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点滴作文

2024-04-23

打点滴作文(精选12篇)

篇1:打点滴作文

今天,我量了体温,发现超过了38℃,

取了药以后,我来到注射室,一位护士阿姨先在我手臂上做皮试,然后准备了药水,让我坐在一个椅子上,把一个针头扎在我手背上,开始输液,

小学生作文大全

我静静地看着药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流,慢慢地就睡着了。一会儿,我醒过来发现坐在爸爸腿上,原来爸爸看我睡着,就把我抱起来了。这时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皮管里的药水比刚才滴得慢了许多。我问爸爸,爸爸跟我说:“这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因为你坐得高了,离瓶子更近,压力减小了,滴得就慢了。”

爸爸把我放下,让我自己坐在椅子上。我注意看药水滴下来的速度,发现又变快了,和刚开始时的速度一样。啊,原来是这么回事,今天我又懂得了一点常识。

篇2:打点滴作文

暑假的到来,代表了又一学期的结束,考试前没玩够的遗憾,在今后的日子里会全部都一一补回来。

只是,与其他人不同的是,我做了一个小手术,医生说一定要静养,等伤口完全好了才可以到外面活动。可惜,我没听医生的建议,伤口刚刚好了一点,便在小区的花园里和小伙伴玩,还坐车到观音桥的书店去看书,医生的`建议早已抛到脑后。几天后,我感觉伤口处湿湿的,一检查,发现流脓了,老妈心急如焚,立刻把我带到了一位朋友所在的医院,刚刚做了检查,医生就说先做皮试,再输液。“大刑问候”呀!我连连求饶,打死也不输液。老妈试着和医生商量看能否通过吃药来达到治疗的目的,可医生又仔细地看了看伤口,面无表情地说:“现在是夏天,感染的伤口上炎症没有控制好的话对以后的医治会很麻烦的。”妈妈一听,马上站到了医生一边,严厉地对我说:“必须好好配合医生,必须输液。”我无法继续打“抗议战了”,只得躺上病床,“任医生摆弄”。

护士阿姨有点给我“皮笑肉不笑”的感觉,她端来了一个架子,一瓶生理盐水挂在上面,随着软管,我看见了一根在白织灯下闪闪发光的针,之后,情况可想而知--针尖狠狠地刺入了我脚背上的血管,我再看一看我的脚,一块绷带盖着一块纱布,唉!我当时感觉生理盐水进入我的血液后有种怪怪的感受,我的胃很不舒服,还很饿,一种难受得让我想打滚的感觉,愈来愈强。医生说这种药对胃部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建议老妈去卖一点东西给我吃,于是老妈就去卖曲奇饼“救了”我一次。

篇3:从点滴抓起为幼儿打好语言基础

教师充分利用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及时地鼓励和引导幼儿,将能够大大地发展和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因此,教师应从点滴抓起,为孩子打好语言基础,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一、创造轻松的语言环境,鼓励幼儿勇敢地说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幼儿成为积极的语言运用者,在交往中逐渐理解和表达不同的意图倾向。教师和其他成人需要特别注意保护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幼儿勇敢地说出心里的话,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是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主要目的。但小班幼儿的表达能力较差,而且刚刚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很多小朋友表现得拘谨、胆怯,不太愿意和同伴、教师交谈。“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所以,我们应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的语言环境。

平时要注意给幼儿的心理创造良好的环境,经常与幼儿谈心,说说自己的家庭成员,谈谈自己的开心事和伤心事等,逐渐拉近与幼儿的距离,增强师生间的感情,让幼儿觉得老师和家人一样,是可以信任和亲近的人,从而慢慢放松心情,能大胆地与同伴、老师交谈。

语言区角是锻炼幼儿语言能力的专用区域,教师可以把语言角布置成一个动物书店,给幼儿创设一个特定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习说话。移动黑板经过巧妙改装变成一面图书墙,装上“小动物书店”的招牌屋顶,仿佛身临其境,幼儿取放方便,可随时翻阅、互相介绍,同时又增加了语言角的立体效果,扩大了空间感。另一面的墙上挂了许多彩色的图片牌,牌上的图案清楚、形象、鲜艳,给幼儿直观的视觉冲击,幼儿很感兴趣,经常三两成群地聚集在那里,翻翻、看看、说说; 或拿在手里,和好朋友做猜图游戏。教师还可在区角放置小动物手指玩偶、食物的配对卡片等,供幼儿边玩边说,鼓励幼儿积极与小动物打招呼、自我介绍、假想情景对话等,充分利用幼儿喜欢的动物形象,激发幼儿说话的愿望,放松幼儿心情,使幼儿能勇敢地说话。

二、教给正确的语句形式,帮助幼儿连贯地说

小班幼儿刚从学说简单的单词过渡到学习完整的语句,对语句形式还不熟悉,导致幼儿无法连贯、完整地表达意思,教给幼儿正确的语句形式,可以帮助幼儿连贯地说话。如有的幼儿想问“天上为什么会下雨?”,会说成“天上下雨怎么?”“小鸟是怎样飞的?”说成“小鸟飞怎么样?”“兔子和乌龟谁跑得快?”却说成“兔子快?乌龟快?”,一些疑问词不会正确使用,问句的结构混乱;有的在回答问题时断断续续,只说到了几个关键的词,表达不清自己的意思……这时教师就马上教给他们正确的语句形式,引导幼儿跟着学说几遍,或引导全班幼儿一起学说,帮助幼儿加深印象,加强巩固。

教师在与幼儿的对话时要耐心、细心地倾听幼儿,发现语句上的问题及时帮助幼儿更正。教师的语速要放慢些,以便幼儿听清和模仿,千万不能因幼儿表达不清而否定他们的能力,相反, 要多肯定、多鼓励,从简到难,逐步完善幼儿的语言结构。

