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教案范文

2022-05-17

教案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及教学对象的特点,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等进行的设想和计划。以下是小编的收集整理的《马嵬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马嵬教案范文

《马嵬(其二)》教案

《马嵬》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家作品

2. 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3.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 倒叙的叙事特点及对比表现手法 2.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述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又这样叙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杨贵妃被杀的情形,诗歌这样讲述: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杨贵妃去世后,唐玄宗的感受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今天我们学习李商隐的《马嵬》,看看李商隐如何评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

二、相关资料

1、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2、马嵬之变:安史之乱潼关被攻破时,唐玄宗逃往蜀地避难。随行军队行至马嵬驿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杀死杨贵妃。唐玄宗不得已令杨贵妃自缢,史称“马嵬之变”。

三、诵读感知

1、范读

2、学生诵读

四、诗歌欣赏

1、《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为题材写作的,哪几句诗写了马嵬之变这一事件?

明确: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1)颔联分析

a、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

1 明确: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

b、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闻”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

明确: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 c、“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

明确:对比,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d、颔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明确:对比反衬手法

“鸡人报晓筹” 反衬“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传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虎旅传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

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意思是:“虎旅”虽“传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2)颈联分析

a、“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以往生活有什么特点?眼前又遇到了情况?前后又有什么关系?

明确: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眼前是写“六军”同时“驻马”不前,未写明原因,但原因很明了,要求“赐”死杨妃,杨妃是美女,美女自古便有祸水一说,显然前后句是倒行逆施的因果关系。

b、颈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明确:对比

“此日”指杨贵妃的死日。玄宗“当时”七夕与杨贵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贵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被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

颔联、颈联二联,都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马嵬兵变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只是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发”,当年盟誓长生殿、嘲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可谓“乐往哀来摧肺肝”!

2、 杨妃“赐”死后,玄宗异常悲伤,哪些诗句写出了玄宗之悲?

明确: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2 a、玄宗派人招魂,方士回来说“海外”还有“九州”,杨妃生活在那里,信守“世世为夫妻”誓约,这可信吗?哪个词语和句子表明不可信的? 明确:不可信,“徒闻”一词否定了方士的话,“他生未卜此生休”,来生微茫难求,但今生一起缘分断绝,已是事实。

b、这样以神仙怪诞和生死轮回来写玄宗痴心梦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思杨妃之切,故有异常之举。这种举动正是极尽曲折写出玄宗之悲。 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

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

3、对于这些诗人李商隐发出了什么慨叹? 明确: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a、从内容及手法上看前后句有什么特点? 明确:对比

四十多年贵为天子却无力保护心爱女子,与寻常百姓却能给莫愁幸福形成鲜明对比。 b、从语气上看又有什么特点? 明确:反问。

普通百姓卢家能保住莫愁,唐玄宗贵为天子却失去了最爱的女子。 c、这种情况正常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不正常。

唐玄宗沉迷声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自然无法保住杨贵妃。

d、这一反问表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感情? 明确:“讽意至深”

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令人掩卷深思,其讥讽之意愈明。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4、倒叙手法的使用

从事件发展的过程来看,应该先有“马嵬之变”,后有“玄宗之悲”,最后才有“义山之叹”,但诗歌在某篇布局上却不是这样的,说说《马嵬》诗的叙事结构上的特点? 明确:倒叙。

从整体上看是的诗歌一波三折;从局部上看倒叙突出因果之间的对比

五、小结

对比、倒叙和讥讽都是本诗的特点,请同学们当堂诵读并背诵全诗,领会其特点 。

六、拓展延伸

3 咏史诗鉴赏

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多以简洁的文字、精炼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或感慨岁月变幻,或讽刺当政者的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它们大多以文学的语言、史论的笔法、感人的形象、动人的议论、富于情韵的艺术境界、耐人寻味的哲理意蕴博得人们的青睐。这类诗歌往往含有“咏史”、“怀古”、“览古”等字样,有的甚至干脆以历史地域或人物为题。从诗歌内容上看,往往是咏史和抒怀相结合。从抒发的情怀来看,咏史诗大多将史实和社会现实、个人遭遇联结在一起。此类试题主要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对意象、典故的理解,对有关表达技巧与表现手法的辨析与评价。有时不但考查诗歌常识,也涉及有关历史事实,所以需要一定的综合素养。

