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

2022-08-21

第一篇: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

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

XX镇农村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

为深入研究当前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找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对策建议,根据市委办公室《关于对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我们组织专人,于3月18日至3月21日对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全区10多个合作社,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农户等方法,对合作社发展情况、运行机制、面临问题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合作社发展状况。截至今年三月底我镇已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各类专业合作社共有15家,主要涉及优质稻、杨梅、中药材、蔬菜、畜禽等骨干产业。有社员 286人,带动农户1375多户。其中农民社员268人,占社员总数的93.7%,非农民社员18人。合作社平均社员19人,xxxx专业合作社有社员83人,是全镇社员最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合作社规章建设。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均结合实际制定了章程和制度,如财务管理与监督、资金管理、盈余分配、社员产品销售、开支审批、财产物资管理、学习培训等。章程制度规范全面的合作社占90%,章程内容完善,切合实际有可操作性的合作社占60%,重视章程和制度在日常管理中的作用并认真执行的合作社占40%.

(三)合作社资金规模。全镇15家合作社共有注册资金588.4万元,其中现金20.15万元,实物折款568.25万元,注册资金最多的XX景源谷专业合作社146.4万元,最少的为3万元,平均39万元。大多数合作社的社员是以资产作价入股,现金资产量小,难以开展经营活动。

(四)合作社类型。全镇有15个专业合作社,其中种植业8个,(XX市XXX利民水稻专业合作社,XX市XXX镇黄村杨梅专业合作社,XX市太平岗沙糖桔专业合作社,XX市西巷种植专业合作社,XX市东魁杨梅专业合作社,XX市日成辉种植专业合作社,XX市卿罡水果专业合作社,XX市XXX文明种植业合作社)占总数的53%,养殖业4个(XX市XXX镇新塘养鸭农民专业合作社,XX市景源谷种养殖专业合作社,XX市XXX镇新塘养鱼农民专业合作社,XX市XXX亚和养殖专业合作社),占总数的26%,农机有偿服务业3个(XX市XXX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XX市XXX益民农机专业合作社,XX市XXX镇石梯农资农民专业合作社),占总数的21%。

(五)财务管理情况。15个合作社制定有财务管理制度,也有兼职财会人员,但合作社财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有的只做了现金流水账,有的做帐不及时,报表质量低。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以来取得的成效

(一)近年来合作社发展较快,我镇农民专业合作社从2009年的3家发展到现在的15家,影响和带动周边 1375农户。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的新生事物。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农户之间的联合,集中整合了分散农户的劳动力、土地、资金等生产资源和要素,有力的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农民市场化水平和商品意识,解决了一家一户经营规模小商品质量不高、经营效益低的问题,提高了市场占有地位,降低了农户参与市场竞争的风险,增加了农民收入。如XX市东魁杨梅专业合作社,统一商标,实行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实行统一技术标准,科学管理、精心

指导、集中防虫治病,生产无公害产品。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国家有扶持政策,可以让参加农民合作社的社员得到更大的实惠,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民走向富裕又增添了一条新途径。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加速了产业化经营进程,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上连市场,下连农户的桥梁和纽带,具有产供销链条般的密切,是带领农户闯市场的重要组织形式。通过 “合作社+农户”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不仅降低了众多分散农户直接交易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农户得到了各部门免费提供技术指导、低价购进生产资料、农产品出售有保障、出售价格高等方面的服务。同时,合作社成了政府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有效载体,解决了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农业技术服务部门直接与千家万户小生产者有效衔接出现的各种困难。如XX市XXX利民水稻专业合作社。

三、存在的问题

(一)我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生产、经营、销售经验不丰富,多数合作社还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收入不明显。如我镇的XX市日成辉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还是黄栀子苗木培育和定植阶段,还要两年才能获得收益。

(二)部分农户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一是部分农户有盈的起,亏不起的心态,怕承担风险。二是合作社发起人威信不高,农户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了解不多,理解不深,有的农户仍然担心领头人打着合作社的牌子,个人盈利,损害他人利益,还有历史原因,农户怕上当,有观望心态。

(三) 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有限,发展后劲不足。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社运作的成本较低,但仍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保障才能从事具体业务,而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积累机制还不健全,自身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有限,其服务职能难以充分发挥。一是合作社成立之初,有的农户不够富裕,有的对合作社信任度不高,大部分以资产作价入股,现金出资不多,导致开展经营活动困难。二是合作社是个新组织,生资企业往往只认区域代理商,合作社在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时,只能按市场价购进,在降低成本形成利润方面空间比较小。

