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

2023-04-12

第一篇:小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

培养小学生运算能力的研究

《培养小学生运算能力的研究》课题组阶段性总结

克山县第四小学

我课题小组对《培养小学生运算能力的研究》课题的研究。此课题的研究我尝试了将近一年多了,我的学生观渐渐地发生了转变。现在我们大部分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那么枯燥乏味,离我们并不遥远,原来它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通过一个阶段地实验和研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我也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习惯,变得会教、善教,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数学活动的有效性明显提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回顾如下:

一、我的学习情况。

1、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力度。我认真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并通过对修订前后的教材及教学用书进行对比,对教材编排有整体的认识,以促使自己更好地对教材进行驾驭、重组,落实大教材观,促使自己能成为教材的创编者。只有对教材有个清晰的认识才能使组织的数学活动更具实效。在课题研究中,除了自己研读以外,还与同组教师一起进行交流,记录心得体会,以求融会贯通,对课题研究有所帮助。 学校领导还为教师提供充分的条件,搭建平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鼓励教师多学习、多思考。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在活动中,通过不懈的学习,让教师对教学中产生的一些问题有更深一步的思考,改进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了数学活动的效度。

2、互动教研促课题发展。 课题实施以来,学校教研组开展了校本参与式研讨,为教学进行互动教研,把在课题研究中的一些困惑拿出来一起讨论,正所谓人多力量大,想出师提供经验交流与解决困惑的平台,促进了课题的发展。

二、阶段性的研究过程 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顺利进行着:

1、在课题研究中,我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课题方案”以及有关练习设计教学的多篇文章。除了自己研读以外,还与同组教师一起进行交流,记录心得体会,以求融会贯通,对课题研究有所帮助。并进行班班对比的形式,用不同的练习来进行教学,并加以比较,并作好记录加以反馈。

2、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课堂上教师更注重数学练习的设计,注重和谐、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激发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学得经松,学得愉快。教师注重数学活动内涵的挖掘,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和探索,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得到较大的拓展;教师讲究数学活动的组织。

3、基于对理论研究和认识,能够把理论联系实际,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加以实践,并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题实验。这一阶段公开探讨 《容积和容积单位》《秒的认识》、《长方体的体积》等研讨课,我们共同探讨课内作业设计的策略和最佳方案,顺利推进课题的研究。

4、积极撰写论文和案例,所写的论文和案例在市级评比中获奖。

三、实验成果: 通过这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研究,并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并把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从教学效果看取得一定的成效。

1、明确练习设计的 6 个原则,并加以遵循和应用。

(1)科学性原则。练习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因而练习的设计必须符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要求,要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必须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 。

(2)层次性原则。练习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

(3)针对性原则。练习的设计一定要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基础这两个方面去考虑,要克服不从客观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作法,做到有的放矢。练习的程度和数量也要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 (4)灵活性原则。的设计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练习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通过练习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思维越来越灵活,应变能力越来越强,而不被模式化的定势所禁锢、所束缚。

(5)多样性原则,练习的设计要注意到题型的多样化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机械重复性的练习,枯躁乏味,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总结出数学课内作业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要让通过精心设计的数学课作业起到应有的作用,除了形式要多样外,教师在设计时,还得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设计的目标要有针对性和合理性,能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让他们通过探究、操作、交流、分析,获得成功的喜悦。

(2)数学课作业要能促进学生自主、生动活泼地发展,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业设计要难易合理,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以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3)课内书面作业的时间要控制在 10 分钟左右,保证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在课堂上完成,尽量不要将课堂作业拖到课后去完成。

(4)作业的评价要有激励作用,对学生的作业采取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弹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一些作业可以通过汇报会、展览、比赛等形式,让学生把自己的成果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告诉别人,并在交流中产生成功感,以此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四、存在的不足

1、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缺乏针对性。

2、教师在研究课、公开课时不能很好的处理练习的多样性和精炼性之间的矛盾,往往量有了,质却忽视了。

3、教师自我评价和反思不到位,理论修养必须再加强。

4、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要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课题论文获奖篇幅较少,还需深入反思与总结,勤练笔,勤思考。

