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治课教学心得

2022-08-22

第一篇:浅谈政治课教学心得

浅谈情境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良好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学生课堂主动学习的驱动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分参与,通过情景体验,讨论分析,谈话沟通行为训练,心理陈述等方式,使学生不良的情绪得到控制,不良的心理得到矫正。因而作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师,更要努力创造有利的教学情境,以主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情境 情景教学

情境教学的理论出发点和切入点是情境,情境实际上就是一种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的优化的学习环境。初中思想政治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有一个比较大的不同是——新教材在每一章节都安排了不少的教学情境,每个情境在不同的章节中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若教师能充分运用好教材中的文本和图片等情境,辅以适当的多媒体手段,从多个角度呈现教学内容,激活课堂,引发思考,让学生展开教学探究活动,将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有较大的帮助。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情境教学方式的作用归纳如下:

一、导入新课的作用

教材中有部分教学情境安排在课前,让学生和老师进行讨论探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适时地导入新课内容。如:在七年级思想品德(山东版)下册第15课“不良诱惑的危害”的教学时,没

有一一去列举在学生生活的周围存在的许多不良诱惑,而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利用教材“说一说:在我们身边存在着哪些诱惑?”“议一议:哪些属于不良诱惑?”两个情境来导入新课,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会说出很多的诱惑,通过这一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大家谈”中对学生所列举的各种诱惑进行分析和判断,自然而然地引出教材中正文的结论,为教师授课“不良诱惑的危害”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中设置的有些情境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又为接下来的讲授作铺垫,承上启下的用意十分明确。如:在七年级思想品德(山东版)下册第15课“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教学时,针对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只有认清危害,才能增强抵制不良诱惑的自觉性,主动掌握抵制的方法。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的危害,自觉远离不良诱惑,我充分利用教材创设的“写宣传用语”情境展开活动,让学生分别为拒绝“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设计一条宣传用语,并根据学生的设计以小组交流的形式,选出较好的宣传用语办一期黑板报。在这样的情境活动中,学生进一步认清了不良诱惑的危害,增强抵制不良诱惑的自觉性,为学习和掌握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奠定基础。这个情境探究活动既巩固了“不良诱惑危害”的三个知识点,又引出了“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三个知识点,使得几个知识点联接,恰到好处。

三、激活课堂的作用。

新教材设计的许多情境,使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成为活的生活,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开辟了现实的途径,对激发兴趣,激活课堂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如:在七年级思想品德(山东版)下册第15课“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教学时,我以情境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先引导学生阅读情境材料:“有一天,哥哥把弟弟送进了戒毒所。原来,这哥俩各自都有自己喜欢的朋友。哥哥的朋友是一群小科技爱好者,他们经常在一起搞小发明。而弟弟则经常同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在一起吸烟、喝酒、有个朋友给一些白粉让大家吸,弟弟没有拒绝,就这样慢慢陷入吸毒的泥潭。”让学生说一说:弟弟陷入吸毒的泥潭有那些方面的原因?议一议:我们从哥俩的事例中得到哪些启示?从而得出:慎交朋友,提高自己的判断力。其次利用多媒体展示以下几种情境:“有人约自己在上课时间去录像室看录像。”“有人邀自己赌博玩乐。”“有人送一‘摇头丸’让自己尝尝。”“有人拿一本‘黄’书给自己看”等,提出问题:自己会怎样想?又会怎样做?引导学生对经常遇到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情境实话实说,展开讨论,得出:克服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提高自己的控制力。最后,学生根据教材给出的问题情境,思考、讨论,得出:要采取法律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与之斗争。

在“遵纪守法,防微杜渐”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提供的情境:“小华让我给他递‘小抄’,怎么办?” “小勇递给我一支烟,

吸不吸?” “小明让我帮他打架,怎么办?”让学生探究、思考自己遇到这些情况,自己会怎么办?有人说偶尔做一次也没什么,对此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样的情境下,学生能列举大量的事实,结合实际谈体会或看法,让学生自行得出结论,懂得青少年之所以犯罪就是从交上不良朋友,染上赌博坏习气,打架、旷课开起,最后逐步走上犯罪道路的,从而自觉学法守法。让学生认识到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预防违法犯罪,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学生“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在思考中学习、在讨论中明理,学习政治来劲,课堂气氛活跃,教学富有效果。