(四)合作社的领办人才贫乏,专业合作社缺乏活力。在农村,大部分年轻人流向城市,有一腔热血、无私奉献、甘愿为群众服务的思想品德好和具有经济法规、熟悉市场规律、善经营管理素质高的带头人少。有的有品德但缺乏能力,有的有才干但缺乏品德,致使多数合作组织缺乏活力。

(五)合作社不具发展规模, 带动作用有限。一是入股社员大多数自发形成,整体规模较小,自身经济实力不强,大多数专业合作社和农民之间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服务功能有待增强。二是山区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机械化程度较低,而农业生产用电,水利设施,田间机耕道基础设施投资过大,合作社无力解决,影响合作社的规模发展。

(六)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低、效益不高。由于农民种养殖水平低,加之农技网络不健全,科技普及不到位,新品种更新慢,品质较差,没有品牌效应,合作社还没有真正走向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不够规范。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互相之间合作意识不强,只愿利益共享,不愿风险共担,诚信度不高,有利则合,无利则散,现已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大都是以能人带动性设立的,说白了就是为了争取政策的个体户,没有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章程和有关制度去运作和规范。

四、促进我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大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宣传《农

民专业合作社法》,提高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重要性认识,增强入社积极性。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改革,它是实现农村全面小康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各级党委政府应以强烈的改革精神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极大热情,将此项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纳入议事日程。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二)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一是国家要加大对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纳入专项预算,支持合作社扩大规模和运用科技成果。二是金融部门要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解决合作社融资难问题。三是加大规范性合作社奖励力度,对发展好的合作社在物质上给予更大的激励。

(三)注重打造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好产品、好品牌,才有市场竞争力。要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品牌,实施品牌策略,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建立销售信息网络。在这次调研中,对规模较大、市场认同程度较高的产品,一要大力发展,二要进行注册商标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

(四)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经纪人,提高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一是选拔一批年轻合作社骨干进行培训,为合作社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二是进一步加大对现有合作社理事长、农村基层干部、重点农户的培训,着重强化合作知识、市场经济、内部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培养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骨干队伍,使他们尽快掌握合作原则、利益分配等基本知识,提高他们解决生产经营困难和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强势推动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三是农技部门要加大对农产品的科技知识培训,进一步提升产品的质量。四是进一步规范合作社的运作,指导合作社建立健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实现利润最大化。

(五)外出考察,学习示范型合作社的先进经验。通过典型引路,振兴一个产业,搞活一方经济,富裕一批农民,带动更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

第二篇: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

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加快推进现代农业进程

**县人民政府

2011年7月

为进一步掌握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总结成功经验和做法,查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县成立以农业副县长为组长的专题调研组,组织县政府办、县农经总站、各乡镇通过采取发放调查问卷、深入村屯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

一、发展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深化农村经营体制创新、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现代农业进程的根本途径,经过几年来的扎实推进,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截止2011年6月末,全县已注册登记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个,其中:种植业专业合作社**个,养殖业专业合作社**个,农机专业合作社**个。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已发展到**人,其中:种植业社员**人,养殖业社员**人,农机社员**人。合作社注册资金达**万元。据统计,截止**年末,全县合作社经营实现盈利**万元,二次返利**万元,平均每位社员返利**元。

(一)组建方式多元化。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建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一是大户创办型。合作社由种养大户牵头发起,依托种养大户的管理经验、资金、技术优势带头创办合作社。我县**合作社是在**的带动下,于**注册登记。目前,社员已由注册之初的6户发展到24户。2010年合作社**。二是村集体组织牵头型。合作社

1由村集体组织发起,利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组织优势,围绕本村的传统主导产业,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如****。三是企业带动型。合作社由企业(公司)牵头发起,充分利用企业(公司)的技术、资金及市场优势,在连接社员和市场的服务环节上,发挥合作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结成紧密的产加销一条龙的生产体系。我县**专业合作社就是由**牵头创办,**,安置就业100余人,有力拉动了我县**产业的快速发展。四是部门牵头引办型。由农、林等涉农部门牵头发起,在统一生产、统一品牌、统一营销、统一服务等方面作用较为明显。我县**合作社是在原甘南县葵花协会的基础上,于2007年11月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几年来,合作社始终致力于**。

(二)产业布局区域化。我县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围绕当地已形成的传统产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产业局域分布较为明显。我县**合作社结合本村农民种植红谷的传统,联合本村农户通过统一种植品种、规范种植流程、兴建精深加工企业、注册品牌商标等措施,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促进了社员增收,带动了本村农民从事**种植的热情,社员已有创建之初的8户发展到119户,占全村总户数的23%。另外,我县**等合作社都依托本地种养传统、优势产业以及地域优势带动了本村及邻近村屯的农户从事本合作社经营项目,使社员队伍不断壮大,呈现出“整村推进”的趋势,有力的促进了我县“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趋势,加速了我县农业区域布局优化调整。

