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分层作业设计

2022-10-26

第一篇:初中美术分层作业设计

初中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小结

提交会员:初中数学组 来源:铁资中学

浏览次数:62 [字体:大 中 小] 阅读权限:游客身份 花费铁中币:0 添加时间:2008-4-14 23:49:51

初中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小结

一、子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个学校的学生来看自于不同的家庭,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学习能力都有很大的差异,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实践分层教学,同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了分层设计。分层布置作业的依据是学生个体的差异,分层布置作业的目的是求得学生的持续发展,从而使有明显差异的各类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实实在在的进步与提高。

二、分层作业的理论依据

1、个体差异理论: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Dr. Howard Gardner)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指出人的智能是多方位的。而且,一个人的某一方面智能得到认可并得到发展后,有可能激发其在其他智能方面的发展,乃至综合能力的提高。按目前我们的选拔考试的评价标准,在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方面发展较好的人有可能得高分,而得不到较高分数的学生往往被认为是学习有障碍甚至是没有发展潜力的,其实这些没有得到较高分数的学生,在其它智能方面还是有不少可取之处的。他们完全可能在合适的教育氛围下被激活、苏醒,从而所学有所进步,有所成就。

2、因材施教理论: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现实告诉我们: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由于遗传素质、环境条件和所受教育不同,又会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传统的作业布置要顺应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不现实的。因此,教育和教学应照顾到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在现代教学中,要求教师深入研究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智力水平、思想品德及个性特点等。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和作业布置中才能做到既有统一要求,又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只有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不同情况,教育和教学才有可能挖掘学生各方面的特点及潜力,扬长补短,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取得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

3、最近发展区理论:将特点相近的学生归结为同一"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要求、不同的教法和布置不同的作业去帮助他们,使他们在目标导向下主动学习,达到成功,得到激励,就能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较快地发展、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分层次设计作业应把握的原则

1.是难易适度原则。作业的难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没有绝对的标准,它常常随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水平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同一作业,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可能易如反掌,但对那些能力低的学生却可能极为困难。作业的难度还取决于它所包含的新内容的多少以及教师给予的提示量。如果作业的难度过大,学生往往感到迷惑不解,望而却步,参与的积极性和成功率就会大为降低。教师布置作业时既要将难度控制在适当的水平上,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并取得高成功率,又要注意适当的层次性。

2.是密切联系生活原则。数学作业设计应贴近生活,紧密联系实际,突出实用性,让学生多做些“应用题”,通过不断的数学实践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同时从中体验到生活处处数学,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学好数学的作用是巨大的。此外,数学是与时俱进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在不断地创新和丰富。数学作业设计还应当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时事,体验数学的无比鲜活,使自己的理解和运用数学能力与时俱进。

3.是内容趣味原则。要让学生有兴趣,教师设计的作业就应该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数学作业的呈现方式可以是言语的、图片的、模型的,也可以是实物的、观察的、操作的和体验的。数学作业设计兴趣化,既要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要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对于低年级学生,那些充满色彩、活动多变、富有刺激的作业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促使他们用大部分时间兴致勃勃地从事作业,而且会做得又快又好。然而,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却未必如此,因为他们更可能乐于从事思辨色彩较浓的作业。因此,数学作业设计应特别注意贴近孩子,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做完作业,“沉醉不知归路”,盼望着下一次作业的快速到来,从而爱好数学,迷恋数学,学好数学。

4.是关联教学目标原则。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充分考虑作业任务与教学目标的内在联系,所布置的作业不能偏离教学目标,而应该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和操作化。当学生认识到作业与他们的学习目标联系时,会付出必要的努力去完成。这样的作业设计,通常在教材安排的一些综合练习中体现的较为充分。

5.是形式多样原则。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种感官并用有助于增进学习的效果,消除学习活动中的疲劳。作业内容、形式和解答方式的多样化将有助于克服作业活动中的单调乏味现象,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分层设计数学作业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画、算、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数学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如:学习了轴对称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轴对称的班徽。

6.智力与非智力相结合的原则。辽宁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对于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诸因素作了一个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优秀生与后进生的智商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但同时也表明:在优秀生中智力中等或中下等者竞占67.7%,而后进生中智力中等或以上者竞占50%。上述情况和调查研究说明:具备良好的智力因素不一定就取得良好成绩;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其智力水平不一定优异。这是因为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不仅仅是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也始终伴随着学习活动,对智力因素起着或促进推动或干扰排斥的作用。非智力因素不直接介入学习,但对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是推动学习的动力。智力因素对非智力因素有调节作用,又起稳固作用,而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又有很强的推动作用。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的统一整体。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我们有意识地调动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把他们的注意状态调到最佳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将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稳定灵活地掌握知识技能并促进智力的发展。

7.是自主选择原则。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接受同样的知识自然有快有慢。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发展也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就要改变过去的命令式、强制式,针对学生的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既满足优生的求知欲望,又兼顾差生的接受能力去设计多梯级作业,在一个大题目后面设计几类作业,让学生根据情况自主选择,给他们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

8.适度外延原则。既向课外阅读延伸,又向课外实践延伸。向课外阅读延伸,就是要把课堂“这本小书”与课外“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在贴近课堂的同时,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如,(1)学习了勾股定理后让学生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勾股定理的若干种证明方法,体会我国古代的科学家对勾股定理的研究,激起民族的自豪感;(2)学习了“黄金分割”后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它的数学、音乐、美术等实际生活中应用价值。 四.数学作业分层研究的实施

(一)、学生分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

A层: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 B层: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 C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对学生的分层应由老师掌握,不宜对学生公开,防止优生自满、差生自卑,尽量保护低层次学生的自尊心。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组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我在分组时便是这样对学生讲的,A组为基础组,B组为提高组,C组为竞赛组,同时我还用了另一种说法,就是A组为铜牌组,B组为银牌组,C组为金牌组。这样学生即使分在了A组也不会有什么自卑。这样分组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给学生评出好中差,而是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来掌握、了解自己所需的知识,给各层次学生的“递进”留有阶梯。由于学生在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都会有相应的提高或降低。因此,根据每个学生提高后所达到的新水平,我们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每个小组进行相应调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潜力,不断进步。在大家努力进取的情况下,A、B组学生可以升到C组,对于个别退步的B、C组同学,可以降到A、B组来适应自己。经过一段时间后,同学们可以通过自己的现有的水平再进行相应调整。这样做使每位同学都充满了信心,懂得了要想争当最好的,只有时时刻刻努力,才能得到进层和提高。

(二)、数学作业的分层策略 方案一:作业内容和要求分层。就是根据学生的情况对学生完成的作业按能力的不同合理布置相应的作业。

1.按知识结构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一般可以分成三个层次,即基本练习: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操练,如计算、画图、识记等巩固练习,主要适合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综合练习:重在对知识的理解和简单的运用,主要适合于中等学生;创新练习: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一般适合于优秀学生。 如教学了分解因式后,可以设计这样一组作业:

