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动画教学大纲

2022-07-25

第一篇:影视动画教学大纲

影视动画造型基础教学大纲 1

发布时间:06-10-23 01:37:01

一、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关于影视电脑动画设计方面的造型基础课。包括色彩,造型,空间,以及影视动画设计与绘制的美学原理。是传统影视动画设计基础课程。是二维影视动画,三的维影视动画先修课程。其中重点阐述影视电脑动画的空间特性和动画角色在空间的合理性与运动性,使学生能够具备独立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的基本内容及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周:影视动画简述

讲授要点:

1 .新学期开场白

2 .影动画造型基础内容简介

3 .对影视动画的当下现实状况作出一般性概述

4 .简释如何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动画作品

5 .强调动画在现阶段极其重要的地位,(影视,多媒体,互

联网,游戏业,广告业等)

6 .动画广阔的应用空间

学习重点:

a. 影视动画的现实状况

b .创影视动画作环境

学习难点:从不同角度看待动画创作

思考题:

a. 影动画造型基础包含哪凡个方面的内容?

b .为什么说动画是一门假定性的艺术? 第二周:动画的概念动画的分类

讲授要点:

1 .以传统意义的角度去看待一一一美术片

2 .以现代意义的角度去看待——影视电脑动画特效

3 .概述传统动画技术的发展历程

4 .概述影视电脑动画特效,和计算机动画的发展历程

5 .概述计算机动画与传统动画以及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一些区别

学习重点:

a. 当今影视业新宠一一一影视电脑动画特效

b .数字化技术给影视动画业带来的巨大发展

学习难点:

a. 影视电脑动画特效

6 .从数字化哲学的角度理解影视电脑动画特效

思考题:

a. 传统动画的生产流程是怎样的?

b .依自己的理解论述影视电脑动画特效的广泛应用? 第三周:动画的基本原理及基本应用

讲授要点:

1 .动画的基本原理

2 .影视动画造型的灵魂一

一、夸张和变形

3 .动画的关键帧与中间画

4 .计算机动画的基本原理

学习重点:

a. 动画的基本原理

b .动画造型的夸张和变形

学习难点:

a. 关键帧与中间画

b .逐帧动画与实时动画

思考题:

a. 传统动画与计算机动画的异同

除了己有的范畴,你认为计算机动画还可运用于哪些领域? 第四周:影视电脑动画的未来

讲授要点:

1 .多媒体,互联网,游戏业,广告业

2 .学习及掌握新技巧的一些方法

3 .三维交互动画娱乐的未来

4 .电影会不会消亡

5 .网络电影:一个全新的视野

学习重点:

a. 如何掌握新技巧

b .新形式的出现

学习难点:

三维交互动画娱乐

思考题:

b .你为掌握新技术都做了哪些准备?

c. 传统电影是否会消亡? 第五周:动画制作人应具备的素养

讲授要点:

1 .熟练的绘画技巧

2 .具有一定的戏剧基础知识

3 .要具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广泛的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

学习重点:

a. 强调造型基础的重要性

b .强调空间思维能力和运动想象力

学习难点:

c. 人物,动物的各种动态的速写和默写能力

b .戏剧基础知识

思考题:

d .优秀的动画制作人应具备有哪些素质与技能? 第五周:动画造型基础——素描

讲授要点:

1 .素描训练的目的

2 .素描作为造型的基本手段——明暗关系和线条运用

3 .学习过程中要遵循的训练原则:

4 .——从简到繁

5. 一

一、由表及里

6 .一一一由浅入深

7 .一一循序渐进

学习重点:

a. 线条运用是动画造型的核心

b .遵循的训练原则

学习难点:

e. 线条运用

f .明暗关系

思考题:

e. 素描训练在动画造型中的重要性 第七周:素描的基本要点

讲授要点:

1 .理解地看,理解地画

2 .看得整体,画得整体

3 .看得立体,画得立体

4 .提炼概括,艺术地表现

学习重点:

a. 分析物体的内部结构

b .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学习难点:

“整体——局部——整体”的表现过程

思考题:

a. 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在动画造型中的重要地位?

第八周:素描的基本调性——明暗关系

讲授要点:

1 .光照下的物体明暗两大系统。受光部和背光部

2 .一

一、高光

3 .一一一亮部

4 .一一一中间色

5 .——明暗交界线

6 .一一,反光

7. 一一一投影

学习重点:

a. “比较”是观察明暗关系的最重要方法

b .明暗调子的表现方法

学习难点:

a. 初学者容易犯的错误灰,脏,糊,板,浮。

思考题:

通过大量地练习去认识明暗关系 第九周:透视

讲授要点:

1 .透视的概念

2 .透视图

3 .透视的种类

4 .透视的基本规律

5 .透视的角度

6 .透视的基本画法

7 .斜形透视

学习重点:

a. 二点透视

b .三点透视

学习难点:

a. 透视在绘画中实际应用

现形式

思考题:

a. 透视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哪里?

第十周:素描写生的基本步骤 讲授要点:

1 整体阶段——构图,比例,透视,画出明暗交界线位

2 .深入地表现对象——亮部,中间色,反光,投影

3 .具体地刻画物体的质感,量感,

4 .注意画面的空间关系和虚实关系

5 .最后由局部地刻画回到整体中来

6 .依靠感觉( Feeling )调整画面整体关系 学习重点:

a. 空间关系和虚实关系

b .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整体的表现形式 学习难点:

a. 刻画物体的质感,量感

b .画面的虚实关系 思考题:

通过大量地练习去认识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整体的表

第二篇:动画补间动画教学设计

“Flash动画补间动画”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及设计思想]

本课是江苏省科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下册)中第八单元《动画制作》中第3节内容,学习的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授《Flash动画制作》这个章节时对里面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在本课中,我把混色器的学习放到以后的教学中教授,因为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电脑绘图的基础参次不齐,很多学生在小学没有绘图基础,所以需用完整的一节课时间进行练习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先教授Flash制作的技巧再教授Flash绘图,让大部分学生在刚刚接触Flash时就能感受到动画制作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在本课中,我变换了动画的对象,还增加了一个玩滑板的“七仔”(男孩),这样既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巩固和提高学生制作“动画补间”动画的能力,还让学生更好的体验了Flash制作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课前给学生找了一些图片放在素材库里供学生制作的时候去选择去组合,这样更能激发那些能力较强学生的创造性,在完成技术的同时,制作出更多丰富的Flash作品。

教学设计中把任务一和图层的基本操作这两部分内容揉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是因为学生刚接触多图层的操作,是本课的难点,而平移动画这是已掌握的内容,这样可以分散图层操作的难度,让学生更容易找到获得成功的快感。本课的难点“多图层动画”以及“旋转补间动画”以教师讲授为主,一步步的带领学生理解,并通过任务驱动练习达到掌握的目的。任务二“移动中的放大”,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鼓励学生摸索练习,大胆尝试,互帮互助,教师再有目的性评价学生的作品,最后学生有效地完成了练习。

本课教学由三个基本任务和两个小拓展构成,分层次的教学,给学有所长的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完成好的学生去帮助能力差点的学生,既减轻教师顾不及所有学生的问题,也在无形中提高了这部分同学的能力。整个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每个任务在动手之前都带领学生去分析任务,引导学生去思考制作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再去一个个的解决问题,让学生明白我们“为什么这样做”而不简单的教授“怎样去做”,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地位。

[课 型]新授课

[授课年级]初二年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 巩固“位移动画”和“缩放动画”的制作及综合应用 ② 巩固图层的简单操作(添加、命名、锁定)

③ 巩固“动画补间”动画中的“旋转动画”制作; ④ 理解多层动画的意义、初步了解属性面板

2、情感目标

①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动画才能; ② 通过作品评价培养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图层的基本操作

2、在移动过程中实验对象的缩放

3、掌握“旋转动画”的制作技巧; [教学难点]

1、多图层动画的制作

2、旋转动画的制作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演示与欣赏:通过欣赏学件,让学生感受到Flash的魅力,增强学习的兴趣。 任务驱动:展示任务——分析任务——解决任务。 个别指导:学生存在差异性,部分能力较弱的学生去指导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的能力逐步加强。 [教学准备]

Flash 软件;学件;学案。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以前我总得信息技术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上课时,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再照着“葫芦画瓢”。其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你还没有讲完,他就会操作了;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还没有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更有部分学生走神了,压根没有听见你在说什么。这种方法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经过几年来的教学,我逐渐发现信息课更适合“任务驱动法”这一教学方法,它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每个任务在操作之前都带领学生去分析任务,引导学生去思考操作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再去一个个的解决问题,让学生明白我们“为什么这样做”而不简单的教授“怎样去做”。

本课在设计上由于突破了教材,对教材进行了一些整合和调整,还增加了一些教材外的素材,从教学效果上看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非常浓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教学中,注意师生互动,经常请学生示范,演示学生作品,课堂气氛比较热烈。在授课过程中特别注意提醒学生新建图层及元件时要及时命名,这样学生在制作Flash动画不同图层时不会产生混淆,这也是我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一贯的要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从实际教学效果上看,虽然本课内容安排的比较满,但总体感觉学生的完成情况还是不错的。学案中的“温馨小贴士”确实给一部分自学能力较强的同学很大的帮助,顺利完成自己的作品,我想,这也是本节课达成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本课中做为弹性部分的“拓展练习”给学生留有的时间不够,只有少数能力较强的学生达成了一到二个,不过,这也自然的形成了一个课后作业,让在课堂上没完成这个拓展练习的同学,大部分都在课后进行了思考,所以在接下来的一课上这个拓展练习便顺利的突破了。

第三篇:影视编辑 教学大纲

《影视编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影视编辑

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 学 时:64 讲课学时:32 实践学时:32 适用专业: 影视多媒体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图形图像制作 先修课程:影视概论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影视多媒体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图形图像制作等专业的重要专业课。

课程目的: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影视编辑的思维方法和基本技巧,提高传媒科技应用能力,拓宽影视创作知识面,提高影视作品解读能力。

课程任务:熟悉影视编辑制作流程、全面掌握制作影视编辑的基本技能、熟练地运用电视编辑设备、具备影视编辑的制作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熟悉影视编辑制作流程,全面掌握制作影视编辑的基本技能,能熟练地运用电视编辑设备,初步具备影视编辑的制作能力,能够进行电视广告、电视专题、音乐电视等的编辑工作。实践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操作非线性编辑设备,完成形态不同的短片制作,并能够结合短片创作在制作理念上提出问题并讨论。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 论(2学时)

