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办案工作机制

2022-07-08

第一篇:联合办案工作机制

常州市网络案件联合办案机制

常州市工商局网络案件跨辖区联合办案机制由于网络经济的开放性、隐蔽性等问题,工商执法人员在网上发现违法线索后,在实际执法中会遇到诸多问题,最普遍的情况往往是在经过初步调查后发现网络经营者不在其所属辖区,分局不具有查处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是简单的移送,由网络经营者所辖工商部门另行执法,一是会错过最佳的办案时机,二是对于发现案源线索的分局来说,花费了大量时间来进行线索采集取证,却无法进行一查到底,容易导致积极性挫伤。因此,常州市工商局制定如下网络案件跨辖区联合办案机制。

一是明确执法主体,规范办案流程。当发现案源线索的分局发现网络经营者不在自己管辖区内时,应第一时间联系市局,提供前期收集好的相关证据材料,由市局来进行统一的组织和协调,安排人员进行执法。具体分为五种模式:

1、 案件由市局主办,发现线索和当事人所在地的分局的协办;

2、 案件由当事人所在地的分局主办,发现线索的分局协办;

3、 案件由发现线索的分局主办,当事人所在地分局协办;

4、 案件由当事人所在地的分局主办,发现线索的分局不参与调查;

5、 案件由发现线索和当事人所在地的分局共同调查。

二是根据上述一种办案模式,合理分配案件数量和罚没金额。 三是细化办案经费报销。当遇到无法判定网上销售产品是否违法和经营者所在辖区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先行购买的方式,所产生的办案费用应有专门列支。

第二篇:渎侦局办案工作机制

罗 田 县 人 民 检 察 院

渎 侦 局 办 案 工 作 机 制

为了认真贯彻高检院关于职务犯罪侦查工作要“加大办案力度,提高执法水平,确保案件质量”的总体要求,落实院党组提出的争创“学习型检察院”的举措,提高发现和突破案件的能力,总结近几年我院渎侦局查办渎职侵权犯罪的侦查实战经验,结合本院实际,特制订如下工作机制:

一、人员配置

1、根据院配备我局人员,结合办案需要,全局共分3个侦查队,每队配副局长1名、队长(副队长)1名,分两个基本办案组;

2、各队对外仍沿用渎侦局侦查一队、二队及综合室编制,每队全年立办渎职案不少于1件;

3、内部职能分工:为强化责任,培养专家型侦查人才,对内在职能和罪名管辖上,试行同类案件专办制,即侦查一队主攻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渎职案件,简称司法领域渎检队;侦查二队主攻行政执法机关工作人员渎职案件,简称行政执法领域渎检队;综合室主攻经济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的渎职案件,简称经济监管领域渎检队。

二、基本要求

1、全局干警都必须认真学习渎职侵权检察的侦查基本规律、侦查技战术,熟练掌握所管辖的41种案件的罪名、构成要件、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2、案件分工:

(1)侦查一队即司法领域渎检队,联系县法院、公安局、司法局、看守所等机关,负责以下9类案件:枉法追诉、裁判案,民事行政枉法裁判案,私放在押人员案,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案,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办理偷越国(边)境人员出入境证件案,放行偷越国(边)境人员案,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案,阻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案,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案,等等。

(2)侦查二队即行政执法领域渎检队,联系县林业局、土地局、工商局、交通局、水利局、建设局等机关,负责以下五类案件: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案,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案,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案,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案,放纵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案,等等。

(1)综合室即经济监管领域渎检队,联系县人行、国税局、地税局、技术监督局、畜牧局、卫生局、教育局等部门,负责以下七类案件: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案,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案,违法提供出口退税凭证案,滥用管理公司、证券职权案,环境监管失职案,传染病防治失职案,招收业务员、学生徇私舞弊案,等等。

(4)把查办“侵权”犯罪作为局办案工作重点之一,要求各队都必须掌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非法搜查、刑讯逼供,暴力取证、报复陷害、破坏选举和体罚虐待被监管人员等7类案件,遇案发时听候局调遣。