A组: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3ax2-3ay4

(2)-2xy-x2-y2

(3)3ax2+6axy+3ay2 (4)x4-81

(5)(x2-2y)2-(1-2y)2

(6)x4-2x2+1

; B组:2.已知,如图,4个圆的半径都为a,用代数式表示其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并求当a=10,π取3.14时,阴影部分的面积。

3、利用图形面积分解因式

①a2+3ab+2b2

②a2+b2+c2+2ab+2bc+2ac

C组:4.请写出一个三项式,使它能先提公因式,再运用公式法来分解因式,你编的三项式是

,分解因式的结果是

。(本题设计说明:学生不仅要学会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而且要懂得借助课本内容的思想方法去编拟习题,这是创新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

这种梯度性作业的设计,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巩固了课本知识,而且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的机会

2.对同一份作业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素质教育具有主体性、个体性、基础性、发展性的基本要素。其中主体性、发展性要求作业必须有层次性,才能适合全体学生,才能满足于知识基础不同,智力因素各异的每位学生。我的具体做法是:(1)对同一问题尽可能多角度设问。设问的梯度由易到难,使学生踏着阶梯一步一步探索,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尝试,激发学生的潜能。从教学效果的角度看,设问的多梯度性可以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各个方面,达到深层次认识问题的本质,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2)设计阶梯型题组,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精选不同层次的题目,由易到难,按照不同能力要求编成题组,有针对性地设置知识、方法、能力的最近发展区,使思考坡度循序渐进,恰到好处,学生每解一题都能亲身体会到其中蕴含的规律,领略到解题的意境和命题的构思。如,(1)上完反比例函数复习课后,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 O A B x y

如图,一次函数 的图象与反比

例函数 图象交于A(-2,1)、B(1,n)两点。 (1)求m和n的值;

(2)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3)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 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

(2)一位农民想利用一边长为a米的旧墙及可以围成24米长的旧木料,建造猪舍三间,它们的平面图是一排大小相等的长方形。

a,如果猪舍的宽为x米,则猪舍的总面积s平方米与x米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b,请你帮这位农民计算一下,如果猪舍的总面积为32平方米,应该如何安排猪舍的长BC和宽AB的长度?又旧墙的长度是否对猪舍的长度有影响?怎样影响?

c,为了猪儿住得好,32平方米是否是最大面积?用你学过的数学知识,帮这位农民参谋一下。 本题从求函数关系式开始,到给定猪舍的总面积判断旧墙的长度对猪舍长度的影响,直到让猪住得更好,让学生帮助设计猪舍的长和宽。本题安排层层递进,从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愿望,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这种设计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选择性地做题,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了训练。这样设计的作业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但是,学生又具有好强的心理,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又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

方案二:作业评价分层。就是针对学生的情况对学生完成的作业按不同的要求进行评价。

1、评价的层次性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分层评价学生作业,就是对好中差作业的评价不按同一个标准,对A层次学生判分适当松些,对C层次学生,判分适当严些;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B层次学生、A层次学生,可多些,对C层次学生可少些。例如,对A层次学生,做对基础作业,就可以给满分;做对选择作业,半倍加分,做对额外作业,一倍加分。对B层次学生,做对额外作业,半倍加分。再如,对B层次学生、A层次学生,作业做错,不要忙着在上面打上大大的×,对作业书写工整,且作业准确率比以前大有提高的,我们就应在其作业本上写些表扬鼓励性批语,同时,还要客观具体地指出存在的问题,然后发下去,等他们真正搞懂订正后,再给他们判分。有时,A层次学生订正后还不能全懂,我们应在作业批改记录中所收集的素材与资料,去发现各个层次或个别学生存在的一些带普遍性、典型性、趋向性的问题,“对症下药”,再设计一些量少的有针对性、模仿性作业,让他们补做,重做一次,进一步,进一步,就给他们加分。这样,他们通过反复作业,从日益增多的分数上,切身体会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成绩在提高。我们要及时多给予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树立对学习的自信心,以使以后能顺利发展。对C层次学生的作业也采取分层评价。对于一些选择作业,我们让C层次学生与C层次学生比作业的速度,比作业的准确性,对于额外作业,我们让C层次学生们比思维质量,比作业解题方法的多样化。改变了以往那种书写认真,答案正确就判满分的做法。通过分层评价C层次学生的作业,在C层次学生中形成了竞争的氛围,使他们永不满足。

为了达到既能对学生作业水平进行评价,又能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及时地评价与引导,让学生逐步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完善自己。针对学生常会因种种原因而逃避“订正”这一现象,我们采用“等级加后等级”作业评价方式。前一等级是对学生完成作业正确与否的评价,后一等级是对学生订正作业行为的评价。待学生对作业认真反思订正后,我会在原先的等级后加批“优”,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促进学生自觉地形成反思意识,同时也让他有成就感。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作业的质量,我们采用作业积分制,积分达到95分以上的学生(根据班级学生整体情况而订),可以获得一颗闪亮的星星,贴在专用的评比栏里。这种激励方法的效果很显著,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提高作业的正确率,从而逐渐养成自觉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2、评价的多元化 (1)、让学生在自评中树立自信

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还要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提倡学生、同伴、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我们要考虑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智能特征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同样,在作业评价上,也应当考虑实施不同的评价方式。新课程作业评价功能重在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生命整体的发展。通过自评其家庭作业,让学生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查找不足,努力改进。

评价,笔者主要采取奖章制度。奖章分三等级:笑脸奖章、OK奖章与加油奖章。学生可以根据作业情况自我评价获取哪一等级的奖章。在各种作业完成后的汇报单上直接画上相应的奖章。教师将学生汇报单轮流在班级的学习园地内展出,后利用一周一午自修的时间,全班分组来评价看看谁能得到相应的奖章。这种方式深受学生的喜欢。

(2)、让学生在互评中学会欣赏 业过程或间接地参与学生作业过程,进行辅导评改。对作业的评价突出对学习过程、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的评价。小组同学集体评议作业的优良,可以补自评时的不足,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同时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同学们可以学会客观地评价别人,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人之长补己之短。

教师要求学生一方面吸收别人好的地方,同时也要为他们的作业出谋划策,至少提一处改进意见。互评互赏结束后,就进入智慧修改阶段。在修改训练中,使学生学会修改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优秀的作品在班级的学习园地内展出。

(3)、让师生在互评中共同发展

要善于发现美----学生“微不足道”的优处,并能以自然、真诚、恰当、温馨的语言予以赞美,从而点亮学生希望之火把。 师评则可以作为自评、互补的有效补充,更明确地指出学生应发扬的优点和需努力改进的不足之处。

