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新闻标题写法

2024-04-14

初中语文新闻标题写法(共8篇)

篇1:初中语文新闻标题写法

新闻标题的写法

新闻的标题应当简明扼要的把一篇新闻的主旨写出来,是新闻导语的浓缩,能够让人一看到标题就知道这篇新闻在讲什么,你想表达什么。比如:

每个新闻的标题都至少包含了主体、事件两个部分。通常写校园新闻的标题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结果,比如:

这四个都是我以前写过的新闻标题,可以看看参考一下,新闻标题最基础的就是至少要包括主体、事件和结果几个要素。

篇2:初中语文新闻标题写法

新闻报道标题写法

消息的传播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息标题大小是否醒目、标题思想是否重要鲜明、标题语言是否生动引人等。因而,把消息标题做实、做精、做巧、做得生动形象,对编辑来说是必需的基本功,对报纸来说是关键的“重头戏”。那么,报纸版面上的消息标题究竟应当标出什么?

一、标出事实。标出事实,也就是消息标题要标明此篇消息要报道的是什么事,直截了当,开门见山。这是消息中最常见的标题,因为消息直接报道新闻事实的居多。这样做的好处是,读者看了标题就知道文中要讲的内容是什么,进而对要不要阅读这篇消息、对文中内容感不感兴趣,做到心中有数。报纸多做这样的消息标题,也符合“让标题醒目突出、让篇幅短小精悍”2002至2003军区军兵种报纸好新闻评选作品中,有9题中直接标明新闻事实的就有8篇。可见,“写实新闻”是消息标题的主流。

二、标出主题。标出主题,诉读者什么观点。消息。要实现对党的中心工作的舆论引导和配合服务,指导性和启发性的反映中心工作的消息,新鲜深刻的思想观点就是新闻性,就是可读性和指导性。如4日军报消息《战斗精神培养融入经常性教育训练》

三、标出导向。我们说新闻是有其阶级性的,这一点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无论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体现一定政治集团利益的报也要明确告诉读者自己的用意和导向。消息标题的导向性多表现为对工作指导的思想要求上,如:2005年420,4月13日消息《对单项冒尖者亮红灯》纸好新闻奖的刊2002年11月报消息《把分队战术训练推向临战层次》,训练一定要贴近实战。获得年4月10日《火箭兵报》消息《28万元重奖72名科技兴工士官》

四、就是在标题上标明读者最关心的新闻核心。这个核心可能是4月25日四版《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西藏问题”总统报告》,回答了当时国内外人士关心的问题。在军队2005年4月19日军报消息《杜绝训“》和《叫停考核中的“假把式”》就属于此类标题,点出了当前部队作风建设

五、标出状态。新闻的发生总有其时间状态和空间状态,消息标题应当尽量标出这种状态,给人一种立体感。如,2005年4月24日《参考消息》上的《五名日本人登钓鱼岛未遂》,就告诉人们,这是一个过去式的消息,日本右翼反华势力的目的没有得逞。再如,《人民前线》报2005年4月23日消息《8名专业技术能手资格被取消》、《人民海军》报2005年4月12日一版消息《大连舰院百名研究生奔赴海疆》等,都不同程度地标明了新闻事件的时态,告诉读者“已经怎么样了”。而2005年4月10日军报消息《千里行军一路静悄悄》则告诉读者:新闻事件正在“怎么样”。

六、标出形象。作为新闻消息的标题,在准确简练基础上,应当尽量做得生动形象。如2005年4月14日军报消息《民兵专业分队随处找仗打》和《兵役宣传工作常年有戏唱》,创美优品分享

使抽象的工作报道形象化。

七、标出结果。有的消息只要标明新闻事实或新闻事件就可以了,而有的消息需要标明所报道新闻事件的发展结果,才能收到应有的宣传效果。比如,你对某单位存在的不良现象提出批评,只说明“是什么”是不够的,读者需要知道“怎么样了”、“为什么”。2005年4月8日军报消息《从严治官有了“铁尺子”》,2003年3月13日《人民海军》报消息《最后一个荣誉灶拆了》,就在标题上标明了一个结果:“铁尺子”有了,荣誉灶没了。

八、标出数字。一些消息标题是以数字显示其新闻性和可以量化的成果及成效的。如:《北京晚报》4月24日《平价药店两天招来6万人》,《中国青年报》4月25日一版《吉林一煤矿发生透水事故/69名矿工被困井下》,《人民海军》报4月23日一版《车载导弹打靶7发7中》等,都是以数字说明问题。

如2005年4月20日军报消息《改造食堂为何不受欢迎》,2005年4月23报消息《士官学校缘何变成“香饽饽”》、2005年4月21日《人民海军》100%

“比较”与“否定”中激荡脑力做好标题

来源: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作者:汪庆成好题目有时候似乎可以脱口而出,形式上是“脱口而出”多次否定才做出来的。

曾写过一篇反映自学考试中考生作弊情况的通讯,拟了一个又一个,如:“自考学生作弊揭秘”、“己觉得都不满意,同事也觉得不够满意,想来想去,最后,终于从“成人”也就是“大人”“作弊者”也就是“小人”这一点上突发灵感,写出这样一个题目:大人’‘小人’”。该题目中巧妙地将“大人”与“小人”奖中均获奖项。

先后起了一堆题目,但“400藏獒闹新春”一题觉得“闹新春”不够准确,也缺乏气势;对‘壮元’”,觉得“考壮元”用词太轻,缺乏气势,也缺乏新意;对“、“‘’新春考‘壮元’”也觉得不够好。题目一个接一个地想出来,后来作出了“400藏獒新春争雄”这一题目,觉得词句简洁,“灵光一闪”,一下子跳出来:“400藏獒争‘獒头’”,感“獒头”与“藏獒”相关照应,而“獒头”又与“鳌头”谐音相关,这样一来,在做题目的实际过程中,自己深刻体会到了“反复比较”和“多次否定”确实是做出一个好题目的重要途径。对同一篇文章做出若干不同的题目来进行比较,自然能发现孰高孰低。有时候,不一定是写出几个题目来,而是着重对一个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反复考虑和比较,这也是一种比较的方法。另一方面,要比较就离不开肯定和否定。如果离开了对标题一次次全体或部分的否定,比较也将无法进行。

