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产业链中基于整合能力的中国制造企业价值增值路线研究

2022-09-12

1 引言

科学技术的时代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模式相互影响, 促进了各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 并带来了相应经济效益。中国利用资源和生产条件的优势在全球化贸易中, 成为工业产品的贸易大国, 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同时引进国外在经营管理、贸易金融等相关领域的理念与技术, 发展跨国制造业贸易,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在国际贸易市场的竞争能力。但是, 处于产业链条顶端的发达国家拥有自主研发的品牌与生产核心技术, 使得中国被“自然地”限定在了微笑曲线的中间环节部分, 成了“世界工厂”。与此同时, 东南亚国家以及非洲国家随着经济发展, 大量廉价劳动力涌起, 对中国的加工制造业造成了威胁, 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因此, 探索我国特色的企业增值模式对于中国制造业在国际产业内的分工地位与增值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2 价值增值理论背景介绍

企业的商业价值以利润的变化模式为载体, 从产业链的生产环节, 到消费、流通环节;从企业线下店铺的推广, 到互联网线上的营销等等, 企业的利润增值模式进入多元化的时代。生产价值的提高也从静态的可替代的比较优势, 转换到动态的难替代的核心优势。国内制造产业化的发展, 主要依靠于全球整体的市场、区位与资源的动态发展能力。企业利润的来源, 通常企业的组织管理结构对于企业的利润有着直接影响。国内外众多研究学者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利润的来源进行解释: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因素以及产品自身因素。不同领域的学者对于利润的看法持有不同的态度, 有些学者也根据企业在产品质量、营销与管理模式上对于企业利润进行分析。

3 制造企业整合能力的基本要素

3.1 整合能力概述及资源价值化

整合能力从整体上包括内部整合能力与外部整合能力, 要求不同的组织或者组织内部之间要对于市场中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协调、控制与规划。除了资源方面的规划, 企业的信息与行为都可以作为整合能力的评价、界定所依据的基础。整合能力作为一种资源价值化能力的体现, 有着较高的资源利用率, 并使得价值在实际结果中有所体现。整合能力不仅是对原有和现有资源的整合, 更是对有形和无形资源的整合。整合能力基于全球信息资源的及时分享体系, 通过网络成员一致、高效的协调集体行为, 对全球的市场、资源、区位进行有效的选择与组合, 充分发挥单独行为不能获得的优势, 为企业制造更好的经济效益。整合能力是“系统大于部分之和”, 我国应该充分利用全球化的无形资产, 在创新中获得最大化利益。

3.2 产业链中整合能力的基本条件

(1) 网络技术。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产业链中整合能力的先决条件。所谓整合能力的网络技术是将企业内部职能部门与外部行业合作伙伴共同建立的协调发展组织, 形成内外部门同时分工合作的共同发展体系。企业要具有实时调控网络资源的能力, 协调不同职能的网络成员高效率的工作, 还需具备自主扩张网络资源的发展能力。企业整合能力的规模发展, 需要企业扩展体系发展企业网络节点, 提高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 分享优秀企业的超额利润发展模式。

(2) 高新技术。先进的科学技术指的是企业核心技术或者是企业生产专利。在全球经济市场中, 拥有高新技术企业, 将创新技术切实的应用到实际生产过程中, 充分利用跨国企业合作制造与国际特许优势, 进行企业的经济投资, 将高新技术应用到高价格产品的生产中, 扩大高价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从而促进创新技术的提高性发展。发展中国家有着廉价的劳动力与调配资源, 在商品加工生产的成熟期, 将商品加工推进生产工艺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 结合相关发展中国家广阔的发展市场, 绕过国家的关税与非关税限制, 充分提高市场占有率, 获得高额的商业利润。高新技术的创新能力是整合能力的一种表现, 其技术水平的高低, 影响着企业整合能力的发展模式。

(3) 知识资产专有化。专有的企业品牌与发展技术, 可以使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企业品牌、经营与营销的创新能力、体系化的管理经验都属于企业的专有知识资产。在跨国企业的合作发展中, 企业可以借助其他地区的经济科技与人才的区位性优势, 在著名品牌的创造营销领域, 提高商品或者服务的附加价值。

4 关于企业整合能力的价值增值路径

分析制造业产业链条的盈利路径, 主要的利润来源于三个阶段的模式发展, 即设计开发、生产制造与销售服务三个部分。三个部分的经济利润收益相互影响, 生产制造的经济利润较低, 并且呈下降的趋势。在设计开发与销售服务阶段, 企业利润可以得到有效地提高。因此, 各国的跨国公司要想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 就需要结合产业链的价值演变规律, 合理地调整公司发展战略, 将相关产品的生产制造转移到有利于企业经济的优势地区, 把设计开发与销售服务作为企业的竞争重点, 提高相关附加价值部门工作效率与质量。

