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教育论文范文

2022-05-09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统计教育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要培养出新型的21世纪的人才,统计教育必须高瞻远瞩。本文从统计学的发展趋势谈了统计教育急需改革的几个方面。[关键词]统计学非统计专业教育改革随着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统计创新工程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统计创新包括:统计实践的创新和统计教育的创新,创新的基础在于教育,没有统计教育的创新,就谈不上统计实践的创新。

第一篇:统计教育论文范文

强化统计思想教育以提高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摘要]文章阐述了统计思想教育对于高等院校统计学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并结合统计教学经验,提出了将统计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几点建议,希望以此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统计思想 统计学 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马艳梅(1979- ),女,山东烟台人,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上海200237)

目前,统计学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这体现出统计学在大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非统计学专业开设统计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统计方法,具备基本的统计素养,为以后的学习和实际工作提供一种定量分析的工具。统计学,应该是趣味横生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一门学科,但是,笔者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却发现,有些学生觉得此门课程枯燥乏味,无非是套用公式或者借助软件计算一下即可,但在具体应用中,却不能合理运用统计方法、正确选择模型,对于统计结果也不清楚该如何解释。这使我们高校统计学教师不得不重新审视一下目前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应及如何更好适应这个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统计学的教学重点究竟应该放在哪里?如何才能让学生发现统计学的巨大魅力,进而提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好发挥统计学的工具作用?笔者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强化统计思想教育,这也是统计学学科的一个内在要求。

一、强化统计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统计学是以数据为中心,研究如何收集数据、整理与分析数据,从而进行推断与预测,为人们做出决策提供依据的科学。由于决策要面临很多的不确定性,所以统计学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也就具有很大的艺术性,它不同于具有严密逻辑思维的数学。统计学实际上是介于理性思维和艺术思维之间的一个学科。因此,统计学最可贵之处在于“统计思想”。统计教育的最难之处也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统计思想,讲清使用某种统计方法的道理,从而使他们合理运用统计方法。

统计思想是一个重要而又抽象的概念,何谓“统计思想”呢?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专门研究,但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李金昌指出,统计的本质形成了统计思想,即关于“为何统计、统计什么、如何统计”的思想,也就是关于统计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俗地讲,统计思想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思维模式,比如,平均、估计、相关等思想,它是统计的灵魂,统帅和指导着具体的统计方法。

在当前信息越来越发达、越来越重要的社会里,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统计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和手段,也是一种意识和观念,是现代人应当具备的一种素质。所以,统计教学重在培养统计素质,训练思维能力,而思考要比套用数学公式更能训练思维。统计作为一种独立且基本的思考方法,其重点也应是统计的基本思想。美国统计协会(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和美国数学学会(Mathematical Association of American)的联合课程委员会曾建议,任何统计的入门课程,都应该“强调如何做统计思考”,而且内容应该“多一些数据和观念,少一点公式和推导过程”。国外很多统计学的教材都非常注重统计思想教育,比如,David.S.Moore的《统计学的世界》和David Freedman的《统计学》是比较受欢迎的统计学教材,因为它们的统计思想讲得都非常好,公式推导很少,可以说是讲到了统计的精髓,读者因此也受益颇多。

近些年,统计思想的教育在我国也已开始受到重视,这主要体现在中小学的数学教材改革中。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及普通高中数学课程中,都安排了统计和概率的相关内容,如简单统计图表、平均数、抽样的思想已经体现在小学的教材中,统计案例、风险与决策等内容也已成为中学教材的一部分内容。普及统计知识从小学中学开始,统计思维能力从小开始培养,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也许,正如英国学者威尔斯所说的:“统计的思维方法,就像读和写的能力一样,将来有一天会成为效率公民的必备知识。”

如此看来,在高等教育阶段开设的统计课程更应将统计思想的教育纳入教学的首位,将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我国的著名统计学家、中科院院士陈希孺先生也曾在其著作、报告中多次指出统计思想的重要性:离开了统计思想的讲授,统计学的教学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作为统计学课程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转换观念,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对统计思想的挖掘和传递,注重对学生统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塑造。如此一来,学生能够领悟到统计的丰富思想,并具备一定统计思维能力,增加学习兴趣,自然就加强了对统计方法学习和利用的主动性,从而真正掌握统计这一有力工具。而不是像有些学生采用机械的记忆法记忆一些抽象的统计名词和繁琐的计算公式,对统计思想不甚了解,应用时生搬硬套公式,对得出的结果无从解释。