实践告诉我们,要做出一个好题目来就必须多动脑。自觉多拟出几个题目来进行比较,这往往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特别是要勇于对拟出的题目进行否定,否定的过程其实正是激荡脑力、有所创新的过程。没有否定的过程,脑力激荡不起来,“灵感”不出现,好题目往往做不出来。我们尤其要注意听取别人的否定意见,从别人的否定意见中脑力往往更容易

创美优品分享

受到激发和震荡,进而拟出一个更好的题目来。在拟题这个问题上,切忌思想懒惰和听不进不同意见。只有广纳博采,反复比较、多次否定,才能做出好题目来。

如何寻觅“新闻点”

来源: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作者:曾文英

面对市场,参与竞争,新闻媒体也要讲究 “卖点”。新闻的“卖点”就是“看(听)点”,说白了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新闻点”。“新闻点”是衡量新闻价值的重要标尺,在一个新闻单位,它成了人们每天“挂在嘴边上”、“录在带子上”的热点话题,似乎无须赘述。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新闻点”又是一大难题,并不好把握。从记者到编辑,天天都在思索:有没有“新闻点”?怎样寻觅“新闻点”?“新闻点”能否做大?如何做好?根据多年的新闻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可从下列几方面入手,寻觅和挖掘“新闻点”:

一、从宏观上审视,找出当前最有指导性或最具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

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要从国家的利益出发,树立全局观念,动态,熟悉和掌握当前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大家清楚,辑,他们在平时的繁忙工作和紧张生活之中,均无不时刻关注社会、业的缘故吧?由此可知,新闻工作者要认真分析并研究地方的实际,了解当前社会中的新事物、新观念和新问题。比如,城市市广大居民十分注重“三农”年初,笔者在潮州市政府有关“”的会议上了解到,2005时把公共卫生体系的触角延伸到农村、笔者认”、“看不起病”则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热点和难点问题,既体现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开展“健康直通车”义医义诊活动,帮助贫困地区的群众解决“看病难”出来。

二、从“大视野”的““个性”或“特性”的事例

而必须把经筛选的、换句话来说,也就是在多个信息源或多个信息点的“面”“面”可能是相同的,而“点”往往不同。诸如,“一帮一”,其他地方有的建设人才培训基地,有的不拘一格录用人才,有的总之,这些“点”的提炼,不能单靠字面上的总结或某个部门单位的介绍,“慧眼”和“思辩”,从“面”上的情况中提炼和加以深化。《我市将提供一万多个中小学优质学位》这则消息,就是笔者在潮州市教育部门了解两所新校区、一所新学校建设情况采编的。当时,随省有关领导前去三所学校采访,领导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学校建设步伐的加快、校园环境的改善,这都一一地呈现在笔者面前,但省领导对三所学校当时的建设和今后如何办学“各有所异”,各校的建设进展情况也不尽相同,这两方面如果要报道可能需要不少笔墨或篇幅;其次,如果报道照此报道也仅对其业界人士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大多受众没能收效。大多受众关注的还是三所学校建成之后能起什么作用,有何意义。因此,笔者抓住“提供中小学优质学位”这一点作为新闻报道的切入点作文章。

三、变换角色,从普通受众的眼光,捕捉人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话题或典型

记者和编辑心中要有受众,这是新闻工作者的共识。因此,采编新闻时,最重要的一点,就

创美优品分享

是要了解广大群众的需求,选择能广泛引起受众兴趣的题材。任何一个新闻媒体都有特定的受众群,或者说最主要的受众群。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不少记者、编辑很看中自己的感觉,把自己的才智和能力看得特别重。这一偏见导致了采编的新闻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脱离受众的倾向。俗话说得好:“要钓鱼先得想鱼爱吃什么。”笔者想,如果我们的记者包括编辑能经常与受众交流,了解其心理与需求,从他们的利益出发采编新闻,这样的新闻一定会受欢迎的,新闻收视(听)率也会相应地提高。所以,要增强新闻媒体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新闻队伍要与受众建立信任和互相依赖的关系,而且要把追求独具特色的内容和目标当作孜孜不倦的追求。媒体作广告要讲究“卖的”,我们搞新闻也要考虑“卖的”,这样的“卖的”,“买的”就是受众。笔者近期采访的《20位市机关效能建设监督员开始履职》、《加大治超执法力度,整治“大吨小标”车辆》、《潮州卫校:八成毕业生有了“婆家”》、《潮州电台:连线送特产,点歌传祝福》等几则新闻,均系笔者在相关部门采访时,面对方方面面的内容,众的工作和生活较为密切的“点”:辆工作的重点;有澄清受众对中等职业、专业学校就业存在模糊认识的;众传递参与祝福的信息,激发其情趣的。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新闻点”应该有一定的陌生感。因为“陌生”,所以才激起“求知”。

篇3:巧用新闻标题 培养语文能力

一、看新闻, 记标题, 培养“听”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应该让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 学会倾听, 学会表达, 学会交流。由此可见, “听”是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 是语言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善于倾听的人能在短时间内捕捉、筛选信息, 并随即展开联想, 形成个人评价。这一系列的心智活动均需在瞬间完成, 这种能力是必须经过长期训练的。

电视新闻标题具有浓缩性的特点, 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通过记录新闻标题的形式来培养倾听能力。

记录的新闻内容不定, 可以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新闻直通车”, 可以是浙江电视台的“1818黄金眼”, 也可以是安徽卫视的“超级新闻场”等。学生每天记录3~5条新闻标题, 并注明日期、出处等。如:1月18日《条条粉丝飘出年味》 (舟山新闻) , 1月19日《穿过野猪林的上学路》 (中央一套新闻联播) 。

每天收看电视新闻, 记录新闻标题, 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听记能力, 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刚记录标题时, 很多学生感觉困难重重, 因为标题在电视屏幕上停留的时间很短, 每次提起笔没写几个字, 标题就消失了。于是, 有些同学就请来爸爸妈妈一起帮忙;有的挑选最短的标题记录。笔者告诉学生, 记录标题要有方法:先注意听, 听清标题主要讲什么, 然后记录下来;也可以抓住标题中的关键词进行记录。一段时间后, 一部分学生告诉笔者, 记录时自己都不敢开小差, 甚至爸爸妈妈都为他们开绿灯, 营造了安静的倾听环境, 那段时间是自己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

