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系统集成方案

2022-07-21

方案是对一项活动具体部署的安排和计划,那么方案的格式是什么样的呢?如何才能写好一份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项目系统集成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项目系统集成方案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项目方案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项目方案

目录

第一章 项目概述 .................................................................................................. 3 1.1 项目背景 ...................................................................................................................... 3 1.2 建设目标 ...................................................................................................................... 4 1.3 建设原则 ...................................................................................................................... 5

第二章 需求描述及分析 ...................................................................................... 6 2.1 概述 .............................................................................................................................. 6 2.2 需求描述 ...................................................................................................................... 6 2.2.1. 业务需求 ............................................................................................................. 6 接口需求 ......................................................................................................................... 12 性能需求 ......................................................................................................................... 13 安全需求 ......................................................................................................................... 13 2.3 需求分析 .................................................................................................................... 13 2.4 系统涉众分析 ............................................................................................................ 13 2.5 功能需求分析 ............................................................................................................ 15 2.6 水雨情监测系统 ........................................................................................................ 15 第三章 总体设计 ................................................................................................ 28 3.1 总体设计目标 ............................................................................................................ 28 3.2 总体设计原则 ............................................................................................................ 29 3.3 总体逻辑架构设计 .................................................................................................... 29 3.4 网络系统设计 ............................................................................................................ 31 3.5 平台选择 .................................................................................................................... 32 3.6 标准规范设计 ............................................................................................................ 33 第四章 详细设计 ................................................................................................ 34 4.1 技术架构设计 ............................................................................................................ 34 4.1.1设计思路 .............................................................................................................. 34 4.1.2设计原则 .............................................................................................................. 36 4.2 设计安全 .................................................................................................................... 38 4.3 用户界面设计 ............................................................................................................ 38 第五章 技术支持和服务 .................................................................................... 40 5.1 技术支持 .................................................................................................................... 40 5.2 售后服务 .................................................................................................................... 41

第一章 项目概述

1.1 项目背景

山洪灾害是山丘区在一定强度或持续的降雨下,因特殊的地形地质条件而发生的自然灾害,它具有突发、破坏性大、防治困难的鲜明特点,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和滑坡,往往对局部地区造成毁灭性灾害。山洪灾害具有突发性强、点多面广、破坏力大等特点,往往导致人员伤亡,房屋、田地、道路、桥梁等被毁,甚至导致水库、塘坝、堤防溃决,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丘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据调查,全国2100多个县级行政区中,有1500多个在山区,聚集了全国56%的人口。由于山丘区居住的人口数量多、密度大、分布广,以及典型的季风气候导致的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和复杂的地形地质因素等,每年汛期,居住在山丘区的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都面临山洪、泥石流和滑坡的严重威胁,其中7400万人直接受到影响。

山洪灾害的防御策略是“以防为主,防重于抢”,防御防治的方法是既要采取工程措施,提高工程防洪标准,也要采取非工程措施,建立综合防洪减灾体系,提高防灾抗风险能力。

综上所述,建立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是防治山洪灾害的一项重要的非工程性措施。

1.2 建设目标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主要包括水雨情监测系统和预警系统(系统结构见图1.2-1)。为更好地发挥系统的防灾减灾作用,还需建立群测群防的组织体系,加强宣传培训。

水雨情监测系统主要包括水雨情监测站网布设、信息采集、信息传输通信组网、设备设施配置等。乡(镇)、村自身预警的监测设施,一般以简易的为主;县级以上可根据经济状况和山洪灾害特点,布置有一定技术含量、实用、先进、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设施。汇入山洪灾害防治信息汇集及预警平台的水雨情监测信息以县级以上的自动遥测信息为主,群测群防水雨情监测信息以乡(镇)、村简易观测信息为主。根据我国山洪灾害范围广、成因复杂的特点,要加密现有水文气象部门的监测站网,以控制水雨情,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预警系统包括基于平台的山洪灾害防御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预警系统。基于平台的山洪灾害防御预警系统主要由信息汇集子系统、信息查询子系统、预报决策子系统和预警子系统组成,在县级以上防汛指挥部门建立,山洪灾害严重的区域应建立该系统,以获取实时水雨情信息,及时制作、发布山洪灾害预报警报;系统一般要求具有水雨情报汛、气象及水雨情信息查询、预报决策、预警、政务文档制作和发布、综合材料生成、值班管理等功能,并预留泥石流、滑坡灾害防治信息接口。群测群防预警系统包括预警发布及程序、预警方式、警报传输和信息反馈通信网、警报器设置等;预警信息、预警方式、预警信号等应根据各地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地确定,预警方式、预警信号应简便,且易于被老百姓接受。

图 1.2- 1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结构图

1.3 建设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山丘区暴雨的发生常具突发性,因山高坡陡,洪水汇流快,流速大,加之人口和财产分布在有限的低平地上,往往在洪水过境的短时间内即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建设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报、警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少灾害损失。

(2)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条件、经济社会状况不同,山洪灾害的成因及特点、防灾设施、工作基础等也有差别,应根据各地山洪灾害的特点,针对目前防御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成功的经验,切合实际地设计和建设监测预警系统。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按轻重缓急要求,逐步完善监测预警系统。

(3)坚持经济实用、稳定可靠、容易实施、便于操作和推广的原则。考虑本地区的暴雨特点、地形地质条件、经济状况、人员分布、交通及通信条件等实际状况,制定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并组织实施。既要利用遥测、通讯、网络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又要充分考虑山丘区的实际条件,可以采用人工观测简易雨量筒、手摇报警器、无线广播、敲锣打鼓等适合当地条件的监测预警方式方法,扩大系统覆盖面,达到既能有效解决监测、通信及预警问题,又能节约投资的目的。同时要保证系统稳定可靠、经久耐用,尽可能地降低使用运行成本。

(4)遵循相关规程、规范。系统设计要以现行的相关水文监测、通信系统组网、软件开发、数据库构建等方面的规程、规范为依据;各种构件优选符合国家标准的型材和通用件,以利于施工的质量控制和系统运行的维护管理。

(5)充分利用现有气象、水文及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系统建设要与相关行业的规划、建设相协调。目前气象预报站网已基本布设到县级,水情预报站网按流域设置,地质灾害监测站在重点地区也设到县级。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气象、水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站网,雨量站网建设要与气象发展规划协调,山洪监测预警要与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相结合。

(6)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和成果,并与国家防汛指挥系统相衔接。分析确定山洪灾害预警指标、制定监测预警方案等,要充分利用已有资料、成果及积累的经验;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是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补充,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数据库结构要与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数据库结构相统一,技术标准要与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标准相衔接。

第二章 需求描述及分析

2.1 概述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就是由水雨情监测系统实时监视水雨情状况,查询统计出雨水情信息,之后由数据汇集系统提供实时天气预报、实时雨量信息、实时/历史台风路径、实时卫星云图等气象信息,滑坡、泥石流等隐患点基本信息及监测信息,并结合群测群防监测到的水雨情信息进行汇集统计,预报给决策子系统,决策子系统经过判断后将危险信息传于预警系统,最后预警系统将信息发给防汛人员,之后在传给社会公众,这样山洪灾害的预警就启动了。

2.2 需求描述 2.2.1. 业务需求

2.2.1.1. 水雨情监测系统

通过建设实用、可靠的水雨情监测系统,扩大山洪灾害易发区水雨情收集的信息量,提高水雨情信息的收集时效,为山洪灾害的预报预警、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准确的基本信息。

水雨情监测系统以雨量监测为主,必要时辅以水位监测和流量监测,设计内容主要包含水雨情监测站网布设、信息采集、信息传输通信组网、设备设施配置等。

水雨情监测系统监测项目主要包括降雨量、水位。站类主要包括雨量站、水位站。雨量站监测雨量信息,水位站监测的信息主要包括雨量和水位。根据山洪灾害预警的需要和各地的建站条件,考虑山洪灾害易发区地形复杂、降雨分布不均、群众居住分散、地方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实际情况,水雨情监测站可建成简易监测站、人工监测站和自动监测站。

(1)简易监测站

为扩大水雨情信息的监测覆盖面,在山洪灾害防治区内的村、组设立简易监测站。因地制宜地配置简易的雨量、水位观测设施,采用直观、可行的观测方法进行水雨情信息的监测。利用本地区适用的传播方式进行信息的传输,达到群测群防的目的。

简易雨量站采用有雨观测、下大雨加强观测的工作体制,有条件时及时上报;简易水位站在有雨时或接到通知时观测,水位接近成灾水位时加强观测,有条件时及时上报。

(2)人工监测站

对于无条件建设自动监测站,但拥有公用通信资源(程控电话、移动通信网)的地区,按照人工观测站的技术要求建立相应的水雨情人工监测站。采用人工观测和管理的模式,通过语音或通话报汛进行雨量、水位信息的采集和传输。

人工监测站采用定时观测,定时报汛的工作体制,在暴雨天气状态下则加密观测、增加报汛段次。

(3)自动监测站

根据本地区的通信、经济条件,设立雨量、水位自动监测点。采用有人看管,无人值守的管理模式,配置相应的雨量、水位传感器,以及遥测终端及通信终端设备,实现水雨情信息的自动采集、传输。

自动监测站采用定时自报、事件加报和召测兼容的工作体制;对超短波组网的自动监测站,则采用增量随机自报与定时自报兼容的工作体制;人工置数信息应有反馈确认的功能。

2.2.1.2. 信息汇集与预警平台

根据各地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特点和山洪灾害预警决策的需求,利用通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应用等技术手段,建设省级或市级或县级防汛指挥部门山洪灾害防治信息汇集与预警平台,为收集山洪灾害防治区水雨情数据信息以及其它部门的相关信息、信息查询、山洪预报决策、预警等服务。

山洪灾害防治信息汇集与预警平台是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数据信息处理和服务的核心,主要由计算机网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组成。基于平台的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结构见图(2.2-1)。

图2.2-1 基于平台的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结构图

计算机网络系统主要为系统数据接收、处理、加工与信息查询、预报决策、预警与信息发布、信息交换等服务提供硬软件平台。

数据库系统主要为系统维护管理、信息查询与服务、预报决策与预警提供数据信息。 在设计信息汇集与预警平台时,各地应结合本地现有的网络结构、通信信道、网管系统、网络设备状况,按照各自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对网络和通信的实际要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制定设计方案。

2.2.1.3. 信息汇集、信息查询子系统

信息汇集子系统与信息查询子系统主要包括监测站的实时数据接收处理和其它相关部门的共享与交换信息的处理以及各类信息的查询服务。

信息汇集子系统主要完成平台所辖各监测站的水雨情信息的实时接收、处理和入库。对其它相关部门的共享与交换信息经处理后按规定的数据库表结构存入数据库中。

信息查询子系统主要为防汛决策部门、系统维护管理等部门提供基于WEB方式的各类数据信息的查询服务。

信息汇集子系统主要由数据接收处理单元(硬件设备)和实时数据接收处理软件构成。 数据接收处理单元主要由数据接收通信设备、数据接收处理计算机、电源以及设备安装设施和避雷系统组成。

各自动监测站点的水雨情信息通过数据传输信道传输到平台后,进入数据接收处理计算

机,通过数据接收软件实时完成监测站水雨情数据的实时接收处理,并存入数据库中。人工观测的水雨情信息通过语音电话报汛方式自动存入数据库中,或通过其它的人工报汛方式收集后采用人工录入的方式存入数据库中。