二、将统计思想贯穿于统计学教学过程的几点建议

究竟该如何将统计思想寓于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下面,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谈几点建议。

(一)通过统计学丰富的哲学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如果说哲学为人们提供认识世界的立场、观点和一般性原则,即世界观;那么统计学则为人们提供从数量方面认识世界的具体方法。它们都属于认识方法论”。①统计学主要研究的是一种不确定现象,具有偶然性,但是,大量现象的发展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所以,我们可以采用对大量现象定量分析的方法认识客观事物,这说明统计学本身就蕴涵了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辩证统一的哲学思想。再如,统计学中的平均数思想,它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了一个科学方法,即认识事物要看主流、看一般,不要片面性、极端化。而事物的本质特性和发展趋势,通常由其平均数表现出来。人们只有深入研究和充分认识事物发展的平均水平,才能把握其发展趋势。但同时也要注意事物的发展具有变异性,只有将事物发展过程中体现出的共性和变异性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客观地认识事物。

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介绍统计学的概念和方法时,尽可能地将统计的哲学思想给学生讲解清楚,当然,高等院校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哲学思维,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领悟统计的哲学思想。这样,既可以使各学科相互融合在一起,同时,又可以使学生正确看待周围的事物和现象,采用正确方法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可以帮助他们有效地调整和平衡心理,保持良好和从容的心态。所以,统计不止是一种方法或技术,还含有世界观的成分——它是看待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一种方法。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二)以统计方法的产生背景追溯统计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统计学,产生于实践,并为实践服务。统计理论和方法都是有一定的产生背景的,同时也是在不断的推新发展之中的。有些理论和方法涉及的数学基础知识比较复杂,作为非统计专业的学生,学习统计学的主要目的是应用,所以,没有太大必要推导复杂的数学公式,可以通过介绍统计方法的产生背景来追溯其统计思想,让学生经历统计方法的原始产生过程,感受这些思想方法的直观合理性,清楚统计方法是如何分析发现并解决现实问题的,这样,有助于大学生创新思想的培育。如以统计学中回归思想为例:“回归”一词最早由英国生物学家F.Galton在研究人体身高的遗传问题首先提出的,该研究主要目的是探寻子女身高与父亲身高的关系,结果发现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并且子女身高有向父亲身高“回归”的特点,但这种关系不是确定的关系。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回归思想的理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以案例教学强化统计思想教育

案例教学是一种实践教学活动,可实现统计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案例可以介绍一些统计方法的应用,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体会到统计方法应用的基础上,加深统计思想的理解,领会统计的思维方式及统计模型的精髓。所以,选择的案例要具有代表性,要尽可能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并能体现一定的专业特色,而且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并能突出统计思想和本质,避免形式化的处理。比如,在统计的标志变异指标一节,可以将投资组合的风险引入到标志变异指标的讲解中,这样,学生加深了对标志变异指标的变异思想的理解,同时也体会到该指标在实际中的应用。再比如,在统计指数一章,可以结合当前普遍关注的物价指数CPI来介绍指数相关问题。当然,也可以引入一些复杂案例让学生分析,进行统计模型的选择。

(四)结合统计学实验,让学生在运用统计方法的过程中领悟丰富的统计思想

现代统计方法愈来愈复杂,它的实际应用已离不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进步,各种统计软件愈来愈人性化,统计也愈来愈容易被使用,这就使得统计数据的计算和显示变得简单、准确,统计教学也由繁琐抽象变得简单轻松、由枯燥乏味变得趣味盎然。

尽管计算机可以方便地处理数据,但其绝不可以代替统计学,尤其是统计学思想。因为掌握统计思想是选择和使用统计方法的前提和基础;统计技术的应用之好坏,完全取决于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没有统计思想的指导,统计技术的应用就完全有可能误入歧途:其结果会生搬硬套,流于形式,应用统计的效果是不可能十分理想的,往往只是事倍功半的盲目性的活动。所以,作为统计学教师,必须给学生讲清楚统计的基本思想,帮助学生合理选择统计模型、正确解读统计分析的结果,而对大量复杂具体的计算可以通过统计软件去实现。作为学生,必须通过统计实验学会使用各种统计方法,借助于统计软件的恰当应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学生在运用统计工具的过程中既拓展了统计思维,又深化了对统计思想的理解与领悟,从而才能更加牢固、更加准确地运用统计工具。

