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教学论文范文

2022-05-09

小编精心整理了《统计教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从实施统计实践活动的意义和途径等方面介绍了统计实践活动在统计教学中的运用与取得的良好教学效果。关键词:统计学原理;统计实践活动《统计学原理》是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专业课,其教学内容通常以统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统计指标计算为主,很少涉及统计实践活动。

第一篇:统计教学论文范文

统计学专业《数理统计》课程教学探索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统计学专业《数理统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尝试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研究和实践探索,为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数理统计》;教学改革;统计学专业

数理统计是一门研究随机数据的统计规律的学科,为研究和处理随机现象提供有效的理论和方法,其应用领域已经遍及科学技术的各个分支,成为许多新兴学科的理论基础。本文结合我校统计学专业的培养模式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探求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一、统计学专业《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现状

我校统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统计素养,能熟练运用各种统计理论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服务的應用型人才。《数理统计》是我校统计学专业必修的学位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①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仍采用以“教师、课堂、书本”为基础核心的“灌输式”讲授方式;②黑板+粉笔的传统授课方式占主流,教学手段有待完善;③教师较注重理论推导的完整性,较少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④学生求学欲望低。要提高《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加强课程教学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主线,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数理统计方法的基本思想,并做到学以致用。

二、对照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要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体系既要突出整体观、基础性和前沿性,又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讲解,为学生打好逻辑分析的扎实基础,又要注重教学内容与应用的结合,培养学生应用统计知识和统计方法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内容上,我们删去了统计学专业学生所修《统计学》课程中介绍的描述性统计、列联表的独立性检验等内容,增加了应用性较强的贝叶斯统计初步和非参数检验,使内容分属更加合理,整体安排更加优化。

三、依据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树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改革以往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式、类比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成为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1.精选案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境是教学过程必备的四个基本条件之一,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用情节真实的故事呈现问题、营造解决问题的环境,以帮助学习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变事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1]。教师要根据所讲授的知识点内容,精心准备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有趣的典型案例,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用产生于真实背景中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以情境促进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类比归纳、联系转化,增强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数学建构观认为,应该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作用,将其与所学内容联系起来,以实现对新知识的建构。类比正是能使主体的已有知识经验与新信息联系起来的一种重要方法,既适用于纵向层次的认知推进,又适用于横向领域的知识转移,有利于学习者知识建构的拓展[2]。教师可以通过对相似方法或相关内容在使用条件和运用场合等方面的类比与归纳,分析对比它们的相同点及不同点,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帮助学生澄清一些模糊认识,清晰各种概念的异同,加深对方法的理解,掌握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翻转教学、小组讨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翻转课堂是指在课前教师确定学习目标,下达学习任务,提供教学微视频、课件及练习等学习资源,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自学;在课堂上教师进行答疑解惑、与学生协作探究、互动交流的一种教学模式[3]。非参数检验是新增加的教学内容,所安排的学时较少。考虑到统计学专业的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好,游程检验、符号检验、秩和检验等常用的非参数检验方法的原理对他们来说并不难,因此我们尝试采用翻转式课堂的教学方式讲授。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把重难点细化,精心制作好课件发给学生,课件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各种检验方法的原理、适用条件、例题和练习;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收集汇总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课堂上,教师先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然后给出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用哪种检验方法较合适?该如何检验?讨论后各小组长汇报结果,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并演示三种非参数检验方法的SPSS操作。课后让学生运用SPSS软件完成练习,提交分析报告。实践表明,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不错,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了三种检验方法的原理,并懂得在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非参数检验,如何用软件来实现,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4.在教学中融入数学史,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早在19世纪,数学史与数学教育之间的关系已经受到欧美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们的关注。美国著名数学史家卡约里(F.Cajori)在1893年出版的《数学史》中这样强调数学史对于数学教育的作用:“如果数学教师用数学历史回顾和数学轶事点缀枯燥的问题求解和几何证明,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增加。[4]”教师可以储备一些与数理统计课程有关的数学史资料,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融入相关知识点的数学史,重演某一问题的发现、解决过程,让学生从中体会数学思想的产生过程,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家对数理统计这门学科所作的贡献,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四、結合时代发展,改进教学手段