三大类型:

1、借古讽今,讽喻现实

马 嵬

[清]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 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 泪比长生殿上多。

【简注】长恨歌:即白居易的《长恨歌》,叙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银河:阻隔牛郎、织女的天河。

石壕村:在河南陕县东南七十里,此处指杜甫《石壕吏》诗中叙说的夫妻因避兵役而惨别的故事。长生殿:唐玄宗所造宫殿,故址在陕西临潼县骊山西北麓华清宫内。

【提示】诗说民间夫妻生离死别的悲惨远远超过帝王。借用名人名篇作论,短小中见意蕴。

2、感慨兴亡,昔胜今衰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简注】乌衣巷:在今江苏南京市秦淮河南岸。六朝时为贵族聚居的地方。

朱雀桥:在南京城秦淮河上。

王谢:东晋时声望、权势最显赫的王导、谢安两大贵族世家。

【提示】乌衣巷原是六朝贵族居住的地方,最为繁华,如今有名的朱雀桥边竟长满野草,乌衣巷口也不见车马出入,只有夕阳斜照在昔日的深墙上。过去栖息在王、谢豪门雕梁画栋上的燕子,现在都飞到普通百姓的房子里去了。诗人没有直接描写乌衣巷一带的萧条景象,只写野草、夕阳、燕子,唤起了读者的想象,从侧面暗示了乌衣巷的衰落,而历史兴亡之感也就在乌衣巷的今昔对比中表达出来,笔调含蓄蕴藉,使人读起来余味

4 无穷。

3、评论历史,感怀身世。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解析:王昭君自恃美貌,不肯贿赂画工,最后远嫁匈奴,身葬绝域,令人悲慨。杜甫在诗中寄托了自己的家国之感。

(1)女子貌美入宫而被冷落,和男子怀才入朝而不得志一样,都是让人感叹悲哀的事情。杜甫咏王昭君,也不过是借昭君之事,叫自己胸中之块垒。

(2)当时杜甫漂泊西南,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

另:咏史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了解解读程序:披史入文,披文入情。了解作者的简历、史实、创作该篇时的有关背景,要读好注解,这是读懂咏史诗的一把钥匙。

(2)在鉴赏时首先要懂得怀古诗词与史书和史论之区别。一是不要把咏史诗看成是历史,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甚至不讲究忠于史实。二是不要把咏史诗看成是史论,在二十个字到百把个字的一首诗或词中,绝对无法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作出全面的评价,只是抒发某种感慨。

(3)在鉴赏时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身世之间的连接点,从而领悟诗人真正的写作意图和感情。

(4)要学会比较鉴赏,这不但对领会作者诗中所抒发的感情有很大帮助,而且对提高鉴赏能力也很有好处。

七、作业

题乌江亭 (1)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2)

【简注】(1)乌江亭: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旧传是项羽兵败自刎之处。 (2)才俊:豪杰之士。

乌 江 亭

宋.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1)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2)

【简注】(1)中原一败:指垓下的大败。垓下在今安徽灵壁,地属中原。 (2)肯:谁肯,岂肯。

乌 江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1)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2)

【简注】(1)鬼雄:鬼中雄杰。 (2)江东:长江在芜湖、南京间,大体上作南北流向,故自汉初至唐,称这段江流东岸至海边的地域为“江东”,亦称吴中。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第一首从兵家用兵的角度。 第二首从民心向背的角度 。第三首从节操(气节)角度。

(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 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板书:

马嵬(其二)

玄宗之悲(荒诞)

马嵬之变(对比)

讥讽 义山之叹(对比、反问)

6

第二篇:《马嵬》最新教案

2012-3-22

一、导入新课:

1、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题材,历来歌咏此事的诗词曲赋有很多,其中杜牧的《过华清宫》、白居易的《长恨歌》、清代洪昇的传奇《长生殿》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今天,我们来学习李商隐的咏史名作《马嵬》,看看作者是如何来评价李、杨二人的爱情故事的。

二、相关介绍:

1、杨贵妃

即杨玉环(719-756),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她能歌善舞,姿色绝伦。初为寿王妃,后入宫,深得唐玄宗宠幸,天宝四年(745)被封为贵妃。被封为贵妃。姐姐兄弟都由此而显贵,堂兄杨国忠更是官至宰相。

2、马嵬兵变(学生齐读)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后,整日不理朝政,把所有政务交宰相杨国忠处理。杨国忠对玄宗事事逢迎,私下却利用职权,排斥异己,贪污受贿,使政治日益衰坏。节度使安禄山见唐室政治腐败,武备废弛,便于公元755年,以讨伐杨国忠为名,率兵攻占了洛阳,自称大燕皇帝。第二年,在潼关击败唐军,直捣长安。唐玄宗匆忙南逃,走到马嵬驿(今陕西兴平),愤怒的随行禁军哗变,杀死了杨国忠,并要求杀死杨贵妃。唐玄宗不得已令杨贵妃自缢。

三、内容探究:

1、自读注释及翻译

2、齐读全诗

首联: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相传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古代自称能访仙炼丹以求长生不老的人)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金钗等饰物。 问1:“徒”字如何讲? 明确:徒劳、白白的。

问2:作者对唐玄宗是什么态度? 明确:讽刺。

问3:讽刺他什么?

明确:人死不能复生,也不可能有什么魂魄。唐玄宗让方术之士寻找杨贵妃魂魄的做法,最终也只是徒劳。“徒”字,讽刺了唐玄宗的痴心妄想。 问4:“卜”字怎讲?

1 明确:预料。比如,成语“生死未卜”。

(未卜先知——卜:占卜,打卦,古人用火灼龟甲,看灼开的裂纹推测未来的吉凶祸富。没有占卜便能事先知道。形容有预见。) 问5:“他生”是什么意思? 明确:“他生”即来生。

问6:什么叫“三生有幸”?

明确:三生:佛家指前生、今生、来生;幸:幸运。三世都很幸运。比喻非常幸运。(三生有幸遇上你) 问7:“他生未卜此生休”一句怎讲?

明确:来生之事不能够预测,但是今生的夫妇缘分已经完结了。传说,唐玄宗与杨贵妃曾誓约“世世为夫妇”。 问8:作者想强调什么?

明确:来生不可知,说它也没用,反正他们今生是完了的。作者是想强调,今生李、杨二人缘分完结是无争的事实。

颔联: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问9:什么是“虎旅”? 明确:“虎贲氏”与“旅贲氏”的合称。两者均掌王之警卫。后因以“虎旅”作为禁卫军之称。

问10:什么叫“宵柝”?

明确:军中夜间巡逻用以报更的梆子。

问11:“空”字怎讲? 明确:只、仅。比如:

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此处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问12:什么是“鸡人”?

明确: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让专人扮鸡啼报晓。简单讲,就是扮鸡叫的人。 问13:“筹”是什么意思?

明确:筹,即更筹,古代敲击报时用的竹签,此指时间。

颔联释义:只听得到禁卫军夜巡的梆子声,不再有鸡人传唱报晓(报知天亮了)。 问14: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对比。马嵬兵变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只是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长安宫殿中专人报晓的服务了。 问15: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样一写,李、杨二人昔安今危的处境、昔乐今悲的心情就跃然纸上了。 颈联: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问16:什么叫“六军”?

明确: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此指唐玄宗的随行禁卫军。 释义:那天六军发生哗变,全都停马不前,想当初七夕在长生殿上两人还嘲笑织女牵牛。

问17:他们为什么“笑牵牛”?

2 明确: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发生“马嵬兵变”五年前的七夕(阴历七月初七的夜晚,被人们称作“中国的情人节”)曾海誓山盟。牛郎织女只能七夕时借鹊桥在天河相会,而李、杨二人则认为自己能长相厮守。 问18: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牛郎织女还可一年一会,而李、杨却永无再见之日。这样写,更增添了诗歌的讽刺意味。

尾联: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问19:“四纪”如何理解?