四、激思探究的作用

“学生是政治学习的主人”,新的教材给学生思维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在许多地方都没有给学生提供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自行总结,得出结论。这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地把“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作为指导思想,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方法上,以学定教,以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为主,以讲解为辅,重在引导,充分利用教材所设置的形式多样的情境活动性栏目,主要有:“说一说”、“查一查”、“想一想”、“议一议”、“填一填”、“读一读”、“谈一谈”等,为学生思考、体验、探究“留白”,为学生实践、活动开辟广阔天地。其形式可以是情境教学、实例教学、小品表演、朗读、大家谈、讨论分析、辩论、竞赛等。如:在七年级思想品德(山东版)下册第16课“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的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教材以漫画的形式设置了“看看女儿的日记里写了些什么?”“看你是不是拿了超市里的东西!”“把你的零花钱交出来!”三种情境。提出问题:列举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可能遇到哪些侵害?讨论一下应如何应对?组织学生对此进行探究学习,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和想象,并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一小组提供的方法多,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领学生对可能遇到的侵害进行思考,学生提出的方法越多越好,越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更多地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为此,教材又设置“怎样看待小凯的行为”的情境来教学:“一天,小凯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两名歹徒对他实施抢劫,小凯与歹徒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在搏斗中被歹徒刺中数刀,身受重伤。”

同学们对此展开讨论和辩论,课堂中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大胆地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学生们用生动而具体的事例,论证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的说小凯的行为是敢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正确行为,应该受到表扬;有的认为小凯缺少智慧是一种硬拼或蛮干;有的认为小凯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在保全自己不受伤害的前提下与歹徒作斗争。课堂一下子“活”起来了。通过分析、思考、讨论,辩论活动,学生得出:当面对歹徒行凶时,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准确地做出判断,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作斗争。最后,我向学生归纳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强调:在遇到侵害时,一是要敢于、善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更加强调不能硬拼和蛮干。以此来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有所收获。这样的情境教学有利于体现学生

的主体意识,易于学生接受,使政治课堂教学互动活跃,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激发,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新课程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只要遵循教学规律,讲究课堂艺术,发挥情境优势,是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政治课活跃起来的。 参考文献:

1、殷树祥.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情境美[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3(4).

2、巩子坤.论情境认知理论视野下的课堂情境[J].课程•教材•教法,2005(8).

3、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第二篇:浅谈政治课教学中互动师生关系的构建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初级中学

周玉芬 213161 摘要: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要求政治课教学中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本文从师生共同营造情感交融的平等氛围、共同参与材料情境设置、问题的解析、共同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探究活动等方面阐述在政治课教学中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互动的师生关系

构建

目前,初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已广泛使用。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初中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政治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了教学和评价建议;新教材的编写更注重教学的开放性,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也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特长和认知水平。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变化对新的教学观念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不仅需要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和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积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强调要积极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所谓互动的师生关系是指交往过程中,师生之间经过竞争、合作、协商与妥协达到一致,由此而形成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人际关系。它应包括师生之间互动和生生之间互动。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这不仅在理论上超越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现实中的“学生特殊客体论”和“主导主体论”,而且在实践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学生在互动的氛围里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和尊重。对教师而言,互动的师生关系构建意味着教师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对政治教学而言,互动的师生关系构建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建构,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可以说,通过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这也正是教学相长的真谛。那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如何在政治课教学中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呢?笔者就结合自己对新课程学习的思考谈几点肤浅的想法。

1、在共同营造师生情感交融的平等氛围中体现互动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大多忽略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师生情感阻隔的现象比较严重。调查表明,目前师生间的沟通状况普遍不令人满意,1/3的学生与教师

缺乏起码的沟通,1/3的学生认为教师很少与他们认真交换看法,甚至对学生的意见充耳不闻、不理不睬。一些课堂中,缺乏支持性的学习气氛,甚至出现教师体罚、歧视学生的现象。这大大影响了学生在课堂中自主性、创造性学习的发挥,更谈不上互动师生关系的构建。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有利于构建互动师生关系的平等氛围。

首先,要明确师生双方互主体性地位。其实,人作为实践和认识的主体,是在与自然、他人及社会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生成的。“我离不开他人,离开他人我不能成其为我;我应在自己身上找到他人再在他人身上发现自己”,个体作为存在,是以他人的存在为前提,而在他人的交往中凸现的。所以,只有承认双方的互主体性,才会在认知、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交流与碰撞,师生双方才可能积极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的迫切心理。