第二篇: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论文

计算是生活中非常常见,也是生活需要我们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从小学数学教学开始,就需要对学生培养数学运算能力和对数学问题的探究能力,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应是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的[1]。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运算能力降低的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弱化了对人们计算能力的需求,数据量较大的运算可以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程序来完成,对学生运算能力要求的降低也就意味着降低了其解题的速度和逻辑思维能力,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小学低年级阶段一些最基础的计算题正确率却非常低。1.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不高的原因

1.1课标标准降低

前文提到过,在新课程标准中降低了对学生计算能力(包括计算方法技巧、口算能力、计算速度等)的要求,而重在掌握数学解题思维和逻辑,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课标标准是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其意图可以理解,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忽略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因为这涉及到学生升入初高中、甚至大学之后解数学类、物理类题的速度,也成为各项考试中区分成绩高低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教师应在新课标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

1.2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不到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也是造成他们做题正确率不高的原因之一。教师的忽视往往是由于其对运算能力认识程度不高、不注重对深层次教学内容的探讨,而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造成的。教师更应该结合自己的做题经验,用通俗化的语言讲授给学生,让他们在做课后习题的过程中悟出计算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对运算能力的重视程度。小学数学的教学要以夯实学生数学基础,建立并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为教学理念。

1.3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升入小学后,学生刚刚正式接触数学这门学科,对于学习方法、学习内容等都非常陌生,而且小学生在心智、思维、学习态度等方面都不太成熟,往往会出现抄题马虎、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在批改学生作业过程中,经常看到学生把2+3算成6,可见学生的计算功底之差。另外,在做课堂习题时还发现,学生们没有养成良好的打草稿的习惯,甚至有学生在桌子上打草,即便是在用草稿纸的学生,其草纸上的布局非常乱,作为教师要对学生的计算习惯加以引导,提高做题的准确性。

2.加强对小学生运算能力培养措施

2.1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

小学生还没有摆脱爱玩的天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利用游戏、互动等形式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得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将数学知识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锻炼学生的口算能力和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可以准备一些数字和运算符号的小卡片,进行计算游戏,还可以开展限时计算游戏,让学生在紧迫感中锻炼运算能力[2]。

2.2加强数学计算强化教学

教学中要以课本为主,以辅导工具为辅,多进行计算方法的训练,但是不能进行题海战术,因为一旦做了过多的题,学生容易形成定向思维,有先入为主的思想,降低做题的准确性。教师要多进行计算方法的教学,例如在计算1到20的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凑整”的思想,分别计算1和

19、2和18等等的和然后再相加,这样可以大大简化计算步骤,提高计算效率和准确性,教师也要多向学生传授自己计算的思路,形成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

2.3对学生计算习惯进行正确的引导

学生小学阶段的学习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计算习惯加以引导,例如在批改作业、试卷的过程中把学生出错率高的习题记录下来单独印制成讲义给学生做,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另外,还要让学生养成打草稿的习惯,提高运算的准确性。

3.结语

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形式主要有口算、笔算、估算和珠算等[3],这几种形式的计算能力都有助于学生解题速度的提升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在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建立起逻辑思维和较强的计算能力,掌握基本的数学计算技巧,从而为日后的工作、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点拨学生[4],对其错误的计算习惯加以纠正和正确的引导,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郭世杰.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学周刊,2014,(05):109.

[2]朱卫兴.采取有效策略,促进小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J].学周刊,2017,(07):122-123.

[3]张莹莹.我国近三十年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研究综述[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07):58-61.

[4]李艳东.浅谈小学数学中的简便运算[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5):82-83.