当然也有做的不太尽人意的作业。比如张某的一份回家作业,虽然做对的题目很多,但有许多代数式的字母书写不规范。像这份作业没有直接打等级,而是把张某叫来,对她说:“这次的作业老师看出你做得十分认真,我真想给你盖 “笑脸”,可上面的书写不够漂亮,你能不能和你的小组长一起修改一下,再送来给老师打分?”我还把她作业的正确率大大表扬了一番。结果她马上乐冲冲地去找小组长,中午便交来一份重做的作业,不仅字迹工整,还记录了两人讨论某些问题的对话。我不仅给了她一个“笑脸奖章”,还给她加了一颗星,这可是许多学生都没能得到的,可把她乐坏了。在以后的作业中,她会更加努力,去争那颗星的。

3、评价的维度 序号 标准 评价 1 完成作业的总时间

6

完成作业的态度 (1)写出本次作业中,你独立完成的题的序号和在别人帮助下弄懂并完成的题的序号。

(2)回答本次作业中,你不会做的题的序号,力争分析出症结所在。

(3)本次作业你用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完成作业的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同学评价

老师评价

标准2.(1)的设定,能使教师迅速、清晰地把握学生的作业情况和实际水平。对标准2.(2)的设定,可以这样理解:数学的概念体系以其逻辑严谨著称,而数学习题的解决,也往往遵循形式逻辑中的充足理由律,经历多次由此及彼的推理或计算才能获得。那些基础扎实、推理能力较强的C层次学生,在做完一道题后,往往会产生一定正确的自信。即便遇上一时解不开的题,也一定能分析出只需解决了某步的推理,或由题设完成某数据的计算,该题即可获解。而某步的推理或某数据的计算,恰恰是疑点,即为标准(2)中所说的“症结”。能够分析出“症结”,知道哪儿卡壳,是需要一定数学素养的,这对部分学生来说,需要一个逐渐养成的过程。但正是因为标准(2)的设定,使学生对不会做的题不做变成了一种“合法行为”,再也不会有人做抄袭的傻事。在这种宽松的气氛中,学生大都能静下心来,抱着研究的心态,去分析症结所在,甚至在分析的过程中,使问题获解而得到意外的收获。这其中培养的是求实精神,提高的是分析能力,摒弃的是自欺欺人的不良学风。标准2.(3)的设定,它可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对所用技能、方法的巩固,是作业过程中的点睛之笔。

方案三:合作型作业分层

由于不同的学生的能力有所差异,有些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有些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再者新课程不仅强调学生独立思考,更强调合作交流。我们在分层研究中,对学生的合作也作了分层实验。

(一)

相同层次合作作业

相同层次是指数学学习的基础、能力、智趣等相近的学生。在数学作业中布置一些具有开放性、合作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例如,在学习“黄金分割”后我布置了一项作业:请与同学自由组合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或通过网络资源了解“黄金分割”的应用。从交上来的作业中,不仅看到了许多同学不由自主地寻找与自己相同层次的同学进行合作,而且看到了让教师赞叹不已的答案。如:(1)“黄金分割”在几何作图中的应用。如,顶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作底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的交点就是该边的“黄金分割”点,这样的三角形叫黄金三角形,利用黄金三角形可以画出圆的内接正十边形;(2)“黄金分割”在建筑中的应用。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古雅典的他依神庙,印度的泰姬陵,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美丽的维纳斯雕像等等,这些世人瞩目的建筑中都蕴藏着“黄金分割”;(3)“黄金分割”在音乐、美术方面的应用。如,世界名画“最后的晚宴”中犹大的位置就处在“黄金分割”点上;中外许多著名的乐章,像《十面埋伏》、《命运》、《蓝色的多瑙河》等的高潮都落在全曲中的“黄金分割”点处;(4)“黄金分割”在生物界的应用。如,人在气温22℃-23℃的环境中,感觉舒适,而这种温度恰好处在人体的正常体温36℃-37℃的“黄金分割”点处;模特的身体之所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是由于她们的肢部是在“黄金分割”点上;(5)“黄金分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我们通常看到的课本、桌面、黑板面,常设计成长与宽的比近似为黄金比,这样容易引起美感;在拍照时,我们常把主景物置于接近于画面的“黄金分割”点处,这样拍出的照片会显得更协调、悦目;舞台上的报幕员报幕时总是站在接近于舞台的“黄金分割”点处,这样音响效果好,而且显得自然大方;(6)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生前对0.618(黄金比的近似值)作了深入的研究。他以“黄金分割”为依托,创造发明了优选理论,这种方法,在科研和生产的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为我国和世界科学文化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

(二)

互补型的合作作业

所谓的“互补”是指具有不同数学能力的学生在完成数学学习任务时相互补充、相互合作的一种形式。比如有的学生思维能力较强,有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他们相互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知识后我布置了一项作业:请运用相似三角形知识设计方案来测量某棵大树的高度,不能爬上大树也不能把树砍倒,工具有卷尺、标杆、镜子等。有的同学找了与自己“互补”

第二篇: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阶段总结

作业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收获成功的平台,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前,初中数学教师布置作业的形式与要求及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现状令人堪忧,设计好作业,对强化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目前初中学生数学作业的现状

1. 作业量过大

在现实的教学中,作业成了学生的“包袱”,成了负担. 不管是在发达文明的城市,还是在偏僻落后的乡村,不管是在中学还是小学,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过重的作业负担,大大超出国家教育部提出的每天学习时间量的规定. 学生作业量过重的问题已成了教育界挥之不去的阴影.

2. 没有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

作业整齐划一,使得一些优秀学生吃不饱,缺少兴趣,而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则难以按时完成,整日为作业而作业,疲于奔命,有时就干脆应付一下,照抄别人的作业了事.

3. 形式单调,缺乏个性

作业形式单

一、陈旧,内容枯燥,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大多数是课本习题的重复,致使学生对数学越来越不感兴趣. 教师对如何开发与利用数学作业、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念和创造才能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二、根据以上调查分析的现状,我在作业设计方面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究和实践

(一)改变单一的作业设计方式为多样化的设计方式

1. 实施分层作业和自选作业

现代学习方式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 俗话说“十个手指有长有短”,更何况一个班几十名学生. 他们之间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这种差异又将是一种可开发利用的资源.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目标可以将“分层式”作业内容分为规定题和自选题A、B两类,一般规定题2~4题,自选题A、B各1~2题. 具体要求:①对后进生,侧重于例题所讲内容和例题相仿的基本题,即每次作业中的规定题. ②对中等生,侧重于例题及和例题相似的变式题,即自选题A,但必须完成规定题. ③对优生,侧重于应用基本知识的实际应用题及开发学生智力的拓展题,即自选题B,但也要完成规定题.

