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信用论文范文

2022-05-14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消费信用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我国正式启动消费信用已近10年,但我国的消费信用却一直踌躇不前,其根本原因就是个人信用体系的严重缺乏。本文在对我国建立个人信用体系的作用和思路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和研究。

第一篇:消费信用论文范文

我国消费信用立法若干问题探讨

[摘要]我国未来的“消费信用法”应调整金融机构与消费者之间的贷款信用关系,商业等机构与消费者之间的销售信用关系,消费者、金融机构、商业等机构三者之间的信用关系和辅助信用关系。将充分保障消费者权益,引导消费者适度消费、生态消费等作为立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未来的“消费信用法”宜采取综合型的立法模式,充分采用通行的法律手段来保障消费者在信用交易中的权益,还应重视保护自然人担保人的权益,防范消费者过度负债。

[关键词]消费信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

2009年10月13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就《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标志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法制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7〕17号)指出:“完备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体系,是信用行业健康发展的保障。”随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加快推进,消费信用立法必将提上议事日程。本文在此特对我国消费信用立法的若干问题进行探析,希望有助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信用法”(以下简称“消费信用法”)的早日出台。

一、我国消费信用法的调整对象

我国消费信用法是调整金融机构或商业等机构对消费者授予信用所形成的信用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消费信用法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消费信用法是所有消费信用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调整信用卡债务、国家助学贷款、个人住房贷款等在内的所有法律法规;狭义的消费信用法,特指我国未来制定的 “消费信用法”。

法律调整是根据一定的社会生活需要,运用一系列法律手段(法律规范、法律关系、实现法的活动等等),对社会关系施加的有结果的规范组织作用[1]。 法律的调整对象是社会关系,消费信用法的调整对象是消费信用法律关系,即消费者与信用授予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及与之相关的辅助信用关系。消费信用法调整金融机构与消费者之间的贷款信用关系,商业等机构与消费者之间的销售信用关系,消费者、金融机构、商业等机构三者之间的信用关系和辅助信用关系。也就是说,消费信用法的调整对象包括如下四类:

(一)贷款信用关系

这种贷款信用关系发生在金融机构与消费者之间,是一种银行信用。具体表现为用于个人或者家庭消费目的的个人贷款、透支信贷等。在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提供的个人贷款?譹?訛中,信用贷款、汽车贷款、质押贷款、综合消费贷款体现的就是这种贷款信用关系,应纳入我国消费信用法的调整范围。

笔者认为,不宜把以信用卡为透支工具所产生的信贷关系纳入狭义的消费信用法的调整范围。尽管信用卡“实质上是银行向持卡者提供短期消费信贷的金融工具”[2],但信用卡透支所产生的债务与其他消费信贷债务有显著不同,如透支不用签订合同,贷款在1个月内偿还,贷款用途没有限制。信用卡债务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其法律调整有特殊性。从立法例来看,许多国家对信用卡都有单独立法,而将信用卡债务排除在消费信用法调整对象之外。如《欧盟新消费信贷指令》第2条第(2)款规定:“使用透支工具形式、且贷款须在一个月内偿还的信贷协议”不适用于该指令[3]。

国家助学贷款也不宜纳入狭义的消费信用法的调整范围。“国家助学贷款适用于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含高职生)、研究生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4],国家助学贷款不面向社会普通公众。助学贷款是我国公民实现其教育资助权的重要形式,不完全是用于私人目的。国家助学贷款由国家贴息。《欧盟新消费信贷指令》就不调整国家助学贷款。《欧盟新消费信贷指令》第2条第(2)款第(l)项规定:该指令不适用于“涉及依据法定条款、出于普遍利益目的而授予有限公众的贷款的信贷协议,并且发放该贷款的利率比市场上的普遍利率低,或者无利息,或者是以比市场上的通行作法更有利于消费者的其他条件发放的贷款,并且利率不高于市场上的通行利率”。

(二)销售信用关系

这种销售信用关系发生在商业等机构与消费者之间,是一种商业信用。这种信用关系具体表现为分期付款销售、非分期付款销售、耐用消费品的租赁。租赁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信用形式,但是耐用消费品租赁也要依靠租赁业主授予信用才能进行。法国等国家通常把租赁纳入消费信用法的调整范围。但《欧盟新消费信贷指令》对租赁不予调整,“协议项下标的购买义务不是由协议本身或任何单独的协议确定的租用或租赁协议;这种(购买)义务是否存在是由贷款人单方面决定的”,《欧盟新消费信贷指令》不适用于这种租用或租赁协议(见《欧盟新消费信贷指令》第2条第(2)款第(d)项)。