总之,作为高等院校的统计学教师,应该将统计思想的教育贯穿于统计学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树立统计的观念、意识和思想,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恰当的案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统计思想的熏陶,深刻领会统计方法的本质,并自觉不自觉地运用统计思维去寻求现象背后隐藏的规律,从而达到真正掌握和运用统计解决问题的目的,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注释]

①贺幸平.论统计学的哲学意蕴[J].统计与决策,2007(7):31.

[参考文献]

[1](美)戴维·S.穆尔.统计学的世界[M].郑惟厚,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2]史书良.统计思想教育重于统计方法教育[J].中国统计,2008(2).

[3]向书坚,平卫英.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研究生统计思想的培养[J].统计教育,2007(11).

[4]吴艳丽,徐阳.统计教学案例的选择与编写研究[J].统计教育,2007(4).

[5]李金昌.关于统计思想若干问题的探讨[J].统计研究,2006(3).

[6]杜家龙.浅论统计学的基本思想[J].企业经济,2006(2).

[7]范文正.几种基本统计思想的现实意义[J].统计与决策,2002(8).

作者:马艳梅

第二篇:从统计学的发展趋势谈非统计专业统计教育改革

[摘要]要培养出新型的21世纪的人才,统计教育必须高瞻远瞩。本文从统计学的发展趋势谈了统计教育急需改革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统计学 非统计专业 教育改革

随着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统计创新工程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统计创新包括:统计实践的创新和统计教育的创新,创新的基础在于教育,没有统计教育的创新,就谈不上统计实践的创新。准确把握统计学的发展方向与发展形势,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是统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统计学的基本发展趋势

纵观统计学的发展史,与整个科学的发展趋势相似,统计学也在走与其他科学结合交融的发展道路。归纳起来,基本结合趋势有两个。

(1)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结合的趋势

统计学是一门通用方法论的科学,是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但统计方法只有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出其强大的数量分析功效。从统计方法的形成历史看,现代统计方法基本上来自于一些实质性学科的研究活动,例如,最小平方法与正态分布理论源于天文观察误差分析,相关与回归源于生物学研究,抽样调查方法源于政府统计调查资料的搜集。历史上有不少生物学家、天文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口学家、教育学家等都在从事统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他们在应用过程中对统计方法进行创新与改进。从学科体系看,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之间的关系绝对不是并列的,而是相交的,如果将实质性学科看作是纵向的学科,那么统计学就是一门横向的学科,统计方法与相应的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产生了相应的统计学分支,如统计学与经济学相结合产生了经济统计,与教育学相结合产生了教育统计,而这些分支学科都具有“双重”属性:一是统计学的分支,一是相应实质性学科的分支,所以经济统计学、经济计量学不仅属于统计学,同时属于经济学。这些分支学科的存在不只是为了发展统计方法,更主要的是为了解决实质性学科研究中的有关定量分析问题,统计方法是在这一应用过程中得以完善与发展的。因此,统计学与各门实质性学科的紧密结合,不仅是历史的传统更是统计学发展的必然模式。实质性学科为统计学的应用提供了基地,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21世纪的统计学依然会采取这种发展模式。

这个趋势说明:统计方法的学习必须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知识学习相结合。必须以实质性学科为依据,因此,开设统计课程的非统计专业的财经类学生必须学好有关经济类与管理类的课程,只有这样,所学的统计方法才有用武之地。统计的工具属性才能够得以充分体现。