明确: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四纪即48年。唐玄宗做了45年皇帝,故约略称“四纪”。 问20:“莫愁”是谁?

明确:古时洛阳女子。南朝乐府歌辞《河中之水歌》道:“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诗歌极写莫愁婚姻的幸福美满。 尾联释义: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到头来却保不住自己的宠妃,反而不如民间的普通夫妇婚姻幸福呢?(这一问真是发人深省啊!弄清楚了其中的原因,诗歌的主旨就豁然开朗了。)

问21:你认为造成李、杨二人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唐玄宗沉迷女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简言之,就是唐玄宗荒淫误国。

诗歌以反问结尾,含而不露,却又铿锵有力,启发人们思考其中的原因。

四、总结全诗:

1、主题——通过李、杨二人的爱情悲剧,讽刺唐玄宗的荒淫误国。

2、手法——对比。

诗歌后三联均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具体来说: 颔联:宫廷生活,舒适快乐;仓皇逃难,落魄悲伤。 颈联:红颜殒命,阴阳两隔;七夕盟誓,嘲笑牵牛。 尾联:贵为天子,爱情悲惨;身为百姓,婚姻幸福。 (学生齐读,并背诵)

第三篇:马嵬其二教案

《马嵬》(其二)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李商隐怀古咏史诗的风格特点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透过表层语言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2)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特别是其诗歌的对比衬托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难点:正确把握诗人对唐玄宗的评价,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全班同学一起背诵《锦瑟》。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早年的诗人,也曾有经世济国的伟大理想,写诗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现实政治的黑暗,对李唐王朝的没落衰微无限伤感。但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顿,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功名,遗落世事,他自知忧天无力,回天乏术,就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二、简介咏史怀古诗。

(一)涵义:

所谓咏史诗,是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有所感慨而创作的诗歌;

所谓怀古诗,则是指因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事,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

一般来讲,咏史怀古不只是叙古事,而且会融入自己的感受和评论,或借古讽今,曲折地反映对现实的关注。

(二)鉴赏咏史诗三步骤

首先,弄清史实。其次,体会意图,领悟情感。最后,分析技巧。

三、字音。

如:嵬卜柝四纪为

四、1.听泛读,注意划分节奏。

2.全班齐读。

五、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 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六、再读诗歌,鉴赏诗歌。

(一)弄清史事

马嵬之变:公元756年初夏,安禄山大军逼近长安,继而潼关失守,长安城岌岌可危。在一个阴雨连绵的黎明,唐玄宗携杨贵妃、宰相杨国忠、太子李亨以及诸皇亲国戚、心腹宦官,离开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长安,逃往四川。次日晚行至马嵬驿时,护驾军士砍杀了祸国殃民的杨国忠,并要求唐玄宗立即处决杨贵妃。唐玄宗以怎样的心情下令缢死杨贵妃,旁人无法体会,但之后他便让出了皇位,晚年则在难以消解的悔恨忧愁中度过,直到死去。

历史人物:唐玄宗杨贵妃

请大家概括本诗的历史事件。

历史事件:①唐玄宗的召魂之举②马嵬兵变③唐杨的七夕盟誓

(二)体悟情感。

1、推敲作者对古人事的态度,领悟感情 在这首诗中究竟是怎样体现作者情感的? (1)、首联中用典,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的誓言,有何用意?