三、办案流程

1、各职能主攻队必须掌握所辖罪名案件的构成要件、特点及一般侦查规律,熟悉所联系对应单位的法律法规、政策惯例,上级文件要求、操作规程,并指派专人分类储存,闲时局集中学习交流;

2、没有线索时,由副局长带领各职能主攻队去了解各自联系单位的职能、特点、经费保障及缺口情况、人员动态、福利待遇、案件易发部位及原因等情况,做到知己知彼;

3、总的原则是各职能主攻队办理各自所辖案件,本队发现其他职能队线索时,由局长掌握交给主攻队主查,人手不够时可从本队优先抽调;

4、当上级或领导交办渎职案件线索时,由局长指派职能主攻队主查,需要调整力量时再由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

5、涉及其它类渎职线索的,局再指派人员办理。

四、本制度自2004年1月1日起执行,未尽事宜由局长办公会协商解决。

二00四年一月一日

第三篇:反贪局侦结分离办案工作机制研究

机构设置合理、人员组合得当将会为我们的侦查工作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2007年我局开始试行的“侦结分离”办案模式,即是在保证两个侦查处设置不变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围内将“侦”、“结”工作进行分离。具体来说,每个侦查处12人,分为两个大主侦组,由两名主侦官分别负责各组的具体工作。在每个大主侦组里,仍由一检一书组成三个小组,其中两组侧重于立案工作,其中一组侧重于结案工作。从线索初查到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的工作由立案组负责;自采取强制措施后到审查起诉阶段的工作由结案组负责。

一、“侦结分离”办案模式的优势

(一)提高案件质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1996年12月3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机关侦查工作贯彻刑诉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的规定,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做出提起公诉、不起诉或者撤消案件的决定。同时规定,侦查终结的条件是:“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对于侦查部门来讲,决定侦查终结的案件应该是:对犯罪嫌疑人指控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的案件。由此可见,法律对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在事实上、证据上都有明确的、严格的要求。

在“侦结分离”的办案模式下,一个案件会经过立案组、结案组两组办案人员,分别在不同的侦查阶段从事实、证据上予以判断、审查,对案件质量的提高无疑是有益的。在以往的侦查模式中,从线索初查、立案到结案完全由一个办案组的一检一书来完成,这不免会造成承办人始终拘泥于立案时对案件的理解,无法从更多的角度去再次审查案件。在“侦结分离”模式下,从犯罪嫌疑人被采取强制措施后,案件即转为由结案组负责,结案组不仅能以更加客观的态度从事实和证据角度再次审查案件,而且能够拓宽思路发现除立案犯罪事实外的其他问题,从而使案件质量得以有效保障。

(二)节约侦查资源

今年来,西城院受理的线索数量呈上升趋势,其中市院交办线索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如何能够提高线索初查的效率和质量、缩短侦查周期、节约侦查资源,成为了我们首要解决的

问题。在“侦结分离”办案模式下,在嫌疑人被采取强制措施之后,立案组即可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新的线索初查工作中去,节省了大量的提讯、证据收集和固定工作。线索初查时间得到保障,许多办案组都已经采取多个线索同时初查的方式,有效提升了初查效率。

从结案组角度讲,节省了大量的线索初查时间和精力,可以对所负责的几个案件统一安排整体提讯时间,避免了以前办案模式下,几个办案组同时去看守所提讯的状况。同时,结案组可以集中精力完善证据,踏实认真的完成案头工作。

(三)充分发挥每位侦查员的个性和特点

立案工作需要干警具备侦查经验丰富、身体素质好、能够适应加班出差等特点,而结案工作需要干警细心、善于收集巩固证据、有较强的预审能力和交流应变能力。人各有所长,也各具特点,将反贪干警的特长和所从事的工作侧重有效结合,在调动工作的积极性的同时,工作效率和质量便同步得以提升。

(四)充分发挥主侦检察官的优势和工作积极性。

以各主侦组组成办案单元,既分散侦查又集中办案,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并在办案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主侦检察官责任制,探索适应新形势的办案模式,使侦查队伍进一步规范化、专业化。