对于简易监测站的信息可采用事后整理的形式存入数据库。

对于上级部门转发的相关信息经处理后,按照统一的数据格式存入数据库中。 预留气象、国土等部门信息接口,通过信息汇集与预警平台与气象、国土等部门进行信息交换,经处理后存入数据库。

2.2.1.4. 预报决策子系统. 山洪灾害预报决策子系统是基于平台的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省级、市级或县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门进行山洪灾害预警提供依据。预报决策子系统包括水雨情分析预报、预警信息生成、子系统维护及管理等3个模块。

山洪灾害预报决策子系统具有水雨情分析预报、预警信息生成、系统维护和管理以及信息输出等功能。将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技术融入山洪预报预警工作中,增强山洪灾害预测预警能力,提高防灾、减灾决策的科学性。

预报决策子系统建设内容具体为: (1)水雨情分析预报模块

结合实时水雨情、气象预报信息,根据水雨情分析预报模型,对小流域、中小水库水位、流量进行预测,并输出预测结果(文字、表格或图形)。

(2)预警信息生成模块

根据预报成果及预警指标实时编制预警信息,并及时将预警信息发送至预警平台。 (3)系统维护和管理模块

该模块可以对整个系统的内容进行添加和删除,具有控制系统权限的功能。本模块为系统维护管理提供工具。

2.2.1.5. 预警子系统

预警子系统建设是在监测信息采集及预报分析决策的基础上,根据预警信息危急程度及山洪可能危害范围的不同,通过适宜的预警程序和方式,将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送到山洪可能危及区域,使接收预警区域人员根据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预警子系统主要包括预警信息的获取和预警信息的发布。根据预警信息的获取渠道不同,预警信息的获取分为从各级建立的基于平台的山洪灾害防御预警系统获取信息和群测群

防获取信息两种途径。预警信息的发布主要由各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门或者群测群防监测点上的监测人员通过预警信息传输网络和其它方式完成。预警子系统的组成见图2.2-2。

图2.2-2预警子系统组成图

预警流程

(1)基于平台的山洪灾害防御预警流程

在建立了基于平台的山洪灾害防御预警系统的地区,预警信息由该系统的预报决策子系统制作。根据平台设立的防汛指挥部门的级别不同,分为平台设立在县级、市级防汛部门两种情况。县级防汛指挥部门获取发布的预警信息,各乡(镇)政府接收县级防汛部门发布或下发的预警信息,传输给村、组、户。紧急情况下县级防汛部门可直接对村、组发布的预警信息。基于平台的预警流程见图(2.2-3) 。

图2.2-3基于平台的预警流程图

(2)群测群防预警流程

群测群防预警信息的获取来自县、乡(镇)、村或监测点。由监测人员根据山洪灾害防御培训宣传掌握的经验、技术和监测设施观测信息,发布预警信息。县级防汛指挥部门接收群测群防监测点、乡(镇)、村的预警信息,逐级发布。各乡(镇)政府除接收县防汛部门发布或下发的预警信息,还接受群测群防监测点、村和水库、山塘监测点的预警信息。村、组接受上级部门和群测群防监测点、水库、山塘监测点的预警信息。

图2.2-4 群测群防的预警流程图

2.2.1.6. 群测群防的组织体系

由于山洪灾害突发性强,从降雨到发生灾害之间的时间短,且往往在灾害发生时断电、断路、断信号,因此群测群防尤为重要。群测群防组织体系为建立县、乡(镇)、村、组、户五级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体系,群测群防组织指挥机构主要在县、乡(镇)、村一级建立。

1、县级组织指挥机构的构成

在县级设立指挥部,指挥部与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合署办公,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指挥。

指挥部设政委、指挥长、副指挥长。成员由发改委、水利、国土、民政、气象、财政、建设、交通、公安、卫生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组成。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5个工作组(监测组、信息组、转移组、调度组、保障组)及应急抢险队。

2、乡(镇)组织指挥机构的构成

在乡(镇)设立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指挥机构设指挥长、副指挥长,成员由水利、国土、民政、气象、建设、交通、公安、卫生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指挥机构下设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等5个工作组和应急抢险队。

3、村组织指挥机构的构成

各行政村设立以村主任为负责人的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各村应成立以基干民兵为主体的应急抢险队,确定监测预警员,并造花名册报送乡(镇)、县指挥机构备查。

接口需求

图形库中基础电子地图、水利要素分布图以及公用数据专题图等GIS数据,是由大量空间对象组成,这些空间数据的存储和管理主要有两种方式,即电子地图文件和关系数据库表。

文件形式

将不同的电子地图数据以计算机文件的方式存放于计算机中,采用文件目录的方式管理电子地图。在图形数据根目录下分别建立各自的子目录用于存放基础电子地图、水利要素分布图以及公用数据专题图,在各自的子目录下再建立子目录用于存放不同类别的电子地图文件。

由于是以文件的方式管理电子地图,其安全性只依赖于计算机操作系统。 关系数据库表形式

近年来,一些GIS应用系统开始采用大型数据库系统进行空间数据的管理,这样可以充分利用RDBMS已有的数据管理功能实现海量空间数据存贮与管理、事务处理(Transaction)、记录锁定、并发控制和数据仓库等功能,利用扩展的SQL语言对空间与非空间数据进行操作,同时可以方便地实现长事务和版本管理。尤其使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得以集成在统一的数据平台,从而促使GIS应用与一般应用的无缝集成。同时 利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空间数据的

关键在于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模型的采用。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模型的采用改变了原有GIS中图形与属性分离的概念,反映空间对象的几何图形数据只是作为一个属性字段(如BLOB字段)与其它非空间属性存贮于关系数据表的一行中。这种数据模型可以方便地定义空间对象之间、空间对象与非空间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和规则,能更好地对现实世界建模。

目前使用此技术的有ESRI ArcSDE和Oracle Spatial,MapInfo SpatialWare、SuperMap SDX+等。

性能需求

1、对软件系统的各类人机交互操作、信息查询、图形操作等应实时响应;信息查询、操作、输入界面用图形、文字和数据三种方式在计算机上展现,数据表格应具有报表打印功能;系统的操作要求简单易用。

2、采用WebGIS方式执行GIS的分析任务。通过标准的浏览器(如 IE)来访问地图服务,对于水雨情监测、预警响应的相关处理,均要求能在GIS上进行可视化处理查询,并能实现无级缩放,具备等雨量线、等雨量面等绘制功能。推荐采用1:50000的电子地图,如果没有条件,也可采用1:250000的电子地图;

3、速度要求:

WEBGIS响应速度:<5秒; 复杂报表响应速度:<5秒; 一般查询响应速度:<3秒;

安全需求

安全性要求:用户认证、授权和访问控制,支持数据库存储加密,数据交换的信息包加密,数据传输通道加密,可采用64位DES加密算法,发生安全事件时,能以事件触发的方式通知系统管理员处理;

可靠性要求:应能够连续7×24小时不间断工作,平均无故障时间>8760小时,出现故障应能及时报警,软件系统应具备自动或手动恢复措施,自动恢复时间<15分钟,手工恢复时间<12小时,以便在发生错误时能够快速地恢复正常运行,软件系统要防止消耗过多的系统资源而使系统崩溃;

2.3 需求分析 2.4 系统涉众分析

1 简易观测站:需观测员用透明盛水器皿进行雨量观测,河边需有观测员用水尺桩对水位进行观测。

2 人工观测站:观测员根据水位观测尺按照报讯的要求,以语音、短信或通话方式进行报讯。中心站工作人员记录后将信息录入计算机。

3 自动监测站:无人使用,有人看管,系统自动采集数据。

4 根据地势的不同,采用卫星,超短波,短信,gprs,pstn进行数据传输。 5 信息汇集与预警平台:防汛决策部门、系统维护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将通过浏览器对信息汇集子系统,信息查询子系统,预报决策子系统,预警子系统进行增加、删除、修改、查询的操作。

6 预报决策子系统:工作人员将得到的信息打印成表格,进行人工报警或自动报警;系统维护模块分三个权限,系统管理员、预报分析用户、信息查询用户。系统管理员掌握预报决策系统的管理权限,并可以对整个系统的内容进行修改、添加和删除,管理员可以通过此模块控制系统的发布权、删除权、表现权等所有事项;预报分析用户可查询、调用相关数据,实现水雨情分析预报,写入预警信息;信息查询用户只能查询其中内容,不能向数据库中更新、删除、写入数据。

7 预警子系统:预警信息的发布主要由各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门或者群测群防监测点上的监测人员通过预警信息传输网络和其它方式完成。根据预警信息获取途径不同,预警发布权限归属不同的防汛负责人(或防汛部门)。建立了基于平台的山洪灾害防御预警系统的地方,预警发布权限归属其对应的防汛负责人(或防汛部门),即:平台建立在县级,预警发布权限归县防汛负责人(或防汛部门)。依靠群测群防进行预警的地区,预警发布权限归属县级、乡(镇)、村的防汛负责人(或防汛部门)和监测员。

8 群防群测组织体系:

(1)在县级设立指挥部,指挥部与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合署办公,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指挥。

指挥部设政委、指挥长、副指挥长。成员由发改委、水利、国土、民政、气象、财政、建设、交通、公安、卫生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组成。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5个工作组(监测组、信息组、转移组、调度组、保障组)及应急抢险队。

(2)在乡(镇)设立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指挥机构设指挥长、副指挥长,成员由水利、国土、民政、气象、建设、交通、公安、卫生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

指挥机构下设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等5个工作组和应急抢险队

(3)各行政村设立以村主任为负责人的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各村应成立以基干民兵为主体的应急抢险队,确定监测预警员,并造花名册报送乡(镇)、县指挥机构备查。

2.5 功能需求分析 2.6 水雨情监测系统

2.3.2.1.1. 简易监测站

为扩大水雨情信息的监测覆盖面,在山洪灾害防治区内的村、组设立简易监测站。因地制宜地配置简易的雨量、水位观测设施,采用直观、可行的观测方法进行水雨情信息的监测。

雨量、水位的观测:

(1)雨量观测 :为便于观测员能直观和方便地观测雨量,承水器皿可设计为透明的装置,并根据区域内雨情的临界值或降雨强度,在承水器皿外进行划分或标注明显的预警标志。

(2)水位观测:在岸边修建简易的水尺桩,水尺桩可设计为木桩式或石柱型;对于无条件建桩的观测站,可选择离河边较近的固定建筑物或岩石上标注水位刻度;水位观测尺的刻度以方便观测员直接读数为设置原则,各地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以现场标注致灾的临界水位值的方法,作为预警的标准。

通信方式:

简易监测站的设站目的是群测群防。当降雨将可能达到临界雨量值或水位将可能达到临界水位值时,观测员可采用人工传递或采用对讲机报告给乡(镇)、村防灾负责人,有条件的可采用电话或手机逐级报送到县级防御指挥部;紧急情况时,可直接向村、组、户发出预警。有条件的地方可给观测员配置对讲机、移动电话等。

2.3.2.1.2. 人工监测站

对于无条件建设自动监测站,但拥有公用通信资源(程控电话、移动通信网)的地区,按照人工观测站的技术要求建立相应的水雨情人工监测站。采用人工观测和管理的模式,通过语音或通话报汛进行雨量、水位信息的采集和传输。