第三篇: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摘 要:阅读有这样的力量,它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阅读是个人成长、成才的需要,我们要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爱好,通过多种方法措施达到阅读的目标,在阅读的时候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这样才能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和能力。

关键词:语文 阅读 形势 措施 指导 效率 能力

英国著名的文学家培根说过:阅读使人学问渊博,讨论使人反应敏捷,写作使人思考精确。我们中国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说过: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我们都敬佩的诗圣杜甫也说过这样的话,那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已经得到了中外名家的赞颂和身体力行。对于我们语文学科来说,阅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相信,会阅读的学生将拥有更美好的人生。我们要让学生能够喜欢上阅读,因为阅读可为他们开设一扇通往世界的窗户。我们经常说,好的经典的阅读就好像是跟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样。通过书籍,让学生拥有必要的语文基础,学会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世界、处理问题。让他们在成年之后能够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最终变成一个卓越的或者在某个行业特别优秀的人。

一、阅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发展到了今天,有线电视、电玩、手机、无所不在的网络,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无比方便,但是同时也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摧毁着学生的阅读能力。现代化的节奏生活并不能让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变得更好一些。为什么呢?人喜欢走近路,喜欢省事,我们看改编的电影对于其中的某个情节津津乐道,那个情节只是经过了导演编排的东西,只是反映了原著中的一个片段。现在,学生的理解能力是前所未有地差。学生所有的课余时间都被所谓的得分课程占用,或者用来学习数学,或者用来学习英语。而对于我们需要了解和鉴赏的文学方面的材料却知之甚少。更有的学生说,我只学习需要考试的内容,语文的学习只是知识的读背和重复。这是完全错误的。我们每天都要阅读,这不是为了测验,这是因为我们的兴趣和阅读读本的引人入胜的魅力。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讲究的是学以致用,如果没有广泛的阅读和积累,就很难写出妙语连珠的文章。语文除了实用性这个学科特点外,还具有基础性非常强的特点。因此,对于语文这个学科来说,阅读才是基础。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个道理。

二、阅读的方法与措施

为什么我们的语文读本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们为什么要阅读呢?喜欢阅读应该是最好的回答。

1.选择阅读环境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谈论:现在早就没有人喜欢看书了,你的文凭一点用也没有?有本事你挣钱去,有钱才是硬道理。我们的生活逐渐变得物质化,变得金钱至上了。我们应该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就像马克思说的那样,有了知识你才能变得三头六臂。在这样的大环境里,我们需要有一方净土来安置我们的梦想。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去图书馆。这里可以体会到阅读带给我们的喜悦和开心,通过阅读增长我们的知识和见识。有的人可能会说,我们可以通过在网上购书和阅读的方式来解决阅读的问题。但是网络不是万能的,那就是对文章的体会和回翻的问题。我们需要这样的一个地方,在这个地方我们可以阅读,可以和同伴交流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置身于众多热爱阅读的人当中,我们会获得巨大的价值认同感。因为,我们都是这样的人,阅读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2.采用指导阅读的方式阅读

很多学生和家长都认同开卷有益。而实际的情况是怎么样呢?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需要读哪些内容,或者是略微翻几下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这样并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我们的时间显得弥足珍贵。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通过网络查找所需要阅读的书籍,通过书籍的简介判断我们有没有继续阅读的必要。同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对那些阅读能力不足的学生,教师可以向他们推荐一些基础读本,或者针对已经阅读过的内容,向他们介绍文章中的内容,使他们在和大家一起共同讨论的过程中跟得上学习进度。

3.采用回顾检查的方式阅读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对于学生的阅读,教师需要时时回顾检查学生阅读方面的理解和进步。笔者经常采用读书会的学习形式,让全班同学把自己喜欢读的书带过来,对书中人物进行批判和评论。这样学生不但对书本的主题有了深刻的认识,而且在这样的过程中增进了友谊。这样的和谐氛围又能够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网上的阅读训练题进行训练,判断学生的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和写作能力。

阅读的人生更丰满,在阅读的时候,我们通过作者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通过他们的视角来了解世界。阅读已经不再是一种读书方式,它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改变着你我,改变着世界。

第四篇: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丁亚蕾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著名科学家李政道也说:“学问,学问,要学习提问。”可见,“问”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现代教学提倡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质疑问难,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但是,并非所有小学生都敢问、爱问、会问。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使其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现以“圆的周长”为例,谈一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一、营造轻松自由的气氛,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习惯