1.采用板书+多媒体+软件演示“三合一”的教学模式。将板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有机地结合,定理的推导、例题的解答用板书,便于与学生互动,给他们一定的思考时间,也方便学生做笔记,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消化;多媒体则用来展示定理的内容、例题的题目和相关图表,既可以节省书写时间,扩大课堂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演示:对一些结论进行模拟演示,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形象的理解;针对实际问题演示如何运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有助于学生掌握统计方法的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利用“课立方”教学互动系统辅助教学。课立方涵盖了从“课前”“课中”到“课后”的课程教学,系统包括课立方服务平台和微信公众号。教师课前可以用电脑登录课立方网站,创建教学计划,上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课堂上,进入微信公众号进行签到、抢答、众答等形式的互动;课后,发布课件,管理课程讨论区。学生在加入课程后,课上可以使用手机微信响应老师的签到,回答老师的问题,参与小型无纸化测试,课下可以用电脑登录课立方网站查看或下载课件等教学资料,并在课程讨论区中提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课立方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与学的效率和质量,为小型翻转课堂提供了高效的教学平台,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和辅助支持。

六、结束语

《数理统计》是统计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应用性很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基本的数理统计理论知识,还要加强学生统计思维方式的培养和训练,使他们学会运用数理统计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实现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对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讨和尝试,并将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希望能给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肖文昌,刘永建.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数学情境教学探讨[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7,38(2):19-22.

[2]庞国萍.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策略[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9(3):46-49.

[3]陈建兰,宫改云,覃森,杨建芳.基于翻转课堂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改革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52):117-118.

[4]唐曦.关于数理统计教学的一些反思[J].科教文汇,2016,(366):44-45.

Teaching Exploration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in Statistics Programme

CHEN Cong,CHEN Chao-ying,JI Zhi-rong,CHEN Hong,TENG Zhong-ming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002,China)

Key words:"Mathematical Statistics";teaching reform;statistics programme

作者:陈聪 陈超英 纪志荣 陈虹 滕忠铭

第二篇:统计实践活动在统计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从实施统计实践活动的意义和途径等方面介绍了统计实践活动在统计教学中的运用与取得的良好教学效果。

关键词:统计学原理;统计实践活动

《统计学原理》是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专业课,其教学内容通常以统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统计指标计算为主,很少涉及统计实践活动。在多年的统计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统计实践活动对《统计学原理》课的教学有较好的作用,将统计实践活动融入统计教学中,对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施统计实践活动的意义

统计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统计学原理》的基本知识。《统计学原理》有许多抽象难懂但又非常重要的概念。如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标志与指标、变异与变量等,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对学好《统计学原理》很重要。我在讲授这几个概念之前,先让学生调查本班同学上学期英语的期末考试成绩,并计算全班同学英语的总成绩和平均成绩。在调查活动中引导学生体会这几个概念的内涵,同时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述这几对概念的异同。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很快领会到,在相同性质的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全班同学,即为统计总体;构成统计总体的每个单位——每位学生,即为总体单位;“学号”、“姓名”和“英语成绩”是表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在统计上称为标志;“全班学生的人数”、“英语总成绩”、“英语平均成绩”是反映总体特征的数量名称和具体数字,即统计指标。每位学生的学号、姓名和数学成绩各不相同,这种标志在总体单位上的不同表现,即为变异;变量就是变异的数量标志,“英语成绩”即为变量;每位学生具体的数学成绩如95分、80分称为变量值。通过简单直观的统计实践,使枯燥的知识生动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复杂的概念简单化,从而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并掌握了《统计学原理》的理论知识。