新闻标题记录一段时间后, 学生就会出现“倦怠感”, 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跟进, 制订相应的激励评价措施, 让学生获得享受, 体验成功, 保持倾听新闻的热情。“星级新闻标题摘抄”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班内每位学生都拥有一本题为“小眼看世界”的记录本, 对于学生摘抄的新闻标题, 笔者采用星级评价制, 优秀新闻标题为五星级, 次之为三星级, 一般的为一星级, 获得五星级的学生可以得到一枚学习章。这一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此外, 教师的示范也产生了“磁场效应”, 每天晚上, 笔者也和学生一样, 坚持收听电视新闻, 记录新闻标题, 第二天在班内交流。有时, 笔者的标题和学生记的相同, 他们是那么惊喜, 学生记录新闻标题的热情也随之高涨。

二、读标题, 练表达, 提高概括能力

“窥一斑而知全豹”, 标题是新闻内容的集中和概括, 它用简练的文字浓缩了新闻的主要内容, 通过读标题可以初步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以及事情的经过, 对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很有帮助。

(一) 播报新闻内容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 我有一个苹果, 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 我有一种思想, 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新闻播报为学生搭建了大胆表达、相互交流的舞台。每天语文课前3分钟, 是班级“热点新闻播报”时间。学生按学号轮流, 轮到的学生根据前两天收看、记录的新闻标题, 筛选出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一条进行播报, 播报时要求声音响亮, 口齿清楚, 条理清楚。每天新闻播报, 既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 猜测新闻内容

标题阅读融合了丰富的猜读活动, 让学生根据标题猜想新闻内容, 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有时, 笔者请播报学生朗读标题后, 先不讲述新闻的主要内容, 让其他学生根据标题猜想新闻主要内容。然后台上学生继续播报新闻内容, 其他学生印证刚才的猜测是否正确。如中央台新闻频道的一则新闻《父母双亡, 10岁女孩照顾残疾哥哥》, 学生一听标题就知道失去父母的10岁女孩照顾残疾哥哥的感人故事。又如1818黄金眼中《高架五车追尾, 代价有点昂贵》, 显而易见, 讲的是高架上发生的车祸, 有五辆车子因为追尾而造成重大损失。

(三) 评点新闻标题

每位学生根据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 从“准确、生动、简洁、新奇、充满美感”等方面入手, 两周一次筛选出一条自认为最有价值的新闻标题, 并附上参评理由。然后全班投票, 评选出“十佳新闻标题”, 入围的学生将获得一张“阅读绿卡”, 持有“绿卡”的学生增加一次去学校阅览室借阅图书的机会。

三、赏标题, 积素材, 激活写作思路

一条电视新闻能不能打动观众, 吸引观众的眼球, 新闻标题起着很大的作用。好的新闻标题往往会使一则新闻生辉增色, 令人过目不忘;反之, 一个索然无味的标题, 会让人提不起兴趣。同样的道理, 标题也是文章的内涵所在, 灵魂所系。俗话说“题好一半文”, 一个出彩的标题既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又能挈领全文, 点明要旨。

(一) 赏析新闻标题, 学习拟题技巧

刚开始记录时, 学生对标题的精妙之处领悟还不够透彻全面, 因此, 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喜欢这个标题的理由, 让他们对所记录的标题进行细细的品味赏析。平时, 组织学生每月举行一次“新闻标题鉴赏会”, 笔者把一些新闻标题整理归类后人手一份发给学生, 和学生一起赏析哪些标题好, 好在哪里, 一起享受标题“盛宴”。如《长沙“高烧”31.1℃创2月最高值》, 标题中不说“长沙高温”, 而是形象地运用拟人手法“高烧”, 真是别出心裁;又如《春到山茶开, 赏花正当时》《撞上驾校车, 飞跃绿化带》运用对偶, 读来朗朗上口;还比如《“泥”来我往, 脏并快乐着》, 巧妙地借助谐音“你来我往”, 享受玩泥所带来的快乐;《六千里路云和月——一位女高级工程师的追求》, 是宋朝岳飞《满江红》里“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改写, 暗示了女高级工程师工作的艰辛。学生在这样的鉴赏中慢慢感悟到标题之所以让人眼睛一亮的原因, 是撰写者能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 能从古代诗词中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 还能紧跟时代, 借鉴网络流行的时尚语言等。这样的鉴赏, 让学生在接受新闻信息的同时获得了艺术美的享受, 也为今后拟好题奠定了基础。

(二) 汲取标题精华, 做到学以致用

仔细阅读语文教材中的习作教学部分, 不难发现很多习作只提供了主题, 注重的是学生自由表达, 至于习作的题目都要求学生自己拟定。而在平时教学中, 我们语文教师过多地注重习作的选材、布局谋篇的指导, 却忽略了对拟题能力的培养。其实, 拟写作文题目也是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而学生拟题能力的形成非一日之功, 需要有计划、有步骤, 甚至是长期的训练。引导学生赏析新闻标题, 从多彩多姿、变化无穷、新意迭出的新闻标题中汲取营养, 有助于扩大学生拟题的视野, 丰富拟题的内涵, 提升学生撰写标题的能力。有了积累和潜心揣摩还不够, 最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在写作实践中尝试拟写好标题, 是学习拟题的重要环节, 教师不仅要在平时的课堂作文练习中让学生“学以致用”, 更要在平时的随笔、周记中反复尝试。如五下语文第二单元习作中关于童年的主题, 学生拟的题目丰富多彩:《足球·炒蛋·杰作》《从英子的大眼睛中看到的》《“洗”牌》《嘉年华历险记》等, 这还要归功于平时的多读、多思, 多汲取、多训练, 学生在汲取新闻标题精华的同时, 丰厚了自己的文化底蕴, 激活了写作思路。

古人云: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句话在课程改革的今天, 已不适用于现在的学生。《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注重情感体验, 有较丰富的积累”“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语言文字的积累, 其途径主要是听和读。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走出课堂, 走向生活, 关注社会, 两耳要闻窗外事。而看新闻, 可以使你“秀才不出门, 能知天下事”。

