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心理分析

2023-02-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目前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消费作为一种行为是消费主体出于延续和发展自身的需要, 有意识地消耗物质资料和非物质资料的能动行为。消费心理就是指消费者在社会总体消费环境的影响下, 调节、控制自身消费行为的心理现象。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他们的消费在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下正日益多样化、超前化、现代化。客观地讲, 大学生消费的主流是合理的、科学的、理性的, 但其中也不乏一些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而且这些不健康因子大有上升趋势。

通过对多方的采样调查报告进行总结, 得出了以下一些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所存在的问题。

1 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所存在的问题

1.1 消费层次两极分化, 显示多层次的消费水平

长春工业大学的一项大学生消费调查中, 把大学生的月消费水平划分为六个层次, 如下表所示。长春工业大学大学生消费水平调查表 (2006年6月) [1]

由上表可以发现, 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在逐步拉大, 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 学生月消费最高可达1 0 0 0元以上, 最低的还不到2 0 0元, 这在其他小组的调查结果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反映。然而, 大学生月消费额主要还是集中在200~600元之间。对于一个纯消费群体合适的人数分布峰值应出现在5 0 0~8 0 0元的区间, 其他区间应符合正态分布。由上表可见两种极限情况2 0 0元以下和1 0 0 0元以上学生较少, 还是符合正态分布规律的, 甚至学生的消费分布峰值还略低了点。

大学生消费水平的多层次性, 对其成长有利有弊。处于第五、六层次消费水平的大学生, 有良好的物质条件, 参考书和学习用品充足, 在学习和生活中较少有经济负担, 这在客观上将有利于他们的健康和学习。但是, 在缺乏正确指导的情况下, 他们很容易受社会上一些不良之风的影响, 养成奢侈、浪费、对家庭的依赖性强等不良习惯, 导致缺乏自立意识和生存能力的严重后果。处于第一、二层次消费水平上的大学生, 如果能够正确认识和面对现实, 可以及早培养他们的自强自立精神, 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但是, 他们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压力很大, 容易产生危机感和自卑感, 从而导致情绪不稳定, 直接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 在调查中还发现, 在低收人家庭中也出现了大学生月消费偏高的现象。近年来不断出现:父母为儿子读书, 家里负债累累, 而儿子却为了满足自身的虚荣心在校挥霍自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学生消费多层次化给部分心理抵抗能力比较弱的贫困学生带来的畸形消费。

1.2 消费结构不合理

大学生消费结构出现多样化, 且在多样化的消费结构中, 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水平呈上升趋势。从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来看, 除了生活、学习所必需的消费外, 还滋生出了日益多样、普遍的交际消费、恋爱消费、娱乐消费、通讯消费等。

1.2.1 生活和学习消费

大学生的日常消费主要还是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 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据估计, 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3 0 0元左右。然而在被调查的学生中, 约一半的学生饮食费用偏低, 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 有的不顾营养需要一味节约支出。而且一些学生饮食不规律, 如晚上打机睡觉太晚, 以至一觉睡到第二天下午两三点, 使得早饭午饭没得吃, 一个月下来, 伙食费只用到两百多块。这些现象均表明学生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太少, 不注意健康。

1.2.2 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水平呈上升趋势

(1) 通讯开支大

存在手机消费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 而且颇为严重。目前高校拥有手机的学生已达三分之二强, 甚至可达六分之五, 月花费高于50元的高达72%, 高于100元的已占一半左右。对于这部分人, 按照每条短信0.1元, 话费每分钟0.3元计算, 月平均支出在1 0 0元以上, 就意味着每天要打十几分钟电话或是发几十条短信, 显然, 这些不是都有必要的, 大学生在这方面需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 应该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学习和锻炼自身能力上, 不要过多的被手机牵绊。