一、电影的发明与剪辑

视觉暂留原理:人们眼膜上出现的形象是外界物体的反应,当这个物体移开之后,眼膜上的物体形象并不会马上消失,它要暂留一会儿。【小实验:本拉登头像暂存】【视觉暂留趣味短片】:虽然这只是一张张图片做成的动画,但那正相当于一个个镜头组成的,在电视摄像机技术发明之前,电影基于照相技术,就是一格格胶片留影,以每秒钟24格(24张照片)播放形成的动态影像。

二、剪辑的形成与定位

1、剪辑的形成

2、剪辑的定位

影视剪辑,是对影片结构、语言、节奏等进行最后的蒙太奇形象再塑造的定型工作。

三、剪辑的性质、任务、作用和目的

1、剪辑的性质

剪辑的性质概括地说就是影视中的戏剧动作分解与组合的再创作。 PS:银幕效果感和银幕形象感

2、剪辑的任务

(1)素材的选择与使用 (2)戏剧动作与剪接点 (3)调整结构与掌握节奏

3、剪辑的目的

(1)准确鲜明地体现影视片的主题思想 (2)做到结构严谨和节奏鲜明

(3)增强影片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学习剪辑的三个阶段

1、 熟悉电影电视工艺和掌握剪辑操作

2、 学习剪接技术和苦练剪辑技巧

3、 加强文学修养和提高剪辑艺术水平 PS: 剪辑工作的基本程序【P27】

本章重点:剪辑的形成、性质、任务、目的。 本章难点:剪辑的作用。

第二章 剪辑基础(2学时)

一、影视艺术的基本特性

1、视觉和听觉形象

2、时间和空间艺术

3、逼真性和运动性

4、技术性和综合性

二、文本阅读与写作

1、影视文学剧本

2、导演分镜头剧本

3、导演阐述

三、剪辑的生产基础 (1)片种分类: (2)分镜头的因素: (3)特殊镜头的运用:

四、认识非线性系统

本章重点:剪辑的艺术基础、文字基础、生产基础。

本章难点:剪辑的艺术基础,即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和时空艺术。

第三章 画面特性(2学时)

一、镜头画面的分类

1、景别

2、角度

3、运动镜头

二、轴线与机位(画面方向)

1、画面方向的规律

(1)拍摄方向决定画面方向 (2)轴线规律

◆ 如何处理双轴线和多轴线的问题?

2、关于“越轴”:【P97】

◆ 合理越轴的方法

3、机位

(1)含义:摄影机安放的位置;观众视点; (2)定律:“反跳轴原则”

(3)180度内设置机位:共11处机位 (4)机位设置——三角形原理【PPT图】 (5)轴线方向与机位设置【PPT图】 (6)合理越轴的机位设置【PPT图】

本章重点:景别、拍摄角度、运动镜头的区分;画面方向性的判断;机位的设置。 本章难点:综合性运动镜头的运用;越轴的处理;合理越轴的机位设置。

第四章 蒙 太 奇(4学时)

一、什么是蒙太奇

1、形成与发展:

蒙太奇源于法语MONTAGE,原意是建筑学上的装配、组合的意思。引用蒙太奇来说明影视镜头的组接是恰当而生动的。那拍摄好的一个个镜头,正如建筑中的一个个砖块,导演和剪辑师按照创作构思,将他们进行拆分、组合,使其产生连贯的叙述、舒缓或紧张的节奏、发挥联想和衬托的作用。构成这些意义解释的手法,就是蒙太奇。【示例:蒙太奇的组接意义4组—— P37 】

2、推动蒙太奇发展的两个人物: (1)库里肖夫

库里肖夫效应及实验 (2)普多夫金 (3)重要观点

库里肖夫——认为内容产生于各个镜头的组合及剪辑,中性的镜头只有在蒙太奇中才能获得含义。

普多夫金——认为蒙太奇是为表达一定的思想意图而组织电影动作的手段之一。更可贵的是,他把蒙太奇与思维过程联系在一起,认为蒙太奇比任何艺术更能完整地体现思维形式。

二、蒙太奇—— 一种独特的视听形象思维

蒙太奇作为一种形象思维方式,往往存在于创作观念之中,贯穿于从构思、选材直至制作的全过程。它是影视艺术构成形式和方法的总和。

三、蒙太奇—— 一种独特的影视语言

影视语言包括:画面语言和声音语言。

1、 画面语言

画面语言的表意特征:

(1)、不同镜头的组接形成表意功能

(2)、镜头组接排列的顺序对画面语言的意义表达会产生重要影响

(3)、镜头之间的组接创造新的含义

(4)、镜头之间的组接可以自由地创造影视时空

2、声音语言

声音是构成影视语言的两大要素之一。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尤其是当它与适当的画面结合在一起的时候。

电视声音语言分为文字语言、音响和音乐三种。 ◆ 蒙太奇在声音语言中的表意特点:

(1)增强现场感

(2)表达画面难以表现的思想内容

(3)可以使画面连贯、流畅

(4)描写和烘托环境气氛

(5)渲染、刻画人物心理

(6)单个的零碎的声音,在特定的情境中出现,往往具有一种情绪感染力。

四、蒙太奇的表现形式

在实践中,人们总结出了两类蒙太奇模式,它们分别是叙事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

1、叙事蒙太奇

叙事蒙太奇是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内在联系、时间顺序,把不同的镜头连接在一起,来叙述一个情节,展示一系列事件的剪接方法。

叙事蒙太奇有四种基本句式:

(1)前进句式

(2)后退句式

(3)环形句式

(4)片段句式。

2、表现蒙太奇

表现蒙太奇又称为“列蒙太奇”。它不单单是为了叙事,更重要的目的是在于通过逻辑上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镜头队列组接,形成画面与画面以及画面与声音之间的变化与冲击,造成单个画面本身无法产生的概念与寓意,抒发某种情绪,激发观众的联想。 ◆ 表现蒙太奇在具体组接技巧上有:

(1) 平行式组接: (2) 积累式组接: (3) 对比式组接: (4) 联想式组接:

五、蒙太奇的艺术功能

【教材P48】

六、长镜头——镜头内部蒙太奇

1、 长镜头和长镜头理论

2、 场面调度

3、 长镜头与蒙太奇在叙事观念上的不同特征

4、 长镜头的时间结构特性

5、 长镜头空间的结构特性

本章重点:蒙太奇的产生、定义、分类和组接技巧。蒙太奇的表现形式。

本章难点:掌握镜头语言的运用,长镜头理论和蒙太奇理论的冲突和结合运用。

第五章 电视画面组接技巧(4学时)

一、画面组接的剪接点

剪接点是影视剪辑专业的名词术语。它的含义就是把不同内容的镜头画面,选择两者恰到好处的链接地方,相互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动作或概念,这就是剪接点。

剪接点可以分为画面剪接点和声音剪接点。

1、 画面剪接点

(1)动作剪接点

(2)情绪剪接点 (3)节奏剪接点

2、 声音剪接点

(1)对话剪接点

(2)音乐剪接点 (3)音响剪接点

二、画面组接连贯的因素

1、 逻辑因素

2、 相似因素

3、 缓冲因素

4、 对列因素

三、运动的组接

1、画面主体运动与镜头组接

2、镜头外部运动与镜头组接

四、画面组接的时间与空间

1、影视的时空结构

2、有限时空和无限时空

3、各种时空的镜头组接

五、画面的附加技巧和特技镜头

1、有附加技巧的剪辑

2、无画面附加技巧的剪辑

3、特技镜头的剪辑

六、群众场面的剪辑

1、群众场面的组接

2、动作场面的组接——暴雨剪辑

七、零度剪辑风格

顾名思义,零度风格就是没有风格。工业产品是批量生产的,全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虽然这个模子是销费者喜欢的一种模子。可是它毕竟是一种复制品,千篇一律的复制品。好莱坞的影片全都是用三镜头法(双人镜头-正拍-反拍)来拍摄的。用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也就是让观众看两个人在说话, 或者说,看两个人在讲故事。观众可以接受,但是很低档的东西。它不是艺术品。一个艺术品必须是首创的,形式与内容都是首创的。制作精良不是艺术。很多工艺品是制作精良的。

从《风月俏佳人》看零度风格。

八、字幕的剪接

1、字幕的表现形式

2、字幕与序幕的连接

本章重点:画面剪接点的选择、运动的组接 本章难点:无附加技巧的组接、零度剪辑风格

第六章 声画剪辑(2学时)

一、语言剪辑(对白和画外音)

1、对话剪接点

是以画面中人物语言的内容为依据,结合语言的起始、语调、速度来确定剪接点。

对话剪接点的两种表现形式:

A.人物对话的平行剪辑(同位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平稳、严肃、庄重,它能具体表现人物在规定情境中所完成的中心任务。

B.人物对话的交错剪辑(串位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生动、活泼、明快、流畅。

2、画外音的剪辑

二、音乐和音响效果的剪辑

1、音乐剪接点

一是歌曲、戏剧、器乐曲等音乐节目的剪接点,以音乐节奏、乐句、乐段的出现、起伏与终止为主要依据来选择;二是为烘托画面内容而配置的画外音乐,要注意将音乐的节奏、乐句、乐段与画面内容的情绪及长度有机结合起来。

2、音响剪接点

音响剪接点要求以画面内容为基础,在某一段效果音响的首尾选择剪接点,特别要把握好同期声效果声与画面互相配合的关系。

三、歌舞片的剪辑 歌舞片(Musical film)是种以歌唱与舞蹈贯串剧情的电影类型。说起歌舞片的创始与发展,应该要从1920年代末期有声电影被发明出来之後开始。

1940年代与1950年代是影评人公认原创力最高的歌舞片黄金时代。许多知名歌舞片都出产於此年代,如歌舞片经典《雨中曲》。唯一例外的是1965年的《真善美》,该片不但是1950年代後少见的歌舞片佳作,也是历史上卖座最佳的歌舞片。电影《真善美》之後,歌舞片演出型态已不复1930年代所沿袭下的「边演边舞蹈边唱」的模式。2005年,《真善美》出产後40年後,大多数受访美国人仍认为该片是最印象深刻的歌舞片之一,仅次於约翰屈伏塔主演的新型舞蹈片《周末夜狂热》。

