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辅导点滴

2022-09-02

第一篇:小学生作文辅导点滴

小学生作文指导点滴

在作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活动的环境不同、感受不同、思维的差异、表达事情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指导学生真实地写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变作文内容的千篇一律为五彩缤纷,充分地体现出学生在作文方面的个性来。

叶圣陶先生在《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中指出:“小学生练习作文之要求,惟在理真情切而意达”。“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撰作”。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对此深有感受,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出好作文,除了教给学生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外,更主要的是必须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写真人真事,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

一、 采取试讲、读、写的方法,激发他们写日记的兴趣。

提倡学生写日记,开始多数学生积极性不高,即使少数写,也多流于形式。针对这一实际,我采取试讲、读、写的方法,激发他们写日记的兴趣。讲,是有准备地向学生讲述一些名人英雄人物,通过写日记而成长起来的过程。如:鲁迅、雷锋、王杰等。让学生认识到经常写日记对于提高写作能力和思想品德修养都有好处。同时有计划地向他们介绍写日记的方法。读,就是提供一些合适儿童知识水平的优秀日记,让他们认真阅读。从中吸取好的营养,逐步提高写日记的能力。写,则是人人动笔,把自己做过的,看到、听到、想到的人或事,景或物写出来。开始要求短小,真实,具体,然后逐步提高。为了解决少数学生基础差,写作难的实际问题,允许摘抄与写作相结合。但摘抄必须注明,且不得超过总篇数的三分之一,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能动笔,而且可以天天坚持。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教师在教学中因势利导,启发点拨。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产生勤于思考,乐于动笔的热情,这是作文教学努力的方向。

如教材要求训练:“注意观察周围事物”,我就布置学生各人选择一种自己所喜爱、熟悉的动植物,进行连续观察活动,要求经常写观察日记,最后写成一篇连续观察作文,还注意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要求,在“观察一物”后,鼓动大家开动

脑筋,从内容想开去,自己拟写题目,使学生在两个多月的观察,练笔的过程中,始终充满高涨欢快的情绪。学生兴趣爱好广泛,写作的题材也很丰富,如写植物的有《大蒜》、《迎春花》、《玉米》等题目;写动物的有《可爱的大白鹅》、《金鱼》、《母猪和它的孩子们》等。开展这类活动,由于学生观察的对象是自己所喜爱的东西感情要深了,要把观察到的这些东西用文字记下来的欲望也更强烈了。所以,学生在作文时普遍从过去的“要我写”变为现在的“我要写”。这样的作文内容就很具体、生动、富有情感。

三、充分发挥教师“指”和“导”的作用

学生作文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的指导是密切相关的。教师指导不是简单的包办代替,而是要真正起到“指点”和“疏导“的作用。教师相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水平要比学生高得多,那么,教师怎样把自己的高水平通过学生的作文体现出来呢?

这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指”和“导”。任何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文都是按搀、扶、放这三个步骤来实现的。当学生手拿作文题目不知所措时,教师就应该“搀”着学生,把自己丰富的写作经验过渡给学生,为学生指明一条写作道路;当然,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学生还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教师要“扶”着学生,为学生排除困难,疏通道路;在“搀”和“扶”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充分放手让学生动脑筋自己去想去写,使之思维得以训练。综合搀、扶、放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教师指导写作的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挥了“指”和“导”的作用,把学生搀稳了,扶正了,放开了,才能使他们走上自己的写作轨道,发挥最佳的写作水平。

四、调整学生心理,诱导其身心融入

由于作文本身固有的难度和学生写作水平的个性差异等原因,不少学生常常会产生某些心理障碍,从而影响作文水平的提高。这些心理障碍大致有:自卑心理、畏惧心理、无所谓心理、速胜心理等。要针对其心理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逐一消除。使学生真正理解:畏惧、自卑,大可不必;只要努力写作,全身心融入,又能注意运用以上巧妙方法,定会有长足进步;无所谓和自大,是一种盲目思想的表现,是一种错误思想的认识,作文是一种技能,多练就会进步;速胜心理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急燥心理,作文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表达项目,写作水

平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具备多方面和综合能力(观察能力、认识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因此,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挥之即成的问题,而是在长期的精读、多思、勤练相交融的潜移默化中实现的,只有巧妙地诱导学生,轻装上阵,身心融入,持之以恒地坚持一段较长时间的读练结合,学生作文水平才会快速提高。