统计实践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统计教学质量统计基础知识和统计指标、指数的分析计算是枯燥乏味的。在传统的统计教学中,学生听得多,动手实践少。学生死记硬背繁杂的计算公式,学习效果自然不好。统计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活泼愉快的气氛中充满热情地完成统计知识的学习。例如,在讲授总量指标的计算时,我带领学生到校门口,调查我校门前所在路段的交通流量情况,搜集行人、自行车、机动车在不同时点和时段经过的数量情况。然后将搜集的数据整理分析,计算各种有实际意义的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学生的积极性相当高,完成调查活动后迅速准确地掌握了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的不同,完成了相应总量指标的计算。在统计实践活动中,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从统计实践活动中归纳总结统计基本理论及其运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所要掌握的知识。在统计课堂教学中,我通过统计实践活动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思维负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统计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统计工作的实际过程,熟悉统计工作的方法,激发就业意识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统计工作一般可分为四步: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学要教会学生通过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等过程,把不确定现象变为确定认识的结论。学习统计学的目的是要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为自己从事的专业服务。在统计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他们才能体会到统计工作需要对各方面、各环节进行通盘考虑和全面安排。如学生在实际动手做“统计调查”工作之前,会制定详细周密的统计调查方案。在“统计整理”这一工作环节中,学生面对统计调查搜集来的杂乱无章的资料便会自然而然地想到采用统计分组的方法,并能在统计分析中更好地理解统计分组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统计分析”这一工作阶段,为使自己的分析更详实全面,更具有说服力,学生会考虑运用对比分析法、平均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等统计分析方法。當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完成后,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总体而准确的把握,特别是对其中的一些抽象知识有更直观的理解,可以收到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

统计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统计实践活动是接触人和社会的一种活动。在统计实践活动中,学生根据统计实践目的,或深入日常生活,或走进社会收集资料和信息,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实践能力。另外,统计实践活动又是一个需要多人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的工作,这就需要每个人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才能使调查统计资料真实准确,统计结果正确完整。在统计工作中,学生可以根据统计实践的内容和步骤,分工明确,责任清楚,互相配合,严格按照规范的统计程序执行。

实施统计实践活动的途径

统计实践活动是对传统统计教学方法的一项重要补充。它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参与调查、整理统计资料和统计数据,选择适合的统计方法和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算、处理,然后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从而找出比较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的完整过程。统计实践活动可以贯穿于常规统计教学中,根据实施地点不同,统计实践活动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途径:

课堂上的统计实践课堂上的实践活动是指学生首次接触到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教师将统计技能传授给学生的教学过程。它融合在日常授课之中,较为分散,其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和了解技能。课堂上的实践活动是实践和理论联系最紧密的交汇点,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实践活动。

校园内的统计实践校园内的统计实践是以课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校园内以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如在校生的消费水平情况调查、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大学生与网络的调查、大学生就业趋向调查、大学生恋爱状况调查等等。作业形式的校园内统计实践弥补了课堂上统计实践时间、地点受限制的不足,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重要作用。

社会中的统计实践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参与具有现实意义的统计实践工作,如为交通部门统计高速公路收费处机动车的流量,为电视节目调查收视率,为公司产品统计市场占有率等等。社会中的统计实践以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和实际数据资料为依据,让学生综合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加强统计实践活动不仅仅是统计教学方法的改革,更主要的是统计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更新。统计实践活动有利于改变传统教学“以书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将统计实践活动融于统计教学中,师生都将受益。□

作者:何 丽

第三篇:关于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的一些见解

摘要:统计学的学习对于非统计专业的大学在校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个领域调查整理数据必须的一种重要工具。针对统计学教学的问题,提出学生如何学习统计学以及教师如何提高统计学的教学质量这两个方面的建议:学生们应消除刻板印象、及时复习、训练思维、相互合作、阅读非必修的书籍,以及教师应“营造每个学生都优秀的”氛围、为讲解统计思想做好充分准备、教师与学生合作、准备两套教学大纲、加强综合能力的考核。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 教学质量 能力培养 思维习惯

