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教案范文

2022-05-15

教案是一种相对程式化的教学设计方案,体现了设计者精心预设的较为完美的活动流程。教案是开展教学的凭证,教案设计是否符合学情,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实效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功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功教案范文

《功》教案

7.2 功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的概念,能利用功的一般公式进行功的计算. 2.理解总功,能计算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3.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并能举例说明. 过程与方法

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与功有关的问题. 2.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 3.能运用功的概念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功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功的概念及正、负功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利用功的定义解决有关问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新课(指导学生认识课本上插图、或补充)

①、货物被起重机举高---重力势能增加了; ②、列车在机车的牵引力之下,速度增大----动能增加了; ③、弹簧受到拉伸或压缩后----弹性势能增加了; ④、“神舟”飞船返回地面时,在落地之前打开降落伞,在空气阻力作用下---速度减小,动能减少了; ⑤、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速度增加,动能增加了

„„

这些都是我们所熟知的一些物理现象,这些现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你能看出来是什么吗?(有力对这些物体做了功)

吊装货物 “神舟”飞船返回 列车加速 弹簧被压缩

问题导入

(画简图在黑板上提问)在图中两个人分别向前、后拉车,他们所用的力对车产生的效果相同吗? 如果车前进相同的位移,怎样反映他们对车的作用效果?

拖拉机耕地时,对犁的拉力F是斜向上方的,而犁是在水平方向运动的,此时拖拉机的拉力F对犁做功吗? 推进新课

一、功

复习回顾:功这个概念同学们并不陌生,我们在初中就已经学习过它的初步知识.让同学们思考做功的两个因素:一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教师引导:高中知识的学习对知识的定义与理解更加深入,我们已经学习位移,对功的要素要求更加精确地描述? 扩展教学:可以精确描述为: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位移. 即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物理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概念理解:(课堂演示小实验)教师用手托黑板擦,提醒学生观察与思考各力是否对物体做了功? 过程一:平托黑板擦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过程二:平托黑板擦水平移动一段距离. 问题1:在过程一中手对黑板擦的支持力与黑板擦的重力是否做功,并说明原因. 问题2:在过程二中手对黑板擦的支持力与黑板擦的重力是否做功,并说明原因. 学生思考讨论并由代表回答:在上升过程中,位移方向在竖直方向,与支持力和重力共线,故二力做功了.在水平移动过程中位移水平,在重力和支持力方向无位移,故此过程二力均未做功. 教师点评:通过知识回顾,复习做功的两个要素,并通过简单的课堂演示,让学生现场分析做功情况,加深做功要素的理解.并强调指出,分析一个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关键是要看受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是否有位移. 问题探究

问题1: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应该怎样计算这个力的功.

情景一:物体m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水平向右的位移为l,如下图所示,求力F对物体做的功.

教师指导学生思考问题:根据功的概念独立推导.尤其强调力和位移方向一致,这时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位移的乘积.即W=F L.

问题2:若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成某一角度,该怎样计算功呢? 情景二:物体m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向前行驶的距离为L,如图所示,求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

教师提示学生思考: (让一生上台做)

虽然F与位移方向不一致,但可以根据力F的作用效果把F沿两个方向分解.即跟位移方向不一致的分力F1,跟位移方向垂直的分力F2.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画出物体的受力分析图,并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正交分解,并求解F

1、F2的功. 则分力F1所做的功等于F1l,分力F2的方向跟位移的方向垂直,物体在F2的方向上没有发生位移,所以F2所做的功等于零. 因此,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W等于F1l,而F1=Fcosα, 所以,W=Flcosα

教师巡视学生,推导结果,点评、总结,得出功的定义式,及其文字叙述,并强调公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通过让学生动手亲自推导公式,让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为公式的灵活应用打好基础. 要点辨析:教师与学生共同通过具体实例的计算,对公式的使用注意事项总归纳: 1.公式中F应为恒力,即大小、方向不变. 2.做功与物体运动形式(匀速或变速)无关,也就是说,当F、l及其夹角α确定后,功W就有确定值. 3.计算功时,一定要明确是哪个力对物体做的功. 4.功是过程量,是力在空间的积累量. 5.公式中的单位:F——牛(N);l——米(m);W——焦(J).