第二篇:小学作文教学的点滴感悟

小学作文最基本的要求是描写生动具体用词准确、语句通顺、叙事清楚、生动形象、思路清晰、中心明确、主题突出、情感鲜明。

小学作文多以写人叙事为主,故在写作手法上多以记叙、描写为主,辅以说明。

小学作文只要把一件事写清楚就可以,大多是自己的生活经历。叙事作文只要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待好就好。写人的作文除了简单粗糙的描写外,其实还是围绕人物叙事,突出人物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

小学作文的思想要积极上进,主题要突出,能写出自己的心理感受就很棒,最好能达到情感的升华那就更加完美了。

作文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关注平时的生活,留心身边的细节,体味阅读中的点滴;积累素材,学习表达方式,领会深远意境,逐步积淀,打牢根基。

第三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点滴感悟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重在积累 (一)在生活中积累

在教学“生活中的见闻”时,建议学生利用休息日陪母亲逛菜市场,了解生活中的新鲜事物,体会母亲“当家”的辛苦。茶余饭后走进社区,了解社区的新鲜事。与好友走进图书馆,感受浓厚的阅读氛围。走进大自然,感受四季变化带给人们的美感。因为,只有亲身经历了,亲自感受了,所见所闻才会跃然于纸上。多姿多彩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只有让学生体验生活,学生才能乐于表达生活。

(二)从文本中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在课后练习题中出现了“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等类似的要求。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摘抄材料的过程中进行积累,而后转化为自己的素材。例如,在教学《索溪峪的野》一课,抓住语句优美段落:“索溪峪,西南紧连张家界,西北毗邻天子山,面积一百四十七平方公里,有景点二百多处。索溪峪山、水、洞自成一体。山,奇峰起伏,交错成趣;水,泉清瀑美,千姿百态;洞,幽深神秘,其妙无比。”学生在反复诵读这一段的基础上抓住“奇峰起伏,交错成趣”“幽深神秘,其妙无比”等语句进行品析,体会作者如此运用辞藻,便赋予这秀丽山水鲜活的生命力,使无限情态尽现眼前。通过阅读欣赏,品词析句,更能使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得到升华。扩大阅读量是学生积累的重要途径。写作要与阅读密切配合,相辅相成。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并在阅读中分析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鼓励学生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以此来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贵在练笔

让学生经常有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好文字这个工具,形成读写能力,并经常记录生活中的事情,最终形成文字。坚持写日记就是一个很好的练习机会,教师应该告诉学生事情无大小,用心感受就好,做到说真话吐真情,才能发出心底的本能的呼唤。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习作环境。譬如,在万物生的春季,与其将学生困在教室内,不如将其解放,让学生尽情地在草地上打个滚,在花丛中闻花香,尽情地拥抱自然。这样的情景一定会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叙述出来。根据教材特点挖掘写作资源。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范文。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训练要点,随文练笔是一个提高写作能力的好方法。在教学诗歌《妈妈的爱》时,可让学生模仿文本模式进行仿写。诗中写道:“有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我从梦中醒来,妈妈正给我扇着扇子,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裳。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有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妈妈到学校接我,一把伞遮在我的头顶,雨水却打在妈妈的身上。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这段小诗歌短小精悍,朗朗上口,足以唤醒学生对妈妈的爱。教师要抓住让学生练笔的好时机,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妈妈的爱还像什么。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如此的丰富,因此很容易仿写出这样的诗歌来。在这次仿写诗歌的小练笔的基础上,还可以指导学生写一件生活中妈妈关爱“你”的事,这样就由写诗歌上升到写一篇记叙文。这样阶梯式的训练,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写作难度。

三、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恰当讲评 讲评是指导作文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课堂上教师应该做到少讲多评。小学语文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在讲评过程当中可采取自评、师评、互评方式。其目的在于要抓住学生存在的共同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让学生从自己的作文内容和表达方式中找出不足。并且,教师可以将班级中优秀的作文拿出来作范文,供其他同学观摩、借鉴。让每位同学在作文讲评当中都能有所收获,了解自己文章的优缺点,从而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转换角色,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我们将会一同看到生活之源的“半亩方塘”和“天光云影”;学生将学会触摸感悟,体验生命赋予的平凡与感动,最终,获得写作能力上的提高。