(三)合作空间开放化。我县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打破了农村区域的局限,形成跨区域的合作社,从而实现了地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县的**等合作社社员分布都呈现这一特点。**养殖专业合作社现有合作社成员共计336户,本地成员主要分布******7个乡镇16个村,

外地成员主要分布在**等地。各地社员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根据各种植物的花期、品质,分类生产各种蜂蜜,集中到我县**统一加工、包装和销售,使社员间合作空间更加宽广,合作社产品的竞争力明显得到提升。

(四)技术服务专业化。我县部分成立较早、发展较为规范的合作社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初步形成了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的经营体系。如***。

二、发展成效

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对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标准,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调优了农业产业结构。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做大、做强本地传统、优势和特色产业,实现了农村资金、技术、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使我县农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和优化。同时,合作社通过为农民进行购销、信息服务,指导农民调整种养品种,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提高了农业生产标准。我县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运营中,采用统一品种引进、统一购入生产资料、统一生产管理、统一包装销售的模式。既促进了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又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另外,对一些符合地方特色、具有市场前景,单个农户无法做大做强的产业,在农户组成合作社后,通过合作社的示范引导,逐步形成了名、特、优农产品优势产业的区域化布局。

(三)提升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小生产能否与大市场成功对接,直接影响着农民收入和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较好的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带领“小生产”进入“大市场”,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同时,对规范成员行为、降低

生产成本、提高产品价格、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强大的组织支撑作用。

(四)促进了农村经济持续发展。通过大力组建并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提升了我县土地规模经营水平,初步实现了农业规模化发展,生产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促进了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建筑、经商、餐饮、加工等服务行业,加快了我县第

二、三产业发展步伐。

三、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不断增加,合作形式不断丰富,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但通过调研情况看,仍存在一些问题急待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服务能力较弱。我县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社员的服务能力仍然较弱,对社员生产技能培训不系统,经营领域拓展空间不够大,品牌建设步伐不够快等。另外,我县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着周转资金困难、公积金积累不足、公共服务资金短缺等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合作社的发展。二是运营不够规范。个别农民专业合作社仍然存在管理与监督机制不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不严格、民主决策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另外,合作社与成员的利益关系还不够紧密,部分合作社的“二次返利”比例较小;有些合作社重盈利轻服务,重分配轻积累。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清理和规范。三是社员素质偏低。合作社要在市场中参与竞争,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人才进行运作和管理。从我县情况看,合作社社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懂科技、擅经营的管理人才缺乏,市场开拓能力不强,法律意识淡薄,难以适应合作社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四是业务指导薄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市场经济行为,具有较强的政策性、知识性和业务性,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业务指导队伍。我县合作社建设的业务指导人

员配置不足、业务指导不够,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规范运作。

四、几点想法

(一)抓宣传培训,提高合作社成员素质。全面提高合作社从业人员素质是加快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建立合作社从业人员的培训机制,设立专项培训资金,有针对性的为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培养出一批管理人才、理财能手、种养能人以及中介经纪人等实用人才。

(二)抓政策落实,扶持合作社加快发展。制定并落实符合我县实际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是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加速器。设立合作社发展专项资金,将各种支农资金优先向典型示范社、特色产业社及优势产业社集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扶强壮大全县特色、优势产业;对示范社实行信贷优惠政策,降低贷款利率,简化信贷手续,解决合作社发展资金不足的难题;积极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切实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认真制定并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帮助合作社解决实际运营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其发展壮大。

(三)抓服务体系,确保合作社健康发展。健全完善的服务体系是促进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的根本保障。发挥县农经总站作为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业务指导部门的职能,承担起合作社的指导作用,保障合作社的健康、持续发展。支持有实力的合作社围绕加工、销售等环节兴办经济实体,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对合作社生产经营的的全程化、全方位服务。组织合作社参加各种农产品展销会、洽谈会和知名品牌评选活动,尤其要精心准备好我市绿博会的参展工作,加大合作社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为合作社产品的市场开拓创造条件。同时,优先对合作社提供农、畜产品的质量监督和检测服务,