二、正功和负功

公式理解:功的计算式W=Flcosα包含cosα这一要素,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随着α的变化,cosα的值也变化.指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讨论随α的变化,cosα的取值如何变化,从而得到功W的意义如何. 学生讨论总结:力F与物体位移l的夹角α的取值范围为0°≤α≤180°.那么,在这个范围之内,cosα可能大于0,可能等于0,还有可能小于0,从而得到功W也可能大于0、等于0、小于0. 教师指导学生思考所讨论的问题,并(各让一生上台画)画出各种情况下力做功的示意图.并通过示意图总结: 时,cosα=0,W=0.力F和位移l的方向垂直时,力F不做功 22.当α<时,cosα>0,W>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正功; 23.当<α≤π时,cosα<0,W<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负功. 21.当α=点评:教师通过学生画图情况,点评、总结.利用数学知识分析物理问题是物理学习常用的手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提出问题:力对物体做正功或负功时有什么物理意义呢?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概念理解:指导学生通过正功、负功的概念比较理解正、负功的意义. 在实际问题中,一个运动的物体往往不只受一个力的作用,在物体产生一个位移的过程中,这些力中有的力是动力,有的力则可能是阻力,还有的力对物体的位移没有直接的影响.例如:用一个水平的力F拉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运动.这时我们说F对物体做了正功,而阻力f对物体也做了功,但是显然f与F的功是有区别的,f做的功是负功,也可说成是物体克服阻力f做功.而支持力N和重力G就没有做功.

思维拓展

功是标量,只有数值,没有方向.功的正、负并不表示功的方向,而且也不是数量上的正与负.我们既不能说“正功与负功的方向相反”,也不能说“正功大于负功”,它们仅表示相反的做功效果.正功和负功是同一物理过程从不同角度的反映. 举例说明:在上图中,可以说摩擦力做负功,也可以说物体克服摩擦力做了正功.比如摩擦力做了-20 J的功,可以说物体克服摩擦力做了20 J的功.

形象比喻:小明借了小刚50元钱,从小明的角度,是我借了钱;从小刚的角度,是我把钱借给别人. 在上述对功的意义认识的基础上,讨论正功和负功的意义,得出如下认识: 正功的意义是:力对物体做功向物体提供能量,即受力物体获得了能量. 负功的意义是:物体克服外力做功,向外输出能量(以消耗自身的能量为代价),即负功表示物体失去了能量. 例题(课本例) 一个质量m=150kg的雪橇,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上方的力F1=500 N作用,在水平地面上移动的距离l=5 m, 雪橇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2=100 N,求力对雪橇所做的总功. 解法一:拉力F1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W1=F1lcos37°=500×5×0.8 J=2000 J 摩擦力F2对物体所做的功为:W2=F2lcos180°=-100×5J=-500J 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W等于W1和W2的代数和 所以:W=W1+W2=1500J. 解法二:物体受到的合力为: F合=F1cos37°-F2=500×0.8N-100N=300 N 所以W=F合l=300×5J=1500J. 师生一起点评两种解答过程,并对解题规律总结如下:(1)当物体在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时,求这几个力的总功的方法:一是根据功的公式W=Flcosα,其中F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二是先求各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

1、W

2、„Wn,再求各力所做功的代数和,即W=W1+W2+„+Wn,注意代入功的正、负号. (2)由于功是标量,第二种方法较为简便. 课堂训练(或者课本上第59页“问题与练习”中

1、4题)

1、起重机将质量为100 kg的重物竖直向上移动了2 m,下列三种情况下,做功的力各有哪几个力?每个力做了多少功?是正功还是负功?(不计阻力,g取9.8 m/s) (1)匀加速提高,加速度a1=0.2 m/s; (2)匀速提高; (3)匀减速下降,加速度大小a2=0.2 m/s. 答案:(1)拉力和重力;W拉=2×10 J,WG=-1.96×10 J;拉力做正功,重力做负功

(2)拉力和重力;均等于1.96×10 J;拉力做正功,重力做负功 (3)拉力和重力;拉力做功-2×10 J;重力做功1.96×10 J;拉力

3

333

3

2

22做负功,重力做正功

2、如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物块在恒力F=100 N的作用下从A点运动到B点,不计滑轮的大小,不计绳与滑轮的质量及绳、滑轮间的摩擦,H=2.4 m,α=37°,β=53°.求拉力F做的功. 答案:100 J 课堂小结

