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2023-01-29

第一篇: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多文中心学校唐丽娟

我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已经有十七年了,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我发现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和保证。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是我们数学老师的首要任务。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下面本人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 注重激发小学生的计算积极性。

学习积极性是小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

的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最实际的动力。作为一个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方法吸引小学生喜欢计算,应让计算训练形式多样化,如: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连线题等,在练习方式上也尽量多样化,如:开火车、抢答、竞赛等训练。口算的形式也应灵活多样,可分小组或个人进行,也可全班进行。但也要注意照顾全面,让全部的学生都积极参与。以数学家的事例或与数学内容有关的故事激发兴趣。在教学中,适当地列举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小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

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计算能兴趣。

二、注重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口算是依靠记忆与思维,直接算出结果的计算方式,口算是计算教学的基础,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计算正确率与口算紧密相联,口算要从低年级抓起,从小学生不同的年龄心理特点上看,口算的基础要求不同。强化基本口算,必须让学生熟记十以内加减法、二十以内进位法和表内乘法,中高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互化是基础。

三、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数学离不开计算,我们必须经常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师要作榜样,平时板书、批改作业时,字迹要规范整齐,做题要细心。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如:个别学生在计算12-12÷6这样的计算题时,由于不小心,计算结果成了0。如果在计算时,认真一些,就会看出这道计算题的计算顺序是先算除法,再算减法,正确结果应是10。是学生不会进行正确计算吗?不是,是不认真造成的。因此,在计算中,老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细心的良好习惯。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书写工整,养成验算的良好计算

习惯。例如:学生解方程、解比例完后,一定要把结果代人方程或比例中进行检验,通过检验让学生判断正确。

四、注重学生运算定律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材中主要讲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力,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讲解时,教师先让学生理解定律的含义,要让学生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为了提高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还可以指导学生变化一些题目的运算顺序,使计算简便,例如:94+18+6=94+6+

18、9×7=7×

9、25+89+175=89+(25+175)=28

9、125×32×25=(125×8)×(25×8)=1000×100=100000等。

五、注重培养小学生计算的坚强意识。

注重培养小学生计算的坚强意识对学生计算的准确性产生着良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一些计算方面的训练。这不但培养了小学生计算的坚强意识,也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小学生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害怕计算困难的计算题,在教学中要注意发现小学生的计算心理变化。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练习鼓励学生,培养小学生计算的坚强意识。

总之,计算教学是一个漫长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老师们,让我们从细小抓起,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吧!

2013年6月

第二篇: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一、让数学计算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计算是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数学新教材常常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出发,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中,生活需要数学,也离不开数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唤起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使用的方法有:

1、组织竞赛游戏,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天性告诉我们,将计算教学与生动活泼的数学情境有机结合起来,计算教学才能体现其旺盛的生命力。所以在计算教学的练习中,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游戏和竞赛,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例如开展数学小竞赛,比赛题型分为必答题、抢答题、合作题等,答对一题加5分,答错一题扣5分,最后胜利的队伍以热烈的掌声祝贺。学生对这样的比赛很感兴趣,很多学生在上完数学课以后,来跟我要求希望下次再比赛。

2、创设不同生活情景,培养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在计算中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困难,我们在教学中,非常重视把计算生活化,常常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联系玩游戏、制造故事情节、媒体辅助等方式,让学生在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学习、掌握知识。例如:在巩固“10的加减法”时,先用课件出示小狗爬上10层台阶回家的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小狗回到家前要做什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编出故事情境。动画显示小狗爬上2层台阶,先请学生列出算式:可能是10-2=8,也可能是10-8=2。让小狗继续往上爬,根据小狗爬的结果,列出算式。学生在全情投入帮助小狗回家的过程中得到了练习,巩固计算,使他们真正融入到学习情境中了,不但学得轻松愉快,而且计算的正确率也高了。