从本学期开始, 笔者除了引导学生记录电视新闻标题外, 还鼓励学生阅读报纸中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刚开始时, 学生们还是一种简单的应付, 可越到后来, 他们选择的新闻越来越丰富, 也越来越有深度。有关于国际时事的, 如《菲律宾军舰在南海与中国军队对峙》《伊朗局势风云变幻》《金正恩执掌朝鲜最高军事大权》等;有关于房价问题的, 如《48个城市房价迅速下降》《全国政协委员谈保障房》等;有关于教育问题的, 如《大凉山里的孩子:我要读书》等等。笔者还在班内举行“小眼看世界”新闻大比拼。每个月结束, 笔者就把本月国内外各类热点新闻编印成知识竞赛题, 在语文综合实践课中组织学生进行新闻大比拼。竞赛采用小组抢答形式, 每题10分, 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再次重温国内外时事,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阅读新闻、关心国家大事的热情。

一学期下来, 很多学生养成了“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的习惯, 有的学生还在随笔中写道:“以前看电视, 一有新闻我就换台, 现在每天做完作业, 我总要看半小时左右新闻, 有空时还浏览报纸、网络上的新闻。”有一位学生写道:“有一次, 外公外婆来我家, 聊天时外公提到美国的龙卷风, 我大声说出了‘我国西部被龙卷风侵袭了’, 外公吃惊地看着我。”还有学生说:“每当记录新闻时, 妈妈总会把我房间那台‘幽禁’的电视打开, 偶尔有一两次没记, 妈妈便会不停地问‘今天怎么不记新闻’。”也有学生提到:“每次打开电视机, 我都会锁定新闻频道, 看完新闻, 我就和爸爸交流自己的看法。看新闻开阔了我的视野, 提高了我的理解、表达能力, 真是一举多得!”

篇4:巧用新闻标题 培养语文能力

一、看新闻,记标题,培养“听”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让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交流。由此可见,“听”是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是语言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善于倾听的人能在短时间内捕捉、筛选信息,并随即展开联想,形成个人评价。这一系列的心智活动均需在瞬间完成,这种能力是必须经过长期训练的。

电视新闻标题具有浓缩性的特点,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通过记录新闻标题的形式来培养倾听能力。

记录的新闻内容不定,可以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新闻直通车”,可以是浙江电视台的“1818黄金眼”,也可以是安徽卫视的“超级新闻场”等。学生每天记录3~5条新闻标题,并注明日期、出处等。如:1月18日《条条粉丝飘出年味》(舟山新闻),1月19日《穿过野猪林的上学路》(中央一套新闻联播)。

每天收看电视新闻,记录新闻标题,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听记能力,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刚记录标题时,很多学生感觉困难重重,因为标题在电视屏幕上停留的时间很短,每次提起笔没写几个字,标题就消失了。于是,有些同学就请来爸爸妈妈一起帮忙;有的挑选最短的标题记录。笔者告诉学生,记录标题要有方法:先注意听,听清标题主要讲什么,然后记录下来;也可以抓住标题中的关键词进行记录。一段时间后,一部分学生告诉笔者,记录时自己都不敢开小差,甚至爸爸妈妈都为他们开绿灯,营造了安静的倾听环境,那段时间是自己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

新闻标题记录一段时间后,学生就会出现“倦怠感”,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跟进,制订相应的激励评价措施,让学生获得享受,体验成功,保持倾听新闻的热情。“星级新闻标题摘抄”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班内每位学生都拥有一本题为“小眼看世界”的记录本,对于学生摘抄的新闻标题,笔者采用星级评价制,优秀新闻标题为五星级,次之为三星级,一般的为一星级,获得五星级的学生可以得到一枚学习章。这一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此外,教师的示范也产生了“磁场效应”,每天晚上,笔者也和学生一样,坚持收听电视新闻,记录新闻标题,第二天在班内交流。有时,笔者的标题和学生记的相同,他们是那么惊喜,学生记录新闻标题的热情也随之高涨。

二、读标题,练表达,提高概括能力

“窥一斑而知全豹”,标题是新闻内容的集中和概括,它用简练的文字浓缩了新闻的主要内容,通过读标题可以初步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以及事情的经过,对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很有帮助。

(一)播报新闻内容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新闻播报为学生搭建了大胆表达、相互交流的舞台。每天语文课前3分钟,是班级“热点新闻播报”时间。学生按学号轮流,轮到的学生根据前两天收看、记录的新闻标题,筛选出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一条进行播报,播报时要求声音响亮,口齿清楚,条理清楚。每天新闻播报,既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猜测新闻内容

标题阅读融合了丰富的猜读活动,让学生根据标题猜想新闻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创造性思维,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有时,笔者请播报学生朗读标题后,先不讲述新闻的主要内容,让其他学生根据标题猜想新闻主要内容。然后台上学生继续播报新闻内容,其他学生印证刚才的猜测是否正确。如中央台新闻频道的一则新闻《父母双亡,10岁女孩照顾残疾哥哥》,学生一听标题就知道失去父母的10岁女孩照顾残疾哥哥的感人故事。又如1818黄金眼中《高架五车追尾,代价有点昂贵》,显而易见,讲的是高架上发生的车祸,有五辆车子因为追尾而造成重大损失。

(三)评点新闻标题

每位学生根据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从“准确、生动、简洁、新奇、充满美感”等方面入手,两周一次筛选出一条自认为最有价值的新闻标题,并附上参评理由。然后全班投票,评选出“十佳新闻标题”,入围的学生将获得一张“阅读绿卡”,持有“绿卡”的学生增加一次去学校阅览室借阅图书的机会。

三、赏标题,积素材,激活写作思路

一条电视新闻能不能打动观众,吸引观众的眼球,新闻标题起着很大的作用。好的新闻标题往往会使一则新闻生辉增色,令人过目不忘;反之,一个索然无味的标题,会让人提不起兴趣。同样的道理,标题也是文章的内涵所在,灵魂所系。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一个出彩的标题既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挈领全文,点明要旨。

