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学案例分析

2022-11-07

第一篇:大学生心理学案例分析

大学生抑郁心理案例分析

抑郁心理对家庭和个人都具有极大的危害。当前高校里有不少大学生正饱受抑郁症的痛苦,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发展,越来越多的适龄青年有机会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大学生已渐渐走出“天子骄子”和“栋梁之才”的神话,回归现实生活。同样,大学不再是梦想之旅,而是承载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此刻,成长的压力与动力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个人成长与危机同生。危机在悄悄地走近每一个成长中的大学生,在危机中达到自我成长,是每个大学生面临的任务。

大学生活是紧张的,社会期望高,心理压力大,学习负担重,竞争激烈,特别是感情问题得不到很好的处理,常常使大学生的情绪处于紧张状态。一般认为,适度的、情绪性的负性情绪反常是正常的,如果能处理得当,是不会对人的生活造成影响的;如果负性情绪的得不到合理的宣泄与调节,则会影响人的生活、学习、工作,造成心理健康受损,甚至导致身体疾病。

大学生尤其女大学生认为自己情绪不稳定的比例相当大,而且,从女大学生成长的文化背景与传统来看,特别是在找工作等方面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女大学生始终扮演着“弱者”的角色形象。“女人是弱者”的观念既影响着社会对女性的评价标准,更影响着女大学生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随着现代观念的不断渗透,女大学生在选择生活方式、处理现实问题以及自我控制等方面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状态,也引起了社会上较多的关注和争论。笔者认为,女大学生的情商问题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状态,只有科学地了解、分析这些问题,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下面这个案例是一个真实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小洁(化名),她本是一个美丽而热情的女孩,但就是这样一个热情充满活力的女孩最后竟然走上了轻生的道路,这几乎断送了她美丽的生命。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小洁从小就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父母都是高中老师,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由于父母工作比较忙,从小就把我送到乡下的奶奶家抚养,虽然在乡下条件比不上城里,但只要她要什么奶奶总能满足她,父母也定期来奶奶家看她,而且每次来总能拿上很多好吃、好玩的东西和好看的衣服,还给她不少的零花钱。因此当时在乡下的很多小孩眼里,小洁是最幸福的,小伙伴们都很羡慕她,并且走到哪里总有小朋友们追谁着,从小就有了一种“众星捧月”的感觉。直到上中学时奶奶病逝,她才回到城里和父母生活。也许父母是因为从小没能很好的照顾,感到有点愧疚于她,所以回到家后的小洁,更是受到父母的格外呵护,享受着“小公主”般的感觉,这样的生活一直伴随着她走进了大学。

刚进大学时,对于小洁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离开了父母的呵护,有点茫然了。但她还是挺积极的面对生活,各方面表现得都还不错,身体健康,积极热情。但是大一时,小洁参加了学校和系上的各类学生干部、干事的竞选,结果都失败了。长这么大,第一次体会到如此“沉重”的打击,一向好胜的她陷入了自我否定的泥潭。情绪往往会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而大起大落,反复无常。但她努力学习,成绩还不错,每次都能拿到学校的“优秀奖学金”。也许是这种争强好胜的性格,在寝室里好与人争执,又很少忍让。长此以往,寝室的同学都不敢“惹”她了,人际关系也开始出现了危机,她总怀疑别人在背后议论她,对每个室友都充满了敌意。每次看到别人高兴地在一起玩或学习时,内心充满了孤独感;晚上常常做恶梦,睡眠出现问题,精神状态不佳;没有胃口,常常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发脾气,也很难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最终变成了同学中的“另类”。她很痛苦,也努力尝试过改变自己,但坚持不下来。大二期间,精神萎靡,对生活缺乏热情,自我否定几乎表现在我生活的所有内容中,甚至产生了自闭的状态。

更为关键的是,爱情也对小洁心理产生了极大影响。小洁在高一的时候就谈恋爱了,男朋友叫小军,他们是同班同学,常在一起玩,但由于没有怎么耽误学习,这事父母都不知道,老师更没有往深的地方想。这样的美好时光一直持续到高中毕业,他们各自去读了自己向往的大学。开始时他们还经常联系,但慢慢的小洁就怀疑他们不是真正的爱情,仅是对他的好感而已。特别是他们不经常见面了,距离也越拉越大了,小洁好几次都提出和他分手,但都遭到了拒绝。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大二上学期,一天中午小洁在睡觉,突然手机响了,打开一看是小军的信息,上面写着“小洁,我们分手吧!”几个醒目的大字顿时充斥了她的心脏,脑子嗡嗡作响,她回过电话去,得到的仍然是同样的结果。躺在床上,她越想越觉得委屈,他怎么能这样对我呢?即使分手也应该我和他说分手,怎么他向我提分手呢,他有什么资格说这话?不行,我不能接受„„她感到空前的绝望和无助,感到了活得没有面子,不知道生活下去还有什么意义,她想到了死,但是想用一种最不痛苦的方式来结束生命,于是想到了服安眠药,当她去药店买药时,就只卖给我二粒,于是就多跑了几家不怎么正式的药店,终于买到了二十多片安眠药,回到寝室后,一口气把它们吃下去,躺在了床上睡了过去„„直到我寝室的同学回来和我说话,发现我不理她们,才发现事情不对,她们就立即把她送到了市里的医院,最终经过洗胃和大家的抢救,才脱离了危险。学校把她吃药的事也告诉了父母,父母这才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他们把她带到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身体倒是没有什么问题,就是心理医生说她是患上了“抑郁症”,并给她开了许多药。