少成苦天性,习惯成自然。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是多么重要了。在现代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之一。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小学生往往不敢问、不爱问、不会问,或问得压抑、犹豫、缺乏自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让课堂形成一种轻松、自由、热烈的气氛,使学生感受到质疑问难的心理自由,帮助学生克服质疑问难的心理障碍,增强其勇气和自信心,逐步形成敢于质疑的习惯。例如:在课前准备时,教师说:“同学们,今天有许多老师愿意和同学们成为学习上的伙伴,同学可以去和老师交朋友,待会儿上课时,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问班上的同学,也可以用问你们的新朋友—听课的老师。”

二、创设疑惑情景,激发学生质疑兴趣

兴趣是儿童入门的先导。爱因斯坦说过:“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热爱。”儿童有了热爱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会在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创设疑惑情景,目的在于诱导学生积极提问,将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教学目标(学生问题)充分暴露于课堂,以利于通过讨论解决问题。例如:在引入新课时,课件出示:新“龟兔赛跑”。(如图所示)森林中在开运 动会,乌龟和兔子正在争夺冠军,乌龟跑的是边长40米的正方形跑道, 兔子跑的是直径40米的圆形跑道,它们俩同时从A点经B点跑了一圈,又同时回到A点,这下可难住了老虎裁判。学生听到这里疑问顿生:“谁是冠军?怎样评判?乌龟所跑的路程是正方形,怎样求正方形的周长?兔子所跑的路程是圆形,怎样求圆形的周长?学生由自言自语很快过渡到”问“声不绝。这样,激发了学生的质疑兴趣,为下一步进行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三、留下充足的思考时空,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问”,源于思。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环节。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需要时间和空间,只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提出开放性问题的材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怎么想就怎么问,问错了没有关系。同时引导学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现象到本质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慢慢地学会质疑。例如:在测量圆的周长时,给学生提供了一元的硬币、象棋子、在纸

片上画出的圆、细绳和直尺等材料。让学生想办法测量它们的周长。(给学生留了三分钟的时间思考)学生想了一会,学生自言自语地说:”用什么方法测周长?用什么工具呢?“当学生用细绳测量画在纸上的圆的周长时,感到不方便,学生便疑问顿生:”是否还有其它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呢?怎么测呢?“有的几个学生自成小组共同讨论,有的学生还起来问他们认识的新朋友—听课的老师。

四、因人而异,培养学生独立质疑能力

“问”,因人而异。由于学生认识结果、思维方式、学习风格的差异,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不解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对待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因人而异地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逐步形成多思善问的习惯,以此培养学生独立质疑的能力。创设小组合作学习情景,意在充分利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此培养学生互相提问的主动性、流畅性、有序性,促进学生独立质疑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小组合作求c与d的比值时,教师说明:以百分为基础,提出和回答一个问题奖10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问:”你会测XX的周长吗?怎样测?你会测它的直径吗?怎样测?“,”你求得的c与d的比值是多少?“,学生试着问、想着问、争着问,经过问与答,自由矫正。这样,既巩固了求c与d比值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独立质疑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竞争意识。

五、创设互动情景,培养学生共同质疑的能力

“问”,表于言。无论哪种形式的提问,都是某一命题的疑问形式,对小学生来说,还存在着语言表述障碍。创设小组互动情景,意在消除这种障碍。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既提倡独立思考提出问题,也提倡小组合作提出问题,以此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共同质疑的能力。例如:在巩固练习时,提供的材料是:(课件出示)老虎裁判请乌龟和兔子 重新比赛,兔子的比赛路线是 从A点出发,沿三个小圆的周长经B点回到A点;乌龟的比 赛路线是从A点沿大圆的周长 经B点回到A点。根据情景,同学们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小组学习)经过短暂的思考,提出了以下问题:兔子和乌龟比赛的路程相同吗?谁是冠军?如果他们同时到达,谁跑的路程多?谁又是冠军?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去请教你们的新朋友——听课的老师。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共同质疑和与人合作的能力,这正是合作学习的魅力所在!