三、纠正个别的发音问题,教会幼儿正确地说

小班幼儿的发音也是语言发展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客观和主观的两方面因素都会影响幼儿的发音问题。其中客观因素是指幼儿自身的发音器官和听音器官还没发育完善,发音不到位,有的音特别是舌根音发不出来,如声母“G”“K”开头的音, 发音位置比较靠后,幼儿很容易发成舌尖音,所以常常会把“哥哥”说成“的的”“故事”说成“肚事”“西瓜”说成“西八”“裤子”和“兔子”“卡车”和“塔车”“开门”和“胎门”分不清等,这是由于生理原因所造成的阶段性发音不准现象。也有的是主观原因造成的,如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的普通话发音不准,从而影响了孩子的正确分辨,有的家长甚至觉得孩子这样讲话才可爱,不但不及时纠正,还故意去学孩子。久而久之,使孩子在不好的语言环境中接受了不正确的引导,逐渐形成了俗话说的“刁嘴巴”。我们教师要耐心引导,指出幼儿不正确的发音,及时纠正,让幼儿反复跟读,直到改正为止。

四、渗透活动的各个环节,引导幼儿经常地说

《纲要》指导我们:“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相互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幼儿园语言教育应以一日生活为途径,渗透在活动的各个环节;教师应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和机会,激发幼儿说话的兴趣,使他们乐意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帮助幼儿积累经验。

(1)在教学活动中说话。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引导幼儿讨论、回答时说话外,还要在观察时经常引导幼儿说话。如在观察兔子时,让幼儿和同伴互相说说看到的兔子是怎么样的,从而让他们在物体对眼睛产生直观刺激的第一时间把看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当小兔子活蹦乱跳地展现在幼儿眼前时,孩子们会情不自禁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小兔子真可爱!”“小兔子的毛是白色的!”“两只耳朵真长!”“眼睛红红的!”“走路跳跳跳!”……这时教师如果顺势教幼儿学说新词和完整的描述性语句,幼儿就会很感兴趣,从而产生一种学习的冲动,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教学,也使幼儿的各种感官功能得到锻炼。

(2)在游戏操作中说话。幼儿在游戏时,不论手中在操作什么东西,常自觉不自觉地发出一些声音,或自言自语,或与他人对话,这些声音大都与操作内容有关,而且教师也制止不了。教师可抓住幼儿这个特点加以诱导利用,把操作过程编成儿歌, 让他们边做边说。如在玩泥工时,看到幼儿做棒棒糖,就编一首儿歌:“搓搓搓,搓成一个小圆球,插插插,插上一根小木棒,甜甜的棒棒糖真好吃。”又如在数学游戏“给小动物排队”时,幼儿边操作教师边念:“小动物,来排队,一个一个排整齐,不抢前,不落后,个个都是好孩子。”幼儿自然跟着教师一起念,这样幼儿既掌握了操作要领,也练习了说话。

(3)在生活小环节中说话。在一日生活中,有许多细小的环节不能忽视。如在进餐时让幼儿欣赏儿歌:“小朋友们来吃饭,饭菜营养真正好,牙齿就像两把刀,切烂以后送进肚。”睡觉时引导幼儿学说:“中午休息时间到,快把门窗(嘴巴、眼睛)关起来,做个甜甜的美梦,头脑清醒身体棒。”散步踩小脚印时,边走边念: “小脚印,真有趣,一前一后,一前一后,走得快。”……洗手时、排队时、课间谈话、塞衣裤时、上下楼梯时、玩大型玩具时等,都有各自的儿歌辅助语言,这种儿歌形式的语言朗朗上口,幼儿十分容易学说,不仅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练习了说话,也使各个环节的常规井然有序。

篇4:珍惜生命,慎打点滴

如果你认为上述的事例只是个案,那你就错了。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甚至有网友据此得出了“输液等于自杀”的结论,让人闻之心惊!

据报载,有的外国人到中国的医院看病,被吓得目瞪口呆。让他们“惊诧”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怎么这么多人在打点滴!在国外,打点滴被认为是一种小手术,一般只有两种情况会打点滴——一是抢救危重病人,二是病人无法进食,用点滴输入营养液。所以,他们一下子看到这么多人在打点滴,还以为全是危重病人,当然被吓呆了。

大家可能还记得我国卫生部门2009年的那次统计,当时测定国人每年打点滴平均数为8瓶,而国际上的平均数只有2-3瓶,“人均8瓶”一时几乎成了过度医疗的代名词。

孔子说,过犹不及。做任何事都得掌握一个度,治病救人的医疗更应如此。病理学家纪小龙曾经说过,在所有的疾病中,三分之一的病是能治的,三分之一的病是治不了的,还有三分之一是不用治的。事实上,很多打点滴的人治的恰恰是那三分之一“不用治”的病。比如病毒性感冒,抗生素对此毫无作用,且打点滴本身还给病人带来了诸多危险因素。

从使用抗生素的角度来看,打点滴会降低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使身体产生抗药性,且容易使身体的菌群失调;而从打点滴这种给药方式来看,它比口服药物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就算没有不良反应,长期打点滴,药液中的不溶性微粒也会大量蓄积在微血管丰富的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内,久而久之,会引起微血管的血栓梗塞、肺内肉芽肿等严重病症,所以,“输液等于自杀”的说法虽有些危言耸听,但绝非毫无根据。

至于“打点滴通血管”,也早就被专家们斥为无稽之谈——短期输液冲血管,既不可能将血管冲软,又不可能清洗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更不可能消除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各种危险因素,因而也就不可能预防血栓形成。

遗憾的是,因为种种原因,“打点滴”的给药方式目前仍在医院唱着主角。希望每一位看到此文的读者们都能向亲友们传播一下正确的“点滴”观,别让“滥用点滴害命”的悲剧再次上演。