正如小结说自己得了“抑郁症”一样,她的病情确实具有抑郁症的很多特征。抑郁是一种特殊的心境,是一种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由情绪低落、冷漠,出现失望等构成的复合负性情绪。它是低沉、昏暗的情绪基调,可从轻度心情烦闷、消沉、郁郁寡欢、状态不佳、心烦意乱、苦恼、忧伤到出现悲观、绝望。抑郁可以是许多心理疾病的症状之一,也可以是一种相对轻微的心境状态。大学生的抑郁绝大多数是是属于后者,抑郁只是偶尔出现,具有弥散性和情景性,但很快便会消失。但也有少数人长期处于抑郁状态,最终导致抑郁症。一般说来,性格内向、敏感猜疑、不爱交际、依赖性强、遭遇意外挫折、有不良童年经历、长期努力得不到报偿的大学生更容易陷入抑郁状态。

小洁的心理成长路程,可以说是艰难的。首先她的问题最初是由于以偏概全和绝对化思维造成的。一次干部竞选失败,导致她产生失败感,后面的发展就因此而进入了自我认定的失败感之中。其次,小洁的情绪认为和控制能力差,她既不知道自己情绪不良的原因,更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任情绪泛滥,以致造成了人际关系不良,加重了她的心理负担。再者,小洁的挫折耐力较差,她不善于进行客观的挫折归因,夸大挫折程度,缺乏应付挫折的意志力。在这些原因中,我们很清楚地看到,情商发展不良是引起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情商低的人不可能获得健康的心理发展,而且影响她发展的各个方面。

那么,她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化解这种心理压力:

(1)宣泄法。通过这种方法将内心不良的情绪体验表达出来,往往可以减轻情绪反应的强度,缩短情绪体验的时间,从而使得情绪可以较好地得以恢复。她如果想哭了,就大声的哭吧,当哭过以后,原来悲伤的情绪体验会很快减轻,内心会感觉好受了许多,这就是通过哭泣而将悲伤情绪宣泄出来所起到的作用。此外,她还可将内心不良的情绪体验倾诉于别人,或者写在日记中。

(2)转移法。改变小洁的消极观点,把不愉快的活动转向愉快的活动。建议她改变对生活的消极观点并进行调整,帮助她分析不合理的思维,多想些开心、快乐的事情。告诉她生活是美好的,和同学们经常出去逛街、看电影等是多么有趣的事情。

(3)任务分级法。治疗抑郁症,最基本的客观手段是让患者重新活跃起来。“任务分级法把目标或活动分解成小目标或更小的行为定式,减少对患者的压力,其目的是使任务更简单化,以便患者能完成这些任务,从而获得成功的强化。”随着治疗的进展,任务要逐渐加大,并且要难一些。我建议她通过制定日常活动表来实施,以小时为单位,写下每天的活动计划。在每一天开始之际,把自己每天要做的各种活动列在展望栏里,比如刷牙、洗衣服、读书、看电影、吃东西、听音乐等。然后在每个活动项目上打上符号,标明其估计的难度。当每一天结束时,填写回顾栏,把当天已经做了的事填入相应的表格中。也许做了的事情可能与计划的事不太符合,或许有的活动并未完成,但无论如何,也要把完成的事记下来。日常活动表看似简单,但它有效地帮助了小洁向冷淡和懒惰开战。它可以使她在精神上得到解脱,不再老是盯着各种活动的价值,不再踌躇不决。即使只完成了计划的一部分,也可以带给她某种满足,消除部分沮丧情绪。

(4)充实日常生活。在图书馆、实验室从事研究的人,很少因为抑郁而精神崩溃,因为他们没有时间去享受这种“奢侈”。让自己忙着,没有时间抑郁,这是把抑郁赶出心灵的一种好方法。大量的研究表明,适宜的体育锻炼可以调节人的心境,产生平衡效益。“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心境结构使愉悦性提高,使愤怒性和抑郁性降低,使心理活动放松,平衡性提高,降低心理疲惫程度。”因此,我也建议她要有选择地参加有趣的体育活动,从活动中获得乐趣并从中得到愉快的感觉,这也是治疗抑郁的前提。此外,还采用有氧运动方式,如慢跑、游泳等加强体育锻炼。但锻炼的持续时间不应过短,每次锻炼的持续时间不应该少于20分钟,但也不能超过一个小时,这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心理案例分析

关注大学生就业心理-大学生就业心理案例分析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51.4%的调查对象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原因归咎于 “就业压力过大”。

案例分析

王单一,是一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在校4年,自觉学有所成,然而却在就业上处处碰壁。我看中的单位,人家却看不中我;单位看中我的,我却看不中人家。毕业已经快一个月了,我还未与、一家单位签约。时下,我处在焦虑、忧郁、自卑、不满、无法决断的状态,内心十分矛盾、痛苦。我该怎麽办?

1、小王为什麽如此苦恼?

――应聘受挫 ――梦想破灭――心理失衡

2、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我看中的单位,人家却看不中我”――缺乏应聘、面试的技巧

“单位看中我的,我却看不中人家”――职业的自我定位过高

“缺乏良好的就业心理准备,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通用能力的培养

表达沟通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

创新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

(1)依托专业学习:大学的学习和工作中主动培养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

参加科研学术活动和各类型竞赛。

(2)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3)自我总结与提高

意志品质的培养

(一)自信:是基于自我评价的积极态度,其本身就是一种积极性。

(二)自立:靠自己奋斗,不依赖他人。它是一种勤奋、进取、独立、自主、负责任、敢担当的精神状态。

(三)诚信: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四)责任心:指人们对某一具体事物的积极关注和心理投入。

(五)勤奋:勤奋是一种人生态度。

三、 就业信息收集与整理

1、就业信息及其作用

就业信息是指通过各种媒介传递的有关就业方面的消息和情况。包括就业形式、就业政策、用人单位情况、招聘会信息等。

就业信息是职业选择的基本前提

就业信息是择业决策的重要依据

就业信息是顺利就业的根本保障。

2、就业信息的获取途径

1)应届生专场招聘会,即校园招聘会,一般由学校就业中心或省市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在每年11-12月或3-4月份举办。