第四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摘要〗写作是应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作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教会同学们观察生活、体会生活、热爱生活,学会在生活中找写作素材。利用精美课件引导学生听、说、学、写。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 兴趣 观察 素材 阅读 写作方法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在其中,写-----也就是作文,是教学中的一大重点也是一大难点。一提到作文学生就头痛,真可谓是谈作文“色变”,面对作文他们往往不知从何下笔或无话可说。然而,为了培养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并且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应用能力,作文教学也就成为了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作文课堂更有效呢?下面谈一谈我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叶圣陶先生曾也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在课堂上应多采用激励机制。在作文课上激励学生多动脑筋、多说,哪怕是说出一个恰当的词也要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演,在学生心目中老师一个肯定的眼神或一句鼓励的话语都是他们前进的动力。在我的作文课上我经常用“诺贝尔妙词家”“金鹰创作家”“诺贝尔文学家”等称号来鼓励孩子们在课堂上多思考、多说。这样同学们因想获得这些美誉会绞尽脑汁想词语,想句子,也就会触发他们课后多积累,并且当他们词意不太清楚或不会正确使用时可及时加以指正,这样全班同学也就都明白了,下次也不会做错了。例如,在一次作文课上一位同学说“班长终于不孚众望,赢得了演讲比赛第一名!”当时我叫同学们针对这句话改错,可没一个同学会改,并还有些同学喃喃自语说“好像是对的”,当我把“不孚众望”的意思说出来后,同学们才恍然大悟。在后来的作文中也就没出现这样的错误了。

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在生活中找素材,或在课堂中创设情境、创造素材。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1)。写作素材对于作文来说特别重要,同学们总是说不知道写什么,好像没有很特别的事情发生,每天都是一个样,就是因为同学们不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作文中的素材就是源于生活,培养同学们对生活的观察与体会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记得在上四年级写景的作文课时,我要同学们说说春天有哪些景色,同学们能说出很多,但当我要大家说说这些景的特点时,就鸦雀无声了。春天有如此多的景,如此多的色彩,如单单是我在课堂上用语言来描述、来形容,那是肯定说不清的,同学们也不能领略到春天的美。于是,我带领同学们在校园里欣赏春景,要他们带好笔和纸,记载景物的特点。同学们观察了桃花、迎春花、小草等,通过引导他们留心观察,并且提倡他们进行合理的想象,这次作文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就连平常写作一窍不通的同学也能将景物描写具体。同时,同学们也明白了细心观察对于写作是多么重要。

在适当时候,我们也可在课堂内创造情境,提供写作素材。有次听了一位老师的作文指导课,她让学生们用嘴为饼干变形,再谈谈自己是怎样做的,心情如何。这样加大了同学们的写作兴趣,让同学们在课堂中亲身实践,亲身体会,这就是积累素材的过程。同学们不仅玩得开心,而且能将为饼干变形的过程与当时的心情描写得具体、生动。所以,虽然是三年级学生写起来也有条有序,丰富生动。

三、要扩大阅读,丰富知识,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正如培根所说"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所以要教育学生,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可创建一个读书角并组织一些读书班会活动,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有段时间我举行过课前五分钟讲故事活动,让我欣喜的是在后来的习作中发现同学们将这些故事应用到了作文中去,可见,这也是个积累的过程。

四、设计精美课件,将抽象思维具体、形象化。

有些作文课很难上,有种讲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或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这时课件就能起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当我们在教同学们写想象文时,总会有种手足无措的感觉,因为这种抽象思维很难定位与把握,如果引导不到位就会导致同学们不知道写些什么,或产生漫无边际的想象而脱离文本要求。在听完一位优秀老师的作文课后,对我很有启发。他就是应用课件将想象课上得生动、有趣。他要求同学们写的是《峡谷探秘之旅》,在课内不可能带领同学们进入峡谷去参观、去想象,在这时课件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位老师先带领同学们通过课件领略了峡谷的美丽与神秘,激发了学生的探秘兴趣,再让同学们闭上眼睛,听着配音,进入峡谷探秘之旅的想象中。就这样这位老师将抽象的思维形象化了,同学们写出的作文也精彩极了。可见,课件对于我们作文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