统计学的使用范围几乎覆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各高校将统计学设为非统计专业的必修课程。统计学对于非统计专业的大学本科生或者专科生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各个领域调查整理数据必须使用的一种重要的工具。

然而,统计学对于大多数非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是一门较为艰涩难学的课程,很多学生不仅对统计学不感兴趣,而且还常常出现考试不及格的现象。教师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学生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學习统计学、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学生之间不够互动、学生没有很好地将统计学应用到自己的专业中、教师在教学上对统计原理挖掘地不够深刻、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够互动、教师没有更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以及教师没有加强对统计学应用方面的考核等等。面对这些问题,笔者想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探讨一下如何能够使得学生学好统计学,并且教师同时也能够提高统计学的教学质量。

1 对学生们学习统计学的建议

(1)学生们要消除刻板印象,认为自己能够学好这门课程。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者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刻板印象常会产生消极作用,例如,黑人与白人的智商没有多少差别,但是黑人从小就被灌输白人比黑人聪明的思想,这种心理定势的力量很强大,这致使黑人到了高中阶段,成绩下滑的现象尤为严重,并且大多数黑人心安理得地接受了这个结果。事实上,黑人和白人在智商上并没有多少差别,导致黑人成绩下滑最根本的原因是黑人从小就被灌输的黑人比白人笨的思想。同样的道理,学生们在没有开始学习统计学之前,就已经从上一级的学姐或者学长那里了解到了统计学难学的信息,这便产生了一种排斥心理,在某种程度上也扼杀了很多同学学习统计学的积极性。况且,很多学生又特别迷信基础,他们认为自己以前的数学基础不好,估计统计学也学不好,这便在心里有了消极的自我暗示,为后续的统计学的学习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学生们要树立信心,不要迷信基础,消除刻板印象,坚信自己能够学好统计学。

(2)学生们应该按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让思维得到应有的训练。大学里要学的课程很多,如果想对每一门课程做到课前预习也许是不现实的,但是,对学完的课程及时复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是可以做到的。及时复习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如果时间隔得长了再去复习,那将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并且学习效率低下。及时复习的学习方法,听起来是很简单的道理,但是,很多同学没有做到这一点。有的同学把几次课上讲的内容一起去复习,这样做不但学起来吃力,而且降低了效率。作业要独立完成,并且要自己先思考,让大脑得到思维的训练,积累多了才能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3)学生之间要学会相互合作。如果某个学生经过冥思苦想后,有些问题还是没有搞明白,那么这个时候不妨去主动请教其他的同学,这样做不仅自己可以得到提高,而且帮助讲解的同学也得到了提高。不仅如此,这也加深了学生之间的友情,促进了情商的发展。学生之间的合作不仅表现在请教问题上,而且学生们可以分为小组研究某一问题、共同进行课堂发言、共同撰写论文、以及同伴之间相互评价等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使学生真正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

(4)学生应阅读非必修的书籍。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体验到的一种最美好的、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奥秘的感觉;谁缺乏这种情感,他就丧失了在心灵的神圣的战栗中如痴如醉的能力,他就可以被人们认为是个死人。我们周围不乏读死书并且非常痛苦的学生,他们一直被书本奴役着,而没有成为书本的主人。如果一个学生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统计学课程上还有他所学的其它课程上,而不去阅读其它的书籍,那么学习对他来说很有可能就会变成不堪忍受的负担。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合理的阅读时间应将其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用在教科书上,大约三分之二的时间用在非必修的书籍上,这样做才有可能让自己的大脑变得善于思考,从而才会有新的认识和新的发现[1]。这也就是说,学生们必须广泛阅读课外的书籍,这样才能够使得自己的思维开阔,提高悟性,提高创新能力,继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学习状态,培养出具有创新型的人才[3]。