其次,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鼓励学生。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是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主体,传统教育中教师将学生视为一个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抽象群体,而不是一个个各具形态特色的生命主体,这种以灌输、填充、训练为主要手段的教育,是以忽视甚至丢弃学生的主体性为代价的。因此,在课堂上,我总是给学生热情的鼓励、真诚的表扬,从不罚学生站一分钟,不骂学生一句,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对是错。在讲《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时,我曾问学生:人们盲目坎树造房,山洪来了,冲垮了家园,洪水过去,山里人会怎么办?有学生说人们会痛定思痛,加强法制意识,植树造林。当我肯定答案准备讲下一知识点时,突然,有学生说还有一种情况,即人们再去坎树,再造房子,再冲垮,形成恶性循环。当时,我没有认为他在捣乱,反而对他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大加赞赏,肯定了他的独特见解,然后再予以正确的引导。试想,如果不分青红皂白训他一通,否定的不仅是一个问题回答,而是一个自由主体的创造性,一个互动师生关系也将可能破裂。

2、在共同参与材料情境设置、问题的解析中体现师生互动

政治课教学中精心创设材料情境,有利于互动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展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一般情境的创设都是教师呈现材料,教师设置问题,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评价、归纳,这样,虽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互动的师生关系并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习惯也难以养成。因此,我在政治课教学中采用师生互动,共同创设情

境材料,共同质疑,共同析疑、解疑,共同评价。下面选用初二政治《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教学的一则案例作简要分析。

师: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请同学们相互讨论并查阅有关资料,能否列举有关现实中的事例说明。

生:(讨论、回答)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克杰违法犯罪被依法判处死刑。

生: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中的一些原领导干部因犯罪被判处死刑 生:……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老师为你们有丰富的知识面而感到高兴,看来,老师也不能落后,也列举一些事例(略)

师:同学们,你们能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自己选择角度设计一个问题吗?(学生思维活跃,讨论热烈)

学生:根据材料,我设计两个问题:第一,有哪些国家机关在依法行使职权?分别行使了什么职权?第二,试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宪法是国家生活的最高行为准则。

师:这位同学设置了两道很好的问题,有哪位同学来回答这问题?(学生讨论、回答)

生:(略)

师:刚才那位同学回答的如何?请其他同学评价。(学生补充、评价) 生:(略)

师:(教师评价,归纳)刚才是我们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老师也设计一个问题请学生回答,好吗?

……

结合上述案例,我们觉得,政治课教学涉及的内容具有很大的开放性,政治教师怎样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和社会现象有机结合起来,去解决学生心中的疑点?单靠“灌输”的讲授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激活。因此,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情境材料的创设,问题的设计,学生的回答及相互评价,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首先,师生共同求疑和设疑。师生阅读情境材料,共同寻求疑点,并进行设疑。师生共同寻求疑点的过程,即是考察学习者对材料的敏锐洞察力,深刻思考力的过程。师生双方从各自的角度质疑,相互启发、引导,有利于共同完成新的学习任务。例如,在上述案例中,学生和老师都能根据情境材料分别能提出不同的问题,从而形成教学中的质疑教学环节。

其次,师生共同析疑、质疑。即师生对所设计的问题及时思考分析,共同寻求解疑的途径,也就是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来解决师生共同提出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对知识本身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将师生各自拥有的学习资源交流汇集,生生相疑,师生互疑,争辩讨论,集思广益。在老师不断启发、相机诱导下,一步步带领学生揭示问题的本质,带领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

第三,师生共同评价。传统的教学,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者,是绝对的权威。这样的教学评价,往往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可能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互动的师生关系,在解疑的过程中,师生并不是寻求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大胆评价分析,展开学生自评、互评,师生互评,来思考某一问题的思维逻辑性和答案的合理性。上述教学案例中,先是让一位学生回答,然后由其他学生评价和补充,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在进行总体评价,当然,学生也可以根据老师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归纳中的疑点提出自己看法。

互动的师生关系构建,将改变课堂教学中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将成为新课堂中知识传授的重要组成部分。

3、在共同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探究活动中体现互动

研究性学习是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但从初、高中衔接教学和学生探究的需要来看,我认为,初中开设小课题进行研究也十分必要。 因为,研究性教学作为师生共同去寻找、发现、解决问题的教学,乃是一种师生互动性的教学。这一教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如何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学会研究上,使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性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而且也能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激活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备,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首先,师生共同确立研究小课题。学生小课题研究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探究问题为载体。我遵循自主选择性、实践应用性、主体性和开放性原则,以“你乐于探究的问题是什么”或“你身边和周围环境中存在哪些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广泛征求学生意见,让他们充分结合已学知识和生活实际,大胆质疑问题,人人提出自己最感兴趣、最乐于探究的问题。当然,小课题的确立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既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放任自流,尽量选择教师有指导能力和学生感兴趣的小课题。例如:结合民办学校学生高消费,学生选择“初中生的浪费现象的调查”作为小课题,在讲“环境保护”时,学生选择“湖塘镇的环境卫生与创卫”作为小课题等等。