明确:通过“徒闻”加以否定,讽刺唐玄宗的痴心妄想,也写出了玄宗的悲痛。 (2)、颔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明确:对比手法,“鸡人报晓筹” 反衬“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

“虎旅传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虎旅传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 意思是:“虎旅”虽“传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3)、除了颔联以外,还有哪里作者也采用了此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颔联

明确:对比手法。“此日”指杨贵妃的死日。玄宗“当时”七夕与杨贵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对比映衬,杨贵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被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 尾联

明确:对比手法。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自己的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够保住既善“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更加丰富了批判的内容。

2、是什么触动了李商隐思古之幽情?(创作意图)

李商隐途经马嵬驿,联想到了马嵬之变,联想到了当年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情形,再联想到了李杨二人当年的七夕立誓以及唐明皇的召魂之举,并对这一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3、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借古讽今。

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第

二、三两联,都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马嵬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只是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发”,当年盟誓长生殿、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可谓“乐往哀来摧肺肝”!诗的最后一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4、那么我们从《马嵬》一诗中懂得哪些道理呢? 明确:忧患与安乐轻与重玩物丧志防患于未然

5、马嵬(其二)》的章法结构如何? 明确: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

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放在后半句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三)写作技巧。

1、对比。

2、倒叙。

七、课堂小结。

本诗写作技巧采用倒叙手法(章法结构)和对比的手法。在鉴赏咏史咏怀诗是要记住三步骤:史实——感情——技巧。意在借古伤今或者借古讽今或借古咏怀。

八、布置作业

背诵诗歌,完成相应的练习册习题。

九、板书设计

对 比

倒 今:寻仙妄为 —— 死别是真 叙 昔:军中逃难 —— 宫中作乐

马嵬赐死 —— 七夕盟誓

天子不保 —— 百姓可全

荒淫误国

第四篇:马嵬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马嵬(其二)

教学目标:

1. 学习转换诗面。

2. 通过涵咏诗文,加深对咏史怀古诗特点的理解。 3. 分析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引进比较篇目,加深对咏史怀古诗特点的理解。 2. 分析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讨论、总结。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二、回顾两首诗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引导分析:

所临之地:昭君村 所忆之人:王昭君 所咏之事:昭君出塞 关联诗人:命运相似

所抒之情:同病相怜,叹人伤己。

所用技法:对比反衬、融情于景、拟人手法、化静为动。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引导分析:

所临之地:乌衣巷 所忆之人:王谢家族

所咏之事:繁华远去,徒留荒凉

关联现实:同一地点,昔盛今衰

所抒之情:世事沧桑,吊古伤今

所用技法:对比反衬、融情于景。

三、解读《马嵬(其二)》 1.转换诗面 更:还有。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笑:嘲笑。

如何:为什么。

首联:徒然听说海外还有神仙世界九州地,来生未可预知,今生今世夫妻关系就此罢休。 颔联: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巡逻打梆声,不再有宫中卫士击筹报晓。 颈联:今天六军约定驻马不前进,当年七夕还嗤笑织女牛郎不相会。

尾联: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天子皇帝,却还比不上卢家平民有莫愁女朝朝夕夕相陪伴。 2.分析诗句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仙山寻妃 空闻虎旅传宵柝,此日六军同驻马。——马嵬之变 当时七夕笑牵牛。——七夕之盟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尾联以对比手法和反诘语气作结,寄托感慨,点明题旨,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唐玄宗。作者在这里向世人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反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3.主旨思想

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警告当朝统治者要励精图治,不可荒淫误国。

4、艺术技巧

1.倒叙: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2.对比:暗含讽刺 3.夹叙夹议

四、小结咏史怀古诗

1、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陈迹为题材,借怀念古人、凭吊古迹、登高望远、咏叹史实,引发出对自己身世或时局世事的感慨。或怀人伤己,或借古讽今,或理性反思,以寄托哀思、感慨兴衰、讽喻时政等。

2、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描其景)—抒己情 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遗迹

内容:古人——对比失落,同病相怜,个人失意,前人启示。名地——昔盛今衰,世事变迁。国家——叹惋国运衰微,总结历史教训。统治者——荒淫误国,引以为戒。

表现手法:用典,对比;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咏史抒怀;即事议论、夹叙夹议。 语言风格:含蓄蕴藉、苍凉深沉。