人工监测站采用定时观测,定时报汛的工作体制,在暴雨天气状态下则加密观测、增加报汛段次。

雨量、水位观测:

(1)雨量观测:应配置虹吸式雨量观测设备;确定设备的安装方式,设计必要的安装设施;观测员按照报汛的要求,以语音或通话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2)水位观测:对于新建的水位站需修建水位观测尺和观测道路;观测员按照报汛的要求,以语音、短信或通话方式进行报汛。

通信方式:

人工监测站通常采用语音报汛进行数据传输,测站需要配备电话线路和电话机,中心站配置语音卡和计算机,实现报汛信息的自动接收、处理和入库;对不具备电话通信条件但已

被移动通信所覆盖的地区,测站可配置手机采用移动电话报汛,中心站人工记录校核后录入到计算机。

对于没有公共通信可利用的地区,可根据测站距中心站的距离、地形条件,采用短波通信或超短波通信方式报汛。采用短波通信,测站和中心站均需配置短波电台、天馈线及电源。采用超短波通信测站和中心站均需配置超短波电台、天馈线及电源,距离较远或有阻挡时,需建设中继站进行接力。

2.3.2.1.3. 自动监测站

根据本地区的通信、经济条件,设立雨量、水位自动监测点。采用有人看管,无人值守的管理模式,配置相应的雨量、水位传感器,以及遥测终端及通信终端设备,实现水雨情信息的自动采集、传输。

自动监测站采用定时自报、事件加报和召测兼容的工作体制;对超短波组网的自动监测站,则采用增量随机自报与定时自报兼容的工作体制;人工置数信息应有反馈确认的功能。

雨量、水量观测:

(1)雨量观测: A雨量观测场地

①雨量监测站原则上不新建雨量观测场,已建有雨量观测场的站,将雨量传感器放置在雨量观测场内;

②未建雨量观测场的站,则利用屋顶平台予以观测,但安装时应注意与建筑物、树木等障碍物的水平距离为障碍物高度的两倍。

B雨量传感器 ① 承雨口口径:Φ200

+0.6

mm;

② 分辨力:当测站为基本雨量站时,年平均降雨量≥800mm的测站采用0.5mm的雨量传感器,年平均降雨量<800mm的测站采用0.2mm的雨量传感器;对于非基本雨量站,南方湿润地区可选用1.0mm的雨量传感器,北方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可选用0.5mm的雨量传感器;

③ 测量误差(准确度):较大降雨量的误差采用实测降雨量与其自身排水量相比较的相对误差检验;较小降雨量采用绝对误差检验。不同分辨力的雨量传感器量测精度详见表2.4-1 ④环境条件:工作温度0℃~+50℃,工作湿度≤95%(40℃); ⑤可靠性指标:在满足仪器正常维护条件下,MTBF≥25000小时。 (2)水位观测: A水位传感器选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浮子水位计、压力水位计和超声水位计进行水位观测。对已建有水位自记井且可利用的监测站选用浮子式水位传感器;未建井或不能建井的测站,视河流及水情特点配备压力式(压阻式、气泡式)或超声式水位传感器,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

①分辨率:水位传感器的分辨率为1cm。

②测量误差:95%测点的允许误差±2cm,99%测点的允许误差±3cm。 ③环境条件:工作温度-30℃~+50℃,工作湿度 <95%(40℃)。 ④可靠性指标:在满足仪器正常维护条件下,MTBF≥25000小时。 B水位自记观测井建设要求

适宜新建水位自记观测井的测站,应以建设简易水位自记井为原则。井筒可采用直立式或斜井式,一般可选用水泥管、钢管、铸铁管或PE管;井口直径应根据所采用的浮子式水位计及有关水位观测技术标准进行设计,同时需考虑防淤积的措施。

C气泡压力式水位计安装要求

①气泡压力式水位计应放置在位于基本水尺断面处的仪器房内,其传感器感应探头需设置在水面以下。

②管道敷设时应沿河岸护坡顺坡而下,不能出现负坡,以免感压管内结露,形成水栓。 ③为解决大变幅水位观测问题,可结合各站实际情况,分多级敷设压力感压气管或至中水处敷设感应探头。

通信方式:

自动监测站的数据传输通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根据当地的通信资源及地形条件因地制宜地选用超短波、GSM短信、GPRS、北斗卫星、PSTN通信方式组网。

(1)北斗卫星通信系统

北斗卫星通信系统由卫星及网管中心、监测站、中心站组成,其通信网络结构示意见图2.3-1。在北斗卫星通信网络中,监测站和中心站需配置北斗卫星通信终端及天馈线等主要通信设备。

图2.3-1北斗卫星通信系统网络结构示意图 (2)GPRS通信系统

GPRS通信数据传输网络结构示意见图2.3-2。GPRS接入方式主要有Internet接入、专线接入,可根据需求选用。采用GPRS通信组网,监测站需配置GSM/GPRS通信终端,中心站则根据接入方式不同,需配置接入Internet的固定IP或专线。

图2.3-2 GPRS通信组网结构示意图 (3)程控电话(PSTN)通信

在程控电话(PSTN)通信网中,监测站和中心站均需申请一门程控电话,并配置有线MODEM和电话避雷器等主要通信及避雷设备。PSTN通信网设备配置见图2.3-3。

图2.3-3程控电话(PSTN)通信设备配置示意图

(4)超短波通信

在超短波通信网中,测站、中继站、中心站所必需的主要通信设备为超短波电台及天馈线、同轴避雷器,其典型的设备配置示意见图2.3-4。

图2.3-4超短波通信设备配置示意图

(5)短信通信

利用短信通信实现数据传输,各地可根据需求采用点对点通信或申请特服号专线连接。 用短信通信方式组成数据传输网,在测站需配置短信通信终端及天线、 SIM卡,中心站则根据选用的组网方式不同配置短信通信终端及天线、SIM卡或者配置短信专用服务器及专线等,组网结构见图2.3-5。

图2.3-5 GSM通信组网结构示意图

对于有公网覆盖的地区,一般应选用公网进行组网;对于公网未能覆盖的丘陵和低山地区,一般宜选用超短波通信方式进行组网;对于既无公网,又无条件建超短波的地区,则选用卫星通信方式;对于重要监测站且有条件的地区尽量选用两种不同通信方式予以组网,实现互为备份,自动切换的功能,确保信息传输信道的畅通。

2.2.3.1. 信息汇集与预警平台

信息汇集与预警平台数据库系统是在选择一个合适的数据库管理平台的基础上建立包括实时水雨情数据库、预报预警成果以及气象数据库、工情数据库、管理数据库和超文本数据库等,以实现数据信息与服务共享的要求。

建立在省或市、县等不同行政区的山洪灾害信息汇集与预警平台对数据库系统的要求不尽相同,因此,可按照各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据库操作系统。

数据库操作系统的选型应与当地所建的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水情分中心的数据库选型相一致。对数据库操作系统的其它要求可根据各省、市、县的实际需求并结合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考虑:

(1)依照实用的原则和处理的数据量大小以及对分布式应用的支持要求,来选择适当的数据库系统。

(2)为实现数据库数据的实时共享,数据库系统应具有并发控制功能。

(3)在选择专业数据库时必须考虑数据库设计的难易程度。是否便于系统的维护、开发、移植;是否有面向用户的易用的开发工具,先进的数据库开发工具将大大减少系统开发和运行维护的工作量。

(4)数据库系统对数据库管理和维护的支持程度,也是选择数据库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主要是指数据库系统的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数据库备份、数据传递等功能,这些功能将对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很大的影响。

(5)选择数据库系统是否有比较配套的开发工具支持。 (6)数据库系统的升级能力。 数据库设计要求: (1)数据库设计内容

信息汇集与预警平台数据库从内容上可划分为属性数据库和图层空间数据库。 属性数据库主要包括:水雨情信息数据库、气象信息数据库、工情信息数据库、经济社会信息库、灾情数据库、单位机构信息数据库、图形图像数据库和超文本数据库等。

空间数据库主要包括各省、市或县区域图、行政区划图、流域水系图、水库山塘分布图、报汛站点分布图、防洪工程布置图、交通设施图、安全区和危险区分布图等。

(2)数据库表结构

数据库表结构应按照《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对实时雨水情数据库表结构、防洪工程

数据库表结构等进行设计;其它各类数据库应结合各地的灾害特点、实际需要和资料情况,进行合理设计。

2.2.3.2. 信息汇集、信息查询子系统

1、信息汇集子系统

信息汇集子系统与信息查询子系统主要包括监测站的实时数据接收处理和其它相关部门的共享与交换信息的处理以及各类信息的查询服务。

根据平台接收的数据信息特点,数据接收处理软件总体结构设计应满足如下要求: (1)能实时接收自动监测站的水雨情数据和工况信息; (2)具有对自动监测站进行远程控制功能;

(3)能实时处理接收的数据信息,并分类存入数据库中; (4)具有数据查询与维护功能; (5)具有人工数据的录入功能;

(6) 软件运行环境支持中文Win2000/中文WinXP等操作系统。

2、信息查询子系统

为了实现对山洪灾害监测信息的访问、查询和比较,需要开发与之配套的查询系统。针对山洪灾害防御的实际需求和信息的查询方便,结合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技术和GIS技术,在水雨情信息、气象信息、工情信息、灾情信息、山洪灾害防治预案、规章制度等多种信息一体化集成基础上,提供对数据库水雨情、气象基础数据、工情、灾情的查询、检索及分析对比功能。

系统开发要求:

(1)以数据库为接口,进行数据查询软件的设计和开发,查询结果应采用表格、图形等方式进行展示。

(2)信息查询软件具有通用性,信息的范围、内容能够实现自定义。

(3)具有强大的信息输出和表现功能。除具备基础信息、水情信息、雨情信息、统计信息和分析信息数据表现外,还具备图形化查询功能,如:过程线、柱状图等多种方式展示,展示方式可由用户选择。

(4)对整编信息能分时段查询,如:可以进行年、月、旬、日等时段的查询和统计值的查询。

(5)丰富的系统页面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具有生成各项统计报表的功能和打印功能。

(6)软件可采用B/S和C/S两种结构相结合的模式开发,为了获得较好的系统运行效率,有条件的建议采用B/S方式来组织软件体系,同时充分利用C/S结构的优点,系统的部分辅助性的功能使用C/S结构实现。没有条件的可采用C/S体系结构。 设计内容和功能要求:

2.2.3.3. 预报决策子系统

2.2.3.3.1. 水雨情分析预测模块

对于有水文资料的流域,可以利用已有水文资料采用常规的方法编制预报方案。但对于大部分小流域而言,水文站点稀少,水文资料缺乏,因此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预报方法:

(1)降雨径流预报方法

产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可采用折减系数(径流系数)、降雨径流关系、初损后损等方法计算。

汇流根据山洪沟的实际情况,可采用单位线(经验单位线、瞬时单位线、综合单位线)、汇流系数(曲线)等方法计算。

有条件时可利用DEM和GIS提取的山洪灾害防治区小流域的特征,建立分布式洪水预报模型。

(2)上下游水位(流量)相关法

对于上、下游有水位(文)站的河流,则可运用历史水位、流量资料,建立上游水位、流量和下游水位、流量相关关系。对于上游有水位(文)站,下游(或灾害点上游)没有水位(文)站的河流,但下游可以调查到较大洪水的洪峰水位,则可利用上游的实测水文资料和下游的调查资料,建立上下游水位相关关系,编制水位相关预报方案。