六、创设反思情景,培养学生自我质疑能力

“问”,终于省。儿童学习的过程是个体在充分交流与共享中生成、修改的”再创造“过程。它必须经过反复思考、深入研究、不断调整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好的反思意识和能力。因此,反思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格,更是创造性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设反思情景,旨在训练学生自我质疑,培养其内省能力。例如:在巩固练习结束后,以学生自问作为结尾。问:”我今天学习了什么?“”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弄懂?“”学习了什么

方法?“”它可以用在哪些地方?“这样,学生经过自我质疑,不仅让学生学习的新知识得到梳理和升华,而且培养了学生自我质疑的能力。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营造一种民主、和谐气氛、留下自由思考时空、创设各种情境,因人而异地鼓励和引导学生质疑,促进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逐步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

第五篇:学生自控能力的培养

培养小学生课堂自控能力的个案研究

内容摘要 由于受社会发展、经济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加之我们的学生来自农村,他们的基础教育层次不同,当前农村小学特别是低段的学生中有一些课堂学习的自控能力比较弱。表现为:一是任性而行,不努力控制自己的行为;二是虽然主观上想控制自己的行为,甚至下过多次决心,但在行动上仍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本课题是特别针对小学一年级课堂自控能力薄弱的学生的实质性的个案研究。

关键词

一年级

课堂

自控能力

个案

一、 研究的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文化的多元化、社会的知识化、信息的网络化的发展喝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建立,使得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内心世界发生的深刻的变化,尤其是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封建残余思想、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长期冲击着我们现在的人类。如今媒体上登载的一些高知、身居高位的人触犯国纪国法屡见不鲜,深刻反映出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严重缺陷。仔细分析,这些人除了思想道德品质低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自律能力很差。

家庭教育方法的不当。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有的父母过分溺爱,对子女有求必应,百依百顺,造成子女的依赖心理和任性行为。夫妻离异或不管不教,以及重组家庭的增多,外出打工等,许多家庭把孩子抛给老人抚养,隔代的祖父难于管教孩子。有的离异家庭双方都不愿意照顾孩子的生活喝学习,有的甚至把孩子作为自己再追求幸福的障碍。这些孩子由于缺乏父母家庭的关爱,性格变得孤僻,产生好动、不爱学习的表现。不良的家庭教育,以及有些家长的不良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成长中的子女。

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有些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一些课堂上自控能力差,不爱学习的学生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歧视、甚至体罚,这些学生难免产生自卑,引发厌学,有的甚至课堂上更加任性妄为,成绩每况愈下。

我们学校的学生全部来自农村,由周围多个自然村的孩子组成,由于他们基础教育的层次不同,家庭教育的要求不一,导致了学生的情况参差不齐。常常有这样的一部分学生,他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做小动作。只要有一点动静,就会引起他的 “好奇心”,并足可以让他“集中”注意力持久,可一旦到上课听讲、做作业完全判若两人,小动作做个不停,自我控制力很差,写字马虎,喜欢拖拉。因为贪玩作业经常拖拉,成绩偏下。他们在老师面前常常唯听事从,信誓旦旦地表示痛改前非,但是做事三分钟热度,开始热情,但总做不到底。尽管老师们想了种种办法,但效果仍不明显。于是,我们都在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爱因斯坦提出:“人一旦学会操纵自己的大脑,成功就只有一步之遥。”孩子身上的潜力是无穷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让这一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于是我们选择了“自控力薄弱学生行为的个案研究”,试图寻找学生自控力薄弱的原因,改变他们的自控力薄弱现状,使我们的教育、教学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

二、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步入21世纪,世界教育经历着从传统的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人格教育的转变。当代学生的身心素质教育的完善与否,是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心理卫生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确实,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乃至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国外许多心理学家致力于自制力的研究,他们提出了多种培养自制力的方法。其中,"7个控制"的方法值得借鉴。这7个控制分别是: 1·控制时间。2.控制思想。3·控制接触的对象。4.控制沟通的方式。5·控制承诺6·控制目标。7·控制忧虑。自从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关注学生个体成长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培养小学生课堂自控能力的个案研究》也属于这个研究的范畴,与之研究相关的理论和研究的课题也比较多。如:品德教育全面研究人的品德形成的机制;行为素质教育理论系统研究内、外因素对个体外显行为的影响及对行为的激励和调控的有效途径。湖州市教育局课题组的《对特别需要关爱的学生实施德育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从学生的德育方面入手,探索对特别需要关爱的学生德育导师的目标体系,并能行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德育的理论喝行为,充实并发展了德育理论,为在表现自控力薄弱学生行为的个案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三、研究价值