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增强市场竞争的能力。

(四)抓典型示范,增强合作社带动能力。树立典型,发挥示范作用是加快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催化剂。结合我县产业特点及优势,注重在实践中培育典型,树立榜样,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实现整体推进。经常召开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示范合作社的典型经验,通过表彰奖励,扩大社会影响力,带动更多的合作社步入规范发展的良性轨道,做到数量与质量并重,发展与规范同步。

(五)抓协作配合,创设良好发展环境。健全完善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做到紧密配合,互通信息,特别是注重各部门优惠政策的相互配套。建立并推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交流意见。建立健全各项扶持、指导、考核及奖惩制度,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第三篇: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

杨凌农村专业合作社摸底调查报告

根据《关于开展农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调研的紧急通知》精神,现将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调研情况介绍如下。

一、辖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

1、自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施行以来,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环境不断改善,农民对专业合作社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引导和扶持下,农民创办合作社的积极性日益高涨。特别是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建成,大批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据统计,截止2011年末,我区在工商局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92家,注册资本13875.26万元,入股农民1741户,全部为农户入股,无企业入股,占本区农户总数的8.7%,正常经营的合作社约50家。

2、正常经营的合作社组织方式种类大体可分四大类: 模式一 能人牵头的“合作社+农户”。其特点是由当地农村种植果蔬大户、贩销大户等致富带头人、村干部牵头发起组建,依托带头人的管理经验及资金、销售网络等优势进行联动。杨凌的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属此类型,该模式是绝大多数合作社采用的模式,占总合作社的93%。

模式二 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其特点是由企业(公司)、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农村生产经营主体牵头发起,充分利用企业(公司)长期形成的经营网络优势,在连接基地和市场等服

1 务功能上,发挥合作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形成紧密的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生产体系。该模式占合作社总数的4%。 模式三 专家+合作社+基地+农户。其特点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园艺教授长期稳定合作,进行技术指导,如陕西**果蔬专业合作社。该模式占合作社总数的2%。

模式四 公司化的合作社。其特点是按照公司制的标准要求建设的合作社,如杨凌**果蔬合作社、陕西杨凌**专业合作。该模式占合作社总数的1%。

3、前三大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来源渠道。

陕西杨凌**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12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2010年12月29日,我行以农业设施抵押(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方式贷款150万元,利率8.367%,期限1年,现已还清,没有民间借贷。

杨凌**果蔬合作社创建于2010年2月,注册资本700万元,2010年11月1日,我行以大棚抵押(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方式贷款180万元,利率8.5%,期限3年,没有民间借贷。

陕西**果蔬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5月,注册资本500万元人民币。没有对外借款。

4、2011年经营情况。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产值约4100万元,10家盈利,盈利额350万元,由于所有合作社正处于发展初期。都没有分红。**、**及**三家合作社实现产值分别为700万元、600万元、600万元,盈利额分别为70万元、60万元、

2 60万元。

5、2011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农户从业7000人,各专业合作社大力推广各类名优品种,为农户提供农化服务,技术指导,实现并建立一套体系(标准化体系)形成了多个龙头,打造品牌,带领广大农户共同致富,对杨凌及周边县、市进行技术服务、农资配套、有机认证、果品销售。

6、杨陵区政府出台《杨陵区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实施方案》,对创建省级百强示范社的合作社,由区财政给予5万元奖励并协助争取省上有关项目予以扶持;对创建为区级示范社的奖励1万元;鼓励合作社在区内建立农产品直销点,对建立5个以上直销点的合作社,区财政补助1万元。**及**两家合作社已是省级百强示范社的合作社,并得到相关项目扶持,**合作社今年争创省级百强示范社合作社。

二、合作社发展情况

1、不能正常运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数242家,不能正常运行的原因为:能人牵头型合作社大部分成立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政府的补助,如杨陵区政府规定:对建设设施大棚且参加合作社的农户,每棚补助建棚资金2000元,这类合作社虽已成立,但从未规范运作,仍是单干,不能正常运行。

2、经调查,辖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一是广大农民对合作社普遍存在模糊的认识,缺乏了解,行动不积极,从入股农户占全县农户的比重可以看出;二是部分

3 合作社内部管理和运作机制不规范,设立的理、监事会有名无实,重大事务往往由个别人说了算;三是合作社农户大多只看到“利益共享”而不愿接受“风险共担”,合作社章程缺乏必要的约束力,容易激起合作社内部的矛盾。

三、辖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和满足情况:

1、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主要业务品种有:“及时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公仆情”公职人员担保贷款、“蔬宝通”农业设施抵押贷款。

2、银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的金融服务主要有:“及时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公仆情”公职人员担保贷款、“蔬宝通”农业设施抵押贷款。基本满足规范合作社的资金需求。