(2)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的趋势

统计数据处理手段的发展,经历了手工、机械、机电、电子等数个阶段,数据处理手段的每一次飞跃,都给统计实践带来革命性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发展起来的多元统计方法虽然对于处理多变量的种类数据问题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由于计算工作量大,使得这些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开始并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很好推广开来。而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容易,非统计专业的工作者可以直接凭借商品化统计分析软件来处理各类现实问题的多变量数据分析,而无需对有关统计方法的复杂理论背景进行研究。计算机运行能力的提高,使得大规模统计调查数据的处理更加准确、充分与快捷。近来国外兴起的数据挖掘(又译“数据掏金”)技术更是计算机专家与统计学家共同关注的领域。因为,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每年都要积累大量的数据,大量信息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信息过量,难以消化;信息真假,难以辨识;信息安全,难以保证;信息形式不一致,难以统一处理。面对这一挑战,数据挖掘应运而生,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把人们对数据的应用从低层的简单查询,提升到从数据中挖掘知识,提供决策支持。在这种需求牵引下,汇聚了不同领域的研究者投身到数据挖掘这一新兴的研究领域,形成新的技术热点,使得统计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因此,统计学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而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深入,也同样离不开统计方法的发展与完善。这说明: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将统计方法中复杂难懂的计算过程屏障起来,让用户直接看到统计输出结果与有关解释,从而使统计方法的普及变得非常容易。所以,对于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一方面,要学习统计方法,另一方面,要学会利用商品化统计软件包解决实践中的统计数量分析问题。

所以,统计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与计算机、与信息相结合,这是发展的趋势。了解这一点,再看我们目前教育中的问题就更加明显了,所以一些课程要改革,教学方式也要改革。

二、统计教育的改革

(一)非统计专业课程建设问题

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课程的建设应当注重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统计课程的设置应与相关应用领域的专业课程相适应,目的是让学生如何能将统计方法正确地运用到相关领域。所以,在课程设置上至少应当包括四方面的知识:(1)经济理论课程,让学生了解经济活动的主要进程和基本规律;(2)研究社会经济问题主要统计方法包括:常用的统计数据搜集方法,统计数据处理方法和分析方法;(3)适用电脑技术,让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电脑进行统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技能;(4)有关统计理论和统计实践中的前沿性问题,目的不在于要学生真正掌握这些问题,而是让学生了解统计理论和统计实践的前沿发展动态,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统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中,有两个焦点问题:一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二是应用什么教学手段来达到较好的统计教学效果等。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方法,促使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1.改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特别注重教育多样化和多层次性,不仅让学生掌握如何搜集、整理数据的技术,还要教学生读懂数字背后的事实。学会按照具体与抽象、动态与静态、个体与总体、绝对与相对、一般与特殊、演绎与归纳等不同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利用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

2.改单向接受式的教学为双向互动式教学,以案例分析与情景教学开启学生的思维闸门,使学生更形象、快捷的接受知识,发挥其独立思考与创造才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构建以课堂、实验室和社会实践多元化的立体教育教学体系。在传授和学习已经形成的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相结合

教材要与统计软件的应用相结合。现在许多教材都是内容与软件分家,现在计算机已非常普及,无论是高校、高职和中专,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会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不管哪一个层次,都已说不过去。统计学是一门应用的方法型学科,统计学应从数据技巧教学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有机地合为一体,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统计软件的使用。除了要培养学生搜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即数据挖掘的能力。

(四)教学与实际的数据分析相结合

统计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统计教学和教材增加统计实际案例,通过计算机对大量实际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在试验室进行,亦可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统计思想和方法,而且锻炼和培养了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统计教师应成为能使用电脑和网络进行教学的新型教师

电脑、网络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教学的手段,还深深地影响着教学的内容,因为它影响着经济、生活的发展和需求。语文(中文、外文)、数学、计算机、专业知识是一个统计人才必备的素质。现代教育特别注重教育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网络化、社会化和国际化、多样化和多层次,有了电脑、网络,必需要培养出一批能用电脑、网络来教学的新型教师,以便培养出新型的21世纪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习勤.关于统计教育创新的思考.中国统计,2002.1.

(作者单位:河北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蒋秀萍

第三篇:教育统计人才发展战略初探

【摘 要】本文围绕提高教育统计服务能力,通过对教育统计队伍现状分析,提出了实施“三大工程”、四项配套措施,实现教育统计人才队伍发展目标。

【关键词】教育统计 人才 培养 发展 战略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进一步提高教育统计服务能力,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的通知》,将全面加强教育统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教育统计人才发展战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教育统计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人才是第一资源,教育统计人才是教育统计工作发展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统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教育统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已建成以学校(机构)为基本调查单位,县、地市、省逐级汇总和审核报送,教育部最终汇总的教育统计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覆盖全国60余万所各级各类学校(机构)、2.6亿名学生和1400多万名教职工,形成了一支涵盖学校、县、地市、省和国家不同层级的专兼职人员达上百万人的教育统计队伍。但仍存在专职统计人员少、专业知识缺乏、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随着教育统计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现有人才缺口问题将更加突出。