理论价值:小学阶段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通过伙伴、同学的交往,逐步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与小朋友形成合作的关系。在交往过程中,他们的交往技能和适应能力都有所发展。但是由于儿童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尚不成熟。如果缺乏正确引导,必然会干扰他们正常的社会化的发展。在当前开展的素质教育中,心理素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心理素质的核心是意志品质,而意志品质包括意志的目的性,意志的自觉性,意志的自制性等。小学生可塑性最大,此阶段是学生自制力培养的最佳期,因此从小学阶段开始对学生进行自控能力的培养,将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

实践价值:积极进行自控力薄弱小学生的研究,是目前我国小学教育发展的需要。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不仅可以使教师了解自控力薄弱小学生行为的表现类型和自控力薄弱的根源;认识能促进小学生自控力发展的有效方法与策略;从而促进教师科研素质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还可以使教师在实践中积累教育经验。同时,本课题研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为自控力薄弱的小学生享受正常化的学习生活,促进其健康成长提供条件。

四、 概念的界定

自控就是把自己“一分为二”,一半是控制者,一半是被控制者。自控教育则可理解为“学生自己控制自己的教育”,它的主旨是引导人发挥、发展自控的天性。“自控教育”这一术语的中心是自控,它的具体含义就是自己控制自己,或者说是自我控制,自己控制自己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大脑这个司令部,牢牢把握住自己前进的方向;二是前进的过程中要依据预设的总目标,给自己不断发出一个个命令,并且一一去完成,最后实现总目标。

自控力属于意志的范畴。 自控力薄弱的学生,往往意志比较薄弱。在本课题研究中,就是利用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方法、策略(如“行为矫正技术”)引导“自控力薄弱的小学生”主动控制自己的意志,增强自己的自制力。选取的对象为本校一年级中课堂自控力比较薄弱的学生。

自变量:通过多种途径,争取对自控力薄弱的小学生施以自制力的影响。 因变量:自控力薄弱的小学生自制力得以培养

五、 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整体目标: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出改变课堂自控能力薄弱学生行为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操作体系。 具体目标:

(1)通过实践研究,使小学教师了解自控力薄弱小学生行为的表现类型;了解小学生自控力薄弱的根源;认识能促进小学生自控力发展的有效方法与策略;

(2)通过实践研究,使自控力薄弱的小学生认识由自己自控力薄弱而造成的不良后果;促进小学生产生改变自控力薄弱行为的愿望;主动按一定的方式、方法去增强自己的自控力;

(3)通过实践研究,形成有效的改变小学生自控力薄弱的基本方法和模式,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探索一条适合本校的教育之路。 研究的内容

(一)、小学生课堂自控能力薄弱的基本状况调查与分类研究;

(二)、小学生课堂自控能力薄弱的行为的矫正指导与研究;

(三)、促进课堂自控能力薄弱的小学生行为改进的家校合作机制研究; ( 四)、改变小学生课堂自控能力薄弱而引发的各类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的研究。

六、 研究的方法

(一)、观察法:指通过日常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深层的相处,对学生出现的系列问题都加以及时观察和分析。通常这一方法能及时反馈一些有用的信息,收集她的资料,指出课堂上她的表现的严重性和应该的正确行为,帮助她改进并贯穿始终

(二)、测验法:主要指利用与学生生活、学习习惯有关的心理与教育测验来了解该生的各种能力和心理状态。也可采用亲子关系方面的测验。

(三)、个案分析法: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实验与研究,并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总结成功与失败,以便更有效地调控研究进程。

