”理论的左派力量整合

(一)工人国际法国支部重组和正式命名为法国社会党

(二)“与资本主义决裂”理论的塑造

(三)联合法国共产党等左派政党的共同行动纲领

二、“与资本主义决裂”的成果和失败

(一)110项提议与密特朗赢得总统大选

(二)“与资本主义决裂”的失败和U型转折

三、放弃“与资本主义决裂”之后的混乱路线

(一)密特朗的强弩之末及其第二个任期

(二)抛弃马克思主义之后的精神迷茫

第四章 左派分裂、党团裂变与改革挣扎

一、既分散又分裂的左派联合

(一)1995年总统大选失败暴露左派分散化端倪

(二)左派短暂联合和第三次“左右共治”

(三)“多元左派”的终结和2002年总统大选中惨败

二、党团裂变危机和重塑团结的努力

(一)党团裂变酿成危机

(二)追求党内团结的芒斯会议

三、总统大选三连败后的改革挣扎

(一)2007年总统大选中再次失败

(二)法国社会党第一次进行公民初选总统候选人

四、对手的弱点成就法国社会党回光返照的总统梦

(一)对手的弱点和政治钟摆

(二)法国社会党人奥朗德成为最不受欢迎总统

第五章 彻底迷失和几近消亡

一、丧失鲜明特征的法国社会党

(一)面面俱到的新宪章

(二)意识形态含混模糊的法国社会党

二、百年大党沦为边缘性微弱政党

(一)马克龙的出走和另立新党

(二)2017年总统大选中沦为非主流政党

三、群龙无首和强劲新对手崛起

(一)长时间没有总书记的法国社会党

(二)一批强劲新对手的崛起

结论:法国社会党转型研究启示

一、保持政治定力和不忘初心

(一)缺乏政治定力是法国社会党走向衰败的首要原因

(二)不忘初心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

二、重视党内团结和党际联合

(一)法国社会党在制度设计上诱发党内分裂

(二)党际间的实质联合是法国社会党历史上取得成功的经验

三、结合政治惯性坚定改革和提高执政能力

(一)政党改革需要针对政治惯性坚定发力

(二)保持执政地位的关键是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绩效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医学高级职称论文提纲下一篇:高职德育课程改革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