2. “错题式”作业

在教学中,教师最不能理解的是,明明已对学生讲清的问题,为什么还是一错再错,明明当时会做的题为什么过一段时间再碰上就又不会做了. 于是教师就进行相同题型的大运动量训练,殊不知,这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学生厌学. 面对这一现状,我时时会陷入深思:什么样的作业纠错更适合学生?于是就尝试在教学中采用“错题式”作业. 所谓“错题式”作业,就是教师利用学生身边最常见的错误――错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整理找出错误的原因,制定策略并积极开展有效的训练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最终达到“减负增效”和“人本回归”的目的.

3. 数学口试作业

数学口试作业是让学生口头表达对数学题目的理解,是全体学生的日常常规性作业,旨在培养学生规范的数学语言和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口试作业的内容分为自选题和选定题两种. 自选题有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水平自行确定,可以选择课本中的例题、习题,也可选择其他来源. 选定题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主要选自作业和练习卷的订正,即选择学生错误率比较高或者概念应用比较强的题目作为口试作业. 口试作业的时间由教师定期组织. 一般自选题可以在每节新课前5分钟进行,全班同学按顺序进行. 选定题每周末安排一次集中进行测评. 每次测评后一定要及时给予评价,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培养敢说的习惯和能力.

(二)改变单调的作业类型为丰富多彩的全方位作业类型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了以书面形式的作业为主外,我们还应加强以下几种类型的作业设计.

1. 操作性作业

学生的数学知识的获取是多途径的,可以是通过讲解而获得,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而获得. 例如我在讲轴对称图形时,首先是通过观察自然界的轴对称现象的美,然后带领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这种美. 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可能比一味地讲解概念学生更容易接受.

2. 实践探究性作业

在学习完解直角三角形后我布置的作业就是“测量我们学校的旗杆的高度,并写出你的测量方案和测量结果”.

3. 调查分析性作业

在学习完平均数、中数、中位数等统计知识后我直接让学生对我班的月考成绩表进行一次数据分析.

三、作业设计的成效

基于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经过了近几年的数学作业实践探索,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1. 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通过设计了富有情景性、生活性和个性化的作业,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因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明显提高,他们越来越喜欢上数学课,对完成数学作业表现出很高的热情,甚至有学生出现“偷”卷子做的现象,整个班级在一种良好的氛围下成长.

2. 学生学习方式的明显转变

教师教学生怎样学习,为的是让学生以后自己自学,教师要求学生学习,为的是学生能够以后自己要学. 由于教师树立了新的数学作业设计理念,通过设计学案等形式作业,充分调动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学生由被动的完成作业为主动探索研究,学生学会了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问题,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学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3. 学生的作业负担有所减轻

通过布置“分层式”作业后,学生从原来重复的、一刀切的作业模式中解放出来,他们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能完成多少就完成多少,不再感到作业是一种负担,根据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感到作业量比原来少,心理负担有所减轻,做完作业后仍有时间自由支配,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4. 学生的数学成绩也整体上了一个台阶

由于作业设计时注重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增加了选择性和弹性,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兴趣所在,因而他们的学习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第三篇:如何进行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专题讲座

府谷县第二初级中学 张玉娥

一、对分层教学的认识

传统的大班级授课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在大班级授课制中,教师的出发点并不是完全针对和适应每一个具体的学生的,普遍出现“同内容、同进度、同目标要求、同评价标准”等“一刀切”作法,根本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严重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致使优等生“吃不饱”,产生学习如同嚼蜡的感觉,学困生“难消化”,在“困进”的怪圈中愈陷愈深,无力自拔,导致他们(无论“优等生”还是“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因而感到课堂是那么的乏味,进而厌恶数学,厌恶老师,厌恶课堂、厌恶学习,导致整个教学活动混乱、课堂效率差的严重后果。

而所谓分层教学法,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班级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智力、非智力等因素,运用模糊学的方法,把全班学生分为短期性的(即处于发展变化状态而短期内又相对稳定的)A、B、C三个层次,并依据群体学生的差异,区别对待地制定分层教学目标、设计分层教案、采取分层施教、进行分层评价,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指导,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通过我们的实践。我们深切的感受到,过去一些学生视学习数学为苦役,视学校为拘留所,视教师为陌路,一见到老师,把头一扭就过去了。原因何在?我们对这些学生太漠视了。分层教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关注每一位学生,你关注他了,他心里很清楚,怎么会不尊重你呢?现在有的老师说 “一些老大难学生,见了老师都一脸灿烂”。是啊!基础差的他们被冷落得太久了,不少孩子整天心灰意懒,低着头,但通过分层学习,那些难得考好的学生也能在基础知识竞赛中获奖。他能不高兴吗?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以及原则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的“分组教学法”以及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来激励自己,发挥求知的“内驱力”。

在分层教学中我们应注意了下列原则的使用:

1、相近性原则:在分层时应将学习状况相近的学生归为“同一层”。

2、模糊性原则:分层是动态的、可变的,有进步的可以“升级”,退步的应“转级”,且分层结果不予公布。

3、最近发展区原则:在制定各层次教学目标、方法、练习、作业时,应使学生跳一跳,才可够到苹果为宜。

4、整体与个体原则:教学内容的合与分,对学生的“放”与“扶”,以及课外的分层辅导都就遵守这个原则。

5、调控性原则:由于各层次学生要求不一,因此在课堂上以学、议为主,教师要善于激趣、指导、精讲、引思,调控好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做好分类指导。

6、激励性原则:对各层次学生的评价,以纵向性为主。教师通过观察、反馈信息,及时表扬激励,对进步大的学生及时调到高一层次,相对落后的同意转层,从而促进各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所有学生随时都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三、我们的分层教学的实施

1、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并不是分好班、差班,而是①原班级建制不变;②原任教师及班主任不变;③原班同学不变;④大纲教材的目标不变。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①智力因素;②前一阶段学习数学知识、技能的状况和学习能力;③心理素质;④学习习惯、方法;⑤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等方面的情况,将学生初步分为三个层次:A层—各方面能力较差,学习上困难大或能力一般,但又消极厌学的学生约占全班的20%;B层—各方面情况中等的学生约占全班的60%;C层—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较好的学生约占全班的20%。

在编排座位时,我们不是对学生的座位固定。有高矮个时的座位;有复式教学时的分层座位;有互帮互助时的学习小组座位(一般四个人1个A层2个B层1个C层)。分组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的。一段时间后学生进步了个人可申请调整分组。

在对学生分层实践中,我们充分的感受到对每一个学生,教师都要以爱动其心,热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只有对每一个学生都抱有诚挚的爱心,平等的尊重,让学生感受到你是在为他好。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使分层教育成功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