(五)有效保证办案过程中的廉政问题

在不同侦查阶段更换不同的办案人员,能够有效避免“人情案”、“关系案”的发生。立案组、结案组之间无形中便形成一种相互监督的关系,有效保障了文明办案、廉政办案。

(六)促进侦查人员全面发展

新时期反贪侦查人员不仅要具备传统侦查人员应具备的素质,还应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提高和完善自己。除网络技术、语言能力外,信息调研能力是一项重要能力。反贪侦查人员

不能只停留在立案、结案的水平上,还应当具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和水平。采用“侦结分离”的办案模式是促进侦查人员的全面发展,提高其信息调研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侦结分离”的办案模式下,立案组承担了大部分的立案压力,结案组可以利用其了解案情始末、时间相对充裕的优势,充分总结办案经验进而达到理论升华的目的。同时,通过立案组与结案组人员的流转,最终达到促进全体反贪干警全面发展的目的。

(七)适度调节侦查人员工作压力

反贪部门是检察机关的一线业务部门,长期以来工作强度高,工作任务繁重,侦查人员工作压力很大。这种情况下,将结案组独立出来专门进行结案工作,可以相对减少了其立案的压力,通过人员的流转调换,可以达到适度调节侦查人员工作压力的目的。

二、“侦”、“结”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一)有时存在办案思路不统一的情况。

案件能够立案,便说明立案组的侦查人员对案件初期的认识、理解、办案方式是正确的。立案组在前期初查过程中对案件有自己的分析和下一步工作设想,在这一方面立案组和结案组可能存在对某个案件的看法和理解不相同的情况。在结案组进行继续侦查的过程中,如何贯彻原办案人员正确的办案思路,并且把证据加以固定,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案件移交时的手续问题。

按照“侦结分离”办案模式的规定,嫌疑人被采取强制措施后案件即从立案组移交到结案组。此时,经过线索受理、初查、立案、采取强制措施等环节,案件已经存在许多法律手续、证据和原始侦查资料。在交接过程中,立案组的承办人往往只将法律手续和立案时认定的证据材料附卷移送,而初期侦查中认为无价值的、与本案无关的资料便不予移送。其实,这样的做法不利于结案组更加深入了解案情、了解案件全貌、了解嫌疑人的思想状况、理解侦查员的办案思路。是否能把全部案件资料移送到结案组,怎样形成一个完备的移交手续成为了“侦”与“结”衔接的关键问题。

(三)结案过程中发现新线索时的处理办法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通过提讯、进一步调取证据,结案组可能会发现新的犯罪线索。有的是犯罪嫌疑人涉嫌的其他犯罪事实,有的是本案涉及到的其他问题,有的是犯罪嫌疑人的检举揭发情况。对于这些新线索,是由结案组继续调查,还是转交立案组进行调查还未有明确的规定。如果由结案组调查新发现的线索,有可能会占用大量的结案时间,导致案件延期;如果转交立案组调查,有可能会影响立案组对其他线索的初查效率,造成工作交叉。

三、如何解决“侦”与“结”的衔接问题

(一)统一思路。在案件移交过程中,立案组的侦查人员应当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将办案过程、侦查思路、方式手段、存在的问题等情况,完整、清晰的传达给结案组,使得结案组更快、更准确的接手案件。

(二)移交全部案件材料。移交材料要求全部,立案组应当将初期侦查过程中认为无价值的资料也移送给结案组。保证结案组全面、整体把握案件。

(三)加强两组人员间的配合问题。在案件初期的调查阶段,立案组在调取证据的过程中,已经和银行、工商等相关部门及人员建立了有效的联系方式。在结案组进一步完善证据过程中,为了更加方便、快捷的获取证据材料,有些资料的调取工作仍然需要前期侦查人员的继续配合。当结案过程中发现新线索时,由于结案组人员少,可能会出现人力不够的问题,而前期负责初查的同志更熟悉案情,这就需要两组人员在主侦官的带领下,加强配合,灵活分配人员,进一步对案件进行调查取证。