(三)关联信贷关系

关联信贷关系是指消费者、金融机构、商业机构三者之间的信用关系(国外通常叫做“借款人—贷款人—供应商协议”)。消费者先与商业机构(供应商)签订销售合同,以该销售合同为前提,消费者再与金融机构签订贷款合同。在消费信用领域,关联信贷关系的运用范围非常广泛。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个人住房贷款(直贷式个人住房贷款?譺?訛除外)等体现的就是这种关联信贷关系。

销售合同与贷款合同是相互依赖的。如果消费者取消销售合同,那他应有权取消贷款合同;反之亦然,若消费者取消贷款合同,那他应有权取消销售合同。《欧盟新消费信贷指令》对供应商和贷款人的连带责任没有做出具有约束力的规定,但授权成员国做出规定,例如,“成员国可以就卖方或服务的供应商和贷款人的连带责任维持或引进国内法规”,“如果消费者行使其来自信贷协议的撤回权,成员国可以维持或引进国内法规来对取消商品销售或服务提供合同做出规定”[5]。

(四)辅助信用关系

消费信用法除了调整消费者与信用授予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外,消费信用交易中所发生的辅助信用关系也应纳入消费信用法的调整范围,这对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消费信用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辅助信用关系包括分期付款购买(信贷)居间合同、代理人佣金、负债参考(消费者负债咨询)、债款收取等。

我国消费信用法在确定其调整对象时,一方面应严格限制在“消费信用”的范畴内,商业交易、国际贸易中的信用等都不属消费信用法的调整范围。另一方面,我国消费信用法应立足于制定成为一部综合性的、各部分协调一致的《消费信用法》,因为这是世界各国消费信用立法的现代趋势。我国《消费信用法》的调整范围,应覆盖以下内容:分期付款销售(或信贷)、非分期付款销售(或信贷)、限制性贷款、用于个人或家庭目的的房地产交易和辅助信用业务等。是否应把针对消费者的租赁业务纳入《消费信用法》的调整范围,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作进一步研究。

对照张文显先生主编的《法理学》对法律关系所做的分类?譻?訛,笔者认为,消费信用法律关系是普通法律关系、平权型法律关系、相对法律关系和第一性法律关系。

二、消费信用法的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体现了法律的基本精神,是在价值上比其他原则更为重要,在功能上比其他原则的调整范围更广的法律原则[6]。消费信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反映消费信用活动和消费信用关系客观要求的、贯穿于消费信用法律制度之中的基本指导思想。为了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笔者认为,我国未来制定的“消费信用法”应确立如下基本原则:

(一)充分保障消费者权益原则

消费信用法属于消费者保护法这样一个“法律类别”,具有消费者保护法的一些共同特征。从许多国家的消费信用立法中我们发现,这些立法里回荡着一个强烈的声音:充分保护消费者权益。许多国家立法中的以下这些内容都是为了保护加入到消费信用交易中的消费者权益:运用广告作为消费者教育的手段、防止使用欺诈和高压手段签订消费信用合同、授予消费者对消费信用合同的撤回权(与合同的“冷却期”结合在一起)、限制消费信用合同中的违约金条款、限制放贷人对分期付款信贷合同的解除权[7],等等。这些内容已成为各国消费信用立法的共同内核,我们应充分吸收国外立法中的这些先进内容,结合我国国情,在未来的“消费信用法”中加以规定。

(二)引导消费者生态消费原则

生态消费是一种生态化的消费模式,是既符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又符合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既能满足人的消费需求,又不对生态造成危害的消费行为[8]。生态消费不仅表现在消费品本身的生态性、消费过程的生态性,而且表现在消费的结果也是生态性的[9]。生态消费的要素及其规定性包括:适度消费、公正消费和责任消费[10]。要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在“消费信用法”中确立引导消费者生态消费的原则是很必要的。