(四)、利用“行为矫正技术”对课堂自控能力薄弱学生的行为进行矫正。 (1)确定研究的对象。课堂上自控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

(2)建立研究对象的基线水平。研究的学生确定以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一般至少三天)的观察,来测定此类学生控制不住自己出现的频率或持续的时间,以此作为研究对象的基线水平。

(3)开始内心对话。利用访谈法走入学生内心,了解学生内心的渴望,使学生开始了解自己的不良行为以及由此带来的后果,使此类学生主动要求改变,并积极配合老师的治疗。

(4)实施行为矫正。(利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研究,建立督促机制,家校联系,循序渐进,不断反思,不断修正,探索最佳培养策略。)运用奖励制度来塑造自控力薄弱的小学生的良好行为,对矫正实施期间的自控力薄弱的小学生行为表现作观察和记录,并与先前建立的基线水平进行比较,累计几次行为就可以得到奖励,选择合适的“代币”,(“代币”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实物) “代币”能换得什么奖励。 孩子用代币换取或者说支付、购买什么样的奖励。必要时,确定惩罚与惩罚标准。当无强化的消退程序对学生自控力薄弱行为的矫正不起作用时,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惩罚手段来强制性地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5)自我控制(倒返阶段)。当此类学生行为矫正起作用,孩子表现自然、正常以后,减少强化频率,撤消奖励。通过逐渐减少强化频率,当学生行为出现倒返时,通过谈话交流使学生认识。恢复表扬、激励,这样学生良好行为的保持时间便会愈来愈长,从而有助于良好行为向其他情境中迁移。

七、 课堂研究的成果

1、改善了小学生自控力薄弱的问题,促使他们逐步健康发展。

经过课题的实践研究,小学生课堂自控力薄弱行为逐步得到了有效干预,他们认识了自控力薄弱的危害性,也能愉快地接受来自老师和他人的帮助,并学习用科学合理的办法来控制自己的行为,不断地学会克制自己,约束自己,让自己成为快乐健康发展的学生。课题的开展不仅改善了小学生的自控力薄弱的行为,也让其他的小学生一起接受了教育。可以在学生中营造起了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欢声笑语。 2.减轻了家长的负担,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调查重我们发现,帮助孩子学习、辅导孩子功课的家长占一大半,不仅增加了学生对家长的依赖性,而且家长在工作之余还要辅导孩子,加重了家长的负担。而这些自控能力薄弱的学生则必须在家长的监督下才能很好的完成家庭作业。经过这段时间的指导和教育,我发现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变浓了,觉得学习是一件很轻松的事,课堂上注意力也更加集中了 ,自我的控制能力在增强,学习成绩提高,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学习就变得不需要家长的监督了,家长也变得轻松了。 3.个案的代表性为教学研究提供了帮助。 个案记录与分析

(一)

家校配合,共同关注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对特殊学生小雨的情况分析及辅导

小雨是101班一个很特殊的学生,开学前一段时期,这个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很散漫,不时插嘴,并伴有离开座位,随手拿别人的东西的现象,对于老师的制止也不予理睬。遇到这种现象,我非常气愤,也非常沮丧,耐心的教育换来一大通“胡言乱语”,几乎使我对他失去信心。针对这一现象,冷静思考的我觉得对于这个孩子来说,家庭的教育力量不能放弃。我特地把孩子的家长请到了学校,先消除家长“听告状”的顾虑,她告诉孩子父亲:“我非常喜欢小雨,对于这个聪明机灵的孩子我非常担心他的一些不良课堂习惯会影响他的成长,我希望家长能与我一起合作把孩子教育好„„”与家长的沟通,确立了共同的目标,我们都将扭转这个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逐步培养良好的习惯定为首要任务。定期电话联系,这都体现出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配合。渐渐地,这个孩子上课比较静心了,再没有出现过扰乱整堂课纪律的现象,也不再抵触老师的批评了。尽管他的身上仍有许多缺点,而且对他的改变尚待时日,但他确实是在进步,虽然点滴,但是作为老师,我们应当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个学生,包括这样的特殊生。

个案记录与分析

(二)