其次,师生共同探究,体验感悟小课题。探究是小课题研究的核心和根本,为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小课题确立后,教师绝不能简单地指导学生怎样针对性调查访问,怎样搜集资料,怎样做好笔记等,更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的研究应同步,否则,教师既难以对学生进行深层次指导,因为研究性学习将获取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已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这时教师仅仅满足原有的专业知识,已完全不能胜任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需要,师生将共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因此,师生之间必须互相激励、互相启发,把各自的思想、情感都真诚地投入到小课题的探究学习中。例如,在开展“湖塘镇的环境卫生与创卫”小课题组实施研究时,我首先查阅了“创卫”的有关知识,并亲自实地察看了湖塘镇的卫生情况和拜访了有关部门,积累了较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然后指导学生去调查研究。以上看来,师生共同参与和探究研究过程,既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空间,把课堂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水平,又真正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虚心地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激发自身终身学习,唤起教学工作的灵性和悟性,从而真正实现教师的谋生需要与人生价值追求的高度和谐统一。

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教育观念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还要进一步思考与探索,以真正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即将实施的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也特别倡导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观。

一、“师生互动”教学方式的基本内涵

“师生互动”作为新课程的一个价值取向,是作为一种教学观念或教学的思想而存在的。在教学实践中,其也可作为一种教学的行为方式。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通过交流、沟通、合作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毋庸置疑,它是一种主体性课堂教学。从形式上看,有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个人与小组之间的互动、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动、小组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有的国内专家认为,它还包括师师互动,是作为课堂互动教学的先导;从内容上看,有情感上的互动、智力上的互动、思维上的互动、认知上的互动。从现代教育信息论的角度来看,教学中的互动方式大致呈现为四种类型:一是单向型,视教学为教师把信息传递给学生的过程,教师是信息发出者,学生是信息接受者;二是双向型,视教学为师生之间相互作用获得信息的过程,强调双边互动,及时反馈;三是多向型,视教学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强调多边互动,共同掌握知识;四是成员型,视教学为师生平等参与和互动的过程,强调教师作为小组中的普通一员与其他成员共同活动,不再充当惟一的信息源。这种基于活动的教学方式会使整个课堂教学呈现出组织性、•非确定性,成为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开放系统,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充满活力,从而远离单调、沉闷和程式化。

二、政治课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基本策略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学策略是指教师用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的一种外部控制技术。它一旦被学生作为提高学习效率的活动,即为学习策略。在政治课教学中实施“师生互动”,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一)双向设计策略

所谓双向设计就是教师要设计教和学,•学生也要设计教和学,包括师生共同备课、共同命题。比如"商品"概念的教学,•教师对教和学的设计是运用演绎法,从概念的呈现到举例说明,从理论到实践,而学生对教和学的设计是从实例出发,由问题入手,运用归纳法,由个别到一般。究竟哪种设计好,这就需要师

生相互交流,从而修改和完善教学方案。实践证明,学生的设计遵循人类认识的一般秩序,有利于他们主动探究、获取知识。•共同命题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出题,学生答题的局面。事实上,高考制度的改革在试题形式上已强调了开放性,并且答案也注重开放性。让学生命题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还可以让教师听到更多的有创意的想法。实施这一策略,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业务功底和较强的教学监控能力。

(二)互位教学策略

所谓互位,•是指师生在课堂上的地位互换,教师当学生,学生当教师,又称角色置换策略。心理学家莫雷诺认为:“角色置换是一种心理挑战,它让人暂时置身于对立面及他人的社会角色,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方式、态度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通过感受的反馈,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互位教学包括四个主要环节或方面:互位质疑、互位讲授、互位小结、互位评价。师生共同备课之后,应该让学生也来展现一下自己,以提高他们的兴趣。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留给学生参与教学的时间,鼓励学生去主动探究知识,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在高三政治课复习中,我经常做的就是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份“课堂学案”,包括基础知识、难点解析、热点分析以及典型例题四个部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登台交流,教师加以补充、完善。这比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记的效果好得多,也比教师课前下发准备好的提纲好。它消除了学生的依赖性。实践证明, “教是最好的学”,•学生通过“教”来“学”,教师通过“学”来“教”,以“学”促“教”,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它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全面素质的主动发展。从“学生老师”教学中,学生能学到一般教学方式学不到的知识,能尽量发挥自己的一切潜能,使学生从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成为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材。当然,实施这一策略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竭力创设民主的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需要学生摈弃以往那种“教师是权威”的不良意识和不良心态。