3、借助生活经验,探索计算的策略,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计算教学同样也不例外,在计算教学中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借助生活经验去探索计算的策略,往往还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算理常常是我们感到头痛的事情,我们不妨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例如教学加减混合计算“67-25+28”时,学生就可以结合平时乘公交车的生活体验来进行思考:原来车上有67人,到站时后门有25人下车,前门有28人上车,这时我们可以先从67人中去掉下车的25人,再加上上车的28人,当然也可以把67人先加上上车的28人,再去掉下车的25人。有的学生或许还会这样思考:一辆车上共有67个座位,正好坐满。到站后,有25人下车,28人上车,这样上车的28人中的25人正好能坐到座位,还有3人只能站着。坐着的和站着的人一共有67+3=70(人),在计算中也可以这样表示67+(28-3)=70。像这样,抽象的计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撑,学生不同的生活经验也经过一翻梳理和提炼,上升为不同的计算策略,真正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计算兴趣。

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口算、 笔算和简算能力。

学习动机是指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需求或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因内在力量。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结果。教学实践证明,一个学生对口算、笔算和简算教学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他就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习热情高涨,专心致志,同时也有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从而使其口算、笔算和简算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我校对

四、五年级948名同学进行了为期一个学年的跟踪调查测试得出“学习动机越强烈的同学,其口算、笔算和简算的学习成绩就越好”。因此,在数学计算教学中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口算、笔算和简算的积极性,才能培养学生口算、笔算和简算的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质量。

1、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口算能力

单一的口算训练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这样就不可能保证口算的质量。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好玩、好动的这一特点,我们把部分练习创设成了游戏,比如:在“小小邮递员”这个小游戏中,把口算题做成一个个“信件”,在黑板上贴出若干个“信箱”,每个“信箱”写上口算题可能得出的结果,然后把“信”发给学生,让学生担任“小小邮递员”,来完成这项投递任务。这时同学们个个都会表现出很高的兴致,跃跃欲试。这个游戏不但有趣、参与性强,而且还可以立即反馈结

果,并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口算也跟学习数学实践课一样有趣。此外,我们还设计了“打数学扑克”、“写得数比赛”“夺红旗”、“开火车”等口算比赛,并适当评奖,激发学习动机形成。

2、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笔算能力

笔算教学没有生动的情节,比较枯燥乏味,特别是练习课。如果老师仅以单调的形式和简单机械的重复练习,只会让学生感到笔算更加枯燥以至产生厌恶心理,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学中应采取多种练习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中,可通过笔算找朋友、抢答等游戏活动以及改错、判断、选择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3、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简算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有趣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使学生带着炽热的追求和疑问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加法交换或乘法交换律时,我问学生:“这个学期课室里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化”,学生:“老师没有变, 我变了。”我让同桌学生互相握握手说:“天变地变,我们的友谊永不变”。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边说边握着手。我还让学生调换一下位置再次握握手问:“现在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学生说:“我们的位置变了,人没有变(友谊不变)”我再次说:“其实我们的数学也有这种情况,你们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这时课堂气氛异常高涨,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我说:昨天老师到市场上买苹果,苹果是每千克8.6元,我买了1.1千克,店主很快就算出了总价,同学们你们知道店主是怎样算出来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知道其中的秘密.以生活中的问题作为例题,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的实用,那么学生就愿学、乐学,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培养学生的简算能力。

三、灵活运用运算定律,优化小学生计算速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简便运算”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一种重要手段,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都占有不可代替的地位,通过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能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们有如下做法:

1、灵活运用运算定律,避免盲目简算

许多学生都头疼这样的题“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的确,这种题有难度,因为,它不仅要求学生能明确运算顺序,正确计算,而且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甚至要有一些直觉,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其中能够进行简便运算的部分,并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有些学生受到数字干扰,一看到要求就盲目地进行简算,结果出现很多错误。