为了落实引导消费者生态消费的原则,“消费信用法”对可消费的商品或劳务,根据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规定哪些鼓励消费,哪些限制消费,以发挥消费信用法对消费的导向作用。“消费信用法”及其配套法规可以对消费信用合同标的物的范围(或消费信用合同的种类)做出明确规定,如规定“分期付款销售商品一览表”。

将环境标志产品纳入“分期付款销售商品一览表”。对环境标志产品可以给予优惠利率。对凡是没有纳入“分期付款销售商品一览表”的商品,法律可以规定不得实行信用销售。

(三)引导消费者适度消费原则

适度消费是“量入为出”,根据个人收入水平合理安排消费,是一种理性的消费。适度消费既不是过度消费,也不是消费不足,也就是说既反对禁欲主义的贬抑消费,又反对享乐主义的张扬消费。消费不足或消费过度都是非理性的。引导消费者适度消费,对防止出现消费者过度负债等社会问题、节约资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原则[1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将高新技术产品列入“分期付款销售商品一览表”,可以促进高新技术产品的销售并带动该产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在我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旅游贷款业务是一个值得发展的消费信贷业务品种。由于我国消费信用法制不健全,目前旅游贷款业务几近停滞?譼?訛。制定“消费信用法”,加强旅游贷款业务的法律规范,引导生态旅游,对促进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三、我国消费信用立法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借鉴外国消费信用立法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笔者在此对我国制定“消费信用法”[12]的相关问题继续进行探讨。

(一)立法模式

消费信用的立法模式可以分为综合型模式和分散型模式。消费信用立法的综合型模式以英国和美国为代表,分散型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综合型模式是世界各国消费信用立法发展的共同趋势。

消费信用立法的综合型模式建立在对消费者信用交易行为共性的认识基础之上。用贷款购买商品(指消费品)或服务的行为与分期付款销售行为,形式上是不同的,前者是融资行为,属于贷款信用(银行信用),后者表现为商品买卖中的赊销,属于销售信用(商业信用),但其实质和功能是一样的,都是以消费者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都属于消费(者)信用。基于对这两种交易行为消费信用属性的认识,综合型的消费信用立法就用一部法律来统一调整。英国把通过附条件销售协议或租购协议向消费者销售商品,视为向消费者提供了一定数额的贷款?譽?訛,这样就把贷款信用和销售信用同时纳入了消费信用法的调整范围。

笔者建议我国未来的“消费信用法”采取综合型的立法模式。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

消费者权益保护是我国“消费信用法”制定中需要特别重视的问题。只有充分保障消费者权益,才能增强消费者信心,构建一个透明、公正的消费信用市场,从而发挥消费信用市场对市场主体行为的引导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可以采取许多通行的法律技术(法律手段)来保护信用交易中的消费者权益,具体说来,我国“消费信用法”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落实对消费者的权益保护:

第一,对消费信用合同的签订和成立做出规定。也就是要注重对消费者权益的积极保护(防患于未然),而不是着眼于消极保护,即合同不履行时对消费者的救济。防止消费者受诱导和虚假陈述的影响,避免草率的信用交易,消费者对合同的撤销权是一个特别有效的法律机制。规定合同签订后在“冷却期”内消费者没有撤回合同,合同方生效。让消费者有时间考虑,是签订一个合同,还是取消它而不冒支付利息、赔偿损失和承担违约金等风险,这对保护消费者权益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在消费信用广告和合同要约方面,应该规定某种最低信息和公布要求,赋予贷款人提供合格的合同信息的法定义务。这个要求的中心内容是告知消费者有效的信用成本,让消费者可以比较不同形式的消费信用的成本和不同销售者所提供的信用的成本,以便决定采用适合自己的信用形式;同时,规定最低信息和公布要求,也可限制对信用交易中的消费者的名目繁多的收费。

第三,对消费者提前付清账款(提前还贷),应规定扣除相应的利息和相关的费用。

第四,应对分期付款信贷放贷人的解除权做出限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譾?訛赋予了分期付款出卖人对合同的解除权,保护了出卖人(销售商)的利益,但没有对出卖人的解除权做出相应的限制,从而不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我国应在“消费信用法”中对出卖人(包括贷款人)对合同的解除权做出特别规定,限制其对合同的解除权。具体说来,可以这样规定,不符合以下条件放贷人不得预告解除合同:“消费者完全或部分延迟支付至少两期相连的款项,延迟支付的款项达到信贷总额或分期付款价格的百分之十以上;信贷合同的期间超过三年的达到百分之五以上。”?譿?訛