2、备课分层

分层次备课是搞好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在吃透教材、大纲的情况下,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好分层次教学的全过程。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最好能设立A、B、C三级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中有具体的要求,如对A层的学生应多给予指导,设计的问题可简单些,梯度缓一点,能掌握主要的知识,学习基本的方法,培养基本的能力;对B层的学生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C层的学生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如“因式分解”教学目标可定为:

共同目标: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会简单的因式分解,应用公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解决因式分解简单的问题。

不同目标要求:

A层:理解简单的因式分解,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应用公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解决因式分解简单的问题。

B层:理解简单的因式分解,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应用公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并能用它去解决一些稍为复杂点的因式分解问题。

C层:能将因式分解的知识与不等式的知识、方程、函数的知识结合起来,并能熟练运用它去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灵活性、综合性的问题。

3、教学分层

教学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高、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C层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A层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能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

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对A、B层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与“学困生”交朋友,使他们抛弃胆怯和怕错的心理,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包括错误),增强自信心。变要我学又不知道怎么学为我要学,主动地学。对这部分学生可以集中先讲或小组讲,再模仿练。总之,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对于C层的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变更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变式探求。对C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

平时的课堂中我们的授课形式是多样的。全体参与的课占主导,既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又不能让A层学生知识有人为的断层。复式课的授课是一个补充。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同时练习不同层次的练习,评讲与练习交错进行。既不浪费时间又可各取所需,一举三得。这种形式在复习巩固课和初三的

二、三轮复习中我们常用。老师讲综合题能掌握的人不多,但几个问题又有不同的层次,学生能听做到那一层就到哪一层,讲下面的你就复习基础题。充分发挥了45分钟的效益。

在大面积实验中我们还采用了“走班”的教学形式。即几个平行班的文化课教师配合。课调成一样,把几个班同层的学生临时编到一个班实施辅导教学。由于大体上处于同一层次便于教学和训练,充分利用了时间和最大限度的发展训练。

4、练习分层

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强化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矫正,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教学信息,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达到逐层落实目标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备课时,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编排课堂练习,或重组教科书中的练习,或重新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在选编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必须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通俗点就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在保证基本要求一致的前提下,习题综合与技巧分三个层次。

我们平时的练习要求:A层学生基础题全做全练,中档题选做;B层学生基础题大部分做,中档题必做,难题选做;C层学生基础、中档题选做,难题必做。有效的调控了作业量和完成的可能性。

5、作业分层

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作业应精心编排,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成绩不好的学生(A层)以重在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以模仿学会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如课本中的练习题以及补充习题中的基础题,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成绩中等(B层)学生,以把握概念,掌握一般解题方法为主,难度以例题的简单变式,

一、二个知识点的小综合为主,除做基本题外,还做个别中档题,使他们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成绩较好的学生(C层)则从深化对概念的理解,灵活熟练的运用,从数学思想方法和能力培养考虑,除课本基础题外,还应解决一些诸如想一想之类的问题,在平时通过小黑板或墙报出一些探索性,开放性,讨论型的思考题让他们来解,开拓他们的视野,使他们的数学才能得到发展,使他们感到学无止境。总之,作业的量和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从而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作业我们是使用活页作业纸的形式,目的是使选题符合需要。为此我们要求A、B、C三层作业都要有,题量一般为6:3:1,题前标示级别便于选用。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完自己层次内的题和以下层次的题。同时对B、C层次的学生提出了基础题完成时间和质上的要求。要速度快、正确率高。作业全批全改。

课外我们主要使用补充习题和同步导学上作业。补充习题难度较低为B层学生作业。同步导学为C层学生的主要作业。批改上对C层学生尽可能面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C层批改辅导B层,B层批改辅导A层。一方面减轻了教师过重的负担另外也是对学生的锻炼和提高,帮人纠错的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一次提醒。集中的问题可集体讲评,反复训练。

6、测试分层

测试是检验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我们不可能用同一把“尺”去量尽世界上的万物,同样我们也不能用同样的要求、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因为每个学生的识知水平,知识基础,接受能力都不一样,不能用同一张试卷去定“终身”。因此,要达到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一一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从而提高整体水平,没有分层测试是不行的。分层测试题可以分基础题和分层题;或A、B卷;或基础题和选做题等。基础题是要求每个学生都做,而分层题是指同一大题出三个层次不同、难度不同、分数一样的题目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从而使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也可以尝试到高分的乐趣,进而提高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优生又可避免因常得高分而产生自满情绪。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检测有课堂检测和单元测验,课堂检测一般采用问答的形式,出现问题及时矫正;单元测验一般采用试卷检测,命题可以确定基本目标题100分(适合完成一类教学目标的学生),再加上两个层次的附加题,分别为20分和30分(完成二类教学目标的学生再答20分附加题,完成三类教学目标的学生再答30分附加题)。通过目标检测,及时掌握目标完成情况,再通过课后分层辅导巩固所学知识。

7、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如对A层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B层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C层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已。总之通过对作业评价,课堂学习评价,测试后评价等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积极囚素,促进智商和情商的协调发展,以实现大面积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正如一位德国教育家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8、课外分层

课外分层是分层教学的延伸,是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有效途径。对A层学生成立补差小组,着重帮助他们消化课堂上未能消化的内容,订正作业中的错误,同时指导他们学习方法,开发他们的非智力因素。时问可安排在每天中午、下午放学后进行。对于B层的学生重点是开拓视野,学习一些“趣味数学”,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使他们养成一种勤奋好学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C层的学生着重培养他们的数学特长,在平时可利用小黑板、墙报等出一些有一定思维度的题目让他们思考,建立数学竞赛小组,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数学能力。

第四篇:《新课改下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研究》开题报告

景泰县九支中学

庞树生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们申报的《新课改下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研究》课题,是2011年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中学教学必须研究的课题。

作为新课堂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业设计问题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新课改走到今天,我们的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改观。课堂上以往那种千篇一律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是充满师生互动、充满探索和研究的氛围。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方向。但在作业设计上,我们教师的观念依然陈旧,抱残守缺,延续应试教育下的作业观念,认为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教师投入到作业设计上的精力和智慧往往微乎其微。对作业设计,教师常常随意为之,要么根本不进行什么设计,只拿一些现成的习题敷衍了事;要么即使进行设计,也只是针对课堂而言。设计出来的作业,大都机械重复,毫无趣味,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令学生望“业”生畏,苦不堪言。学生做作业几乎占据了他们“自学”时间的全部,这些“一点也不好玩”的作业,令学生们感到做作业“味同嚼蜡”。

深化教学改革,转变课程实施方式,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是当前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教学改革,包括对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作业练习、课后辅导等教学过程各个环节进行的全面改革。只有转变全过程的教学方式,提高全过程的教学效益,才能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后作业练习是学科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因而也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不仅要落实在课堂教学中,还必须贯彻于作业训练等各项课外学习活动中。