(一)赏析新闻标题,学习拟题技巧

刚开始记录时,学生对标题的精妙之处领悟还不够透彻全面,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喜欢这个标题的理由,让他们对所记录的标题进行细细的品味赏析。平时,组织学生每月举行一次“新闻标题鉴赏会”,笔者把一些新闻标题整理归类后人手一份发给学生,和学生一起赏析哪些标题好,好在哪里,一起享受标题“盛宴”。如《长沙“高烧”31.1℃创2月最高值》,标题中不说“长沙高温”,而是形象地运用拟人手法“高烧”,真是别出心裁;又如《春到山茶开,赏花正当时》《撞上驾校车,飞跃绿化带》运用对偶,读来朗朗上口;还比如《“泥”来我往,脏并快乐着》,巧妙地借助谐音“你来我往”,享受玩泥所带来的快乐;《六千里路云和月——一位女高级工程师的追求》,是宋朝岳飞《满江红》里“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改写,暗示了女高级工程师工作的艰辛。学生在这样的鉴赏中慢慢感悟到标题之所以让人眼睛一亮的原因,是撰写者能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能从古代诗词中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还能紧跟时代,借鉴网络流行的时尚语言等。这样的鉴赏,让学生在接受新闻信息的同时获得了艺术美的享受,也为今后拟好题奠定了基础。

(二)汲取标题精华,做到学以致用

仔细阅读语文教材中的习作教学部分,不难发现很多习作只提供了主题,注重的是学生自由表达,至于习作的题目都要求学生自己拟定。而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过多地注重习作的选材、布局谋篇的指导,却忽略了对拟题能力的培养。其实,拟写作文题目也是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学生拟题能力的形成非一日之功,需要有计划、有步骤,甚至是长期的训练。引导学生赏析新闻标题,从多彩多姿、变化无穷、新意迭出的新闻标题中汲取营养,有助于扩大学生拟题的视野,丰富拟题的内涵,提升学生撰写标题的能力。有了积累和潜心揣摩还不够,最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在写作实践中尝试拟写好标题,是学习拟题的重要环节,教师不仅要在平时的课堂作文练习中让学生“学以致用”,更要在平时的随笔、周记中反复尝试。如五下语文第二单元习作中关于童年的主题,学生拟的题目丰富多彩:《足球·炒蛋·杰作》《从英子的大眼睛中看到的》《“洗”牌》《嘉年华历险记》等,这还要归功于平时的多读、多思,多汲取、多训练,学生在汲取新闻标题精华的同时,丰厚了自己的文化底蕴,激活了写作思路。

古人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句话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已不适用于现在的学生。《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语言文字的积累,其途径主要是听和读。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关注社会,两耳要闻窗外事。而看新闻,可以使你“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从本学期开始,笔者除了引导学生记录电视新闻标题外,还鼓励学生阅读报纸中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刚开始时,学生们还是一种简单的应付,可越到后来,他们选择的新闻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有深度。有关于国际时事的,如《菲律宾军舰在南海与中国军队对峙》《伊朗局势风云变幻》《金正恩执掌朝鲜最高军事大权》等;有关于房价问题的,如《48个城市房价迅速下降》《全国政协委员谈保障房》等;有关于教育问题的,如《大凉山里的孩子:我要读书》等等。笔者还在班内举行“小眼看世界”新闻大比拼。每个月结束,笔者就把本月国内外各类热点新闻编印成知识竞赛题,在语文综合实践课中组织学生进行新闻大比拼。竞赛采用小组抢答形式,每题10分,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再次重温国内外时事,进一步激发了学生阅读新闻、关心国家大事的热情。

一学期下来,很多学生养成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习惯,有的学生还在随笔中写道:“以前看电视,一有新闻我就换台,现在每天做完作业,我总要看半小时左右新闻,有空时还浏览报纸、网络上的新闻。”有一位学生写道:“有一次,外公外婆来我家,聊天时外公提到美国的龙卷风,我大声说出了‘我国西部被龙卷风侵袭了’,外公吃惊地看着我。”还有学生说:“每当记录新闻时,妈妈总会把我房间那台‘幽禁’的电视打开,偶尔有一两次没记,妈妈便会不停地问‘今天怎么不记新闻’。”也有学生提到:“每次打开电视机,我都会锁定新闻频道,看完新闻,我就和爸爸交流自己的看法。看新闻开阔了我的视野,提高了我的理解、表达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通过近一年的实践,班里学生有了可喜的变化:孩子们养成了收看新闻的习惯,阅读的视野开阔了,积累的材料丰富了,写作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笔者觉得,引导学生从新闻标题中学习语文,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师研究的一项课题。生活,永远都是语文课程的一片沃土,只有让孩子们扎根于其中,才能看到花儿绽放时的美丽!

篇5:初中语文课文的标题暗示性

一、人◎人是文化的主题。不管什么文化, 都离不开创张君

造文化的人。丝绸文化、茶文化、书法文化、陶瓷文化、木雕文化, 莫不如此。标题文化也一样。古往今来, 把人作为文章标题的, 数不胜数。初中课本的选文, 就有不少。虽然都以人为主体, 但也不尽相同。《荷叶母亲》与《我的母亲》, 前者的暗示性较强。《我的母亲》只是交代了母亲的所属, 而《荷叶母亲》中的限定词“荷叶”却给了人们无穷的想象。“荷叶”到底是暗示了母亲劳动的环境, 还是暗示母亲具有荷叶一样的品质, 抑或是有其它的故事, 给学生的阅读渴望是很强烈的。《音乐巨人贝多芬》

与《威尼斯商人》这两个标题, 直接暗示了人物的身份。我认为最好的标题是朱自清的《背影》。这两个字, 没有人不熟悉, 标题一入眼, 就会引发读者的相似联系。这“背影”是谁的背影?是怎样的背影?是什么环境下的背影?是从何种角度看到的背影?……读者带着如此多的暗示进入文本, 阅读探究的空间是很大的。

二、事

大千世界, 有人就有事。人和人之间相处, 肯定会发生一系列的故事。正是因为这些事, 才使得人生活的世界变得波澜起伏。初中课本, 也有不少直接以事件命题的文章。《走一步, 再走一步》, 看到这个标题, 你就会想, 为什么要走, 走向哪里, 为什么走一步后, 还要再走一步, 这中间到底发生着怎样的故事。《童趣》, 文题就两个字, “童”暗示了孩子的年龄, “趣”暗示了事件的效果。《散步》, 谁在散步?和谁一起散步?散步时发生了什么?这样的标题亲切, 贴近读者的生活。简明的文字, 也给读者阅读以丰富的暗示性。《最后一课》, 为何是最后一课?谁的最后一课?这最后一课, 到底发什么了什么?“最后”两个字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悬念。《孤独之旅》, “孤独”两字暗示了旅行时是独自一人。旅行者为何要“孤独”旅行呢?一个人到底要走向哪里?会安全地归来吗?这些问题, 都是以事拟标题给我们带来的暗示。