(2) 交友应酬支出增大

天津大学曾做过一个统计。大四学生毕业时, 排除找工作所需的费用, 单是同学聚会等活动每月平均要花费2 0 0 0多元。随着现在大学生的业余活动的增多, 大小聚会越来越多, 且花样各异。对于现代大学生而言, 下馆子、进酒店请吃饭已不再是新鲜事儿, 其理由更是千奇百怪:过生日、老乡来访、得了奖学金、当了干部、入了党等都要请客。理由多多, 请客自然多多, 其开销少则几十元, 多则数百元, 有时一个月的生活费就这样一次挥霍完了。一个依靠父母供养的求学者, 为此不吝惜父母的血汗钱, 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说不过去。人情“包袱”给一些并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3) 恋爱支出过度

现在大学生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 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一些男生为了追求女生, 把化妆品、零食、鲜花当成“攻心”的利器。至于遇上情人节、圣诞节、生日等重大节日则更是竭尽全力, 大显身手。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要多支出1 0 0~2 0 0元不等, 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 最高的可达1000元之多 (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 。此外, 还存在家里贫穷, 对女友出手阔绰的情况。有趣是, 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被打破, 取而代之出现了以下三种情况: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 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

(4) 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 存在攀比心理

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流行的, 有的学生情愿节衣缩食, 甚至牺牲其他必要开支。甚至有些男同学为了买一双名牌运动鞋, 女同学为了买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 不惜向家人伸手要钱或向同学借钱, 这些都反映出了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 虚荣心的驱使他们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1.3 无计划消费, 盲目冲动

经济独立意识较差, 储蓄观念淡薄。大部分学生, 消费常常超出计划范围。大多数学生, 往往一学期下来, 有多少花多少;甚至有些同学还背债在身;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且最近信用卡走进大学校园, 更促使很多大学生成为了透支一族。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 6岁就要经济独立来说, 差距较为明显。

大部分大学生对理财知识都很陌生, 不知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钱财。有许多大学生是凭感觉, 凭好恶, 心血来潮, 一时冲动进行购物;有的大学生则是易受外界诱惑, 特别是面对有奖销售、打折等促销手段, 很容易冲动, 引发不必要的消费。

虽然也有些学生能认识到自己的花销较大, 与预期不符, 可仍保持着这种花费势头,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大学生消费心理脆弱的表现。

2 导致大学生消费问题的因素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的问题, 与社会文化潮流、生活水平的影响有关, 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也不无关系。然而问题的关键还是大学消费意识有问题, 是社会性消费心理没有控制好的缘故, 是消费动机的趋向不对所引起的。经过分析总结, 我们认为导致大学生消费问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 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 由于他们初涉社会, 对于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作风还没有形成良好免疫系统

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 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正确引导, 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 当学生家庭经济可以满足较高消费时, 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 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从众心理, 受广告效应影响大。

2.2 消费意识超前

大学生站在先进文化的最前端, 消费意识超前, 消费观念变化也比较快, 容易接受时尚, 比如对网上购物、对“花今天的钱圆明天的梦”等消费方式容易接受。

2.3 家长对大学生消费过分溺爱, 缺乏监督

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增多, 父母对学生过分溺爱, 许多家庭担心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吃“苦”, 或因物质条件不足被同学笑话, 于是不管经济状况如何, 极力满足孩子的各种物质要求, 家长的这种消费观念及态度助长了孩子的攀比心理。再有大学生离家都比较远, 家长误以为孩子的消费都用在了学生的基本生活上, 对学生的消费缺乏监督。此外, 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 势必也会影响到自己的孩子。

2.4 现在大学生的不合理消费与教育薄弱和学校管理乏力等也有着一定的关系

学校虽然也会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光荣传统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消费观, 但大都过于教条花和书面化, 对实际问题不能给出及时有效的指导。此外, 学校对周边环境的管理力度不够, 以至学校周边地区开设有众多的餐厅、歌舞厅、咖啡馆、游戏厅和桌球室等时刻吸引着大学生消费。最后, 学校开设的各种实践课太少, 学生生活乏味, 没有各式各样的大学活动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也没有机会了解财富的来之不易, 合理消费也就无从谈起。

3 针对大学生消费问题的几条建议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 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地影响其一生品德和行为, 间接地影响祖国的江山社稷。面对眼下各种诱人的广告像雪花般飞向大学校园, 老师和父母有必要从旁指引, 用正确的方法坚定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在校大学生消费时应从自己实际的经济状况出发, 发扬朴素的生活作风, 养成好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态。