1.功是力作用在物体上对空间的积累效应,即谈到“功”,必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这个观点是贯穿全章的主线. 2.对公式W=Flcosα要从三个方面理解:(1)功是针对某一力的,谈到功时,一定要指明是哪个力对物体做了功;(2)力对物体做功只和物体的运动过程有关,只要F、l、α相同,则恒力F做的功就相同,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即不管物体是加速运动、减速运动还是匀速运动;(3)由于位移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所以功具有相对性. 3.功是标量,功的正负由夹角α来确定.正、负功的意义是:力对物体做正功,表示施力物体能够把能量传递给受力物体、受力物体的能量增加;力对物体做负功表示受力物体把能量传递给其他的物体,受力物体的能量减少,即物体克服外力做功. 4.公式W=Flcosα只适用于恒力做功的情形.对于变力做功的问题可以用其他方式求解(“动能定理”一节里将会讲得很透彻). 布置作业

1.教材60页“问题与练习”第

2、3题. 2.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力做正功、负功、不做功的实际例子,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板书设计 7.2 功

1.本质一,功的概念2.因素3.公式4.单位1.cos0:力F不做功 功二,功的正负2.cos0:力F做负功3.cos0:力F做正功1.先求合力再求合力功三,合功的求解2.先求各分力功,再求代数和

第二篇:功教案

15.1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要素并能分析力做功与否。 知道功的公式并能进行计算,知道功的单位。 实验探究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从实例中认识做功需要两个必要因素的过程,学习从物理想象中归纳简单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解释,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

二、新课引入

小孩在搬石头,搬了好久,累得够呛,却没有搬动。这时爸爸来了,他轻松地把石头搬了起来。对于搬石头这件事,爸爸的付出是有成效的,在力学中,我们说爸爸对石头做了功。而小孩的付出是没有成效的,小孩没有对石头做功。

三、新课教学

1、知道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要素并能分析力做功与否。

功的概念: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显示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机械功,简称功。

根据功的概念,我们可以知道力学里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举例说明 ①

在上图中,绳子拉力对袋子做功。(袋子在拉力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绳子拉力对小车做功。(小车在拉力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汽车受到的摩擦力对汽车做功。(虽然摩擦力与汽车运动方向,但是摩擦力仍然对汽车做功,这时摩擦力起到了使汽车减速的效果) ②推小车纹丝不动,力对小车做功吗? ③搬石头没有搬动,力对石头做功吗?

④足球被踢了一脚之后飞在空中时脚对球做功吗? ⑤在光滑的冰面上滑动的冰块,有力对它做功吗?

⑥两位同学提着水桶沿水平方向行走,抬水的拉力对水桶做功吗? ⑦学生背着书包向前匀速运动,肩膀对书包的支持力对书包做功吗?

可见,有力没距离、有距离没力、有力有距离但是距离不是发生在力的方向山,都是没有做功的。做功的两个因素缺一不可。

2、知道功的公式并能进行计算,知道功的单位。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有明显有不明显,即功是有大有小的。

在物理学中,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即:功=力×力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用公式表示为W=FS。 功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距离的单位是米(m),功的单位是牛顿·米,它有一个专用名称叫焦耳,简称焦(J),这是为了纪念英国大物理学家焦耳。

例题:一个人用50N的力在水平方向匀速推一辆重200N的车前进2m,求这个人对车做功多少?重力对车做功多少?

(人对车做功100J,重力对车没有做功)

3、实验探究功的原理

省力杠杆的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动滑轮的特点是省力费距离。如果有一种机械,既省力又省距离就太好了,这样我们就能对物体少做功了。但是可能吗? 参照书上内容进行演示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填好书上表格。

大量事实表明: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使用机械时所做的功。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这就是功的原理。

所以,既省力又省距离是不可能的,省力必定费距离,费力必定省距离。

第三篇:《功》教案

物理《功》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并会计算功。

教具准备:杠杆、钩码、刻度尺、动滑轮。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小亮同学做清洁时,提着一桶水在水平方向前进了一段距离。因为他用了力,我们说他在“工作“。而在力学中功的概念是怎么定义的?怎样才叫做功?又怎样计算做功的多少?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二、新课学习

1、力学中的功

“功”的含义很多,有“贡献”的意思,还有“成效”的意思。力学里所说的“功”包含有“成效”的意思,但它具有更确切的含义。下面是几个做功的例子。课本图15.1—1,物体在绳向上拉力的作用下升高,拉力对物体做了功。静止的小车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前进,拉力对小车做了功。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竖直下落,重力对物体做了功。力学主要是研究力和运功的关系。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我们在分析下面几个例子中是否有力做功?