2)大型综合招聘会。

优点直接交流

缺点耗费时间和金钱

注意多选择专业对口的招聘会;

一定要选择正规中介机构举办的招聘会。

3)报纸、杂志的招聘广告

优点真实可信度高;可以看出招聘单位的经济实力

缺点竞争激烈;对应聘者有较高的要求

注意专业类报纸、杂志和日报、晚报中的招聘信息量较大;

要遵守用人单位的招聘程序。

4)社会关系资源

5)实习或社会实践

3、就业信息的整理及使用

分出主次

核实准确性和有效性

用人单位情况

正确选择及时反馈

第三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考察 ——案例分 析

攀比心理

随着时代的进步的发展,整个社会消费水平普遍提高,人们越来越物质化,消费观念也有了很大改变。目前,社会上消费攀比之风盛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与社会接触更加广泛频繁,使得校园虽说是“象牙塔”,也没能摆脱攀比强劲之风的影响,且有趋强之势。

如一案例描述:各大高校开学前期,很多家长都选择为孩子添置笔记本、手机等数码产品,而在北京著名的数码 产品销售中心,就发生了这样一幕。一位中年母亲蹲在墙角低头不是抽泣,女儿却在旁边满脸怒气,数落母亲一通后,女儿不耐烦的喊道:不给我买,就让我在大学丢脸去吧!销售人员向周围人解释说,因为女儿即将去外地上大学,准备来买iPhone4s、iPad3和mac book,可是这三件套加起来价格超2万元,让工薪家庭的母亲真的吃不消。也可见攀比之风甚烈。

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数码产品日益成为个人必备的产品之一,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个人毫无经济收入,完全依赖于父母家人,选择什么档次的产品,自然要从家庭的经济条件出发。而现实情况却是,很多大学生盲目攀比,如案例中的女孩,家庭的经济状况不允许她拥有苹果三件套,但她为了与同学们的攀比,不仅给家庭带来了经济负担,对于她自身的成长也是毫无帮助。

我们需要知道,攀比是人近乎本能的活动,人是在不断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的,也是在他人比较的过程中不断前进的。攀比心理通常是以“自我”和“虚荣”为基础,追求的是“别人有的我要有,别人没有的,时尚的东西我也要有,”以显示我和你有“公平”的待遇,甚至我比你好,从而获得心理满足。而当代大学生的攀比所秉持的则是一种“求上心态”,一种想要满足的心态。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在攀比意识的刺激下,大多数学生会经常处于心理不平衡的状态中,容易使自己时常处于焦躁、不安的情绪中,久而久之,非常容易引发各种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近年来心理专家提出了一种心理症状—— “攀比恐慌综合症”,而且发病人数正在大幅度增加。“攀比恐慌综合症”是一种特有的心理疾病,轻度患者会出现心慌、气短、胸闷、失眠等症状,重则有可能出现血 2 压、血糖升高,心律不齐,脑供血不足,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心脑疾病的发生。攀比还会造成人的心理扭曲。少数学生为了达到享受生活的目的,不惜挺而走险,走上犯罪道路,最终引发大学生犯罪问题。

而解决方案我认为我们需要从学校方面与家庭方面下手,学校注重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引导。一方面要狠抓学风、校风建设,净化校园环境,利用德育课堂和社会实践进行思想渗透,潜移默化,在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坚决取缔校园内的盈利性质的网吧、娱乐场所。逐渐增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加强学校的政治理论课程的学分,改进学习模式,积极开展有关消费方面的知识讲座,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育,引导大学生自立性消费。鼓励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之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赚钱的不易,对自己不良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进行反省,从而使他们学会自立,成为自信、自强,有责任心的人。另一方面,加强辅导员及教师队伍建设,从学生的生活、学习入手开展思想工作,进驻学生的宿舍,关心大学生心理问题,用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来引导其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和竞争意识。通过“以身施教”的榜样示范作用,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如何做人,弱化攀比盲从心理。同时也需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培养一批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高素质辅导员从事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主动深入学生中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对于家长方面,家长要把好大学生消费的尺度关。一方面应该有正确的心理和行为,合理供给子女开销。不能一味迁就,应作到有计划、有节制地供给各类费用,从思想上培养子女的自理自立能力。另一方面,应本着对子女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对自身不健康的消费行为进行纠正, 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消费观,使之科学合理的消费,提高消费质量。另外,也要积极与学校沟通,了解子女在大学的状况,不以分数来衡量孩子的能力,要注重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闪光点,鼓励教育与挫折教育相结合。

对于学生自己,则要通过自我暗示,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这是一种强有力的心理调节技巧,可以经常对自己进行鼓励。尽可能的纵向比较,减少盲目的横向比较。注意个人的历程比较,而减少自己和他人无谓的比较,正如“我只和自己比”。增强自身实力,克服负性攀比。自信心是建立在自己的实力上,应不断挑战自己,完善自己。同时,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摆正心态,养 3 成良好的消费心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理性的做事。通过自我教育,突破认识局限,让自己的心情放松下来,学会不卑不亢,学会以和平的心态面对现实。改“不良攀比”成“合理比较”,找到正确的参考点,全面提高自己。

大学生的攀比现象,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它深深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形成,事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材与全面发展。作为大学生,应该要认识到攀比不是必须为人深恶痛绝的,物质上的攀比是没有必要的,但精神上的积极攀比却是应该提倡的,但要合理有度。要主动培养独立,自信,健康的人格,避免与人盲目攀比。这样,大学生就可以健康成长。

第四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前不久,北大一名学生涉嫌砍死同班同学的消息,令公众为之震惊。平息很长时间了的“马加爵事件”仍令我们记忆犹新,加上屡屡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不由得让人不断追问:大学生,你为何如此脆弱?