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方承明

师生互动是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相互交流、相互切搓、平等碰撞,从而达到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和相互提高的教学现象。师生互动强调师生的共同参与。对于思想政治课而言, 师生互动具有独特的作用和价值。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宗旨是指导中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直至解决社会问题,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目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虽然具有抽象性,但它来自于社会、来自于实践、来自于自然,不是脱离实际虚无飘渺的东西,只要教师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注意观察社会、观察生活,并对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认真思考,那么,恰当的师生互动就比单一的灌输要强一百倍。任何教学的最终目的都要落实到学生的认知程度、实践能力、情感和觉悟的提升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不仅需要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更需要师生间的互相交流和互相对话。这种互动对于学生学习的深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师生互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互动、也可以是教师与一个小组学生的互动、也可以是教师与全体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是师生之间口头上的互动,也可以是笔头上的的互动。可以是课堂上的互动,也可以是课外活动的互动。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师生互动,决不能仅仅局限与课堂上,也决不能局限于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上。尤其是师生之间的简单的

一问一答,从表面上看,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实际上则空空洞洞,了无一物,学生不知所云。这样的互动仅仅只能起到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而已,除此之外,别无其他的积极作用。检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师生互动所产生的效果,首先要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能不能产生共鸣。只有当师生双方都产生了思想和情感的共鸣,才能真正体现师生互动的价值。其次要看能不能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引发学生的思考。良好的师生互动,能够激活师生双方的思维活动,使师生的思维状态在特定的时间内,进入颠峰状态,在互动中获得灵感。

在互动式教学中,教师是师生共同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师生之间是一种互为主体、互相对话、互相包容和资源共享的“伙伴”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不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反而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把课堂变成学生温馨的精神港湾。一个具有民主性、宽容性的课堂能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能够唤醒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智慧源泉,使学生在互动中体验到创造的成功和欢乐。其次,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把握好师生互动的切入点。通过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使师生互动围绕着教学内容有效地进行;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心理实际,才能在他们思维的困惑点上设置互动枢机,使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更有实效性。其三,师生互动的实质是师生之间的情感

交流,他迫切地要求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师生的情感交流当中去,真正地热爱学生、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热爱思想政治课教学,发自内心地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发展,与学生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互动才是真实、有效、积极的互动,才真正符合新课改的精神。

浅谈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合作

刘妙纯 发布时间: 2009-11-20 23:08:22

近年来,结合自身实际,建立符合校情、具有特色的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对于发展教育起到不可忽视的重大作用。特别是以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为重点,建立了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课堂评价体系和一套样本收集、处理、统计方法,经过三年多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充分发挥了教学评估所特有的监督、调控、导向、激励的功能。评估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增强了广大教师的质量意识、进取精神和危机感,也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初步形成了人人关心和支持评估的良好氛围,评估的结果,也为校内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提供了客观依据。于是,建立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合作新机制,有着丰富的内涵及深刻的现实意义。

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完善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培育学生的主体人格,应成为发展和建立这种合作机制的基本价值取向。特别是思政政治教育这门学科,注重理论联系实践,更需要处理好教学与实践的关系。为此,建立课堂师生互动合作关系,应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围绕师生关系进行全方位调整与更新。

首先,重新定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角色与分工: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上,应转向扮演教学中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等多重角色。教师角色的转向是为了改善学生在学习中的弱势地位,让学生在教师指导、帮助、促进、引导下,其能力由弱至强,经验由少至多,学业得以发展,人格得以完善。

其次,应该赋予学生知识探索者的角色,把学生从纯粹的被灌输对象中解放出来;赋予其教学活动中的合作者和学业任务承担者的正确定位,把学生从被动学、机械学中解放出来,激发和促进其学习潜能的发挥;把学生从单纯接受知识中解放出来,赋予其知识认知加工者的角色。应把学生在学习中的经验、基础、潜能、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师生合作的可靠起点,让学生在教师面前积累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和技能,展现其学习才干和障碍,而把弥补学生的欠缺、不足和所要达到的发展目标作为合作的果实。

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习,理论知识较多,需要教师能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培养其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理论联系实际,互动合作。

强调师生角色分工的重新定位,是为了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以及认识自己后作出自我调节、自我选择、制订自我发展目标,通过教师施加积极影响培养学生的主动发展精神,逐步形成认识自我、策划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的弱势得以转化。重新审视课堂教法取舍的标准:不能简单地以教师讲得如何精彩、动人、顺畅、逻辑严密、语言生动等作为评价教法优劣的主要标准,而应以是否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主体作用的发挥作为教法取舍、组合的主要标准。确定教法取舍,应着力于解决学生的主体性问题,让教师换一种方式在更高层次上更科学地发挥作用,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独立学习能力。从学生主体性逐步发展的过程来看,学生的主体性有一个发育、完善过程。学生具有学习潜能和需要,但不一定具备很强的现实学习能力。学生有学好的可能,但并不意味着必然学好,因为学生学习中会遇到主客观因素、内外在因素的综合影响。学生可能有学习的热情,但不一定具有良好的学习技能。学生有学习的积极性,但不一定能持久。所以,学生主体性是渐进发展而缓步走向成熟的。尊重学生主体性发育规律,促进学生由不完善、不成熟逐步走向完善、成熟,是评价教法优劣的主要标准。一切有利于学生主体性逐步完善的教法,都是现代课堂所需要的教法。不断满足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这是师生合作机制不竭的源泉。

