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探索

2022-09-11

计算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之一。在计算教学的实践中, 深深感受到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改革理念, 在几年的计算教学中, 对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有了新的认识。

1 小学生在计算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思想上对计算不够重视

在教学中, 老师们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 每当上计算课的时候, 同学们的表情是最轻松的, 因为, 计算对于每一个正常的孩子来说都不是难事, 都会算, 不需要动多大的脑筋, 所以, 他们从思想上就放松了。再者, 在考试中, 一个计算题的分值也比较小, 比如一个口算题, 他们认为错一个无所谓, 由于同学们思想上不够重视, 导致了计算错误较多。

1.2 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计算教学中, 经常看到同学们出现一些莫名奇妙的错误, 比如:119×13=1538, 别的不看, 个位上9×3怎么会得8, 我实在想不出,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 是真的不会算9×3吗, 还有的孩子计算从来不打草, 做完拉倒, 再有是因为书写不够认真, 注意力不集中。由此看出, 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3 学生不会改错

在教学中, 教师对于学生的错题都是一个错号了事, 让学生回去改, 岂不知, 学生改错的方式很多, 一种, 拿回错题比着同位的抄上, 老师一看对了, 放过他了, 岂不知, 他根本不会;二种, 错了题, 他就按着那个错题使劲的改, 改了半天还是错, 他从不去看书, 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抄错了题, 看错了数;三种, 有的孩子干脆根本不改, 特别是那些后进生, 因为错的比较多, 如果老师盯不紧, 他一个也不改, 日积月累, 他们理所当然的成了计算差生, 计算差了, 数学成绩还会好吗?

2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2.1 创设必要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数学教学, 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 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恰当的情境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导入新课时, 我根据不同学习内容的特点, 采用故事引入、设计悬念、问题质疑、实验操作等灵活多样的方法, 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引导他们在兴趣盎然的良好精神状态中投入计算课的学习。如教学乘法加法混合运算时, 出示肯德基的几种商品单价图表, 让学生提出各种问题, 有的学生提出:我要买两个汉堡和一杯可乐用多少钱?就引出算式:十乘二加五得多少的混合运算式题, 并对运算顺序合理性进行理解, 在让学生谈本课感受时, 有的学生说到:我会用学到的知识了;还有的说我知道为什么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了等等, 把计算数学和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学习情境之二是从学生已经具有的知识基础引人。如教学第七册除法的简算时, 教师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乘法简算复习入手, 改变题目变成除法运算, 让学生运用联想试做, 使学生一开课就直接触题, 直奔主题而去, 展开讨论、尝试、验证。这里我改变了原教材中设计的一步一步去引导、去归纳的方法, 教学效果非常好, 学生参与的意识很强, 而且缩短了新授时间。

2.2 引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最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纵观计算教学, 绝大多数的新知是在原有知识上的迁移、变化、综合而成, 根据学生学习建构特点, 应由教师牵着教转向学生主动学, 把新知通过比较等方法纳入自己的已有知识体系之中, 所以我在计算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 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复习导入时, 要注意学生群体的参与性, 口算、笔算尽可能让学生全员参与, 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

(2) 新授环节时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可分下几个教学环节:

首先, 让学生试做, 小组交流。

第二, 然后展示不同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和问题 (要注意算法多样化) 。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去发现规律、辨别异同;而且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学习时有两大层次:先在小组的交流合作中互相启发, 解决简单的问题。再把小组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及时提出来。

最后, 总结归纳, 得出结论。在解决共性问题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 做到引而不牵, 放而不纵。

(3) 练习时要讲究层次化、趣味化、弹性化。传统的计算教学枯燥往往是练习时要求的单一化造成的, 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何使学生对计算教学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生成一定的能力是计算教学应该重视的重要问题, 我认为练习在计算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层次化。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如果教育家要从多方面培养人, 那么他首先应该在多方面了解学生。”早在2 5 0 0年前, 孔子在教学实践中就已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班级授课制”的创始人夸美纽斯也认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 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合适的教育”应该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以发展学生个性和独创性的教育, 人与人的本质差别就在于人的个性。“分层次教学”是在现有的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在某一学科的学习程度以及学习能力, 因材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原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中, 提出“使包括‘后进学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他是尊重学生差异, 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提出, “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 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 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变得十分相似。”我们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个别差异的学习时空和学习平台。

这里的层次化是指对练习的要求是由准确到又对又快过渡;对练习的目标是好中差均有所得;对练习的安排要由易到难综合的三方面内容的层次要求。

第二, 趣味化。在练习时注意设计新颖的活动, 诸如小竞赛、小游戏、小实验等, 使学生的情绪、情感始终处于蓬勃状态, 自尊心、自信心等得到满足。计算教学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 而要把它和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等结合起来, 避免计算的单一性、枯燥性。

第三, 弹性化。这是数学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从中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 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观是否以学生的需要为着眼点。

摘要:计算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之一。①小学生在计算中存在的问题;②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计算能力,培养

上一篇:学习障碍儿童语言发展特征及口语困难的教学策略下一篇:加强会计个人技能对企业财会管理的作用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