■校园暴力

极端案例

不久前北京大学医学部大三学生崔某被利器砍死,事发现场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南区教学楼。事后,死者一同学被警方带走。据了解,此前两人都追求过同一个女生,曾为一些过节大打出手……

专家分析

校园暴力的产生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工作节奏、生活节奏加快,社会总体的速度也在加快,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跟上社会步伐的速度比较慢,这样很容易让人心情浮躁,恨不得一下子就奔向成功。相对来说,社会道德约束的力量就弱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最后积聚起来的破坏力是很大的,导火索可能就是平常人看起来很正常的一件事,在他看来就是很大的事了。所以觉得自己受到伤害时,本能地愤怒和攻击,但他不是以一个社会认可的方式发泄,而是寻找一种极端行为进行发泄,那么就可能对伤害他的人产生暴力倾向。

对于在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来说,需要加强心理这方面的监督,比如搞一些活动,让人的能量能够通过正常途径转化。如果老师和学生有心理健康的概念,那么就可以早点发现别人的不对劲,帮他缓解问题,就可能避免极端行为的发生。

■减压无术

极端案例

梁鹏是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研究生,个子高高的,长得也很帅,但几年下来他有一个很悲观的想法:做导演需要出名,而真正出名的导演又有几个呢。而且自己家是外地的,从本科到研究生一路走来实在太累了,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这种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最终,他办理了退学手续。学校的老师、同学不

为他惋惜。

专家分析

大学生现在面临的压力过大,造成心理的落差比较大,与整个社会发展的形势和家庭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首先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的扩招,让一些学生在上学的时候就对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产生焦虑。另外,自我和家庭对学生前途所定的目标过高,有的学生有一种为家长读书的想法,想的是将来要怎样报答家长,有的是给自己定了一个不太符合实际的目标,那么都可能在最终结果上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这需要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要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无论怎样,知足常乐是不变法则。另外,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好自己的路。

■性的迷惑

极端案例

小樊与小路是高校“夫妻部落”中的一员,两人在校园附近租下一套房子,过起了同居生活。两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双方对未来都没有太明确的想法,目前生活在一起只是为了“相互取暖”。

最近一个对高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在受调查的同学中,有13%的人坦言大学期间有过性行为。

专家分析

在现代教育体系下,青年人“知、情、意”不平衡。可能智商比较高,情商比较低,那么意志力就更弱了,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那么在身体某方面曾经没有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缺失性需要,就会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得满足。严重的可能有露阴癖,产生一种儿童心理。这是在某些压力下,人会回避退型,退回到儿童心理阶段,那么就会有这样一种行为发生。但这是极端的一种表现,在学生中存在的大多是性渴望、性焦虑等等,这恰恰表现出在性教育问题上缺乏一定的指导。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对性充满渴望,但是真正了解的并不多,也有的情侣因为是否需要发生性关系而闹翻,这些都很深地困扰着现在的大学生。学生们可能没有很强的意识,那就是爱和性不仅是一种心理和生理上的体验和感受,它背后还有一个严肃的责任问题。这些是不可回避的,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健康、科学地对待性问题,了解性问题,更要理智思考并约束自己的行为,是大学生精神健康很重要的一部分。

■抑郁情绪

极端案例

小林以当地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某重点高校,第一学期期末,本来踌躇满志准备获取奖学金的她未能如愿。她的情绪从此一落千丈,变得郁郁寡欢,无心学习,也无法处理好与同学的人际关系,还整夜失眠。最后不得不去医院精神科检查,结果诊断她是患了抑郁症。

专家分析

据日前一项对大学生抑郁症的抽样调查显示,大学生抑郁障碍疾患率为23.66%,据此推算,北京患有抑郁症的大学生不少于10万人。

在大学生中有抑郁现象的比较多,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自我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对自己进行了一些否定。一般这样的学生情绪都比较低落、不稳定,不爱搭理人,做事情没有兴致,时间长了,容易造成心理情绪积聚,对学习、生活肯定会造成影响,严重的则会患上抑郁症。如果没有找到正常渠道发泄,可能会沉迷于一些自己觉得是正确的事物上面,比如网络。这就需要周围的人群关注他们,给他们温暖,生活中有这种情绪的大学生也要多和身边的朋友谈心、交流,释放出自己的压力,以缓解这些症状,从而恢复到正常状态。

■自杀倾向

极端案例

2005年5月7日晚9时10分左右,北京大学理科二号楼一男子从九层的天台坠楼,落在楼底天井的西北角。而在15天前,北大一女生从同一座楼上跳楼身亡……

专家分析

自杀是一种极端行为,原因有很多。现在大学生压力要比以前大得多,那么他们就想寻找各种方式缓解压力,比如跳舞、上网、交友等等。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渠道去进行缓解,可能就会产生人生比较失败的消极想法,也可能是从前失败的痕迹与现在的失败产生共振,让这样一种力量成几何扩大,最后把这样一种情绪放在了一个点上。可以说,愤怒的力量越大,压抑愤怒的力量也就越大,最后发泄出来的力量就越大。那么,在某一个时候,这种力量也会作用于自身,自杀成了自身的需要。还有的就是目标和自身能力产生差距,没有正确认识自己,摆正心态,那么负面心态一直积聚,到最后也可能完全否定了自己,而寻找自杀这种解脱方式。现在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没受过挫折,面临压力就会选择逃避,这也是一种很危险的心态。

■情感困扰

极端案例

前段时间大连一知名网站的论坛上出现了一个“出租自己”的帖子,引起了许多网友的注意。帖子称,“本

人欲将自己出租,只要不违背法律的要求都在考虑范畴!陪聊,陪逛,陪吃……价格再议。”发帖人自称是一名22岁刚从新西兰回国的大学生,“出租自己”只因为“太无聊”。

专家分析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是在一种不成熟的状态下,凭着自己青春期的冲动,把任何事物都看得很美好。他们缺少挫折锻炼,心理承受力太弱。另外,在大学里,可能无形之中同学之间会有一个比较,比如同宿舍的人都有男(女)朋友了,但是自己没有,那么可能就造成一个心理落差,情绪上很不稳定,精神比较空虚。有的则是一旦失恋后,就痛苦不堪,无法恢复自己正常的生活学习,好像没了恋人就无法生活了似的。