篇5:打点滴作文

我一个人打点滴小学一年级叙事作文200字

。呼呼呼的大风似乎要把人们和楼房吹向天空。人们在风中艰难的行走着,像一只只老乌龟在缓缓爬行。

我们好不容易才来到一个诊所,妈妈让我在这儿输液,自己又去送哥哥学书法。

在输液时,我没有哭,也没感到很痛,扎针时好像一只小虫子爬进了我的身体里了。周围的人都很惊讶,纷纷议论,夸奖我说:“这个孩子真棒,这么小,没人陪他扎针,也不哭,而且看书还那么入迷,

不一会儿,妈妈送了哥哥来了,我自豪的把刚才发生的事告诉了妈妈,她说我长大了,很为我骄傲。虽然天气很冷,但是我心里很温暖。今天我真高兴。

篇6:打点滴作文

1、课堂之道在于,如何围绕学生的“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发挥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摘自《课堂亦有“道”》

感悟:课堂之道在于,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了学生,教师的“主导”才有了服务的对象。因此,“主导”总是围绕“主体”行动的,一切要遵循“主体”的认知规律和成长需求。

2、从事教育的人要知道,教师的思维不可代替学生的思维,教师的认知不可代替学生的认知,间接经验不可代替直接经验,唯有敢于让学生在“经历中体验”,才会有真正的学习发生。

——摘自《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

感悟:身为教师,我们要时刻谨记:教师永远也不可能代替学生,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去亲历学习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

3、课堂的意义和价值不是在于教会学生学多少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学习。

——摘自《不教能学会吗?》

感悟: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教育者的责任,如果教师只教给了学生知识,而没有教给学生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这个教师就是失败的,也是不称职的。

4、总有一天,我们要让每一个儿童“嗜学如命”。

——摘自《让儿童嗜学如命》

感悟:当有一天,我们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把学习看作是生命中的一部分,自觉地学习,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时,我们就可以对自己说‚我是成功的教育者‛。

5、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而不是培养“病梅”、畸形儿、伪君子、工具和奴仆。

——摘自《成为“他自己”》

感悟:教育要使每个孩子成为世上独一无二的‚他自己‛,就必须尊重每个孩子,让他们保持自己的本色,而不是刻意模仿他人,这样的孩子才不会迷失自我,才能真正成为‚他自己‛。

6、能力来自于“动”中,知识只有在实践、体验、探究中才会转化成“力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生成为智慧。

——摘自《为智慧而教》

感悟: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知识本身没有力量,只有当一个人学会了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了智慧,这时原本僵化的知识才有了力量。

7、“自主、合作、探究”,是教育的共同“魂魄”所在,是一切课改的“不二法门”,让学生在“学”中“生”。

——摘自《“六字箴言”是不二法门》

感悟:‚自主‛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彰显了集体的魅力,‚探究‛展示了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三者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了教育的‚魂魄‛。

8、教师要尽可能抑制住自己的表演欲,而敢于放手让后学生“表演”;舞台是学生的,不是教师的!

——摘自《千万别“表演”》

感悟:教师演得再好,始终是教师的;学生演得再差,也是学生的,是学生学习的组成部分。教师要做的不是让自己的演技发挥到极致,而是要教给学生学习表演,这才是教师明智的选择!

9、“搞舒服”,你得知道他想什么、要什么,他惯常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他习惯于怎样学,他喜欢什么、拒绝什么。你得从他的角度、准许他下欧诺个一直的“被动”中走向“主动”,让他自我选择、自我思想、自我表达,他想说即说、想唱即唱,你得尊重他的眼睛和

嘴巴。当他的行为、方式、思考、结论和你冲突时,你应该尊重和接受这种冲突。

——摘自《想法把学生“搞舒服”》 感悟:教师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需求,准许他们与你‚唱反调‛,这是课堂发生的质的变化。也唯有质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课堂的弊端。

10、为什么中国的教改典型都出在农村?从农村教育被有意无意边缘化那天开始,农村教育就必须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挣扎,这颇有点陈胜吴广起义的悲壮感。

——摘自《教育的希望在“民农”》 感悟:‚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穷思则变,正是因为农村教育所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如优质生源流向城区学校的问题、师资力量逊色于城区学校的问题等。于是,他们决定破釜沉舟,把目光投向了课改。结果,一改就改出了教育的春天!

11、满世界里教辅,尽管拿来,尽管发下去,这成绩比拼的是哪个教室更“心狠手辣”,谁敢于把学生往死里逼下去,谁就是“好”教师,谁心慈手软,谁的成绩必然吃亏。

——摘自《逼上梁山反“传统”》

感悟:读到这句话,我突然想起了从前一个同事说的一句话。他说:‚你发现没有,每年暑假站在领奖台上领取质量奖的老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会‘整’学生。‛当时,我只是付之一笑,没去多想。现在看来,还真有这个理儿。

12、时代要求教师要建立一种全新的“教育信仰”——全面关照学生的成长需求。

——摘自《教育的信仰是“学生”》 感悟:我很庆幸,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我努力做到这一点——全面关照学生的成长需求。我与学生的关系亦师亦友亦亲,他们有的已经大学毕业,有的和我一样走上了教育岗位,但她们念念不忘我对她们的影响和教育。我想,也许这些是我今生作为教师收获到的最大财富。

13、从“有法”到“无定法”,再到“得法”,恰好是教学必须经历的三层境界。

——摘自《没有模式的课堂叫“胡搞”》 感悟:教学很像是练武功,要想练好一种上乘武功,首先必须练好基本招式,这叫‚有法‛。扎实练好了基本功,就没有必要按部就班地出招,要根据对手的招式灵活出招,这叫‚无定法‛。最后,习武者将所学的各种招式融会贯通,加以升华,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这就叫‚得法‛。

14、教育就是“选鞋子”。教育就是“打麻将”。教育即“放手”、“放生”。

——摘自《关于“教育”的四个隐喻》 感悟:传统的课堂总是让儿童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而从不会考虑学生的感受,‚选鞋子‛让儿童找回了自我。教育仅靠枯燥的说教犹如纸上谈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样只会事倍功半,‚打麻将‛轻松解决了课堂的疑难问题。教师真正爱学生,就应该努力做到‚该放手时就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发展自己。

15、学习即合作。

——摘自《关于“学习”的四个隐喻》 感悟:合作生出智慧,合作产生效益!教师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主动与人合作的意识,并学会最大限度地与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从而获得学习的高峰体验,收获最美的果实。教师与学生合作,学生与学生合作,让合作成为课堂学习的常态,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阶梯!

