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点滴

2022-09-11

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千秋大业。人的道德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小学阶段, 是孩子从家庭走向社会过渡的重要时期, 是学习掌握社会规范的基本阶段, 在整个教育中有着特殊作用和影响。所以, 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摆在学校、家长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多年教育工作中, 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如下体会:

一、抓日常生活小事, 促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形成

一个人在小学阶段养成的习惯是比较稳固的, 终身起作用。良好的品德必须从日常生活小事随时随地进行教育, 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小学生的言谈举止, 衣食住行等方面, 使他们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护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真正为他们的良好品德形成打下坚实基础。比如:有的同学怕困难, 有的人主动帮助他, 劳动时, 有的同学不怕脏、不怕累, 对师长有礼貌等抓住典型, 随时表扬;对那些拿别人的东西、打架、骂人的同学用明理的方式引导教育, 使他们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 引导小学生形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 同时也净化他们的心灵。通过典型的日常小事, 学生亲眼目睹, 亲耳听听, 容易理解和掌握。所以, 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一种基本的、重要的教育途径, 能促进小学生的良好道德形成。

二、抓活动开展, 促学生自觉参加道德学习

道德是枯燥的, 口头说教一百遍不如学生亲手做一做, 只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才能使德育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内在意识, 才能通过这种内在意识转化为学生行动的准则。为此, 我们每年举行一些有意义的道德实践活动。如:三月学雷锋月、植树节, 安排学生为学校、家中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每人在家植树3—5棵, “五、一”国际劳动节, “六、一”儿童节的庆祝活动, “七、一”党的生日, “八、一”建军节, “十、一”国庆节的庆祝活动。通过这些特殊节日开展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 激发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的情感。在板报中布置一些关于道德行为的图片, 让学生轮流当组长, 竞争班长等利用这些活动进行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的教育, 使学生的道德在活动中得到学习、陶冶。

三、抓良好环境的创设, 促学生思想道德发展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 他们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影响思想道德的发展, 所以使孩子的道德得到健康发展, 必须创设良好的育德环境。

首先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环境, 给孩子人格和道德发展打下不可磨灭的烙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终身教授。在人的一生教育中家庭处于初始和基础地位。在现实生活中, 许多父母忽视了孩子的品德教育, 认为孩子是宠儿, 全家的希望, 怕孩子吃亏、受委曲、受挫折, 只要孩子要什么, 都满足, 使不少孩子形成只追求生活享受, 不爱惜劳动成果, 任性、自私、争强好胜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学生道德发展。为此, 父母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 在生活中互相谦让, 互相尊重, 与邻居友好相处, 关心别人, 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气氛, 为孩子做出榜样。父母与孩子朝夕相伴, 对孩子的身心、人格等个性化情况最为清楚, 教育要坚持正面性、针对性。以血缘为基础的亲情关系更加道德教育的情感色彩, 引导孩子从小道德得到健康发展。

其次创设良好的学校环境。学校要有一支良好育德队伍, 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言行要率先垂范, 做学生的镜子, 成为学生道德学习的楷模。身教重于言教, 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质, 时时处处为学生做榜样, 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学校也要优化学校环境, 校园要净化、绿化、美化, 教室布置要温馨, 师生关系要和谐, 使学生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乐于学习,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三, 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学校在抓好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同时, 建立社会道德实践基地, 定期针对性地开展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 教师正面引导学生写出调查报告, 认识社会的不同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使学生贴近社会生活, 在社会生活中有所体验, 在体验中获得道德发展。

总之, 小学生道德建设关系看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 关系着学生的人生道路, 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 所以, 我们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必须把思想道德建设当着教育工作重中之重, 不可等闲视之。

上一篇:建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下一篇:集体企业税务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