三、物

物, 是指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大千世界, 有自然生

成的物, 比如花草树木, 虫鱼鸟兽;有后天生成的物, 初如水杯, 钢笔, 各种木制品, 等等。不管自然生成的, 中还是后天生成的本里有很多直接以, 物品的名称命题的文章都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初中课风筝》、语到手工艺品《羚羊木雕》。、这些手工《纸船》, 艺品做工如何看到这三个标?为题, 谁做的你就会想?文背后有没有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又是谁呢?《丑小课鸭都》是、《动珍物珠。鸟那》么、《, 猫作》者、《仅华仅南是虎为》了, 给这我些们标介题绍, 一无疑种文之间有动物吗?着怎样的依存关系有没有更深层次的, 或者隐喻?矛盾冲突这些动物?《被压与人类的来说扁的, 第一个标题就更高一筹沙子》与《金色花》都是。给“沙子自然生成”前冠的物。相对以“被标压扁”三个字, 文章的暗示性就明显增强。压扁沙题子有着怎样的意义象?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给我们, 教学效果会更理想阐释了怎样一种自然。现暗四环、境景既包括以空气、水、土壤、植被、动物等示为内容的物质因素, 也包括以观念、制度、行为准性则等为内容的非物质因素括社会因素;既包括生命体;形式, 也包括非生命体既包括自然因素, 也包形式。环境的多样性, 故而所形成景观的丰富多样。初中课文的标题以景观命题的非常多。《静夜》、《春》、《秋天》、《济南的冬天》, 都暗示了景观的具体时间或具体季节。在这样的时间段, 我们的心情如何, 面对着这般自然景致, 我们会想写什么, 做些什么, 相对来说, 更喜欢《静夜》与《济南的冬天》这两个标题。“静”是一种状态, 也是一种境界。“济南”两字交代了具体的地理位置。生活在济南的人, 或者去过济南的人, 读这篇文章, 会找寻自己的共鸣点。《苏州园林》、《小石潭记》、《岳阳楼记》、《三峡》, 这些标题都是以具体的景点命名的。有的是人文景观, 有的是自然景观。如果想去旅游或者考察的人, 就想读读这些文章, 了解她有着怎样的与众不同和传奇。《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 标题给人以刺痛感。既是“仙湖”, 何以会消逝?这“仙”从哪里能体现出来?谁造成了它的消逝?等等。

五、感

篇6:浅谈初中语文作文的写法要点

关键词:选题;训练方法

G633.3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强调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抒发真情实感的能力,关注生活,感悟生活,以写出有创意、有创见的文章。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平日教学中怎样

从选题和方法上对学生进行训练呢?

一、训练的内容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选择

1、关注自我成长,崇尚良好道德

成长的过程是自我认识的过程,是自我特长、自我展示的过程,是对学生内心情感、思想品德、审美情趣等的纵深揭示,同时也反映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表现其思维品质的高下。在鼓励学生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同时,更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

2、体现人文精神,感悟现实生活

选题向生活开放,从人生、社会、学习、自然等方面撷取能够触动学生心灵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3、关注社会焦点,提取校园热点

所谓焦点和热点,就是当今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和广泛议论的事件。社会是立体的,任何立体的事物都有光明的一面,同时也有阴暗的一面。抓住某个点让学生作文,能够使学生拓宽视野,去接触社会,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4、走进精神家园,抒写抒情人生

引导学生走进精神家园,构建圣洁、美好的精神领地。拥有美的精神家园的人一定拥有丰富多彩的性情人生。真情是人生的血脉,是作文的生命。文生于情,文为情而造,文章不是无情物。抒写真感情,真感受,写作就会成为生命之必要,真情自会在文中流淌,美好定会在这纸间倾泻。

5、渗透课标理念,培养健全人格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标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二、运用怎样的训练方法以及技巧才能使学生的作文步步高呢?

我们都知道写作如果能掌握一些比较好的技巧,往往事情都会事半功倍,下面我首先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一下写作技巧。

一.開头技巧

⑴欲扬先抑,开发胃口

例如:唉,老师怎么让我和他坐一个桌呢?她可是我班最凶的女生啦!就因为这,大伙都叫她“虎妞”。——《同桌》

⑵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例如:我和阿敏的交情可不一般——初中三年的同桌。对她,我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同桌》

⑶描形绘神,印象逼真

例如:她,长得真丑:黄瘦的脸;尖尖的下巴;淡得几乎看不见的眉毛下,一双细眯的眼睛;鼻子扁而大;一口参差不齐的牙齿,略有黄色……唉!甭提了,她的外表真不符合这么动听的名字——祝丽丽。——《同桌》

⑷自然交代,平引下文

例如:新学期一开始,我就注意到一个问题:我们班三十三名男生,二十七名女生,男生两人一桌恰好多一名,女生亦如此,必将出现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同坐一桌的危机。可万万没想到这个危机会降临到我的头上。——《同桌》

二.“结构”技巧

中考满分作文结构方式很多,如写记叙文,可以物或情为线索结构文章,可以欲扬先抑,有问有答,也可以顺叙、倒叙、插叙等方式结构文章,还可以采用抽丝剥笋式的结构方式,这里就以总分总方式结构全文的“分”——“虎腹”的部分的结构形式作一些解读。

1、排比段式。

例:2005年江苏常州以“有个好心情”为话题的满分作文《美丽心情四季版》,在个小节的开头,分别是以下四句:春天——纸鸢初飞,春暖花开;夏天——小荷初露,蜻蜓点水;秋天——稻谷飘香,硕果累累;冬天——雪落无声,瑞雪丰年。