16、教育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每一个生命得到尊重”,“让每一个生命精彩绝伦”。

——摘自《教育即解放》

感悟:怎样才算是尊重生命?我想:尊重生命的前提是相信生命,尊重最鲜明的特征应该是放手。唯有解放学生,才能生命之花尽情绽放。

17、假如你想“换个花样”创新一下,那一定会被指责,轻点叫“出风头”,严重点便是“邪说异端”。

——摘自《教育的“问题门”》

感悟:死守传统不放的人犹如井底之蛙,他们不愿跳出井口,因此,他们始终看不到天空到底有多大。倘若你告诉他天空比井口大很多倍,他一定会嘲笑你胡说八道、信口雌黄。真是可笑可悲!

18、变革在某些时候不仅需要割破“习惯”、“传统”,也需要割破那颗苍老的“心”。

——摘自《一把教育的“手术刀”》

感悟:很多时候,‚习惯‛和‚传统‛是外显的,具有操作性。要打破‚习惯‛和‚传统‛也并非特别困难。但是,‚人心‛始终是隐藏在人的内部深处的,看不见,摸不着,难于控制,却又十分关键。因此,要改变一个人,得首先改变他的思想,改变他的心智。

19、高效课堂正是对传统课堂的推翻和重建!

——摘自《课改的“补”与“建”》

感悟:学会放弃,实质上就是学会选择。人走在错误的道路上,速度越快,离目标只会越来越远,犹如南辕北辙。要想达到成功的彼岸,唯有一切重来,放弃传统的种种经验和套路,从零开始。

20、教育不是让人成为冷酷残暴的魔鬼,也不是再造不食人间烟火的圣贤,而是指向有血有肉的生灵,他们应该拥有一种基本的状态,叫做——“不平静”。

——摘自《平静的绝望》

感悟:《三字经》中有‚人之初,性本善‛之说,教育就是要唤醒每个孩子内心深处的真善美,并激励他们乐观向上,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人生充满希望,在‚不平静‛中健康、快乐成长!

21、枪打出头鸟,“杜郎口们”理该受到“批评”。

——摘自《课改“泥腿子现象”》

感悟:的确如此,‚枪打出头鸟‛。但是,总有一只鸟会出头,总有一只勇敢的鸟会被打。因此,当我们下定了决心要课改时,就不要畏惧那黑洞洞的枪口。与其在‚传统课堂‛里裹足不前,最终憋死,还不如冒着被‚枪打‛的危险冲出去,在新课改的课堂里浴血奋战,或许还有生还的可能。

22、仅仅有课改的理念,而受困于“方法”,是当今课改遭遇的最大尴尬。

——摘自《不能忽视的“两率”》

感悟: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许多教师当前所面临的困惑,我们缺乏的不仅仅是理念的问题,更多的是‚方法‛的问题。不解决方法,课改永远落不到实处,无法走进我们的课堂。

23、“把课堂归还给学生”,是一切尊重的起点,也是高效课堂的“开始”。

——摘自《高效课堂是什么》

感悟:把课堂归还给学生,高效课堂才有了诞生的根基,这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放手。

24、好教育从不会因考试而改变,也不会在考试中败下阵来。——摘自《从课堂出发》

感悟: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教育不一定是好教育,但好教育一定会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也许,在课改的初期,会有一些波折,甚至会影响到成绩。但我相信,最终一定会获得满意的结果。谁笑到最后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25、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是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目的地。——摘自《高效课堂的两个基本点》

感悟:传统课堂总是视‚双边关系‛为圣旨,生怕忽视了‚教‛。在师生关系上,教师又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存在。于是,课堂就成了报告厅,学生多数充当的不过是听众而已。

26、要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师就要真正确立科学的教学目的观——教学不是“教”教材,也不是“教”教案,而是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摘自《教师即开发》

感悟:发展学生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应该担负起服务学生、发展学生的角色。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就是好教学。反之,有碍于学生健康、快乐发展的教学就是劣质的教学,应该彻底与其决裂和摒弃!

27、所谓在学生的心灵上写诗,其实写的是“人性”二字,字后支撑着的是“生命的尊严”和“生活的意义”,不对心灵施暴,也就是意味着从人性的角度,引导孩子认识生命、思考人生,然后才可滋润一生,让他们受用一生!