重视科学学习方法的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更关注学生如何学好和怎样才能学得最好的问题。从表面上看,教师讲清、讲透、讲明,似乎就尽到了教师责任,但是,从学生学习过程的复杂性和规律性来看,其实不然。因为,从知识掌握的一般方法到特殊方法、从知识内化的方法到外显的方法、从知识的获取方法到知识保存的方法、从知识存储到提取的方法以及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问题解决的方法、自我监控学习过程的方法等发展学习的角度看,这些方法,既不是依靠教师的重复讲解所能奏效,也不是学生能在教学中自发领悟的,需要教师把它们精心融进教学过程并不断指点学生去实践、感悟,才能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作用。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论,这把师生间的合作引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创设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合作活动,教和学之间应是双向的、积极的互动,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更能体现教学的动态生成性。特别是高中的思想政治学科,内容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及生活与哲学,每一册必修内容都跟生活离不开关系,其实在教材设计上,已经让我们看到了理论跟生活实践的密切关系,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为学生创造参与教学、参与操作的条件和机会。尤其是参与中激发学生的认知、情感、动机,在充满民主、和谐、愉悦和思维智慧的教学环境中,增进师生合作,形成心理相容的朋友型关系,对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能力、习惯,比任何时候都重要,同时这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第三篇:浅谈政治课电化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在电化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必要性及作用,并阐述了电化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应遵循的原则和具体的互动方式。

【关键词】 电化教学师生互动交互性 情境学习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电脑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也广泛应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并且越来越注重电化教育的可行性及其发展方向。

一、 在电化教学过程中,进行师生互动的必要性

在电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电脑制作各种多媒体课件,通过丰富多彩的各种文字、图片、漫画、动画、视频、声音相配合来阐释课本的内容,使“静”态的课本知识和内容“动”起来,这就使课本的内容化难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是在电化教学过程中,往往会过于强调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和课文内容的讲解,而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师生互动往往会变成教师单方面的教,学生单方面的学,这样的电化教学反而会造成事倍功半,因此,在电化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显得十分的必要。

在电化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在电化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使教师能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作出处理,并对电化教学中的缺陷及时作出修正。

在电化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应用的课件都是事先准备好的,做这些课件的时候,可能考虑较多的是教学内容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对这些内容的接受能力,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所以往往教学效果并不像预期想象的那么好,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就是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让学生把自己上课的感受,把自己对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课件和教学方法进行修正和调整,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2.在电化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有利于在教学中创设良好情境,让学生能在情境中高效率地接受信息。

现在的教学改革很强调的一点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情境学习正是这种转变的一种方式。情境学习,主要是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背景”,让学生能在此“背景”的熏陶下进行感受,进行学习,如政治课教学中讲法律知识时,可通过展示一些案例和看一些有关庭审的录像,把学生带入到一些充满法律氛围的情境中来,让学生能在这样的情境氛围的感染下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情境学习强调的是从感性进而到理性的认识过程,符合人类的认识发展规律,因此,符合学生学习的习惯,益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电化教学中,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才能了解学生进行学习时需要什么样的情境,如背景音乐、录像或是文字资料等等。教师就能根据学生需要的情境进行创设,最终创造出有利于并适合学生进行学习的情境来。因此,在电化教学过程中,进行情境学习,师生的互动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3.在电化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在电化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注意力倾注于电化设备的操控上,而忽视了像传统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的及时交流,这样师生无形中就会疏远,形成“你教你的,我学我的” 的两个对立面,这样的电化教学,起到的作用,得到的教学效果反而不如传统教学,因此,在电化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是相当重要的,这样才会拉近师生距离,在师生间形成良好的教学关系,甚至形成共同探讨、共同学习的良性师生关系,在这种较为融洽的师生关系下进行学习,学生的情趣高涨,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4.在电化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作用。