四、MV的剪辑

要剪辑音乐作品,最重要的方面应该有两个。第一个是音乐,离开音乐就无从谈起。

我们在接到一部影片的时候,它让人首先感觉到的是音乐。再一个就是说我们自己所掌握的机器本身的功能,所掌握的深与浅。在我们国家最近这几年来讲,出现了一些新的后期制作的设备,刚刚出现成效的时候。有的时候当我们拿到别人的这个剪辑作品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是非常的粗糙和幼稚。原因是什么?是我们本身对机器的功能掌握不够。

我想谈一下关于对音乐掌握的问题。我们要编辑节奏的时候你要在心里头有一个波形,是两分钟出现一个低点,还是两分钟出现一个高点。再好的片子没有了节奏,时间长了会让人觉得疲劳。在选择音乐的时候,就要找到一个能够经得起大家长期欣赏的东西。这时候要把帧,要强调用帧的概念,这时候就不能用秒的概念来完成了。剩下的就是掌握它的切点。通常我们在分析国外好的作品的时候,总觉得它的切点怎么会在这儿,后来我们发现了一个秘密,在它硬切点的时候他们软切了两帧。特别是在接硬的节奏的时候,你不会感觉到,所以这两帧一定要把握住。尤其是在你有时间时,软切一下,留下这个软切点这时候你就会感觉到你的影片非常的棒,它会很粘,好的电影拍出来就是粘的,如果没这经验,你现在去感受这个经验。

本章重点:语言的剪辑、音效和音乐的剪辑。 本章难点:对白剪辑的几种方法以及如何运用

第七章 剪辑节奏(2学时)

一、节奏的产生及作用

1、节奏的产生

节奏源于运动,源于变化。管形成节奏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每一种节奏都离不开两种要素:一是时间因素,即运动过程;二是变化因素,即可比成分的交替更迭。也就是说,影视的节奏既体现在时间流程里,又表现在空间的运动形态上;既依附于活动的影像中,又渗透在变化的声音里。值得注意的是,节奏并不限于一成不变有规律的运动。总之,艺术适应了人们身心感受变化的特点,以可控的方式创造了节奏,强化了人们对于节奏的审美感受。

影视在节奏表现上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它可以把在自由的时空中运动着的活动影像直接诉诸于人们的视觉,使人们直接感受到运动的速度和强度,这样就更有利于节奏的表现,也更有利于观众感受到节奏的存在。

二、节奏的作用点——观众的心理情绪

当视觉元素和听觉元素对人的作用达到一定程度时,人们的心理感受会随之增强,这是从视听感受到心理感受的过程。节奏在这种状态下起了一种心理调节器的作用,它通过对运动世界快慢缓急变化的反应,不断破坏人们固有的心理程序,促使心理活动的增加,不断造成人的新鲜感,这种生理现象构成了节奏的物质因素。

影视导演、编辑就是通过对情节发展、影像造型、镜头组接与转换、光影色彩、语言音响等这些元素变化强度、幅度的控制,来使观众产生激动情绪或者平息激动。

节奏的安排都应当以吸引人们的兴趣、引发人们的情感同步振动为目的,无论是快节奏还是慢节奏,都应起到使屏幕形象与观众心理情绪同化的作用。

总之,观众心理情绪既是节奏的作用点,也是编辑控制节奏的出发点。在实际创作过程中,要很好地考虑观众的心理情绪需求,以此作为安排节奏、控制变化幅度与强度的依据。

三、节奏的统一与变化

镜头剪辑是要考虑叙述内容的情绪基调的,不能为内容服务的剪辑,即使镜头剪接得再流畅,也是无意义的。节奏效果来自于内在与外在的统一,形式上的变化受制于内在发展的基调。

如果把由镜头切换等电视表现手段所形成的节奏视为是造型性的外部节奏,那么在电视片中,还存在着由作品内容所决定的内部节奏,也就是叙述性节奏。

1、叙述性节奏的安排依据

2、叙述性节奏的统一性与变化性

四、节奏的处理技巧

1、 节奏与造型手段

节奏要成为人们可直接感受的形态,需要借助造型的手段,由外部造型手段形成的节奏被称为是外部节奏或造型性节奏。一般来说,多种造型手段都能为节奏的形成服务。 (1)运动主体对节奏的影响 (2)摄像机运动对节奏的影响 (3)景别对节奏的影响

(4)色彩和光影变化对节奏影响 (5)声音对节奏的影响 (6)蒙太奇节奏--剪辑节奏

镜头转换速度的快慢是与这一段落的节奏基调、镜头构成方式联系在一起的。作为编辑,要善于判断每一个镜头内及其各种镜头组合所蕴涵的节奏因素,结合叙述内容,有机地安排镜头序列,从而结构最适宜的镜头转换节奏。

利用字幕的变化、利用构图变化等,都可以形成节奏。只要有形式上某元素的变动,就有可能对视听节奏产生影响,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并寻找各种可能性,综合利用各种造型手段,为内外节奏找到最适宜的表现方式。

2、节奏与动静关系

我们可以用"动静相生"来作为把握节奏的一个原则。这种动静节奏既可以是由叙事内容的丰富与简约、内容性质的紧张与舒缓等对比来安排,也可以利用声画关系、景别、动势等形式元素的巧妙组合来调节。

节奏的动静转换有两类方式: 一是渐变式, 二是突变式。

必须再次提醒注意的是,电视编辑在考虑节奏处理的问题时,必须考虑到电视收看方式和传播目的的影响,也就是说,大部分电视作品的节奏和镜头长度必须首先保证观众能够获得必要信息,看得清楚明白,在这个前提下,才考虑节奏处理上的各种艺术表现。

本章重点:叙述性节奏的安排与依据 本章难点:节奏的处理技巧

第八章 多片种剪辑(6学时)

一、纪录片与科教片

1、纪录片

(1)电视纪录片概念 (2)电视纪录片的特性 (3)电视纪录片的记录方式 (4)电视纪录片的类型【P347】 (5)纪录片剪辑考虑的因素【P352】

2、科教片

科教片,也就是用于进行科学知识教育的影片popular science film。它的特点是,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它的题材相当广泛,上知天文,下至地理,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科普片、科学片、科研片、科学纪录片等等。【P353】

二、影视预告片 (1)概念 (2)预告片的分类 (3)预告片的选材 (4)预告片的结构 (5)预告片的字幕 (6)预告片的总体特点

三、电视广告片

1、基本概念

(1)广告:是一种特殊的单项性服务节目,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向公众介绍商品、报道服务内容和文艺节目”等的一种宣传方式。广播电视广告是广告媒介的一种。电视广告是信息高度集中、高度浓缩的节目。

(2)电视广告三要素:电视广告借以表现广告信息的基本要素,包括图像(Video)、声音(Audio)和时间(Time)。 PS1 : 广告音乐 PS2 :电视广告歌 (3)标版

PS:5秒钟标版

2、电视广告创意 (1)形式创意 A、故事式。 B、时间式。 C、印证式。 D、示范式。 E、比喻式。 F、幽默式。 G、悬念式。 H、解决问题式。 I、名人推荐式。 J、特效式。

PS: 电视广告的情节化趋势

3、电视广告制作方式 (1)现场拍摄制作方式。 (2)演播室拍摄制作方式。 (3)电脑绘画广告制作方式。

4、电视广告的发布形式 (1)特约播映广告。 (2)普通广告 (3)经济信息 (4)直销广告。 (5)文字广告。 (6)公益广告。

四、多片种观摩

1、 纪录片《大国崛起》第1集

2、《奇幻人生》、《十二宫》、《在海下》电影预告片

3、丰田汽车、复印机、麦当劳(婴儿表情)广告

本章重点:各片种的特色和剪辑要求,电视广告的创意方式。

本章难点:纪录片的特性,影视预告片的结构特色,电视广告的情节化

第九章 影视广告鉴赏(2学时)

一、影视广告的发展

影视广告是“商业的影片”,现在泛指使用电影胶片拍摄的广告。由于可以在电影、电视上播放,所以国际上通称“影视广告”。但因国内多在电视上播放,因此也常指电视广告。影视广告是以影视为媒介,运用电影、电视蒙太奇制作手法的一种广告形式。与其它广告相比较,影视广告如同电影短片一样,加入了听觉和动态的因素,使得其语言更加丰富,表现更精彩。

影视广告随着影视业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影视界广泛的技术和文化交流促使了影视广告的全球化影响,影视广告成为企业全球化战略的一大亮点。90年代到现在,影视广告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广告从注重产品宣传的“告知型广告”转化成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说服型广告”,许多制作影视剧的高科技电子技术不断被引进影视广告制作中,使影视广告制作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数码技术更极大地丰富了影视艺术表现的语言,影视广告中经常出现的卡通形象就是技术发展的外在表现。

二、电视广告的特点

(一)电视广告的基本特点

1、对媒体的依赖性

2、传播的广泛性

3、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公交移动电视、手机电视、交互式网络电视、楼宇电视等等

(二)电视广告的传播特点

1、传播效果极佳,放送及时

2、声画结合,表现力强

3、强行播出,收看被动

三、电视广告的类型

(一)电视商业广告

(二)电视公益广告

公益广告最早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初的美国,也称为公共服务广告或公德广告,是为公众服务的非盈利性广告。我国播出该类的电视广告最早是在1986年,贵州电视台摄制的《节约用水》。随后于1986年10月26日,中央电视台开播的《广而告之》栏目,掀开了我国公益广告舞台的序幕。

1、公益广告的特点 (1)公益广告拥有现实性。 (2)公益广告具有导向性。 (3)公益广告具有超前性。 (4)公益广告还具有其隐藏性。

2、公益广告的分类 (1)公共广告 (2)意见广告

四、影视广告欣赏

(一)、伊利优酸乳

(二)、利郎商务男装电视广告

(三)、夏士莲洗发水广告

本章重点:电视广告的类型 本章难点:影视广告的鉴赏分析

第十章 电视广告创作实践(4学时)

一、创作主题

本次广告创作以

二、创作形式

1、拍摄类

2、艺术表现形式不限

3、时间长度要求30秒以内

三、创作时间(由任课教师按照制定的授课计划实施)

主要参考书目:

1、《电视编辑艺术》,何苏六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

2、《开机即是》,王强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

第四篇:《定格动画》教学大纲

大理学院艺术学院技法课教学大纲·2014版

《定格动画》技法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定格动画 课程编码:26134A12 适用专业:动画专业 开课学期:9 课程类型:专业教育选修课

