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文写法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论梁启超与朱光潜写作教学理论互联模式及当代启示 ——以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为中心

摘要:写作是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写作教学是语文教育的核心组成。初中阶段的记叙文写作,是由“写话”向“议论”的过渡环节,其中内蕴着复杂的写作技巧,这给教学实际带来了诸多考验。在当下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教”与“写”是两条无限趋近的线,有时因写作的个体性与封闭性,致使教学无从下手。教学内容在单元写作主题中徘徊,学生的写作能力未能在千变万化的命题中稳定发挥。以政治家身份闻名的梁启超先生,在作文教学领域也颇有建树,主要思想体现在专著《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之中,从孟子“大匠能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的理论出发,遵循写作能力发展的规律,衍生出关于“写作规矩”的讨论。由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渊源,美学家朱光潜先生,青年时期受到梁启超先生的思想熏陶,二人在美学思想上皆以“生命情感”统摄人类创造活动,朱光潜先生同立足于孟子理论,继承创新梁启超的写作教学理论,将重点放在写作能力发展的微观分析与个体写作的“情理”分析之中,将写作活动“抽丝剥茧”,寻找“情理”背后的支撑。本文第一章与第二章分别阐述梁启超与朱光潜二人的写作教学内容。梁启超写作教学理论以“写作规矩”为中心,从“普遍性规矩”向“记叙文写作规矩”过渡、从写法向教法过渡,为写作教学探寻一条“科学道路”的同时,回归文章的“造人”功能,结合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实际,从“写作规矩”管窥“教学规矩”;朱光潜写作教学理论由“四境”理论出发,结合实际,作出阶段划分,明确能力提升规律与发展特点,确认“四境”之于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所能达到的理想状态。微观写作实践活动,细化写作动态过程,探求记叙文写作的“情中理”,挖掘其个体性背后的实际支撑,为解决教学难题另辟蹊径。最终,回归写作对人的关注,再次审视写作教学在语文教育的地位与作用。本文第三章分析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现实处境,结合实际教学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要求的实现程度、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课程设置的现实困境,结合教学主体与学习主体的实践特性,发现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亟待改进之处,呈现其教学改进的迫切性。再次,通过第一部分的写作教学理论分析,结合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现状,将梁启超与朱光潜二人的写作教学理论结合,为教学提供新可能。一是阐释二人理论结合和的可能性:从二人思想主旨——“生命情感”的继承与发展,在“记叙文写作”这一人类创造活动中的“踪迹”,进而讨论二人写作教学思想“互为表里”的联系,以图例的形式,从宏观与微观层面来呈现二人理论结合的状态。进而提出“互联模式”,并深度阐释其定位与构成,理性分析其优缺点,并讨论其辩证实施的途径。一是定位该模式为写作教学的探索,为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提供新的切入点,其中心是将记叙文教学回归到“技法教学”、纠偏写作观念、关注能力发展的规律,是教学的一种基本遵循;二是分析构成,本文将互联模式的构成分为三个部分:“情理互联”、“过程互联”、“经验互联”,这三者是基于梁朱写作教学理论的结合、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实况衍生而来,其中涉及实践过程的学生主体角色的变换、写作视角的切换、实践主体的经验分享等等,作为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将经验与认知、写作与教学、学生与教师联系在一起。文末,理性分析该模式优缺点,加大实践可能性,阐述互联模式辩证实施途径,为实践掌舵。本文认为,通过梁朱写作教学理论互联模式的探索,为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提供新的视角。梁朱写作教学理论在当下语文教学实践中仍具有参照价值和现实意义,其对写作观念的纠偏、对写作技能之训练与养成、对写作教学乃至语文教学诸层面的论题,皆有多方面的启发。

关键词:梁启超;朱光潜;中学语文教学;写作教学理论;互联模式

学科专业: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学位)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构想

第一章 梁启超作文教学法

第一节 “结构成一篇文章妥当的规矩”——写作的普遍原则

第二节 记叙文中的“规矩”——记载原则

第三节 梁氏作文教学法的特色

第二章 朱光潜写作教学观

第一节 “先匠人,后诗人”——记叙文写作教学的“三境”

第二节 “三境”发展之于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阶段特点与意义

第三节 “化境”——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理想目标

第三章 规则与程序——梁启超与朱光潜写作教学理论互联模式探索

第一节 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现实处境

第二节 互联模式——基于梁朱理论结合的教学探索

第三节 互联模式的辩证实施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案例教学论文提纲下一篇:信息系统水利工程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