但与理论与要求相违背的是:多年来,人们重点关注课堂教学改革,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普遍忽略课外作业练习的研究和改革。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很多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仍然是一些形式单

一、陈旧的习题,主要以缺乏应用意识的计算题和应用题为主。课外作业一方面是过多过滥,缺乏开放性,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是效率低下,大量的作业因为是简单重复、机械训练,缺乏针对性、探究性。所以学生仍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操作式的作业模式中,这种作业形式已深深的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随着素质教育问题的深入探讨和不断实践,作为中学数学教育重要环节的数学作业也应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再现、整理、加工、通过作业,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得以巩固,思维得到锻炼;同时作业也是师生交流的重要载体,教师通过作业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认识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根据这种认识调整教学;而学生通过对老师作业的批改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并领会教师对自己的期望与评价。因此,如何合理布置数学作业,使之更有效的发挥巩固延伸知识,培养、发展能力,反馈教学信息的功能是十分有必要的。

面对新课程理念与现实的种种冲突,我们认为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实践到作业设计中来,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面对新课标下的数学作业设计,教师不仅要有一个正确的作业观,把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创造精神的目标纳入其中,而且要从实际出发,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地确定作业目标,努力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适性的新型作业,使作业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农村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就是运用教育调查方法深入了解农村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情况,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智力、非智力等因素,运用模糊学的方法,把全班学生分为短期性的(即处于发展变化状态而短期内又相对稳定的)A、B、C三个层次,并依据群体学生的差异,区别对待地制定分层设计作业、进行分层评价,采取分层辅导、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指导,获得他应该得到且能够得到的数学知识,遵循了人人数学观这一教学新理念,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

(一)来自教学第一线的作业信息

对我校(甘肃省景泰县九支中学)初一学生调查,当前初中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不容乐观,完成质量较高的学生仅占31.4%,时常出现小错误的占30.8%,错误情况较重的占22.6%,完成情况较差的(不会做或只对一道题)占9.5%,长期不交作业的占5.7%。在调查中我们发展:(1)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80%的学生感到压力挺大,其中有60%的学生认为作业太多,30%的学生认为作业难度偏大;(2)有62%的被调查学生反映每日的书面作业要用近1个小时,23%的学生则要超过1个小时;(3)按教师、家长要求而做作业的学生占了绝大部分,而感兴趣的只有少数一部分人;(4)40%的学生每天碰到较难的作业会选择一个人解决,20%的学生选择找父母和老师,30%的学生选择和同学合作完成,还有10%的学生选择放弃;(5)82%的学生不喜欢书面作业,更喜欢实践操作的练习,也有5%的学生喜欢口头作业;(6)55%的学生更加喜欢激励性的评语,34%的学生则喜欢分数制评价和星级评价,也有11%的学生喜欢等级制评价。

除了部分由于对所学知识不理解因而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外,许多成绩不错的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不积极,他们虽然大多情况下能按时完成作业,但对作业的认识只停留在作业只是任务这一层次。经常抱怨作业量繁重,难以承受,对作业中的题目,简单的不愿做,认为自己会做,何必浪费时间;而稍难的就缺乏信心和毅力,懒得动脑,等待老师讲解。作业迟交、不交的现象严重。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是作业量过重,许多老师都持有“熟能生巧”的态度,搞“题海战术”,只图“量”,不求“质”,一味盲目地“强化”训练。其实这种盲目的“题海战术”,导致思维活动空间减小,不利于能力的发展,更使学生作业量过大,负担过重,与素质教育相违背,使学生作业效果降低,作业抄袭现象严重,造成负面影响;其次,作业形式单一,目前中学数学书面作业为清一色的计算题。这样单调枯燥的作业形式,让学生找不到乐趣,做作业的积极性也就受到了影响,就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了。

(二)对调查结果的反思

从调查及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学生对于现有作业的形式与内容存在着不满意的现象,其具体表现为:

1.学生对于作业,总是处于被动接受任务的境地。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往往只从本身意志出发,忽略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作业形式单调,书面作业似乎是其唯一的形式,毫无新鲜感可言,更谈不上趣味性,学生必须严格地按照教师所作的规定完成作业,没有选择权。而在这样单调乏味机械重复的作业面前,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劳,并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和反感。这样单一形式的作业扼杀了学生的灵性和思维,不利于孩子自我认识和自我潜能的发展。

2.作业中知识巩固题多,应用实践题少。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较多,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3.作业现成内容多,教师自编内容少。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与学生真正喜爱的作业不完全相同。很多作业训练就题目论题目,大量地做着机械练习,而老师则被辅导材料、练习册、模拟卷牵着走。

4.作业评价单调。数学教育活动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应试教育倾向还是比较严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上述这些问题与新课程的理念是不相适应的,而且深深的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究其深层原因,还是陈旧的教学观在作祟。经过反思,我们认为教师还应该从作业观念这个层面上对作业活动进行再认识。直面新课程,我们教师设计数学作业要以《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先进理念为指导,切实做到练习设计适度回归生活,关注动手实践,适度倡导开放,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还要突出作业内容范围的开放性、学生作业的选择性和自主性、答案的探究性,作业评价也要突破常规,要注重过程、注重创新、注重整体评价、注重个人内差性评价。使用“分层设计”学生作业、“分类评价”学生作业的方法,使好、中、差各类学生都能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风气,这样便有利于各类学生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创新能力;市、县教育局大力倡导教学改革,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极大改观;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现代思想特别是学生作业的改革和评价在教学中越来越得到重视。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多年的建设,教育资源、教育环境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课题负责人及研究组成员均属从事教育教学多年的中学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教育理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事业心强,善于钻研业务,积极参加教研教改,课堂教学方法灵活,深受学生爱戴,教学效果突出,属于学校的业务骨干,加之我校教学研究之风浓厚,教学设备先进。研究对象涉及到全校二十多个班级,一千八百多名学生,且本课题得到学校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学校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切必要的条件,课题组成员都把课题研究纳入自己的教学计划之中,并且制定了详细地研究计划和实施细则,相信课题实验一定能取得预期成果。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研究,提炼基本经验,探索规律,提供适合于学生的作业形式与内容,建立一套适合农村学校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教学模式。 1.学生分层 2.课内练习分层 3.课外作业弹性布置

四、研究的原则与目标

1.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顺应中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点,设计符合素质教育的新型作业形式,让作业回归教育的真实,回归生命发展的自然。 2.突破过去形式单调、结构封闭、缺乏应用、以个人模仿操作为主的传统作业方式,确立需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完成的贴近生活、新颖有趣、富于思考的开放的作业方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3.通过研究,提炼经验,探索规律,提供更适合于各层次学生发展的作业形式与作业内容,并为同行教师的数学作业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五、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如何改革传统的数学作业,关键在于消除其中的弊端,打破那种单