3、出台“及时雨”、“公仆情”、“蔬宝通”信贷产品管理办法,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

4、杨凌**加大信贷支持合作社力度,促进了合作社快速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看,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仍然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亟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随着杨凌**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小额信用贷款的投放力度加大,辖区运作规范的合作社金融服务基本得到满足,挂名合

4 作社相对不能得到相对支持。

2、合作社不能顺利获得**支持的原因:一是运作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大多数合作社只是有能人牵头成立合作社,实际仍是单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社;二是部门之间协调沟通不足,指导和管理缺乏有效手段,工商部门只负责登记发照,合作社的管理和指导以农业局为主,各部门之间分工不明确,职能不具体,造成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指导和管理上的不到位,甚至缺位,出现了谁都管,又谁都不管的现象;三是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较差,特别是能够领办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尤其缺乏。

3、合作社经营效果不明显,农民入社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多数合作社规模小,运营差,在增加合作社农民收入上不明显,使得没入社的农民入社积极性不高,多数处在观望状态,造成合作社发展一度滞缓。

4、对于规范的合作社,**直接以合作社为承贷主体,对于管理松散的合作社,**以合作社会员为承贷主体,基本符合当前合作社发展现状和要求。

5、外部融资情况。有10家合作社有银行贷款,共计金额478万元,贷款用途为经营周转。我**对合作社成员按每棚贷款1万元发放小额信用贷款,累计发放贷款3214万元,受惠农户821户;现有合作社依靠自身积累及政府贴息的银行贷款解决资金问题,没有民间借贷。

5 6.内部融资情况。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处于发展初期,内部管理部规范,没有内部筹措资金的方式。

7.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融资方面遇到的主要困难在于自身管理不规范,处于发展初期,较难获得融资。

8.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融资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内部管理不规范,管理不民主,较难获得内部融资。

五、工作建议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即是广大农民的共同愿望和迫切需要,又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合作社只有规范运作,加快发展,才能得到更多的信贷支持。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人员培训,提高其参与合作社的能力和水平;二是规范内部运作,夯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基础,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产权明晰、管理民主、服务全面、分配公平的内部治理结构,是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

2、相关部门积极与**协调配合,发挥支持整体作用。一是推动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区政府应重点培养多家章程规范、组织健全、制度完善、利益联结紧密、运行效率高、作用发挥好的合作社作为示范点,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其他合作社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推动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搞好指导和服务工作,区政府成立农民专业

6 合作社建设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对合作社的运行进行指导、监督、检查,随时纠正运行当中存在的违章违规问题,确保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使合作社真正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3、金融管理部门继续加大支持**发展力度,促使**持续支持合作社。

4、**要继续坚持服务三农经营理念,强化服务,更大地支持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

5.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健康发展,需要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理顺合作社管理,逐步严格市场准入,改全面支持为重点支持,重点支持管理规范、市场运作良好的合作社,真正发挥合作社的作用。融资方面,希望政府成立合作社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对无法收回合作社贷款给予代偿。

**

二0一二年

第四篇: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研分析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落实党中央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近年来,区

委、区政府和农林部门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把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促进资源的合理流转和优化配置,促进优势整合和利益互补,夯实农业产业化基础,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的大事来抓,多措并举,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融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产品销售、市场开拓等服务功能于一体,有效解决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统”不了,国家经济技术部门“包”不了,单家独户“办”不了的事情,使农民和专业合作社本身在市场经济中获得双赢,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102家,有入社社员3100多人,注册资金2800万元,生产基地面积达12.5万亩,联系带动农户6.8万户,覆盖粮食、水产、畜牧等十大主导产业,初步体现农民合作社“产、供、销”于一体的现代服务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使得我区的农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服务实力、经营能力、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当前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我区的情况来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一定区域范围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由于它的诞生时期不长,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社内部管理不够规范。部分合作社虽然宣布成立,但制定的章程和管理制度,仅仅只是一个装饰,理事会、监事会名存实亡,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有的合作社与社员的联结过于松散,利益关系不紧密,有的社员合作意识不强,只愿利益共享,不愿风险共担,这样,既影响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也不利于农民的长远利益。

2、社员素质低下,创新能力薄弱。由于合作社社员大多是农民,监事会、理事会成员都是由社员中选举产生的,他们的专业知识、政策水平、市场竞争能力、管理经验都还比较缺乏,有的是凭借过去的老办法、老经验办事,没有长足规划,遇到困难束手无策,“等、靠、要”思想严重,事事都依赖于依托部门指导,导致合作社缺乏规范化管理。同时,一些农民自律意识、法治意识、风险意识较弱,市场行情好时,单方撕毁合同,自行销售农产品,导致合作社自身服务能力弱,在通过联合与合作解决生产经营实际问题上,合作社发展缓慢。