学生对运算顺序认识不清是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题中的特殊数字会影响学生的判断能力,要想顺利完成这种题,学生必须对简算的理解要透,要把握简算的本质,既不能漏了哪处可以简算的地方,也不能盲目地进行了简算。教学过程中我们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我并没有直接要求学生做这样的题,而是做了大量的直接简算的题,列举了各种不同的思路,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些常见的简算对象“25和4”、“125和8”、“5与

2、

4、

6、8等偶数”以及其他的可以凑整的数(包括小数、分数和整数),同时使学生对简便算法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甚至有些学生有了对简便运算的直觉。然后,再重温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使学生对运算顺序进一步加深认识,使学生基本上能做到不假思索就能按正常顺序完成。此时,学生已经有了简便算法的基础,对产生了简便算法直觉,同时又牢固地掌握了正常情况下的混合运算,就已经不再认为这种题很难了,就可以避免盲目简算了。

2、学会科学思维方法,灵活运用运算定律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依次演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然后再算括号外面的。数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帮助学生找规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简算的含义。

3、利用迁移规律,优化小学生计算速度

新旧知识之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形成新的认识结构的思维过程,需要以适当的知识点作支撑,找准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就可以充分发挥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的方法类推出新的知识,既培养学生

的思维能力,又渗透了学法指导,促进学生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例如,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题的教学过程中,我先复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应用运算定律计算的简便运算题,然后让学生试做几个题目,学 生已有了简算的基础,就不再认为这种题很难,反而认为这种题更容易算了,不用通分,只是运用运算定律、性质、改变一下原来正常的运算顺序。学生从整数四则计算到分数四则计算这一发展变化,激励、点拨学生完成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转化,概括归纳出计算的方法,学生在充分感知中明确算理,在探索中逐步掌握算法,培养了学生比较,概括的思维能力。

简便运算是一种高级的混合运算,是混合运算的技巧。速度是衡量计算能力高低的一条标准,如果计算只停留在“会”的阶段上,那是不够的。不仅要提高计算能力、计算速度,更重要的是,使学到的定义、定律、法则、性质、规律等达到融汇贯通的境界,是计算题中最能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开拓学生思路的一种题型。只要我们能灵活地运用好运算定律,就能优化我们的计算速度。

四、加强学生速算训练,提高学生各种计算能力。

现行的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对于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我们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基础性训练、强化记忆性训练、加强运算定律的训练、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个五方面入手,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做了也做了些探讨。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实际上造成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良好的计算习惯,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针对上述情况,近年来我校加强对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同时,并以提高计算能力为突破口,进行了口算能力比赛、计算能力比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我们还这样做:帮助学生走出计算时的误区、充分利用教具学具,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等。

2、加强基础性训练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打好口算基础,提高口算能力。做法有:熟记乘法口诀表、开展各种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计算的兴趣,我不断变练习的形式,如:看卡片、开火车、抢答、自算、互算、小组对抗赛、小组拉力赛等等,并定期在班里举行“神算子”比赛,选出计算能力强的学生参加全级的计算比赛,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的计算准确性做好铺垫。

3、强化记忆性训练

在高年级的计算教学中,如果学生能够熟记以下这些常用的数据,那么就能更好地转化为计算技能,从而达到“正确、快速、合理、灵活”的要求,加速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a、积为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

b、1—15的平方数和1—5的立方数;

c、1π—10π的计算结果;

d、分母是

2、

4、

5、

8、10的最简分数及小数、百分数的互化。

4、加强运算定律的训练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的计算能力达到“正确、快速、合理、灵活”的要求,必须要熟练“五大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其中乘法分配律用途广,形式多,学生难以熟练掌握,往往忽略了使计算复杂化,因此必须通过分、合、转换等方法不断加强练习,提高对乘法分配律的运用能力。此外还有减法运算性质和商不变性质的运用等。

第三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 ,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在计算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特提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以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坚强的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每天坚持练一练。