一、枯燥的题海型作业模式,重新构建一种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生乐意接受,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作业模式。这种作业模式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有利于中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全面能力素质的提高。具体地说,应把握以下几点: 1.作业内容精练化

教学实践表明:实施素质教育的大敌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而是课业负担过重的直接因素之一就是“题海”泛滥成灾,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课堂效益低,作业质量差数量多,缺乏典型性。

首先应注意数学作业的“质”,作业应结合课堂所讲内容精心筛选,尽量兼顾作业的典型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在作业的选编上既考虑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又注意体现启发性、巩固性的原则,切忌信手拈来、滥竽充数的作业布置方式,亦忌布置好高骛远、刁钻怪偏的作业,充分发挥数学作业应有的效能。 其次还应科学地控制数学作业的量。一般说来,在每节课后布置20分钟左右的作业量较为适宜。当然,作业量的确定还受学生素质、年龄特征和所教具体内容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不能一概而论。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练习,精心选择辅导教材,为学生布置高质量的,具有典型性的作业题,应达到练一题而通一类的效果。

2.作业形式多样化

传统数学中布置的作业均为笔答题型作业,单调的作业让学生感到乏味,降低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也不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因此,在作业形式上要注意变化,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从多种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感觉到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进而培养数学兴趣。例如:教材中“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的形式。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增加对数学史的了解。还应补充诸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这一类实践性的作业。

3.作业布置层次化 素质教育具有主体性、个体性、基础性、发展性的基本要素。其中主体性和发展性要求作业必须有层次性,才能适合全体学生,才能满足知识基础不同、智力因素各异的每位学生的需要。

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及每节课后的作业要求尺度,对全体学生应该是一致的,但实践证明对各类学生布置等量的作业内容不能适应不同学生的实际满足能力。因此在备课中,教师划出作业中的必答题与选做题,以不同的记号标明,选做题不作统一要求。这样就可以从数量上将定量性改为弹性型,难易上、数量上有了合理的调控,把“桃子”挂在每位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得到的位置,使差生缓解原有的心理压力,也使优等生提高探求能力,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养成从容一致的作业心态。

对同一问题尽可能多角度设问。设问的梯度由易到难,使学生踏着阶梯一步一步探索,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尝试。设问的多梯度性可以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各个方面,达到深层认识问题的本质,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设计阶梯型题组。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精选不同层次的题目,由易到难,按照不同能要求编成题组,有针对性地设置知识、方法、能力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的思维坡度循序渐进,恰到好处。让学生每解一题,都能亲自体会到其中蕴含的规律,领略到解题的意境和命题的构思。经过这几种方法对作业分层化处理,对于提高学生做好作业的积极性是切实有效的。

六、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一)由教师主控转向学生自主 1.学生自主留作业

既然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已由重教师“教”转向了重学生“学”,即“以学定教”,那么学生的作业也应实现这种转变。学生的作业应该逐步打破“你留我做”、“你留多少我做多少”、“你怎么留我就怎么做的主控现象,应给学生留有一点的自主权。

作业作为课堂学习的延伸和补充,每个学生情况不一,如果教师统的太死,不仅不利于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同时,也会给学生带来许多困难和矛盾。这就如过去生产队吃大锅饭一样,所以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作业内容、数量以及形式的权利。

针对传统学生作业被教师统的过多、统的过死,缺少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弊端,我们大胆的进行了学生自留作业的尝试,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我们觉得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应该培养学生自己留作业的能力。 2.学生自主选作业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作业设计上教师可以提出一定的内容、形式、范围和要求,而后根据学生实际自主选择,在这一方面我们也作了大胆尝试,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了。我们还将继续下去。

(二)从封闭式转向开放式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所以课堂要开发课程资源,实行开放式教学。同样作业也要开发作业资源,实行开放式的作业。

传统教育的“最大浪费是由于学生在学校中不能完全地、自由的动用他在校外所获得的经验;同时,另一方面,学生又不能把学校里所学的东西应用于日常生活。”因此,我们突破课本、教师、课堂“三中心”观念,树立大教育观,走出封闭狭窄的课堂,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拓展学生作业的空间,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去读足读活读好“生活”这本大书。作业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 1.内容的开放性

过去老师布置作业基本是“以本为本”。比如我们几何背背定理、规律,做几道计算题,基本上跳不出理解、巩固两个范畴,都很不适应新时期培养学生的需要。也就是说这些可预见的单一知识传授的作业是封闭作业,而新课程观念下的作业就不应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它是这样的一种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经历,我们可以跳出课本局限,给学生一定的探究空间,例如,可以让他们计算NBA中火箭队的积分“德甲”中某一球队夺冠的希望;在学统计图时,先让学生自找一些统计图,结果学生到过医院(查体温图)、财政局、水利局、土地局收集来了多种多样的统计图,还对单位负责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已初步了解了统计图的种类和区别等等。 2.课前课后开放性

教师布置学生作业不应局限于课后,包括课中,还应考虑课前,而且注重开放性。例如在讲相似三角形应用时,让学生在课前测学校旗杆的高度、楼高等,学生没有枯燥地课本计算,而是实践操作,既新鲜又有兴趣,且巩固了所学知识。这种探索性的课前预习作业,使得小小的课堂与大千世界紧密相连,极大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虽尽而意无穷,这是新课程、课堂教学追求的一个重要目的。下课铃声响了,但思维没断,学习永远是没有终点,作为课后作业就是课堂思维的延续和拓展。

(三)从统一标准转向差异对待 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识能力,以及学习个性是客观存在的作业要求,一刀切齐步走,必然要给不同学生的作业学习带来困难和问题,而新课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学生作业设计应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尊重学生的个性。于是我们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了“因材施教”教法。对于每节题,画出所有学生的必做题,把剩余的题目选择出一部分让中等学生做,难度教大让优等学生去探索、研究。若优等生在学习上还有宽余时间,再给补充一些锻炼思维的题目。有时穿插给他们一大部分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题目。

“弹性作业”改变老师强制式为学生自主选择式,作业设置多样化,在题量和难度上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不做那些一看就会的题目,而选择难度较大的题。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可以避开那些啃不动的难题,而选择基础题和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题。在作业完成时间上也允许有弹性,有的学生可以在教师辅导以后再完成作业。

这一改变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尊重,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有余力的学生再也不为简单重复的作业浪费时间,集中精力做自己喜欢的难题,学生兴趣大为提高。学习困难的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完全杜绝,绝大部分通过作业使知识得到巩固,并且能主动做难度较大的题。 以上就是我们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作业布置改革的几个研究重点,作业改革不仅局限于以上几个方面,还包括作业批改等,这都有待于随着我们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步实践和总结,最终会起到抛砖引玉并全面推广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作用。