“侦结分离”的办案模式刚启动不久,任何机制的改革都需要时间。不断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更好的检验新的办案模式,才能使之更加成熟、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将不断探索、力求最大限度的发挥侦查资源,更有效的打击腐败。

第四篇:***乡镇纪委联合办案组制度暂行办法

为了探索建立适应***区管理体制的纪检监察案件查办机制,进一步提高乡镇纪委办案能力和水平,在不改变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和人员编制的情况下,有效整合办案力量、提高办案效率、保证办案质量,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惩处力度,为***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按照有案必查、违纪必纠的要求,改进办案方式方法,创新办案工作机制,有效整合办案力量,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高效化解基层矛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统一协调、分片指导原则。做到整合资源与提高素质、查办案件与推进工作、注重实效与强化治本相统一。

(二)坚持就近整合、提高质量原则。按照就近整合、优势互补、有利工作的思路,合理划分办案区域,有效配置办案资源,确保形成办案合力。

(三)坚持依法回避、交叉办案原则。根据实际需要联合查办案件实施地域回避,一般由非案件管辖地乡镇纪委办案人员进行查办,确保案件查办顺利进行。

(四)坚持以案代训、共同提高原则。联合办案工作应发挥办案骨干主导作用,通过互相学习、以案代训方式促进基层纪检干部办案能力、办案水平的共同提高。

(五)坚持乡镇纪委双重管理、交办案件垂直管理的原则。乡镇纪委在乡镇党委和***区纪工委的双重领导下开展工作,其现行管理体制保持不变,联合查办案件由纪工委直接管理,所需办案资源由纪工委统一调配。

三、区域划分

根据***区乡镇分布实际,成立河南、河北两个联合办案组,联合办案组在纪工委领导下开展案件检查工作。

河北联合办案组包括*******、***、***、***6个镇;河南联合办案组包括*****、***、***、***、**、**6个乡镇。联合办案组组长由纪工委领导成员担任,负责掌握辖区内案件基本情况,指导查办案件工作,协调解决办案中遇到的问题,重大案件直接参与查办。联合办案组成员由各乡镇纪委书记、纪检干事组成。

四、办理范围

联合办案组应突出办案重点,要严肃查处基层征地拆迁、重点项目建设中的腐败问题;严肃查处基层干部吃拿卡要、收受贿赂、作风粗暴、欺压百姓等不良作风;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和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违反“八项规定”、奢侈浪费等不良风气。

2 一般信访案件由乡镇纪委自办,联合办案组负责办理重要复杂案件。

重要复杂案件主要指:

(一)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

(二)反映问题较多且时间跨度相对较长,单独组织查处困难较大的案件;

(三)本乡镇不宜直接查处的涉及本乡镇基层站所和村“两委”班子主要负责人的案件;

(四)需要本乡镇纪委人员回避的案件; (五)上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求报结果的案件; (六)涉及违纪金额较大的经济案件;

(七)乡镇干部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包括土地征用、拆迁安置等);

(八)需要联合办理的其他案件。

五、办案程序

(一)纪工委对联合办案线索统一管理,凡联合调查的案件,由纪工委领导批示或由案发地乡镇纪委提出。属于乡镇纪委职责范围内的交乡镇纪委办理,重大或复杂问题交联合办案组办理。乡镇纪委认为案件重大、复杂或自办有困难的,可报经联合办案组组长、纪工委主要领导同意后,交联合办案组办理。

(二)联合办案组领受办案任务后,联合办案组组长在本片区内研究成立调查组,确定案件主办人和协办人,明确调查任务,提出办案要求,按照法定程序开展工作。调查组由一名非案发地

3 乡镇纪委书记任组长,两名或两名以上乡镇纪委书记(其中一名为案发地乡镇纪委书记)为成员组成,开展信访举报案件的核实调查等工作。

(三)调查组对案件线索初核后,其立案、审理及后续处理决定等工作报纪工委研究决定。纪工委要加强对案件初核、查办工作的领导,经常性地督促检查调查组的工作进展情况。调查组可以实行异地交叉办案,工作地点由案发地乡镇提供。