课程学时:总学时 64 学时(理论课 0 学时,技法课 64 学时) 课程学分:4分

先修课程:《平面动漫形象设计》、《立体动漫形象设计》、《原画设计》、《场景设计》 并修课程:无要求

课程简介:本门课程是艺术类动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课,对于学生掌握动画艺术创作的技能具有重要地位。本课程的任务是学习逐格动画的制作全过程,通过课堂训练,使学生掌握偶形制作,道具制作,场景制作,拍摄技巧等定格动画制作全过程。逐步培养创造力、影视表现的思维,从而使设计构思到艺术实现的途径更加通畅。

二、课程教育目标

知识目标:逐格动画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知识,以及掌握多种多样的逐格动画表现手法

技能目标:通过教学实践和训练,掌握逐格动画制作的方法,能利用各种材料拍摄短片动画。 了解逐格动画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知识; 熟悉逐格动画的创作、制作、拍摄、后期的制作全过程;掌握逐格动画表现方式。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安排

课程单元一 绪论(理论讲课)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逐格动画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第二节 逐格动画摄影的发展历程 【教学要求】

1.掌握逐格动画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知识。 2.熟悉逐格动画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知识。 3.了解逐格动画摄影的发展历程。

【教学方法】

利用PPT教学(图片、影像结合讲解)使学生对逐格动画的基本原理及逐格动画摄影发展史有一个概念性的了解。

大理学院艺术学院技法课教学大纲·2014版

【学时】理论课 0 学时,技法课 2 学时。

课程单元二 基础知识(理论讲课)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偶形基础知识 第二节 偶形的骨架构造 第三节 偶形制作工艺 【教学要求】

1.掌握偶形的骨架结构和制作工艺概况等基本知识。 2.熟悉偶形的骨架结构和制作工艺概况等基本知识。 3.了解逐格动画片偶形的概念。

【教学方法】

利用PPT教学(图片、影像结合讲解)使学生对偶形的骨架结构和制作工艺及方法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性的认识。

【学时】理论课 0 学时,技法课 2 学时。

课程单元三 偶形的制作工艺(理论讲课和创作)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偶形制作的工具和材料 第二节 拼装法制作偶形的工艺流程 第三节 浇铸法制作偶形的工艺流程 第四节 专业偶形制作的经典案例 【教学要求】

1.掌握逐格动画偶形的各种制作方法,并在实际操作中会加以灵活运用。 2.熟悉逐格动画偶形的各种制作方法,并在实际操作中会加以灵活运用。 3.了解逐格动画偶形的各种制作方法。

【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偶形的工具、材料和制作工艺。并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偶型。 【学时】理论课 0 学时,技法课 4 学时。

课程单元四 布景和道具制作(理论讲课和创作)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布景设计原理 第二节 布景的设计和建造 第三节 室外布景模型的制作 第三节 室内布景模型的制作 第四节 道具的制作 【教学要求】

1.掌握室内室外布景模型的制作工艺以及道具的工艺做法。

大理学院艺术学院技法课教学大纲·2014版

2.熟悉布景设计建造的工作步骤。 3.了解逐格动画片的布景设计原理念。

【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详细介绍设计和建造布景模型以及道具模型的设计制作方法。并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场景与道具的制作。

【学时】理论课 0 学时,技法课 8 学时。

课程单元五 偶形动画技巧(理论讲课和创作)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动画基础知识

第二节 逐格拍摄动画的操作流程 第三节 制作逐格动画的工具 第四节 角色的形体动画 第五节 表情动画 第六节 口型动的制作

【教学要求】

1.掌握偶形动画操作流程。

2.熟悉角色形体动画技巧、角色表情和口型动画技巧。

3.了解与生物运动相关的基础知识。

【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详细介绍偶形动画的操作技巧。并让学生分小组制作拍摄偶型的多组动态。 【学时】理论课 0 学时,技法课 8 学时。

课程单元六 逐格动画片的前期创作(理论讲课和创作)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逐格动画影片的制作流程 第二节 剧本 第三节 美术设计

第四节 分镜头故事板 第五节 音乐创作 第六节 对白先期录音 第七节 电子故事板制作 【教学要求】

1.掌握逐格动画的制作流程、剧本创作、美术设计、故事板的制作等各个步骤。 2.熟悉逐格动画音乐、对白等的制作等各个步骤。 3.了解逐格动画片的创作过程。

【教学方法】

利用PPT教学(图片、影像结合讲解)使学生对逐格动画片的创作过程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性的认识。并让学生分小组写出短片剧本、绘制美术设计、设计分镜头。

大理学院艺术学院技法课教学大纲·2014版

【学时】理论课 0 学时,技法课 8 学时。

课程单元七 逐格动画摄影(理论讲课和创作)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逐格动画摄影概述 第二节 摄影基础知识 第三节 逐格动画摄影栅 第四节 逐格动画摄影布光 第五节 逐格动画摄影技法 第六节 经典案例概述 【教学要求】

1.掌握逐格动画摄影棚的格局和设备配置、摄影的布光案例、逐格动画摄影技巧。 2.熟悉逐格动画片的摄影基础知识。 3.了解著名的逐格动画摄影案例分析。

【教学方法】

利用PPT教学(图片、影像结合讲解)使学生对逐格动画片的摄影基础知识和技巧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性的认识。并让学生分小组拍摄多组偶型置于场景中的静态画面。

【学时】理论课 0 学时,技法课 8 学时。

课程单元八 视觉效果制作(理论讲课和创作)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视觉效果制作原理

第二节 常见的视觉效果制作方法和窍门 【教学要求】

1.掌握逐格动画片里的视觉效果制作技术。 2.熟悉常见的视觉效果制作方法和窍门。 3.了解视觉效果制作原理。

【教学方法】

利用PPT教学(图片、影像结合讲解)使学生对逐格动画片的如云雾、雨雪、狂风、闪电、流水、浪花、地震、火山、燃烧、爆炸、幻影等自然或物理现象的视觉效果的各种制作方法有一定的认识。并让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

【学时】理论课 0 学时,技法课 8 学时。

课程单元九 逐格动画的新技术(理论讲课和创作)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逐格动画技术发展概况 第二节 逐格动画制作新技术 第三节 摄影机运动控制 第四节 三维动画技术 【教学要求】

大理学院艺术学院技法课教学大纲·2014版

1.掌握定格动画拍摄系统Moco Toon的操作。 2.熟悉摄影机运动控制三维动画技术。

3.了解今年来逐格动画摄影领域的新技术和新设备。

【教学方法】

利用PPT教学(图片、影像结合讲解)使学生对逐格动画片制作的最新技术有概念性的认识。并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加以运用。

【学时】理论课 0 学时,技法课 8 学时。

课程单元十 后期制作(理论讲课和创作)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逐格动画片后期制作 第二节 非线性编辑 第三节 语音和口型对位 第四节 配乐

第五节 音效的采集和编辑 第六节 声音混录 第七节 影片的输出 【教学要求】

1.掌握编辑、配乐、音效制作。 2.熟悉编辑、配乐、音效制作。 3.了解逐格动画片的后期制作技术。

【教学方法】

过案例详细介绍并使学生全面了解和认识逐格动画片的完整制作流程。学生分小组完成一部偶动画短片的制作。

【学时】理论课 0 学时,技法课 8 学时。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

(一)考试范围:由于《定格动画创作》课程是在动画短片的实际创作过程中完成的课程,所以,该课程的考试方法按照随堂作业的形式进行综合考核。既参照学生在短片创作过程中所担任的工作的强度和工作态度来考核,又参照最终所完成的短片的质量和水平来评判分数。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在定格动画设计的分工工作中担任至少一项工作的任务,根据其在该工作中的表现,工作成效及整体创作小组协调一致的程度来考核。每一个小组,必须在课程结束之前完成一部定格动画短片。

(二)考核类型:技法课考核类型。

(三)成绩评定:按百分制计,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五、其它说明

大理学院艺术学院技法课教学大纲·2014版

美术技法课程的成绩评定按2008年学校评估前制定的方案执行,即:必修课由同专业二位以上教师进行分别评分,并将二人的平均分记入学生成绩的70﹪内;选修课则由任课教师自行评分。

六、参考资料

《定格动画》,唐愚程,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2出版。 《新概念中国美术院校视觉设计教材•定格动画教程》,林松李阳,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出版。 《定格动画技法》,何小凡、温巍山,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05出版。

课程负责人 :杨岚 系室负责人:邵科 学院领导:赵全胜

第五篇:影视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务处审定

影视艺术概论大纲

文艺理论教研室

2010年10月6日修订

目 录

第一章 影视艺术的诞生与发展„„„„„„„„„„„„„„„„„„„„3 第二章 影视艺术的特性与要素„„„„„„„„„„„„„„„„„„„„8 第三章 影视文学的创作与改编„„„„„„„„„„„„„„„„„„„„12 第四章 影视艺术的鉴赏与评论„„„„„„„„„„„„„„„„„„„„15

2 第一章 影视艺术的诞生与发展

目的和要求:了解中外电影、电视的历史发展状况,重点掌握各历史时期不同国家重要的电影流派、电影导演及其代表性作品。

第一节

古典电影

一、电影的诞生

(一)卢米埃尔兄弟——电影的发明者

1.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用他们制造的“活动电影机”第一次售票公映了《工厂的大门》、

《火车到站》等纪实短片。这一天被电影史学家们定为电影诞生日,卢米埃尔兄弟也被公认为世界电影之父。

2.卢米埃尔兄弟是纪实性电影的先驱者,他们注重强调电影的活动照相性,忠实地摄录生活,首开纪实电影的先河。

(二)梅里爱——电影形式的创造者

1.法国电影艺术家梅里爱是戏剧电影的创始人他将舞台艺术的方法与场面调度广泛地运用到电影方面。从而创造了具有艺术性的电影戏剧。代表作品有《月球旅行记》、《灰姑娘》等。

2.在摄影技巧方面,梅里爱发明了叠印,叠化多次曝光、改变摄影机速度等特技摄影方式,取得了奇妙的视觉效果。

(三)格里菲斯——世界上第一位真正的电影导演

1.美国电影艺术家格里菲斯首次将电影从戏剧美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其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艺术。代表作品有《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

2.格里菲斯的突出贡献

①丰富发展了电影蒙太奇的表现功能,为电影表情达意找到了一系列独特的语言形式和修辞方法。

②发现了电影特有的时空形式。

二、早期苏联电影

主要指十月革命以后二三十年代的苏联电影。

(一)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

苏联卓越的电影艺术大师。其突出成就是关于蒙太奇理论的详尽论述,并创立了“杂耍蒙太奇”和“理性蒙太奇”。代表作《战舰波将金号》是世界电影史上最杰出的经典作品之一。

<二)普多夫金的蒙太奇理论

苏联卓越的电影艺术大师。其突出成就是对于电影特性及蒙太奇理论的系统论述,并创立了“联想蒙太奇”。代表作《母亲》、《圣彼得堡的末日》、《成吉思汗的后代》,均为世界影坛公认的杰作。