真正的爱情是有独立性的,大学生恋爱,要把自己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即使恋爱失败了,也只能说可能彼此不是最适合的,而且,还可以通过失败的恋爱吸取经验,从中学会怎样和异性交往。

■出诊专家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 肖健

社会生活心理卫生咨询服务中心主任李晓童专家 王学军

东明成功人生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刘明

大学生心理健康十项标准

★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积极参与集体生活

★精力充沛

★思维敏捷

★情绪平稳

★心胸宽广,懂得舍取

★行为上“知行”合一

★具有有效行为能力

★人际关系良好

★能够进行良好的自我管理,可以合理安排、控制自己的生活、情绪

小强是个处事果断,遇事有主意的女同学,但是,十分任性,脾气暴躁,小指甲时常要发挥作用,她平时对同学说话也是相当不客气,因而很多同学宁可躲着她,也不愿和她发生冲突。对于这一点,小强是心知肚明的,她自己也很苦恼。 前几天她和一个大个子的男同学又发生了一点不愉快,本是件小事,但她却将这点邪火就撒到了临桌同学身上,一连几个指甲血印落在了同学胳膊上,临桌同学一手未还,同学们见此情景都愤愤不平,纷纷对A进行指责、批评。在这种情况下,小强采取默不作声作为消极抵抗的办法。

心理咨询师分析:

这些不良习惯的形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上分析:小强自尊心强,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从客观上分析:小强的父母在她三岁时离异,从小她就有一种自卑心理。在小学时又曾因此而受到同学和朋友的冷嘲热讽。但这些情况由来已久,为何今天A反映如此强烈

呢,更何况班中从未有人因其父母离异而冷落她。下课后老师主动了解了一些情况,有两个原因:其一,小强从小都寄宿,刚刚开始走读学习,很不适应,为此,他心里烦躁时常发火;其二,新学期伊始,她希望改变和同学的关系,克服自己的性格缺点,但越急越不能自控。原来今天的事是个导火索,看来,事情的发生绝非偶然,不能草率处理。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又做了一番理性的思考:根据同学反映的情况,不能单纯的认为是A任性骄横, 同时存在着青春焦虑期的一些心理因素,因为,初中二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在心理叛逆时期,作为老师不能采取训斥的态度,应循循善诱,妥善处理.。

应对策略:

1、以爱做原动力倾心交谈:

*倾听: A对此事的想法,请他做一下自我分析;

*分析:由于平时养成了任性骄横的不良习惯,所以,当个人利益受到侵害时,不能考虑同学的感受,这样做不是少年君子的作风,问题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伤了他人和集体,发火也有害于身心;

*点播: 女孩子应该落落大方,应有一颗宽容之心,遇事要沉着冷静,伤害别人既不能解问题, 又伤了友情,也显得缺少君淑女风范.当遇到一些风言风语时,可以置之不理,也可以向老师或家长反映,争得他们的帮助;

*鼓励:面对家庭的不幸,烦躁、赌气都会无济于事,要勇于战胜自我的自卑心理。

2、以爱做原动力激发爱的情感:

*召开恳谈会 邀请平时与A接触较多的小伙伴坐在一起,从不同的角度谈一谈大家对A的关爱, A也讲述了自己的感受感动之余, A主动提出要在班上向大家道歉,并且表示今后要把自己的爱献给同学,把快乐带给同学。

*召开主题班会 题为“愿同学之间多一分爱,多一份情”,会上同学们以这个突发事件为载体,围绕着“爱”这个核心畅谈了对爱的理解,对爱的感受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付出爱。除此,大家还讲述了一些同学之间爱的故事。最后,班会在合唱的《爱之歌》声中结束。

心理个案感悟

一阵风雨过后,彩虹总会出现。小强也引起我们的深思:教育的确是门艺术,当遇到突发事件时不可鲁莽的草率的去处理,要注重调查研究,分析与突发事件相关的主客观原因,尤其不可忽略种种心理因素。在处理的过程中要以爱的教育为主线,从激发爱的情感入手,采取适当的方法这样方能收到预想的教育效果。

1)情感困扰

极端案例

前段时间大连一知名网站的论坛上出现了一个“出租自己”的帖子,引起了许多网友的注意。帖子称,“本人欲将自己出租,只要不违背法律的要求都在考虑范畴!陪聊,陪逛,陪吃„„价格再议。”发帖人自称是一名22岁刚从新西兰回国的大学生,“出租自己”只因为“太无聊”。

专家分析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是在一种不成熟的状态下,凭着自己青春期的冲动,把任何事物都看得很美好。他们缺少挫折锻炼,心理承受力太弱。另外,在大学里,可能无形之中同学之间会有一个比较,比如同宿舍的人都有男(女)朋友了,但是自己没有,那么可能就造成一个心理落差,情绪上很不稳定,精神比较空虚。有的则是一旦失恋后,就痛苦不堪,无法恢复自己正常的生活学习,好像没了恋人就无法生活了似的。

真正的爱情是有独立性的,大学生恋爱,要把自己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即使恋爱失败了,也只能说可能彼此不是最适合的,而且,还可以通过失败的恋爱吸取经验,从中学会怎样和异性交往。

(2) 抑郁情绪

案例

小林以当地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某重点高校,第一学期期末,本来踌躇满志准备获取奖学金的她未能如愿。她的情绪从此一落千丈,变得郁郁寡欢,无心学习,也无法处理好与同学的人际关系,还整夜失眠。最后不得不去医院精神科检查,结果诊断她是患了抑郁症。