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达到听、说、学、写的效果。

在习作课上,教师不能自己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灌输,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并且进行说话练习,这是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重要步骤。教师也可适机提供片段,对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学生在课堂上能组织语言说,在写作时也就游刃有余了。

六、写作方法的指导不是生搬硬套,也不是照本宣科,而是通过具体事例或优秀范文引导学生掌握方法。

单独把写作方法拿出来讲,学生们只会觉得乏味,效果可想而知,但如果将写作方法结合具体事例或优秀范文来讲就生动多了。例如:有位老师上三年级习作指导课《寻找春天》,在讲写作构思时,她通过一篇范文教会学生构思分为四大块:题目、开头、中间、末尾,哪部分应该表达出什么内容,这样,同学们就可仿照这个模块去写了。结果同学们的作文写得很有条理。还有一位老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教会学生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将作文写具体,写生动。同学们在他幽默、风趣的教法中领会了细节描写的要领。可见,这两位老师的目的都达到了,同学们学写作方法也能学得轻松、愉快。

七、让同学们的作文水平在互改与自改中提高。

新课标指出,要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其实,互改与自改也是同学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过程。在作文评改课上教师可分为师示范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并修改几个步骤来实施。教会同学们修改符号的用法以及通过“看------读-----找-----品-----评”这五个步骤来修改作文。让同学们具备发现作文中的优点,并且能修改作文时常见的不足,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引导他们要善于观察生活,关注社会,在作文自评与互评的过程中提高欣赏、习作能力。

以上几点是我个人在作文教学分析与实践中对于提高作文水平的几点体会,新时代的我们应该培养具有创造性的新时代人才,在作文教学中不能满堂灌,要以启发性教学为主。在作文教学中我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摸索、实践,按照新课标要求,达到有效课堂。 (2)

注:(1)、(2)摘自《新课程标准》

第五篇: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点滴做法

江苏省江都市樊川镇三周小学 孙银霞

内容摘要: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 愿望。„„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给了学生多少“成功的欢乐”?作文批语过于吝啬,“优”少“良”多,还有“不及格”。想想我们的学生确实够冤的,绞尽脑汁、辛辛苦苦写出的作文,却得不到“优”,只能得“及格”或“不及格”,他们怎不灰心失望!没有成功,何以愉悦!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我对自己的作文教学进行了较大的改革。

一、 用标准引领学生,用高分调动学生。

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我常常不解的是每每扣分严格之后,往往事与愿违,有的优等生甚至越来越怕写作文,导致作文水平下降。这是为什么?我想:动机与结果是作文的过程与终结,而重结果轻动因,无疑是戕害了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积极探索的果敢、呼之欲出的激情。于是,我改变过去过去打分吝啬的做法,以高分来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如,优等生的作文尽量在“优”和“优+”之间徘徊,能给“优”的绝不给“优—”,作文起点分为“良—”;如有的作文确实不能给予“及格”而得不到“良—”,那就暂时不打等级,等指导重新完成习作后再打等级,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二、 因材施教,引文评分,逐步提高。

如,小石同学刚进我班时,不会写作文,要求写一人一事的作文,他却写了班上的六人三件事。这样的作文不合标准,不能算及格。文在手中,人到面前,想到他作文的窘迫,看到他的几百字的文章,我没有给他打等级,而是当面指导他写作。结果,他复作有进步了。但,如按我的辛勤指点,仍不能算合格,我肯定打不及格,但我给他打了个“良—”。他非常高兴。而我没有就此罢休,又引导他三作„„就这样,经过将近一学期的指导、训练,小石同学的作文有了明显的提高,能够达到“优—”了。小石同学作文写好了,兴趣上来了,从厌恶变爱好,从中我感到,一个“优—”激发了一个同学,调动了一片同学,推动了一班学生。后来,江都市在小学生征文竞赛中,小石同学的作文《我的老师》获得了小学组三等奖。