(3)雨量水位(流量)相关法

对于流域面积小、汇流时间短的山洪沟,根据实测或调查的降雨量和灾害点上游实测或调查的水位(流量)资料建立流域降雨与灾害点上游的水位(流量)相关关系,编制预报方案。

(4)比拟法

对于无水文资料的山洪沟,可借用临近水文气象和地理条件相似流域的预报方案,必要时对相关参数进行适当调整。在收集到水文气象资料以后,修订相关参数或重新编制预报方案。

以上编制的预报方案,在有实测资料或有新的调查资料后应及时进行修编和重新编制。

2.3.2.3.1. 预警信息生成模块

1、预警指标

发的预警指标是指触发山洪灾害的雨、水情临界值。山洪灾害预警条件、预警时间以是否接近、达到、超过临界雨量和成灾水位(流量)为主要的依据。预警指标的确定,需要分析利用现有历史灾害、雨量、水位(流量)资料,通过分析计算得到,缺乏资料的山洪灾害

地区可以采用内插法、比拟法、山洪灾害实例调查法、灾害与降雨频率分析法等方法确定本地区的临界雨量、成灾水位(流量)。

(1)临界雨量分析计算

一般情况下,南方湿润地区年降雨量大的地区,临界雨量较大,北方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小的地区,临界雨量较小。但各灾害点因地质、地形、气候等条件不同临界雨量差异较大,各地区应根据当地降雨特点,利用现有资料分析计算确定各灾害点的临界雨量。随着资料的积累及灾害的发生,临界雨量应不断进行校核与修订。

(2)成灾水位(流量)分析计算

对于已布设水位站或水文站的灾害点,只需要将历史上发生的所有山洪灾害对应的水位(流量)进行统计,其最小值就是成灾水位(流量)初值,根据灾害点的地形资料确定成灾水位(流量)。对于过去未设但拟布设水位或水文站,站址对应灾害点的成灾水位(流量)可由灾害点的成灾水位(流量)换算得到。换算方法一般可采用水面比降法、河道比降法等。设站以后,根据水文观测资料对成灾水位(流量)进行校核与修订。

2、预警信息编制

根据实时水雨情、水文气象预报信息及预警指标,决定是否编制预警信息。山洪灾害预警等级一般分为三级。具体内容如下:

(1)Ⅲ级警报

当预报有强降雨发生,降雨可能接近或达到临界雨量,或者预报水位(流量)可能接近或达到成灾水位(流量),将可能发生山洪灾害时,编制Ⅲ级预警信息。

(2)Ⅱ级警报

当已有强降雨发生,预报降雨可能达到临界雨量,降雨还将持续,或者预报水位(流量)可能达到成灾水位(流量),山洪灾害即将发生时,编制Ⅱ级预警信息。

(3)Ⅰ级警报

当已有强降雨发生,实测降雨接近或达到临界雨量,且前期降雨量接近山洪形成区土壤饱和含水量,预报降雨将持续,实测水位(流量)接近或达到成灾水位(流量),水位(流量)仍在上涨,将发生严重山洪灾害时,编制Ⅰ级预警信息。

3、系统维护和管理

针对现有的水雨情数据、预报方案、灾情数据、预警指标等进行系统维护和管理,对数据进行编辑、录入及各类参数设定等。

(1)水雨情数据维护

山洪灾害防治区实时雨量监测信息,各中小流域、中小型水库水位、流量实时监测信息,

是系统的数据支撑和运行基础,建立水雨情数据的维护模块以对这些信息进行简单的录入、数据的编辑及对数据的检查和分析,能有效的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2)预报方案管理

为不同的地区指定相应的预报方案并存入方案库,同时为各预报方案设定初始的模型计算参数,建立预报方案管理维护模块和模型参数维护模块,方便不同地区之间的预报方案管理。

(3)预警指标设置

设置预警指标,对触发山洪灾害的雨、水情临界值进行维护和管理,制定各地区的临界雨量表、成灾水位(流量)表。建立预警指标数据库,随着资料的补充和系列的延长,对预警指标进行补充、更新等。

(4)权限管理

系统对用户名和密码等资料可进行添加、删除和维护,并对不同用户实行分级管理。具有系统管理员身份才能对系统进行维护管理。

预报决策子系统用户分三级进行管理:系统管理员、预报分析用户和信息查询用户。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平台所在地(省、市、县)设置系统管理员权限和预报分析用户;其他用户为信息查询用户。

为保证系统运行安全,系统管理员掌握预报决策系统的管理权限,并可以对整个系统的内容进行修改、添加和删除,管理员可以通过此模块控制系统的发布权、删除权、表现权等所有事项;预报分析用户可查询、调用相关数据,实现水雨情分析预报,写入预警信息;信息查询用户只能查询其中内容,不能向数据库中更新、删除、写入数据。

2.2.3.4. 预警子系统

1、预警信息发布 (1)预警发布权限

根据预警信息获取途径不同,预警发布权限归属不同的防汛负责人(或防汛部门)。 建立了基于平台的山洪灾害防御预警系统的地方,预警发布权限归属其对应的防汛负责人(或防汛部门),即:平台建立在县级,预警发布权限归县防汛负责人(或防汛部门)。

依靠群测群防进行预警的地区,预警发布权限归属县级、乡(镇)、村的防汛负责人(或防汛部门)和监测员。

(2)预警发布内容

预警发布内容包括:暴雨洪水预报信息,暴雨洪水监测信息,水库及山塘水位监测信息,降雨、洪水位是否达到临界值,流量监测信息预警信息等级等。

(3)预警信息发布对象

预警信息发布对象为可能受山洪威胁的城镇、乡村、居民点、学校、工矿企业等。根据预警等级确定不同的发布对象。

(4)预警发布方式

预警发布方式分为通信网络畅通下的预警发布方式和无通信网络(或通信网络中断)下的预警发布方式两种情况。建立短信预警发布平台和电话传真预警发布平台,在规定的条件下自动发送山洪灾害预警信息。

通信网络畅通时,预警信息发布单位或责任人利用internet公网、语音电话、手机通话、手机短信、传真、有线电视、广播等及时向下发布预警信息,各级根据接收的预警信息,按照预案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无通信网络(或通信网络中断)时,根据当地预警设备配置情况和山洪灾害危险情况,按照预案中事先确定的报警信号,利用发送信号弹、鸣锣、启动报警器和无线广播、高音喇叭喊话等方式,向灾害可能威胁区域发送警报。

短信预警发布平台提供短信群发功能,能向列表中的各级主管领导、责任人自动发送山洪灾害预警短信。

电话传真预警发布平台能自动向列表中的各个单位传送山洪灾害预警信息或调度指示文件等,克服人工拨号打电话、发传真,费时易出差错的问题。

(5)预警信息发布软件开发

预警信息发布软件主要完成预警信息的处理和发布。为了获得较好的系统运行效率和方便使用,有条件的地区建议采用B/S体系结构、并充分利用C/S结构的优点进行开发,没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C/S体系结构开发。

预警信息发布软件开发要求如下:

① 能提供电话、短信、广播通知自动发布功能,可实现预警信息自动传真群发布、短信发送和广播通知等。

② 软件开发应基于省、市、县山洪灾害数据汇集及预警平台,利用山洪灾害预警平台统一设计的数据库结构。

③ 系统要求做到界面清晰,接口标准,操作简单。

2、预警信息通信方式

根据山洪灾害的特点,可用于预警信息传输的通信方式有电视、广播、Internet网络、电话、传真、移动通信、短信、报警器、锣鼓号等,各地可根据当地经济状况、现有通信资源条件以及各种通信方式的适用性,并考虑山洪灾害预警信息传输的时效性和紧急程度,选用适宜的通信方式组建山洪灾害预警信息传输通信网。

为保障预警信息能及时发布到乡(镇)、村、组、户,有条件的县与乡(镇)应尽可能建立双信道的通信网络,以保证一种信道通信中断时预警信息能够顺利传递。

(1)固定时间发布的预警信息,接收的对象主要是公众,应充分考虑通信覆盖面,综合选择多种方式同时发布,可选择电视、广播、短信、自动传真等与群众生活联系紧密的通信平台。

(2)不定时的山洪灾害警报信息,时效性要求比较强,通过电话、移动电话等直通方式进行通信。对于特别紧急的情况,警报传输通信必须各种方式并用。当公共通信(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均遭山洪破坏而失效时,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卫星通信方式进行应急通信。

(3)对于公共通信条件较好、且运行维护费用有保障的地区可综合运用固定电话、移动通信通话和短信、传真、internet网络、有线电视和广播警报系统的多种方式。

(4)山高、地形复杂、人口密度低、缺乏电力供应的山丘区,电话、传真、internet网络等发布方式都难以实现,或者山洪灾害造成这些信息发布方式都中断时,可采用短波通信或超短波通信进行预警信息传输。

(5)对于没有公共通信条件,人口居住比较分散的偏僻山村,可以通过广播、喇叭、锣鼓、报警器、烟火、人力等根据已设定的预警信号发布预警信息。

第三章 总体设计

3.1 总体设计目标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主要包括水雨情监测系统和预警系统。为更好地发挥系统的防灾减灾作用,还需建立群测群防的组织体系,加强宣传培训。

水雨情监测系统主要包括水雨情监测站网布设、信息采集、信息传输通信组网、设备设施配置等。乡(镇)、村自身预警的监测设施,一般以简易的为主;县级以上可根据经济状况和山洪灾害特点,布置有一定技术含量、实用、先进、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设施。汇入山洪灾害防治信息汇集及预警平台的水雨情监测信息以县级以上的自动遥测信息为主,群测群防水雨情监测信息以乡(镇)、村简易观测信息为主。根据我国山洪灾害范围广、成因复杂的特点,要加密现有水文气象部门的监测站网,以控制水雨情,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由基于平台的山洪灾害防御预警系统和山洪灾害群测群防预警系统组成。基于平台的山洪灾害防御预警系统中的山洪灾害防治信息汇集及预警平台是该预警系统数据信息处理和服务的核心,主要由信息汇集子系统、信息查询子系统、计算机网络子系统和数据库子系统组成;基于平台的山洪灾害防御预警系统主要由信息汇集子系统、信息查询子系统、预报决策子系统和预警子系统组成,在县级以上防汛指挥部门建立,山洪灾害严重的区域应建立该系统,以获取实时水雨情信息,及时制作、发布山洪灾害预报警报;系统一般要求具有水雨情报汛、气象及水雨情信息查询、预报决策、预警、政务文档制作和发布、综合材料生成、值班管理等功能,并预留泥石流、滑坡灾害防治信息接口。群测群防预警系统包括预警发布及程序、预警方式、警报传输和信息反馈通信网、警报器设置等;预警信息、预警方式、预警信号等应根据各地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地确定,预警方式、预警信号应简便,且易于被老百姓接受。

群测群防的组织体系主要包括建立县、乡(镇)、村、组、户五级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体系,明确县、乡(镇)、村、组防御山洪灾害的组织机构、人员设置、职责等。通过建立群测群防责任制组织体系,保障县、乡(镇)、村、组、户防灾信息上传下达畅通,监测、预警、避灾措施落实。