专家分析

据日前一项对大学生抑郁症的抽样调查显示,大学生抑郁障碍疾患率为23.66%,据此推算,北京患有抑郁症的大学生不少于10万人。

在大学生中有抑郁现象的比较多,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自我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对自己进行了一些否定。一般这样的学生情绪都比较低落、不稳定,不爱搭理人,做事情没有兴致,时间长了,容易造成心理情绪积聚,对学习、生活肯定会造成影响,严重的则会患上抑郁症。如果没有找到正常渠道发泄,可能会沉迷于一些自己觉得是正确的事物上面,比如网络。这就需要周围的人群关注他们,给他们温暖,生活中有这种情绪的大学生也要多和身边的朋友谈心、交流,释放出自己的压力,以缓解这些症状,从而恢复到正常状态。

(3)自杀倾向

案例

今年5月7日晚9时10分左右,北京大学理科二号楼一男子从九层的天台坠楼,落在楼底天井的西北角。而在15天前,北大一女生从同一座楼上跳楼身亡„„

专家分析

自杀是一种极端行为,原因有很多。现在大学生压力要比以前大得多,那么他们就想寻找各种方式缓解压力,比如跳舞、上网、交友等等。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渠道去进行缓解,可能就会产生人生比较失败的消极想法,也可能是从前失败的痕迹与现在的失败产生共振,让这样一种力量成几何扩大,最后把这样一种情绪放在了一个点上。可以说,愤怒的力量越大,压抑愤怒的力量也就越大,最后发泄出来的力量就越大。那么,在某一个时候,这种力量也会作用于自身,自杀成了自身的需要。还有的就是目标和自身能力产生差距,没有正确认识自己,摆正心态,那么负面心态一直积聚,到最后也可能完全否定了自己,而寻找自杀这种解脱方式。现在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没受过挫折,面临压力就会选择逃避,这也是一种很危险的心态。

(4) 减压无术

案例

梁鹏是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研究生,个子高高的,长得也很帅,但几年下来他有一个很悲观的想法:做导演需要出名,而真正出名的导演又有几个呢。而且自己家是外地的,从本科

到研究生一路走来实在太累了,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这种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最终,他办理了退学手续。学校的老师、同学无不为他惋惜。

专家分析

大学生现在面临的压力过大,造成心理的落差比较大,与整个社会发展的形势和家庭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首先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的扩招,让一些学生在上学的时候就对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产生焦虑。另外,自我和家庭对学生前途所定的目标过高,有的学生有一种为家长读书的想法,想的是将来要怎样报答家长,有的是给自己定了一个不太符合实际的目标,那么都可能在最终结果上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这需要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要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无论怎样,知足常乐是不变法则。另外,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好自己的路。

(5) 考试焦虑症 案例

李某,女生,19岁,某重点综合大学社会科学专业学生 病史:自幼学习上进,记忆力较强,深受老师的器重,每逢市里的一些学科竞赛,学校都推荐她参加,这对她的精神压力很大,她本人对数学兴趣不浓,但是教师仍然很看中她,自己认为这是一种荣誉,是学校和老师对自己的器重,也不好违抗。考前一夜没睡,在考场上脑子很乱,原来复习过的内容也想不起来了,急得浑身出汗,心慌意乱,勉强交了试卷,考试成绩失败。从此以后出现了睡眠障碍。 考上大学以后,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数学不及格,在中学学习时数学就不是强项,对数学不感兴趣,因而报考了社会科学专业,没想到这个系也要学习数理统计,数学和统计学在大

一、大二两个学年都要学,这就给她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每到期末复习考试临近期间就紧张焦虑,还伴有严重的睡眠障碍。 分析:

该例是以考试焦虑为中心的心理障碍,伴有睡眠障碍,主要是由于心理负担太重,使她的情绪一直不能平静,反而更影响了复习的效果。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便进行了帮助和指导。1、首先从认知入手。消除对考试的不必要顾虑,通过谈话、回忆、分析,寻找致病的根源,过去的考试成绩一般都较好,考前也无畏惧心理,虽然数学成绩较差,是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对数学应加强平时的复习和练习,对成绩的期望值不要过高,退一步讲,万一没考好也不必惧怕,补考及格同样升班毕业。2、改善睡眠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加强体育锻炼,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调节神经功能的紊乱,有助于睡眠的改善,同时要有意识放松情绪,在考前不要人为的增加紧张。3、帮助其分析自己个性中的优点与缺点,通过心理测查,进一步了解自己在个性特征的强项和弱项,有意识地克服敏感多疑,顾虑重重、情绪不稳定等弱点,培养和训练豁达大度的个性。4、在心理治疗中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失眠严重辅以药物治疗。经过长达一年的心理咨询与治疗,该生睡眠有改善,对考试的紧张焦虑明显减弱,考试焦虑的心

理问题得到了及时的帮助和解决。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来自http://hi.baidu.com/mollyana/blog/item/46524a10e60afafcc3ce7995.html

前不久,北大一名学生涉嫌砍死同班同学的消息,令公众为之震惊。平息很长时间了的“马加爵事件”仍令我们记忆犹新,加上屡屡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不由得让人不断追问:大学生,你为何如此脆弱?