在电化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味地进行电化设备的演示,进行内容的讲授,不留给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余地,那么课堂气氛将是一潭死水,学生可能刚开始面队现代化教具时还有新鲜感,但时间一长学生也会普遍感到枯燥的。电化教学过程应该是交互性的,不但要有传统课堂教学的师生交互,还要发展到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学生与教学课件的交互三位一体的交互模式,除了学生之间可以讨论问题外,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讨论问题,在这样的课堂学习气氛下,现代化的教具才能显示出它的优势来。

二、 电化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应遵循的原则

1.在电化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应遵循及时性原则。电化教学是一种交互性的教学,师生的教与学是双响交流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即讲授知识——接受反馈信息——作出修正和改进当中,应做到及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如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哪些疑惑应及时作出处理和反应,及时修正自己的课件和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促进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在电化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应遵循学生自主原则。在电化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课件或通过自行操作电脑,浏览教师精心设置的各种文字、图像和录像片段,初步形成一定的知识架构,并通过和其他同学的讨论及接受教师的个别辅导,来巩固所学的知识。这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则退到辅导、启发和控制的地位,起主持人的作用。

3.在电化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应遵循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原则。电化教学信息丰富、容量大,其不囿于教材的广阔知识领域更有利于学生开放思维,突破课本的局限,而又可以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实现有所创造。

三、 在电化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的方式

在电化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从实际出发,运用最符合实际的一种方式。下面简单列举几种方式:

1.提问法。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提问法是师生互动的一种较好的方式,但是在电化教学中的提问法又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在传统教学中的提问仅限于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在电化教学中的提问,有条件的学校基于网络教学,通过电脑连网,不仅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也可以就课件中的内容或其他方面在课堂上问教师,或者同学之间互相在课堂上提问,这样才能师生互动,共同发现不足,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2.讨论法。教师把 学生事先分成若干个小组,设负责人,在电化教学中,负责人把本小组讨论的结果汇总反映给教师,教师再根据这些结果,选出有代表性的问题或学生普遍存在疑问的问题出来作为重点分析与讲解。

3.让学生上台讲课。让学生与教师互换角色,但是这并不是简单的角色互换,学生要上台讲课时要作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在课外找到一些有关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然后由教师或学生自行制成课件,学生自己还要准备好解说词等等,才能上台讲课,这样学生就能更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的师生互动形式就没有了教师唱独角戏的单调,学生的兴致也比较高,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共同学习法。在电化教学过程中,也不妨尝试教师与学生一起学。先创设一定的情境,然后根据这些情况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来分析、探讨,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来。

总之,在电化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师生的双向互动,这样才能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浅谈暑假政治学习心得体会

董金帅

重庆市梁平县西苑小学

摘要:本论文谈论小学教师一年一度的政治学习,以对领导阶层的汇报工作的认真聆听,对“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认真思考,对专家“云教学”讲座的认真学习后的自我心得体会总结。 关键词:汇报;好教师;主题队会;云教学

作为一名新进教师,对一年一度的“中小学政治学习”期待已久。今年七月,在教学工作顺利完成后,教师政治学习如期到来。本次政治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各领导的汇报,向优秀团体学习,运用现代技术帮助教师教学。以下是这次政治学习后的几个观点:

一、 财务后勤工作之“细”

学校总务后勤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学一样,是学校的两大支柱之一,同时具有鲜明的服务保障性、经济性和教育性相统一的特征。毋庸置疑,每个人都会关注自己单位的财务后勤工作。我校财务后勤人员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习服务的理念,先是对本年度的每笔资金收入、每笔资金支出做了精细的汇报,其次是对本年度后勤工作的汇报。后勤工作繁而杂,但这些人员从不懈怠对每一位学生学习资料、学习用品的清查,不懈怠对每一次学生食品的安全检查,不懈怠对教室中每张桌椅的维修,不懈怠检查对校园每个角落的安全防范设施······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正是学校有了他们这样不惧繁杂、细致入微、任劳任怨的后勤工作人员的保障下得以安全、正常的运转。

二、 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

对提高教师素质修养、人格魅力的学习内容中,任校长首先指出:做位好老师,就要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人一生之中,是需要有贵人相助的。如果我们教师能真正关注生命,教育一定能拨动学生生命的“琴弦”,给“顽石”以感化,给“自卑”以力量,给“胆怯”以激励,给“愚钝”以智慧。作为教师,一定要努力去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

我想,如果我是学生的贵人,我一定会是幸福的,我的学生也一定会是幸福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应该就是这个道理。

