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

2023-01-14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是高校大学生公益服务、社会实践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深入了解和体验社会结构、特点和矛盾,提高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高校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管理和服务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及其效果的达成,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并进行优化提升,更大程度上发挥其作用。

一、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1、理念方面的问题

通常来讲,高校志愿者在团委或其下设的志愿者专门机构领导或管理之下,这些机构通过宣讲动员引导大学生加入相关志愿者组织。应该说,宣传志愿服务理念、增强志愿服务队伍、完善志愿者相关机构或团体,对于引领发动大学生开展志愿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此过程中,有的掺入了过多的外在因素。如有的高校一味追求志愿者注册数量,对高校各院系、班级进行志愿者发展任务分配,甚至把发展人数多少纳入到考核体系之中,致使很多人在不了解志愿服务相关内容的情况下被吸纳进志愿服务体系,这导致志愿者队伍中一定程度上存在有名无实的结果[1] 。还有的高校把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到学生的个人议价中,或者与评先树优相结合,或者与学分相结合,或者与奖学金评定相结合,致使有的大学生参加志愿者组织的动机不纯,存在着各种功利因素。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异化了志愿服务活动的本质,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沦为某种工具,导致志愿服务的理念出现偏差。

2、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管理粗放。有的高校缺乏统一管理机制,在志愿者征集和登记方面过于随意,没有全校统一的管理规范。各个高校在志愿者队伍管理方面各自为政,使志愿者资源存在条块化分割的局面,不利于资源的交流共享,在志愿服务对象方面存在交叉、遗漏并存的现象。同时,对志愿者的考核、评价、认证等方面没有统一标准,不利于对志愿者开展活动的监督管理。其次,保障机制不完善。志愿者保障机制不完善,主要是指志愿者保障自身权益制度的缺失,在个人全面发展、专业发展以及服务成本方面保障不到位。

3、物质保障方面的问题

开展志愿服务,不可避免地需要以一定的物质做为基础。若志愿服务没有稳定的物质基础,则服务就没有长效保证,往往虎头蛇尾,或半途而废。在这一方面,大多数高校有志愿服务的专项资金,其中,高校对共青团组织的资金保障是其主要来源。还有的志愿服务资金来源于社会性捐助、个人捐款等。高校的专项资金往往限于学校组织的大型志愿活动,而来自社会组织的捐助与捐助主体的实力相关,个人的捐助数额往往非常有限[2] 。这就导致志愿服务活动浮在面上、时间较短等问题。

二、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的优化策略

1、加强志愿者主体队伍建设

高校要加强宣传活动,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充分挖掘志愿者队伍的潜力,使志愿服务意识融入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其参与志愿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对志愿者招募机制进行优化,科学、系统、全面地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和储存,进行科学管理和监督[3] 。着重培养一批踏实肯干、专业技术突出、志愿服务经验丰富的志愿者队伍,发挥其带头和带动作用。对志愿服务活动进行专业化培训,提高志愿服务的科学化水平,如对某项服务活动开始之前,先对各自职责进行明确,对服务的对象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服务程序,对志愿服务的风险进行评估,掌握特定的服务技能,服务过程中注重经验的积累和总结评价等。

2、完善志愿服务机制

志愿服务机制的主要内容为志愿者招募、志愿服务培训、队伍和活动管理、考评及激励制度等。在志愿者招募上,应建立健全全校统一的注册登记制度,按照志愿者的专业、特长和意愿进行分类,建成志愿者信息库,这有利于增强志愿服务培训的针对性,提高管理效率[4] 。在志愿服务培训方面,通过集中培训和定向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对志愿者组织的负责人、骨干力量、短期服务人员开展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培训。考评与激励方面,对志愿服务进行量化,对成效突出的志愿者给予物质或荣誉奖励,也可开展奖励性培训或深造,既有利于培养志愿者的社会责任感,又有利于其专业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3、优化服务项目

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实施的难点主要是经费问题。对此,高校要制定专项预算,或设立专项基金,该项资金专用于志愿服务项目的保障。在服务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注重优化服务项目结构,对大型项目和小型项目、长期项目和短期项目所占比例应科学合理。大型、长期项目一般是缘自国家战略,如服务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等;大型、短期的项目一般围绕高校所在地重要事件,或社会热点事件来展开,如杭州峰会志愿服务、抗震救灾志愿服务等。这两个类型的项目,一般高校较为重视,开展得较好,但同时对小型项目往往重视不够,而这些项目又是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重要平台,一方面是因为这些项目目的较鲜明,任务单一,难度较小,对志愿者要求不高,志愿者更容易参与;另一方面小型项目所需经费较少,运行简易,在当前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经费不充足的情况下,更加易于开展。

三、结语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对于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深入了解和体验社会结构、特点和矛盾,提高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在理念、机制、物质保障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及其效率。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的优化,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完善志愿服务机制,优化服务项目结构,使高校志愿者服务体系更加科学、健全和完善。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存在的若干问题,针对现状,对优化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问题,优化

参考文献

[1] 方越.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培育[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2):223-224.

[2] 郭振宇,刘凯,方芳等.高等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J].宿州学院学报,2013,28(12):92-96.

[3] 任慈.青年志愿者事业的发展--论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J].神州(下旬刊),2013,(5):264.

[4] 蒋莹,陈虹璇.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管理问题的研究[J].科学咨询,2015,(45):29-29,30.

上一篇:新时期油气集输系统节能降耗技术相关的问题下一篇: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探析