3、鉴赏咏史怀古诗基本方法

1、准确把握诗意。抓关键语言(标题、注释、诗眼)和意象迅速把握诗歌大意。

2、弄清史实、典故。平时书上出现的典故和历史事件要熟知。

3、对接诗人、时代。要知人论世,为判定主旨做准备。

4、确定诗歌主旨。确定诗歌是伤己、感怀还是讽今。

5、品味所用技法。

浓缩为:结合诗意,弄清史实——知人论世,体悟感情——调动储备,分析技巧

五、完成《课时训练》中的练习题。

第五篇:《马嵬》教案[小编推荐]

《马嵬》其二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创作成就

2、理解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分析这首诗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1、引导把握这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手法

2、体会李商隐诗意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分析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 新课导入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述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又这样叙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杨贵妃被杀的情形,诗歌这样讲述: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杨贵妃去世后,唐玄宗的感受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今天我们学习李商隐的《马嵬》,看看李商隐如何评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

二、 知人论世

1、旷世情种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2、伉俪深情

李商隐一生虽短暂坎坷,但感情的经历绝非寻常。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便上玉阳山东峰学道。而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青美丽,聪慧多情,两人很快双双坠入情网。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豪无结果,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永好,只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他有些流传至今,荡心动魄的《无题》诗即完成于此时。

李商隐26岁那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僚,并又爱上王茂元之女。开成二年(公元837年),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李商隐和王家七小姐举行订婚仪式。正月初五,举行结婚仪式。结婚后感情殊好。有一首思念爱妻的《夜雨寄北》,仍然为现代人称道,亦为之辛酸。

李商隐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挤,潦倒终身。李商隐一生又为情所困,为情所累,留下了这么多哀婉艳丽的诗篇。由于他有这样的爱情经历,所以他的诗作尤其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的诗为主,并情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摹写入微。

三、写作背景

参见课文注解,但要明确马嵬事变内容

四、初读课文

1.请一个学生读一遍

2、教师范读(提示:)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2.学生齐读课文。

五、诗歌赏析

1.学生参照注释默读课文,把握诗意。 2.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老师加以点拨。

①.《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件?

——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问1: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

——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

问2: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闻”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

——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

问3:“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

——对比,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问4:颈联“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以往生活有什么特点?眼前又遇到了情况?前后又有什么关系?

——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眼前是写“六军”同时“驻马”不前,未写不前原因,但原因不甚明了,要求“赐”死杨妃,杨妃是美女,美女自古便有祸水一说,显然前后句是倒行逆施的因果关系。

问5:颈联在艺术表现手法有何特点?

——对比

②. 杨妃“赐”死后,玄宗异常悲伤,哪些诗句写出了玄宗之悲?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问1:玄宗派人招魂,方士回来说“海外”还有“九州”,杨妃生活在那里,信守“世世为夫妻”誓约,这可信吗?哪个词语和句子戳破了这种说法? ——不可信,“徒闻”一词否定了方士的话,“他生未卜此生休”,来生微茫难求,但今生一起缘分断绝,已是事实。

问2:这样以神仙怪诞和生死轮回来写玄宗痴心梦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思杨妃之切,故有异常之举。这种举动正是极尽曲折写出玄宗之悲。

③. 对于这些诗人李商隐发出了什么慨叹?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问1:从内容上看前后句有什么特点?

——对比,贵为天子多年却无力保护心爱女人对比寻常百姓却能给莫愁幸福。

问2:从语气上看又有什么特点?

——反问。贵为天子能保护自己的子民,何况自己心爱女人,但“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一问问出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正常的情况,问得有力,令人掩卷深思,其讥讽之意愈明。

④.小结上面讲内容的过程,先有“马嵬之变”,而后才有“玄宗之悲”,最后才有“义山之叹”,但诗歌在某篇布局上却不是这样的,说说《马嵬》诗的叙事结构上的特点?

——倒叙,从整体上倒叙使尺幅之间,一波三折;从局部上看倒叙突出因果

六、背诵全诗

对比、倒叙和讥讽都是本诗的特点,请同学们当堂诵读并背诵全诗,领会其特点

七、板书设计:

马嵬(其二)

招魂之举的荒诞

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

点出问题的实质义山之叹

上一篇:馒头萎缩范文下一篇:面试有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