谈及中国制造业产业链企业的发展, 在现阶段中国大部分制造业企业缺少企业品牌与生产的核心技术, 多数贸易出口以加工贸易为主。国内的劳动力资源丰富, 其他国家的企业抓住了我国劳动力的廉价的特点, 在国内进行生产劳动密集型的产品, 我国处于全球化产业链垂直分布的最低位置。根据整合能力的基本要求, 我国制造业发展企业要在世界经济体系中, 改变发展战略, 参与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国际经济协调, 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国际地位与分工, 提升盈利能力。

4.1 企业品牌增值路径

在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 拥有卓越品牌的跨国公司, 需要合理地进行全球资源优化配置, 根据自身的经济能力寻求更高层次的发展。通过控制销售网络, 各个子公司之间的相互协调, 企业要与当地的政府、供应商、经销商、大学和研究院等及时进行商业沟通, 实行全球采购与制造模式, 推动企业整合能力进步。随着全球化产业模式的重新构建, 跨国公司可以某一领域选择价值性较高的环节进行专业化的经营与管理, 不仅提高核心能力, 也节约企业资金成本。许多跨国企业在发展初期, 仅仅是原产品的制造商, 在后续发展中逐渐积累经验与优势, 却丧失原有优势, 这些公司应及时地调整企业的发展模式, 主动选择转向自主品牌、高科技的增值路径。

4.2 创意营销与高新技术增值路径

超凡的创意经济模式引领了全球化的高新产业发展规模, 提高开发科研的创新能力, 优化市场的销售服务, 提高价值增值利润。这里所说的高新技术, 不仅包括生产技术, 也包括企业各方面能力的软技术, 即管理体系、营销模式、营销服务机制等, 这些都属于增值模式的技术。科学技术研发与创新是一个困难的过程, 即使有卓越的人才与大量的资金投入保障都难保证科研的成功。企业要利用全球化互利的优势, 联合金融供应商与稳定的客源一同建立基于网络发展的高新技术生产模式, 在资本、知识、产品与技术之间建立必要的联通渠道, 注重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在科研方面的长期资金投资, 促进企业高新技术增值路径的有效发展。

5 增值路径理论实证数据研究结果分析

通过表1整体的呈现了制造业跨国企业在全球价值生产链条中的地位与参与合作生产程度。从整体上来看, 在2000年至2014年间, 全球制造业产业链生产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参与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法国、荷兰与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参与全球经济价值产业链互动程度的趋势有明显的上升, 处于亚洲的日本在这14年间, 在国际制造业合作产业发展的参与程度提升的最为明显, 从2000的0.1076逐渐上升为2014年的0.2368, 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参与合作的程度也有明显的提升, 但是总体提升的幅度较小。2000年至2014年在全球制造业价值链的观测中, 各个国家跨国企业的浅向参与度与深向参与度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 全球价值链的深向参与度发展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浅向参与度出现较大的差异性发展。例如, 2000年韩国的制造业价值链主要由浅向参与度推动发展, 其在价值链中的比例高达57.4%, 而在2014年, 韩国的深向参与度主导价值链产业经济的创造, 深向参与度占据57.5%的市场比例。

资料来源:根据WI0D数据库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院数据库计算整理。

6 结语

综上所述,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拥有丰富的劳动资源, 但企业的综合发展水平与营销能力的发展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在全球化的产业链中, 中国企业应改进自身的发展战略, 通过选择自主品牌、创意设计与技术革新这三种途径, 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协调发展, 提高中国制造业的盈利水平, 推动产业升级。希望本文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为我国企业未来的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国际分工模式发生重大变化, 众多跨国公司抓住契机快速崛起, 形成了全球产业经济链条, 为各国的企业发展创造出巨大的经济财富。当前中国制造业跨国产业链条模式的发展, 国内企业整体处于低附加值的制造业相关产品领域, 在生产高新技术的高价值产品上还存在很大局限性, 因而处于全球价值产业链低端, 经济价值创造能力受到严重制约。为了顺应时代发展, 探索中国制造业的价值增值新路线是我国亟须解决的问题。根据目前中国企业的发展现状, 本文从整合能力的角度出发, 充分利用贸易全球化优势, 创造新的市场经营模式与经济竞争优势, 提高产业链的盈利能力, 促进跨国企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全球产业链,中国制造企业,整合能力,价值增值

参考文献

[1] 潘安文.供应链伙伴关系、整合能力与合作绩效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5) .

[2] 王华.从外商直接投资看江苏制造业发展战略[J].特区经济, 2005 (10) .

[3] 苏敬勤, 邢晓东, 洪勇等.基于产业链中间嵌入的企业成长机制——以英利集团为例[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2011 (3) .

[4] 张明之, 梁洪基.全球价值链重构中的产业控制力——基于世界财富分配权控制方式变迁的视角[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15 (11) .

[5] 霍春辉, 张兴瑞.全球价值链分工双面效应下的中国制造产业升级[J].经济问题, 2016 (5) .

上一篇:浅谈珠海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模式改革下一篇:“让幼儿学会跳跃”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