■校园暴力

极端案例:不久前北京大学医学部大三学生崔某被利器砍死,事发现场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南区教学楼。事后,死者一同学被警方带走。据了解,此前两人都追求过同一个女生,曾为一些过节大打出手……

专家分析:校园暴力的产生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工作节奏、生活节奏加快,社会总体的速度也在加快,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跟上社会步伐的速度比较慢,这样很容易让人心情浮躁,恨不得一下子就奔向成功。相对来说,社会道德约束的力量就弱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最后积聚起来的破坏力是很大的,导火索可能就是平常人看起来很正常的一件事,在他看来就是很大的事了。所以觉得自己受到伤害时,本能地愤怒和攻击,但他不是以一个社会认可的方式发泄,而是寻找一种极端行为进行发泄,那么就可能对伤害他的人产生暴力倾向。

对于在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来说,需要加强心理这方面的监督,比如搞一些活动,让人的能量能够通过正常途径转化。如果老师和学生有心理健康的概念,那么就可以早点发现别人的不对劲,帮他缓解问题,就可能避免极端行为的发生。

■减压无术

极端案例:梁鹏是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研究生,个子高高的,长得也很帅,但几年下来他有一个很悲观的想法:做导演需要出名,而真正出名的导演又有几个呢。而且自己家是外地的,从本科到研究生一路走来实在太累了,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这种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最终,他办理了退学手续。学校的老师、同学无不为他惋惜。

专家分析:大学生现在面临的压力过大,造成心理的落差比较大,与整个社会发展的形势和家庭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首先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的扩招,让一些学生在上学的时候就对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产生焦虑。另外,自我和家庭对学生前途所定的目标过高,有的学生有一种为家长读书的想法,想的是将来要怎样报答家长,有的是给自己定了一个不太符合实际的目标,那么都可能在最终结果上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这需要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要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无论怎样,知足常乐是不变法则。另外,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好自己的路。

■性的迷惑

极端案例:小樊与小路是高校“夫妻部落”中的一员,两人在校园附近租下一套房子,过起了同居生活。两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双方对未来都没有太明确的想法,目前生活在一起只是为了“相互取暖”。

最近一个对高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在受调查的同学中,有13%的人坦言大学期间有过性行为。

专家分析:在现代教育体系下,青年人“知、情、意”不平衡。可能智商比较高,情商比较低,那么意志力就更弱了,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那么在身体某方面曾经没有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缺失性需要,就会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得满足。严重的可能有露阴癖,产生一种儿童心理。这是在某些压力下,人会回避退型,退回到儿童心理阶段,那么就会有这样一种行为发生。但这是极端的一种表现,在学生中存在的大多是性渴望、性焦虑等等,这恰恰表现出在性教育问题上缺乏一定的指导。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对性充满渴望,但是真正了解的并不多,也有的情侣因为是否需要发生性关系而闹翻,这些都很深地困扰着现在的大学生。学生们可能没有很强的意识,那就是爱和性不仅是一种心理和生理上的体验和感受,它背后还有一个严肃的责任问题。这些是不可回避的,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健康、科学地对待性问题,了解性问题,更要理智思考并约束自己的行为,是大学生精神健康很重要的一部分。

■抑郁情绪

极端案例:小林以当地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某重点高校,第一学期期末,本来踌躇满志准备获取奖学金的她未能如愿。她的情绪从此一落千丈,变得郁郁寡欢,无心学习,也无法处理好与同学的人际关系,还整夜失眠。最后不得不去医院精神科检查,结果诊断她是患了抑郁症。

专家分析:据日前一项对大学生抑郁症的抽样调查显示,大学生抑郁障碍疾患率为23.66%,据此推算,北京患有抑郁症的大学生不少于10万人。

在大学生中有抑郁现象的比较多,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自我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对自己进行了一些否定。一般这样的学生情绪都比较低落、不稳定,不爱搭理人,做事情没有兴致,时间长了,容易造成心理情绪积聚,对学习、生活肯定会造成影响,严重的则会患上抑郁症。如果没有找到正常渠道发泄,可能会沉迷于一些自己觉得是正确的事物上面,比如网络。这就需要周围的人群关注他们,给他们温暖,生活中有这种情绪的大学生也要多和身边的朋友谈心、交流,释放出自己的压力,以缓解这些症状,从而恢复到正常状态。

■自杀倾向

极端案例:今年5月7日晚9时10分左右,北京大学理科二号楼一男子从九层的天台坠楼,落在楼底天井的西北角。而在15天前,北大一女生从同一座楼上跳楼身亡……

专家分析:自杀是一种极端行为,原因有很多。现在大学生压力要比以前大得多,那么他们就想寻找各种方式缓解压力,比如跳舞、上网、交友等等。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渠道去进行缓解,可能就会产生人生比较失败的消极想法,也可能是从前失败的痕迹与现在的失败产生共振,让这样一种力量成几何扩大,最后把这样一种情绪放在了一个点上。可以说,愤怒的力量越大,压抑愤怒的力量也就越大,最后发泄出来的力量就越大。那么,在某一个时候,这种力量也会作用于自身,自杀成了自身的需要。还有的就是目标和自身能力产生差距,没有正确认识自己,摆正心态,那么负面心态一直积聚,到最后也可能完全否定了自己,而寻找自杀这种解脱方式。现在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没受过挫折,面临压力就会选

择逃避,这也是一种很危险的心态。

■情感困扰

极端案例:前段时间大连一知名网站的论坛上出现了一个“出租自己”的帖子,引起了许多网友的注意。帖子称,“本人欲将自己出租,只要不违背法律的要求都在考虑范畴!陪聊,陪逛,陪吃……价格再议。”发帖人自称是一名22岁刚从新西兰回国的大学生,“出租自己”只因为“太无聊”。

专家分析: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是在一种不成熟的状态下,凭着自己青春期的冲动,把任何事物都看得很美好。他们缺少挫折锻炼,心理承受力太弱。另外,在大学里,可能无形之中同学之间会有一个比较,比如同宿舍的人都有男(女)朋友了,但是自己没有,那么可能就造成一个心理落差,情绪上很不稳定,精神比较空虚。有的则是一旦失恋后,就痛苦不堪,无法恢复自己正常的生活学习,好像没了恋人就无法生活了似的。