(四)调查组完成的案卷交由纪工委统一保管。调查组组长是案件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联合办案组组长是整个案件质量负责人。

(五)纪工委组织联合办案组每季度召开一次案件工作分析汇报会,总结交流办案经验,安排部署办案工作,梳理摸排案件线索,及时研究处理复杂疑难案件存在的问题,通报本辖区内乡镇纪委的案件查办情况。

(六)联合办案要认真执行“一案三报告”制度,在查办对当地影响较大的案件时,除经常性地向纪工委报告外,重大事项或其他需要报告案发地党委的,要及时报告;调查组在提交调查报告基础上,还要根据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整改意见,提交案件调查治本工作报告,以督促发案单位建章立制、堵塞漏洞。

六、工作要求

(一)联合办案组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整合

4 资源、通力协作。要结合实际,确定工作重点,掌握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案件初核或查办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办案人员应严格遵守办案回避制度、办案保密制度,严格遵守办案工作“六不准”,即:不准无故拒绝联合办案组的统一安排;不准向案发地单位提出与联合办案无关的要求;不准与涉案人员私自接触,接受涉案人员及相关人员的礼品和宴请等;不准违反程序、纪律和法律办案;不准对外泄露、扩散举报材料和调查内容;不准私自保存、销毁调查证据材料。

(三)联合办案工作是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创新举措,各乡镇党委要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凡抽调人员在参加联合办案期间,一般不应再安排本乡镇其他工作,为查办案件创造良好条件,确保查办案件工作顺利进行。各乡镇党委执行落实联合办案组制度的情况,将作为***区党工委年终对乡镇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四)纪工委根据联合查办案件开展情况,核拨一定工作经费。案件查办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五)实行各乡镇纪委书记及纪检干事信息资源入库管理,对每个入库干部的家庭成员、社会关系等情况予以记录,防止办案中出现人情案、关系案。

第五篇:加强仲裁办案机制建设推进办案质效提升的思考的报告

加强仲裁办案机制建设推进

办案质效提升的思考

构建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承担着十分繁重的任务,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劳动关系是社会关系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劳动关系和谐,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而劳动关系和谐,关键在于使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课题组调查了解到,X江市各级仲裁机构把质量和效率视为劳动争议处理永恒的主题,自觉将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处理劳动争议作为劳动人事调解仲裁工作者追求的目标。自《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以来,多层次、广覆盖调解体系基本建成,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实现实体化运行,调解仲裁力量得到有效增强,各项调解仲裁制度不断完善和规范,质量和效率有效提升,树立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的法律权威和良好的社会形象。

一、实践回顾

近几年来,X江市各级仲裁机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体制机制上求创新,处理了大量劳动人事争议,取得良好效果。

1、依法积极稳妥处理大量劳动人事争议。深入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X省劳动合同条例》等法律法规,自觉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社会大局,克服案多人少的矛盾,恪尽职守,迎难而上,深挖自身潜力,努力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自2008年《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以来,全市仲裁机构共立案受理案件23257件,处理结案23167件,涉及劳动者28701人,涉案金额40415.78万元。在案件年均增长20%的情况下,始终保持90%以上结案率,其中调解方式结案80%以上。2015年仲裁机构和法院裁审一致率位列全省第二位。经仲裁机构处理的劳动争议已呈现出高调解率、高息诉率、高执行率和低起诉率、低改判率的特点。

2、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事机构实体化建设取得实效。严格按照省人社厅“四个实”的要求全面推进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截止目前,全市已全部挂牌成立劳动争议仲裁院,实体化率100%,均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经编制部门核定编制44人,并从案件处理需要出发,加大了人员配备,全市仲裁机构专职仲裁员由2008年年初的22人增加到了56人。同时,高度重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的建设和投入,仲裁机构的人员经费、工作经费、办案经费、设备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市本级仲裁院除人员经费外,办案经费预算达160万元,各辖市区都给予机构运转正常的经费保障。办案场所和环境得到改善和美化,迁建和扩建了立案、庭审、调解、办公等不同功能办案场所,配置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市本级仲裁院办公场地由原来的200平方米扩大到1000平方米。Xx区还建成了相对独立的办案场所。全市积极争创省级示范仲裁院活动,市本级、X已成功创成省级示范仲裁院,创建成功率达50%以上,位列全省前列。