——摘自《做记忆一生的教育》

感悟:在学生的心灵上写诗,该是多么美妙的事情!一个懂得在学生心灵上写诗的老师,一定是一个能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的人,一定是一个懂得呵护学生心灵、懂得学生情感需求的人!她教给学生的不仅

是知识,更多的是超越于知识之上的东西,是如何善待生命、善待人生的问题。

28、“零教案”可不是给教师们时间“减肥”,而是剔除那些既浪费时间又没有功效的“赘肉”。

——摘自《“零教案”不是盲目“减肥”》 感悟:想想我们平日里劳神费力撰写的教案,又有多少价值可言?可我们仍然每天坚持不懈地写着,做着这些毫无意义的无用功。有时撰写的教案根本就没用上,实在是一种徒劳。相反,我们几个老师坐在一起,口头交流教学中的问题,或者是产生一些争论对我们才是有益的。

29、教书就是“驯兽”,上课就是“对答案”,然后逼迫学生死记硬背,牛不喝水强按头,甚至会“逼牛吃肉”。——摘自《逼牛吃肉》

感悟:一个‚逼‛字足以看出教育的无奈!而‚逼牛吃肉‛更是对‚牛‛的摧残!教育走到这步境地,实在是令人震惊。身为教师,我们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否也有‚逼牛吃肉‛的现象。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0、让学生动手、动口、动心、动神,只有坚持这样的“解放”,才能生长智慧、展现活力。

——摘自《教与学的矛盾》

感悟:好的课堂,应该是动静结合的课堂。因为灵动,思维才能得到碰撞,才能激起智慧的火花,灵感才能被激发。如果课堂上,学生一个个正襟危坐,却目光呆滞,这样的课堂,即使纪律再好,又有什么意义可言?

31、在今天的教室里,有多少教师在讲台上眉飞色舞,就有多少学生在课堂里痛不欲生。

——摘自《不跪着学习》

感悟:讲台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因此,教师切不可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华而得意忘形,臵学生的感受于不顾。这样的老师不仅是自私的,也是不负责任的。

32、真正的名师应该体现在对一线教师成长的引领上。——摘自《剥下“名师”的画皮》

感悟:一语道出一线教师的心声!我们需要的名师,正是能够引领我们专业成长的人,而不是名气的大小问题。

33、能让“每一位”学生,无论他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差异,都能体会学习的快乐,这才是教师的课堂艺术。

——摘自《名师,不要成为课改阻碍》

感悟: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一个老师如果能让他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快乐的学习,这样的老师就是一位了不起的老师。也只有这样的老师,才有资格谈‚课堂艺术‛。

34、其实,不仅是名师,任何一个从事教育的人,都应该以这样的努力去赢得敬重。

——摘自《向真名师致敬》

感悟: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如何为自己赢得尊严、赢得别人的敬重,李镇西先生为我们指点了迷津。倘若我们能按先生的要求去做,即使我们不是名师,也同样可以赢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

35、对于一线教育来讲,教科研应该就是教学本身,它不是专家的“专利”,而是贴近教师课堂和生活的最鲜活的“问题”,只是这样的问题有时候需要我们集思广益,需要花费些时间去分类进行研究。——摘自《摒弃教科研“花瓶”》

感悟:我觉得教育科研应该成为教师工作的一种常态,一种习惯,而不应该带有功利色彩,不能为了考核加分或是晋升职称才去临时抱佛脚,也不能因为遇到困难而半途而废。

36、当某些经验过于狭隘、僵化甚至缺乏人道时,是否应该换一种思维试一试,或许立马会让问题迎刃而解。

——摘自《教师如何能有“三头六臂”》

感悟:经验就像一把双刃剑,有时可以帮助我们轻松解决问题,但有时也会禁锢我们的思维,扼杀我们创新的脚步!

37、山不在高,小课题是撬动学校的“支点”;水不在深,小课题能解决制约学校教学的“大问题”。

——摘自《小课题研究》

感悟:课题研究在于务实,在于它的实用价值,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而不在于课题本身有多华丽。好高骛远、追求虚名是课题研究的大忌。

38、教育是一种信仰,拥有信仰才能拥有幸福。

——摘自《教育是一种信仰》

感悟:人不可以迷信,但一定得有信仰。有了信仰,也就有了人生的目标。作为教师,如果能把所从事的教育看作是生命中的一种信仰,当作是人生追寻的梦想。那么,教师的人生之路将永远是光明的、美好的、幸福的!

39、为了我们的孩子,就算我们当教师的受点委屈行吗?管住自己的嘴巴,少讲点,再少讲点,让孩子们多说点、再多说点!

——摘自《为什么非要限定老师讲多少》

感悟:我常常想,老师在课堂上如果能少讲一点、让学生多讲一点,那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关键是,目前的学生偏偏就金口难开。课堂上,一个个俨然是个听众,甚至是个局外人。所以,我得想办法撬开他们的嘴巴。万一不行,就先“逼”他们说,再慢慢让他们学会主动说,愿意说、爱说,这样我的愿望就实现了。

40、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让学生学会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好教师的价值只体现在“导学”上!

——摘自《“导师”要变身“导学”》

感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就是要让学生亲历学习的过程,这样学到的知识才是有灵性的,而不是僵化的。

41、高效教师一定是好教师,既然是好教师,那一定怀有责任和使命,为“人”而教;高效教师一定是备受学生欢迎的教师,阳光、热情、有责任心,把课堂狂欢视为教学的生命。——摘自《高效教师》

感悟:一个好教师,首先一定要清楚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引路,让他们健康、快乐地学习着、成长着。不能为了一味追求分数而逼迫学生学习,也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实行‚满堂灌‛,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压制学生的个性。这样的老师只

会招致学生的厌恶,从而导致厌学情绪。这样的教师所在的课堂也一定是低效的!

42、传统课堂教学与高效课堂的最大区别正在于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发现”,传统教师和“高效教师”的区别在于是“施与者”还是“开发者”、激励者。

——摘自《好教师之“好”》

感悟:大道至简。‚被动接受‛和‚主动发现‛孰优孰劣?只要尝试,结果自然明了。‚施与者‛和‚开发者‛、激励者谁是真爱学生?你我心知肚明,学生心中也自有一杆秤。走出传统课堂的囹圄,解放了自己,也就解放了学生。

43、在高效课堂上,教师的责任就是导演的责任,尽可能调动演员的表演欲望,挖掘演员的表演才华。这个“导”字,鲜活儿传神地给教师做出了角色定位。

——摘自《把责任交给教师》

感悟:教师要当好导演这个角色,就应该相信学生,不在课堂上和学生抢风头,要沉得住气,要耐得住‚动‛。教师要当好导演,还要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当好导演,还要做到脑中有标(新课标)、心中有本(教材)、眼里有人(学生),精心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开展自学、对学、群学,学会学习。

44、我们总是沾沾自喜得炫耀又有多少学生考上了一本、二本。多少清华北大,可我们从来不曾统计又有多少只“鸟儿”在这样枯燥残忍的学习里,失去了青春、创造和激情。我们今天还有多少只箱子和笼子,关着多少只可怜的鸟儿?