3、组织化程度低,带动能力不强。自1978年以来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以来,农民拥有了家庭承包经营自主权,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种什么,怎么种,如何销售”都是农民自己说了算,农民由此养成独立生产的习惯,组织、合作意识淡薄。当前,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绝大多数规模小,自身经济实力不强,服务功能较弱,有的仅起到单一的生产合作作用,难以实现“产供销、农工贸、产学研”一体化的目的,更谈不上按照国际、国家产品质量标准进行组织生产,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达不到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目的,带动能力也不强。

4、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环境不够宽松。农业是一个承受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弱质产业。国家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定了优惠政策,给予信贷扶持,但贷款额度极其有限,难以发挥较大的作用。合作社抵御风险的能力虽比单家单户强,但由于规模小,实际抵御风险的能力并不强。农户作为主体参与市场经济是相对的弱者,积累财富手段单一,难度很大,况且他们还没有从合作社中得到很多实惠。同时,农业本身受气候、市场的双重制约,独门独户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农户经营分散,抗风险能力很弱,风险较大,合作社借贷融资困难,难于把产业做强做大。

5、信息服务落后,市场信息不灵。合作社的信息来源和传递绝大多数依靠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提供。农民由于市场需求信息不灵通、掌握信息手段单一,没有先进的手段传递信息,有的为了加强信息服务,只有靠电话联系和通过看报了解,信息反馈迟,使农副产品的种植和销售都存在盲目性。特别是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农业成本增加的情况下,合作社受城区农贸市场销售有限性和农民消费水平不高的双重制约,农副产品销售难的现象再所难免,增加了农民组建合作社的风险性,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应聚合各方面的力量,发挥组织化的主体作用。

2007年以来,各地农产品价格“涨声”一片,但农民却普遍反映他们并未从中得到多少好处。长期以来,农民增产不增收、涨价没收益似乎成了一个走不出的怪圈,原因何

在?除了体制政策外,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是一个重要原因。单家独户的农民难以把生产与市场紧密联结,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面对市场的没有话语权,对销售的农产品没有定价权。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各方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也越来越规范化。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推

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更是把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到更高的高度。事实上,农民通过合作社提高组织化程度,不仅市场地位不断提高,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而且使自己的利益诉求得到了重视,维权成本减少,利益受到了保护。

当前,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的突破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挥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板块基地优势。随着我区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年活动的启动,各级产业化基地建设的全面推进,迫切需要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合作组织的组织优势和社会化服务优势,连接龙头企业、基地与农民。通过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改变农民弱势地位,维护农民权益,增强竞争能力。

二是发挥新型农民和农村乡土人材的智力优势。随着我区高素质农民培养工程的深入开展,一大批新型农民和乡土人材脱颖而出,这些农村的能人、种养大户,懂技术、懂经营,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基础,有较强影响力和带动力,因此引导新型农民和乡土人材、种养大户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加入合作组织,增加农民收入,是一条现实而有效的路子。

三是发挥各专业部门的人员、技术、资金优势。各个部门的基层单位和人员,常年深入农村,与农户直接接触,掌握农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需求,具有较强的技术、资金、人员等优势。相关部门基层单位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办或积极引导农民创办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选择一批产业特色优势明显、工作有一定基础、不同产业和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试点,努力培育一批产权关系明晰、组织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利益联结紧密、服务作用较好的合作社典型。

四是发挥地域产业的集聚优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在专业化上做文章,在增加农民收入上抓突破,构建多功能、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体系。积极探索把同类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起来,组织以特色产业为主导的联合社,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济实力,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鼓励跨区域联合,打造龙头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如姜山镇的创宁粮机专业合作社,汇集了朝阳、丽水、姜山各个片区的154个种粮大户和农机大户,通过合并还使合作社从过去只能提供机耕、收割、排灌服务拓展到了提供全程机械化“六统一”作业服务,为合作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立足我区实际,积极有效地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发展给与指导、扶持和服务。

当前,要使我区特色农产品形成一定规模,走上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只有农产品走出千家万户小生产的现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规模实力和带动能力,大力发展合作社,提高农产品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才能发挥特色产业的经济效益,加快我区现代农业的进程。其对策是:

1、深化规范性合作社示范创建活动。示范社建设行动就是引导和规范合作社的发展,根据我区优势产业或特色产业,从中每年择优培育一批示范性社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作用,培育一批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质量安全优、民主管理好的示范性专业合作社,使之成为率先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引导和带动更多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

2、加强政策、金融扶持力度。合作社作为弱势群体的互助组织,自身积累十分有限,发展中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扶持。金融机构应降低贷款门槛,采取贷款额度授信、产品、销售订单合同抵押等多种形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凡是国家规定的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和其他涉农经济活动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农民专业合作社都应当享受。

3、健全运行机制,推动品牌建设。合作社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注重打造品牌。每个合作社有质量、有品牌,才有市场竞争力。优质品牌的打造,可增强产品自身实力,扩大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途径。知名度上升了,市场占有率才会提高,市场竞争力才会增强。这就要求合作社要注重发挥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应用、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载体和示范作用,注重开发“名、特、优、新”农产品及加工品,特别要大力开发名牌产品和特色产品。通过创建品牌,不断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竞争能力。要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注册商标,增强商标兴农意识,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加更多的无形资产。

4、加大培训、宣传力度。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财务会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有奉献精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广泛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普法宣传工作,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精神家喻户晓,进一步营造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和工作氛围。

5、加强监督,维护成员的利益。民主管理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发展的核心,监督管理是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的必要手段。一方面要加强内部监督,使合作社的内部组织机构紧密协作,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依法行使权力,保护成员利益,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运行。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监督,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依法审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和相关资料,健全合作社的运行机制,促进合作社依法经营合法运行,积极维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成员的权益。

第五篇: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典型引路规范培育

--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调研报告

中共平凉市崆峒区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2012年6月)

按照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的统一安排,近期我办和区农牧局有关工作人员深入有关乡镇对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发展现状及特点

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颁布实施以来,我区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作为促进特色产业发展、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的重点工作来抓,按照“加快培育、积极改造、努力规范”的思路,积极促进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截止目前,全区已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合作社61个,注册成员502人,注册资金6045万元。按生产行业划分:种植业22个(果品8个、马铃署1个,蔬菜4个,药材2个、谷物3个、苗木4个),养殖业33个(肉牛育肥21个,养鸡4个,养猪7个,养兔1个),加工业1个(笤帚加工),农机服务业2个,农作物统防统治服务3个。取得商标的合作社4个。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为了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管理工作,区委、区政府成立了促进农民专业合社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的分管领导任组长,区农牧、财政、发改委、 - 1 -

工商、税务等12个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确定了工作人员,明确了工作职责和目标,具体负责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和管理规范工作。同时区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安排意见》,对促进农民专业合作发展做出了具体的安排部署。

2、广泛开展宣传,开展业务培训。农经部门把学习宣传培训作为贯彻实施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关键来抓。一是开展了《农民专业合作法》的学习宣传。通过召开会议、张贴宣传标语、开辟宣传专栏、向农户发入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学习宣传活动,把法律的基本要点和精神实质送到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中去。二是组织送法下乡活动。农经站组织人员,分赴各乡镇利用会议、集市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张贴法律原文100份,印发宣传资料5000多份,发放法律读本200册,现场咨询答疑群众问题230多人次。三是开展业务培训。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中心,举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知识培训班,普及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法律法规和基础理论知识,对基层干部和合作社成员进行了培训,提高了广大社员和管理人员的依法办事能力。

3、全面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规范工作。按照示范社的要求,紧紧围绕有开展工作的基础条件、有完善的运行机制、有规范的服务内容、有统一的营销网络、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的“五有”目标,制定具体的规范标准,对全区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分类排序、先优后差、逐步规范、稳步推进”的原则,从五个

方面进行规范。一是认真修订章程。结合每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实际,组织成员反复讨论研究,以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为蓝本,广泛吸收成员的意见建议,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制订合作社章程,促进规范发展。二是健全组织机构。合作社必须成立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制度,依法选举产生理事会和监事会,规范运行机制。三是实行工商登记。按照国务院《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和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的若干意见》,协助合作社完善各项登记手续,进行工商登记注册。四是规范服务内容。按照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标准》的要求,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提高办社水平。逐步形成统一的农资产品的采购和供应机制,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制订并实施统一的生产技术规程,提高成员产品质量;统一产品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统一注册商标和包装,提升产品档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统一销售成员产品,提高成员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五是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实行财务公开。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合作社账薄进行规范核算,实现财务公开,接受社员监督。建立成员账户,记载成员的出资额。制订盈余返还方案,实行盈余返还,逐步引导合作社与社员的利益连接从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