真正的爱情是有独立性的,大学生恋爱,要把自己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即使恋爱失败了,也只能说可能彼此不是最适合的,而且,还可以通过失败的恋爱吸取经验,从中学会怎样和异性交往。

scnuzc来自http:///anquan/article.php/66

前不久,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2006级临床专业的学生李某,在其学校附近与男友发生争执并提出分手,遭男友割断喉管后死亡。据目击者称,事发时,杨某拿着一把十余厘米的刀追死者,并朝其喉咙处割去,杀死女友后,杨某抱着死者久久不肯离去,直到110民警来到现场,将其带走。

据调查,杨某也是年轻大学生生,大学生算得上是高素质的人群,是什么使得他们当中有的人变得如此暴力和凶残呢? 健康863网心理专家认为: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害怕拒绝,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种种原因表明,这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庭经济、个人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疾病有关。

近几年来,大学生打架斗殴、杀人伤害、强奸之类的人身伤害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是仅次于大学生盗窃犯罪的第二大类案件,这种现象值得关注和警惕。

心病终需心药医,心理专家呼吁:学校、家庭乃至社会都要在学习、生活、恋爱、就业等方面,更多地给予大学生一些心理关照和疏导,才能减缓和化解大学生的心理专j家认为: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害怕拒绝,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种种原因表明,这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

庭经济、个人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疾病有关。

近几年来,大学生打架斗殴、杀人伤害、强奸之类的人身伤害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是仅次于大学生盗窃犯罪的第二大类案件,这种现象值得关注和警惕。

心病终需心药医,心理专家呼吁:学校、家庭乃至社会都要在学习、生活、恋爱、就业等方面,更多地给予大学生一些心理关照和疏导,才能减缓和化解大学生的心理矛盾和障碍,防止和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特别是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犯罪心理的教育与预防,同时,大学生自身也要加强对犯罪心理的自我防范。当出现心理困惑时要及时的和身边的老师或者与心理专家沟通,让问题得以解决。同时,建议学校应与权威心理咨询机构相结合,针对大学生生犯罪心理干预做预防。

女大学生被割喉案再次警示:加强大学生犯罪心理教育与预防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心理专家建议,可利用现代化通讯技术进行心理咨询,干预心理危机。

新学期即将开始,又一批学生跨入大学校园,再次提醒学校和家长也不可忽视对学生的“心理关照”,全社会要多途径、全方位地帮助大学生矫正各种不健康的心理,尤其是预防犯罪心理的产生,让他们以健康的心态面向社会、对待人生。 本内容由心理测试网信息中心友情提供

第五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1、小军(化名),男,20岁,某大学大二学生。大一刚入校时,朴实的装束,憨厚的性情和不善言谈的性格给老师和同学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他勤奋好学,成绩出众。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遇到一个女孩子,女孩那热情开朗、能说会道的性格,像花一般甜甜的笑脸给他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整个一上午,他的眼前一直浮现着她的笑脸。那一天晚上,他失眠了。以后,他整个人都变了。想向她表白,又缺少勇气,整日精神恍惚,学习热情一点儿也没有了。他经常在人群中寻找女孩的影子,想看她一眼,和她说一句话。有一天,他看见她和一个男生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他想把她忘掉,却总是失败,每次在路上遇到她,总要不由自主地多看她一眼。他觉得自己真是没用,他觉得唯一的办法就是离开她,离开学校,可是,想起父母的嘱托和自己的前程,他内心矛盾万分。

同学们,请你根据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他排忧解难,告诉他该怎么办?谈谈你的看法!

2、我们宿舍平时为了一些琐碎的小事经常会发生吵架,互不相让,搞得相互之间很不友好,宿舍气氛紧张。我喜欢中午午休,有的同学不喜欢午休,在宿舍看书听音乐或者聊天,弄得我无法安宁。早上我起得早,有的同学说我吵醒了她们,对我有意见。我是个很讲究卫生的人,可有的同学很邋遢,果皮瓜子壳随地扔。我生活在里面感觉很不舒服,好多次我想跟她们沟通,可最后还是不欢而散,无法解决问题。最后我实在没办法,跟辅导员提出要换宿舍,可辅导员说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我该怎么办呢?

请根据上述案例,分析该同学遇到了什么问题?并分析其成因,提出帮助她(他)解决问题的办法。

3、Z系10位同学通过学院实习就业招聘会,经过双向选择,进入Y企业实习。Y企业为国内前五位的知名医药集团与香港一家公司的合资公司,注册资本过千万美元,地处广州,环境优美。公司为科研、生产一体化医药企业,按照GMP要求设计,包括固体制剂楼、液体制剂楼、综合立体自动化高架仓库、研发中心、办公营销中心等功能建筑。公司刚刚建成,正处于起步阶段,计划生产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冻干粉针剂、大输液、小针剂六种剂型。各剂型工艺流程先进、已进的生产设备均为德国、英国、意大利进口,自动化程度高,性能优秀。Y企业具有一定的实力,是学院的教学实习基地,同学院有良好的合作,转正后给高职学生提供的待遇水准为市场平均水平。

Z系的10位同学均为在校期间品学兼优的学生,经过激烈的竞争进入Y企业实习,实习3个月后,几位同学向辅导员提出集体离职,另找单位,主要有2条原因,一是实习3个月期间,同学们感觉做的都是杂活,比如文档的复印、投料、灯检,多是重复性的劳动,技术含量不高,像打杂,不像实习;二是实习期的待遇较低,尽管公司承诺转正后收入会有较大提高,并且由于公司刚起步,很多薪酬较高的管理和技术岗位缺人,但同学们在重复的劳动中觉得看不到希望。

问题一:请分析这种情况下,实习生是否需要更换实习单位,并简述理由。

问题二:对于即将面临实习的高职学生,在选择或更换实习单位时,应考虑哪些因素,并做简要说明。

上一篇:大学生心理课心得体会下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