第五,在消费信用交易中,法律应明确禁止使用汇票和本票。在法国曾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在与信贷相关的交易中,销售商或金融机构常常要求购买者签发一定数量到期日不同的汇票。结果是,借款人要对每一个善意持票人(特别是贴现银行)负责,而他建立起来的针对原贷款人的抗辩却不能行使(例如在信用销售中,针对销售商他可以提出非交付或隐含瑕疵)。这种做法实际证明对社会是有害的。如果允许这样做,将全部否定为保护消费者而规定的所有措施,如撤回权、销售合同与借款合同的联系。因为,一方面,在对善意持票人的责任依然存在的情况下,撤回权不能被行使,在附条件贷款中也是这样;另一方面,如果借款合同被法庭宣布无效或销售被推迟,借款人关于贷款的所有义务都将被免除,借款人对善意持票人的义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借鉴法国的立法经验,在信用交易中禁止使用汇票和本票是明智的?讀?訛。

第六,规定贷款人提供的贷款合同文本须将合同关键项目(利率、冷却期天数等)置于贷款合同首页,以引起消费者注意。立法技术上应力求简单明了,应避免过分的技术性。英国《1927年放债人法案》规定,贷款合同必须有签署的支票或备忘录和提供给借款人的副本作证据,等等。这种过分的技术性规定,往往剥夺放贷人运用法律收回贷款的权利,从而严重地阻碍了合法的商业交易。英国《销售证法案》的技术性规定也“令人恐惧”,违反其规定同样导致担保无效。

第七,对第三人的权利应采取合理的政策。对第三人的保护是对消费者进行保护的延伸,因为每个消费者都有可能成为其他消费者信用交易的第三人。对受分期付款销售合同约束的购买者能否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或者应具备怎样的条件才能转移所有权至第三人,都应采取合理的政策。在这个问题上,应充分考虑维护交易的安全性和保护善意第三人的权利。

(三)担保

现实生活中,我国消费信贷业务手续繁多,消费者不敢轻易申请消费信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我国社会信用制度不健全有关,也与法律没有确立所有权保留的法律地位有关。由于所有权保留是适合于消费信用的独特的担保方式,我国“消费信用法”应对所有权保留做出规定。对分期付款销售中所有权转移的时间,可以由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也可以由当事人约定采用其他担保方式。对所有权保留这种担保方式的具体操作,可以考虑对所有权保留建立正式的登记机制。

我国“消费信用法”还应重视保护自然人担保人(包括保证人和抵押人?讁?訛)的权益,理由是每个自然人既可能成为消费信贷交易中的消费者,也可能成为交易的担保人。保护自然人担保人的手段主要是保障担保人对担保相关事项的知情权。具体说来,法律应规定自然人担保人有权了解借款合同存在的信息,包括信贷类型、还款数额以及偿还期限等情况,有权知晓借款人违约的情形。保证合同应当包括一些最基本的数据,尤其是“保证金额”。“保证金额”只包括借款合同的本金、消费者造成的应付欠款的利息,而不包括任何赔偿金或违约金。

(四)对消费信用行业的监督、管理

对“消费信用法”的实施应规定相应的行政执法机构,可以考虑由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承担此职责。

建议对消费者信贷业务实行许可证管理。我国“银监会目前已形成了金融机构以市场准入、业务运营持续监管、市场退出为内容的全面、持续的审慎监管”?輥?輮?訛,以行政管理为基础的监督、管理措施正逐步取消。但对于消费者信贷业务,笔者仍建议实行严格的许可证管理。对贷款人实行许可证管理,可以有效地防范信用欺诈。一个明智的放贷人不会宁愿用欺诈方式获取非法利益,而弃从事消费者信贷业务之资格于不顾。相对于银行等放贷人而言,消费者的弱势地位很明显。对放贷人实行严格的许可证管理对消费者保护有重要的特殊意义,也有利于消费信贷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消费信用最发达的国家,其放贷业务的经营者(如银行)在欧洲也颇具竞争力,原因多种多样,但英国实行至今的放贷业务许可证制度?輥?輯?訛功不可没。