——摘自《养鸟师傅的“应试教育”》

感悟:这段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今教育仍普遍存在的一种怪现状,这是学生的不幸,也是教师的不幸,更是教育的悲哀!反思!觉醒!痛定思痛,拯救孩子,就是拯救我们教师自己!

45、当我们一边在重复着“自主”的谎言时,一边却又牢牢地把守着课堂,这样的课堂,哪里是学生学习的天堂,而是教师展示技艺的舞台!——摘自《教师的“占位”》

感悟:‚自主‛不能成为教师的口头禅,如果仅仅只是‚口动‛而不行动,即使说上一千遍一万遍,说得口舌生疮,也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学生不需要这样虚伪的谎言,他们尚未成熟的心灵伤不起,咱教师也伤不起。

46、心与心的对话的核心是民主、平等。对话式教学以师生平等和教学民主为基本前提,教师要从居高临下的强势位置上走下来,走到与学生平起平坐平等交流的关系中来。

——摘自《变味的“对话”》

感悟:心与心的对话,再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倘若能够俯下身子,敞开心扉与学生对话,相信学生也一定把心扉敞开,与教师交流。心灵与心灵地交汇,思想与思想地碰撞,情感与情感地沟通,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情感、爱与责任!

47、让儿童动起来的课堂正是从认知儿童的天性出发,巧妙利用儿童的天性,从而完成了传统课堂无法达到的教学飞跃。

——摘自《利用儿童的“太阳能”》

感悟: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好动的孩子更具有灵性。课堂一旦扼制了孩子的这一天性,必然导致学生思维的僵化甚至凝固。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教师要想轻松达到预设的目标,那无疑比登天还难。

48、教室应该是“生长”的沃土和“成长”的摇篮。

——摘自《教室即成长》

感悟:每一个孩子就好像一粒种子,如果落到了肥沃的土壤里,又有煦暖阳光的普照、和风与细雨地吹拂和滋润,他们一定会生长得茂

盛、水灵。反之,如果落到了贫瘠的土壤里,享受不到阳光的亲吻和雨露的滋润,他们一定会长得稀疏、干瘪,甚至长成畸形。因此,教师就是要努力给学生这片沃土,并带给他们阳光雨露,让学生在教室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长成参天栋梁!

49、班规其实测试出了教育者的境界,也考验从教者的教育智商。

——摘自《挑战克拉克的班规》

感悟:一个人的境界,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站在大境界上,才能看得更高、更远。普通人看到老了的葫芦,只能想到把它锯开做成瓢舀水用,但是庄子却能想到把它绑在身上,畅游于大海之上,这就是境界的问题。教师的境界高远,才能看到学生的现在和未来,在制定班规时才能不拘泥于课堂行为规范,在运用班规时才不会循规蹈矩。

50、巧借“问题学生”解决“学生问题”,通过引入班级竞争,唤醒沉睡的心灵,并促使他们一步步、一点点走向人生成功的体验,从而也使自己的办学柳暗花明。

——摘自《巧用“问题学生”资源》

篇7:点滴感动作文

今天是21号,现在六点一刻,爸妈说好了八点钟到家的,四年了爸妈都没有回来过,我在焦急中渡过漫长的分分秒秒,我想象着待会儿见到爸妈时的情景,一个多小时过去了还没回来,忽然听到有人推门而入,是爸妈回来了,我知道幸福离我越来越近了,说实话,对于母亲在我这个做女儿的心中,已知是很陌生的一种存在,我已经记不清当年的妈妈是怎样拖拉着我们这个家走过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唯一能记住的就是她鬓发的变化,由她离家时的华发漫生到回家时的花白鬓角。

父亲的剪短头发变成了小平头,那似庄稼茬样的头发参差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总觉得是我偷走了父亲的生命,却从没为他做点什么,像是被风吹进了沙子,我的眼里有一种涩涩的潮湿。

爸妈见到我时,也有种说不出的高兴、感动,爷爷奶奶表面上很高兴,其实他们此时心里一定比我想的都多,在奶奶眼里,父亲不仅是一个长大的男人,在她的心里,父亲不仅是远归的儿子,还是一个久别的客人。

那晚我们都早早的睡了,躺在床上,我真正明白什么是天伦之乐,蜗居斗室,满天繁星我抱着妈妈入睡,妈妈告诉我,只要我听话,努力学习以后每年都回来,我感动在妈妈的话语中,不能自拔。

那晚我想了许多,以前只知道任性,逼自己长出一身刺,让它鲜血淋漓地显示自己的存在,冬日也会常有阳光悄悄的推门而入,我懂了原来爱需要提醒。

如今爸妈已经走了,我每天晚上都在回忆我们三个的点点滴滴,感动其中。

篇8:我给花儿“打点滴”

就这样,我们家的小植物换了一盆又一盆,直到一次我最喜欢的“佛手莲”也离我而去了,我才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再眼睁睁地看着小植物们枯死了。

一开始,我想将一节塑胶水管接到阳台的水龙头上,再将管子扎几个对应花盆的小洞,但仔细一想,不行!首先,如果不停地滴水,很可能浇水过量,将植物涝死;其次,万一水龙头与管子脱开,家里将会变成一片汪洋!这可怎么办?