三、 以批促写,以讲促练,放大学生的亮点。

我改变以往以挑剔的眼光批改学生习作的做法,树立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学生习作的优点。在方法上,先圈,即圈出习作中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划出写得生动的句子。即使是差的习作,也要圈划出写得正确的一句话或用得正确的一个词。总之,非要找出习作中的优点不可。后批。写批语时,以和学生谈心的语气,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如,小飞同学的《可爱的小鸡》,我这样写批语:“看了你的这篇习作,一只可爱的小鸡出现在老师面前,这只小鸡‘毛茸茸’、‘圆乎乎’,太可爱了!都是因为你形容得好的缘故。对,就这样用词造句,你的习作会越发精彩。”再如,小慧同学基础很差,习作没有中心,缺乏条理,语句不通,但她书写认真。于是,我在总批中写道:“你书写认真,特别是标点点得那么规范、那么美观,老师看了感觉真舒服。如果你能围绕中心写,语句通顺点,那就好了。”评讲时,我把该生的习作在班上传阅,让全班同学欣赏她的书写。后来,这个同学的习作很快跃居班级中游。

再评。我改变过去习作评讲的方式,不仅让学生读优秀习作,还读有特色的习作。如选材较新颖、构思较特别的。我特别看重差生有进步的习作,文中有好词好句的,都读给全班同学听。放大每个学生的亮点,巩固学生的成功之处,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心理学家赫洛克的实验表明,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表扬、鼓励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 自主命题,自由表达。

学生之所以谈文色变,视写作为苦差事,还由于教师出的往往是“成人化”作文题,且离学生生活体验太远。所以,要让学生爱好写作,就要让他们写与自己生活经验有关的、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具体做法是:

1、 让学生自己出题。即便是课本中规定的题目,我也尊重学生的意愿,愿意用的就用,不愿用的自己出题。(当然,现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本着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的宗旨,一般没有命题作文了。)每次作文,我都让学生根据课本中提供的材料,自主命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生呢?兴趣盎然,纷纷开动脑筋。

2、 让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事。课堂或课后小练笔,即使是一些“大作”,我也力求让学生写自己最关心或最感兴趣的题材。如,有一段时间,学生认为总是写人写事,没有什么意思,想写想象作文。于是,我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自己出题,自己写想象作文,然后交流、评比,班级内形成了一股写想象作文的浓厚风气。

再如,教育部发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后,学生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于是,有不少同学写了“减负”后自己的课余生活。如,小燕同学的《今天是星期天》描写了自己在星期天里在大自然中的所见所感,表现了少年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此文获得了校作文竞赛一等奖。

罗伯特·艾文斯认为,只要学生把写作看成是一种“自我放纵”,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看到什么就如实地写什么,熟练掌握写作技巧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

五、 开辟发表空间,提高学生自我欣赏的能力。 毕竟,作文得奖者为数不多,而一有好文章就让别人知道是激励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形式,也是提高学生自己欣赏能力的途径。

为了让更多的习作在班级交流,开拓学生习作发表的空间,我和学生在班级里布置了“作文乐园”,教室的墙上按“游览公园”的顺序设置了“好词宫”、“佳句廊”、“美文苑”等栏目。每次作文后,我都让学生把自己作文中的“成功”之处抄写下来,然后贴到相应的栏目里。由于自己的习作都有展示给别人欣赏、学习的机会,学生的写作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由此,写作的兴趣自然被调动起来了。

同时,每一篇习作写好后,我都评选出优秀习作或特色习作或进步较大的习作送到校广播台广播。此外,鼓励学生积极向报刊投稿。每每发现报刊有征文竞赛,我都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学期结束,我还把这些习作分编成册,取名为“六(1)班优秀作文”等,然后分发到学生手中。由于编成了书,学生更是喜不自禁,自然写好作文的愿望也就更强烈了。

此外,我还开展各种形式的作文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起他们的写作愿望。有小组间的竞赛、大组间的竞赛,有尖子生的对抗赛、困难生的进步赛;有书面作文竞赛,也有口头表达竞赛„„作文竞赛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特别是打破了优等生垄断

一、

二、三等奖的局面,使中下等生也有了获奖的机会,从而促进优秀生写出更好的作文,差生的习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由于改变了作文教学的方法,学生每次作文后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所以,他们不再怕写作文了。相反,班级中形成了浓厚的学习语文、写好作文的风气。近几年来,我所教的多名学生的作文获得了世界华人少年作文竞赛等各种竞赛二三等奖,另有多篇习作在省市级报刊上发表。

上一篇:学习吴大观精神心得下一篇:学习讨论情况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