我国“消费信用法”中是否有必要制定和制定怎样的控制利率的规范,尚值得研究。制定控制利率的规范的尝试,在欧洲被证明是不成功的。鼓励竞争,让利率市场化,这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西方对高利贷问题曾作过富有现代精神的探讨,这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的。

我国“消费信用法”应规定,根据国家金融政策国家有关部门有权干预消费信贷总量。?輥?輰?訛

(五)防范消费者过度负债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面临着消费者过度负债的问题。此问题早已有之,但21世纪以来这个问题变得更为严重和普遍。根据笔者掌握的资料,欧盟、日本等都存在消费者过度负债问题。在日本,消费者过度负债和多重债务问题很严重。2001年日本消费者破产案超过16万件,这个数字是10年前的8倍。?輥?輱?訛

本书在前面曾提到,我国一些大城市的家庭也出现了高负债现象。制定“消费信用法”是预防和应对消费者过度负债问题的良策。作为贷款人的银行应加强对消费者还贷能力的审核,“消费信用法”及其配套法规可以规定,在消费信贷的宣传品、合同书上应有一些必要的、理性的提示,如:“过度借贷将导致您陷入经济窘境”等等,提醒消费者借贷时不要超过其经济承受能力。根据消费者负债情况,消费信用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个人破产制度的确立也将是消费信用发展的必然产物。

[注释]

?譹?訛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中国工商银行开办的个人贷款业务包括汽车贷款、信用贷款、质押贷款、经营贷款、助学贷款、综合消费贷款、一手住房贷款、二手住房贷款、直贷式住房贷款、固定利率住房贷款、公积金及住房组合贷款、商用房贷款、自建住房贷款.[2008-05-01].http://www.icbc.com.cn/personal/index_personal.jsp?column=%B8%F6%C8%CB%BD%F0%C8%DA.

?譺?訛直贷式个人住房贷款是指借款人未通过合作机构推介(房地产开发商等)直接向银行申请办理的个人住房贷款. [2008-05-01].http://www.icbc.com.cn/personal/index_personal.jsp?column=%B8%F6%C8%CB%BD%F0%C8%DA.

?譻?訛张文显主编的《法理学》依据不同的标准对法律关系做了如下分类:基本法律关系、普通法律关系与诉讼法律关系,平权型法律关系与隶属型法律关系,绝对法律关系与相对法律关系,第一性法律关系与第二性法律关系。张文显主编:《法理学》,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84-186页。

?譼?訛2005年中国农业银行叫停了包括旅游贷款业务在内的5类个人贷款业务。见黄丹: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旅游消费信贷的探讨.[2008-05-04].http://info.feno.cn/2007/110313/c000095859.shtml.

?譽?訛英国《1974年消费信用法》第9条第(3)款规定:“在遵守第1款的一般规定的情况下,商品被托付(are bailed)或(在苏格兰)通过租购合同商品被出租给个人的人,应该被当作为交易融资而向他提供了确定数额的贷款对待,该贷款的金额等于商品总价款而小于保证金(the deposit)(如果有的话)与贷款收费总额之和。”

?譾?訛《合同法》第167条第(1)款规定:“分期付款的买受人未支付到期价款的金额达到全部价款的五分之一的,出卖人可以要求买受人支付全部价款或者解除合同。”

?譿?訛德国《消费者信贷法》第12条,载《中德经济研究所年刊》,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11页。

?讀?訛J.Calais-AuloyH.Bricks M.-T. Calais- AuloyJ.Maury F.steinmetz H.Temple, Consumer Legislation in the EC Countries: Consumer Legislation in France, A Study Prepared for the EC Commission, Van Nostrand Reonhold compamy,1981,p.148.

?讁?訛这里的抵押人专指由第三人提供抵押物的情形,不包括债务人提供抵押物的情况。

?輥?輮?訛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今日发布《金融许可证管理办法》. [2008-05-05].http://www.cbrc.gov.cn/chinese/home/jsp/docView.jsp?docID=15.