宣传培训包括防灾知识的普及,防灾准备,监测、警报设施的维护和操作,预案的宣传、演练等。

3.2 总体设计原则

(1)可靠性:系统应保证长期安全地运行。系统中的硬软件及信息资源应满足可靠性设计要求。

(2)安全性:系统应具有必要的安全保护和保密措施,有很强的应对计算机犯罪和病毒的防范能力。

(3)容错性:系统应具有较高的容错能力,有较强的抗干扰性。对各类用户的误操作应有提示或自动消除的能力。

(4)适应性:系统应对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统计核算方法、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5)可扩充性:系统的硬软件应具有扩充升级的余地,不可因硬软件扩充、升级或改型而使原有系统失去作用。

(6)实用性:注重采用成熟而实用的技术,使系统建设的投入产出比最高,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7)先进性:在实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跟踪国内外最先进的计算机硬软件技术、信息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使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指标。

(8)易操作性:贯彻面向最终用户的原则,建立友好的用户界面,使用户操作简单直观,易于学习掌握。

3.3 总体逻辑架构设计

由于山洪预见期短、致灾快,因此为有效防御山洪灾害,需特别加强县级以下行政区的防灾工作。根据我国目前县级以下行政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技术水平、防灾特点以及各级防汛部门在防灾中的作用,提出以下三种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基本模式:

模式一:在县级行政区建立基于平台的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省、市、县、乡(镇)、村等各方面的山洪灾害防治相关信息汇集于平台,县级防汛部门根据系统信息,及时发布预报、警报。同时县、乡(镇)、村、组建立群测群防的组织体系,开展监测、预警工作。

这种模式适宜于山洪灾害严重,县级防汛部门有能力建立山洪灾害防治信息汇集及预警平台,省、市、县信息实现共享,县级防汛部门能制作山洪灾害预报警报的县级行政区。

模式二:县、乡(镇)、村、组建立群测群防的组织体系,依靠县、乡(镇)、村、组的

监测设施,结合省级、市级防汛部门的信息、指令,开展监测预警工作。县、乡(镇)、村根据暴雨、洪水及水库(山塘)等监测信息,发布预报警报。一般按县→乡(镇)→村→组→户的次序进行山洪灾害预警;遇紧急情况(暴雨洪水陡涨、水库山塘溃坝等)村可直接报告县级防汛指挥部和乡(镇)防汛指挥机构,并可直接发布预警。

这种模式适宜于尽管山洪灾害严重,但经济条件差,不具备建立山洪灾害防治信息汇集及预警平台的人、材、物等条件的地区;或者山洪灾害总体不严重的区域。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面积大、人口密度较小,市、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山洪灾害防御立足于群测群防,依靠建立县、乡(镇)、村、组防御山洪灾害的组织体系和加强宣传培训,采用简易设施开展山洪灾害的监测预警工作。

模式三:在市级行政区建立基于平台的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省、市、县收集的山洪灾害防治相关信息汇集于系统,市级防汛部门根据系统信息,及时发布预报、警报;县级防汛部门配置信息接受终端,与市级防汛部门山洪灾害防治信息汇集及预警平台信息实现共享,县级以下部门执行市级防汛部门的指令。同时县、乡(镇)、村、组建立群测群防的组织体系,开展监测、预警工作。

这种模式适宜于市级行政区内局部地区山洪灾害严重,县级行政区经济条件差,防汛部门力量相对较弱,市级防汛部门更有能力建立信息汇集及预警平台,发布预报、警报的区域。

对不同山洪灾害特点、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区域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方案。地处东部季风区、山洪灾害严重的区域,若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宜采用模式一;省级行政区面积大、人口密度小,市级、县级行政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宜主要采用模式二;对市级行政区局部地区山洪灾害严重,县级行政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防汛部门力量相对较弱的区域,可采用模式三。

3.4 网络系统设计

(1)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对外互联采用TCP/IP协议,局域网内部应支持TCP/IP等协议。 目前比较流行和成熟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应用集成的体系结构模式主要有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简称C/S)两层体系结构模式以及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简称B/S)三层体系结构模式。B/S结构具有良好的扩充性,对客户端没有任何特殊要求,对用户数也没有限制,只需支持网络并具有浏览器功能即可。B/S模式只在服务器端安装应用程序,客户端不须安装程序,直接使用IE或其他浏览器即可使用,修改应用程序只与服务器有关,客户端不作任何改动,操作简单,维护方便。C/S结构具有较强的互动性,特别有利于系统的维护和复杂功能的实现,可以对信息进行各种操作,在高速网络环境下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因此,根据上述各自特点,系统信息的查询与发布等应用系统建议采用B/S三层体系结构,信息汇集子系统则可采用C/S体系结构。

(2)网络拓扑结构

山洪灾害信息汇集与预警平台计算机网络结构采用以太网交换技术。千兆位以太网或快速以太网交换技术成熟,组网性价比高,是当前的主流网络交换技术,本平台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可采用千兆位以太网或快速交换式以太网技术,拓扑结构采用星形结构。

对外数据信息共享与交换可通过路由器与光纤或专线连接的方式实现。在设计时提出各条线路的带宽要求。

注:三种监测站通过传输通信网将信息传入信息汇集系统,根据当地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传输方式。对于有公网覆盖的地区,一般应选用公网进行组网;对于公网未能覆盖的丘陵和低山地区,一般宜选用超短波通信方式进行组网;对于既无公网,又无条件建超短波的地区,则选用卫星通信方式。

3.5 平台选择

服务端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 服务端数据库: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 服务端Web服务:IIS 5.0以上 GIS平台:Supermap或Topmap 客户端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XP SP2以上 客户端浏览器

:Internet Explorer 5.5以上

网络版杀毒软件:根据各试点县具体用户量配置客户端;

3.6 标准规范设计

根据贵方项目的要求和国家有关法规的要求,我们经过认真研究、分析设计本系统方案。该系统具有性能先进、质量可靠、经济实用等特点,而且该系统具有方便扩展、与其它信息系统实现无缝连接的能力。为实现安防系统的可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依据的相关规范包括:

《工业企业通用设计规范》(GBT42-8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行业标准》(GA/T70-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BGJ232.90.92)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民用工业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JT16-92)

.

第四章 详细设计

4.1 技术架构设计

4.1.1设计思路 在软件体系架构设计中,分层式结构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结构。微软推荐的分层式结构一般分为三层,从下至上分别为: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又或成为领域层)、表示层。

三层结构原理:

3个层次中,系统主要功能和业务逻辑都在业务逻辑层进行处理。 所谓三层体系结构,是在客户端与数据库之间加入了一个“中间层”,也叫组件层。这里所说的三层体系,不是指物理上的三层,不是简单地放置三台机器就是三层体系结构,也不仅仅有B/S应用才是三层体系结构,三层是指逻辑上的三层,即使这三个层放置到一台机器上。 三层体系的应用程序将业务规则、数据访问、合法性校验等工作放到了中间层进行处理。通常情况下,客户端不直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而是通过COM/DCOM通讯与中间层建立连接,再经由中间层与数据库进行交互。

1、表示层

位于最外层(最上层),离用户最近。用于显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为用户提供一种交互式操作的界面。

2、业务逻辑层

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无疑是系统架构中体现核心价值的部分。它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业务规则的制定、业务流程的实现等与业务需求有关的系统设计,也即是说它是与系统所应对的领域(Domain)逻辑有关,很多时候,也将业务逻辑层称为领域层。例如Martin Fowler在《Patterns of Enterprise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一书中,将整个架构分为三个主要的层:表示层、领域层和数据源层。作为领域驱动设计的先驱Eric Evans,对业务逻辑层作了更细致地划分,细分为应用层与领域层,通过分层进一步将领域逻辑与领域逻辑的解决方案分离。 业务逻辑层在体系架构中的位置很关键,它处于数据访问层与表示层中间,起到了数据交换中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层是一种弱耦合结构,层与层之间的依赖是向下的,底层对于上层而言是“无知”的,改变上层的设计

对于其调用的底层而言没有任何影响。如果在分层设计时,遵循了面向接口设计的思想,那么这种向下的依赖也应该是一种弱依赖关系。因而在不改变接口定义的前提下,理想的分层式架构,应该是一个支持可抽取、可替换的“抽屉”式架构。正因为如此,业务逻辑层的设计对于一个支持可扩展的架构尤为关键,因为它扮演了两个不同的角色。对于数据访问层而言,它是调用者;对于表示层而言,它却是被调用者。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都纠结在业务逻辑层上,如何实现依赖关系的解耦,则是除了实现业务逻辑之外留给设计师的任务。

3、数据层

数据访问层:有时候也称为是持久层,其功能主要是负责数据库的访问,可以访问数据库系统、二进制文件、文本文档或是XML文档。 简单的说法就是实现对数据表的Select,Insert,Update,Delete的操作。如果要加入ORM的元素,那么就会包括对象和数据表之间的mapping,以及对象实体的持久化。 本系统包括水雨情监测站网布设、信息采集、信息传输通信组网、设备设施配置等。用户需要在网站上浏览水雨情信息,固采用服务架构,B/S的三层结构。

4.1.2设计原则

1、要保证软件的高内聚低耦合性,所以我们选择了三层结构。

2、系统要保证长期安全运行,硬软件及信息资源要满足可靠性要求。

3、要做好安全保护,有防范病毒的能力。

4、系统应对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统计核算方法、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5、因为系统所需硬件很多,而且随着时间的退役硬件会有更新,所以系统的硬软件应具有扩充升级的余地,不可因硬软件扩充、升级或改型而使原有系统失去作用。

6、使用系统的人群从乡镇,到县城,到地级市,到省里,人员混杂,对电脑的使用能力不一,固要建立友好的用户界面,使用户操作简单直观,易于学习掌握。

架构决策

选择三层结构,是为了软件的高内聚低耦合性。选择B/S模式,是因为主要操作用户是通过浏览器使用软件。 技术架构

系统架构在WebGIS的底层ArcObjects之上,地图显示,相应的地图操作以MapControl为依托。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信息系统采用三层体系结构,以数据库为基础,采用中间件和组件技术,实现数据管理、区划成果分析等应用。并提供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系统采用B/S架构开发,B/S模式的管理系统负责数据的入库、数据的组织维护、图件与报表的组织生成,数据信息输出等功能。运用本系统可以方便的查询各类信息,对查询结果进行统计、输出,提供各种方式的灾害信息统计较好的辅助了规划工作。

功能设计 数据获取

从指定的数据源获取数据,数据获取的方法包括人工数据录入、自动数据获取两种方式;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指把获取到的数据按照目标数据库进行预处理、校验、分类、入库操作; 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模块能够对系统的数据源信息配置、目的数据库配置、运行控制参数等进行配置; 监视统计

对系统的运行状态、数据汇集日志进行监视,对系统运行情况和数据汇集情况进行分析统计。

4.2 设计安全

安全性要求:用户认证、授权和访问控制,支持数据库存储加密,数据交换的信息包加密,数据传输通道加密,可采用64位DES加密算法,发生安全事件时,能以事件触发的方式通知系统管理员处理;

4.3 用户界面设计

考虑操作直观、方便的要求,系统应对所有水雨情、气象、工情、灾情信息数据模块建立公共的查询接口,界面简洁一致,表现方式灵活。主要设计内容和功能要求如下。 (1)系统主界面