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4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困难,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一题多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研究,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 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第四篇: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摘 要:学生的数学学习离不开计算,计算能力是学生进行有效数学学习的基础,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后阶段的学习。因此,在平时要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 数学 小学 计算习惯 计算能力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基础,计算能力的高低反映了学生数学基础的牢固程度,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所以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既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和前提。[1]

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的比重是显而易见的,从一张试卷的分值来看,100分的试卷中计算就占了40分左右,还不包括综合运用中的计算。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更让我们忧虑的是,一些计算题学生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了错误。学习粗心、马虎、不认真已经成了所有孩子的通病。曾经被我们认为的小毛病现在正在成为学生计算能力的大敌。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的计算能力受个人的计算习惯决定的。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们除了加强计算教学外,还必须从学生不良的学习态度和计算习惯入手,从细微处做起,逐步形成学生严谨细致的计算习惯。结合教学实际,在教育教学中可以从六个方面的计算习惯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

一、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对于计算题,绝大部分学生缺乏耐性,粗略一看,提笔就算,加上计算题本来就比较单调枯燥,可能引起视觉疲劳,所以在遇上相似或相近的数字、符号的时候,学生就往往会出现运算顺序错误,抄错符号或数据等等问题,产生一系列的低级错误,从而导致错误频频。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分四步走:

1.审清题意,弄清具体要求,也就是弄清这道题要我们做什么。

2.审清数字和符号,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

3.审清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审清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性,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判断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以通过分、合、转换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动手计算前对题进行一番深思熟虑后,计算起来就会水到渠成。

二、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

小学阶段是儿童身体、心理的发育成长期。这一时期的小学生好胜心强,求快心切,往往见题就做,顾前不顾后。结果是要么把加号当成了除号或者乘号,连有没有括号都没有看见;要么就是0、6不分,

3、8混淆;或者就是丢三落四,把一个数中间或者末尾一个或几个数字漏掉,小数的小数点要么丢了,要么点错位……因此,在指导学生做题时,养成学生专心校对的习惯也十分重要。在实际的计算中,我要求学生做到三对照:首先,要求学生题读完后要与原题目中的数字与符号对照,做到一字不差;其次,列完竖式后,要把竖式中的数字与横式上的数字对照,做到上下一致;最后,抄完得数要把横式上的得数与竖式上的得数对照,做到万无一失。

三、培养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

计算出现错误的一个重要成因就是书写马虎,不够规范。学生有的字写得模糊不清,模棱两可,6写得像0、5写得像

8、4写得像9;有的学错后用涂改液、消字液等涂了又写根本看不清数据;有的字迹潦草不堪,甚至将数据连为一体;有的竖式书写不规范,数位不对齐等等。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将提高书写要求放在突出的位置上,督促学生做到:把数字写端正,写清楚,把竖式写规范。同时,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作好表率,板书工整、格式规范;也可以对一些优秀的作业进行讲评,树立标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培养学生养成善于打草稿的习惯。

打草稿是正确进行数学计算的必要手段,但也是我们在教学中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学生的许多计算错误都是因为不打草稿或草稿潦草、杂乱所致。在平时的计算练习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嫌麻烦,计算时不论数的大小,能口算的都口算,一次练习或测验下来连一张草稿都没有;有的虽在草稿本上计算,但只算了一半;还有的草稿写的乱七八糟,草稿中的数据到最后连自己都看不清,在计算后不能达到理想的计算效果。所以,教育并指导学生养成认真草稿的习惯对于提高计算正确率也有很大帮助。在平时,我们可为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草稿本,要求学生在草稿本上计算时要数位对齐、字迹工整。计算时,强调口算和笔算的合理把握,口算必须在已学的口算范围内进行,口算有难度的必须笔算。这样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诚实、认真的作业习惯,而且还能克服学生乱写、乱丢草稿的坏习惯。不定时地检查学生的草稿本还能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出现的计算问题并寻找、分析错误原因,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五、培养学生积极验算的习惯