?輥?輯?訛英国《1974年消费信用法》第21条第(1)款规定:“根据该条,从事消费者信贷业务或消费者租赁业务须取得许可证。”

?輥?輰?訛个人消费贷款规模是央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内容。央行在2008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居民户消费性贷款比年初增加1233亿元,同比少增397亿元。这是个人消费贷款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的首次季度同比下降。央行指出,后续货币政策仍然将坚持从紧的思路。吴敏、苏曼丽:“个人消费贷款呈收紧迹象”,载《新京报》2008年5月15日,第B04版。

?輥?輱?訛Toshiya Bando,Consumer Credit and its Legislations in Japan, at Asian Conference on Consumer Protection, Competition Policy and Law, 28 February – 1 March 2003,

Kuala Lumpur, Malaysia ,P4.[2008-04-28].

www.ciroap.org/apcl/doc/Credit%20Article%20-%20Bando%20-%20Japan.doc.

[参考文献]

[1]孙国华,朱景文.法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27.

[2]薛炎华.“建立消费者信用保护法建议——促进信用卡业务健康发展”.金卡工程,2001-10:20.

[3]夏少敏.消费信用法新论.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8:269.

[4][2008-05-01].http://www.icbc.com.cn/personal/index_personal.

jsp?column=%B8%F6%C8%CB%BD%F0%C8%DA.

[5]《欧盟新消费信贷指令》前言部分“鉴于(9)”.

[6]张文显.法理学.法律出版社,2007,122.

[7]德国《消费者信贷法》第12、13条.中德经济研究所年刊.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11-212.

[8][9][10]秦鹏.生态消费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30;42;34-40.

[11]周显志.“消费信用立法初论”.财经理论与实践,1997,(1):84-86.

[12]夏少敏,陈真亮.消费信用法研究的回顾、反思与展望.时代法学.2009,(4):42.

[作者简介]夏少敏(1964—),男,湖南安化人,浙江林学院环境法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金融法、环境法。

[基金项目]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消费信用法律制度研究(B09ZF06)”成果。

作者:夏少敏

第二篇:亟待建立个人信用体系 促使消费信用走出低谷

[摘 要] 我国正式启动消费信用已近10年,但我国的消费信用却一直踌躇不前,其根本原因就是个人信用体系的严重缺乏。本文在对我国建立个人信用体系的作用和思路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 消费信用 个人信用 模式

作者:金淑彬 赵 勇

第三篇:消费金融与我国个人信用体系

随着我国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式的发展,我国居民的消费观念也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发生变化;同时,多途径的新需求、多样式的新渠道也在通过各种方式渗透人人们的生活并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消费金融主要是对于个人的消费行为中与金融有关的行为,其不免与个人信用体系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

相关概念

消费金融

消费金融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其金融制度较完善且起步较早。而消费金融进入我国的时间较晚,因此我国对其研究也相对较少,而且消费金融的研究范畴又涉及众多学科,比如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行为科学等,所以目前国内外研究中关于消费金融的定义尚未达成一致共识。

Merton和Samuelson(1961)最早提出消费金融的概念,其认为,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消费者通過合理运用其现有的资产及未来的资产来满足自身的消费需求,从而达到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目的。在此以后,消费金融的研究经过理论的不断丰富以及实践的不断运用与更新,目前已经达到一个学界普遍认可的定义,即居民为了满足个人及家庭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居民在消费时会做出最有利的选择,通过接受具有储蓄、借款、支付功能的金融服务,将目前的储蓄留存作为未来消费,或先借贷资金用以消费并用未来的储蓄进行偿还,以实现居民消费效用最大化。

个人信用体系

个人信用体系,则是为了减少消费金融的提供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国家或者征信中介机构建立的包括个人信用主体、个人信用评分系统、个人信用征信机制等一套信用体系。

个人信用体系的信用主体主要是指信用报告所指向的对象,是具一定有民事行为能力以及一定偿还能力的个人。信用报告的使用者,则主要是银行、提供贷款的零售商和其他合法的信用报告的购买者。他们通过有偿获取有关信用主体的个人信用报告,并以此作为消费信用放款的重要依据,并起到真实了解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规避信用风险与提高贷款效率的目的。

个人信用体系现状及其国际比较

信用体系的起源与发展。信用是借贷行为的总称,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其伴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是衡量市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与不断发展,征信体系也在不断的完善,而我国由于市场经济发展时间较短,同时征信体系的发展时间更短,我国的信用体系并没有与我国经济一般达到高速发展,我国的个人信用体系也是在近年来才开始逐步建立并开放。