用户可通过IE浏览器访问系统,在IE浏览器地址栏输入网站地址,进入系统的登录界面,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系统通过验证确定该用户是否合法,如果是授权用户,系统进入主页面,如果是没有授权用户,系统将拒绝其访问本系统。当授权用户登录后,就可以进入主菜单,获取相应功能的模块菜单。 (2)基础信息查询

① 雨量站基本信息

查询雨量站的基本信息,如:雨量站类别(自动、人工、简易等)、水系、河名、站号,站名,站址位置、设立日期、所属部门等。

② 水文(位)站基本信息

查询水文(位)站的基本信息,如:测站类别(自动、人工、简易等)、站号,站名,站址,经度,纬度,高程、设立日期等。

③ 工情基本信息

查询堤防工程、水库、山塘等的基本信息,如:建设地点、所在河流、集水面积、多年平均降雨量(径流量)、设计洪水位(流量)、库容、坝顶高程等。

④ 灾害点基本信息

查询灾害点的基本信息,如:地理、地质、气候特点、人口密度、基础设施、灾害频繁程度等。

(3)水雨情信息查询

通过对系统数据库的访问,可以实现各小流域、中小型水库水位、流量实时监测信息、

历史资料信息查询,为预报决策提供历史资料对比分析。可以实现单站、多站实时或者历史水雨情图形化查询。具体包括:水文(水位)站雨量、水位(流量)实时和历史资料查询(包括日平均水位/流量、月水位/流量等),以及降雨量统计表、降雨量图等形式对雨量资料进行日、时段等综合查询。 (4)气象信息查询

将查询数据库得到的气象信息显示给用户,主要包括:中央气象台、省气象台和临近省气象台、本地市(县)气象台发布的当日天气预报(文字、图、表),卫星云图信息(图片)、多普勒雷达测雨信息、台风警报信息等。 (5)工情信息查询

工情信息主要包括:堤防、水库的各种特征值、工程图、工程指标、工程运行状况等数据;水库运行状况的实时信息,如闸门开度、大坝安全状况,溢洪道、泄洪洞、输水洞流量,水库、山塘水位状况(流量)、水库调度方案等。堤防主要信息有各断面水位、堤防安全状况、出险情况及类型。可以实现单站、多站实时和历史工情信息和运行参数的查询。

(6)经济社会状况及灾情信息查询

山洪灾害监测区域经济社会指标:村镇分布、人口分布、固定资产、重要设施、GDP等。

直接总经济损失:受灾范围,受灾人口,受淹城市,倒塌房屋,死亡人口等。 工业、交通运输业直接经济损失:停产工矿企业(个),铁路、公路中断(条次)、毁坏路基(面)(千米),毁坏输电线路,毁坏通讯线路(千米)等。

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毁坏水库,水库跨坝,毁坏堤防、护岸、水闸,冲毁塘坝,毁坏灌溉设施,毁坏机电井、水电站、机电泵站,毁坏雨量站、水文测站。

农林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农作物受灾面积,农作物成灾面积,农作物绝收面积,减少粮食,死亡大牲畜,水产养殖损失等。 (7)数据的输出保存打印

查询系统具有信息输出和表现功能,除具备基础信息、水雨情信息、工情、灾情统计分析信息的数据输出外,还具备表、文字、图形的输出和保存以及打印功能。

第五章 技术支持和服务

5.1 技术支持

技术培训

服务商负责组织客户进行培训。客户有权对服务商提出的培训方案和培训计划进行选择和调整。培训费用计入总价,同时应提供分项的细项报价。培训方案作为评判整体解决方案优劣的因素之一。

①服务商在应答时应制定详细的人员培训方案,培训方案应包括培训目的、培训时间安排、人数、教材编写(列出培训教材基本内容)、培训师资情况(包括教师简历)、培训组织方式等。服务商必须根据标书采购的设备及采用的相关技术,在标书中提出全面的培训计划和课程内容安排,并在合同签定后征得用户方同意后实施。

②培训费用除包括服务商自身的费用以外(包括教员费、教材费、场地费等),所有学员的费用也应计算在内,学员的食宿费按每人每天300元计算。

③服务商必须提供高水平的培训。培训应包括各应用子系统的安装、操作、配置和维护等,系统软、硬件常见故障现象的诊断和处理,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服务商必须为所有被培训人员提供培训环境、文字资料和讲义等相关用品。所有的资料必须是简体中文书写。

④所有的培训教员必须用中文授课,除非有其它的协议规定。 ⑤培训工作必须在系统整体验收之前安排,具体时间由招标方指定。 (3)培训要求

①服务商须选派具有一定资质和实践经验,且受过专门训练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各分项工程的技术培训工作。

②服务商的培训内容包括数据库厂商认证培训、业务应用及系统管理培训(系统平台培训)等。

③服务商须在培训开始前20天内将培训计划和教材提交客户审核,除上述培训外,服务商还须负责在现场组织对系统的安装、调试和运行进行技术示范和业务指导。

5.2 售后服务

1、系统终验合格后进入系统质量保证期,自双方代表在系统终验合格单上签字之日起计算,有效期为3年。说明免费维修、维护的方式、范围(产品、技术、模块、部件)。说明系统质量保证期满后维修、维护的方式、范围(产品、技术、模块、部件)和收费标准。

2、系统质量保证期内,售后服务应由原设备生产厂家提供,同时不再收取额外费用。系统运行过程中如果发生故障,服务商必须保证用户在3个工作日内得到无故障设备/产品。

3、系统质量保证期内,系统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技术故障,服务商应保证在最快的时间内解决问题,恢复正常运行。

4、系统质量保证期满后,服务商需提供与系统质量保证期内同等的服务。

5、服务商须认真理解上述保修要求,详细列出保修方案和系统应急方案(考虑本地化服务等),一经应答将作为合同的一部分。

6、所有硬件产品提供厂家的7*24小时服务,接到用户报障电话以后1小时内答复,保证4小时内到现场服务,8小时不能修复的需提供备用品。

7、质保期后服务商应对产品出现故障提供技术支持及有偿维修服务。并在报价表中列出系统设备主要可更换的硬件价格和服务费用。

8、服务商应承诺在质保期间,在客户书面正式提出增加或修改相关需求后的一个月内,服务商负责进行本系统的软硬件改造工作。

第二篇:java项目源码_新闻发布系统项目设计方案

1、需求概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如今的Internet的迅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无论是手机还是PC端都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使人们的生活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获得新闻资讯的途径不仅仅只是通过电视、广播或者报纸,这样获得新闻资讯的途径显然不是最快的,而且人们获得的新闻不是实时更新的,这些途径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了解最新新闻资讯的要求,看过时的新闻让人们对新闻的了解显得很落后。

所以新闻发布系统是面向大众用户开发的一款实时更新新闻资讯,每天第一时间发布最新发生的新闻头条、动态,人们可以通过手机或PC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打开新闻发布系统就能实时观看最新新闻,让你身临其境,真正感受到各地的新闻变化,人文习俗,还能更快的了解各地的文化和人们的生活习惯,让每一个人都能更快的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

柚子皮新闻发布系统可以提供基于互联网的新闻服务,主要包括新闻显示模块,用户可以查看各类型的新闻信息,管理员登录后可以进行对新闻的添加,删除,查看和修改等操作

该系统主要包括主页,新闻查看页面,添加新闻页面,管理员和一般用户登录页面,已经登录成功和失败的页面,新闻管理页面等组成

通过以上需求分析,可以得知该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两类 网站访问人员:可以查看各个模块的新闻信息 管理员:可以对新闻进行增删改查的管理工作

功能图如下:

2、页面需求设计

2.1、网站主页设计

主要实现网站的总体信息显示,在网站中主要显示各个新闻模块中的最新发布的几条信息

2.2、新闻显示页面

主要包括社会,娱乐,军事,体育,财经等新闻的显示,在本页中可以实现各个新闻模块的显示,显示的顺序为发布日期顺序 2.3、登录页面

主要用户给管理员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的,当输入的口令正确时,可以跳转到新闻管理页面,

当输入错误时,跳转到指定页面并且给出提示信息 2.4、管理员管理页面

主要实现管理员对新闻的添加,删除及修改等功能,管理员还可以对每一条新闻进行查看。

3、程序概要设计

本系统要求实现新闻发布系统的各项基本功能,所以从安全性和易维护性考虑,选择了Web实现技术。简单的说就是将系统做成一种B/S模式,可以让用户通过浏览器直接访问位于服务器上的试题以及对系统进行远程维护。服务器端程序的实现技术也很多,本人选用了当前比较流行的网络编程技术——JSP作为主要实现手段(配合JavaServlet、JavaBean、HTML等)。JSP作为一种Web实现技术,它的效率是很高的。这一点正好符合了新闻发布系统所要求的实时性。JSP自身的安全性,再加上实现模式的特点,完全能够达到新闻发布系统的保密性要求。除此之外,作为Java平台的一部分,JSP拥有Java语言“一次编写,各处运行”的特点。又随着越来越多的服务器供货商将JSP支持添加到他们的产品中,这样一来用JSP做成的这套系统可以轻松移植到其它平台来运行。所以JSP是实现本系统的最佳技术,它是完全可行的。

系统所涉及的核心技术点:jsp,servlet,mysql,tomcat,jstl,EL,IO,jdbc,MVC设计模式

一个好的系统当然需要一个好的设计思路,MVC设计模式就很好的应用了这一点,使得一个WEB应用可以同时支持多个不同类型的客户端,比如通过PC端可以浏览多种页面,同时通过手机端也可以浏览多种页面,这就要求开发人员在设计系统时要同时支持PC端和手机端的界面,MVC模式中一个Model可以回应多个请求,同时处理多个请求,这样使得代码得到重复使用。MVC模型图如下图 4. 、数据库概要设计;

该系统使用的是mysql数据库

在内部主要是建了2张数据表:分别是新闻表和用户表

新闻表主要是用来存储新闻的一些基本信息,如:标题,图片,内容,作者,发布时间,类型,如下图:

用户表主要是用来存储用户基本信息包括用户名和密码还有标记(1为普通用户,2为管理员)

5. 、系统详细设计和部分源代码; 5.1、主页设计

在index.jsp页面有普通用户登录窗口,用户可以在主页面浏览新闻,和查看热点新闻列表和每条新闻的详情,用户点击“登录”后在窗口输入账号密码后,登入成功

主要代码如下:

<%@ page language="java" contentType="text/html; charset=UTF-8"

pageEncoding="UTF-8"%> <%@ page import="java.io.*,java.util.*" %>

4.01

body{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冬青黑体简体中文 w3";} #top{ width:1024px; height:255px; margin:0 auto; background-color:#f8f8f8; background-image:url(logo.png); background-position:50% 0; background-repeat:no-repeat;} #type{ width:1024px; height:30px; margin-top:90px;} #type ul{ list-style-type:none;} #type ul li{float:left;} #type ul li a:link{color:#000000; display:block; text-decoration:none; width:130px; text-align:center; text-align:center; padding:12px;} #type ul li a:visited{ color:#000000;} #type ul li a:hover{ background-image:url(blank.png); background-repeat:no-repeat; background-position:bottom;} #search{ width:1024px; height:50px; margin-top:45px;}