(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F=0)

(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S=0)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如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

教师启发学生讨论得出以上三例中都不做功。根据前面的实例归纳得出力学中的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

功第 1 页 共 3 页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功的计算

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越大,这个力所做的功越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1)功的计算式:W=FS (2)功的单位:焦耳(J),1焦=1牛·米。焦耳的物理含义:在1牛顿力的作用下,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 1米。

(3)功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正比。 例:教材P105例题,学生读题后提问:

(1)马运货物时拉力方向、重力方向各是怎样的?

(2)货物运动距离是多少?货物运动方向与什么力方向一致?什么力在做功? (3)货物匀速运动说明拉力与摩擦力有什么关系? 弄清以上问题后,学生阅读书上解题过程。

例题延伸:在拉力和货物在拉力方向移动的距离不变的条件下,分别求出以下各种情况下马运货物所做的功。

(1)改变货物质量。 (2)改变拉力方向;

(3)让雪橇在不同路面前进,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移动。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后得出:力所做的功只跟力和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有关。跟受力物体质量、拉力方向、物体运动状态(匀速、加速或减速)等其它因素无关。

3、功的原理

使用杠杆、动滑轮等简单机械可以省力,也能省功吗?

把一个重为G的物体匀速提升H,不用机械直接用手需做多少功?(W =GH) 演示:

(1)按教材P106图15.1—3,利用动力臂是阻力臂3倍的杠杆来将重力G的物体提升H,不计杠杆重及摩擦,拉力F=G/3,用刻度尺测出拉力的作用点上升距离S=3H。使用杠杆做的功为W=F×S= G/3×3H=GH (2)按教材P106图15.1—4,利用动滑轮来将重力G的物体提升H,

不计动滑轮重、绳重及摩擦,拉力F=G/2,用刻度尺测出拉力的作用点上升距离S2=2H。使用动滑轮做的功为W=F×S= G/2×2H=GH 由上面的实验可知:使用机械时做的功和不用机械时做的功相等。而实际中由于机械自重和摩擦的存在,使用机械时还要克服机械自重及摩擦多做一些功。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人们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

功第 2 页 共 3 页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功,功是力和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也学会了计算功。知道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各种情况中人对物体做的功是: A、举重运动员双手举着杠铃不动。

B、足球离开运动员的脚后,在草地向前运动。 C、手提着箱子在平地上前进。 D、手捧着书本上楼。

2、起重机钢索将500N的物体匀速提高6m后,又水平匀速移动4m,钢索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A.3000J B.5000J C.2000J D.1000J

五、板书设计

1、力学中的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 2、功的计算:W=FS 3、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功第 3 页 共 3 页

)

第四篇:功教案 (1)

11.3 功(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机械功的两个要素. 2.知道机械功的物理意义、公式及单位,了解1J的功大约有多大? 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会用功的公式解题. 4.能用生活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二、课前复习

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力能产生哪些作用效果? 2.杠杆的分类及作用?

三、引入新课

由生活中的“功”这个词,在汉语里可以有多个组合词。物理学上的功就是一个字,它的含义更接近于成效。通俗说就是既做工作,也要有成绩。

四、课堂教学

㈠什么是功 1.情境分析:在整修寺庙过程中,甲和尚将一块重400N的石头提到2m高的庙墙上,乙和尚把重100N的瓦片提到6m高的房檐上.请帮助比较甲、乙两个和尚的贡献大小。

2.自主学习:功的概念、公式、单位等,完成学案。 3.学以致用:一道简单的功的计算题。 ㈡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1.根据已学知识,让学生尝试说出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2.情境分析:判断下列几种情景中,人是否做功了? 为什么?

3.巩固拓展:⑴当奥运举重冠军占旭刚举着杠铃的时候,他对杠铃做功了吗?

⑵那他在做什么时,对杠铃做了功?