循循善诱,耐心辅导,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对101班学生小z的辅导

101班的小z记忆力较弱,行为习惯极差,学习习惯也不好。他的不良行为主要表现是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各科作业,在检查作业时经常说没有带,忘在家里了,上课时候很容易分散注意力,一节课下来,其他学生能够完成的作业,他却才做到前面几题。多次教育批评效果不大。后来我彻底改变过去的师生交往方式,注意与他的情感交流,接近他、帮助他。鼓励他说真话、说实话,做错了事不给他压力。从要求他完成少量作业到由他自己选择作业,利用“小步子”的原则,增强他完成作业的信心。观察记录他的表现,注意表扬他的每一次进步。经常和家长联系,共同促其成长。该同学经过一年的说服教育,明显好转,作业基本上按质按量完成了,成绩有所好转。我将继续采用激励表扬等方式,使学生的身心在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同时,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最终跟上班级发展的步伐。

个案记录与分析

(三)

一、个案的基本情况

小祥是101班的学生,上课不会听讲,东张西望,好搞小动作。老师要求读书,他却漫不经心。等老师让他读课文时,他一句话也读不出来。作业马马虎虎,经常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

二、分析诊断:

该生比较贪玩,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足。在课堂上,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不善于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自控能力较差。父母对孩子的学习不大管教。上述几项行为表明他的主要问题是课堂注意力涣散,自控能力较差。

三、治疗与辅导的方案:

(1)对于这样的学生我采用关心鼓励的方式、信任的态度与小祥同学交谈、接触,使他信任老师。老师问他学习是为了什么?他半天没说什么,于是我告诉他,无论你喜不喜欢学习,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将来做个有用的人,做个爸爸妈妈、老师和同学们喜欢的人。 (2)培养其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信心和责任感。

(3)同其他老师协作,在课堂上对小祥多督促,使其集中注意力,养成注意听讲的习惯。对他多提问,用积极的思维活动保持注意力集中,在背书时,要求他大声的背诵,做到眼到、手到和心到。 (4)以建议的方式,希望父母对孩子多加管教

个案小结:

(1)从小祥的作业看,错别字少了,比以前认真多了。

(2)从课堂上看,注意力比较集中,而且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的回答准确率有所提高,并且比较积极主动。

(3)从总成绩看比以前有所提高,特别是语文方面的听、说、读、写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整个指导过程表明,要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提高课堂注意力,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单靠说服教育是不行的,要在良好的群体氛围中,依靠老师的辅导训练,家长的配合,才能见成效。

3、炼就了教师,提升了技能,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们真切的看到了自己在小学生心理健康培养中的影响和价值。所以,课题不光是改变了小学生自控力薄弱的行为,更让教师自己的言行举止、心理素养等得到了间接地规范和提升,并用自己的师爱来亲近学生,滋润学生,感化学生,学生的生活中充满了爱。课题研究也是催长教师的有效良方。由此,教师的科研意识得到了强化,并正在转化为自觉的实践行动和研究行为。

八、 课堂研究与实践的思考

1、 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系统研究,我的课题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实验的学生的课堂自控能力较以前明显好转。但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堂良好自控能力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需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良好的课堂自控能力成为习惯,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增强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我们还要在大量的具体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观念,提炼出一整套“培养学生良好课堂自控能力”的操作模式,把研究成果推广出去。

2、 我本身只是个案研究,加之能力有限,课堂的研究不能尽善尽美,在今后的研究中,希望能聘请一些理论知识雄厚,知识丰富的老师与我共同参与和指导。

附主要参考文献

《对特别需要关爱的学生实施德育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 湖州市教育局课题组 《创建“学习型家庭”的研究》 安吉县递铺镇第二小学课题组 《小学低年级学生自控能力弱的原因分析和提高途径》 鲁小 徐益文 《幼儿自控能力发展与培养的研究》叶小红 王振宇 华东师范大学 《国外儿童自我控制研究综述》 徐璇 山东师范大学

《儿童的自我调控能力》 张劲松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博士)

上一篇:小学生演讲稿范文大全下一篇:新形势下中国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