七、本课题研究的成果

论文集:本课题研究的报告、总结、论文、案例、教案精编(内部印行,争取正式出版)。

八、本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序号 研究阶段

阶段成果名称

(起止时间)

查阅资料,了解此课题最新研究动态与成果。调查问卷

全体成员

反馈,信息整理,形成调查报告。

形成阶段总结报告,撰写

全体成员

“课题”相关论文或体会。 撰写阶梯型报告,整理实践

全体成员

案例。

全体成员

成果形式

承 担 人

1 2011 .1 -- 2011. 6 课题准备阶段

2 2011 . 7 -- 2012. 12 课题实践阶段 3 2013 . 1 -- 2013. 6 课题总结阶段 4 2013年7月-2013年全面总结,撰写论

申请结题验收。

12月 文及研究报告

九、本课题组成员 1.课题负责人:庞树生 2.课题成员:庞树生 张述琴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和经费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谢谢。

第五篇:初中数学练习、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施研究.开题报告(韩友斌)

初中数学练习、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施研究

开题报告

商洛市山阳县户垣中学 韩友斌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

我申报的《初中数学练习、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施研究》课题,是2013年商洛市“十二五”基础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经批准立项,编号:sjky20134252,今天开题,我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学生是一座资源宝库,“以生为本”激发学生内心潜能,让学业成绩成为撬动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杠杆,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逐年增多,部分学生数学学业成绩分化严重,学业评定唯分数论,作业、练习“一刀切”式标准,希望所有学生学业齐步走,师生在教育教学中疏远、分歧、冷漠、对抗和冲突,教师投入到作业设计上的精力和智慧往往微乎其微,学生望“业”生畏,苦不堪言,大大妨碍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特别是女同学学业测试得分低或者许多题空白。我们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作业、练习分层设计”为学生的学习数学知识建构提供有利巩固、深化的条件。让学生在学中乐、学中仿、学中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实施《练习、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施研究》课题有利于增强学习的有效性和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敢说、敢思考、敢想、敢做、敢写的良好学习习惯,轻松、愉快地提高学业成绩,克服数学学业失败的后遗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自己创造更高层次受教育的机会。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创新能力;市、县教育局大力倡导教学改革;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学生作业的改革和评价在教学中越来越得到重视。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多年的建设,教育资源、教育环境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课题负责人及数学教研组成员均属从事教育教学多年的中学教师,属于学校的业务骨干。本课题得到学校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条件,制定了实施细则,相信课题一定能取得预期成果。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研究,提高因材施教的水平,教师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建立的融洽师生关系,反思教学,提高师生合作效率,提供适合于学生的作业形式与内容,建立一套适合农村学校初中数学作业、练习分层设计的作业模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1、学生分层 ;

2、课内练习分层 ;

3、课外作业弹性布置;

4、辅导分层;

5、评价分层。

四、研究的原则与目标

1.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顺应中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点,设计新型合页式分层作业,让作业回归教育的真实,回归生命发展的自然。

2.确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完成的贴近生活、新颖有趣、富于思考的开放的作业、练习,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3.通过研究,提炼经验,探索规律,提供更适合于各层次学生发展的作业与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评价,提高师生教学合作效率,并为同行教师的数学作业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五、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改革数学作业单

一、枯燥的题海型作业,重新构建一种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生乐意接受,作业与练习。促使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全面能力素质的提高。具体地说,做好以下几点:

1、作业、练习内容精练化

首先应注意数学作业的“质”,作业应结合课堂所讲内容精心筛选,尽量兼顾作业的典型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在作业的选编上既考虑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发挥数学作业应有的效能。 其次还应科学地控制数学作业的量。课后布置20分钟左右的作业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练习,精心选择辅导教材,为学生布置高质量的,具有典型性的作业题。

2.作业形式多样化

在作业形式上要注意变化,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从多种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感觉到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进而培养数学兴趣。补充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这一类实践性的作业。

3.作业布置层次化

设计阶梯型题组。精选不同层次的题目,由易到难,按照不同能要求编成题组,有针对性地设置知识、方法、能力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的思维坡度循序渐进,恰到好处。让学生每解一题,都能亲自体会到其中蕴含的规律,领略到解题的意境和命题的构思。经过这几种方法对作业分层化处理,对于提高学生做好作业的积极性是切实有效的。

六、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一)教师主控,学生自主。 1.学生自主留作业

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作业内容、数量以及形式的权利。大胆的进行了学生自留作业的尝试,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学生自主选作业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作业设计上教师可以提出

(二)作业、练习开放式

课堂要开发课程资源,实行开放式教学。同样作业也要开发作业资源,实行开放式的作业。

1.内容的开放性

作业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经历,我们可以跳出课本局限,给学生一定的探究空间。 2.课前课后开放性

教师布置学生作业不应局限于课后,包括课中,还应考虑课前,而且注重开放性。探索性的课前预习作业,使得小小的课堂与大千世界紧密相连,极大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虽尽而意无穷。

(三)从统一标准转向差异对待

学习个性是客观存在的作业要求,一刀切齐步走,必然要给不同学生的作业学习带来困难和问题,而新课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学生作业设计应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尊重学生的个性。于是我们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了“因材施教”教法。对于每节题,画出所有学生的必做题,把剩余的题目选择出一部分让中等学生做,难度教大让优等学生去探索、研究。若优等生在学习上还有宽余时间,再给补充一些锻炼思维的题目。有时穿插给他们一大部分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题目。

“弹性作业”改变老师强制式为学生自主选择式,作业设置多样化,在题量和难度上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不做那些一看就会的题目,而选择难度较大的题。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可以避开那些啃不动的难题,而选择基础题和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题。在作业完成时间上也允许有弹性,有的学生可以在教师辅导以后再完成作业。

以上就是我们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作业布置改革的几个研究重点,作业改革还包括作业批改等,这都有待于随着我们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步实践和总结,最终会起到抛砖引玉并全面推广以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作用。

七、本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序研究阶段 号 (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 担 人

查阅资料,了解课题

最新研究动态与成

课题准备阶1 2013.12.--2013.12 果。调查问卷反馈,韩友斌

信息整理,形成调查报告。

撰写“课题”相关论初步研究阶段

文或体会。 刘应春

2 2013.12.--2014.6.

寻找 “数学作业分教研组

深入研究阶段 层设计”的策略: 撰写阶梯型报告,整3 2014.7 -- 2014. 12 课题总结阶段 韩友斌

理实践案例。 全面总结,撰4 20114.1------2014.4. 写论文及研究申请结题验收。

报告

八、本课题研究的成果

1、论文 (本课题研究的报告、总结、论文、案例、教案作业精编);

2、结题报告。

韩友斌 刘应春

上一篇:初中数学班任工作总结下一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