4、积极指导,围绕特色产业办社。紧紧围绕“草畜果菜”四大支柱产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号召农民依靠本地区的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努力已创建发展了一

批示范性专业合作社。牛产业方面有三友、进堂、旺冰、高塬等从事肉牛养殖育肥的专业合作社;生猪养殖方面有锦泰、建鑫、益康、庄平等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等;果品产业方面有赵堡、富农、高堡等果品种植产销专业合作社;蔬菜方面有八里、绿皓、泉鑫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特色加工业方面有老伙计农产品专业合作社。

5、抓点示范,项目支持。我区在抓好合作社建设的同时,认真做好省市区三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体系,对重点示范合作社重点管理,通过典型示范,引领更多的能人和大户领办合作社,引导更多的农户加入合作社,辐射带动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目前,我区有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7个,市级示范社14个,区级示范社6个。

二、取得的成效

1、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日趋完善。通过近两年的宣传、培训、检查指导,大多数合作社达到“七有”标准(有活动场所、有合作社牌子、有组织机构、有示范章程、有管理制度、有经营手段、有较大规模、有明显效益),合作区域逐步扩大,跨村跨乡组成的合作社不断增多。

2、带动特色产业区域布局,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本地特色产品或产业兴办,有效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登记注册的61个合作社已经涵盖我区的果、菜、畜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建一个合作社,兴一项产业,富一方百姓,活一片经济”的可喜局面。

3、重品牌效应,促进产品销售。我区获得产品认证的合作社2个,取得商标的合作社4个(专业协会1个)。品牌意识日渐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有了明显提升。有的还实现了“农超对接”,初显了品牌效应。涌现出了 “民心”鸡蛋、“老伙计”笤帚、“赵铺”果菜、“福霖”蔬菜4个产品品牌,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当地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吸引农户发展特色农产品,打造独特的农产品品牌。利益联结方式由原来向社员提供技术、信息服务,逐步延伸到储运、购销、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由原来的简单信息合作向经济合作转变,成员与合作社之间利益联系越来越紧密。

三、存在问题及今后工作思路

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还在初步发展阶段,发展势头良好,成效比较明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思想认识不高。尽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破解“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但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农民和部分基层干部,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紧迫性仍然缺乏足够的认识,不主动想办法出谋划策、出台政策、制定帮扶措施。有的农民参加合作社后,见利就合,无利就散,还没有真正把合作社当作自己的组织;还有少数成员享受权利和好处时很积极,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时推三阻四。

2、发展规模不大。受资金、技术、人员素质等条件限制,多数合作社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带动能力不强。加之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经营理念,活动范围狭窄,发展规模不大,只是简单从事农

产品的初级生产和销售,致使专业合作社上档次、上规模难度大,发展后劲受到局限。

3、内部运作不规范。合作社在创建时期虽有规范的《章程》和内部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运作中执行不到位。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大部分合作社管理水平不高,民主意识差,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虽健全,但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二是合作社组织能力不高,大部分合作社多限于技术交流与服务,服务深度广度不足,缺乏合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三是财务管理等内部制度不健全,利益关系不紧密。对成员不进行利润二次分配, 不能使合作社和成员之间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致使可持续发展能力差。

4、财政扶持不力。近年来,我区争到的省上项目资金支持十分有限,市级无财政资金扶持。财政扶持不力已经对合作社快速发展形成较大影响,从而造成局部农产品出现卖难买难的双难境地。

针对上述问题,今后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1、抓培训,加强教育,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理论业务水平和农民的综合素质。我们将利用阳光工程培训平台,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作为重点培训对象,通过系统训学习,使他们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掌握合作社理论,学会怎样办合作社,怎样与社员共建利益共同体,努力提高办社水平。

2、抓典型,重点扶持,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能力。按照点面结合、突出重点,选择规模较大、带动能力强、农民增收明显、运行机制较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重点扶持,树立典型,

起到示范作用,进一步增强专业合作社的凝聚力。

3、抓规范,加强指导,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凝聚力。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以规范促发展,按照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标准》的要求,认真抓好合作社的规范工作。一是健全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明确“三会”的活动范围、责任和权利。二是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实行社务公开、财务公开。三是建立健全内部运行机制,重点是完善产权联结、利益分配、自我服务等机制,完善成员账户,盈余主要按交易额返还,形成以产权为基础、利益为核心、机制为保障的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4、抓宣传,大造声势,营造合作社发展的良好氛围。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通过举办咨询活动,解答农民群众的问题。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扎根农村、深入人心,让更多的农民加入合作社,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全市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上一篇:男人面相带桃花好么下一篇:农民工就业形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