爷爷听我讲了这件事,鼓励我:“动动脑筋,一定会找到办法的!”说话间,我无意中瞄到了阳台一侧的几个废弃矿泉水瓶。对呀!我灵机一动:为什么不给可爱的花儿做几个“点滴瓶”呢?

说干就干!我找来了几个略大的塑料瓶,在每个瓶盖上扎上几个小洞,灌了大半瓶的水,斜靠在花盆沿上,瓶盖朝下。这样,白天的时候太阳照在瓶身上,气温升高时水便会被挤入花盆;而到了晚上温度下降后,气体就会被吸入,水也就停止向下滴。这其中的奥妙在哪呢?

是的,这是利用了热胀冷缩的原理:白天升温时,瓶内空气受热膨胀,加上水升温也会膨胀并产生水汽。瓶内气压过大,水需要挤出才能达到内外气压平衡;而到了晚上,气温降低,瓶内空气和水的温度也随之降低并收缩,此时瓶内气压低于外界,产生负压,瓶子需要从小孔吸入气体,气压才能达到平衡。这样就相当于每天给花草“喝”一点水了。我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太阳能滴水器”。

终于,又一次我们全家要外出旅行了,我将一个个滴水器放在了所有的花盆上,放心地出了门。回到家时,已经是一个多星期之后了,我惊喜地发现:所有的植物都依旧生机勃勃地迎接我的归来。我开心极了,爷爷也夸我:“别看你人不大,点子可是不少!”

这都归功于书上的科普小知识,我心爱的花花草草又能够快乐地陪伴我度过每一天了!

篇9:点滴高一作文

由于我一直胆小,所以指导现在还是和妈妈一起睡。这天晚上,妈妈郑重地对我说:“你都三年级了,一定要自己睡。“”

我写完作业,洗完了澡,慢吞吞地走到自己的房间,极不情愿地爬上床,躺在床上我翻过来,翻过去,睡不着。我拿出手表,听起了故事,半个小时过去了,我还没睡觉。

自己一个人睡觉好独孤,我抱起玩具小猫,我对小猫说:“如果你有生命就好了。“”玩具小猫只是默默地望着我,唉!我会慢慢适应的。

烧烤

今天,姑姑、叔叔和妹妹来我们家了玩,我们准备烧烤来招待他们。

首先准备了食材:鸡腿、土豆等。开始生火了,先把木炭放在烧烤架里,再把酒精放进去,最后用打火机点火就好了。接着来穿烧烤串,拿起竹签,从食物中间穿过去,就好了。

开始烤了,把食物放在烧烤架上面,刷上油,边烤边翻面,有时油滴到了木炭上,滋滋作响,这时食物也散发出香味,洒点胡椒粉、辣椒粉和孜然粉(火腿肠放番茄酱),更是香气四溢。

我们吃的非常开心,因为这真的太美味了!

拉鱼

我们来到了洪奶奶的鱼塘拉鱼了!

刚到那我还在学习网课,我学完了,大人们也开始拉鱼了。在鱼塘的左边,有7个人;在鱼塘的右边,有8个人。鱼塘里有一张特别大的渔网,它有很多个正方形的小洞,渔网还是绿色的。

开始拉鱼了。他们先把渔网铺在鱼塘的未尾,左边的人和右边的人抓住渔网的边,往前拉。渔网渐渐起来了,哇!好多鱼在网上蹦跳着。

大家开始捞鱼了。我数了数总共有十六筐,好多啊!鱼的种类也多,有二十一种不同的鱼。我也兴奋地守在渔网旁捞鱼,真有趣。

蒜苔

它像小草不是草,它像小麦不是麦。它的身体是绿色,我们都叫它蒜苔。

蒜苔是蒜苗的大时候,大蒜的小时候。它是绿色的,底部是白色的,上面是绿色的。

今天,我和妈妈去拨蒜苔。我对妈妈说:“就到后院拨吧。”

“好啊,”妈妈看着我,“你会拔吗?”

“我不会。”先拿一根牙签,再从它底下穿过去(不要穿出去了),然后往上划,最后拨出来,去掉底部,就好了”。妈妈一边讲解,一边拔蒜苗,原来这么简单。

拨好了,我们把蒜苔拿回家,妈妈将蒜苔配上腊肉,翠绿的蒜苔红红的腊肉,色相味美俱全,我们一下子全吃掉了,那味道可真美味。我特别爱吃底部,因为那里脆甜脆甜的,今天我吃了两碗饭呢!

篇10:点滴人生作文

所谓“先成人”,并不是指自己长大成人,而是指自己身上的美好品质。在当今社会,虽然需要人才,但更需要品质,精神。只有他们,才是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的基础,也只有他们,才是促进人们建设国家的动力。

如果一个国家,只有人才而没有那些拥有美好品质的人,即使现在繁荣昌盛,但是在不久的将来,也将是一个衰败的国家。可见,一个国家要兴旺,就必须拥有人材和伟大精神的人,

就拿我们中国来说,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文化的文明古国。与其它的八个国家抗争了八年,但是,我们国家并没有因此而倒下,反而在这样弥漫着硝烟的战争中站了起来。为什么?因为我们国家拥有足智多谋的人材,不怕牺牲,大无畏精神的人,两者融合在一起,哪怕你全世界来攻打我门都不怕!

在困难面前,人应该拥有那么点精神,不论是不怕牺牲,还是大无畏精神,这些都是面对困难时应该具备的条件!