2、提示段式

例:2005年湖北宜昌以“美”为话题的满分作文《小街真美丽》开头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自己对小街宁静与陈旧的厌恶,然后从三个方面赞美小街,一、小街是美的,美在自然;二、小街是美的,美在和谐;三、小街是美的,美在古朴;最后以诗化的语言结尾。

3、总结段式

例:2005年广东深圳半命题“的味道”的满分作文《江南的味道》也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写“多情的江南,让多少文人墨客梦萦魂绕”,中间根据所学诗歌写了四块:一、江南的味道是清水的甜味;二、江南的味道是初恋的苦涩;三、江南的味道是离乡的酸痛;四、江南的味道是怜悯的苦楚。最后是总结全文。

三.结尾技巧

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 如何写好结尾,提高考场作文的质量呢?下面的结尾技巧,都是中考作文中常用的。

1.凸现主旨式。篇末借助精炼的议论亮出题旨,给人深深的启迪。

2.首尾呼应式。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如《白杨礼赞》结尾与开头呼应道:“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3.抒情议论式。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也可用于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

4.妙引巧联式。用名言、警句、诗句、俗语、歌词等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如:《驿路梨花》结尾写道:“驿路梨花处处开。”

5.镜头剪辑式。即结尾勾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有镜头感,洋溢着诗意。如考场作文《小鹦鹉,你飞吧》的结尾:“它去了,穿着一身彩衣,向着广阔无边的属于自己的天空飞去了。”

6.自然收束式。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

篇7:初中语文新闻标题写法

关键词:网络,报纸,标题,比较

2008年7月公布的中国互联网络中心的第二十一次网络发展状况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08年6月30日, 中国网民 (半年内使用过互联网的6周岁以上中国公民) 达到2.53亿人, 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而排名前三位的网络应用是:网络音乐、网络新闻、即时通信。[1]可见, 网络已成为许多人 (尤其是年轻人) 的主要新闻信息通道。我国现有的网络新闻发布机构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传统媒体的新闻网站, 另一种是商业新闻网站。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传统媒体的新闻网站基本上都是传统媒体新闻的网络版, 而由于政策的限制, 商业网站不能拥有自己的采访机构, 只能转载规定范围内传统媒体的新闻。[2]因此, 我国的网络新闻传播实质上还只是一个新闻编辑机构。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介, 网络新闻传播有自己的规律。然而, 由于时间紧迫、网络新闻编辑水平限制等多方面的原因, 网络新闻对传统媒体新闻的简单copy现象非常普遍。本文从标题制作的角度, 以网络对传统媒体的转载和摘编为例, 分析网络新闻标题与作为传统媒体代表的报纸新闻标题制作的主要区别, 探讨如何真正适应网络本身的传播特点来发挥其新闻传播的功能。

标题的功能

新闻标题有四个主要功能:概括新闻内容、评价新闻的意义、吸引读者的注意、美化新闻版面。[3]有人说“标题是新闻的眼睛”, 可见其对新闻的重要作用。对于网络新闻来说, 标题“吸引读者注意”功能的重要性则更加突出。因为报纸的新闻原则上和正文、图片是同时平面地呈现的, 标题固然以其更大的字号和不同的字体首先映人眼帘, 但整个新闻是和标题一体的, 有些读者会被图片吸引或在对正文的一瞥中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 因此吸引阅读的任务并不仅仅在于标题。而网络时代是读题时代, 它超链接的方式使标题承担了全部的吸引读者阅读的重任, 因为大量新闻信息的存在, 使网络势必只能简明扼要地以列表的方式把新闻标题呈现在主页面上, 使之成为一片标题的海洋, 要从众多的新闻中突出, 吸引读者点击, 靠的就是标题的出彩, 标题吸引不了读者的点击, 就意味着新闻传播的失败。因此, 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比报纸新闻标题的制作显得更为关键。

标题的结构

标题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主题, 一类是辅题。其结构有单一型和复合型。所谓单一型, 即只有主题没有辅题。复合型指既有主题也有辅题, 可以是引题+主题, 主题+副题, 或者引题+主题+副题俱全。因为主题与辅题承担的任务不同, 在呈现此结构时, 往往要分行显示。为了在一个平面显示其层次和美观, 标题的编排是报纸常用的版面语言。因此, 报纸新闻采用复合型标题很常见。而网络新闻是以标题点击的方式进人阅读的, 为了浏览和点击的方便, 也因空间节约的原则, 网络新闻标题基本上都只有一行。如2008年12月28日天府早报的新闻“洋小伙结汉婚新娘赞新郎胜过秦始皇”, 在新浪主页的标题是“外国小伙举办汉式婚礼”, 只选取了主题而舍弃了副题。如果有引题+主题或者主题+副题的结构也是一行显示, 只是中间用空格隔开。

标题的字数

网络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 尤其是主页更是要安排尽可能多的标题供网民点击。从生理角度讲, 电脑屏幕相对于报纸而言, 更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所以, 网络新闻标题的字数要求比报纸更为严格。一般来讲, 网络新闻的单行标题不会超过13个字, 如“4岁脑瘤女童被弃街头”“居民楼失火致4辆轿车焚毁” (2008年12月28日新浪新闻) 。如果内容太复杂, 13个字表达会有困难, 那网络新闻也会用标点符号或者空格键来分成两句话, 每句话可会严格控制在10个字左右, 例如“范美忠北京重新上岗续:校方否认考虑解聘” (2008年12月28日新浪新闻) 。此外, 为了控制字数, 只保留主题而省略引题或副题的情况在网络新闻中很常见。如2008年12月28日京华时报的新闻“20岁未婚女勒死亲生女婴被以故意杀人罪判刑4年”, 新浪新闻主页的标题是“女青年勒死新生女婴获刑4年”, 后者更加言简意赅。