三、经典好莱坞电影

主要指本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好莱坞电影。

(一)好莱坞电影的基本特征

1.商业性强

2.以戏剧美学为基础

3.电影样式多样化

(二)好莱坞的类型电影

1,所谓类型电影是指按不同类型(或者样式)的规定要求制作出来的影片。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图解式的视觉形象构成了它的基本特征。

2.类型电影的种类繁多,大体可分为:喜剧片、音乐片、西部片、犯罪片、恐怖片和悬念片。

第二节

现代电影

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一)新现实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1943年,意大利影评家温伯托·巴巴罗教授在罗马《电影》杂志上发表的宣言中有首次提出“新现实主义”一词。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真正诞生是以1945年罗西里亚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为标志,随后涌现出一系列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优秀影片,如罗西里尼的《游击队》,德·桑蒂斯的《罗马十一时》、《橄榄树下无和平》,维斯康蒂的《大地在波动》等等。它们形成了电影史上一个令人瞩目的创作高潮。1956年,德·西卡的《屋顶》问世,标志着这一流派的结束。

(二)新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

1.“还我普通人!”——着重描写普通人的现实生活,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和批判性。

2.“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强调对现实生活进行现实主义表现,追求逼真性和朴素自然的风格。

3.拒绝传统表演规范和明星制度,主张使用非职业演员。

二、法国新浪潮电影

(一)新浪潮电影的产生

是指五十年代后期的法国电影。它是20年代法国“先锋派”运动的继续和发展,由一批富有革新精神的电影青年组成。他们是戈达尔(《精疲力竭》)、特吕弗(《四百下》)、阿伦·雷乃(《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等。

(二)新浪潮电影的基本特征

法国新浪潮运动就其本质来说,是一次要求以现代主义精神来彻底改造电影艺术的运动。其基本特征是:

1.反对传统的戏剧化,主张生活化 2.强调表现人的潜意识 3.思想内容晦涩难懂

(三)新浪潮电影的影响

1.促使人们对传统的制片制度作出重新考虑进而导致了独立制片和独立发行组织的出现。 2.引起了人们对电影作品个人风格的关注,形成了以导演为中心的观念。 3.它的美学主张和电影手法直接影响了六七十年代世界电影的发展。

三、各国的现代主义电影

继法国的新浪潮运动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全世界范围的现代主义的复兴。在意大利、瑞典、日本、美国、德国、巴西等国家先后出现了各具特色的“新浪潮电影”。

(一)意大利的“新浪潮电影”

代表人物及作品有:

费里尼:《甜蜜的生活》、《八又二分之一》

安东尼奥尼:《奇遇》、《蚀》、《红色沙漠》

(二)英格玛·伯格曼与瑞典电影

英格玛·伯格曼是世界著名的现代主义电影大师。他的代表作品是《野草莓》、《第七印》、《处女泉》、《呼喊与细语》等。

(三)日本的“新浪潮电影”

以大岛诸、吉田喜重、今村昌平、木下惠界为代表。其中大岛诸最为突出,作品有《青春残酷物语》、《官能的王国》、《爱的亡灵》。

(四)美国的新电影运动

4 由两部分成员组成。其一是来自好莱坞又摆脱其束缚的年轻导演如科波拉、卡萨维斯特、阿尔特曼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科波拉,主要作品有《雨人》、《教父》、《现代启示录》等。其二是来自好莱坞之外的独立电影领域的导演如梅卡斯、斯诺、安格尔等。

(五)“新德国”电影运动

这是从6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声势最大、持续时间最久的电影运动。分前后两期:

1.前期——“德国青年电影”时期(1962--1969)。代表人物有克努格(《告别昨天》)、斯特劳布(《没有和解》)、施隆多夫<《青年托尔勒斯》)。

2.后期——“新德国电影”时期(1969年——现在)。代表人物有法斯宾德、施隆多夫、赫尔措格、文德斯等人。著名作品有《恐惧吞食灵魂》、

《莉莉·玛莲》、

《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法斯宾德);《锡鼓》(施隆多夫);《德克萨斯州的巴黎》(文德斯)

第三节

中国电影

一、中国电影的拓荒

(一)1896年8月11日,法国摄影师谢斯奇耶首次在上海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

(二)1905年北京丰泰相馆创始人任景丰首次把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的京剧《定军山》搬上银幕。这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

(三)1913年,新民公司成立,拍摄了我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

(四)1918年,商务印书馆设立活动影戏部,于1921年拍摄了我国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

二、中国电影的发展

20年代是中国电影的蓬勃发展期,大量的制片公司相继涌现,其中以“明星”、“天一”、“联华”成就最为显著。

三、30--40年代的中国电影

(一)有声片的出现

1930年明里公司拍出我国第一部有声片(歌曲红牡丹》。

(二)现实题材影片的崛起

1、1932年夏衍为明星公司编写了剧本《狂流》,这是中国影坛出现第一部反映现实的“左翼电影”。接着,明星公司又将茅盾的小说《春蚕》搬上银幕。除此之外.还出现了反映现实题材的影片《上海的二十四小时》、《姊抹花》、《三个摩登女性》等。

2.1938年武汉“中制”公司完成了我国第一部抗战片《保卫我们的土地》。之后又拍出了《热血忠魂》、《八百壮士》、《塞上风云》等一系列抗战影片。

(三)艺术成热的曲线

30年代中期,中国电影日臻成热.产生了一批内容与形式统一得较好,具备国际水平的优秀影片。

1.1935年,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电影节上蔡楚生编导的《渔光曲》获荣誉奖。这是中国电影首次在国际上获奖。

2.袁牧之编剧、应云卫导演的影片《桃李劫》是中国第一部真正以有声电影的手法创作的影片。同时袁牧之还编导了中国第一部音乐喜剧片《都市风光》、故事片《马路天使》。

3.抗战结束后,

出现了由史东山编导的《八千里路云和月》;阳翰笙、沈浮合作的《万家灯火》;田汉、陈鲤庭合作的《丽人行》;陈白尘执笔、集体创作的《乌鸦与麻雀》等优秀影片。

4.蔡楚生、郑君里合导的《一江在水向东流》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突出的艺术成就.达到了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的最高峰。

四、50--60年代的中国电影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电影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屉时期。

(一)具有相当规模的电影制片厂纷纷建立;电影创作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创作出故事影片约600余部。

(二)1949年5月,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揭开了我国电影历史的新篇章。

(三)由颜一烟编剧,凌子风、翟强导演的《中华儿女》获第三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为自由而斗争”奖,这是新中国电影首次赢得国际声誉。

(四)大批优秀的故事影片纷纷涌现,如《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早春二月》、《红色娘子军》、《林则徐》、《林家铺子》、《青春之歌》、《舞台姐妹》等。

(五)1966--1967年.文革十年使中国电影陷入凋零荒芜的境地。

五、新时期的中国电影

(一)新时期电影的繁荣概况

1.电影厂家蓬勃发展。

新时期前我国生产故事片的厂家只有长影、上影、北影和八一四家老厂,目前,我国创作生产故事片的厂家已达16家,形成了遍布全国各主要地区故事片生产基地。大中小制片厂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学习,佳作叠出,促进了新时期电影事业的蓬勃发展。

2.电影队伍人才辈出

以谢晋、谢铁骊、凌子风、汤晓丹、王炎等为代表的老一辈电影艺术家焕发了艺术青春,拍出了许多优秀新作。以吴贻弓、黄蜀芹、吴天明、滕文骥、黄建中等为代表年导演已形成了创作集体,成为各厂创作的主力和骨干,贡献出一大批内容有新意、艺术有特色的高质量影片。

以张艺谋、陈凯哥、田壮壮.吴子牛、张军钊等为代表的青年导演脱颖而出,以其自觉的电影意识进行着执著的探索与创新。他们的作品,引起了中国影坛的一次次振动,对推动中国电影向多元化、本体化方向发展,其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3.影片数量猛增、质量显著提高。

文革前,我国年产故事片35部左右。新时期以来,故事片的产量增至每年100部以上,1982年以后则保持在年产120——140部左右。同时,影片的质量也大大提高、迅速缩短了与世界电影的距离。先后有《城南旧事》、

《没有航标的河流》、《黄土地》、《野山》等一批影片在亚、非、欧、美等各类国际电影节上获奖。《老井》(吴天明执导)获东京国际电影节四项大奖。《红高梁》(张艺谋执导)获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新时期十年中,许多基本的电影理论问题都得到了热烈的讨论和争鸣,如电影语言、电影观念的现代化、电影本体论、电影的民族性、电影的娱乐功能等等。各种外国的电影理论如巴赞的长镜头理论、克拉考尔的物质现实复原论、结构主义电影、符号学等现代电影理论也被大量引进。

(二)新时期电影的发展历程

1.1977--1979年

严格说来,这两年的电影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大部分影片的内容仍然没有摆脱“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观念,艺术形式上也仍然受缚于“三突出”、假大空的模式,所以许多电影专家不把这一段划入新时期电影的范畴。

2.1979----1984年

首先是电影理论同传统的电影观念提出挑战,要求“电影语言现代化”和“电影与戏剧离婚”,与这股理论思潮相呼应,—批勇于创新的影片相继出现,如《苦恼人的笑》、

《生活的颤音》、《小花》、《天云山传夺》等。

198O年,电影界引入了巴赞的长镜头理沦、涌现出大批以现是性为主要特征的影片,如《都市里的村庄》、《见习律师》、《逆光》、《西安事变》、《沙鸥》等。

3.1984年——

第五代导演异军突起,拍出一批惊世骇俗之作,如《一个和八个》、《喋血黑谷》、《黄土地》、《猎场札撒》、《盗马贼》、《黑炮事件》等等。

中老年导演的创作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成绩最显著的是谢晋和吴天明。

此外还有两个现象值得注意:

①产生了巨片意识,拍出一批高成本、大制作的历史影片,如《孙中山》、《血战台儿庄》、《大决战》、《开天辟地》等。

②电影的娱乐性、商业性得到重视,制作了大量的娱乐影片。

第四节

电视艺术发展概观

一、电视的起源与电视艺术的发展 (一) 电视原理的构想与发明

1.第一个提出“电视”概念的是法国名律师塞列克。他将英国科学家发现的硒光电效应和法国电器工程师布列兰发明的扫描原理进行综合研究,从而构思出处于原始状态的电视发射系统。