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现状。我国消费金融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诞生,并经历了近年来的迅速崛起;与此同时,我国也在金融环境不断完善的同时建立了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然而,由于我国消费金融以及个人信用体系的产生较晚,发展时间较短,不免存在着许多问题。

第一,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重心已由出口和投资逐渐转向消费,中国人民银行逐渐开始鼓励各商业银行向个人开放各类消费贷款业务,然而其并没有为相应的消费贷款出台相关管理办法,致使银行与消费金融公司在运营中出现了不规范等现象。

第二,个人信用调查机制的不健全。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调查机制,主要是通过银行或消费信贷公司的调查员来开展,这就存在着许多问题。调查员的“三查”工作极为有限,同时对于借款人的信用状况主要通过主观判断的方式。

第三,化解风险能力偏弱的问题。由于国家大力推进银行及消费金融公司的消费信贷业务。银行及消费金融公司都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虽然消费信贷市场在这种背景下大力发展,然而其风险也在随着增加。由于消费信贷除了住房以及汽车以外,大多难以提供相应的抵押物、担保等风控措施,消费信贷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也难以化解。

国外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

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与金融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了相对比较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比如日本,有银行系统的“全国银行个人信用信息中心”、邮购系统的“CIC”以及消费金融系统的“全国信用信息联合会”三家机构对借款人的资信情况进行评估。

拥有80年消费信贷历史的美国,其个人信用体系比较成熟完善。美国的货币电子化程度为其个人信用体系的数据采集提供了非常大的方便,居民的个人收支、信用卡以及贷款和其他正常以及信用消费行为都可以及时通过互联网反应处理。

英国的个人信用体系主要是依据对借款人的三个方面特征进行评定风险程度:稳定性(是否拥有住房、在工作岗位实践长短)、态度(知识和技能,是否愿意留在收入稳定的工作岗位)、安全性(个人预算、个人资产负债情况)等进行信用分级调查。

建立个人信用体系的经济学分析

个人信用体系的成本收益分析。美国经济学家Schultz在研究中表明,信用制度是用于降低交易费用的制度之一,市场交易双方依照制度通过签订合同并认定对方均会遵守合约并完成交易。在这种契约社会下,由于个人信用体系的完善,对于合同的不履约行为会对个人征信信息上进行录入,可以增加其未来信用成本以及交易成本的提升。因此,即使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但个人信用体系也迫使人们增加履约的可能性。

个人信用体系的博弈论分析。博弈论自其产生开始,便很快的运用于经济学领域,成为新制度经济学中最前沿的选择理论。若在无个人信用体系存在的情况下,借款人与出借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被认为是一锤子买卖,则借款人的最优策略为欺骗并不还款。因此,可以看出建立严格有效而且共享的个人信用体系,对于增加不诚信行为的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个人信用体系的信息经济学分析。开拓个人信用资源的根本目的是要早就一种私人财富合理配置和提高其利用效率的方式,对于一个有效率的个人信用市场来说,必须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流动和共享,即有效率的个人信用市场是建立在有效市场假说基础之上的。

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构建

建立个人信用体系的模式和策略。结合我国目前的个人信用体系,我国宜采用以政府或中央银行为主导,以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的个人信用体系模式。同时,在构建以及完善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过程中,应当结合每个地区当地经济发展的状况,在商业险原则指导下实现从大城市至中小城市再辐射全国的个人信用体系目标。

个人信用体系建立的步骤。首先,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需要对个人信用资料的调查与征集,即需要收集完整综合的个人信用档案,包括社会信誉、商业信用、信用等级、偿债能力(即收入水平和资产状况)、负债情况、又包括保险状况、道德信誉、上缴税款、司法等。其次,需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建立科学严谨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相关政策建议。想要设计一套相对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需要在制度、政策上给予相应的配套支持。我国目前急需健全金融市场及相关法规,如修订《商业银行法》、《破产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在微观方面,严格执行储蓄存款实名制,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资料库,数据应当涵括居民的自然情况、收入状况、上缴税收情况、个人社会保险以及商业保险、司法以及日常缴费『青况等等。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作者:俞胃峰

上一篇:疫情经济论文范文下一篇:激励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