验算是自我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的重要手段。一些学生以为验算可有可无,其实不然。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指导学生验算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要要求学生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计算题必须至少做两次,对于前两次的答案不一致,需要进行第三次计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为了养成学生积极验算的良好习惯,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少而精,使学生能有时间检查及验算;批改作业时可先看该生的作业是否全部正确,如发现错误,暂不批改,发给学生自己检查,出错误所在,订正后再交给老师批改。

六、培养学生及时订正的习惯

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是形成计算能力的前提。在出现错误时,说明学生的计算仍旧有误,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让学生自己改正过来,并认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习惯方面的要求改正,如果是知识方面的要及时讲解。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己收集错题,做成一本错题集,经常复习察看,以防再出现类似错误。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但这个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反复地强化和不断地巩固,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过程中,我们要有耐心,有恒心,要坚持不懈,这是一个长期烦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学生良好的习惯不仅是培养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而且是学生一生学习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卢素慧,浅谈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教育教学论坛》 2011年19期.

[2]李双燕,小议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研究(小教研究)》,2013年Z1期.

《课程教材教学

第五篇:加强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是基础性的素质教育,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数学技能。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这需要每一位教师去认真思考,不断创新。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因素和解决的方法。

【关键字】:数学计算能力运算法则口算 计算习惯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知道数学里的计算始终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样一个普遍的问题,多数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普遍比较低,不论是在作业中还是试卷上都能反映出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认真总结和分析之后,我认为原因有两个。

第一,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比如有的学生在计算时,往往抄错符号或数据,如将“+”看成“÷”,将“0.61”写成“0.67”。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导致数字变形,就把变形了的数字看成其他数字,以致出错;还有的学生口算不熟练,在完成进位加和退位减时出错较多;高年级有些学生甚至乘法口诀还不能熟练背诵,导致乘积出错或试商出错。

第二,算理模糊,掌握不熟,随心所欲。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我们常强调小数点要对齐,但学生在学习小数乘法时,常常就把末位对齐变成小数点对齐了。还比如商不变的性质计算小数除法时,除数扩大100倍而被除数扩大了10倍,导致计算错误。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我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类运算法则。整数、小数和分数这三类数都要进行四则运算,每一类数的每一种运算都有自己特定的运算法则,熟练掌握各类运算法则和算理是全面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是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在计算训练时,要求学生一定做到:一认真看、二仔细想、三细心算、四耐心查。认真看就是认真对数,题目都抄错了,结果又怎么能正确呢?所以,要求学生在抄题和每步计算时,都应当及时与原题或上一步算式进行核对,以免抄错数或运算符号。仔细想就是认真审题。引导学生在做计算题时,不应拿起笔来就下手算,必须先审题,弄清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然后才能动笔算。细心算就是认真书写、计算。作业、练习的书写都要工整,格式正确、字迹端正,不能潦草,不涂改,格式一定要规范,保持作业整齐美观。耐心查就是认真检查。计算完,要检查计算方法是不是合理,数字、符号会不会抄错,小数点会不会错写或漏写;

三、善于采取简便算法。有些数学计算题具有明显的形式和数字构造特征,这些特征正是我们施展简便算法的大好机会,通过一定数量的简算练习,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逐步强化了学生数学计算的技巧和快捷性,而且还给学生带来了快乐的精神享受,这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因为口算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因此,教师要经常编制一定数量的涉及多种口算方法的练习题,在自习课上让学生反复练习,我们要把口算训练穿插于整个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使口算训练经常化、

长期化,逐步提高学生数学计算的快捷性从而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应该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注重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部分做针对性训练。只要认真钻研,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武功县普集街学区永丰小学成远飞电话:15929283603

上一篇:培训需求调查问卷汇总下一篇:派驻纪检组监察室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