3.1 学生应该克服攀比心理

学生应该尽量克服攀比情绪, 攀比是我们过度消费的主要元凶。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 我们应该有正确的价值观, 用理性来限制消费意识, 使社会性消费心理得到正常发展。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 可是跟攀比意识存在根本性的不同, 学生生活上次于别人, 并不可耻, 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

3.2 整个社会大环境的营造

消费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念、文化态度和生活方式, 主要通过大众传媒的消费时尚报道以及影视作品的渲染在大学校园传播和扩散。我们必须规范大众传媒的传播行为, 使其传播正确的消费文化,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通过有效措施, 在党内、社会上形成廉明、节俭的良好风气, 使之产生对大学生群体的辐射、示范作用, 培育健康的社会环境和风气, 形成自觉抵制消费主义侵蚀的社会氛围。

3.3 家庭教育要加强

家长们在疼爱孩子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 大学生因为年纪轻, 社会经验少, 自我理财能力差, 所以不应该给他们太多的资金让他们支配。更重要的是,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要注重孩子对金钱的态度, 使他们从小养成勤俭的好习惯。

作父母的要鼓励子女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使他们体味生活的艰辛与创业的艰难, 懂得该花则花, 不该花的则一分也不花的道理。要引导他们处理好学习与生活、劳动与享受、奉献与索取以及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 抵制低级趣味的生活方式, 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情趣。

3.4 大学教育要改进

3.4.1 把消费观念纳入校风教育与“两课”教学的范畴, 大力倡导健康的消费观念, 反对各种不良的消费观念, 从理性的高度拨开学生心头的困惑。同时可以开设“消费常识”、“消费经济学”、“理财教育”等方面的讲座, 提高学生对非理性消费的抵抗能力。

3.4.2 积极营造健康的消费环境, 在学校周边开辟一些低消费的传统消费项目, 减少一些纯赢利性的娱乐消费场所。多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吸引大学生课余生活的注意力, 减少不良消费的时间空间。

3.4.3 要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 是当前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大学生尤其不能忘记艰苦奋斗。学校可以组织青年学生到艰苦、落后地区开展社会调查, 访贫问苦, 参加抢险救灾, 以及对失学儿童和贫困大学生献一份爱心等活动。

3.4.4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勤工助学是大学生体现自立自强精神的最佳方式, 不仅培养大学生的自立意识, 增强大学生的经济自主能力, 同时也要为大学生的独立提供多种可供参考的途径, 把增强他们的自立意识落到实处。如主动为学生提供家教信息, 或帮助学生成立大学生创业协会, 设立创业基金, 在物质和条件上支持大学生的创业行为。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消费现状以及相关问题, 论述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所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在大学生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建议

参考文献

[1] 赵燕平, 连伟.消费社会对大学生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的影响——长春工业大学学生消费状况调查[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06, 27 (2) :50~53.

[2] 张洪, 段振榜, 周兰, 李家其.西方消费主义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影响及对策[J].教育探索, 2007, 6:129~130.

[3] 宋孔翊.试论大学生消费观的培养[J].科学教育论坛, 2005, 14:290.

[4] 王丽红, 杜亚刚.浅谈大学生消费现状及对策[J].科技信息, 2007, 7:133~135.

[5] 欧定余.贫困大学生消费问题研究[J].消费经济, 2007, 23 (2) :50~53.

[6] 裘晓雯.宁波市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7, 3 (下旬刊) .

[7] 余昌海, 张劲.重庆市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5, 15.

[8] 乔爱丽.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消费教育[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 6 (22) :5.

[9] 霍存福.关于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及其问题的思考[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7, 1:121~124.

[10] 张迪.当代大学生消费现象透视及消费心理研究[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17 (1) :143~146.

[11] 廖迎.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2007, 28 (1) :30~32, 37.

[12] 李志红.试论大学生消费文化与高校德育[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7, 1:30~33.

上一篇:关于推进绿色财政税收政策有效开展的思考下一篇: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