三、 把主题队会做成亮点

常常有这样的赞美:把老师比作默默耕作的牛,比作默默燃烧自己的蜡烛。这赞美固然体现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勤恳和无私,但一个人的示范力量是不够的。在我校每周一有一个特别的节目----主题队会,也是我校创演的节目。主题队会是激发每个学生兴趣,发展每个学生特长,张扬每个学生个性的最佳舞台。彭校长在谈到主题队会时提出:主题队会是每位老师辛勤编辑、排练的劳动成果,是我们学校的一大亮点。可这劳动成果、这亮点仅我们自己观看、自己知道还远远不够,我们可以将它编辑成册,向重庆市乃至全国展示我们学校的主题队会,展示我们学校的风采。彭校长指出的这一方法既给这一活动的肯定,也是对教师和学生的肯定。将主题队会推向全县、全市、全国,也就代表着我们学校因主题队会这又一个新的具有特色的出彩活动走向全县、全市、全国的机会。

四、 云教学是教师的好帮手

信息技术大爆发的时代,促使教学方式也现代化、技术化。云教学就是因时代应运而生的教学平台。通过云平台支撑的教育云空间可以快速搭建学校空间、班级空间、教师空间、学生空间、家长空间、教研机构空间,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机构轻松建设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云教学平台是教师的得力助手,他可以帮助教师轻松完成教学互动,实施学生的日常管理、成长管理、安全管理,并且将教育垂直化,个性化,教学资源共享化,家长沟通方便化等多种信息综合化。

生也有涯,知也无涯。通过学校安排的这次丰富多彩的政治学习,使我们的教师团队更有教学素养和气质,促使教师的工作更细致、个性化,也改变了教师教学的固有方式,让教师团队以“新生化”的风貌迎接未来的挑战,绽放各自的精彩。

参考文献:

《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 《中小学安全管理条例》

第五篇: 浅谈高中政治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长期以来,政治课教学普遍存在着课堂有效性缺失的问题。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班级教学中学生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要在同一时空中按统一目标发展,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十分明显。那如何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呢?

1.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

提高教学效率的实质是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为此,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充分发挥教学时间的综合效用。

为此,必须做到:第一,制度化学习时间与自主性学习时间相结合

传统课堂教学是以固定的时间单位组织教学的制度化体系,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存在着教师支配一切的单向性,学生缺乏自我选择、自主学习的机会,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必须变革单一的、“制度化”教学时间结构,把制度化学习时间和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教学时间的统一性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时间损耗,提高课堂学习的实用时间,综合达成各项课堂学习目标。

这就是说,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不能寄希望于大量额外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而是要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和知识有效性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时间损耗,提高课堂学习的实用时间。

因而,还应把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与教学目标、内容等因素联系起来,注意科学分配以不同教学组织形式完成各种认知的、情感的、 1 技能的等课堂教学目标任务的实用和学术学习时间。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综合、全面、高效地完成培育新人的各项任务。

2.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实施分层递进教学

在实践中,如能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

这里,“分层”是为了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递进”则是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分层递进教学是班级授课制中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新探索,是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深化和具体应用,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3.优化学生认知结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知识掌握过程实质上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都认为,教学效果直接取决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认知结构)和如何有效运用这些知识加工所面临的学习材料(学习策略)。

因此,优化学生认知结构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只有协调教材知识结构、学生认知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形成内在的协调统一,才能使教学有效促进学生将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为此,教师应充分了解和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以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的方式把握教材知识结构的层次性和整体性;设计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模式,改进教学组织形式,把全班个体学习、成对学习、小组学习和全班统一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更适于完成各类不同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整体优化的知识结构。

4、重视自主行为培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

个性和创造性直接相关,压抑个性发展就会抑制创造性欲望和创造性人才的成长。

教育的功能在于按照社会的要求综合平衡地发展各类行为,只有各类行为协调发展才能有助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从当前教学实际出发,我们更应重视发展学生的自主行为和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改变教学中存在的各类行为培养的失调现象,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力量源泉。

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实现主体性教学和培育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托兰斯研究表明,创造性儿童往往因教师不能理解支持他们的思想而隐藏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对他们的创造性产生严重的抑制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采取民主态度,支持学生发表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为创造性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气候和土壤。

这里,特别要重视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这种关系中,学生才会感到心理的安全与自由,积极主动、生活活泼地观察思考,学生群体才会有群情激动、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创造欲望和行为才能得到激活。

发展学生主体性和创新能力,还要灵活运用各类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教学方法并注重构建多维互动的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

体验学习教学法、发展问题教学法等,在教学方法上把抽象思维训练与形象思维训练、发散思维训练与辐合思维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不断做出调整、更新和整合;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把接受性、主体性、活动性、问题探究性等自主创新性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实际和需要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过去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的教学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生生间的多向互动和认知与情感和谐互动教学关系的生成。

以上是本人在教育教学中总结出的几点经验,愿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以促进政治课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上一篇:浅谈物的不安全状态下一篇:前厅经理的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