2.1927年,法国的物理学家巴泰勒米装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

3.1929年,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首次试播了无声电视。翌年,他们又成功地试播了有声图像。于是从发射系统到接收系统的完整意义上的“电视”便宣告诞生。

(二) 电视艺术的诞生与发展

世界上第一次正规的电视播放,是1936年11月2日由伦敦电视台播出的。作为电视艺术主要形式的电视剧也随着电视的试播与正式播放而宣告诞生。

1.第一代电视时期——黑白电视时期(30年代后期——50年代中期) 本时期电视在英国占有绝对优势,制作者出于迎合观众心理和商业化的目的,创作出不少“最富革新性和独创性”的电视剧作。电视艺术开始受到观众的普遍欢迎。1953年,黑白电视在欧美各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由尼歇尔·克尼尔编剧,由鲁道夫·卡蒂埃导演的科幻想连续剧《第四种物质的实验》。

2.第二代电视时期——彩色电视时期(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期) 1940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彩色电视机。但直到1954年才解决了许多重要的技术问题,从而真正进入彩色电视时期。于是美国也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办彩色电视的国家。英国则于1967年也开始播放彩色电视剧。

本时期电视艺术的主要特点,是逐渐摆脱戏剧美学的束缚,开始向电影靠拢。而此时的世界电影,则普遍地受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影响,因此强调描写普通人的生活,直接表现现实情境成为此时期电视剧的主要特征。代表性作品有美国的《玛蒂》和英国的《穿晨装的女人》。

3.第三代电视时期——电视多路广播时期(70年代)

所谓电视多路广播就是指在一个电视频道上同时播送多路节目。

本时期的电视艺术进入了电视化探索阶段。首先,众多电视艺术家都力图摆脱戏剧、电影手法的局限大胆创新,赢得了更多的观众。其次,电视艺术创作队伍不断壮大,电视剧的样式也发生了单本剧逐渐减少和多集连续剧迅速增加的变化。总之,本期的电视艺术在许多发达国家都进入了空前的繁荣期。

4.第四代电视时期——卫星传播发展期(80年代初——) 世界上第一次电视卫星的转播是1962年。但是直到80年代才进入卫星转播大发展的时期。从此,人们可以冲破关山阻隔,随意收看来自世界各地的电视播放节目。

本期电视艺术的特点是:

①一些工业尚不发达的亚非国家的电视文艺事业开始振兴,从而进入了全球性的电视艺 7 术发展的新时代。

②不仅电视剧有了新发屉,而且出现了许多新样式,如“电视音乐片”、“电视风光片”、“电视小说”、“电视散文”等等。

二、中国电视艺术的历史与现状

(一)初创期——艰难的起步(1958--1965) 1958年6月15日,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由北京电视台(今中央电视台)录制和播映,揭开了中国电视艺术的历史。

从1958--1965年,创作电视剧74部。

(二)停滞期一沉寂的荒漠(1966--1977)

本时期电视艺术的创作几乎是一片空白。

(三)复苏期——重要的转折(1978--1979)

本期电视艺术的生产开始复苏,共制作电视剧22部。在表现手法上广泛吸收电影的表现手段。在思想内容上主要是揭批“四人帮”的罪恶。

(四)发展期——繁荣的开始(1980一)

本期电视剧的数量迅速增加,1980年达117部,到1985年后则年产电视剧1000部集左右。同时电视剧的质量也越来越高,

电视剧的体裁也由单一的单本剧发展到制作连续剧和系列片。

参考书目

1、(法)乔治·萨杜尔著:《世界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年1月第1版。

2、(德)乌利希·格雷戈尔:《世界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版。

3、程季华:《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版。

4、舒晓明:《中国电影艺术史教程》,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年版。

5、章柏青:《中国电影·电视》,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年版。

课时分配;14课时

第二章

影视艺术的特性与要素

目的和要求:掌握影视艺术的特性,及影视艺术的基本造型元素。重点掌握蒙太奇与长镜头理论。

第一节

影视艺术的特性

一、电影艺术的特性

(一) 电影的综合性

电影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吸取了文学、戏剧、绘画、雕塑、音乐等的特长,并在统一的创作意图下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一种完整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二) 电影的逼真性

电影是从摄影艺术发展而来的。摄影机的画面客观地记录它视野中的一切视觉存在,并如实地在银幕上重现。在一切艺术里,影片投射到银幕上的形象是最接近客观现实的。

(三)电影的视觉性

电影是以一系列活动着的、相互衔接的镜头画面所组成,用镜头来说话的视听艺术。它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与听觉(特别是视觉),是一种视觉性很强的艺术。

(四)蒙太奇的独特性

蒙太奇是电影最独特的表现手段和叙事方式。任何一部影片都不能没有蒙太奇。

二、电视艺术的特性 (一)独特的空间思维

电视是以小于银幕数百倍的荧光屏为审美媒介的。但它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扩展画面的空间含量。

(二)灵活的表现形式

电视艺术表现形式的灵活性是反映在许多方面的。如可以大量使用特写镜头,摄像机摄取物像的角度要比电影灵活得多,电视样式的千姿百态、多种多样等。

(三)可塑的作品容量

电视剧以及其他电视文艺节目的容量是极其灵活的,既有30秒种的电视短剧又有长达20多年的电视连续剧。可以说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能象电视艺术作品的容量这样灵活自如。

(四)强烈的参与意识

电视由于其传播过程的现场性,会使观众产生强烈的表达欲。特别是作为代表电视艺术成熟标志的开放型电视剧,更明显地具有促进观众积极参与评论的特性。

第二节

影视语言的基本要素

一、画面与镜头

(一) 画面

画面是影视语言的基本元素。任何一部影视艺术作品都是由摄影(像)机拍摄的一个个画画所组成的。然而影视作品中的画画又与绘画迥然不同:

1.影视作品的画面是运动的,而绘画的画面是静止的。

2.影视作品的画面不是一个,而是连续不断的,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念。绘画则只表现事物的瞬间。

3.影视作品的画面是有声的,而绘画是无声的。

(二)镜头

镜头是影视艺术最基本的构成单位。从摄影(像)机的开拍到停拍为止为一个镜头。

1.镜头的运动

摄影(像)机的运动有多种形式,最常见的是推、拉、摇、移、跟。

(1)推镜头:摄影(像)机沿光轴方向向前移动,使画面效果由远而近,由小而大,介绍主体与场景内其它部分的关系。

(2)拉镜头:摄影(像)机沿光轴方向向后移动,使画面效果由近而远,由大而小,渐次扩展观众视野,了解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摇镜头:在拍摄一个镜头的过程中,摄影(像)机位置不动,只有机身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

(4)移镜头:摄影(像)机沿水平面向各个方向移动。移动时主要借助于铺设在轨道上的移动车或利用其它移动工具;

(5)跟镜头:摄影(像)机跟随运动的被摄体拍摄。跟拍使处于动态中的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基本不变,而前后影物则不断交换。

2.镜头的种类

摄影(像)机在拍摄过程中由于必须不断地转换镜头的位置和角度,这就形成不同的镜头种类即景别。景别一般分为:

(1)远景:表现广阔场面的影视画面。如自然景色、盛大的群众场面等。远景提供的视野宽广,能包括广大的空间,以表现环境气势为主,人物在其中显得极小。

(2)全景:表现成年人的全身或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可以使观众看清人物的形体动作以及人物和环境的关系。

9 (3)中景:表现成年人体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的影视画面。可使观众看清人物半身的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4)近景:表现成年人体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影视画面。可使观众看清演员展示人物心理活动的面部表情和细微动作。

(5)特写;表现成年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影视画面。可把人或物从周围环境中强调出来。

3.镜头的组接

影视艺术中镜头的组接分为技巧性的组接和非技巧性的组接(即蒙太奇组接)。这里先介绍技巧性的组接。

(1)切换:两个镜头直接剪接在一起。

(2)淡出(入):前一个画面由明晰而渐渐隐去(淡出),而后一个画面逐渐显露直至十分清晰(淡入)。

(3)化出(人):前一个画画渐渐隐去的同时(化出),后一个画面即已渐渐显露出来(化人)。

二、影视语言的句法文法

影视语言的句子是通过摄影{像)机镜头的推、拉、摇,移以及显、隐、化、切等手法来形成的。

(一)前进式句子

由特写、近景、中景引向全景,即由细节引向整体,节奏由强渐弱。 (二)后退式句子

由全景、中景到近景、特写,即由整体引向细节,节奏由弱渐强。 (三)环形式句子

表现由远到近,又由近到远。它是将前进式与后退式结合起来的句子。

(四)跳跃式句子

由极远和极近的镜头组成,中间没有过渡,节奏急促强烈。

(五)穿插式句子

景的变化时大时小没有规律,因而节奏也变化多样。 (六)等同式句子

视距不变,景向平行发展,在视觉上形成累积效果,从而突出和强调某种情绪。

第三节

蒙太奇与长镜头理论

一、蒙太奇

(一)什么是蒙太奇

蒙太奇是法语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大意是指结构和装配的方法.引申在影视艺术方面就是镜头的组合关系和连接方法。

(二)蒙太奇产生的依据

1.符合人的视听感受规律和分析、综合、联想、回忆、想象等心理能力。

2.符合艺术创作必须对现实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概括、集中的基本原则。

3.影视艺术本身的制作材料、技术手段所带来的艺术表现的可能性和局限性。

(三)蒙太奇的作用

1.叙事作用

利用蒙太奇可以把一个个镜头流畅自然、合乎逻辑地连接起来,从而完整准确地叙述一件事情。

2.创造作用

蒙太奇还具有多种创造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可以创造独特的影像时间与空间

运用蒙大奇的方法对现实生活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扩展(浓缩)、延长(压缩),使影视时空在表现领域上极为广阔,在转换组接上分外自由,从而创造出不同的叙述方式和结构形式以反映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

(2)可以创造不同的节奏

蒙太奇是形成影片节奏的重要手段,它将内部节奏与外部节奏、视觉节奏与听觉节奏有机组合以体现剧情发展的脉络.使影片的节奏丰富多变又和谐统一。

(3)可以创造意境,表达寓意

镜头的分切和组合)声画的有机组合、相互作用,可以产生新的含义,即产生单个的镜头、单独的画面或声音本身所不具有的思想含义,可以形象地表达抽象的概念,表达作者的寓意,或创造出特定的意境。