3、建立柔性仲裁机制成效显现。充分认识调解在争议处理中的作用,大力构建调解体系。一是打造基层平台,使调解网络向纵深延伸。印发《关于加强镇、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处工作的意见》,推进基层平台机构标识、建设标准、工作制度、办案标准、基础管理“五个统一”。建立平台与辖市区仲裁委协同办案制度。二是构建社会调解组织。重点推进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和企业调解三个方面的社会调解组织建设。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把劳动人事调解工作纳入人民调解大体系,在科教文卫等行业组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开展企业调解示范点创建活动,推进企业调解组织建设。三是完善仲裁调解机制。坚持调解为主的工作方针,将调解贯穿于案前、庭前、案中、案后各环节。印发《关于实施案前调解办法的通知》,使三成以上争议化解在案前,基本实现了“案结事了,息事宁人”的效果。

4、完善办案制度质效有效提升。一是优化办案方式,提升办案效率。完善案件分类办法,对案件进行繁简分流处理。对农民工案件开辟绿色通道,特别对拖欠工资、工伤医疗费等案件,实行优先调解、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裁决的快速维权机制。坚持三方处理争议制度,发挥工会、经信委等部门在处理集体争议中的优势和作用,保障“三方”办公室常态化运行。二是推进精细化管理,提升办案质量。建立重大案件会商研讨制度,集思广益,优选方案,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案件处理流程管理的通知》,明确岗位职责,庭室间的衔接,工作标准和规范,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建立周案件督办会制度和仲裁员工作日志制度,要求仲裁员列出每天工作计划和小结,以此加快工作节奏,增强仲裁员的计划性、逻辑性和条理性。三是实施办案监督,提升案件处理公信力。主动将调解仲裁工作纳入全局权力监控体系,规范自由裁量权行使,严防错案发生。对每一裁决案件采取仲裁庭、院、委三层审核,仲裁员、庭长、院分管领导、处院主要领导和仲裁委领导五级把关。建立仲裁案件起诉法院统计报表制度并定期召开通报研讨会议,对比查找问题,研究解决办法,提高裁审一致率。

二、问题探析

客观分析,X江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党和政府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在运行机制、服务效能、机构队伍建设等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发展不够平衡。通过这次调研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劳动人事争议高位运行态势持续且案情复杂。自2008年《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实施后,我市劳动人事争议数量始终呈高位运行状态。2015年上半年全市各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共调处劳动人事争议7909件,涉及劳动者8196人。受当前国际宏观形势影响,国内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加强,动摇了稳定就业基础。部分中小微型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服装加工、餐饮服务等行业,经营情况不佳,依法履约能力下降,导致劳动纠纷增多。劳动者争议诉求趋势化明显,平均每案标的达4.3万元,复杂性强,在维权方式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公民意识不断增强,劳动者自发地意识到集体行动的力量,客观上增加调解结案的难度。二是仲裁机构性质和规格不利于仲裁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虽然全市仲裁办事机构实体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实体不实”的问题,少数地区编制人员尚未完全到位,有的经费未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现仲裁院均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与国家人社部“能公则公”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鉴于目前尚未参公管理,加之机构规格较低,一些具有司法考试资格的专业人才既感到发展空间不大又嫌待遇不高,流失现象严重。暂时留下来工作的将仲裁院视作跳板,一有机会立即跳槽,影响队伍稳定。三是仲裁队伍能力不适应日益繁重的仲裁工作需要。全市绝大部分仲裁机构已处于全面超负荷运转状态,“案多人少”的矛盾突出。X市人均每年处理案件达300件,平均每天要审结一件案件。部分地区已经出现有案不受、审理粗糙、裁决不精准、说理不透彻、超审限处理等问题,随之,这方面的投诉明显增加。随着实体化工作推进,这几年新进了一部分仲裁工作人员,有的是半道出家,正确运用法律水平还不够高,解决复杂矛盾的工作艺术不够强,公正裁判的效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四是全市大调解机制不健全。我市早在1997年就明文要求乡镇、街道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但实际情况是有的地区根本未成立,有的挂牌地区没有专职人员,没有场地,没有经费,其工作内容往往是处理简单的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手段停留在一般的调解层面上。全市各行业、区域调解组织尚不健全,没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企业劳调组织不健全,工作缺位,一旦发生劳动争议,企业根本不履行和解,反而鼓动劳动者直接进入仲裁程序。