其次,由于管理体制不完善、人员待遇偏低和编制限制等原因,导致现有人员流动性大、稳定性差、人才引进难等问题,整体素质难以提升。

第三,教育统计人才的培养、使用和考核等方面还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规定,直接制约教育统计人才队伍的发展。今后一个时期,是推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政府和社会公众对教育统计服务需求越来越广泛,教育统计工作任务越来越艰巨,加强教育统计人才队伍建设尤为紧迫。

二、教育统计人才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要树立人才优先、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创新教育统计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制度,增加人才总量,提升人员素质,为全面完成教育统计工作任务、确保教育统计数据质量、提升教育统计服务水平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

要建立一支规模适度、素质精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育统计人才队伍。力争到2020年,市级以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至少配备3-5名专职统计工作人员,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至少配备2名专职统计工作人员,乡镇级中心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统计工作人员。中小学、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要根据业务需要配备相应的专职或兼职统计工作人员。教育统计人才应以具有统计、会计及相关专业背景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为主,专科学历人员为补充,全部实现持证上岗,并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全面提升教育统计人才的整体水平。

三、教育统计人才发展战略的实施步骤

要实施“三大工程”,从而建立一支适应教育统计事业发展需要的多层级的人才队伍。

(一)实用型教育统计人才工程。实用型统计人才是具有一定的统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中小学、幼儿园以及其他教育机构内部从事统计工作的人才。这类人才在整个教育统计人才中占有相当大比重,从事最基础性的数据搜集、整理、填报工作,工作量大,对保证统计数据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应合理配备统计人员,实施在职在岗培训规划,建立定期继续教育制度,重点强化统计知识、技能、法规的培训,逐步提高统计人员素质,大力培养专业化实用型在职统计人员。

(二)复合型教育统计人才工程。复合型教育统计人才是既具有一定的教育统计知识和技能,又掌握信息技术,了解教育统计专业特点,熟悉工作流程的人才。这类人才主要是为适应将来教育统计信息化要求,从事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统计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网络直报等工作。既可通过对现有教育统计实用人才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学习,又可通过对信息技术专业人才进行教育统计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实践锻炼,满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各级教育机构对复合型统计才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于教育统计信息化工作。

(三)高层次的统计人才工程。高层次教育统计人才是具有统计专业教育背景,熟练掌握统计专业技能,同时又具有相应教育管理知识,熟悉教育政策的一类专家型统计人才,主要是从事教育统计工作的组织、管理和统计数据的综合分析和利用等工作。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具有一定规模的教育机构和高校科研院所应当配备专职的高层次统计人才,发挥其在统计管理、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参谋作用。要吸引和鼓励有统计和相关专业背景的高校毕业生(研究生、本科生)充实到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机构,对他们加强教育政策、教育管理等知識的培训,把统计工作与教育政策、教育管理有机地结合,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政策制定和教育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教育统计工作的咨询和监督职能。

四、教育统计人才战略的配套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教育统计人才发展战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站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高度,将教育统计人才发展战略纳入教育人才发展总体战略规划中,建立和落实教育统计人才工作责任制,明确目标任务,整合资源,落实措施,进一步加强教育统计人才队伍建设。

(二)加大对教育统计基础工作的投入力度。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与财政、人社和编制管理等部门沟通协调,逐步加大对教育统计基础工作和人才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教育统计工作机构,充实合格教育统计工作人员,提供经费保障,满足教育统计人才队伍发展的需要。

(三)健全体制机制,激发教育统计人才队伍的活力。要围绕教育统计人才培养、选拔和使用环节,建立健全教育统计人才发展制度和保障机制。一是建立培训机制。重点做好对原有人才的知识更新培训和新上岗人员的基础性专业培训。二是完善选拔和聘用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公平、公开和透明的选拔和聘用方式,真正使人才留得住、用得上和用得好。三是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要实行持证上岗和定期考核,对业绩突出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大胆提拔和使用。

(四)完善教育统计人才评价体系。在人社部门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教育统计人员的职称晋升制度,实施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和认证工作。积极探索和改进人才评定方法,客观、公正地评价教育统计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和能力。

作者:岳峻

上一篇:物理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形式美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