.search .text {

margin-left:170px;

width: 500px;

height: 28px;

font-size: 16px;

padding: 3px 0px;

float: left;

text-indent: 15px;

color: #949494;

border: 1px solid #ececec;

border-radius: 3px;

display: block;

letter-spacing: 1.5px; }

.search .text:focus {

color: #656565; }

.search .button {

height: 34px;

width: 150px;

margin-left: 10px;

border: none;

cursor: pointer;

display: block;

float: left;

color: #fff;

font-size: 15px;

background: #d6623d;

border-radius: 2px; }

#list{ width:1024px; margin:0 auto;} #list .new{ width:1024px; height:195px; background-image:url(down.png); background-repeat:no-repeat; background-position:bottom;} #list .new .content{ width:944px; height:139px; margin-left:40px; margin-top:8px;} #list .new .content .text{ width:680px; height:138px; float:right;} #list .new .content .text a:link{display:block; text-decoration:none; color:#000000; text-align:left; height:20px;} #list .new .content .text a:visited{color:#FFFFFF;} #list .new .content .text a:hover{color:#0066FF;} #list .new .content .text h4{ height:40px; margin-top:0px; font-weight:100; font-size:16px; } #list .new .content .text .p1{ margin-top:10px; height:15px; font-size:14px;} #list .new .content .text .p2{ margin-top:0; font-size:14px;letter-spacing:2px; color:#62615f;} #list .new .content .text a:visited{ color:#000000;} #list .new .content a img {width:227px; height:139px;}

#buttom1{ width:1024px; height:100px; margin-top:-1px; margin-left:auto; margin-right:auto; background-color:#f8f8f8;} #buttom2{ width:1024px; height:30px; margin:0 auto; background-color:#000000; line-height:30px; color:#FFFFFF; text-align:center; }

欢迎来到柚子皮新闻发布系统:登录

第三篇:项目申报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一、软件开发

本系统是基于互联网的应用软件,可以帮助用户在自动化办公领域实现互联网+,从而节约资源,提升工作效率,降低用户的时间成本以及相关运营费用,并且打破了办公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随着当今社会向着信息化发展,办公自动化越来越受到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重视。 如今,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显,无纸化办公已成趋势。顺应节约高效型社会发展趋势,开发了项目申报管理系统。

通过本软件,可以高效地、定制化地通过互联网进行相关项目的申报与管理工作,方便地进行项目资料的提交、查看与筛选等一系列操作。可谓一次投入、持续受益。

二、企业申报 2.1注册用户

在浏览器中打开指定地址,填写相关注册信息后,设定密码,点击注册,获得用户名。进入此页面,新用户点击注册新用户按钮,企业开始注册申报账号。会出现企业注册注意事项。

企业参照提示查看是否符合上述条款,符合的话勾选我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单击下一步。开始填写注册信息,带*的为必填项,除了企业名称等基本信息,还需填入营业执照号码,组织机构代码证号码,主营业务,以及截止上年底财务数据 等,完成后单击注册,即可注册成功。 2.2确认注册信息

申报企业按用户名进入,下载《承诺书》,打印后由企业全体股东签字、加盖公章、扫描,连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书、公司章程的原件照片或扫描件等注册资料一并上传。

注册账号完成后,系统跳转到如下界面,单击确认注册信息,之前填写的注册信息会重新出现,用户可检查信息是否正确。如修改后还需核实,单击保存即可,以后仍可修改。如信息正确无误,单击保存并且下一步。跳转过程中会出现提示信息,修改成功。 2.3上传相关附件并提交审核

投资公司依据投资原则对申报企业提交的注册信息进行初审,符合条件者可按提示进入项目填报环节;如未通过初审,请参照驳回信息提示检查注册信息及上传附件是否符合要求,修改后再进行提交。

当用户确认注册信息无误后,会跳转到如下页面,需提交融资承诺书和企业基本信息附件。融资承诺书需自己下载,填完后上传扫描件。提交完成后,点击提交资料进行审查按钮。

如上传资料不全,会提示补充上传。如上传完成,跳转过程会提示上传成功,请耐心等待。之后界面回到如下界面: 2.4公司资质审核

管理员审核通过后,此项会变成绿色,然后用户才可以进行项目填报。 2.5填报项目

企业按提示要求依次在线填报企业基本情况、企业知识产权和项目基本情况三个表格。 2.5.1填报企业基本情况

填入企业的基本情况,如名称、营业执照号码等企业的相关基本情况作为审核是否通过的主要条件之一。

2.5.2填报企业知识产权

有专利和著作权两项,如需添加,单击新增项即可。 2.5.3填报项目基本情况

填入项目名称,专项领域,技术领域等。 2.5.4填报项目成员情况

填入项目负责人的基本信息,还有其他主要成员的基本信息。界面下方会有一个统计的表格,会依据你添加的信息,对用户主要公司人员进行学历,职位等方面的统计。 2.6上传商业计划书

表格填写完毕后,下载《商业计划书》模板,填写后上传。企业按要求填写《商业计划书》并上传,与此同时,对商业计划书所需要的相关附件(详见附件目录)进行扫描、上传提交,等待审核。 2.7项目提交审核

在填写上传完毕所有基本情况和资料之后,点击提交按钮,等待管理员后台审核。 2.8申报资料下载

审核通过后在商业计划书页面下载生成的PDF申报材料刻录成光盘,并打印的一份纸质版,加盖公章并由区县科委审核后一同报送天津市科技金融发展中心(可以寄送,以邮戳日期为准)。

三、管理员管理

项目管理者在浏览器中打开指定管理地址,以管理员身份登陆进入系统。 在此界面中,输入用户名、密码、验证码,点击登录,即可登录系统。

在后台管理中共分为项目管理,专家管理,评审安排,汇总统计,企业归档这几个模块。 3.1项目查看

管理员可对企业申报的材料等信息进行管理,并确定该企业资质能否通过审核要求。 3.2专家管理

管理员对专家可以进行管理的内容有是否有新增专家、已存在的专家中是否有变动,这对这些内容管理员可以增加、删除、修改、查询的操作。 3.3评审安排

管理员可以将待审核的材料交由专家进行评审,可指定分配任意专家进行项目的审核工作。

四、专家评审

评审专家由管理员提供账户和密码通过通过登录系统后,进入评审系统,登界面如下图:

系统登陆后,显示后台管理的菜单栏,共包含4个模块,分别是评审流程、专家承诺书、项目评审和退出系统。 4.1评审流程

评审专家在进行项目评审前需阅读评审流程、评审说明和评审操作手册了解评审的具体要求。 4.2专家承诺书

专家在阅读完评审流程后还需阅读专家承诺书,点击同意并进行下一步。

专家承诺书同意后方可进行项目评审工作。 4.3项目评审

在项目评审中,评审专家可以查看由管理员分配的待评审项目,专家可按照评审要求进行评审,在评审完后保存相关信息即可。 4.4退出系统

点击退出系统,即可退出评审系统。

五、系统服务器平台架构

根据多个项目申报与管理系统的实际开发和运营经验,整个系统架构在阿里云平台,方便使用者随时随地访问系统,快速高效的完成相应的工作。

软件架构采用Linux-Apache-MySQL-PHP的开源架构,这是目前大多数的网络系统采用的技术架构。该系统具备系统开源、扩展能力好、部署量大、安全性高、灵活、稳定的优势。 LAMP也提供了非常好的灵活性,开发人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框架,甚至构建自己的框架,其它平台通常包括它们自己的框架,可选择的余地很小,例如,.NET框架是ASP.NET开发的唯一选择,J2EE是基于Java的框架,Rails则基于Ruby框架,使用PHP时,开发人员可以选择ThinkPHP,CodeIgniter,Zend Framework等框架。

使用LAMP还有另一个好处,开发人员可以获得全部的源代码,因此可以自行修改LAMP中的软件,以满足特殊需要,例如,Apache Web服务器支持可装载模块,开发人员可

以开发自己的模块来处理特殊的任务,如通过可装载模块在Apache内实现身份认证,LAMP给开发人员提供了很好的选择灵活度。

LAMP一向以稳定而著称,新版本的向后兼容性通常也比较好,即便是升级到了新版本,开发人员也很少需要重写代码,LAMP的模块化特性使得它可高度配置,在稳定性方面,与商业化的ASP.NET或J2EE解决方案相比,LAMP也是毫不逊色的。

第四篇:智能化小区项目的系统解决方案

智能化系统说明

智能小区系统项目

一、概述: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开始迈入以数字化和网络平台的智能社会,开始出现了诸如智能化仪表、智能化机器人、智能化汽车、智能化小区、智能化城市等等具有不同智能程度的产品设备、工具甚至工作环境,并且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趋势。智能化的浪潮席卷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一种不可挡的历史趋势。其中正在兴起的智能小区建设热潮,反映和适应了国际社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要求,是21世纪的新概念住宅。

智能化小区(IntelligentHome)是智能建设的一种,也是智能建筑的新成员,简单讲具有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IntelligentSystemsforHouse)的小区即称为智能小区。是近年来产生并迅速崛起的一种新型住宅,它是建筑艺术、生活理念与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现代高科技的完美结合。智能小区为住户提供了一种更安全、舒适、方便、快捷和开放的智能化、信息化空间。同时,它依靠高科技实现了回归自然的环境氛围,促进了优秀的人文环境发展,并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小区物业运行的高效化、节能化和环保化。它不仅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综合标志之一,而且也是人类社会住宅发展的必然趋势。

智能小区最主要的特征在于“智能化”,在于它所采用的诸如多元信息处理、传输、监控、管理以及系统集成等一系列高新科技、实现“以人为本”的建设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经济目标。

智能化小区就是要利用计算机技术(ComputerTechnology)、通信技术(CommunicationTechnology)、控制技术(ControlTechnology)和多媒体技术(MultimediaTechnology)更有效地实现上述特征,同时利用这些技术突出实现住宅信息渠道的开放性,小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居住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小区智能管理系统是具有信息集成化的住宅小区管理系统,它综合了许多现代科学技术,使小区的管理达到了高度的自动化。小区智能管理系统是利用现代的系统集成方式,将楼宇对讲系统、闭路监控系统、出入口管理系统、巡更系统、背景音乐和电子显示屏系统等现代控制技术与小区的建筑、环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为居住者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和经济的生活环境。

二、智能小区管理系统的基本结构:

系统按照分散与集中监控和管理的模式建立的,以管理中心为核心,把楼宇对讲系统、闭路监控系统、出入口系统、巡更系统、背景音乐和公共广播系统及电子显示屏等作为子系统,在智能住宅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此系统可随时根据智能住宅发展的需要任意增减和扩展功能。

智能化系统功能简介:

(一)智能楼宇对讲系统

小区智能楼宇对讲系统是在小区管理中心设管理主机、小区出入口值班室设入口主机,各住户均设对讲分机。各单元门前设门前机,该系统管理主机能随时与小区内任一住户分机通话,各分机也可随时呼叫管理主机和入口主机,进行三方双向通话。便于小区的现代化管理。