2 教师们在教学方法上需要改革的内容

(1)教师们应该营造一种“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氛围和校风[2]。很多学生缺少自信,觉得自己的努力是没有价值的,从而妄自菲薄,放弃自己的奋斗目标。教师应该鼓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渴望。学校如果营造“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的氛围和校风,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到这样的氛围之中,并崇尚和鼓励这种精神,学生就会有一种自豪感并认同这一理念,从而向着自己的目标而奋进。

(2)教师们应让学生们深刻理解统计思想,要理解,而非死记!如果老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们记住这条规则,那么教师们应首先努力做到使得学生深刻理解这一规则的实质。很多教师在教授统计学的时候,往往注重强调讲解统计学的步骤或者统计学的结论,他们并不注重讲解统计学的思想以及前后的逻辑关系,这样致使学生们不能透彻地理解,更不容易记住所学的内容。教师们要让学生们充分思考,不要只获得表面上的知识。当学生们透彻理解了这一规则后,教师们再提出一系列的例子让学生去反复理解和反复思考,学生们在思想里运用这条已经很好地理解但是还没有完全记住的原理来解释一些案例。学生们的思想越是深入地集中在案例的分析上,经过他们的意识思考过的案例越多,那么这条统计学原理则会在记忆中保持地越牢固。

(3)教师要与学生之间互动。教师首先要做到具有亲和力,使学生们感到老师是很容易接近的。否则,学生们很难接受这位老师,并且极有可能不会喜欢听这位老师讲课,进而更不会和这位老师有更多的沟通。因此,要想做到和学生之间有很好的互动,首先要让自己被学生肯定。教师在课堂上要适当地提问以及让学生们讨论,不要一味地自己讲授内容,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另外,教师也可以定期指定答疑时间,让学生能够及时解除疑惑。教师可以参加学生们的课外活动,学生也可参与教师的学术活动或者研究项目等。

(4)教师最好制定两套统计学教学大纲。当教师在教授统计学時,也许大多数老师感到时间不够用,同时学生们也常常学习统计学有困难。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减轻学生的劳动呢?如果教师能够认真地分析一下统计学知识的内容,把其中那些要求学生牢牢记住和长远保持在记忆里的知识明确地划分出来,那么这对学生来说,他们对于统计学的学习就比较明确了。然而,学生要牢记的公式、定理、结论和规则等越多,那么学生们就必须阅读和思考过许多并不需要识记的材料。阅读应该和统计学的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如果学生们通过阅读、练习,以及实践,他们能够深入思考各种统计学原理和思想,那么这些阅读、练习以及实践就可以有助于识记。因此,教师可制定两套教学大纲: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知识点;第二套大纲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资料的来源。

(5)统计学的考核方法应加强综合能力的考核。以往的统计学考核主要是围绕书本中的基础知识和理论进行闭卷考试,学生们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希望取得高分。当考试结束,学生们对所学的统计学内容会很快忘记,以后遇到了实际中的问题也不知道如何应用。不能学以致用,这和统计学考核的导向有密切的关系。统计学的考核可以是闭卷,还是以笔试为主,但是也要考察学生应用统计软件的能力。学校应特别重视实习,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与校企应紧密合作[4]。笔试主要围绕对基础理论的考核,包括基本概念、统计思想、常用的统计方法等,考察统计软件的能力可通过查找搜集数据撰写分析报告来考察,有条件的可用上机考试来考察[5]。

3 结语

统计学的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让学生考出好成绩以及教师把问题讲清楚。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注重对统计思想的挖掘、缩短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距离,促进学生完善知识结构,让学生能够产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学以致用。以上是笔者对统计学教学的一点启发和见解,仅供读者参考。

参考文献

[1]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王嘉毅 詹妮特·弗悌娜,美国高等学校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七条对策,高等教育研究,28(3):100-105,2007.

[3]王盛水,从美国高等教育的特点看创新型人才培养,高校教育管理,2(6):65-71,2012.

[4]郭际 吴先华 陈斐,美国高等教育对中国大学生能力培养的启示,文教资料2:91-93,2008.

[5]冯冰,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的探讨,经济师,1:137-138,2013.

作者:邓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