人要拥有那么点精神,这样一来才可以在困难面前昂首挺胸的走过。“先成人在成材”——虽然你不是一个聪明,脑子灵活的人,但是,最重要的是先成人,因为人的品格与精神比什么都重要。当初,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名誉,不知多少英雄好汉在战争中抛头颅,洒热血,他们这样英勇无畏,大智大勇,就是为了保全我们祖国那不可丢失的尊严。

人——要拥有那么一点精神,这,不时想做就可以做到的,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磨练,就想闻一多先生一样,“说”了就必须“做”,但是“做”了不一定“说”的精神,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一个人要想做一位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就要把自己塑造完美。我的语文老师就曾经这样说过:“一个人有了进步,就应该更努力,把自己塑造得更完美。当然,一样的道理,人要想有益于社会,就应当拥有那么一点精神。

篇11:点滴幸福-初二作文

刚进门的我,躺在床上,大口喘着气,疲惫不堪。今天,我即使不想承认也必须承认,我发烧了。最近几日,天气干燥,本就容易感冒,班里有几个请了病假。而不愿意喝水的我,“如愿以偿”地得了感冒。当然,还是在坚持了几天后,才发烧的。在尝试了诸多的退烧方法后,我极其无奈地决定去输液。跟着妈妈一步步缓缓来到附近的社区医院,人还是挺多的,毕竟是感冒高发期。妈妈叫我先找个地方坐下歇歇,而她就直接去排队了。约摸着十分钟吧,妈妈跑出来带我见了医生。那个医生看了看嗓子,听了听肺部,决定了病情。得,准备挂瓶吧。

我出来静候着,不多久,效率极高的医生就准备好了点滴。伴随着一点微痛,点滴终于是挂上了。她在旁边看着,待看到基本没问题,药液可以顺畅流下,而我也没有异常反应时,她出了一口气。可是并没有闲着,来来回回地跑,一会儿拿药,一会儿交钱,总是歇不住。从她回头看我的瞬间,我可以清晰地看到,她眼中的焦虑,担心。我想要安慰说:没事了,不用担心我。可是却抓不住机会。我觉得,我幸福,很幸福。

大概又过了二十分钟,她终于歇下了,坐在我旁边,看着我的脸色逐渐好转,她出了一口气。没多久,她开始了碎碎念。一会儿责备我怎么能发烧,一会儿又安慰我没事,输了液肯定会好的,一会儿又说,你要是能把病给我就好了。我并没有就得今天她的唠叨很烦,反而听见很欣慰,很幸福。不时的回应几句。看着她额头的汗,以及几缕碎发,我很心痛,这一切都是为了我。因为我这一场病,给了她多大的负担,我不知道。我只看到几根白发,隐于碎发之间。更多的是幸福吧。又过了一会儿,一瓶已经输完。我看着手机,她也不再碎碎念,坐在那里闭目养神。我看向她,满满的幸福已经从输液管中流入全身,让我暖暖的。病也好了许多。我关掉手机,也闭目养神,静静地享受这个极其幸福的时刻。

篇12:我们为什么爱“打点滴”

感冒打点滴在其他国家是见不到的。比如在美国,如果你感冒了去看医生,医生通常只是建议你多喝水、注意休息,实在太难受了就去超市、药店自己买镇痛解热药吃,不可能留你下来打点滴。

为治感冒输入静脉的那些药物没有一样是必需的。葡萄糖、盐从饮食中就可摄取,只要能进食就没有必要直接往静脉里灌。感冒是病毒引起的,而抗生素是用来杀灭细菌的,对病毒感染没有疗效,也起不到预防继发细菌感染的作用。如果并发了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也可以口服,没有必要静脉注射。至于中药注射剂,则没有一种被严格的临床试验证明了确实具有疗效,更没有使用的必要。

在某些情况下,打点滴当然是必要的,比如患者严重脱水、无法进食,或所用的药物不能口服或打针(肌肉注射、皮下注射)。但是国内医院打点滴许多时候并不属于这类情况。有些自限性疾病本来不需要用药物治疗,比如新生儿黄疸,国内医院却通行打点滴“退黄”,用的当然是中药注射剂。有些疾病确实需要用药物治疗,本来用口服或打针就可以了,但在国内的医院,却也通行打点滴。口服的药物患者可以领回家自己服用,打针在门诊打完了就可以回家。而打点滴却必须留在医院里占一个床位,需要有护士进行处理、照料,既增加了医疗成本,也让医院人满为患。因此,滥用打点滴,是医疗资源的浪费。

在几种给药方式中。打点滴是最危险的。打点滴穿透皮肤屏障,直接把药液输入血液中,需要严格的无菌处理。如果药液在生产或储藏过程中被污染,或者没有使用一次性针头,或者针刺部位的皮肤没有消毒好,就有可能让病毒、病菌进入体内。轻则引起局部发炎,重则病原体随着血液扩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会有生命危险。打点滴也比口服药物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如果是口服。药物中能引起过敏的杂质可能就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掉,或无法被身体吸收,但是打点滴时这些杂质却直接进入了血液,严重的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近来媒体频频出现患者因为使用了中药注射液而突然死亡,就是这个原因引起的。此外。打点滴时所用的溶液太稀或太浓,都有可能破坏体内电解质平衡;输液速度如果过快,或者输入的量过多,能引起高血压、心脏衰竭和肺水肿;如果输入了大量的气泡或血凝块,能堵塞血管,让心脏停止跳动。

许多人觉得打点滴要比吃药病好得快,这在某些情况下是对的,静脉注射药物能被完全吸收,药效也比较快,十几秒钟就能让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达到有效范围;但是在其他情况下,就只是一种错觉或心理作用,感冒打点滴就属于此类。对许多患者来说,上医院看病就要打点滴,成了理所当然的事。而医生为了避免医疗纠纷,也乐于满足患者的要求。如果有中国医生向美国医生学习,对感冒患者不开药或开点镇痛解热药就打发走,会被患者认为是不负责任,万一患者因为感冒并发了更严重的疾病,医生的麻烦就大了。

病人在医院里扎堆打点滴。其实是不正常的医患关系的一个缩影。

上一篇:安全事故个人学习心得通用下一篇: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