住户在楼下可以通过感应卡、密码、钥匙、对讲开锁;楼宇对讲系统包括独户型、别墅型、大厦型,多幢大楼联网型。室内分机可以直接与对方通话了解。

对讲:门口机可直接和某一室内机接通

呼叫:住户按"呼叫"键可呼叫管理中心,管理中心也可呼叫某住户,在通话期间可按室内分机的开锁键遥控开锁。

保密功能:任何双方进行通话时,第三方均无法窃听,振铃音由单片机产生,声音动听。

开锁:电锁自动保护,室内的人按"开锁"键可遥控开启门口电控锁;住户在门口可用密码、住户卡开锁。

(二)闭路监控系统

在小区主要出入口、电梯轿箱,休闲娱乐场所、商务中心、公共设施等场所设摄像机监视系统,能在管理中心机房随时观看任何一处图像,并可随时录像,便于小区的现代管理。

摄像机:在配小区周边、电梯轿箱等地安装摄像机,可以清楚地看见设备和人员情况。

消防系统:安装烟雾探测器,结合消防系统对大楼内的火警及时联动报警和录像。

监控中心:安装专用视频监控系统服务器,在监控中心还可设立等离子或者是电视墙,将前端图像都传输到电视墙中观看。

(三)出入口管理系统

在小区出入口安装电动道闸系统,一方面便于小区出入车辆管理,另一方面也确保了小区业主的财产安全。

车辆出入及停车场管理系统是小区对出入车辆及停车场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有效地防止车辆的丢失及对停车进行有效的收费。小区内住户车辆可以每车发一张IC卡。车辆出入时,只需将IC卡在车辆出入处设置的读卡器附近贴近读卡区,读卡器识别后通过读卡器控制器会自动打开拦杆,车辆即可通行。进出停车场也类似。IC卡可设定有效时间,此有效时间可按住户缴费有效期设定。超过有效期,读卡器将不与读卡,车辆将无法出入。住户只有按时缴费,方可自由出入。外来车辆进入时,必须在门卫处缴费领取临时IC卡,驶出时交回临时IC卡。若停车按停车时间收费,则通过IC卡读卡即可。

无IC卡人员除门卫开启栏杆外,将无法将车辆驶出。这将使小区内住户产生极大的安全感,无车辆丢失之忧。系统主机将对所有IC卡的刷卡情况予以纪录,同时电视监控系统与车辆出入及停车场管理系统联动,对所有非法出入车辆进行图像显示纪录,以备查询。

系统组成:车辆出入及停车场管理系统由设置在出入口处用于感应车辆出入的地感线圈,用于拦阻车辆出入的道闸栏杆,用于读取IC卡和控制栏杆开启的停车场读卡控制器,小区网管软件(起到传统方式中系统主机的作用)等四部分组成。

设备配置:车辆出入口设在小区出入口大门和地下车库处。据此,须在每个出入口大门和车库两侧布置2个地感线圈和自动道闸,信号连接到停车场读卡控制器。

与传统方式建设车辆出入及停车场管理系统相比,本方案提高了安全性,便捷。

(四)巡更系统

小区的保安人员按照规定的巡逻路线,在规定时间段内必须到达巡逻路线中的每一点,并在一段时间内完成对规定路线的巡查,以确保小区的安全。

为了加强小区管理的安全工作,以及对保安员值班工作的管理,设计本保安巡更方案。保安巡查管理系统用于对保安巡逻进行有效的签到管理。通过本套系统促使保安员按物业管理处规定的巡逻管理办法对各楼层进行定时的巡逻,以便发现隐患并及时解决,这种巡查方式能大大加强小区的安全工作,对保安值班员的巡查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在需要巡查的地点安置信息钮,它储存地理位置的信息,巡查人员配备身份识别钮,它储存巡查人员的身份信息;巡查人员用巡查棒先碰触身份钮,再至各巡查点碰触地点信息钮,巡查棒就自动生成包括人员、地点、时间的巡查记录,然后将巡查棒插入通讯座,只需数秒时间,便可将巡查记录输入计算机内,并按要求生成巡查报表。巡查报表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巡查情况:有无漏查,是否按时巡查,是否按规定路线巡查等。OCOM-P电子巡更系统是实现这种监督管理最有效最科学的工具。

(五)背景音乐与公共广播系统

本系统选用国内先进的智能音响控制主机,在小区绿化地带和休闲场所等设立音箱,使人们在工作之余,闲暇之时,漫步在小区公共场所,尽情的享受音乐和环境给人们带来的惬意,营造和谐小区的氛围。并且本系统在紧急情况下能与消防联动,实现消防紧急广播。

背景音乐简称BCM,是BACKGROUDMUSIC的缩写,它的主要作用是掩盖噪声并创造一轻松和谐的气氛,听的人若不专心听,就不能辨别其声源位置,音量较小,是一种能创造轻松愉快环境气氛的音乐。因此,背景音乐的效果有两个,一是心理上掩盖环境噪声,二是创造与室内环境相适应的气氛,它在宾馆、酒店、餐厅、商场、医院、办公楼等广泛的应用。乐曲应是抒情风格的或是轻松的强烈激性的乐曲是不适宜。

背景音乐不是立体声,而是单声道音乐,这是因为立体声要求能分辨出声源方位,并且有纵深感,而背景音乐则是不专心听就意识不到声音从何处来,并不希望为人感觉出声源的位置,以至要求把声源隐蔽起来,而音量要较轻,以不影响两人对面讲话为原则。

消防广播功能的特点:消防广播是在有事故发生时启用,所以它跟人身的安全有密切关系. ⑴业务性广播系统。⑵服务性广播系统。⑶火灾事故广播系统。

公共广播系统主要由信号源、功放设备、监听设备、控制设备、火灾事故广播控制设备、用户设备及广播传输线路组成

公共广播系统的主要功能 1)紧急广播

紧急广播具有与楼层相对应的火灾报警联运控制接口,通过消防控制室与各个区域的烟感器、温感器相联动,无论系统处于关闭或任何工作状态下,只要接收到紧急信号就会自动启动紧急广播进行紧急报警。紧急广播启动时,只对发生火警的区域及相邻的上、下区域进行紧急消防广播,音量大与小都可以直接切换到最大音量级进行紧急报警,增加紧急语音存储器便可以实现语音报警,同时还可以使用备用麦克风进行人工疏散及消防指挥。 2)通常广播

通常广播分为播放背景音乐等的服务性广播与进行寻呼等的业务性广播。

数码广播控制台进行寻呼广播的多点业务寻呼广播系统和用电话矩阵卡与大厦电话程控交换机相配合使用的多点电话寻呼广播。我们可以对广播室之外多达八个点需要进行广播的位置配置数码广播控制台,并且每个控制点都可以针对本区域或其它区域进行寻呼广播而决不影响进行寻呼广播区域之外其它区域播放背景音乐;电话寻呼广播是对任何需要电话寻呼广播的区域通过程控交换机对其设置一个电话号码,可以拔打此电话号码而自动切入该区域进行电话寻呼广播,同样也决不影响进行电话寻呼广播区域之外其它区域背景音乐的正常播放。在系统设计中,针对电话寻呼广播、多点寻呼广播及紧急广播特点,采用矩阵插卡模块,可对紧急广播和远程寻呼广播进行方便的编程设定。

第五篇:智慧政府基建项目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一、推广关键字(彩页不需要印刷这部分)

政府基建项目管理软件 财政基建项目管理软件 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软件 基础公建项目管理系统

二、解决方案(彩页印刷部分) 1方案背景

为了加强基本建设的宏观调控,强化财政资金监督,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于1994年9月1日收回原委托中国人民银行代行的基建财务管理职能,1995年1月1日起由地方财政全面行使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职能。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基础建设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尤其是政府投资的基础建设项目对加速建立社会经济基础、推进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发展、提升民众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与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各级政府对基础建设项目投资力度逐步增多,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项目多、投资大、人员少、资金需求紧、监管难度大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各级政府的项目建设和主管部门,在确保项目质量与安全的情况下,如何有效的控制项目预算、合理分配资金、监控资金支付与使用情况、有条不紊的推进项目进度、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这些都是当前各级政府建设单位和资金管理单位的核心管控指标。除了需要有力的政策措施和管理制度外,提升政府基础建设项目的信息化水平无疑是主要途径和重要手段。 2系统适用范围 各级政府的基础公建项目建设单位或主管部门 各级政府投资项目监管部门 各级财政基建处(科)室

项目资金统筹、或项目资金计划与支付的主管部门 大型集团、企业的项目建设管理部门 3存在的问题

*领导决策困难,存在投资方向不准确,结构不合理,投资效益不高,资金分配难的问题,没有大数据支撑领导决策。

* 工作效率不高,越来越多的项目建设,监管工作量巨大,无法及时有效的完成工作。 * 项目预算和年度计划不协调,计划调整与资金需求不一致。

* 项目资金使用结构不合理,资金支付不及时,对资金需求和分配无法形成有效管理。 * 项目决策审批不科学,国家已对项目审批采取了下放权限、减少环节等措施,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行政性审批的模式,由于局部利益和缺乏综合平衡,重复建设较多,往往又形成新的结构性失衡。 4方案简介

智慧政府基建项目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是我公司根据政府投资项目建设需求,自主研发完成的以项目管理为核心,以资金使用监管为主线,涵盖了从项目立项、审批、资金申请/拨付、竣工确认等全过程管理,基于B/S技术结构,通过网络系统搭建政府内部协同办公与项目业务协同管理的平台,引入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采用科学的资金分析指标,通过项目管理信息化,提升政府各部门办公效率,加快项目进度,提高政府项目管理水平。

本方案更加专注于项目的资金全范围和全过程管理,建立完善地项目库,围绕项目库和资金流,将项目基本信息、年度计划(预算)信息、合同登记信息、项目进度信息、项目付款信息、项目变更信息等全部登记到项目库中,通过严格的流程管控项目立项和审批,管控项目资金申请和拨付,以年度计划(预算)关联项目和资金支出实现由计划控支出、支出控核算的管理目标。通过本方案的建设,有效提升政府基建项目管理水平,帮助政府科学、合理投资各类基本建设,减轻政府各部门的工作量,有效防范资金使用风险。通过本方案实现了项目信息化管理,能够搭建一套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让政府各类工程和基建项目管理实现流程化、审批权限化、共享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

本方案能够帮助政府、财政、建设等部门把建设资金和建设项目的所有信息有效结合在一起,通过信息化工作流程,通过严格的用户与权限管理,实现多部门之间基建项目管理工作的高效协同和沟通。 5系统总体框架

6应用效果分析

 实现了项目管理和资金拨付的在线申报、审批,实现政府基建项目管理工作的网络协同办公。

 通过项目立项/审批、计划管理(预算)、合同登记、付款管理、竣工确认等各阶段信息化建设,实现政府基建项目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 实现了政府对基建项目资金管理有关的计划控制、支付控制、竣工结算控制等内部控制体系,为政府部门有效分析并严格管理有关年度资金需求总量、资金分配方案、支付时间安排等事务,从而避免虚列项目或多要资金等现象的发生。

 加快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加强政府项目和资金使用内控约束力和监督。  大大降低统计工作量,实现及时的数据分析,及时掌握资金需求,有计划的支出能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 有利于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7公司简介

长春佳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佳盟公司)核心业务是提供综合治税系统、税源信息管理系统、政府采购信息网、大宗食品采购系统、政府基建项目管理系统、政府大数据分析等整体解决方案,致力于为广大行政事业单位提供各种管理软件和相关专业技术服务。

我公司拥有一批业务经验丰富的IT工程师组成的专业化软件开发和实施团队,长期从事政府、财政、税务、行政事业单位软件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先进的技术和对业务的成熟掌握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上一篇:想起了母亲的味道下一篇:项目组长工作职责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