标题概括的准确性

新闻标题拟写最基本的要求是“题文一致”。标题首先应该能较准确地揭示新闻的基本内容。然而, 这一个原则却在网络世界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对点击率的追求使网络新闻标题制作者想方设法把自己认为最能吸引人的新闻事实以最吸引人的方式表达出来, 因此, 出于煽情和诱惑的需要没, 网络新闻标题故弄玄虚、断章取义的现象非常普遍。主页面标题和二级页面标题冲突、标题和正文内容不完全相符甚至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时有出现, 让读者点击之后大呼上当。这种现象在娱乐新闻标题制作中尤其突出, 把某艺人在某部影片中的身份或情节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事实来表述, 是网络新闻骗人点击的惯用伎俩。“张学友四个女人不偏不倚”, 说的原来是他对“雪狼湖”歌舞剧中四个女搭档的评价。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网络编辑水准不高, 在因字数控制要简缩标题的情况下, 也经常会出现题文不一致的情况。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网络从报纸等媒体转载新闻时, 对标题的编辑并不多, 照抄照搬现象远多于创造性的编辑对内容的深加工就更少了, 基本上是照单全收。事实上, 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手段, 急切需要与之相符合的信息传播方式和技巧。在新闻标题制作方面, 网络在适应其独特的信息传播特点、为增强信息的吸引力而做出改变的同时, 如何负责任地传播新闻, 平衡感官的刺激与理性的思索, 做到动情而不煽情, 通俗而不低俗, 幽默而不浮滑, 以真正值得关注的内容和深度的思考来吸引读者, 是每一位网站新闻编辑应该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http://www.cnnic.net.cn.

[2]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EB].

[3]郑兴东.报纸编辑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篇8:初中语文新闻标题写法

一、开门见山 落笔扣题

所谓“开门见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直截了当地切入要旨。这种方法在各类文章的写作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占有很大的比例。它的表达角度,可以是开头直叙本事,也可以起笔点题;可以是开宗明义地揭示文章主旨,也可以是单刀直入地点明敌论,如此等等,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鲜明清晰,不枝不蔓,所以应为考场作文开头的首选方法。

第一,线索式。多用于记叙文的开头。作者为了展开娓娓动人的故事或抒发细腻丰富的情感,往往用亲切的语气,自然而又直接地牵出文章的线索。

如朱自清《背影》的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开头一下子点明文章以“背影”为线索。

如矛盾《白杨礼赞》的开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开头清楚告诉读者文章以“白杨树是不平凡的”为线索。

第二,要素式。亦多用于记叙类文章的开头,起笔交代有关记叙内容的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要素,使读者在文章的开端即获得对文章内容的大致了解。

如丰子恺《白鹅》的开头就介绍白鹅的来历特点等。

如郑振铎《海燕》的开头就介绍燕子的活动背景、燕子的外形、燕子飞翔及憩息等特点。

第三,概括式。在文章首段概括全文内容,点明全文题旨,以利于读者理解和把握文章意思。

如周国平《家》的开头:“如果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它确实是的,对于有些人来说是飘过许多地方,对于所有人来说是飘过岁月之河——那么,家是什么呢”。这开头一下子道出了家的内涵。

如季羡林《永久的悔》的开头:“……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这开头一下子告诉读者作者悔恨的原因。

如林希《石缝间的生命》的开头:“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这开头直接表达作者对石缝间倔强生命的敬畏之情。

第四,介绍式。文章起笔就介绍与文章中心内容有关的人、事、物、原因、缘由、目的、过程等。这样的入题简捷明快,让人一目了然。

如朱德《回忆我的母亲》的开头:“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的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开头表达作者因痛悼母亲去世引出对母亲的回忆。

二、引用经典 彰显底蕴

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使人感到峥嵘、高远,达到吸引读者、突出中心的效果。

如下例几种常用的:

1.诗词开头

以诗句开头,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如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的开头就引用了白居易的《荔枝图序》“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这开头一下子点出荔枝的特征,引发读者对荔枝的喜爱之情。

2.俗语开头

俗语是孩子们所熟悉的,以此开头,倍感亲切,激发兴趣。

如刘大杰《巴东三峡》的开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开头一下就渲染三峡一带的险恶、悲凉的氛围,为全文定下基调。

3.名人名言开头

这种开头法不仅使你所要表达的意思简明扼要,而且能集中地表达文章的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增色不少。

如杨振宁《世纪之交的科学幻想》的开头就引用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话“将来人类的知识将会大大增长,今后我们想不到的新发明将会屡屡出现,我有时候几乎后悔自己出生过早,以至于不能知道将要发生的新事物”。这开头一下子扣紧主旨,科学的发展大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4.故事导入

引用一则典故、神话或现实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开头的方法,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如茅以升《桥梁远景图》的开头:“少年朋友们,你们都该听过牛郎织女的神话吧,牛郎和织女原是天上的两颗星,据说他俩都是神仙,每年在“天河”上的鹊桥相会一次。这“鹊桥”就是喜鹊搭的一座桥,它们真是杰出的桥梁工程师——你们想想看,这天河该有多宽啊!同时也可见桥梁的重要,虽是神仙,也还需要桥”。这以神话故事开头,极大引发少年读者的阅读兴趣,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

三、精辟修辞 韵味悠长

用修辞手法开头,易抒写作者心灵的感悟,引发读者赏读的情趣。

1.比喻

开头设喻,以引起读者对要说明的事物或道理的兴趣。

如王力《谈语言》的开头:“我们既然爱好写作,就不能不首先掌握好这个工具,而且要像木匠爱斧锯、画家爱颜料、战士爱武器那样爱我们赖以进行工作的工具”。这开头一下子就突出语言工具的重要性。

2.对比

用对比来开头的方法,可以加强文采,有力地突出主题。

如凯利的《懒惰的智慧》开头: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恐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这开头通过对比,一下子点题:正是懒惰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3.排比

用排比句开头,句式整齐,语势铿锵,促人赏读。

如:假如我是小鸟,我会记住那出生时的巢穴;假如我是树苗,我无法忘记那滋养我的土地;假如我是江河,那雪域高原成为我记忆中的烙印……

4.设问

设问开头,铺排文气,先声夺人。

如:梁启超《最苦与最乐》的开头:“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老吗?不是。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这设问开头,一下子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5.拟人

拟人开头,增加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性,激发情感,引起共鸣。

如朱自清《春》的开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开头运用拟人的手法,把作者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初中语文新闻标题写法】相关文章:

语文初中作文写法04-28

初中语文童趣04-15

初中语文赏析05-05

初中语文课题05-17

初中语文课本05-05

初中作文标题05-08

快乐语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04-15

初中语文课改论文05-11

初中语文阅读论文05-11

初中语文学科论文05-11

上一篇:老不晓事的成语下一篇:公司趣味运动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