(四)蒙太奇的分类

蒙太奇的分类繁多,大体可归纳为两类:叙事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

1.叙事蒙太奇

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为主旨的一种蒙太奇类型。叙事蒙太奇又分为下列几种方法:

(1)交替式蒙太奇

通过镜头的组接将不同地点发生的若干场面交替出现的蒙太奇手法。

(2)积累式蒙太奇

将若干性质相同的镜头积累在一起)以形成某种特定气氛的蒙太奇手法。

(3)复现式蒙太奇

代表一定寓意的镜头和场面在关键时刻反复出现,以造成强调、对比、呼应、渲染等艺术效果的蒙太奇手法。

(4)物件式蒙太奇

利用某一物件,将不同的场景连接起来的蒙太奇手法。

(5)相似性蒙太奇

将前后两个镜头接在一起,按其画面的相似点加以连接的蒙太奇手法。

2.表现蒙太奇

以加强艺术表现力和情绪感染力为主旨的一种蒙太奇类型。

表现蒙太奇又分为下列几种方法:

(1)对比蒙太奇

将两个截然不同的事物接在一起,以造成强烈对比的蒙太奇手法。

(2)隐喻蒙太奇

通过镜头和画面的连接、将不同形象加以并列使之产生比拟、象征、暗示等作用的蒙太奇手法。

(3)心理蒙太奇

通过镜头的组接直接而生动地展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精神状态的蒙太奇手法。

(4)理性蒙太奇

通过镜头的组接,使观众将视觉形象变成一种理性认识的蒙太奇手法。

二、长镜头理论

所谓长镜头是指用一个比较长的镜头,连续地对一个场景、一场戏进行拍摄,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或者说,在一个统一的时空里不间断地展现一个完整的动作或事件。

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列·巴赞从电影的照相性、纪录性出发,把长镜头作为美学因素提到了理论的高度,并与蒙太奇相对立,从而创立了电影的纪实流派。

第四节

一、声音的美学功能

(一)声音的出现,使影视艺术理接近于生活的本来形态,现实感更强了。 (二}声音的出现,使蒙太奇的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三)视听联袂、声画融合极大地加强了影视艺术的表现力,全面解放了人的感性审美器官。

影视艺术中的声音可分为人声、音乐、音响。

二、人声

人声是指人的发声器官声带所发出的一切声音。影视艺术中的人声包括对话、旁白、独白等。

(一)对话

影视艺术中人物的对话应具有以下特征:

1.富于动作性,同画面水乳交融。

2.简洁、含蓄、有丰富的潜台词。

3.质朴、自然、口语化,富于生活情趣。

(二)旁白

以画外音形式出现的第一人称的自述及第三人称的议论和评说。

(三)独白

人物通过画外音的方式对自己内心活动的自我表述。

三、音乐

影视艺术中的音乐是专为影视片创作、编配的音乐,它不同于一般的音乐作品,有其独特的个性和作用。

(一)特性.

1.音乐进入影视作品要服从导演的总体构思,要为表现影片的主题、人物和情节服务。

2.者乐根据影税作品BO和画面长度分段陈述,间断出现,一般不用某种既定的曲式。

3.不追求完美无缺,而应尽量符合影片情境所规定的艺术真实。

(二)作用

1. 概括影视片的主题思想,表达作者对影视片内容、人物、事件的主观态度。 2.抒发感情,揭示人物内心活动。 3.表现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4.加强影视片的戏剧性。

5.加强艺术结构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四、音响

是影视艺术作品中除语言和音乐之外的所有声音的统称。通常将音响分为若干类。

(一)分类

1.动作音响

2.自然音响

3.背景音响

4.机械音响

5.枪炮音响

6.特殊音响

(二)作用

1.创造环境的真实感,维持观众对面面的兴趣。

2.画外音响可以扩展空间,打破银幕(屏幕)画框的限制。

3.对音响的主观处理能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4.音响能够成为讲述故事的手段和推动情节发展的动机。

5.音响和画面结合,可能产生象征、隐喻、讽刺、对比等艺术效果。

6.音响可以加强画面的空间立体感和运动感,塑造出银(屏)幕空间的质感、密度、层次。

五、声画蒙太奇

(一)声画合一

指画面中的视象和它所发出的声音同时呈现井同时消失,两者吻合一致。

(二)声画分类

指声音与画面中的形象不同步,互相离异声音主要是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的,它们通过分离的形式.在新的基础上求得和谐一致。

参考书目:

1、(匈)巴拉兹:《电影美学》,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版。

2、(英)林格伦:《论电影艺术》,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版。

3、(法)马尔丹:《电影语言》,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版。

4、(法)巴赞:《电影是什么》,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版。

5、王志敏:《现代电影美学基础》,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年版。

6、金丹元:《影视美学导论》,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高鑫:《电视艺术美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课时分配:14课时

第三章 影视文学的创作与改编

目的和要求:掌握影视文学的基本性质及影视创作与改编的一般原则。

第一节

影视文学的特性

一、电影文学的基本要求

(一) 要具体、生动地体现视觉形象 (二) 要明朗而有力地表现人物的行动

(三) 要有深刻而简练的人物对话或独白

(四) 要注意结构的紧凑和情节的完整。

二、电视文学的基本特征

(一) 题材较侧重于纪实倾向强的内容。

(二) 人物语言和叙述人语言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三) 结构布局要注意观众情绪节奏和电视结构的开放性。

三、影视剧作家应具备的特殊素质

(一)注重向生活学习。

(二) 掌握文艺创作的一般规律。

(三) 系统地学习影视理论,习惯用影视思维去观察事物、概括生活。

第二节

题材与主题

题材和主题是构成影视文学剧本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文学创作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题材的选择与主题的确立。

一、题材的选择

(一)影视剧作家如何选择题材? 13 1.应该从生活出发,选取自己最熟悉、最善于驾驭的题材。 2.应该尽量扩大题材范围,突破禁区不断开拓新的题材领域。 3.应该运用影视思维,选择最适合于银(屏)幕表现的题材。 (二)电视剧创作在选择题材时又有其特殊之处:

1.应该大量选择贴近当代生活,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现实题材。

2.应该以选取小题材,即日常生活、平凡事件为主,当然也可以从宏观角度选择大题材、大事件。

3.题材应具备多样化的特点和广泛的群众性。

二、主题的确立

选择好题材,还必须确立明确的主题。影视剧创作在确立主题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主题的真理性与当代意识

(二)主题的新颖性与深刻性

(三)主题的鲜明性与多义性

第三节

人物与环境

影视剧作的核心是塑造人物,而人物又生存于一定环境之中,因此银(屏)幕形象既包括人物,也包括环境。

一、人物塑造

塑造人物的关键在于刻划典型性格,因此影视剧作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必须注重对人物性格的刻划。

(一) 影视剧作应刻划怎样的人物性格.

1.应该揭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复杂性。 2.要突出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3.要多层次地揭示人物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内心世界。 (二) 影视剧作在刻划人物性格时,是有其特殊手段的 1.通过动作刻划人物性格

人物的动作包括行为动作、心理动作和语言动作,其中行为动作更具视觉造型特点。而影视艺术又是最富动作性的艺术,它完全可以通过人物的动作来体现其思想、展示其灵魂。

2.通过心理刻划体现人物性格

影视剧作的心理刻划,必须考虑如何使人物抽象的心理活动转化为具体可见的银(屏)幕形象。除了通过行动、表情、眼神、声画对位等外部动作和语言动作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外,还可以采用象征、隐喻、想象、幻觉、梦幻、意识流等银(屏)幕化手法,把人物的内心活动直接诉诸银(屏)幕。

3.运用细节刻划人物性格

细节是影视剧作的血肉,也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心灵的重要手段。细节描写是叙事性文学艺术共有的方法,影视剧作中细节的独特性在于,可以通过特写和近景镜头把细节加以放大,使其增加可视性,产生艺术魅力。

二、环境描写

(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影视剧作中的环境,也就是人物生存、活动于其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出现在影视片中的自然景物、陈设、建筑、用具等等。 社会环境:主要指环绕在影视片中人物周围的人际关系及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和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往往对人物的性格和命运起决定作用。

(二)自然环境在影视剧作中独特作用

1.作为交待时序、地点和背景的自然环境,在影视剧作中随处可见。它衬托人物的情感和心态,为影片装点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情。

2.作为灾难、险阻、威胁的自然环境,如暴雨、狂风、洪水、干旱等等,在影视剧作中,往往以人的对立面因素出现,它考验人物的意志和品格,是人们思想、性格和灵魂的试金石。

3.作为隐喻、象征意义的自然环境,其本身就构成了大有深意的艺术形象,体现着影片的哲理性内涵,起着深化主题的作用。

第四节

情节与结构

一、情节设计

(一) 情节构成的基本原则

1.情节要体现多彩多姿的特点。 2.要开片抓人,引人人胜。

3.情节要合乎人物性格发展逻辑,服从揭示人物之间关系的需要。

(二) 情节叙述的基本方式

影视剧作中,情节叙述基本上有三种方法: 1.客观叙述法

这是传统电影最基本的叙述方法。它一般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自然时空去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客观叙述的基本语言就是蒙太奇组接。

2.主观叙述法

这种叙述法与客观叙述法相对应,它好比是编导在向人们讲述一个他所经历的故事和熟悉的人物。片中的叙述人往往是我”。内心独白、画外音旁白都是以“我”的视角进行解说。

3.主、客观交叉叙述法

这是对上述两种叙述法的综合运用。这种方式手法灵活多变,情节叙述的外在形式也多彩多姿,主观时空与客观时空都尽可能得到了展现,影片包含的生活容量和心理容量也相当丰富。

(三) 情节设计的基本类型

1.采用分解法设计情节

分解法是一种主要选取质变状态的矛盾,着力表现冲突,并采取强化的办法,将一系列的冲突加以集中、浓缩,使情节曲折跌宕、紧张激烈的设计方式。

用分解法设计情节要注意几点:

①要集中笔力写好重场戏。

②充分利用偶然性因素,处理好偶然和必然的关系。

③巧设扣子,造成悬念,增强情节的故事性。

2.采用纪实法设计情节

纪实法大多选择处于量变状态的生活意材,更多的是表现一种相对静止的、比较缓和的矛盾状态,或者采用非冲突的方式去处理较激烈的矛盾,强调通过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来构成情节。