⑶若他在挺举起207.5 Kg的杠铃,则估测一下在举起杠铃过程中,占旭刚对杠铃做了多少功?

㈢活动11.3:测量提升物体所做的功 1.所需测量的物理量: 2.所需的实验器材: 3.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4.分析实验数据,看看使用斜面是否可以省力、是否可以省功?

五、课堂巩固

五道例题

六、链接中考

一道中考题

七、课堂小结

第五篇:第一节 功 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

2 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3 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重点: 难点: 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知识准备 (课前小测)

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2、水平推箱子,推力方向怎样?

3、向上提箱子,拉力方向如何?

4、重力的方向如何? 二.引入新课(小组展示)

依日常生活中一些做:“工”和“功”的例子。

引入新课并启发学生区分“工”与“功”,进一步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三.新课教学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 (1)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F) 。

(2)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归纳,相互补充)

2.举例几个不做功的例子:(各小组举例,进行比赛)

(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也就是没有力做功。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没受力。

(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推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如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提桶的力没有对桶做力。

3.(学生看书后展示)功的计算,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1)功的计算式:W=FS

(2)功的单位:焦耳,1焦=1牛•米。

(3)功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正比。

4.(让学生查资料)1焦耳的物理含义:在1牛顿力的作用下,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1米。 四.例题(学生演板)

起重机将200kg的建筑材料,提高到10m高的地方,而后水平移动6m到达楼顶施工的地方。求起重机在此过程中做的功。 五.完成学案练习

六、课后反思

第一节 功 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机械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并能进行有关的计算,知道功的单位是焦耳。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功的计算

难点: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学习过程】:

一、探究新知

任务一:认识功的概念

观察教材P104中的五个图,你能找出这些机械的工作过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共同点:

在力学中,如果对物体用了

,并使物体沿

移动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功。 任务二: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小组讨论:

1、用力推石头但没推动。用的力是否产生了成效?为什么?

2、踢出去的足球,运动了几十米。脚对滚动的足球是否做了功?为什么?

3、提着包沿水平方向行走。手是否对包做了功?为什么?

简记:劳而无功、不劳无功、垂直无功 归纳机械做功不可缺少的两个因素:

1.

2.同位互相举出一个做功和不做功的例子。 任务三:会进行功的计算 自学教材P105

功的计算公式:W=

,功的单位是

。 自学P106例题

要求:先独立完成,再对照课本上的解题过程。 小组交流:解题方法及心得 试着做P107第

1、

2、3题 小组内互相检查、订正

二、自我检测

1、下列情况中做了功的是(

)

A. 一个同学提着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了一段距离 B. 一个木块在水平光滑的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C. 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在空中静止不动 D. 起重机把货物向上提升了5m高

2、1J的功就是(

)

A. 把质量是1kg的物体移动1m所做的功 B. 把重1N的物体移动1m所做的功

C. 把1N的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移动1m所做的功

D. 在1N力的作用下物体在此力的方向上移动1m时,此力对物体做的功

3、某人从一楼登上四楼,第一次用了15S,第二次用了30S,这两次登楼均是匀速,则人登楼做的功是(

)

A. 第一次较多

B. 第二次较多

C. 两次一样多

D. 无法判断

4、在水平桌面上,将重20N的木块沿直线匀速向前推了5m,所用的推力是4N,撤去推力后,木块由于惯性又前进1m后停止,则推力做功

J,重力做功

J。

5、一工人用200N的水平拉力将重40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匀速拉动了20m,接着又杠着木箱前进了15m,然后杠着木箱上了3m高的二楼放下木箱,求这个过程中工人对木箱做了多少功?

6、用一个动滑轮将货物匀速提升1m,已知货物重500N,动滑轮重20N,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人拉绳子的力是多少牛? (2)、人拉绳子做了多少功?

三、归纳总结

总结本节所学基本概念和规律,解答计算题时的注意事项。构建功这一部分内容的知识网络。

四、课后反思

本节课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

哪些问题自己还不理解: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功教案范文】相关文章:

背功教案范文05-15

一功教案范文05-18

初中功教案范文05-19

功教案设计范文05-19

功功率教案范文05-19

高中功教案范文05-19

教案功和功率范文05-27

物理功和能教案范文06-17

功教案04-22

九年级《11.1功》教案04-08

上一篇:简报张范文下一篇:大讨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