三、对策思考

针对以上劳动人事争议质效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调研组认为应当从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办案质效提升。具体建议如下:

1、加强仲裁机构队伍建设,打造维权新平台。近期,国家人社部、中编办、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的意见》,充分反映了党和国家领导层对这一工作领域的关心重视,有利于各级党委政府把各项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和谐社会的关注目光聚集到仲裁工作上来,为仲裁工作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从政策层面上解决了机构性质、人员、场所、经费保障等难题。为此,各级人社部门要抢抓机遇,推进仲裁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积极寻求各方支持,着力解决仲裁院参公性质和规格设立等核心问题,全力落实仲裁员办案津贴制度,从而形成强有力的仲裁工作体系,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维权需求。

2、加强基层维权平台建设,全力构建区域调解新体系。高度重视基层仲裁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调处劳动争议中就地、就近、知情、及时的优势,将大量争议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明确界定机构性质和职能,科学核定人员配置比例,服务场所面积、设备配置、经费保障。改革理顺管理体制,建议仿效国土、司法、公安部门的管理模式,将乡镇、街道基层平台准垂直管理。充实人员队伍提高待遇水平,建议参照城管,流动人口服务部门的做法,增加人员编制,充实队伍并提高相关待遇,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加强对机构工作人员的日常管理,完善职称或职业技能评聘等激励措施,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硬、服务质量好的基层调解仲裁队伍。

3、以业务竞赛为抓手,全面提升仲裁队伍新水平。“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仲裁队伍必须具备过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才能承担起以文辅裁,以智辅裁,以能辅裁的重任。针对X江市仲裁员队伍状况实际,建议通过竞赛、评选、培训等方式推动质效提升。可采取以下行之有效的办法:⑴开展“办案新秀”评选。将年办案数、调解结案率、裁审一致率等指标进行综合考评,促进新仲裁员快速成长;⑵开展裁决文书质量评析,制定评析标准,从而规范办案程序和文书制作,提升办案水平;⑶开展巡回庭审观摩。进一步规范庭审程序,交流庭审技巧,拓展庭审思路,提高法律法律的应用能力;⑷开展裁审一致评查。保持与法院联系沟通,通过对裁审不一致案件进行剖析,查找原因,统一认识。突出对边缘性政策、处理口径处理原则及法律适用等问题进行研讨,切实提高裁审一致率;⑸开展专题培训和拓展训练,邀请知名学者讲课,对新颁布的法律法规进行深入解读;赴先进地区考察取经,拓展视野,更新仲裁员理念;⑹开展调解心得交流活动。调解已成为化解争议的主要手段,调解中形成的技巧和艺术显得十分可贵,通过组织学习和交流,使之得以保留、推广和发扬。

4、强化奖惩意识,完善劳动争议考核管理新机制。建立考核制度是推进工作行之有效的方法,从X江市实际出发,建议建立条线和内部两套考核体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所谓条线考核办法,即对辖市区人社部门的考核,结合年度重点任务,在考核指标中设立调解率、结案率、以及基层平台建设情况等重点指标,同时将庭审观摩活动、案件质量情况一并纳入考核,对先进地区予以表彰奖励。所谓内部考核,结合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对仲裁院的所有工作人员进行业绩考核,设置结案率、调解率、超审限案件、案件上网运行率、调查研究、信息宣传等重点考核指标,考核结果与人个人收入挂钩,奖勤罚懒,增强工作责任心,提升调解仲裁工作质效。

上一篇:连队两委述职报告下一篇:劳动争议调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