二、结构形式

影视艺术的结构形式有两种分类方法 (一) 从影视艺术所表现的不同内容来分

1.戏剧式结构

这是传统影视剧作结构的基本形式。其主要特征为:

① 一般以外部冲突为基础,构成贯穿始终的戏剧情节,根据矛盾冲突的不同内容和形式.,又形成各种差异的戏剧结构类型。

② 在时空处理上,多采用顺序式时空,一般按照事件发展的自然流程进行结构。

③ 在总体构思上,讲究整体布局的严谨完整,一般都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部分。

2.散文式结构

其主要特征为:

①一般没有完整的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和连贯的故事情节,只有一些生活片断或生活侧面的组合,片断与片断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但形散神不散。

②在时空处理上,.多采用顺序式时空,不打乱生活本身的自然流程。

③画面匀称、自然,节奏舒缓、流畅。

3.心理式结构

其主要特征为:

①一般不注重人与人之间外部冲突的描绘,而偏重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示,依据人物的意识活动和情感的起伏来进行结构。

②在时空处理上,完全打破了时空界线和事件的自然顺序,把生活加以重新排列组合,让过去、现在、未来迭替出现、交叉进行。

③节奏快、跨度大、情节跳跃。

(二)从影视剧作时空构成来分

1.多时空交错式

2.多视点结构

3.套层结构

4.板式结构

第五节 影视剧作的改编

一、改编的原则

(一) 忠实于原作,深刻而准确地理解原著 (二)

保持和发扬原作的风格特色

(三) 要准确把握时代,不能违背生活和历史的真实

二、改编的方法

(一)扩充填补

1.扩充副线:这种方法一般用于改编篇幅较短的作品。

2.增添副线:这是指原作根本不存在的线索,改编时为增强影片的矛盾冲突和戏剧气氛,而凭空增添的线索。

(二)浓缩删削

主要是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头绪繁多复杂作品的改编。改编者紧紧抓住与主题有关联的人物和事件,对原作删繁就简。

(三)节选

从作品中拿出相应完整的一段予以改编,这是对长篇小说改编的常用方法。

(四)自由改编

这种方法是借原作的躯壳发挥改编者的主观意念以阐发新的主题,但和原作又有密切联系。

三、小说改编的基本要求

(一)正确把握原作的主题思想和主要矛盾冲突,按照影视艺术独特的空间思维进行总体构思。

(二)塑造出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是改编的中心环节。

四、报告文学改编基本要求。

(一)从塑造人物出发,设计出具有性格特征的独特情节。

(二)抓主线、舍其余,集中笔墨刻划人物。

(三)充分发挥细节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戏曲改编的具体要求

(一) 剧情安排具体化

(二) 景物设置真实化

(三) 表演艺术生活化

参考书目

1、 王迪:《现代电影剧作艺术论》,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年版。

2、 赵凤翔:《名著的影视改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3、 汪流:《电影编剧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

4、 宋家玲:《影视文学创作论》,北京广播学院1997年版。

课时分配:12课时

第四章

影视艺术的鉴赏与评论

目的和要求:掌握影视艺术鉴赏和评论的基本性质与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影视艺术鉴赏及批评的实践操作。

第一节 影视艺术鉴赏的性质和特点

一、影视鉴赏的基本含义

(一) 什么是影视鉴赏

影视鉴赏是观众在接触、把握银(屏)幕形象小通过感知、理解、想象和感情体验、并在其固有的生活体验、心理信息储备的基础上,再造出审美意象的精神活动。

(二) 影视鉴赏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

1.从客观方面来说,影视作品必须是审美产品,是属于审美范畴的故事片或艺术片。

2.从主体方面来说,鉴赏者必须以审美的态度并在与客观审美关系中去知觉审美对象的美。

二、影视鉴赏的一般特点

(一)是鉴赏主体感知、想象、情感、判断交织统一的审美心里活动。

(二)是独特的认识功能和娱乐功能有机统一的美感活动方式。

(三)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再创造活动。

三、电影鉴赏的特殊性

(一)当场体验性

电影放映场是—个特殊的审美场一—限定性审美场。它使观赏电影的人们能迅速中断日常注意而转入审美注意,中断日常知觉而转入审美知觉,并由之而对电影所创造的艺本空间立即介入,进行当场体验。因此,当场体验性是电影鉴赏的一个首要特点。

(二)直觉领悟性

电影主要是通过运动的画面来塑造形象的,它把文学的符号语言转化为直接诉诸视觉和听觉的形象,把最主观、最隐秘的思想、感情、意绪乃至无意识行为冲动以最客观的形式传达出来。因此,它也最适合于观众直觉领悟。

(三)效应共时性

在电影欣赏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因象而喜,满场笑声;因象而悲,满缅唏嘘。这种效应是即时发生而又是共时发生的,这便是电影鉴赏中的共时性美感效应

第二节

影视艺术鉴赏的规律

一、影视鉴赏的一般过程

(一)视听结合的审美感知阶段

影视艺术视听结合的特点决定着观众的审美感知也必须具有与之相应的视听结合能力。观众在观赏影片时首先就是以视听结合的方式去理解剧情、领悟意味,从而完美地接收银(屏)幕形象所输出的艺术信息的。

(二)充满感情的由一到多阶段

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观众密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并对艺术信息投射自己的感情,从而充实和丰富输入的艺术信息。这就是充满情感的由一到多的审美鉴赏阶段。

(三)情理结合的审美理解阶段

观众在影视鉴赏活动中,情感和理智是水乳交融地站台在一起的。情感在鉴赏过程中起着推动和激化作用,而理智却起着引导和规范的作用。观众对影视作品的回味、品评阶段就更离不开。

二、影视鉴赏中的再创造活动

影视鉴赏中的再创造是观众主体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其特点为:

(一)影视鉴赏中的再创造是自由性与确定性的结合。

所谓自由性,是指观众在欣赏影视艺术的过程中,总是会根据自己的感受、理解和生活经验对影视艺术所提供的艺术形象与情景进行加工、补充、丰富,再造为自己的一种内心意象。

所谓确定性,是指欣赏过程中的自由是有一定范围和方向性的自由,必须受到影视艺术作品本身的规范和制约。

(二)影视鉴赏中的再创造是共时性和历时性的统一。

在影视艺术的鉴赏活动中,不仅不同时代的鉴赏者在欣赏同一作品时会“各以其情遇”,而且同一观众在不同情境下观赏同一部作品,也会“各以其情而自得”,这就意味着影视鉴赏既有当场性、共时性的再创造,也有延续性历时性的再创造。

第三节

影视评论的性质和作用

一、影视评论的基本含义

影视评论是以影视鉴赏为基础,通过研究、总结影视艺术的现象、规律和创作经验来指导观众鉴赏,推动影视艺术的一门科学。

二、影视评论的性质

(一)影视评论应具有科学性

1.评论主体要遵循科学工作的一般原则和规律,遵循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基本要求。

2.对影视片要有深切的艺术感受,力求从具体的影视艺术现象中,抽取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规律,指导影视创作和鉴赏,并不断深化影视理论。

(二)影视评论应具有实践性

(三)影视评论应具有社会批评的性质

三、影视评论的作用

(一)指导影视艺术创作

(二)指导观众的影视鉴赏

(三)加强影视理论自身的建设

第四节

影视评论的标准及对象

一、影视评论的标准

(一)思想标准

思想标准是衡量影视艺术作品思想性的尺度。所谓思想性是指影视作品的题材、主题以及视觉形象在运动中所显示出来的社会政治力量。一般来说包括如下几方面:

1.高度的真实性、逼真性

2.进步的倾向性

3.健康的情感性

(二)艺术标准

艺术标准是衡量影视作品艺术性高低的尺度。艺术性是指编剧、导演、演员的思想文化修养、艺术才能、艺术创造力等各种因素在影片内容与形式统一中所显示出来的一种艺术魅力。一般来说包括如下几方面:

1.视觉形象的生动性、鲜明性、典型性

2.综合性与整体性

3.形式的独创性与完美性

二、影视评论的对象

(一)思想性对象:题材、主题、人物、情节、细节的评论

(二)艺术性对象:编剧、导演、表演、剪辑、摄影、声音、美工等的评论

第五节

影视评论的基本方法与类型

一、影视评论基本方法

(一)影视评论方法的含义

影视评论方法是指影视评论活动中的途径、手段、方式。是影视评论实践中的行为方式。

(二)影视评论的主要方法

1.社会历史批评方法

社会历史批评方法要求评论家站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把影视艺术作品、影视艺术的思潮、流派、风格放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大系统中考察其社会本质、创作规律、社会功能及价值。社会学的批评方法,重视影视艺术的社会和历史两大因素。

2.心理批评方法

心理批评是研究影视艺术与心理的理论,心理批评吸取了心理学研究成果,侧重研究编剧、导演、演员在影片中蕴含的美感经验,观众在欣赏影片时的情感心理反映,以及编导、演员的创作动力、目的,影片中人物的情绪、心理的内在意蕴等等。

3.结构主义的批评方法

它是继蒙太奇形式主义、照像本体论的写实主义等电影理论之后兴起的一种电影批评理论。它主要对影片本文进行分析,在一部影片或某导演的全部影片或某一样式的影片中找出其基本结构,从而获得影片的思想内涵和意蕴。

二、影视评论的主要类型

(一)评介式

这类文章用评论的方法来介绍新片内容,往往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或介绍历史背景、思想内容,或介绍故事情节、人物性格。

(二)评论式

这类文章是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从影视艺术的自身规律出发去分析、评论影视作品。它以鲜明的观点、透彻的说理、准确的分析取胜,因而对影视创作和提高观众鉴赏水平都有很大帮助。

(三)综合式

这类文章的视野—·般比较开阔,评论的对象不是一部影视作品,常常是评论一个时期的作品,或者是评论同一题材、同一类型的作品,而且说理透彻,对创作和理论研究都有很大的启发性。

(四)争鸣式

这类文章也是评论文章的一种,不过它是以发表自己不同意见为特色。有的是批评,有的是反批评,但无论批评与反批评都必须做到摆事实、讲道理。

19 参考书目:

1、 王传斌、严蓉仙:《电影鉴赏学》,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

2、 章柏青、张卫:《电影观众学》,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年版。

3、 颜纯钧:《电影的读解》,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年版。

4、 周安华:《现代影视批评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

5、 彭吉象:《影视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课时分配:14课时

上一篇:一日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药品专项整治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